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塔式多桅柱高空作業(yè)平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空作業(yè)平臺,特別是一種塔式多桅柱高空作業(yè)平臺,適用于將高空作業(yè)人員從低位置升至高位置或從高位置降至低位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用于高空作業(yè)的多桅柱高空作業(yè)平臺中的起升結構如圖1所示,主要由工作斗17’、下起升裝置3’、下起升裝置的動力裝置4’、上起升裝置16’、上起升裝置的動力裝置6’和帶有行走輪及支腿的底架1’組成。其上起升裝置16’的結構特點是,其中的兩組伸縮式桅柱以背對背的方式進行連接,如圖2所示,背對背的安裝結構是指一組伸縮式桅柱中的導板20’與其相面對的另一組伸縮式桅柱中的導板20’以面對面方式安裝,一組伸縮式桅柱中的導槽21’與其相面對的另一組伸縮式桅柱中的導槽21’以背對背方式安裝。工作時,下起升裝置呈塔狀,上起升裝置呈倒立塔狀。這種多桅柱高空作業(yè)平臺的缺點是1、由于上起升裝置中的兩組桅柱采用背對背方式進行連接,造成工作平臺過大,當工作人員在工作平臺的邊沿進行作業(yè)時,容易造成工作平臺的重心偏移,使整個工作平臺的穩(wěn)定性和工作人員的安全系數(shù)降低;2、國際上,歐洲等國家和地區(qū)標準中,對平臺尺寸按載人數(shù)有相應的限定,如果平臺尺寸過大,且不采取其它措施將使產(chǎn)品無法進入國際市場。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工作穩(wěn)定性好、安全系數(shù)高、符合國際上先進標準的塔式多桅柱高空作業(yè)平臺。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塔式多桅柱高空作業(yè)平臺,包括由設置于上起升裝置桅柱頂端的工作平臺和護欄組成的工作斗、下起升裝置、下起升裝置的動力裝置、上起升裝置、上起升裝置的動力裝置、工作梯和帶有行走輪及支腿的底架,其結構特點是所述的上起升裝置伸展時,其多組伸縮式桅柱形成的結構呈塔狀。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上起升裝置中的每對桅柱組以面對面結構安裝。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護欄與工作平臺的連接為整體升降裝配式,且所述的護欄兩個側面上分別開有槽。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面對面結構安裝是指一組伸縮式桅柱中的導槽與其相面對的另一組伸縮式桅柱中的導槽以面對面方式安裝。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結構設計合理,具有可靠的工作穩(wěn)定性,能提高工作人員工作時的安全系數(shù),且符合當今的國際先進標準。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的多桅柱高空作業(yè)平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上起升裝置的A-A剖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收縮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收縮時的俯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上升到最高點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中上起升裝置的B-B剖面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上升到半空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護欄的主視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護欄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由工作斗9、下起升裝置3、下起升裝置的動力裝置4、上起升裝置5、上起升裝置的動力裝置6、工作梯2和帶有行走輪14及支腿13的底架1組成。底架1的主體框架結構呈矩形,其上設置有工作梯2、下起升裝置3和下起升裝置的動力裝置4。所述的下起升裝置3由四組伸縮式桅柱11組成,每組伸縮式桅柱的首節(jié)桅柱固定在底架1上,其余的每節(jié)桅柱分別通過桅柱中的導板20和滑輪18、19插裝在相鄰的桅柱內(nèi),構成一組伸縮式桅柱11,且其中相對的每兩組伸縮式桅柱以面對面結構安裝。四組伸縮式桅柱11的頂部設置有一個剛性支架15,剛性支架15上安裝有上起升裝置的動力裝置6。上起升裝置5連接于下起升裝置3上,由兩組伸縮式桅柱12組成,每組伸縮式桅柱12的首節(jié)桅柱通過剛性支架15與下起升裝置3中的四組伸縮式桅柱11的頂部相連,其余的每節(jié)桅柱分別通過桅柱中的導板20和滑輪18、19插裝在相鄰的桅柱內(nèi),構成一組伸縮式桅柱12,且兩組伸縮式桅柱12以面對面結構安裝。上起升裝置5的兩組伸縮式桅柱12的頂部設置有工作斗9。
參見圖8、圖9,工作斗9由工作平臺7和護欄8組成,護欄8的兩個側面上分別開有槽13,槽13呈矩形。伸縮式桅柱11、12的節(jié)數(shù)視高空作業(yè)平臺的設計高度而定,在每組的伸縮式桅柱11、12內(nèi)設置有液壓傳動機構,其工作原理與現(xiàn)有技術相同。整個起升裝置在升起時呈正立的塔狀結構。
如圖3、圖4、圖8、圖9所示,當本實用新型收縮時,工作平臺7位于上起升裝置5的伸縮式桅柱12頂部,此時護欄8通過其上設置的槽13嵌套在上起升裝置5的伸縮式桅柱12上。當本實用新型工作時,護欄8沿著工作平臺7的邊沿向上伸展到工作平臺7上方,起到保護工作人員安全的作用。當本實用新型不工作時,護欄8可與工作平臺7進一步分離,其可沿著工作平臺7的邊沿下降至由下起升裝置3中四組伸縮式桅柱11所圍成空間區(qū)域內(nèi),使整個裝置呈收縮狀態(tài)。在護欄8的下降過程中,工作平臺7置于上起升裝置5桅柱的頂端,所述的護欄8與工作平臺7的連接為整體升降裝配式,為避免非工作狀態(tài)下,護欄8下降時與上起升裝置5中伸縮式桅柱12發(fā)生干涉,在護欄的兩個側面上分別開有槽13。
如圖6所示,伸縮式桅柱11、12的面對面結構安裝是指一組伸縮式桅柱11、12中的導槽21與其相面對的另一組伸縮式桅柱中的導槽21以面對面方式安裝,一組伸縮式桅柱11、12中的導板20與其相面對的另一組伸縮式桅柱中的導板20以背對背方式安裝。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這樣實現(xiàn)的當工作平臺7需要起升或停留在某一高度時,操縱電器控制裝置上的按鈕,使控制液壓系統(tǒng)里的液壓站開始工作并產(chǎn)生壓力油,通過液壓控制單元同時向多組液壓缸供油,使多組液壓缸的柱塞同步上升,從而推動下起升裝置3的伸縮式桅柱11的第二節(jié)上升,并通過設置在伸縮式桅柱11內(nèi)的液壓傳動系統(tǒng)推動伸縮式桅柱11的下一節(jié)上升,以此遞進。當下起升裝置3上升到極限位置時,通過操縱控制系統(tǒng),啟動上起升裝置的動力裝置6,使上起升裝置5上升,從而推動工作平臺7上升到指定的高空作業(yè)高度。當工作平臺7需要下降時,則可通過操縱控制單元,使液壓缸內(nèi)的壓力油流回至油箱內(nèi),此時,伸縮式桅柱11、12和工作斗9一起下降。設置于底架1上的工作梯2方便工作人員上下。
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它變換結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如所述的下起升裝置3的伸縮式桅柱11也可采用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組數(shù),如三組或是三組以上。這種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塔式多桅柱高空作業(yè)平臺,包括由設置于上起升裝置桅柱頂端的工作平臺和護欄組成的工作斗、下起升裝置、下起升裝置的動力裝置、上起升裝置、上起升裝置的動力裝置、工作梯和帶有行走輪及支腿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起升裝置伸展時,其多組伸縮式桅柱形成的結構呈塔狀。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多桅柱高空作業(yè)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起升裝置中的每對桅柱組以面對面結構安裝。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多桅柱高空作業(yè)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護欄與工作平臺的連接為整體升降裝配式,且所述的護欄兩個側面上分別開有槽。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塔式多桅柱高空作業(yè)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對面結構安裝是指一組伸縮式桅柱中的導槽與其相面對的另一組伸縮式桅柱中的導槽以面對面方式安裝。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塔式多桅柱高空作業(yè)平臺,包括由設置于上起升裝置桅柱頂端工作平臺和護欄組成的工作斗、下起升裝置、下起升裝置的動力裝置、上起升裝置、上起升裝置的動力裝置、工作梯和帶有行走輪及支腿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起升裝置伸展時,其多組桅柱形成的結構呈塔狀;所述的上起升裝置的兩個桅柱組以面對面結構安裝;所述的護欄與工作平臺的連接為整體升降裝配式,且所述的護欄兩個側面上分別開有槽。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工作穩(wěn)定性好、安全系數(shù)高、符合國際行業(yè)標準的優(yōu)點。
文檔編號B66F11/04GK2672022SQ200320103250
公開日2005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1月13日
發(fā)明者陳建平 申請人:陳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