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移動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光通信自動跟蹤系統(tǒng)以及光通信自動跟蹤方法。
背景技術:
光纖通信技術是利用光導纖維傳輸寬帶信號,以實現信息傳遞的一種通信方式。光纖通信具有抗電磁干擾、抗輻射性強,保密性好,頻帶寬,抗干擾性好,防竊聽、價格便宜等優(yōu)點。在無光纖情況下,只有采用無線光通信技術才能傳輸高帶寬的信號。光無線通信作為一種新型的通信技術,同時具有光纖通信和移動通信的優(yōu)勢,可實現寬帶傳輸,組網機動靈活,無需頻率申請,并且抗電磁干擾,保密性好,因此如今對無線光通信的研究受到了廣泛的重視。但,在無線光通信技術中,如果通信的一端是運動物體(如高鐵列車)時,目前的無線光傳輸系統(tǒng)均無法滿足要求,需要增加快速自動跟蹤系統(tǒng)才能滿足要求。
因此,現有技術存在缺陷,需要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光通信自動跟蹤系統(tǒng)以及光通信自動跟蹤方法。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光通信自動跟蹤系統(tǒng),包括:相互通信的第一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與第二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所述第一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與第二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均包括:反射鏡組件,接收所述反射組件反射光線的粗跟蹤單元,接收所述反射組件發(fā)射光的精跟蹤單元,與所述粗跟蹤單元、精跟蹤單元電性連接的現場可編程門陣列,以及驅動所述反射鏡組件的執(zhí)行機構驅動單元;所述執(zhí)行機構驅動單元與所述現場可編程門陣列電性連接。
所述反射鏡組件包括:反射鏡基座、設于所述反射鏡基座上的執(zhí)行機構、以及設于所述執(zhí)行機構上的反射鏡,所述執(zhí)行機構與所述執(zhí)行機構驅動單元電性連接。
所述光通信自動跟蹤系統(tǒng)還包括連接于所述執(zhí)行機構驅動單元與所述現場可編程門陣列之間的D/A轉換模塊;
所述粗跟蹤單元包括:廣角鏡、用于接收所述廣角鏡光線的大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驅動所述大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的第一四象限光探測器驅動模塊、以及與所述第一四象限光探測器驅動模塊連接的第一A/D轉換模塊;
所述精跟蹤單元包括:長焦鏡、用于接收所述長焦鏡光線的小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驅動所述小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的第二四象限光探測器驅動模塊、以及與所述第二四象限光探測器驅動模塊連接的第二A/D轉換模塊。
所述反射鏡的直徑為20mm-200mm,其包括:平面鏡、以及形成于所述平面鏡的三防膜和金屬膜;
所述執(zhí)行機構包括1根或多根可調節(jié)高度的支撐軸,每根所述支撐軸下面設有電源驅動裝置;
所述大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和小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的形狀為方形、圓形或橢圓形。
所述反射鏡的直徑為100mm;
所述執(zhí)行機構包括4根支撐軸,其中兩根支撐軸形成坐標軸的X軸,另兩根支撐軸形成坐標軸的Y軸。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光通信自動跟蹤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第一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向第二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發(fā)射信標光;
b、第二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啟動粗跟蹤單元進行粗跟蹤,獲取信標光聚焦后焦點的位置信號,通過執(zhí)行機構調節(jié)反射鏡,使得信標光聚焦后的焦點位于大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的中心區(qū)域;
c、第二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啟動精跟蹤單元進行精跟蹤,獲取信標光聚焦后焦點的位置信號,通過執(zhí)行機構模塊調節(jié)反射鏡,使得信標光聚焦后的焦點位于小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的中心區(qū)域;
d、第一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與第二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之間完成高速通信。
所述步驟b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b1、大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獲取信標光聚焦后焦點的位置信號,將該位置信號變成模擬電信號,之后再轉換為數字信號傳送給現場可編程門陣列;
步驟b2、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根據該數字信號生成控制信號,之后將該控制信號轉變成模擬電信號,并轉送給執(zhí)行機構驅動單元;
步驟b3、執(zhí)行機構驅動單元驅動執(zhí)行機構調整發(fā)射鏡;
步驟b4、重復步驟b1-b3,直至信標光聚焦后的焦點位于大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的中心區(qū)域。
所述步驟c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c1、小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獲取信標光聚焦后焦點的位置信號,將該位置信號變成模擬電信號,之后再轉換數字信號傳送給現場可編程門陣列;
步驟c2、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根據該數字信號生成控制信號,之后將該控制信號轉變成模擬電信號,并轉送給執(zhí)行機構驅動單元;
步驟c3、執(zhí)行機構驅動單元驅動執(zhí)行機構調整長焦鏡;
步驟c4、重復步驟c1-c3,直至信標光聚焦后的焦點位于小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的中心區(qū)域。
所述步驟b中,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對反射鏡進行大幅度調整;所述步驟c中,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對反射鏡進行小幅度調整。
所述執(zhí)行機構模塊包括若干根可調節(jié)高度的支撐軸,每一所述支撐軸設有一電源驅動裝置,所述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控制輸出不同的電壓給電源驅動裝置,以調整支撐軸的高度。
采用上述方案,本發(fā)明提供的光通信自動跟蹤系統(tǒng)以及跟蹤方法,采用粗跟蹤與精跟蹤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通信的一端即使是運動物體,也可以很好地完成通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光通信自動跟蹤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中支撐軸形成坐標軸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中大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的探測面;
圖4為本發(fā)明中大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探測的示意圖一;
圖5為本發(fā)明中大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探測的示意圖二;
圖6為本發(fā)明中小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的探測面;
圖7為本發(fā)明中小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探測的示意圖一;
圖8為本發(fā)明中小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探測的示意圖二;
圖9為本發(fā)明光通信自動跟蹤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光通信自動跟蹤系統(tǒng),包括:相互通信的第一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1與第二自動跟蹤控制2系統(tǒng),兩者之間采用粗跟蹤與精跟蹤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高速通信。
具體的,所述第一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1與第二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結構一樣,兩者均包括:反射鏡組件10,接收所述反射組件10反射光線的粗跟蹤單元20,接收所述反射組件10發(fā)射光的精跟蹤單元30,與所述粗跟蹤單元20、精跟蹤單元30電性連接的現場可編程門陣列40,以及驅動所述反射鏡組件10的執(zhí)行機構驅動單元50。所述執(zhí)行機構驅動單元50與所述現場可編程門陣列40電性連接。所述現場可編程門陣列40采集粗跟蹤單元和精跟蹤單元傳送過來的數字信號,并進行運算處理,將運算結果送給所述執(zhí)行機構驅動單元50,以完成對反射鏡組件10的驅動。
進一步地,所述光通信自動跟蹤系統(tǒng)還包括連接于所述執(zhí)行機構驅動單元50與所述現場可編程門陣列40之間的D/A轉換模塊60,以將數字信號轉變成模擬信號。所述反射鏡組件10包括:反射鏡基座11、設于所述反射鏡基座11上的執(zhí)行機構12、以及設于所述執(zhí)行機構12上的反射鏡13,所述執(zhí)行機構12與所述執(zhí)行機構驅動單元50電性連接。所述反射鏡13包括:平面鏡、以及形成于所述平面鏡的三防膜和金屬膜,金屬膜的選擇可根據整機系統(tǒng)的要求確定,在對質量要求比較高的情況下可鍍金或銀。本發(fā)明中,所述反射鏡13的直徑優(yōu)選為20mm-200mm,建議使用直徑為100mm的反射鏡,因為直徑太大,重量就會總增加,執(zhí)行機構12在調節(jié)時要求調節(jié)的力量就很大;反射鏡13重量大,也導致反射鏡13慣性效應大,影響反射鏡13的動作速率和跟蹤精度,從而設計難度和成本都會增加;但,如果直徑太小,通過其反射的光能量就很小,降低了通信鏈路的可靠性。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執(zhí)行機構12包括1根或多根可調節(jié)高度的支撐軸,每根所述支撐軸下面設有電源驅動裝置。所述現場可編程門陣列40控制輸出不同的電壓或電流給電源驅動裝置,所述電源驅動裝置會根據不同的輸入電壓或電流來調節(jié)支撐軸的高度,以調整支撐軸的高度,本發(fā)明優(yōu)選采用電壓方式。優(yōu)選的,所述執(zhí)行機構12包括4根支撐軸,兩兩構成一個軸,即其中兩根支撐軸形成坐標軸的X軸,另兩根支撐軸形成坐標軸的Y軸,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可以通過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控制輸出不同的電壓給4根支撐軸,可以調節(jié)反射鏡的角度。
所述粗跟蹤單元20包括:廣角鏡21、用于接收所述廣角鏡21光線的大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22、驅動所述大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22的第一四象限光探測器驅動模塊23、以及與所述第一四象限光探測器驅動模塊23連接的第一A/D轉換模塊24。所述廣角鏡用于將信標光70匯聚,所述第一A/D轉換模塊24用于將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
所述大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22用于檢測信標光70匯聚后在大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22探測面上形成的焦點位置,從而用來初步判斷進入反射鏡13的信標光70角度。所述大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22的探測面可以設定為50mm×50mm,如圖3所示,當大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22檢測到信標光70匯聚后的焦點在其探測面時,輸出兩個電壓信號,分別代表焦點在X軸和Y軸的位置,具體可以通過信號的強弱來代表焦點在大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22探測面的具體位置,如:當焦點(圖中黑點)位于探測面的左邊時,如圖4所示,則輸出的X軸電壓為0V,Y軸的電壓為-5V;當焦點(圖中黑點)位于探測面的上方時,如圖5所示,則輸出的X軸電壓為5V,Y軸的電壓為0V。
所述精跟蹤單元30包括:長焦鏡31、用于接收所述長焦鏡31光線的小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32、驅動所述小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32的第二四象限光探測器驅動模塊33、以及與所述第二四象限光探測器驅動模塊33連接的第二A/D轉換模塊34。所述長焦鏡31用于將信標光70匯聚,所述第二A/D轉換模塊34用于將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
所述小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32用于檢測信標光70匯聚后在小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32探測面上形成的焦點位置,從而精確判斷進入反射鏡13的信標光70角度。所述小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32的探測面可以設定為5mm×5mm,如圖6所示,小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32檢測到信標光70匯聚后的焦點在其探測面時,輸出兩個電壓信號,分別代表焦點在X軸和Y軸的位置,具體可以通過信號的強弱來代表焦點在小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32探測面的具體位置,如:當焦點(圖中黑點)位于探測面的左邊時,如圖7所示,則輸出的X軸電壓為0V,Y軸的電壓為-1V;當焦點(圖中黑點)位于探測面的上方時,如圖8所示,則輸出的X軸電壓為1V,Y軸的電壓為0V。
另外,所述大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22和小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32的形狀可以根據具體需要設計為所屬的形狀,例如方形、圓形、橢圓形等。本發(fā)明中,所述第一A/D轉換模塊24與第二A/D轉換模塊34采用16位100MHz精度的A/D轉換模塊,有利于提高反射鏡的調節(jié)精度。因為A/D轉換模塊精度的高低會影響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的運算結果,從而影響發(fā)射鏡13角度的調節(jié)。
請結合參閱圖1與圖9,本發(fā)明提供的光通信自動跟蹤系統(tǒng)的跟蹤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第一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1向第二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2發(fā)射信標光70;
信標光70采用波長為780mm或650mm的兩種激光,該光源放在設備機框的前面,其光線方向平行于4根可調節(jié)高度的支撐軸在初始條件下構成的平面的中心垂直線;
b、第二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2啟動粗跟蹤單元20進行粗跟蹤,獲取信標光70聚焦后焦點的位置信號,通過執(zhí)行機構12調節(jié)反射鏡13,使得信標光70聚焦后的焦點位于大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22的中心區(qū)域。
在該步驟中,現場可編程門陣列40對反射鏡13進行大幅度調整,其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b1、大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22獲取信標光70聚焦后焦點的位置信號,并將該位置信號變成模擬電信號,之后第一A/D轉換模塊24再將模擬電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并傳送給現場可編程門陣列40;
步驟b2、現場可編程門陣列40進行運算處理,根據該數字信號生成控制信號,之后由D/A轉換模塊60將該控制信號轉變成模擬電信號,并轉送給執(zhí)行機構驅動單元50;
步驟b3、執(zhí)行機構驅動單元50驅動執(zhí)行機構12調整發(fā)射鏡13;
步驟b4、重復步驟b1-b3,直至信標光70聚焦后的焦點位于大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22的中心區(qū)域。
c、第二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2啟動精跟蹤單元30進行精跟蹤,獲取信標光70聚焦后焦點的位置信號,通過執(zhí)行機構12調節(jié)反射鏡13,使得信標光70聚焦后的焦點位于小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32的中心區(qū)域。
在該步驟中,現場可編程門陣列40對反射鏡13進行小幅度調整,其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c1、小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32獲取信標光70聚焦后焦點的位置信號,將該位置信號變成模擬電信號,之后再由第二A/D轉換模塊34轉換為數字信號,并傳送給現場可編程門陣列40;
步驟c2、現場可編程門陣列40進行運算處理,根據該數字信號生成控制信號,之后由D/A轉換模塊60將該控制信號轉變成模擬電信號,并轉送給執(zhí)行機構驅動單元50;
步驟c3、執(zhí)行機構驅動單元50驅動執(zhí)行機構12調整長焦鏡13;
步驟c4、重復步驟c1-c3,直至信標光70聚焦后的焦點位于小面積四象限光探測器32的中心區(qū)域。
d、第一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1與第二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2之間完成高速通信。
所述第二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2向第一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1發(fā)射信標光70的通信方法與上述一樣。而且,第一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1與第二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2的信標光可以采用相同波長或不同波長的激光作為信標光70。
在使用過程中,第一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1用于運動的列車上,第二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2用于地面。首先第二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2在上電后或一次通信完成后,其由現場可編程門陣列40控制反射鏡13,使其恢復到初始設定的角度,啟動搜尋第一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1的信標光70,一旦收到第一自動跟蹤控制系統(tǒng)1發(fā)送的信標光70,就進行跟蹤。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光通信自動跟蹤系統(tǒng)以及跟蹤方法,采用粗跟蹤與精跟蹤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通信的一端即使是運動物體,也可以很好地完成通信。
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