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有關一種電子裝置,尤其是指一種具有若干可拆換模塊的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一種模塊化手機包括一個骨架(Endo),這基本上就是一塊主板,沒有屏幕、電池或者其它任何的智能手機部件。用戶需要對其它的模塊進行單獨購買,然后將它們拼裝到骨架上面,以打造一部完整的手機。這樣的設計讓日后的升級變得更加容易,同時也讓用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對手機進行定制。每一個骨架都分為正反兩面:正面基本上是為顯示屏預留的巨大插槽,也可能還有前置攝像頭/揚聲器所需的界面。而在手機的背部,你會看到橫向和豎向的分割線,分別被稱作是“脊柱”和“肋條”,它們會將背部分成1x1、1x2或是2x2的方格,用于放置不同的模塊。此種手機的模塊會通過電永磁(EPM)被固定在這些網(wǎng)格當中。電永磁是電磁鐵和普通永久磁鐵的混合,可憑借通過的電流被開啟或關閉。當磁鐵開啟之后,它便會保持這種狀態(tài),而不再需要電流的經(jīng)過。因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固持效果好且包括若干可拆換模塊的電子裝置。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固持效果好且包括若干可拆換模塊的電子裝置。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電子裝置,包括骨架、可拆卸地安裝于骨架上的若干模塊及安裝于骨架上用于結合模塊于骨架上的若干鎖扣件,所述鎖扣件包括固定柱及上下疊置地套設在固定柱上的上彈性件、下彈性件,所述上彈性件包括第一定位部及與第一定位部一體延伸的第一接觸臂,所述下彈性件包括第二定位部及與第二定位部一體延伸的第二接觸臂,所述第一接觸臂包括朝遠離下彈性件一側凸伸而用于與模塊卡扣的凸包,所述上彈性件和下彈性件套設于固定柱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貼合,第一接觸臂和第二接觸臂在豎直方向上間隔一段距離。進一步的,所述上彈性件包括位于第一定位部和第一接觸臂之間的臺階部,從而第一定位部和第一接觸臂在上下兩個水平面內(nèi)延伸。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部和第二接觸臂在同一水平面內(nèi)延伸。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柱包括頭部及自頭部向上豎直延伸的螺桿,所述第一定位部設有使螺桿穿過的第一開口且第二定位部設有使螺桿穿過的第二開口。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通過點焊固定。進一步的,所述上彈性件和下彈性件使用兩種材料制成,上彈性件的延展性大于下彈性件。進一步的,所述上彈性件的厚度比下彈性件的厚度小。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位于鎖扣件的一端,且第一接觸臂相對于第一定位部的所在側和第二接觸臂相對于第二定位部的所在側相同。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位于鎖扣件的中間,且第一接觸臂和第二接觸臂位于以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為中心且沿直線延伸的兩相對側。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位于鎖扣件的拐角處,且第一接觸臂和第二接觸臂位于以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為端點且呈沿0°<α<180°角度延伸的兩直線上。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電子裝置的鎖扣件包括固定柱及套設在該固定柱上的上、下彈性件,上彈性件具有與模塊配合的凸部,且上彈性件與下彈性件設有間隙,故,當上彈性件被模塊抵壓而彈性變形一定程度至接觸下彈性件時,再向下抵壓下彈性件,減少了下彈性件的壓縮量,避免了永久變形,使得能夠得到大壓縮量的同時能夠滿足正向力的需求?!靖綀D說明】圖1是本發(fā)明電子裝置第一實施方式的立體組合圖。圖2是本發(fā)明電子裝置的鎖扣件第一實施方式的分解圖。圖3是本發(fā)明電子裝置的鎖扣件第一實施方式的側視圖。圖4是本發(fā)明電子裝置的鎖扣件第二實施方式的分解圖。圖5是本發(fā)明電子裝置的鎖扣件第二實施方式的側視圖。圖6是本發(fā)明電子裝置第二實施方式的立體組合圖。圖7是本發(fā)明電子裝置的鎖扣件第三實施方式的分解圖。圖8是本發(fā)明電子裝置的鎖扣件第三實施方式的側視圖?!局饕M件符號說明】電子裝置100骨架1鎖扣件3固定柱31頭部311螺桿312上彈性件32第一開口320第一定位部321第一接觸臂322臺階部323凸包324下彈性件33第二開口330第二定位部331第二接觸臂332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揪唧w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圖1至圖8介紹本發(fā)明電子裝置100的具體實施方式。請參照圖1至圖8,本發(fā)明電子裝置100,包括骨架1、可拆卸地安裝于骨架1上的若干模塊(未圖示)及安裝于骨架1上用于結合模塊于骨架1上的若干鎖扣件3。所述骨架1在水平面內(nèi)延伸,且定義了長度方向、與長度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及與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均垂直的豎直方向,而模塊沿所述豎直方向安裝和拆卸。本發(fā)明涉及「上下」、「左右」、「前后」方位時一律以第一圖為參照,僅僅為描述方便,不造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請參閱圖2至圖5及圖7、圖8,所述鎖扣件3包括固定柱31及同時套設在固定柱31上的上彈性件32、下彈性件33。所述固定柱31為一類似螺栓結構,用以將上彈性件32和下彈性件33固定于骨架1上,包括頭部311及自頭部311向上豎直延伸的螺桿312。所述頭部311的直徑大于螺桿312的直徑。所述下彈性件33優(yōu)先于上彈性件32而套設于所述固定柱31上。所述上彈性件32包括第一定位部321、與第一定位部321在兩個平面上的第一接觸臂322及連接第一定位部321和第一接觸臂322的臺階部323。所述第一定位部321設有使螺桿312穿過的第一開口320。所述第一接觸臂322包括朝遠離下彈性件33一側凸伸而用于與模塊卡扣的凸包324。所述下彈性件33包括第二定位部331及與第二定位部331在兩個平面上的第二接觸臂332。所述第二定位部331設有使螺桿312穿過的第二開口330。當上彈性件32和下彈性件33套設于鎖扣件3后,上彈性件32的第一定位部321和下彈性件33的第二定位部331貼合且通過點焊固定,防止上彈性件32和下彈性件33之間相對旋轉。上彈性件32的第一接觸臂322和下彈性件33的第二接觸臂332在豎直方向上間隔一段距離。請參閱圖2及圖3,系本發(fā)明電子裝置100的鎖扣件3的第一實施方式。所述下彈性件33的第二定位部331和上彈性件32的第一定位部321位于鎖扣件3的一端,且第一接觸臂322相對于第一定位部321的所在側和第二接觸臂332相對于第二定位部331的所在側相同。請參閱圖4及圖5,系本發(fā)明電子裝置100的鎖扣件3的第二實施方式。所述下彈性件33的第二定位部331和上彈性件32的第一定位部321位于鎖扣件3的中間,且下彈性件33的第二接觸臂332和上彈性件32的第一接觸臂322位于以第一定位部321和第二定位部331為中心且沿直線延伸的兩相對側。請參閱圖7及圖8,系本發(fā)明電子裝置100的第三實施方式。所述下彈性件33的第二定位部331和上彈性件32的第一定位部321位于鎖扣件3的拐角處,且下彈性件33的第二接觸臂332和上彈性件32的第一接觸臂322位于以第一定位部321和第二定位部331為端點且呈沿0°<α<180°角度延伸的兩直線上。上彈性件32和下彈性件33使用兩種材料制成,上彈性件32的厚度比下彈性件33的厚度小,故,上彈性件32的延展性大于下彈性件33,下彈性件33的強度大于上彈性件32。當模塊組裝至骨架1上時,模塊抵壓鎖扣件3的凸包351,上彈性件32由于自身較佳的延展性,第一接觸臂322易受壓縮發(fā)生偏轉。由于下彈性件33具有較佳的強度,則下彈性件33能夠提供上彈性件32支撐。第一接觸臂322向下偏轉而與第二接觸臂332接觸,上彈性件32繼續(xù)向下抵壓下彈性件33,從而減少下彈性件33的壓縮量,避免了下彈性件33永久變形。本發(fā)明上彈性件32和下彈性件33上下疊置的鎖扣件3設計達成大壓縮量及高正向力的設計需求。本發(fā)明電子裝置100的模塊需升級時,僅需個別更換對應功能的模塊。自骨架1上拆分模塊時,僅需克服模塊與骨架1之間的保持力即可,簡單方便。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部分實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通過閱讀本發(fā)明說明書而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變化,均為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所涵蓋。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