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武器中的槍栓操縱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發(fā)明一般來說涉及自動進彈手用武器例如沖鋒槍和相似的自動或半自動武器。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是對于手用武器中槍栓操縱的一個改進裝置。
為使前述武器處于射擊狀態(tài),必須將槍栓拉至發(fā)射位置。大多數(shù)已知的自動進彈武器都因是在槍栓外面操縱槍栓或鎖住槍栓因而有其不足之處。
最常用也是最簡單的槍栓操縱裝置有一個固定的或可復位的手柄,這個手柄安裝在槍栓上并通過武器槍膛上的一個槽孔伸出在外,它在射擊時與槍栓一起前后運動。這種裝置在幾個方面存在著缺點。在槍膛的相當長的一部分上都有那為手柄而設的槽孔,從而降低了槍膛的強度;手柄在射擊時的來回運動會使射手感到不舒服,或是在最壞的情況下會傷害射手,而它還可能被相近的物體鉤住;一個與射手接近的敵人可以迅速而準確地抓住手柄從而使得射手不能再射擊;由于手柄通常位于槍的左端或右端,所以武器不能夠左右手使起來同樣順手,而主要是分別適于使左手或是右手的射手的;如果手柄置于槍膛的上部,則它經(jīng)常會妨礙安裝光學瞄準器等物;容納手柄的槽孔顯露在外使得雪、水、沙和其他雜物以及不希望有的物體能夠進入槍膛從而可導致不能發(fā)射子彈或是將槍損壞;著眼于空間設計的手柄必須制得很小,因此在某些情況下抓緊手柄并完成正確的進彈動作會是困難的,例如當射手戴著粗糙的手套或是當天氣比較冷時等等,而這就會導致意外發(fā)射或不能進行所需的射擊;如果外凸的手柄被射手的裝備中的某部分或是其他相近物體掛住時,也可能出現(xiàn)意外發(fā)射。
對此已提出了一些或多或少比較復雜的結(jié)構(gòu),他們也許能解決上述問題中的某些部分,但仍然具有上述缺點和問題的其他部分。
本發(fā)明是為了克服已知手用自動或半自動武器中上述所有問題和不足,它提供了一個簡單而又有效的在武器外部啟動槍栓的裝置。在這裝置中,已沒有了原先通常使用的槍膛槽孔以及槽孔中外伸的手柄,其主要特征在于槍栓的啟動裝置是一個桿,它通過槍膛后壁上的一個孔外伸。
本發(fā)明的其他特征可參照附圖由對該發(fā)明的詳細說明中得知。但必須說明的是,下述說明以及附圖所示的發(fā)明實施方式僅僅是為表述發(fā)明而作,本發(fā)明可有許多不同的實施方式,而這些實施方式都在本發(fā)明的權(quán)利要求
范圍之內(nèi)。
附圖中,圖1是一種手用自動武器的側(cè)視圖,其中有一部分是剖視視圖。該武器具有依照本發(fā)明的槍栓操縱裝置并處于裝彈工作狀態(tài)。圖2是依照本發(fā)明的裝置的細節(jié)的側(cè)視圖。圖3和圖4是分別沿圖2中Ⅲ-Ⅲ和Ⅳ-Ⅳ線的放大了的剖視圖。
圖1所示的自動武器是一把沖鋒槍,其主要設計是已知的因而將不在此詳細描述。對于本發(fā)明來說該槍重要的和有興趣的部件是槍膛1,在槍膛中槍栓2可在后裝彈位置(未在圖中表示出)和前止和射擊位置之間滑動,槍膛中還有反沖彈簧4和反沖彈簧桿5。
在槍栓2的上部有一個縱向的槽或孔3,反沖彈簧4置于孔中,它由反沖彈簧桿5導向。反沖彈簧4的前端與固定在槍栓2中的槍栓襯套6相接觸。反沖彈簧4的后端與套管8相接觸,套管8可滑式地靠在槍膛后部9上。反沖彈簧桿5基本是圓柱形的,它從后部9上的孔10中外伸。
從圖2至圖4可以看得更清楚,反沖彈簧桿5有兩個凹槽,即一個比較長的靠近前端位于下部的凹槽11和一個靠近后端位于上部的凹槽12。
該前下凹槽11從靠近反沖彈簧桿5的前端處起延伸至從槍栓襯套6起向后的一定距離范圍內(nèi),該距離至少與槍栓2從其后回位置到前射或前止位置之間的操縱距離相同。這長凹槽11的凹槽深度等于或稍大于橫銷7的高度,所以槍栓可和槍栓襯套6以及橫銷7一起在其后回位置和前射或前止位置之間自由運動。
后凹槽12的徑向槽深約為反沖彈簧桿5的半徑的一半,其軸向槽長略大于槍膛后部9的厚度以使其能在后部處被鎖住,其時反沖彈簧桿5被向上壓因而后部之一部分就嵌在了凹槽12中。為了將反沖彈簧桿5向上壓,槍膛1的后部9旁有一個銷或一個臂13,它被彈簧14向上壓而與可滑動的套管8相接觸,該接觸最好是由套管的環(huán)形槽15所控制。
由圖1可見,在裝置中槍栓能從其前射和前止位置向后運動,反沖彈簧桿5的后端被往下壓使后凹槽12脫離后部9中孔10的上緣,因此反沖彈簧桿5就能與槍栓2一起被向后拉,而在此運動中槍栓2由橫銷7而與彈簧桿5相聯(lián)結(jié)。槍栓一直被拉至其進彈位置,此時它被板機(未在圖中示出)鉤住。由于前下凹槽11有足夠的長度,反沖彈簧能被一直推至所示的前位置,此時彈簧14通過臂13和套管8將反沖彈簧桿5的后端向上方壓去使得槍膛后部9的一部分嵌入后凹槽12而將桿鎖住。后凹槽12因而確保反沖彈簧桿5在發(fā)射時不會意外地(如因摩擦)隨著槍栓向后運動,如上所述,在槍栓被拉緊后,反沖彈簧桿5就回到其前位置在整個發(fā)射時期都停留在該位置直到?jīng)_彈簧桿5的后端因再次拉緊槍栓而再次被壓下。
為使從槍外操縱反沖彈簧桿成為可能,反沖彈簧桿的外伸后端必須裝有一個柄,它可以是個T形柄或是環(huán)形的指孔。圖中所示的是一個環(huán)16,它為武器的吊環(huán)17提供了一個聯(lián)結(jié)部件。也就是說,武器的吊帶是用于操縱反沖彈簧桿以拉緊槍栓進彈。
武器的正確操縱如下所述1.抓緊武器靠近吊環(huán)17的吊帶,向下按反沖彈簧桿5,使得凹槽12脫離槍膛后部9;
2.向后拉反沖彈簧桿5直至槍栓被板機或其他類似部件鉤住;
3.將反沖彈簧桿5推回至其前鎖定位置。
如果所使用的武器是另一種類型,在它發(fā)射時槍栓并不是鉤在后位而是處于前位時,將反沖彈簧桿拉至其最后位置然后再放開它。這樣,反沖彈簧就將槍栓和反沖彈簧桿推至其前位。
如果在槍栓拉緊后反沖彈簧桿5沒有從其后位返回至前位(例如由于沒有足夠的時間),槍栓在武器第一次發(fā)射后就會將反沖彈簧桿5帶至其前鎖位置,在此位置反沖彈簧桿因后凹槽12與槍膛背部9相接合而被鎖住。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前述反沖彈簧桿可有一個分離的桿,最好還有一個分離的前推彈簧。每當松開吊帶后該桿有一個臺肩以能自行將反沖彈簧桿推至其前鎖定位置。
權(quán)利要求
1.自動進彈手用武器有一個槍栓(2),在射擊時槍栓由反沖彈簧(4)啟動在槍膛(1)中往復運動,為執(zhí)行其功用在第一次射擊時將槍栓(2)在槍膛中拉回并最終拉緊然后保持在該位置上直至在射擊時板機或其它相應的鎖緊部件釋放該槍栓,其特征在于,該武器有一個啟動桿(5),它從武器的后部(9)中外伸,當將啟動桿(5)向后拉時即拉緊槍栓(2),而在拉緊槍栓(2)之后該啟動桿將回復至其初始前位。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
1所述的手用武器,其特征在于,槍栓(2)的啟動桿是一個反沖彈簧桿,該反沖彈簧桿置于槍栓(2)的一個槽或一個孔(3)內(nèi),反沖彈簧(4)則由反沖彈簧桿導向。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
2所述的手用武器。其特征在于,反沖彈簧桿(5)的后端通過槍膛(1)后部(9)中的孔(10)外伸,該后端形成一扣緊部件或聯(lián)結(jié)部件(16),它同武器吊環(huán)(17)相聯(lián),因而吊帶用作反沖彈簧桿(5)的操縱部件以將槍栓(2)置于射擊位置。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
2或3所述的手用武器,其特征在于,反沖彈簧桿(5)在靠近其后端處有一個凹槽(12),因彈簧(14)的作用該凹槽與槍膛后部(9)上的孔(10)協(xié)同將反沖彈簧桿鎖在其前位上,該彈簧將反沖彈簧桿(5)的后端壓進一個抓爪似的鎖緊器中。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
4所述的手用武器,其特征在于,反沖彈簧(4)的前端通過槍栓襯套(6)與槍栓相接觸,反沖彈簧(4)的后端與一套管(8)相接觸,該套管可滑式地靠在槍膛后部(9)的內(nèi)壁上,該套管受到彈簧(14)的偏壓而與反沖彈簧桿(5)一起往上移動使得反沖彈簧桿(5)被抓爪似的鎖緊器(10,12)鎖在其前位上。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
1所述的手用武器,其特征在于,槍栓(2)有一個分離的反沖彈簧,從武器外啟動的啟動桿是一個分離的桿,該桿可滑式地置于槍栓(2)中,它可有也可沒有一個返回彈簧,但該桿有一個用以將槍栓(2)拉緊至鎖緊的射擊位置的臺肩。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
1所述的手用武器,該武器是當槍栓在其前位時射擊的,其特征在于,反沖彈簧桿與槍栓和武器的射擊機構(gòu)連結(jié)使得當槍栓和反沖彈簧桿向后拉然后再返回至其前位時射擊機構(gòu)就被拉緊。
專利摘要
自動進彈手用武器有一個槍栓(2),在射擊時槍栓由反沖彈簧(4)啟動在槍膛中往復運動,在第一次射擊時將槍栓在槍膛中拉回并保持處于拉緊狀態(tài)直至板機或相似的鎖緊部件將其釋放。該武器有一啟動桿(5),它從武器的后部(9)中外伸,當將啟動桿(5)向后拉時即拉緊槍栓(2),而在拉緊槍栓(2)之后它將回復至其初始前位。啟動桿可是一分離的桿或最好是一個反沖彈簧桿(5),它置于槍栓(2)的一個槽(3)內(nèi),反沖彈簧(4)則由它導向。
文檔編號F41A3/00GK87106174SQ87106174
公開日1988年7月6日 申請日期1987年9月5日
發(fā)明者伯蒂爾·約翰森 申請人:伯蒂爾·約翰森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