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聲轉換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揚聲器。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音頻設備的普及率越來越高,人們對音頻設備的要求不僅僅限于視頻音頻的播放,更要求對音頻設備的可靠性提出更多要求。尤其是4g時代的到來,移動多媒體技術也隨之發(fā)展,很多音頻設備具有多種娛樂功能,如視頻播放、數(shù)碼攝像、游戲、gps導航等,都要求音頻設備內的電子元器件原來越精密和緊湊,但是,電子元器件越多,音頻設備的可靠性就越差,而在音頻設備中,揚聲器就是一種常用的電子元器件,主要用于音頻信號的播放,其語音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用戶使用這些移動電子設備時的用戶體驗。
相關技術中,揚聲器無法有效地在產品跌落時固定保護磁路結構。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型的揚聲器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保證成品跌落時磁路不發(fā)生偏移或掉落的揚聲器。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揚聲器包括固定系統(tǒng)及固持于所述固定系統(tǒng)上并振動發(fā)聲的振動系統(tǒng),所述固定系統(tǒng)包括盆架、與所述盆架組配圍成收容空間的下夾板、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間且設于所述下夾板上的主磁鋼及與所述主磁鋼之間形成磁間隙的副磁鋼,以及設置在所述副磁鋼上并與所述盆架固定的上夾板,所述上夾板將所述副磁鋼固定在所述收容空間內,所述上夾板包括與所述副磁鋼形狀相對應的本體及自所述本體朝所述下夾板方向延伸形成的多個折彎,所述副磁鋼夾設在所述本體與所述下夾板之間,所述副磁鋼外側對應所述折彎凹陷形成有讓位部,所述折彎穿過所述讓位部。
優(yōu)選的,所述本體外緣與所述盆架一體注塑成型,所述折彎延伸至所述收容空間內。
優(yōu)選的,所述盆架包括環(huán)狀的主體部以及自所述本體部朝所述下夾板延伸的多個間隔設置的立柱,所述主體部與所述本體對應。
優(yōu)選的,至少部分所述立柱與所述折彎一一對應并注塑為一體。
優(yōu)選的,所述下夾板上設有與所述立柱正對設置的缺口部,所述立柱遠離所述主體部的一端插設于所述缺口部。
優(yōu)選的,所述固定系統(tǒng)還包括極芯,所述極芯固定于所述主磁鋼遠離所述下夾板的一側。
優(yōu)選的,所述振動系統(tǒng)包括插入所述磁間隙的音圈及固持于所述盆架上并由所述音圈驅動的音膜,所述揚聲器還包括與所述音圈遠離所述音膜的一端固定連接的彈性支撐件;所述音圈為跑道形,所述副磁鋼對應對稱設置在所述音圈的長軸邊,所述彈性支撐件與所述音圈的短軸邊對應。
優(yōu)選的,所述彈性支撐件包括柔性電路板,所述柔性電路板包括與所述盆架固定連接的第一固定部、與所述音圈連接的第二固定部及連接所述第一固定部與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彈性連接部。
優(yōu)選的,所述彈性支撐件還包括與所述柔性電路板固定連接的振膜,所述振膜包括與所述第一固定部連接的第三固定部、與所述第二固定部連接的第四固定部及連接所述第三固定部與第四固定部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朝向遠離所述音膜的方向凹陷。
優(yōu)選的,所述下夾板包括支撐所述主磁鋼及所述副磁鋼的支撐板、以及沿所述支撐板邊緣朝向所述盆架彎折形成的翻邊,所述翻邊對應設置在所述彈性支撐件外緣。
與相關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揚聲器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將所述副磁鋼夾設于所述下夾板和所述上夾板之間,并通過所述折彎穿過所述讓位部以定位所述副磁鋼,從而可以有效地在產品跌落時保護磁路結構;同時,通過設置所述立柱并將所述立柱與所述折彎注塑成型,從而加強所述折彎的強度以增加產品的抗跌性。此外,還通過設置所述缺口部以插設所述立柱,可以快速實現(xiàn)所述下夾板與所述盆架的定位和固定,不僅定位方式簡單,而且生產效率高,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提供的揚聲器的一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2為圖1所示揚聲器組裝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揚聲器沿a-a方向的剖視圖;
圖4為圖2所示揚聲器沿b-b方向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份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結合參閱圖1至圖4,所述揚聲器100包括固定系統(tǒng)1及固持于所述固定系統(tǒng)1上并振動發(fā)聲的振動系統(tǒng)3。
所述固定系統(tǒng)1包括盆架11、與所述盆架11組配圍成收容空間的下夾板12、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間且設于所述下夾板12上的主磁鋼13及與所述主磁鋼13之間形成磁間隙的副磁鋼14,以及貼設于所述副磁鋼14上并與所述盆架11固定的上夾板15,所述上夾板15將所述副磁鋼14固定在所述收容空間內。所述固定系統(tǒng)1還包括極芯16,所述極芯16固定于所述主磁鋼13遠離所述下夾板12的一側。其中,所述下夾板12、所述上夾板15及所述極芯16均由導磁材料制成。
所述上夾板15包括與所述副磁鋼14形狀相對應的本體151及自所述本體151朝所述下夾板12方向延伸形成的多個折彎153。所述本體151與所述極芯16位于同一平面內,且所述本體151外緣與所述盆架11一體注塑成型,所述折彎153延伸至所述收容空間內,所述副磁鋼14夾設在所述本體151與所述下夾板12之間。其中,所述本體151可以為連續(xù)的環(huán)狀結構,也可以為間隔設置的分體結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本體151為連續(xù)的環(huán)狀結構。
所述副磁鋼14外側對應所述折彎153凹陷形成有讓位部141,所述折彎153穿過所述讓位部141。其中,所述讓位部141的位置不限。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折彎153的數(shù)量為四個,所述副磁鋼14的數(shù)量為兩個,四個所述折彎153以兩個為一組,每組分別位于所述本體151的兩相對側壁上,兩個所述副磁鋼14分別設于所述主磁鋼13的兩長軸邊,每一所述副磁鋼14上分別設有兩個所述讓位部141,且兩個所述讓位部141分別位于所述副磁鋼14的兩端,所述折彎153穿過所述讓位部141以使得所述副磁鋼14部分夾設于兩所述折彎153之間。通過將所述副磁鋼14夾設于所述下夾板12和所述上夾板15之間,并通過所述折彎153穿過所述讓位部141以定位所述副磁鋼14,從而可以有效地在產品跌落時保護磁路結構。
所述盆架11包括環(huán)狀的主體部111及自所述主體部111朝所述下夾板12方向延伸形成的多個立柱113。所述主體部111與所述上夾板15的所述本體151的外緣一體注塑成型,至少部分所述立柱113與所述折彎153一一對應并注塑為一體。其中,所述立柱113的數(shù)量和形狀不限。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立柱113的橫截面形狀為方形,數(shù)量為四個,且四個所述立柱113與所述折彎153一一對應并注塑為一體。通過設置所述立柱113并將所述立柱113與所述折彎153注塑成型,從而加強所述折彎153的強度以增加產品的抗跌性。
所述下夾板12包括支撐所述主磁鋼13及所述副磁鋼14的支撐板121、以及沿所述支撐板121邊緣朝向所述盆架11彎折形成的翻邊123。
所述支撐板121上設有與所述立柱113正對設置的缺口部125,所述立柱113遠離所述主體部111的一端插設于所述缺口部125。通過設置所述缺口部125以插設所述立柱113,可以快速實現(xiàn)所述下夾板12與所述盆架11的定位和固定。
所述振動系統(tǒng)3包括插入所述磁間隙的音圈31及固持于所述盆架11上并由所述音圈31驅動的音膜33。所述音膜33上還固定有加強板35。其中,所述加強板35可以設于所述音膜33朝向所述主磁鋼13的一側,也可以設于所述音膜33背離所述主磁鋼13的一側。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加強板35設于所述音膜33朝向所述主磁鋼13的一側,且所述音圈31固設于所述加強板35上。
所述揚聲器100還包括與所述音圈31遠離所述音膜33的一端固定連接的彈性支撐件5,所述副磁鋼14對應設置在所述音圈31的長軸邊,所述彈性支撐件5位于所述音圈31的兩短軸邊,且所述彈性支撐件5外緣對應所述翻邊123設置。
所述彈性支撐件5包括柔性電路板51,所述柔性電路板51包括與所述盆架11固定連接的第一固定部511、與所述音圈31連接的第二固定部513及連接所述第一固定部511與所述第二固定部513的彈性連接部515。
所述彈性支撐件5還包括與所述柔性電路板51固定連接的振膜53,所述振膜53包括與所述第一固定部511連接的第三固定部531、與所述第二固定部513連接的第四固定部533及連接所述第三固定部531與第四固定部533的凹陷部535,所述凹陷部535朝向遠離所述音膜33的方向凹陷,所述支撐板121上還設有避讓所述凹陷部535的凹槽127。通過設置所述彈性支撐件5可以使所述揚聲器100在振動發(fā)聲時,所述音圈31的不易搖擺,從而提高發(fā)聲性能;同時,所述振膜53還可以提高所述揚聲器100的發(fā)聲效果。
所述揚聲器100還包括中空結構的上蓋7,所述上蓋7固設于所述音膜33遠離所述盆架11的一側。通過設置所述上蓋7可以提高所述音膜33固定的可靠性。
本發(fā)明提供的揚聲器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將所述副磁鋼14夾設于所述下夾板12和所述上夾板15之間,并通過所述折彎153穿過所述讓位部141以定位所述副磁鋼14,從而可以有效地在產品跌落時保護磁路結構;同時,通過設置所述立柱113并將所述立柱113與所述折彎153注塑成型,從而加強所述折彎153的強度以增加產品的抗跌性。此外,還通過設置所述缺口部125以插設所述立柱113,可以快速實現(xiàn)所述下夾板12與所述盆架11的定位和固定,不僅定位方式簡單,而且生產效率高,降低了生產成本。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在此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改進,但這些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