一種小容量血液回收分離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血液回收分離杯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與血液回收分離機配套使用的一種小容量血液回收分離杯。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為了減少寶貴血液資源的浪費并滿足臨床輸血治療的需求,避免或者減少異體輸血不良反應的發(fā)生,術中輸血自體失血回收、血液成份分離、治療性血漿置換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真正實現(xiàn)了 “用自己的血救自己”。大部分醫(yī)療機構致力于自體血液回收系統(tǒng)的研發(fā),已經(jīng)取得了很大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但是,由于現(xiàn)有常用的血液回收分離杯因其結(jié)構不合理,對于小容量的失血不能做到有效的收集并回收,特別是一些稀有血型的丟失,更是直接影響了血液的回收應用,造成了血液資源的直接浪費。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小容量血液回收分離杯,能夠有效地回收小容量的失血,并進行血液的分離、收集,以減少小容量血液的損失。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小容量血液回收分離杯,包括靜止頭、杯蓋以及杯核和杯體,所述靜止頭的中空腔體內(nèi)固定連接上罩、下罩,在靜止頭上設有血液入口和血漿出口,所述杯體是“T”形中空腔體,其上部是血漿分離腔,下部是錐形中空腔體,所述杯蓋固定連接在杯體入口端,所述杯核位于血漿分離腔內(nèi)且與杯體固定連接,所述血液入口通過下罩與杯體錐形中空腔體相通,所述血漿出口通過上罩、下罩之間的夾層通腔與血漿分離腔相通。
[0005]優(yōu)選地,所述杯體上部的血漿分離腔是外徑為84mm的圓柱體腔,下部的錐形中空腔體高度為65mm,錐形體底部的小端外徑為23mm。
[0006]優(yōu)選地,所述杯體的錐形中空腔體底部設置一截圓柱形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外徑小于與定位部鄰接的錐形中空腔體最小外徑。
[0007]優(yōu)選地,所述上罩、下罩均為倒立“T”形結(jié)構的中空腔體,在上罩、下罩尾端分別設置倒立“V”形傘狀的上引流板、下引流板,且所述上引流板、下引流板均位于杯蓋與杯核之間的杯體內(nèi)腔中。
[0008]優(yōu)選地,所述上罩與靜止頭內(nèi)腔之間的接觸部位設置密封碗,在密封碗內(nèi)固定連接密封墊,在杯蓋頂部的出口端密封套接密封圈,所述密封墊的外徑大于密封碗、密封圈的外徑,密封墊的內(nèi)徑小于密封圈的內(nèi)徑,在密封墊與密封圈之間留有一定間隙。
[0009]優(yōu)選地,所述的密封碗為波浪形密封碗。
[0010]優(yōu)選地,所述下罩底部固定連接中心管,所述中心管與下罩的中空通腔直接相通,其一端延伸至杯體下部的錐形通腔底部。
[0011]優(yōu)選地,所述中心管與下罩之間是以超聲波焊接方式或者以一體化注塑成型方式固定連接。
[0012]優(yōu)選地,所述杯蓋是以焊接方式或者反螺紋連接方式固定在杯體入口端。
[0013]優(yōu)選地,所述杯核與杯體之間是以過盈配合方式緊固連接。
[0014]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杯體下部是錐形中空腔體,在分離杯與血液回收分離機配套使用過程中,進入杯體的抗凝全血在離心力作用下在血漿分離腔中被分離出遠心端的血細胞層和近心端的血漿層,其中的血漿通過血漿溢流縫被推入到分離杯的血漿收集腔,并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最終從靜止頭上的血漿出口排出分離杯,從而方便、有效地實現(xiàn)了對術中小容量血液的回收、分離,減少了術中小容量血液的損失;同時,本分離杯為全密封結(jié)構,能夠避免血液、血漿在回收、分離過程中發(fā)生污染,可以充分滿足其臨床使用安全的要求。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小容量血液回收分離杯的構造圖。
[0016]圖中部品標記名稱:1_靜止頭,2_密封碗,3_密封塾,4_密封圈,5_上罩,6_杯蓋,
7-下罩,8-杯體,9-杯核,10-中心管,11-血液入口,12-血漿出口,13-血漿收集腔,14-血漿溢流縫,15-血漿分離腔,51-上引流板,71-下引流板,81-定位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8]如圖1所示的一種小容量血液回收分離杯,包括靜止頭1、密封碗2、密封墊3、密封圈4、上罩5、杯蓋6、下罩7、杯體8以及杯核9和中心管10,所述靜止頭I為中空腔體,其位于分離杯頂部,在靜止頭I上設有血液入口 11和血漿出口 12。所述上罩5、下罩7的主體部分均為圓柱狀的中空腔體,在上罩5、下罩7的主體部分尾端分別設置倒立“V”形傘狀的上引流板51、下引流板71,使得上罩5、下罩7形成倒立“T”形結(jié)構的中空腔體;所述上罩5與下罩7之間以同軸方式套裝,其中心軸線重合,上罩5位于外層,其頂端低于下罩7頂端,下罩7位于內(nèi)層,且下罩7尾端的下引流板71位于上罩5尾端的上引流板51下方,所述上引流板51與下引流板71之間相互平行且保持一定間距,所述上罩5、下罩7的圓柱狀主體部分也相互平行且保持一定間距。
[0019]所述杯體8為“T”形中空腔體且位于靜止頭I正下方,杯體8上部是圓柱狀血漿分離腔15,下部是錐形中空腔體。所述中心管10位于杯體8內(nèi)腔中且與下罩7的中空通腔直接相通,中心管10的一端延伸至杯體8下部的錐形通腔底部,另一端則貫穿杯核9后與下罩7底部固定連接。通常,中心管10與下罩7之間以超聲波焊接方式固定連接,為了節(jié)省成本,也可以將中心管10與下罩7以一體化注塑成型方式固定連接起來。在血漿分離腔15內(nèi)固定安裝有倒立“U”形的杯核9,所述杯核9與杯體8之間以過盈配合方式緊固連接。所述杯蓋6覆蓋在杯核9正上方,其底部開口端以焊接方式或者反螺紋連接方式固定在杯體8頂部的入口端,此處的反螺紋連接方式是指杯蓋6相對于杯體8的旋緊方向與杯體8自身在血液回收分離機中的旋轉(zhuǎn)方向相反。在杯核9與杯蓋6之間形成血漿收集腔13,所述血漿收集腔13與血漿分離腔15之間設置血漿溢流縫14,使得血漿分離腔15中分離出的血漿可以順利地通過血漿溢流縫14進入血漿收集腔13中。
[0020]所述上罩5、下罩7的圓柱狀主體部分均貫穿杯蓋6并位于靜止頭I的內(nèi)腔中,上罩5的傘狀端部上引流板51和下罩7的傘狀端部下引流板71則均位于血漿收集腔13中,且上引流板51頂端與杯蓋6內(nèi)腔頂端之間形成間隙配合。所述上罩5以焊接方式固定在靜止頭I的中空腔體內(nèi),其圓柱狀主體部分與靜止頭I內(nèi)腔之間密封連接。為了增加密封性能,在上罩5主體部分與靜止頭I內(nèi)腔之間的接觸部位設置密封碗2。所述下罩7也以焊接方式固定在靜止頭I的中空腔體入口端,且下罩7的中空通腔與靜止頭I上的血液入口 11直接相通。由于上罩5與下罩7之間保持一定間距,上罩5頂端低于下罩7頂端,因此,在上罩5與下罩7之間形成了一個夾層通腔,該夾層通腔兩端分別與血漿出口 12、血漿收集腔13相互貫通。
[0021]由于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