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傳輸片以及使用了該熱傳輸片的散熱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智能手機、平板終端等在內部具有發(fā)熱部件的電子設備的熱傳輸片以及使用了該熱傳輸片的散熱結構。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隨著各種電子設備的高性能化,設備內部的發(fā)熱量變大,從而需要應對該熱量的對策。因此像圖3那樣通過導熱片2對由發(fā)熱部件I產生的熱量進行擴散、散熱。
[0003]需要說明的是,作為與該申請的實用新型相關的在先技術文獻信息,例如,已知專利文獻I。
[0004]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242904號公報【實用新型內容】
[0005]【實用新型要解決的課題】
[0006]然而,當由發(fā)熱部件產生的發(fā)熱量變大時,因由導熱片或發(fā)熱部件產生的熱輻射,尤其容易導致發(fā)熱部件的附近的溫度上升。另一方面,由于耗電量變大,因此在電子設備中使用的二次電池也大型化,發(fā)熱部件與二次電池的距離變小。因此在二次電池的接近發(fā)熱部件的部分溫度變高。當在二次電池之中產生溫度差時會產生二次電池的壽命變短等課題。本實用新型能夠通過使在設備內部產生的熱量高效地擴散并且減小二次電池內的溫度差來抑制二次電池的惡化。
[0007]【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08]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熱傳輸片,其特征在于,具有:層疊片,其層疊有石墨片;及隔熱層,其覆蓋除該層疊片的一端部以及層疊片的與一端部相反側的另一端部以外的區(qū)域的層疊片。
[0009]另外,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層疊有石墨片的層疊片的一端部熱連接于發(fā)熱部件,層疊片的與一端部相反側的另一端部熱連接于與設置有電池的區(qū)域的一半相比遠離發(fā)熱部件的區(qū)域,由隔熱層覆蓋除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以外的層疊片。
[0010]【實用新型效果】
[0011]如上所述,通過層疊石墨片能夠增大熱傳輸量,由隔熱層覆蓋一端部與另一端部以外的層疊片,因此能夠防止從一端部向另一端部運送熱量期間散熱。通過以這種方式構成,能夠得到防止中途散熱而將熱量高效地運送至必要的場所的熱傳輸片,由此能夠抑制發(fā)熱部件附近的溫度上升。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的熱傳輸片的剖視圖。
[0013]圖2為使用了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的熱傳輸片的電子設備的剖視圖。
[0014]圖3為使用了以往的導熱片的電子設備的剖視圖。
[0015]附圖標記說明
[0016]11石墨片
[0017]12粘接層
[0018]13絕緣層
[0019]14層疊片
[0020]15一端部
[0021]16另一端部
[0022]17隔熱層
[0023]18紅外線反射層
[0024]19發(fā)熱部件
[0025]20二次電池
[0026]21與設置有電池的區(qū)域的一半相比遠離發(fā)熱部件的區(qū)域
[0027]22散熱器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的熱傳輸片進行說明。
[002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的熱傳輸片的剖視圖,隔著粘接層12使三張厚度約25 μπι的熱分解石墨片11貼合,并使厚度約10 μπι的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下記為PET)構成的絕緣層13貼合于熱分解石墨片11的上下表面,從而構成層疊片14。這里,粘接層12可以是像兩面膠帶那樣的材料,也可以是僅涂敷有粘接劑的材料。此外,由隔熱層17覆蓋該層疊片14的除一端部15以及另一端部16以外的區(qū)域。隔熱層17使用厚度約10ym且通過使二氧化硅浸漬在無紡布中從而在內部具有氣泡的材料。熱分解石墨片11的面方向的導熱率約為1600W/m.K,隔熱層17的導熱率約為0.03W/m.Κ。隔熱層17的導熱率優(yōu)選設為0.2ff/m.K以下,更優(yōu)選設為0.1ff/m.K以下。
[0030]像這樣構成熱傳輸片,例如,使層疊片14露出的一端部15熱連接于發(fā)熱部件19,使層疊片14露出的另一端部16熱連接于散熱器部22,由此能夠高效地運送熱量。
[0031]并且,優(yōu)選在隔熱層17之上設置紅外線反射層18。石墨片11容易將傳導來的熱量作為紅外線輻射。因此即使存在隔熱層17,成為了紅外線的能量也容易通過輻射而向外逃逸。對此通過在隔熱層17之上設置紅外線反射層18,能夠使從導熱片放出的紅外線反射而不向外逃逸。這里紅外線反射層18是指,波長10 μπι的紅外線的放射率在0.1以下那樣的層。例如能夠使用鋁箔或在PET的帶上蒸鍍有鋁等金屬的材料。通過減小其表面的凹凸,能夠減小紅外線放射率。通過像以上那樣構成,能夠得到能夠從一端部15向另一端部16高效地運送熱量的熱傳輸片。
[0032]需要說明的是,圖1中將層疊片14露出的一端部15以及另一端部16設置在層疊片14的相同的面上,然而也可以是不同的面。另外也可以是兩面露出的結構。
[0033]接下來,對使用了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的熱傳輸片的散熱結構進行說明。
[0034]圖2為使用了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的熱傳輸片的電子設備的剖視圖,層疊片14的一端部15熱連接于由IC構成的發(fā)熱部件19,層疊片14的另一端部16熱連接于二次電池20。另一端部16熱連接于與二次電池20的區(qū)域的一半相比遠離發(fā)熱部件19的區(qū)域21ο
[0035]層疊片14通過如下的方式構成,即,隔著粘接層12使三張厚度約25 μπι的熱分解石墨片11貼合,并使厚度約10 μm的由PET構成的絕緣層13貼合于熱分解石墨片11的上下表面。此外,由隔熱層17覆蓋該層疊片14的除一端部15以及另一端部16以外的區(qū)域。隔熱層17使用厚度約100 μπι且通過使二氧化硅浸漬在無紡布中從而在內部具有氣泡的材料。熱分解石墨片11的面方向的導熱率約為1600W/m.Κ,隔熱層17的導熱率約為0.03W/m.Ko隔熱層17的導熱率優(yōu)選設為0.2ff/m.K以下,更優(yōu)選設為0.1ff/m.K以下。
[0036]當二次電池20的位置配置在接近發(fā)熱部件19的位置時,由發(fā)熱部件19產生的熱量容易直接向二次電池20傳遞。因此,二次電池20之中尤其是接近發(fā)熱部件19的部分容易變得高溫。像這樣當在二次電池20之中產生溫度差時會產生二次電池20的壽命變短等課題。在本實施方式的結構中,熱傳輸片被隔熱層17覆蓋,且熱連接于與二次電池20的區(qū)域的一半相比遠離發(fā)熱部件19的區(qū)域21,因此能夠減小二次電池20之中的溫度差。
[0037]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將層疊片14的另一端部16熱連接于二次電池20,然而,例如也可以熱連接于與二次電池20對置的屏蔽板等。在該情況下,熱連接于與二次電池20的區(qū)域的一半相比遠離發(fā)熱部件19的區(qū)域21也是至關重要的。
[0038]此外,優(yōu)選在隔熱層17之上設置紅外線反射層18。石墨片11容易將傳導來的熱量作為紅外線輻射。因此即使存在隔熱層17,成為了紅外線的能量也容易通過輻射而向外逃逸。對此通過在隔熱層17之上設置紅外線反射層18,能夠使從導熱片放出的紅外線反射而不向外逃逸。這里紅外線反射層18是指,波長10 μπι的紅外線的放射率在0.1以下那樣的層。例如能夠使用鋁箔或在PET的帶上蒸鍍有鋁等金屬的材料。通過減小其表面的凹凸,能夠減小紅外線放射率。
[0039]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層疊片14使用使多張石墨片11貼合的結構,然而也可以是通過將一張石墨片折疊而重疊的結構。
[0040]工業(yè)實用性
[0041]本實用新型的熱傳輸片以及使用了該熱傳輸片的散熱結構能夠防止中途散熱而將熱量高效地運送至必要的場所,并且通過減小二次電池內的溫度差來抑制二次電池的惡化,因而在工業(yè)上具有實用性。
【主權項】
1.一種熱傳輸片,其特征在于,具備: 層萱片,其層萱有石墨片;及 隔熱層,其覆蓋除該層疊片的一端部以及所述層疊片的與所述一端部相反側的另一端部以外的區(qū)域的所述層疊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傳輸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熱層之上形成有紅外線反射層。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傳輸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熱層使用導熱率在0.2ff/m.K以下的片。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熱傳輸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熱層使用使二氧化硅浸漬在無紡布中而成的片。
5.一種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 層疊有石墨片的層疊片的一端部熱連接于發(fā)熱部件,所述層疊片的與所述一端部相反側的另一端部熱連接于與設置有電池的區(qū)域的一半相比遠離所述發(fā)熱部件的區(qū)域,由隔熱層覆蓋除所述一端部以及所述另一端部以外的所述層疊片。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熱層之上形成有紅外線反射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夠防止中途散熱而將熱量高效地運送至必要的場所的熱傳輸片以及使用了該熱傳輸片的散熱結構。該熱傳輸片具備:層疊片(14),其層疊有石墨片(11);及隔熱層(17),其覆蓋除該層疊片(14)的一端部(15)以及層疊片(14)的與一端部(15)相反側的另一端部(16)以外的區(qū)域的層疊片(14),通過使用該熱傳輸片,即使鄰近配置發(fā)熱部件與二次電池,也能夠減小二次電池的溫度差。
【IPC分類】H05K7-20, B32B9-04
【公開號】CN204578958
【申請?zhí)枴緾N201520299544
【發(fā)明人】阿部雄一, 久保和彥, 木村猛
【申請人】松下知識產權經營株式會社
【公開日】2015年8月19日
【申請日】2015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