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彈性波裝置。
背景技術(shù):
以往,彈性波裝置被廣泛應(yīng)用于移動電話機(jī)等中。例如,在下述的專利文獻(xiàn)1中,公開了具有IDT電極的彈性波裝置的一例。在彈性波裝置的壓電基板上,沿著壓電基板的一個主面的邊部分設(shè)有多個焊盤。
在先技術(shù)文獻(xiàn)
專利文獻(xiàn)
專利文獻(xiàn)1:日本特開2015-002511號公報
在如專利文獻(xiàn)1所記載的彈性波裝置的壓電基板中,因壓電效應(yīng)、熱釋電效應(yīng)導(dǎo)致的電荷的產(chǎn)生而易于發(fā)生極化反轉(zhuǎn)。由此,有時會引起壓電特性劣化而彈性波裝置的插入損耗變大。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壓電基板中難以發(fā)生極化反轉(zhuǎn)、能夠抑制插入損耗的增大的彈性波裝置。
在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彈性波裝置的一個較寬的方案中,具備:壓電基板,具有相互對置的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以及在所述第一主面?zhèn)认嗷χ玫牡谝贿叢糠趾偷诙叢糠?,并且具有從所述第一主面的法線方向發(fā)生了傾斜的極化軸方向;第一IDT電極以及第二IDT電極,設(shè)置在所述壓電基板的所述第一主面上,分別具有相互對置的第一匯流條和第二匯流條、一端與所述第一匯流條連接的多根第一電極指、以及一端與所述第二匯流條連接的多根第二電極指;和多個凸塊,設(shè)置在所述壓電基板的所述第一主面上,分別與所述第一IDT電極和第二IDT電極電連接,所述壓電基板的所述第一邊部分和第二邊部分在與所述壓電基板的所述法線方向以及 所述極化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邊部分處的所述壓電基板的沿著所述極化軸方向的長度短于所述第二邊部分處的所述壓電基板的沿著所述極化軸方向的長度,所述第一IDT電極在該第一IDT電極的所述多根第一電極指和第二電極指延伸的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第二IDT電極靠近所述第一邊部分的位置,所述多個凸塊具有設(shè)置為沿著所述第一邊部分的包括第一凸塊、第二凸塊和第三凸塊在內(nèi)的三個以上的第一邊凸塊,所述第一凸塊和第二凸塊配置為在與所述第一邊部分平行的方向上夾著所述第一IDT電極,所述第一凸塊和第二凸塊間的距離在各所述第一邊凸塊中的彼此相鄰的凸塊間的距離之中最短。
在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彈性波裝置的另一個較寬的方案中,具備:壓電基板,具有相互對置的矩形形狀的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在所述第一主面?zhèn)认嗷χ玫牡谝贿叢糠趾偷诙叢糠帧⒁约皩υ摰谝贿叢糠趾偷诙叢糠诌M(jìn)行連接的第三邊部分和第四邊部分,并且具有從所述第一主面的法線方向發(fā)生了傾斜的極化軸方向;第一IDT電極以及第二IDT電極,設(shè)置在所述壓電基板的所述第一主面上,分別具有相互對置的第一匯流條和第二匯流條、一端與所述第一匯流條連接的多根第一電極指、以及一端與所述第二匯流條連接的多根第二電極指;和多個凸塊,設(shè)置在所述壓電基板的所述第一主面上,分別與所述第一IDT電極和第二IDT電極電連接,所述壓電基板的所述第一邊部分和第二邊部分沿著所述壓電基板的所述第一主面且在與所述極化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邊部分處的所述壓電基板的沿著所述極化軸方向的長度短于所述第二邊部分處的所述壓電基板的沿著所述極化軸方向的長度,所述第一IDT電極在該第一IDT電極的所述多根第一電極指和第二電極指延伸的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第二IDT電極靠近所述第一邊部分的位置,所述多個凸塊具有設(shè)置為沿著所述第一邊部分的包括第一凸塊、第二凸塊和第三凸塊在內(nèi)的三個以上的第一邊凸塊,在與所述第一邊部分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凸塊和第二凸塊配置為夾著所述第一IDT電極,所述第一凸塊和第二凸塊間的距離比各所述第一邊凸塊中其他的彼此相鄰的凸塊間的距離短。
在本發(fā)明的彈性波裝置的另一特定的方案中,所述多個凸塊具有設(shè)置為沿著所述壓電基板的所述第二邊部分的包括多個第四凸塊在內(nèi)的多個 第二邊凸塊,所述第一凸塊與所述第二凸塊的距離比各所述第二邊凸塊中的彼此相鄰的凸塊間的距離的任一者都短。在該情況下,壓電基板更難以發(fā)生變形,從而能夠有效地抑制壓電效應(yīng)導(dǎo)致的電荷的產(chǎn)生。因此,更難以發(fā)生極化反轉(zhuǎn),能夠更進(jìn)一步抑制插入損耗的增大。
在本發(fā)明的彈性波裝置的又一其他的特定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凸塊與所述第二凸塊的距離在所有的各所述凸塊的彼此相鄰的凸塊間的距離之中最短。在該情況下,壓電基板更難以發(fā)生變形,從而能夠更有效地抑制壓電效應(yīng)導(dǎo)致的電荷的產(chǎn)生。
在本發(fā)明的彈性波裝置的另一特定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凸塊以及所述第二凸塊中的至少任一者與所述第一IDT電極連接。在該情況下,能夠使由于壓電效應(yīng)等而產(chǎn)生的電荷容易地移動到外部。因此,更難以發(fā)生極化反轉(zhuǎn),能夠更進(jìn)一步抑制插入損耗的增大。
在本發(fā)明的彈性波裝置的又一特定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凸塊以及所述第二凸塊與所述第一IDT電極連接。在該情況下,能夠使由于壓電效應(yīng)等而產(chǎn)生的電荷更容易地移動到外部。
在本發(fā)明的彈性波裝置的又一特定的方案中,還具備對所述第一IDT電極和所述多個凸塊進(jìn)行連接的連接布線,所述連接布線配置在比所述第一IDT電極靠近所述壓電基板的所述第一邊部分的位置。該情況下,在第一邊部分附近產(chǎn)生的電荷更難以到達(dá)設(shè)有第一IDT電極的第一、第二電極指的部分。所以,能夠更進(jìn)一步抑制插入損耗的增大。
發(fā)明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提供在壓電基板中難以發(fā)生極化反轉(zhuǎn)、能夠抑制插入損耗的增大的彈性波裝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彈性波裝置的示意性俯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壓電基板的立體圖。
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第一IDT電極的電極構(gòu)造的局部切除俯視圖。
圖4是比較例的彈性波裝置的示意性俯視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彈性波裝置的示意性俯視圖。
圖6是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彈性波裝置的示意性俯視圖。
符號說明
1…彈性波裝置
2…壓電基板
2a、2b…第一、第二主面
2a1~2a4…第一~第四邊部分
2b1…第五邊部分
2c、2d…第一、第二側(cè)面
3A、3B…第一、第二IDT電極
3Aa1、3Aa2…第一、第二匯流條
3Ab1、3Ab2…第一、第二電極指
5A~5F…第一~第六凸塊
6A、6B…連接布線
11…彈性波裝置
13B…第二IDT電極
15A…第一凸塊
16A…連接布線
21…彈性波裝置
25B…第二凸塊
26A…連接布線
101…彈性波裝置
105A…第一凸塊
106A…連接布線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以使本發(fā)明變得明了。
此外,預(yù)先指出本說明書所記載的各實施方式僅為例示性,在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能夠進(jìn)行構(gòu)成的局部置換或組合。
圖1是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彈性波裝置的示意性俯視圖。
彈性波裝置1具有壓電基板2。壓電基板2具有相互對置的第一主面2a以及第二主面。第一主面2a以及第二主面具有矩形形狀。第一主面2a具有相互對置的第一、第二邊部分2a1、2a2。第一主面2a還具有對第一、第二邊部分2a1、2a2進(jìn)行連接的第三、第四邊部分2a3、2a4。壓電基板2由LiNbO3、LiTaO3等的壓電單晶構(gòu)成。此外,壓電基板2也可以由壓電陶瓷等構(gòu)成。
圖2是壓電基板2的立體圖。壓電基板2具有與第一主面2a的法線方向平行的厚度方向Z。壓電基板2還具有從第一主面2a的法線方向發(fā)生傾斜的極化軸方向C。壓電基板2的第一邊部分2a1以及第二邊部分2a2在與厚度方向Z以及極化軸方向C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壓電基板2的沿著厚度方向Z的長度在第一主面2a中的任意位置均相等。另一方面,詳情后述,但在設(shè)沿著極化軸方向C的壓電基板2的長度為長度L時,第一邊部分2a1處的長度L短于第二邊部分2a2處的長度L。
返回圖1,在壓電基板2的第一主面2a上,設(shè)有第一IDT電極3A以及多個第二IDT電極3B。在本實施方式中,多個第二IDT電極3B是在第一主面2a上設(shè)置的除第一IDT電極3A以外的所有IDT電極。根據(jù)以下所示的圖3來說明第一IDT電極3A的詳情。
圖3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第一IDT電極3A的電極構(gòu)造的局部切除俯視圖。此外,在圖3中,省略了與第一IDT電極3A連接的布線等。
在圖1中用對矩形劃出對角線的示意圖進(jìn)行了表示,但如圖3所示,第一IDT電極3A具有相互對置的第一、第二匯流條3Aa1、3Aa2。第一IDT電極3A還具有多根第一、第二電極指3Ab1、3Ab2。多根第一電極指3Ab1各自的一端與第一匯流條3Aa1連接。多根第二電極指3Ab2各自的一端與第二匯流條3Aa2連接。多根第一電極指3Ab1與多根第二電極指3Ab2彼此相間地插入。第一匯流條3Aa1配置在多根第一、第二電極指3Ab1、3Ab2與圖1所示的壓電基板2的第一邊部分2a1之間。
通過對第一IDT電極3A施加電壓而激勵出彈性波。也可以在第一IDT電極3A的彈性波傳播方向的兩側(cè)設(shè)置反射器。由此,能夠構(gòu)成單端口型的彈性波諧振器。第一邊部分2a1在第一IDT電極3A的彈性波傳播方向上延伸。
與第一IDT電極3A同樣,各第二IDT電極也分別具有相互對置的第一、第二匯流條、以及一端與第一、第二匯流條連接的多根第一、第二電極指。此外,在后述的圖4~圖6中,第一IDT電極以及多個第二IDT電極也通過對矩形或矩形以外的多邊形劃出對角線的示意圖來表示。
返回圖1,第一IDT電極3A在第一IDT電極3A的多根第一、第二電極指延伸的方向上,配置在比多個第二IDT電極3B靠近壓電基板2的第一邊部分2a1的位置。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IDT電極3A中激勵出的彈性波與第二IDT電極3B中激勵出的彈性波在相互平行的方向上傳播。在此,在與壓電基板2的第一主面2a上的彈性波傳播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設(shè)第一IDT電極3A的第一、第二匯流條與矩形形狀的壓電基板2的端部之間的最短距離為距離H1。更具體而言,彈性波裝置1中的距離H1是第一IDT電極3A的第一匯流條與第一邊部分2a1之間的距離。同樣,設(shè)壓電基板2的端部與第二IDT電極3B的第一、第二匯流條之間的最短距離為距離H2。此時,距離H2是最靠近第一邊部分2a1的第二IDT電極3B的第一匯流條與第一邊部分2a1之間的距離。距離H1優(yōu)選短于距離H2,優(yōu)選還短于沿著第一邊部分2a1排列的除第一IDT電極3A以外的IDT電極的匯流條與壓電基板2的端部之間的最短距離。
在壓電基板2的第一主面2a上,設(shè)有多個凸塊。更具體而言,在第一主面2a上設(shè)有多個電極連接盤,在這些多個電極連接盤上設(shè)有各凸塊。在多個電極連接盤以及多個凸塊上分別電連接著第一IDT電極3A以及第二IDT電極3B之中的任一者。彈性波裝置1經(jīng)由多個凸塊而與外部電連接。
多個凸塊具有設(shè)置為沿著壓電基板2的第一邊部分2a1的多個第一邊凸塊。在本實施方式中,多個第一邊凸塊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凸塊5A、5B、5C。第一凸塊5A以及第二凸塊5B被配置為:在與第一邊部分2a1平行的方向上夾著第一IDT電極3A。
多個凸塊還具有設(shè)置為沿著第二邊部分2a2的多個第二邊凸塊。多個第二邊凸塊具有多個第四凸塊5D。進(jìn)而,多個凸塊還具有除第一~第四凸塊5A~5D以外的多個第五凸塊5E以及第六凸塊5F。壓電基板2是具 有對第一以及第二邊部分2a1、2a2進(jìn)行連接的第三以及第四邊部分2a3、2a4的矩形形狀。多個第五凸塊5E沿著第三以及第四邊部分2a3、2a4配置。第六凸塊5F配置在第一主面2a中的內(nèi)側(cè),未沿著任一個邊部分。此外,第一、第二凸塊5A、5B以外的凸塊的個數(shù)以及配置并不特別限定。
第一凸塊5A不經(jīng)由第二IDT電極3B地與第一IDT電極3A的第一匯流條連接。此外,第一凸塊也可以與第一IDT電極的作為遠(yuǎn)離第一邊部分的一方的匯流條的第二匯流條連接?;蛘?,第一凸塊還可以不與第一IDT電極連接。
在壓電基板2的第一主面2a上,設(shè)有多條連接布線6A、6B。多條連接布線6A、6B分別對第一、第二IDT電極3A、3B與多個電極連接盤以及多個凸塊進(jìn)行連接。第一、第二IDT電極3A、3B形成了包含陷波濾波器的梯型濾波器電路的一部分。
本實施方式的特征在于,1)第一邊部分2a1的沿著極化軸方向C的壓電基板2的長度L短,在靠近該第一邊部分2a1的位置配置了第一IDT電極3A。另外,本實施方式的特征在于,2)被配置為夾著第一IDT電極3A的第一凸塊5A與第二凸塊5B的距離D1,在第一~第三凸塊5A~5C中彼此相鄰的凸塊間的距離D1、D2之中最短。進(jìn)而,本實施方式的特征在于,第一凸塊5A與第二凸塊5B的距離D1在所有凸塊5A~5E的彼此相鄰的凸塊間的距離D1~D8之中最短。由此,在壓電基板2中難以發(fā)生極化反轉(zhuǎn),能夠抑制插入損耗的增大。以下利用比較例來說明這些特征。
圖4是比較例的彈性波裝置的示意性俯視圖。
彈性波裝置101中的與矩形形狀的第一主面2a的端部之間的距離H1最近的第一IDT電極3A的第一匯流條經(jīng)由連接布線106A而與第一凸塊105A連接。圖4的第一凸塊105A與第二凸塊5B間的距離D11長于第一凸塊105A與第三凸塊5C間的距離D12。除了上述這一點(diǎn)以外,彈性波裝置101具有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彈性波裝置1同樣的構(gòu)成。
可是,在作用于壓電體的電場、應(yīng)力、熱較大的情況下,容易發(fā)生極化反轉(zhuǎn)。更詳細(xì)而言,在壓電基板中,會因壓電效應(yīng)、熱釋電效應(yīng)等而產(chǎn)生電荷。此時,由于該電荷而有時會對壓電基板施加與極化軸方向相反的 方向的電場。在該電場的強(qiáng)度超過施加了電場的部分處的矯頑電場的情況下,會發(fā)生極化反轉(zhuǎn)。
沿著極化軸方向的壓電基板的長度L越短,則壓電基板的矯頑電場越小。在此,在比較例以及本實施方式中,關(guān)于長度L最短的部分,利用圖2進(jìn)行說明。此外,如上所述,比較例中的壓電基板2也具有與本實施方式同樣的構(gòu)成。
如圖2所示,壓電基板2具有從第一、第二邊部分2a1、2a2起在厚度方向Z上分別延伸的第一、第二側(cè)面2c、2d。進(jìn)而,壓電基板2的第二主面2b具有在厚度方向Z上與第一邊部分2a1對置的第五邊部分2b1。
在圖2中,由虛線的箭頭來表示壓電基板2的極化軸。在本實施方式中,極化軸的基端位于第一主面2a側(cè),終端位于第二主面2b側(cè)。此外,極化軸方向C只要從第一主面2a的法線方向傾斜即可,并不特別限定。
在此,在壓電基板2中,在極化軸的基端位于第一主面2a且終端位于第二主面2b的部分,上述長度L最長。由此,第二邊部分2a2處的上述長度L最長。將第二邊部分2a2處的上述長度L設(shè)為長度L1。
另一方面,在壓電基板2中,在極化軸的基端位于第一主面2a且終端位于第一側(cè)面2c的部分,從第五邊部分2b1起越靠近第一邊部分2a1側(cè),則長度L越短。由此,在將極化軸的終端位于第一側(cè)面2c且位于第五邊部分2b1以外的部分的長度L設(shè)為長度L2時,長度L2短于長度L1。極化軸的終端越靠近第一邊部分2a1,則長度L2越短。在壓電基板2具有理想的長方體狀的形狀的情況下,第一邊部分2a1處的上述長度L為0。當(dāng)然,在第一邊部分2a1附近,長度L2無限接近于0。第一邊部分2a1處的長度L在理想情況下為0,但實際上也有為無限接近于0的尺寸的情況。因此,在本發(fā)明中,設(shè)與長度L1比較的第一邊部分處的壓電基板的沿著極化軸方向的長度也包括上述0的情況。因此,長度L在第一邊部分2a1處最短。
與極化軸長的壓電體的部分相比,極化軸短的壓電體的部分易于發(fā)生極化反轉(zhuǎn)。因此,在壓電基板2的第一邊部分2a1處,矯頑電場小。在此,在壓電基板2被施加了熱沖擊等時,壓電基板2發(fā)生變形,因壓電效應(yīng)而產(chǎn)生電荷。在彈性波裝置101中,由于會如上述那樣產(chǎn)生電荷,因此在矯 頑電場小的第一邊部分2a1處易于發(fā)生極化反轉(zhuǎn)。同樣,在第一主面2a中的第一邊部分2a1附近,也是矯頑電場小,易于發(fā)生極化反轉(zhuǎn)。
以第一邊部分2a1為基點(diǎn),在壓電基板2的設(shè)有第一IDT電極3A的部分有時也會發(fā)生極化反轉(zhuǎn)。由此,設(shè)有位置比第二IDT電極3B靠近第一邊部分2a1的附近的第一IDT電極3A的部分的壓電特性有時會劣化,導(dǎo)致彈性波裝置101的插入損耗變大。特別是,壓電基板的端部易于受到應(yīng)力、熱的影響。
對此,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彈性波裝置1中,被配置為夾著第一IDT電極3A的第一凸塊5A與第二凸塊5B的距離D1,在沿著第一邊部分2a1以及第二邊部分2a2排列的所有凸塊即第一~第四凸塊5A~5D中彼此相鄰的凸塊間的距離D1~D4之中最短。進(jìn)而,在沿著第一~第四邊部分2a1~2a4排列的所有凸塊5A~5E中彼此相鄰的凸塊間的距離D1~D8的距離之中最短。由此,即使對壓電基板2施加了力,設(shè)有配置在距壓電基板2的端部最近的位置的第一IDT電極3A的部分附近的變形也會被抑制,從而能夠抑制由壓電效應(yīng)導(dǎo)致的電荷的產(chǎn)生。因此,在壓電基板2的設(shè)有第一IDT電極3A的部分,與圖4所示的構(gòu)成相比難以發(fā)生極化反轉(zhuǎn)。所以,也難以發(fā)生壓電特性的劣化,從而能夠抑制插入損耗的增大。
此外,優(yōu)選第一凸塊與第二凸塊的距離在設(shè)置為沿著第一邊部分的各凸塊中彼此相鄰的凸塊間的距離之中最短。此時,第一凸塊與第二凸塊的距離只要不大于第二凸塊與第三凸塊的距離即可。由此,難以產(chǎn)生由壓電效應(yīng)引起的電荷,從而能夠抑制插入損耗的增大。
更優(yōu)選的是,希望第一凸塊與第二凸塊的距離比沿著壓電基板的第二邊部分設(shè)置的多個第四凸塊中的彼此相鄰的凸塊間的距離的任一者都短。在圖2所示的第二邊部分2a2,沿著極化軸方向C的壓電基板的長度L最長,矯頑電場大。因此,即使產(chǎn)生了電荷也難以發(fā)生極化反轉(zhuǎn)。由此,在矯頑電場小的第一邊部分側(cè)配置第一、第二凸塊使得成為比各第四凸塊間的距離短的距離,由此能夠更有效地抑制插入損耗的增大。
進(jìn)一步優(yōu)選的是,希望如本實施方式這樣,彼此相鄰的第一凸塊5A與第二凸塊5B的距離D1,短于在矩形形狀的壓電基板2的第一主面2a 的周緣部排列配置的其他所有凸塊5A~5E中的、在邊部延伸的方向上彼此相鄰的凸塊間的距離D2~D8。
在本實施方式中,從第一IDT電極3A的彈性波傳播方向觀察,第一IDT電極3A的所有部分與第一、第二凸塊5A、5B重疊。由此,能夠有效地抑制設(shè)有第一IDT電極3A的部分以及第一邊部分2a1的變形。因此,難以產(chǎn)生由壓電效應(yīng)引起的電荷。
此外,也可以是從第一IDT電極的彈性波傳播方向觀察而第一IDT電極的一部分與第一、第二凸塊重疊。該情況下,設(shè)有第一IDT電極的部分以及第一邊部分也難以變形。
第一凸塊5A與第一IDT電極3A連接。由此,能夠提高散熱性。因此,由熱釋電效應(yīng)引起的電荷也難以產(chǎn)生。
而且,第一凸塊5A和第二凸塊5B被設(shè)置為夾著第一IDT電極3A,并且距離近。即,第一IDT電極3A與第一凸塊5A的距離也近,對第一IDT電極3A的第一匯流條與第一凸塊5A進(jìn)行連接的連接布線6A也短。因此,第一IDT電極3A與第一凸塊5A之間的電阻小。所以,能夠使設(shè)有第一IDT電極3A的部分附近的電荷經(jīng)由連接布線6A以及第一凸塊5A而容易地移動到外部。
進(jìn)而,第一IDT電極3A的第一匯流條配置在第一IDT電極3A的第一、第二電極指與壓電基板2的第一邊部分2a1之間。因此,在第一邊部分2a1附近產(chǎn)生的電荷經(jīng)由比第一、第二電極指靠近第一邊部分2a1的第一匯流條以及連接布線6A而移動到外部。由此,在第一邊部分2a1附近產(chǎn)生的電荷難以到達(dá)設(shè)有第一、第二電極指的部分。所以,第一IDT電極3A的激勵彈性波的部分處的壓電特性難以發(fā)生劣化,從而能夠有效抑制插入損耗的增大。
這樣,能夠不導(dǎo)致插入損耗增大地使第一IDT電極3A靠近第一邊部分2a1,因此還能夠使彈性波裝置1小型化。
此外,多個第二IDT電極3B配置在比第一IDT電極3A遠(yuǎn)離第一邊部分2a1的位置。因此,在壓電基板2的設(shè)有多個第二IDT電極3B的部分難以發(fā)生極化反轉(zhuǎn)。
圖5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彈性波裝置的示意性俯視圖。
在彈性波裝置11中,與第一實施方式的不同點(diǎn)在于,對第一凸塊15A與第一IDT電極3A進(jìn)行連接的連接布線16A,是配置在壓電基板2的最靠近第一邊部分2a1的位置的連接布線。另外,彈性波裝置11的上述以外的電極構(gòu)造也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
更具體而言,第二IDT電極13B的個數(shù)以及配置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多個凸塊的配置也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此外,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第一IDT電極3A在第一IDT電極3A的多根第一、第二電極指延伸的方向上,配置在比多個第二IDT電極13B靠近壓電基板2的第一邊部分2a1的位置。
在多條連接布線16A、6B之中,連接布線16A配置在壓電基板2的最靠近第一邊部分2a1的位置。因此,在第一邊部分2a1附近產(chǎn)生的電荷更難以到達(dá)設(shè)有第一、第二電極指的部分。所以,能夠更進(jìn)一步抑制插入損耗的增大。
圖6是第三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彈性波裝置的示意性俯視圖。
在彈性波裝置21中,與第二實施方式的不同點(diǎn)在于,第二凸塊25B不經(jīng)由第二IDT電極13B地與第一IDT電極3A的第一匯流條連接。除了上述這一點(diǎn)以外,彈性波裝置21具有與第二實施方式的彈性波裝置11同樣的構(gòu)成。
第一凸塊15A以及第二凸塊25B通過連接布線26A而與第一IDT電極3A的第一匯流條連接。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在除了第一凸塊15A之外還經(jīng)由第二凸塊25B而使電荷移動到外部。因此,能夠使設(shè)有第一IDT電極3A的部分附近的電荷更容易移動到外部。同樣,還能使在壓電基板2的第一邊部分2a1附近產(chǎn)生的電荷更容易地移動到外部。所以,在壓電基板2的設(shè)有第一IDT電極3A的部分,更難以發(fā)生極化反轉(zh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