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手動液壓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起重提升機械,具體地說,是安裝在一種用貨叉提升貨物的搬運小車上的手動液壓泵。
手動液壓泵,也稱千斤頂,包含手柄、活塞泵、油箱、控制卸荷閥、柱塞缸、泵體和泵蓋,現有的的結構中活塞泵、油箱、柱塞缸及控制卸荷閥是分腔相隔設置的,各部件之間由油道連通,各部件與泵體或泵蓋之間用密封圈防止漏油,油箱中的液面高于各密封圈的水平面,密封圈的性能會隨使用時間的增加而減弱,因此,漏油與滲油是常見的故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手動液壓泵,可以徹底消除漏油和滲油現象。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手動液壓泵,包含儲油腔、活塞泵、控制卸荷閥、溢流閥、柱塞缸、泵體和泵蓋,泵體設有連通各部件之間的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泵、控制卸荷閥、溢流閥、柱塞缸設置在由泵體和泵蓋圍合成的密閉空腔內,該密閉空腔即為儲油腔;活塞泵的活塞、控制卸荷閥的挺桿及柱塞缸的柱塞伸出于泵蓋;泵蓋與泵體的結合面高于油平面。
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及其附圖
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是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如附圖所示,一種手動液壓泵,包含泵體20和泵蓋4,由活塞2、彈簧6、活塞腔9、密封圈21構成的活塞泵,由挺桿4、操縱閥芯7、單向閥8、11、節(jié)流閥12構成的控制卸荷閥,由單向閥16、彈簧座17、溢流彈簧18構成的溢流閥,由柱塞15、柱塞腔14構成的柱塞缸;泵體設有油道10、13連通活塞泵、控制卸荷閥、溢流閥、柱塞缸;上述實施例中的各部件結構,與現有的手動液壓泵相同,其工作原理也相同,此處不再贅述。本實施例的特點是在于對這些部件的位置安排泵體20和泵蓋4圍合成一密閉空腔即為儲油腔19在該儲油腔19內置入上述的活塞泵、控制卸荷閥、溢流閥、柱塞,活塞泵的活塞2、控制卸荷閥的挺桿5及柱塞缸的柱塞15伸出于泵蓋4,泵體20以軸22接一手柄座1,與手柄座1聯動的滾輪6壓制在活塞2的頂端,用一手柄(圖中未示出)插于手柄座1就可驅動活塞2進行泵油,泵體20還軸接一操縱拉板3壓制在挺桿5的頂端,用一操縱桿(圖中未示出)牽動操縱拉板3便可操縱控制卸荷閥工作;泵蓋4與泵體20的結合面高于油平面,泵體20內的(也就是儲油腔19內的)油只有泵蓋4方向上的一個敞開的出口,因此,只要泵蓋4合緊,泵體20內的油絕不會滲漏到外面,即使活塞腔9的密封圈21磨損,所滲漏出的液壓油只是流回儲油腔,直至該密封圈21完全損耗失效才需打開泵蓋4檢修;為了方便加工油道10、13,活塞泵、控制卸荷閥、溢流閥、柱塞缸的中軸線應依次排列在同一垂直平面上。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將手動液壓泵的所有部件整體內置于泵體的內腔即儲油腔中,杜絕了液壓油外泄的一切途徑;同時將各部件布置在同一垂直平面上,使泵體上的油道加工極為簡單。
權利要求1.一種手動液壓泵,包含儲油腔、活塞泵、控制卸荷閥、溢流閥、柱塞缸、泵體和泵蓋,泵體設有連通各部件之間的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泵、控制卸荷閥、溢流閥、柱塞缸設置在由泵體和泵蓋圍合成的密閉空腔內,該密閉空腔即為儲油腔;活塞泵的活塞、控制卸荷閥的挺桿及柱塞缸的柱塞伸出于泵蓋;泵蓋與泵體的結合面高于油平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液壓泵,其特征在于活塞泵、控制卸荷閥、溢流閥、柱塞缸的中軸線依次排列在同一垂直平面上。
專利摘要一種手動液壓泵,它的活塞泵、控制卸荷閥、溢流閥、柱塞缸設置在由泵體和泵蓋圍合成的儲油腔內;泵體設有連通各部件之間的油道,活塞、挺桿及柱塞伸出于泵蓋;泵蓋與泵體的結合面高于油平面。優(yōu)點是所有部件整體內置于泵體的儲油腔中,杜絕了液壓油外泄的一切途徑;同時將各部件布置在同一垂直平面上,使泵體上的油道加工極為簡單。
文檔編號B66F3/24GK2388174SQ9923955
公開日2000年7月19日 申請日期1999年9月7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9月7日
發(fā)明者王德官 申請人:王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