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多載頻的分配方法和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載頻分配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多載頻的分配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碼分多址(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術的高速率分組數據 (HRPD, High Rate Packet Data)協(xié)議版本演進至U B版本(RevB, Revision B)后,弓l入了 多載頻捆綁技術,允許為一個終端同時分配多個載頻,以提供更高的數據率。例如,如果為 終端前反向對稱分配三個載頻,那么前向就可以提供14. 7Mbps的峰值速率,反向可以提供 5.4Mbps的峰值速率。但是,由于終端自身的限制,為終端分配的多個載頻還必須在一定 頻率寬度內,即為終端分配載頻的最高中心頻率與最低中心頻率的差值不能超過一定的門 限。 現有系統(tǒng)為同一終端只需分配一個載頻,因此載頻分配方法就沒有考慮為終端分 配載頻的數目問題,同時也沒有考慮所分配載頻間最大頻率差的問題,很顯然,目前的這種 載頻分配方法已不能滿足RevB系統(tǒng)的需要。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載頻的分配方法和裝置,可以為終 端同時分配多個載頻。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多載頻的分配方法,該分配方法包括 系統(tǒng)檢測已分配給終端的載頻數,在已分配載頻數未達到為終端預設的最大分配 載頻數時,系統(tǒng)確定候選載頻集; 將候選載頻集中系統(tǒng)自身推薦的一個載頻分配到終端的已分配載頻集,并更新已 分配載頻數; 系統(tǒng)重新檢測已分配給終端的載頻數。 上述方案中,所述系統(tǒng)確定候選載頻集具體為系統(tǒng)獲取終端所在小區(qū)的所有可
用的載頻,生成可用載頻集;將可用載頻集中符合分配要求的載頻加入候選載頻集。
上述方案中,所述將可用載頻集中符合分配要求的載頻加入候選載頻集具體為
系統(tǒng)將已分配載頻集中的載頻從可用載頻集中剔除,并將剩下的載頻與已分配載頻集中的
載頻進行中心頻率的比較,剔除不滿足頻率寬度限制的載頻,生成當前載頻集;然后,系統(tǒng)
將當前載頻集中的載頻加入候選載頻集。 上述方案中,所述將當前載頻集中的載頻加入候選載頻集之前進一步包括系統(tǒng) 剔除當前載頻集中負荷過大的載頻。 上述方案中,所述將當前載頻集中的載頻加入候選載頻集包括系統(tǒng)對當前載頻 集中的載頻進行最大分配組篩選后加入候選載頻集。 上述方案中,在候選載頻集中沒有系統(tǒng)自身推薦的載頻時,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將候選載頻集中負荷最小的一個載頻分配到終端的已分配載頻集,更新已分配載頻數,并通 知檢測載頻數模塊。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多載頻的分配裝置,該裝置包括檢測載頻數模塊、第一判斷模
塊、候選載頻集模塊、第二判斷模塊、分配模塊;其中, 檢測載頻數模塊,用于檢測已分配給終端的載頻數; 第一判斷模塊,用于根據已分配給終端的載頻數,在判斷已分配給終端的載頻數 未達到為終端預設的最大分配載頻數時,通知候選載頻集模塊; 候選載頻集模塊,用于將終端所在小區(qū)的所有可用的載頻中符合分配要求的載頻 加入候選載頻集; 第二判斷模塊,用于在判斷候選載頻集不為空時,通知分配模塊; 分配模塊,用于將候選載頻集中系統(tǒng)自身推薦的一個載頻分配到終端的已分配載
頻集,更新已分配載頻數,并通知檢測載頻數模塊。 上述方案中,所述候選載頻集模塊進一步包括 可用載頻集模塊,用于獲取終端所在小區(qū)的所有可用的載頻,生成可用載頻集;
所述候選載頻集模塊將終端所在小區(qū)的所有載頻中符合分配要求的載頻加入候 選載頻集具體為候選載頻集模塊將已分配載頻集中的載頻從可用載頻集中剔除,并將剩 下的載頻與已分配載頻集中的載頻進行中心頻率的比較,剔除不滿足頻率寬度限制的載 頻,生成當前載頻集,將當前載頻集中的載頻加入候選載頻集。 上述方案中,所述候選載頻集模塊進一步還用于剔除當前載頻集中負荷過大的載 頻;和/或, 所述候選載頻集模塊進一步還包括篩選模塊,用于對當前載頻集中的載頻進行最 大分配組篩選后加入候選載頻集。 上述方案中,所述分配模塊進一步還用于在候選載頻集中沒有系統(tǒng)自身推薦的一 個載頻時,將候選載頻集中負荷最小的一個載頻分配到終端的已分配載頻集,更新已分配 載頻數,并通知檢測載頻數模塊。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多載頻的分配方法和裝置,系統(tǒng)檢測已分配給終端的載頻數, 在已分配載頻數未達到為終端預設的最大分配載頻數時,系統(tǒng)確定候選載頻集,將候選載 頻集中系統(tǒng)自身推薦的一個載頻分配到終端的已分配載頻集,并更新已分配載頻數,然后 系統(tǒng)可以再重新檢測已分配給終端的載頻數;如此,可以合理高效的找出一定數目的、載頻 狀況最優(yōu)的、滿足用戶頻率寬度限制與業(yè)務需求的載頻分配給終端,使用本發(fā)明的方案,既 可以使系統(tǒng)的載頻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也可以使載頻進行有效的負荷分擔,滿足RevB系統(tǒng) 的需要。
圖1為本發(fā)明實現一種多載頻的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為系統(tǒng)剔除當前載頻集中負荷過大的載頻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3為系統(tǒng)對當前載頻集中的載頻進行最大分配組篩選后加入候選載頻集的方
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現一種多載頻的分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的基本思想是系統(tǒng)檢測已分配給終端的載頻數,在已分配載頻數未達到為終端預設的最大分配載頻數時,系統(tǒng)確定候選載頻集;將候選載頻集中系統(tǒng)自身推薦的一個載頻分配到終端的已分配載頻集,并更新已分配載頻數,系統(tǒng)重新檢測已分配給終端的載頻數;直到已分配載頻數達到為終端預設的最大分配載頻數時或候選載頻集為空時載頻分配結束。 所述系統(tǒng)確定候選載頻集具體為系統(tǒng)獲取終端所在小區(qū)的所有可用的載頻,生成可用載頻集;將可用載頻集中符合分配要求的載頻加入候選載頻集。 所述系統(tǒng)自身推薦的一個載頻具體指系統(tǒng)推薦終端接入的載頻、或者根據載頻的
覆蓋情況、載頻的信號質量以及實際的網絡配置情況等預設推薦的載頻。 下面通過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本發(fā)明實現一種多載頻的分配方法,如圖1所示,該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步驟101 :系統(tǒng)判斷已分配給終端的載頻數是否達到為終端預設的最大分配載頻
數,在未達到時,執(zhí)行步驟102 ;達到時,執(zhí)行步驟106 ; 具體的,系統(tǒng)檢測對于該終端的已分配載頻集中的載頻數,判斷已分配載頻數是否達到為終端預設的最大分配載頻數,在未達到時,執(zhí)行步驟102 ;達到時,執(zhí)行步驟106 ;所述已分配載頻集為存儲的終端在接入系統(tǒng)時系統(tǒng)分配的載頻的集合;所述為終端預設的最大分配載頻數為系統(tǒng)根據終端的等級、終端使用的業(yè)務類型、終端所處的地理區(qū)域等進行預設的最大分配載頻數。
步驟102 :系統(tǒng)獲取終端所在小區(qū)的所有可用的載頻,生成可用載頻集; 步驟103 :系統(tǒng)將可用載頻集中符合分配要求的載頻加入候選載頻集; 具體的,系統(tǒng)將已分配載頻集中的載頻從可用載頻集中剔除,并將剩下的載頻與
已分配載頻集中的載頻進行中心頻率的比較,剔除不滿足頻率寬度限制的載頻,生成當前
載頻集;然后,系統(tǒng)將當前載頻集中的載頻加入候選載頻集。所述不滿足頻率寬度限制的載
頻具體為當前載頻集中的載頻與已分配載頻集中至少一個載頻的中心頻率差超過終端對
頻率寬度的限制; 進一步的,本步驟中系統(tǒng)在剔除當前載頻集中負荷過大的載頻后得到候選載頻集,如圖2所示,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201 :在當前載頻集中查找出負荷最輕的載頻; 所述負荷最輕可以指用戶數最小、或前向和/或反向流量最少等; 步驟202 :在當前載頻集中獲取第一個載頻,如果成功獲取到載頻,則進入步驟
203,否則流程結束; 步驟203 :判斷獲取到的載頻的負荷是否大于絕對負荷門限、且大于負荷最輕載頻的負荷與相對負荷門限的和,如果都大于,則執(zhí)行步驟204,反之,則執(zhí)行步驟205 ;
所述絕對負荷門限是用來衡量載頻絕對負荷大小的門限,如果載頻的負荷不超過此門限,則可以認為載頻的負荷較輕,反之則認為載頻的負荷較重;所述相對負荷門限是用來衡量載頻相對負荷大小的門限,即如果一個載頻負荷超過另一載頻負荷的值不大于此門限,則可以認為該載頻相對另一載頻的負荷稍重,反之則可以認為該載頻相對另一載頻的負荷過重。
步驟204 :將該載頻從當前載頻集中剔除; 步驟205 :在當前載頻集中獲取下一個載頻,如果成功獲取到載頻,則進入步驟203,否則流程結束。 進一步的,本步驟中系統(tǒng)還可以對當前載頻集中的載頻進行最大分配組篩選后加入候選載頻集,如圖3所示,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301 :設置用于記錄可用載頻組合的載頻數的當前最大載頻數,初始化為0 ;并設置用于臨時存放載頻的臨時載頻集,初始時為空; 步驟302 :系統(tǒng)獲取當前載頻集的第一個載頻,如果成功獲取到載頻,則執(zhí)行步驟303,否則進入步驟311 ; 所述成功獲取到載頻時,為了便于后面步驟的描述,這里將此獲取的載頻稱為載
頻X ; 步驟303 :統(tǒng)計所有包含載頻X和已分配載頻、且各載頻間的最大中心頻率差在終
端允許的頻率寬度內的載頻組合中的載頻數,查找出載頻數最大的組合; 所述載頻間的最大中心頻率差是指載頻組合中最大中心頻率載頻與最小中心頻
率載頻間的中心頻率差值。 步驟304 :判斷找出的載頻組合的載頻數是否大于或等于為用戶預設的最大分配載頻數,如果大于或等于,則執(zhí)行步驟305,否則執(zhí)行步驟306 ;
步驟305 :將載頻X放入候選載頻集,進入步驟310 ; 步驟306 :判斷該載頻組合的載頻數是否大于當前最大載頻數,如果大于,則執(zhí)行步驟307,否則執(zhí)行步驟308 ; 步驟307 :更新當前最大載頻數為該載頻組合的載頻數,清空臨時載頻集,將載頻X放入臨時載頻集,執(zhí)行步驟310 ; 步驟308 :判斷該載頻組合的載頻數是否等于當前最大載頻數,如果等于,則執(zhí)行
步驟309,否則執(zhí)行步驟310 ; 步驟309 :將載頻X放入臨時載頻集; 步驟310 :獲取當前載頻集中的下一個載頻,如果成功獲取到載頻,則執(zhí)行步驟
303 ;否則執(zhí)行步驟311 ; 步驟311 :判斷是否候選載頻集為空且臨時載頻集不為空,在候選載頻集為空且臨時載頻集不為空時,執(zhí)行步驟312,否則流程結束; 步驟312 :將臨時載頻集的載頻放入候選載頻集,流程結束。
所述步驟103結束。 步驟104 :判斷候選載頻集是否為空,如果不為空,則執(zhí)行步驟105 ;否則執(zhí)行步驟106 ; 步驟105 :將候選載頻集中系統(tǒng)自身推薦的一個載頻分配到終端的已分配載頻集,并更新已分配載頻數,執(zhí)行步驟101 ; 進一步的,本步驟中在候選載頻集中沒有系統(tǒng)自身推薦的一個載頻時,系統(tǒng)將負荷最小的一個載頻分配到終端的已分配載頻集,并更新已分配載頻數,執(zhí)行步驟IOI。
步驟106 :結束載頻分配過程。
基于上述方法,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多載頻的分配裝置,如圖4所示,該裝置包括檢測載頻數模塊41、第一判斷模塊42、候選載頻集模塊43、第二判斷模塊44、分配模塊45 ;其中, 檢測載頻數模塊41,用于檢測已分配給終端的載頻數; 第一判斷模塊42,用于根據已分配給終端的載頻數,在判斷已分配給終端的載頻數是未達到為終端預設的最大分配載頻數時,通知候選載頻集模塊43 ;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判斷模塊42在判斷已分配給終端的載頻數是達到為終端預設的最大分配載頻數時,通知結束模塊47 ; 進一步的,該裝置還包括結束模塊47,用于結束分配載頻; 候選載頻集模塊43,用于將終端所在小區(qū)的所有可用的載頻中符合分配要求的載頻加入候選載頻集; 進一步的,候選載頻集模塊43還包括可用載頻集模塊46,用于獲取終端所在小區(qū)的所有可用的載頻,生成可用載頻集; 所述候選載頻集模塊43將終端所在小區(qū)的所有載頻中符合分配要求的載頻加入候選載頻集具體為將已分配載頻集中的載頻從可用載頻集中剔除,并將剩下的載頻與已分配載頻集中的載頻進行中心頻率的比較,剔除不滿足頻率寬度限制的載頻,生成當前載頻集,將當前載頻集中的載頻加入候選載頻集。
進一步的,所述候選載頻集模塊43還用于剔除當前載頻集中負荷過大的載頻;
具體的,所述候選載頻集模塊43在當前載頻集中查找出負荷最輕的載頻;在當前載頻集中獲取第一個載頻,在成功獲取到載頻時,判斷獲取到的載頻的負荷是否大于絕對負荷門限、且大于負荷最輕載頻的負荷與相對負荷門限的和,在都大于時,將該載頻從當前載頻集中剔除,并在當前載頻集中獲取下一個載頻,重復上述過程,直到獲取不到時為止。
進一步的,所述候選載頻集模塊43還包括篩選模塊48,用于對當前載頻集中的載
頻進行最大分配組篩選后加入候選載頻集; 具體的,篩選模塊48設置當前最大載頻數,初始化為0 ;并設置臨時載頻集,初始時為空;獲取當前載頻集的第一個載頻,在成功獲取到載頻時,統(tǒng)計所有包含該載頻和已分配載頻、且各載頻間的最大中心頻率差在終端允許的頻率寬度內的載頻組合中的載頻數,查找出載頻數最大的組合,判斷找出的載頻組合的載頻數是否大于或等于為用戶預設的最大分配載頻數,在大于或等于時,將該載頻放入候選載頻集;否則在判斷該載頻組合的載頻數大于或等于當前最大載頻數時,將該載頻放入臨時載頻集,并獲取當前載頻集中的下一個載頻,重復上述過程,直到獲取不到、且判斷候選載頻集為空而臨時載頻集不為空時,將臨時載頻集的載頻放入候選載頻集;在判斷該載頻組合的載頻數小于當前最大載頻數時,直接獲取當前載頻集中的下一個載頻,重復上述過程,直到獲取不到、且判斷候選載頻集為空而臨時載頻集不為空時,將臨時載頻集的載頻放入候選載頻集;其中,在判斷該載頻組合的載頻數大于當前最大載頻數時,所述篩選模塊48還用于更新當前最大載頻數為該載頻組合的載頻數,清空臨時載頻集。 第二判斷模塊44,用于在判斷候選載頻集不為空時,通知分配模塊45 ;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判斷模塊44在判斷候選載頻集為空時,通知結束模塊47 ; 分配模塊45,用于將候選載頻集中系統(tǒng)自身推薦的一個載頻分配到終端的已分配載頻集,更新已分配載頻數,并通知檢測載頻數模塊41 ; 進一步的,所述分配模塊45,還用于在候選載頻集中沒有系統(tǒng)自身推薦的一個載頻時,將候選載頻集中負荷最小的一個載頻分配到終端的已分配載頻集,更新已分配載頻數,并通知檢測載頻數模塊41。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9
權利要求
一種多載頻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分配方法包括系統(tǒng)檢測已分配給終端的載頻數,在已分配載頻數未達到為終端預設的最大分配載頻數時,系統(tǒng)確定候選載頻集;將候選載頻集中系統(tǒng)自身推薦的一個載頻分配到終端的已分配載頻集,并更新已分配載頻數;系統(tǒng)重新檢測已分配給終端的載頻數。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tǒng)確定候選載頻集具體為系 統(tǒng)獲取終端所在小區(qū)的所有可用的載頻,生成可用載頻集;將可用載頻集中符合分配要求 的載頻加入候選載頻集。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可用載頻集中符合分配要求 的載頻加入候選載頻集具體為系統(tǒng)將已分配載頻集中的載頻從可用載頻集中剔除,并將 剩下的載頻與已分配載頻集中的載頻進行中心頻率的比較,剔除不滿足頻率寬度限制的載 頻,生成當前載頻集;然后,系統(tǒng)將當前載頻集中的載頻加入候選載頻集。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當前載頻集中的載頻加入候 選載頻集之前進一步包括系統(tǒng)剔除當前載頻集中負荷過大的載頻。
5. 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當前載頻集中的載頻加入 候選載頻集包括系統(tǒng)對當前載頻集中的載頻進行最大分配組篩選后加入候選載頻集。
6. 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候選載頻集中沒有系統(tǒng)自 身推薦的載頻時,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將候選載頻集中負荷最小的一個載頻分配到終端的 已分配載頻集,更新已分配載頻數,并通知檢測載頻數模塊。
7. —種多載頻的分配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檢測載頻數模塊、第一判斷模 塊、候選載頻集模塊、第二判斷模塊、分配模塊;其中,檢測載頻數模塊,用于檢測已分配給終端的載頻數;第一判斷模塊,用于根據已分配給終端的載頻數,在判斷已分配給終端的載頻數未達 到為終端預設的最大分配載頻數時,通知候選載頻集模塊;候選載頻集模塊,用于將終端所在小區(qū)的所有可用的載頻中符合分配要求的載頻加入 候選載頻集;第二判斷模塊,用于在判斷候選載頻集不為空時,通知分配模塊;分配模塊,用于將候選載頻集中系統(tǒng)自身推薦的一個載頻分配到終端的已分配載頻 集,更新已分配載頻數,并通知檢測載頻數模塊。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分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選載頻集模塊進一步包括 可用載頻集模塊,用于獲取終端所在小區(qū)的所有可用的載頻,生成可用載頻集; 所述候選載頻集模塊將終端所在小區(qū)的所有載頻中符合分配要求的載頻加入候選載頻集具體為候選載頻集模塊將已分配載頻集中的載頻從可用載頻集中剔除,并將剩下的 載頻與已分配載頻集中的載頻進行中心頻率的比較,剔除不滿足頻率寬度限制的載頻,生 成當前載頻集,將當前載頻集中的載頻加入候選載頻集。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分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選載頻集模塊進一步還用于剔除當前載頻集中負荷過大的載頻;和/或,所述候選載頻集模塊進一步還包括篩選模塊,用于對當前載頻集中的載頻進行最大分配組篩選后加入候選載頻集。
10.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分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模塊進一步還用于在 候選載頻集中沒有系統(tǒng)自身推薦的一個載頻時,將候選載頻集中負荷最小的一個載頻分配 到終端的已分配載頻集,更新已分配載頻數,并通知檢測載頻數模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多載頻的分配方法,系統(tǒng)檢測已分配給終端的載頻數,在已分配載頻數未達到為終端預設的最大分配載頻數時,系統(tǒng)確定候選載頻集,將候選載頻集中系統(tǒng)自身推薦的一個載頻分配到終端的已分配載頻集,并更新已分配載頻數,然后系統(tǒng)再重新檢測已分配給終端的載頻數。本發(fā)明同時還公開了一種多載頻的分配裝置;通過本發(fā)明的方案,可以合理高效的找出一定數目的、載頻狀況最優(yōu)的、滿足用戶頻率寬度限制與業(yè)務需求的載頻分配給終端,滿足高速率分組數據協(xié)議B版本系統(tǒng)的需要。
文檔編號H04B7/26GK101742660SQ20101011038
公開日2010年6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2月2日
發(fā)明者金明明 申請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