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子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子設備,所述電子設備包括:設備主體;容置結構,設置在所述設備主體的第一面的第一區(qū)域上,所述容置結構用于容置電子設備支撐件;固定結構,設置在所述第一面上與所述第一區(qū)域不同的第二區(qū)域上,所述固定結構用于將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在通過所述固定結構將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時,通過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能夠將所述設備主體支撐于一支撐平面上。
【專利說明】一種電子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進入了人們的生活,比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電視等,這些電子設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0003]目前,以智能手機為例,市場上大多數(shù)的智能手機的產(chǎn)品功能,形態(tài)趨于相同。且智能手機的娛樂功能越來越多,比如:看網(wǎng)頁、看視頻、看書籍、玩游戲。為了滿足用戶多種使用需求,常常需要調(diào)整智能手機與用戶之間的角度,以實現(xiàn)更加方便、快捷的操作,因此,用戶在使用時,會使用一個支架來支撐智能手機,使得智能手機能夠放置在一個平面上。
[0004]但本申請發(fā)明人在實現(xiàn)本申請實施例中技術方案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上述技術至少存在如下技術問題:
[0005]由于電子設備需要依靠外接的支架放置在一個平面上,用戶在使用時,需要單獨攜帶一個支架,所以,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智能手機不能相對于一放置面獨立支撐在上述放置面上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6]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用于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智能手機不能相對于一放置面獨立支撐在上述放置面上的技術問題,實現(xiàn)了智能手機獨立支撐在一放置面上的技術效果。
[0007]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所述電子設備包括:
[0008]設備主體;
[0009]容置結構,設置在所述設備主體的第一面的第一區(qū)域上,所述容置結構用于容置電子設備支撐件;
[0010]固定結構,設置在所述第一面上與所述第一區(qū)域不同的第二區(qū)域上,所述固定結構用于將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在通過所述固定結構將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時,通過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能夠將所述設備主體支撐于一支撐平面上。
[0011]可選的,所述容置結構包括:
[0012]第一彈性結構,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
[0013]第一填充結構,固定在所述第二端上;
[0014]在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與所述容置結構處于分離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填充結構顯露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一顯露部分與所述第一面在同一平面上。
[0015]可選的,在通過所述容置結構容置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的過程中,所述第一彈性結構處于壓縮狀態(tài),以使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顯露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二顯露部分與所述第一面在同一平面上。
[0016]可選的,在所述第一填充結構上設置有M個第一通孔時,所述容置結構還包括:
[0017]M個柱狀結構,設置于所述M個第一通孔中,所述M個柱狀結構朝向與所述第一面垂直的方向;
[0018]其中,所述設備主體通過所述M個柱狀結構穿過設置在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上的M個通孔中,進而使得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容置于所述容置結構中,M為正整數(shù)。
[0019]可選的,所述固定結構包括:
[0020]第二彈性結構,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
[0021]第二填充結構,固定在所述第四端上;
[0022]在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與所述固定結構處于分離狀態(tài)時,所述第二填充結構顯露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三顯露部分與所述第一面在同一平面上。
[0023]可選的,在通過所述固定結構將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時,所述第二彈性結構處于壓縮狀態(tài)。
[0024]可選的,在所述第二填充結構上設置有N個凹槽時,所述固定結構還包括:
[0025]N個柱狀結構,設置于所述N個凹槽中,所述N個柱狀結構朝向與所述第一面平行的方向;
[0026]在通過所述固定結構將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時,所述設備主體通過所述N個柱狀結構中的至少一個柱狀結構穿過設置在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上的M個通孔中的至少一個通孔中,進而將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M和N為正整數(shù)。
[0027]可選的,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為環(huán)狀。
[0028]可選的,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為圓環(huán)時,所述固定結構為由所述第二填充結構和所述N個柱狀結構組成的導軌;
[0029]其中,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能夠在所述導軌上來回旋轉滑動,使得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能夠固定在所述導軌的不同位置上。
[0030]可選的,在所述第一區(qū)域為環(huán)狀區(qū)域時,所述電子設備還包括:
[0031]圖像采集裝置,設置在由所述環(huán)狀區(qū)域的內(nèi)環(huán)圍成的區(qū)域內(nèi)。
[0032]可選的,在通過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將所述設備主體支撐于所述支撐平面上時,所述電子設備具有第一使用模式和與所述第一使用模式不同的第二使用模式;
[0033]在所述電子設備處于所述第一使用模式時,所述電子設備由所述電子設備的第一側部和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支撐于所述支撐平面上;在所述電子設備處于所述第二使用模式時,所述電子設備由第二側部和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支撐于所述支撐平面上,其中,所述第二側部為與所述第一側部相鄰的側部。
[0034]可選的,在通過所述固定結構將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時,所述電子設備還具有第三使用模式;
[0035]在所述電子設備處于所述第三使用模式時,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用于將所述設備主體固定于一固定體上。
[0036]本申請實施例中的上述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種或多種技術效果:
[0037]1、本申請的技術方案中,通過在電子設備上設置容置結構和固定結構,固定結構用于將電子設備支撐件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在固定結構將電子設備支撐件固定在設備主體上時,通過電子設備支撐件能夠將設備主體支撐于一支撐平面上。可見,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方案能夠通過容置在電子設備上的電子設備支撐件將電子設備支撐在一支撐平面上,即放置面上,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智能手機不能相對于一放置面獨立支撐在上述放置面上的技術問題,實現(xiàn)了智能手機獨立支撐在一放置面上的技術效果。
[0038]2、本申請的技術方案中,容置結構包括:第一彈性結構,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第一填充結構,固定在所述第二端上在電子設備支撐件與容置結構處于分離狀態(tài)時,第一填充結構顯露于第一面的第一顯露部分與第一面在同一平面上,通過彈性結構和填充結構的配合,在電子設備支撐件與容置結構分離時,電子設備表面為一平面,外觀完整,無突兀。
[0039]3、本申請的技術方案中,在通過容置結構容置電子設備支撐件的過程中,第一彈性結構處于壓縮狀態(tài),以使電子設備支撐件顯露于第一面的第二顯露部分與第一面在同一平面上,在電子設備支撐件容置在容置結構中時,電子設備表面仍然為一平面,外觀完整,無突兀。
[0040]4、本申請的技術方案中,電子設備支撐件為圓環(huán)時,所述固定結構為由第二填充結構和所述N個柱狀結構組成的導軌;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能夠在導軌上來回旋轉滑動,使得電子設備支撐件能夠固定在導軌的不同位置上,進而將電子設備以不同角度支撐放置在支撐平面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41]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一中電子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0042]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一中容置結構的示意圖;
[0043]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一中電子設備處于第一使用模式的示意圖;
[0044]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一中電子設備處于第二使用模式的示意圖;
[0045]圖5為本申請實施例一中電子設備支撐件在導軌上旋轉滑動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6]在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通過在電子設備上設置容置結構和固定結構,固定結構用于將電子設備支撐件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在固定結構將電子設備支撐件固定在設備主體上時,通過電子設備支撐件能夠將設備主體支撐于一支撐平面上,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智能手機不能相對于一放置面獨立支撐在上述放置面上的技術問題,實現(xiàn)了智能手機獨立支撐在一放置面上的技術效果。
[004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技術方案的主要實現(xiàn)原理、【具體實施方式】及其對應能夠達到的有益效果進行詳細的闡述。
[0048]實施例一
[0049]本申請實施例一提供一種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可以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
[0050]如圖1所示,所述電子設備包括:
[0051]設備主體10;
[0052]容置結構11,設置在設備主體的第一面101的第一區(qū)域上,容置結構11用于容置電子設備支撐件12 ;
[0053]固定結構13,設置在第一面101上與第一區(qū)域不同的第二區(qū)域上,固定結構13用于將電子設備支撐件12固定在設備主體10上,在通過固定結構13將電子設備支撐件12固定在設備主體10上時,通過電子設備支撐件12能夠將設備主體10支撐于一支撐平面上。
[0054]具體來講,設備主體10的第一面101可以為電子設備的背面,即與顯示單元相對的面,以智能手機為例,容置結構11可以設置在智能手機的背面;容置結構11用于容置電子設備支撐件12,在本申請實施例中,容置結構11可以為開設在第一面101上的凹槽區(qū)域,且容置結構11的形狀與電子設備支撐件12的形狀相匹配,如:電子設備支撐件12為戒指,則容置結構11為與該戒指形狀匹配的環(huán)形凹槽區(qū)域。
[0055]進一步,電子設備上還設置有固定結構13,固定結構13用于將電子設備支撐件12固定在電子設備上,具體來講,固定結構13可以為凹槽,通過與電子設備支撐件12的一部分卡合,從而將電子設備支撐件12固定在電子設備上;固定結構13還可以為磁性裝置,通過磁力將電子設備支撐件12吸附固定在設備主體10上。
[0056]在本申請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容置結構11包括:
[0057]第一彈性結構,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固定在設備主體10上;第一填充結構111,固定在所述第二端上;在電子設備支撐件12與容置結構11處于分離狀態(tài)時,第一填充結構111顯露于第一面101的第一顯露部分與第一面101在同一平面上。
[0058]具體來講,第一彈性結構可以為彈簧,彈簧的一端固定在設備主體10上,第一填充結構111固定在第一彈性結構的第二端上,第一填充結構111可以為金屬,塑料等材質(zhì),較佳的,可以使第一填充結構111的材質(zhì)、外觀與設備主體10的材質(zhì)、外觀相同,使得電子設備的整體外觀更加簡潔。
[0059]在本申請實施例中,在通過容置結構11容置電子設備支撐件12的過程中,第一彈性結構處于壓縮狀態(tài),以使電子設備支撐件12顯露于第一面101的第二顯露部分與第一面101在同一平面上。
[0060]具體來講,由于第一填充結構111的材質(zhì)、外觀與設備主體10的材質(zhì)、外觀相同,在第一彈性結構處于自然狀態(tài)時,第一填充結構111與設備主體10的第一面101能夠組成一個完整的,沒有凸起,也沒有凹陷的平面。
[0061]在本申請實施例中,容置結構11可以為與電子設備支撐件12匹配的凹槽,為了使得電子設備支撐件12容置在容置結構11中時,不發(fā)生脫落,還可以采用如下實現(xiàn)方式。
[0062]在第一填充結構111上設置有M個第一通孔時,容置結構11還包括:M個柱狀結構112,設置于M個第一通孔中,M個柱狀結構112朝向與所述第一面101垂直的方向;其中,設備主體10通過M個柱狀結構112穿過設置在電子設備支撐件12上的M個通孔121中,進而使得電子設備支撐件12容置于容置結構11中。
[0063]具體來講,在電子設備支撐件12與容置結構11分離時,柱狀結構容置在第一通孔中,在電子設備容置在容置結構11中時,通過壓縮第一彈性結構,使得柱狀結構穿過穿過設置在電子設備支撐件12上的通孔,進而使得電子設備支撐件12能夠固定容置在該容置結構11中。
[0064]在本申請實施例中,M可以1、6或者10,本申請對此不做限制。
[0065]例如:在第一填充結構111上設置有10個通孔,對應的,容置結構11上設置有10個柱狀結構,而電子設備支撐件12上設置有10個通孔。
[0066]在本申請實施例中,固定結構13包括:
[0067]第二彈性結構,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固定在設備主體10上;
[0068]第二填充結構131,固定在第四端上;
[0069]在電子設備支撐件12與固定結構13處于分離狀態(tài)時,第二填充結構131顯露于第一面101的第三顯露部分與第一面101在同一平面上。
[0070]具體來講,第二彈性結構可以為彈簧,彈簧的一端固定在設備主體10上,第二填充結構131固定在第二彈性結構的第四端上,第二填充結構131可以為金屬,塑料等材質(zhì),較佳的,可以使第二填充結構131的材質(zhì)、外觀與設備主體10的材質(zhì)、外觀相同,使得電子設備的整體外觀更加簡潔。
[0071]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由于第二填充結構131的材質(zhì)、外觀與設備主體10的材質(zhì)、夕卜觀相同,在第二彈性結構處于自然狀態(tài)時,第二填充結構131與設備主體10的第一面101能夠組成一個完整的,沒有凸起,也沒有凹陷的平面。
[0072]在本申請實施例中,在通過固定結構13將電子設備支撐件12固定在設備主體10上時,第二彈性結構處于壓縮狀態(tài)。
[0073]具體來講,在第二填充結構131上設置有N個凹槽時,固定結構13還包括:
[0074]N個柱狀結構132,設置于N個凹槽中,N個柱狀結構132朝向與第一面101平行的方向;
[0075]如圖1所示,在通過固定結構13將電子設備支撐件12固定在設備主體10上時,設備主體10通過N個柱狀結構132中的至少一個柱狀結構穿過設置在電子設備支撐件12上的M個通孔121中的至少一個通孔中,進而將電子設備支撐件12固定在設備主體10上,M和N為正整數(shù)。
[0076]具體來講,在通過固定結構13將電子設備支撐件12固定在設備主體10上時,通過壓縮第二彈性結構,使得設備主體10上的至少一個柱狀結構穿過穿過電子設備支撐件12上的至少一個通孔,進而使得電子設備支撐件12能夠固定在設備主體10上。
[0077]在本申請實施例中,N可以為1、6或者10,電子設備支撐件12可以為環(huán)狀,如:圓環(huán)狀,方形環(huán)狀,本申請對此不做限制。
[0078]在本申請實施例中,電子設備支撐件12可以為具有信息儲存功能、或者身份認證功能的可穿戴式設備,如:戒指。
[0079]在本申請實施例中,電子設備支撐件12為圓環(huán)時,固定結構13為由第二填充結構131和N個柱狀結構132組成的導軌,使得電子設備支撐件12能夠在導軌上來回旋轉滑動,使得電子設備支撐件12能夠固定在導軌的不同位置上,進而將電子設備以不同角度支撐放置在支撐平面上,如圖5所示。
[0080]在本申請實施例中,在第一區(qū)域為環(huán)狀區(qū)域時,可以將電子設備的圖像采集裝置設置在由環(huán)狀區(qū)域的內(nèi)環(huán)圍成的區(qū)域內(nèi),進而將電子設備支撐件12作為攝像頭的修飾件設置在設備主體10上。
[0081 ] 進一步,在本申請實施例中,在通過固定結構13將電子設備支撐件12固定在設備主體10上時,電子設備至少具有以下三種使用模式。
[0082]第一使用模式,如圖3所示,在通過電子設備支撐件12將設備主體10支撐于支撐平面上時,電子設備由電子設備的第一側部102和電子設備支撐件12支撐于支撐平面上。以智能手機為例,在這種使用模式下,智能手機為豎屏模式,用戶可以查看網(wǎng)頁,視頻通話,只要用戶需要將電子設備豎屏支撐在支撐平面上,都可以使用第一使用模式。
[0083]第二使用模式,如圖4所示,在通過電子設備支撐件12將設備主體10支撐于支撐平面上時,電子設備由第二側部103和電子設備支撐件12支撐于支撐平面上,其中,第二側部103為與第一側部102相鄰的側部。以智能手機為例,在這種使用模式下,智能手機為橫屏模式,在第二使用模式下,用戶可以觀看電影,玩游戲等等。
[0084]第三使用模式,在通過固定結構13將電子設備支撐件12固定在設備主體10上時,電子設備支撐件12用于將設備主體10固定于一固定體上。
[0085]在本申請實施例中,固定體可以為用戶的手指,用戶在握持電子設備時,電子設備容易從用戶的手中滑落,在第三使用模式下,用戶在握持電子設備時,將食指或者中指穿過電子設備支撐體,從而將電子設備固定在用戶的手指上,防止了電子設備從用戶的手中滑落。
[0086]通過本申請實施例中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可以實現(xiàn)如下一個或多個技術效果:
[0087]1、本申請的技術方案中,通過在電子設備上設置容置結構和固定結構,固定結構用于將電子設備支撐件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在固定結構將電子設備支撐件固定在設備主體上時,通過電子設備支撐件能夠將設備主體支撐于一支撐平面上??梢姡旧暾垖嵤├械姆桨改軌蛲ㄟ^容置在電子設備上的電子設備支撐件將電子設備支撐在一支撐平面上,即放置面上,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智能手機不能相對于一放置面獨立支撐在上述放置面上的技術問題,實現(xiàn)了智能手機獨立支撐在一放置面上的技術效果。
[0088]2、本申請的技術方案中,容置結構包括:第一彈性結構,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第一填充結構,固定在所述第二端上在電子設備支撐件與容置結構處于分離狀態(tài)時,第一填充結構顯露于第一面的第一顯露部分與第一面在同一平面上,通過彈性結構和填充結構的配合,在電子設備支撐件與容置結構分離時,電子設備表面為一平面,外觀完整,無突兀。
[0089]3、本申請的技術方案中,在通過容置結構容置電子設備支撐件的過程中,第一彈性結構處于壓縮狀態(tài),以使電子設備支撐件顯露于第一面的第二顯露部分與第一面在同一平面上,在電子設備支撐件容置在容置結構中時,電子設備表面仍然為一平面,外觀完整,無突兀。
[0090]4、本申請的技術方案中,電子設備支撐件為圓環(huán)時,所述固定結構為由第二填充結構和所述N個柱狀結構組成的導軌;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能夠在導軌上來回旋轉滑動,使得電子設備支撐件能夠固定在導軌的不同位置上,進而將電子設備以不同角度支撐放置在支撐平面上。
[0091]盡管已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nèi)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chuàng)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yōu)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實用新型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0092]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nèi),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子設備,所述電子設備包括: 設備主體; 容置結構,設置在所述設備主體的第一面的第一區(qū)域上,所述容置結構用于容置電子設備支撐件; 固定結構,設置在所述第一面上與所述第一區(qū)域不同的第二區(qū)域上,所述固定結構用于將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在通過所述固定結構將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時,通過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能夠將所述設備主體支撐于一支撐平面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結構包括: 第一彈性結構,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 第一填充結構,固定在所述第二端上; 在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與所述容置結構處于分離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填充結構顯露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一顯露部分與所述第一面在同一平面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在通過所述容置結構容置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的過程中,所述第一彈性結構處于壓縮狀態(tài),以使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顯露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二顯露部分與所述第一面在同一平面上。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填充結構上設置有M個第一通孔時,所述容置結構還包括: M個柱狀結構,設置于所述M個第一通孔中,所述M個柱狀結構朝向與所述第一面垂直的方向; 其中,所述設備主體通過所述M個柱狀結構穿過設置在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上的M個通孔中,進而使得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容置于所述容置結構中,M為正整數(shù)。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結構包括: 第二彈性結構,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 第二填充結構,固定在所述第四端上; 在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與所述固定結構處于分離狀態(tài)時,所述第二填充結構顯露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三顯露部分與所述第一面在同一平面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在通過所述固定結構將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時,所述第二彈性結構處于壓縮狀態(tài)。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填充結構上設置有N個凹槽時,所述固定結構還包括: N個柱狀結構,設置于所述N個凹槽中,所述N個柱狀結構朝向與所述第一面平行的方向; 在通過所述固定結構將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時,所述設備主體通過所述N個柱狀結構中的至少一個柱狀結構穿過設置在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上的M個通孔中的至少一個通孔中,進而將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M和N為正整數(shù)。
8.如權利要求1-7中任一權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為環(huán)狀。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為圓環(huán)時,所述固定結構為由所述第二填充結構和所述N個柱狀結構組成的導軌; 其中,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能夠在所述導軌上來回旋轉滑動,使得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能夠固定在所述導軌的不同位置上。
10.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區(qū)域為環(huán)狀區(qū)域時,所述電子設備還包括: 圖像采集裝置,設置在由所述環(huán)狀區(qū)域的內(nèi)環(huán)圍成的區(qū)域內(nèi)。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在通過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將所述設備主體支撐于所述支撐平面上時,所述電子設備具有第一使用模式和與所述第一使用模式不同的第二使用模式; 在所述電子設備處于所述第一使用模式時,所述電子設備由所述電子設備的第一側部和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支撐于所述支撐平面上;在所述電子設備處于所述第二使用模式時,所述電子設備由第二側部和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支撐于所述支撐平面上,其中,所述第二側部為與所述第一側部相鄰的側部。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在通過所述固定結構將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固定在所述設備主體上時,所述電子設備還具有第三使用模式; 在所述電子設備處于所述第三使用模式時,所述電子設備支撐件用于將所述設備主體固定于一固定體上。
【文檔編號】H04M1/12GK204065915SQ201420403060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21日
【發(fā)明者】王力軍, 鄭軼民, 虞新立 申請人:聯(lián)想(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