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檢測電路及檢測電路的調整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檢測輸入信號的信號電平的檢測電路、具有該電路的發(fā)送裝置和接收裝置、以及檢測電路的調整方法。
背景技術:
作為以往的檢測電路,已知的有例如日本公開號為11-174143的專利中所記載的檢測電路。
圖1是示意此以往的檢測電路主要部分的方框圖。
圖1所示的檢測電路1具有對輸入進來的信號進行分配的分配器10;以分別不同的增益對分配后的信號進行放大的多個(此處為2個)放大器21、31;對以不同的增益放大后的信號分別進行檢測的檢測器22、23;將檢測出的檢測值變換并輸出的A/D變換器23、33。
檢測器22、32具有相同的檢測特性,作為一般的特性,檢測特性呈線形性的輸入信號電平的范圍(檢測范圍)是被限制的。
因此在檢測電路1中,將放大器21的增益設定成小于放大器31的增益,向檢測器22、23分別輸出電平各異的被檢測信號。
圖2是檢測電路1的特性圖,示意由分配器10輸入的被檢測信號的電平與通過檢測器22、23檢測出的檢測值的關系。圖中的特性曲線25表示檢測器22的輸出,特性曲線35表示檢測器32的輸出。
如圖2所示,由于分別輸入檢測器22、23的信號的電平不同,而檢測器22、23各自呈線形性的范圍,即檢測器22、23各自的檢測范圍26、36向被檢測信號電平方向偏離,這樣檢測電路1就呈動態(tài)范圍(即作為整個檢測電路的可檢測的輸入信號電平的檢測范圍50)擴大的狀態(tài)。
然而檢測電路1如圖2所示,表示檢測器22的檢測范圍26的特性曲線25的線形部分的下限部分,與表示檢測器32的檢測范圍36的特性曲線35的線形部分的上限部分充分重疊,而需要足夠的余量52。
這是因為放大器21、31及檢測器22、32在實際中存在特性偏差,此特性偏差使放大器21和放大器31的增益差異變大,與檢測器22的特性曲線25線形失真的被檢測信號電平相比還要小的電平,也可能具有檢測器32的特性曲線的線形。
圖3是在檢測電路1中,多個放大器21、31的增益差較大時的特性圖,示意了多個放大器21、23的增益差較大時輸入分配器10的被檢測信號的電平,與由檢測器22、23檢測出的檢測值的關系。
如圖3所示,相對于被檢測信號電平,檢測電路1的動態(tài)范圍如同檢測范圍51那樣是不連續(xù)的,在此不連續(xù)的檢測范圍51中,特性曲線25和特性曲線35相對于被檢測信號電平的檢測值的變化量都減小,使用其中一方或雙方的檢測值都會使檢測精度下降。
因此,在檢測電路1中設計·制作實際的電路時,考慮放大器21、31或檢測器22、32中的特性偏差量,留出足夠的余量52以使示意各檢測器的特性曲線25、35的線形性的檢測范圍可以充分地重疊。
另外,這種檢測電路1被具有以期望的信號電平輸出信號、或以期望的接收電平接收信號的自動增益控制(AGCAuto Gain Control)功能的發(fā)送/接收裝置所使用。
例如,所述檢測電路1被具有AGC功能的發(fā)送裝置使用的情況下,其結構為可變增益放大器用增益進行放大以達到期望的信號電平,并對由天線輸出的發(fā)送信號的一部分進行檢測,用此檢測值對所述可變增益放大器進行增益控制。
在此發(fā)送裝置中,通過使其事先記錄來自天線的發(fā)送信號電平和檢測電路的檢測值的對應關系,而可以通過檢測電路1得知發(fā)送裝置的發(fā)送信號電平。此時的檢測電路1呈動態(tài)范圍擴大的狀態(tài)能夠接收發(fā)送信號,當發(fā)送信號電平與期望值不同時,執(zhí)行向可變增益放大器發(fā)送增益控制信號的循環(huán)控制,實現(xiàn)AGC功能。
然而,以往的檢測電路1為了防止由放大器21、31或檢測器22、32等的特性偏差引起精度劣化,而留出一定的余量52(包括考慮到檢測器22、32的特性偏差的較大的余量)以使示意檢測器22、32的特性曲線呈線形性的范圍,即檢測器22、32的檢測范圍26、36充分重疊,所以相應地檢測器22、32各自的檢測范圍26、36就減小留出的余量52的部分,而具有作為整個檢測電路1可以實現(xiàn)的動態(tài)范圍減小的問題。
另外,為在具有上述結構的整個檢測電路1中實現(xiàn)動態(tài)范圍,雖然可以通過個別調整放大器21、31及放大器22、32來實現(xiàn),但是這種調整操作的缺點是比較費事。
另外,在發(fā)送/接收裝置使用具有上述結構的檢測電路1來實現(xiàn)AGC功能的情況下,接收信號時的動態(tài)范圍與從結構上來說可以檢測的動態(tài)范圍相比變得狹小,所以增益控制信號的信號電平范圍就被限制,而無法充分地發(fā)揮AGC功能。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可以防止由放大器或檢測器等設備的特性偏差引起的檢測精度劣化,能夠簡單地擴大動態(tài)范圍,且被發(fā)送裝置及接收裝置使用時也能夠充分地實現(xiàn)AGC功能的檢測電路,具有該檢測電路的發(fā)送裝置、接收裝置及檢測電路的調整方法。
上述目的通過在具有多個可變放大單元的檢測電路中,調整輸入信號電平的同時,監(jiān)視此時的檢測值來調整、決定所述多個可變放大單元的增益,以及最大限度地利用各可變增益放大單元的動態(tài)范圍,最大程度地擴大檢測電路的動態(tài)范圍來實現(xiàn)。
圖1是示意以往的檢測電路的結構的主要部分的方框圖;圖2是以往的檢測電路的特性圖;圖3是在以往的檢測電路的多個放大器的增益差較大的情況下的特性圖;圖4是示意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涉及的檢測電路的結構的方框圖;圖5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檢測電路的特性圖;圖6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檢測電路的特性圖;圖7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檢測電路的特性圖;圖8是示意作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變形例的檢測電路的結構的方框圖;
圖9是示意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涉及的檢測電路的結構的方框圖;圖10是示意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3涉及的檢測電路的結構的方框圖;圖11是示意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4涉及的檢測電路的結構的方框圖;圖12是示意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5涉及的發(fā)送裝置的結構的方框圖;圖13是示意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6涉及的接收裝置的結構的方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方式1)圖4是示意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涉及的檢測電路的結構的方框圖。
圖4所示的檢測電路100包括可變衰減器101,分配器110,多個(此處為2個)可變放大器121、131,多個(此處為2個)檢測器122、132,多個(此處為2個)A/D變換器123、133,以及增益控制單元150。
可變衰減器101可脫卸地安裝在檢測電路100的輸入部分,可以根據(jù)由增益控制單元150輸入的衰減控制信號對衰減量進行控制,用設定的衰減量使輸入的被檢測信號衰減,并向分配器110輸出。
分配器110將衰減了預定衰減量的信號分配成多個相同信號,并分別向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輸出。
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可以根據(jù)來自增益控制單元150的增益控制信號控制增益,將由分配器110輸出的信號分別以設定的預定的增益(第1增益及第2增益)進行放大,并向檢測器122及檢測器132輸出。
檢測器122及檢測器132分別對由可變增益放大器121及可變增益放大器131輸出的被檢測信號進行直線檢測,并向A/D變換器123及A/D變換器133輸出。并且,這些檢測器122及檢測器132具有相同特性,檢測特性呈線形性的輸入信號電平的檢測范圍被分別限制。也就是說,在檢測器122、132中輸入的信號電平大于某一一定的上限電平時檢測值飽和,而無法正確地進行檢測,反之,輸入的信號電平小于一定的下限電平時,檢測值就幾乎不變化且受到噪聲的影響,而無法正確地進行檢測。
A/D變換器123及A/D變換器133分別將來自檢測器122和檢測器132的輸出信號量化(此處為變換成數(shù)字值),且輸出。
增益控制單元150控制可變衰減器101的衰減量、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各自的增益,并且通過讀取來自A/D變換器123及A/D變換器133的輸出信號來監(jiān)視檢測器122及檢測器132的檢測值。
具體來說,增益控制單元150調整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對分別調整的增益,增減可變衰減器101的衰減量來改變向分配器110輸出的信號電平。接著,增益控制單元150在改變信號電平之前與之后,根據(jù)分別由A/D變換器123輸出的數(shù)字值化后的輸出信號來讀取檢測值變換的程度。并且調整·決定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以使該變化程度成為能夠作為被檢測信號電平檢測精度的有效的檢測值變化程度。
也就是說,增益控制單元150具有決定各可變放大器121、131的各自增益的增益決定功能,通過控制衰減器101使輸出的信號的電平可變,且控制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調整這些可變放大器121、131的增益,以使檢測器122的檢測范圍的下限值和檢測器132的檢測范圍的上限值一致。
另外,增益控制單元150所控制的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放大器121的增益被設成小于放大器131的增益,且向檢測器122輸出的信號的電平被設成小于向檢測器132輸出的信號的電平。
由此,檢測電路中的具有可變放大器121、檢測器122和A/D變換器123的檢測單元檢測強信號電平,而具有可變放大器131、檢測器132和A/D變換器133的檢測單元則檢測弱信號電平。
接下來,對具有上述結構的檢測電路100的動作進行說明。
首先,向可變衰減器101的輸入端輸入希望由本實施方式的檢測電路100檢測的最大電平的信號。此時,增益控制單元150控制可變衰減器101及可變放大器121,將可變衰減器101的衰減量設定為最小,而將可變放大器121的增益設定為充分大的值。
接著,增益控制單元150通過改變可變放大器121的增益進行調整,使檢測器122的檢測特性曲線的線形部分的上限值與被檢測信號電平的最大電平值一致。
圖5是本實施方式中檢測電路的特性圖,具體地說是示意通過改變可變放大器121的增益而被調整的檢測器122的檢測特性曲線。
并且,在圖5中增益控制單元150的控制越是增大可變放大器121的增益,檢測器122的特性曲線125~127就越往左側移動。
另外,圖中橫軸的被檢測信號電平為可變衰減器101的輸出信號電平,點160處的信號電平為在本發(fā)明的檢測電路中輸入最大輸入信號電平且將可變衰減器101的衰減量設為最小狀態(tài)時的信號電平。
增益控制單元150適當?shù)財U大可變衰減器101的衰減量使被檢測信號電平從最大信號電平的點160下降至點160a處的同時,還從通過A/D變換器123數(shù)字值化了的輸出信號中讀取變化的程度。
首先,將增益設為最大狀態(tài)時的檢測器122的特性曲線127,即使將被檢測信號電平從點160降至點160a檢測值也幾乎沒有變化,檢測器122為檢測值已飽和狀態(tài),則判斷電平檢測精度不夠。
因此,將可變放大器121的增益減小后,再次調整可變衰減器101的衰減量,使被檢測信號電平從點160降至點160a的狀態(tài)。此時的特性曲線由符號126來表示。
在此特性曲線126的狀態(tài)下,點160和點160a的檢測值的變換量都小,所以判斷電平檢測精度不夠。
于是再次減小可變放大器121的增益,并讀取當時的檢測值。檢測出此時的檢測器122的特性曲線125在點160和點160a的檢測值,開始以適當?shù)拇笮≡谧兓?。即檢測出線形部分125a位于其電平范圍內。
這樣,在增益控制單元150中判斷電平檢測精度所需的檢測器122的特性曲線125的線形部分125a被設定成,其上限值與檢測電路100中的最大信號電平一致的狀態(tài),就將此時的可變放大器121的增益定為可變放大器121的增益。
此后,增益控制單元150依次增大可變衰減器101的衰減量,而減小被檢測信號電平。
接著,增益控制單元150通過改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來調整,以使檢測器132的檢測特性曲線的線形部分的上限值與檢測器122的檢測特性曲線的線形部分的下限值一致。
圖6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檢測電路的動作的檢測電路特性圖,具體來說是示意通過改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而被調整的檢測器133的檢測特性曲線圖。并且,圖6的檢測器的特性曲線137~135與特性曲線125~127相同,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越大特性曲線就越往左側移動。
如圖6所示,增益控制單元150如果減小被檢測信號電平,在被檢測信號電平從161下降至161a的時候,檢測出特性曲線125的變化量變小。根據(jù)此變化量的減小,增益控制單元150就判斷檢測器122的線形部分125a終止。
然后,增益控制單元150開始調整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以使被檢測信號電平在小于點161的范圍也能夠被檢測器132檢測。
由此增益控制單元150對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進行的調整與決定可變放大器121的增益時相同,調整可變衰減器101的衰減量使被檢測信號電平交替地變成點161或161a,且監(jiān)視檢測值的變化程度來決定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不過即使是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調整從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充分大的狀態(tài)開始依次減小,尋找檢測值開始變換的增益的情況,還是相反地從小增益開始依次增大,尋找檢測值開始飽和的增益的情況都可以得出相同的結果。
圖7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中檢測電路動作的檢測電路特性圖,具體來說是示意決定可變放大器132的增益后的檢測器122及檢測器132的檢測曲線圖。
如圖7所示,決定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之后,增益控制單元150若將可變衰減器101的衰減量進一步擴大,被檢測信號電平小于點162的話特性曲線136的變化量就變小。
在此特性曲線136的變化量變小的點162處,增益控制單元150檢測出檢測器132的線形部分136a終止。
最后,由于已決定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所以增益控制單元150將可變衰減器101的衰減量復原到最小。實際中將本發(fā)明的檢測電路用于檢測未知的信號時,可變衰減器101的衰減量保持最小狀態(tài)。
這樣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在檢測電路的輸入部分設置可變衰減器101以調整被檢測信號的電平,且調整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使檢測器122的特性曲線的線形部分125a的下限值與檢測器132的特性曲線的線形部分136a的上限值一致,所以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檢測器121及檢測器131各自的檢測范圍,且簡單可靠地實現(xiàn)動態(tài)范圍大的檢測電路。
雖然本實施方式中的結構是將被檢測信號分配成兩個,且用兩個檢測單元對分配后的信號分別進行檢測,不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分配成三個或三個以上,對分配后的信號用具有可變放大器、檢測器及A/D變換器的檢測單元來進行檢測的結構。且此時的結構為放大器中的增益各自不同,輸出的信號電平分別以不同的電平輸出。
這樣檢測電路若通過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檢測單元來檢測,且每個檢測單元分別以不同的增益將使被檢測信號放大,確保整體線形的話,就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檢測器的檢測范圍,而成為具有更大動態(tài)范圍的檢測電路1。
圖8是示意作為實施方式1變形例的檢測電路的結構的方框圖。圖8所示的檢測電路200是在上述的檢測電路100中的輸入部分上設置開關201a、開關201b,使輸入的檢測信號可以切換到可變衰減器101或分配器110中的任意一方。
此檢測電路200通過開關201a、201b的切換,只有在決定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時,才利用可變衰減器101,不利用時被檢測信號可以繞過可變衰減器101。這樣,就可以減小實際中檢測電路200在檢測未知的輸入信號時的損失。
然而,在上述檢測電路100、200中,也可以在決定了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之后,除去可變衰減器101和增益控制單元150,利用檢測電路。
另外,在上述檢測電路100中,也可以用由增益控制單元150控制,且產生任意的信號可以向分配器110輸出的任意信號發(fā)生器來代替可變衰減器101。這種情況下,在決定了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之后,除去信號發(fā)生器,利用檢測電路。
并且,適當?shù)卦O定可變衰減器101的衰減量的調整步驟量及判定檢測值呈直線特性時的閾值,能夠提高本發(fā)明的檢測電路的精度。
(實施方式2)圖9是示意本發(fā)明實施方式2涉及的檢測電路的結構的方框圖。此圖所示的檢測電路300具有與圖4所示實施方式1對應的檢測電路100相同的基本結構,相同的結構部件賦予相同的符號,且省略其說明。
檢測電路300包括實施方式1的檢測電路100,測量溫度的溫度傳感器301及溫度用增益補正表303。
溫度傳感器301測量檢測電路300周圍的溫度,并將測量信息向增益控制單元150a的增益補正單元151b輸出。
另外,在溫度用增益補正表303中不僅記錄有與溫度對應的補償檢測器122及檢測器132各自的溫度特性的補償量,而且記錄有與這些補償量對應的增益的補正量,可以分別從增益控制單元150a中讀出。
在此,對增益的補正量進行說明。
檢測器122及檢測器132具有與一般檢測器相同的溫度特性,根據(jù)環(huán)境溫度檢測特性發(fā)生變化,檢測精度會下降。也就是說,檢測器122及檢測器132在某種溫度環(huán)境下,即使進行調整使檢測器122的檢測曲線的線形部分125a的下限值,與檢測器132的檢測曲線136的線形部分136a的上限值一致,而在其它的溫度環(huán)境下,由于檢測器122及檢測器132的檢測值發(fā)生變化等原因,檢測器122的檢測曲線的線形部分125a的下限值,與檢測器132的檢測曲線136的線形部分136a的上限值產生錯位,而有可能檢測精度劣化或動態(tài)范圍變小。
為與此對應,溫度用增益補正表303中記錄的補正量是用于補正可變放大器121、131的增益的量,在即使因溫度而使檢測器122的檢測曲線的線形部分125a的下限值,與檢測器132的檢測曲線136的線形部分136a的上限部分產生錯位或重疊時,也能夠消除該錯位和重疊,使檢測器122的檢測曲線的線形部分125a的下限值,與檢測器132的檢測曲線136的線形部分136a的上限部分一致。
增益控制單元150a包括增益決定單元151a、增益補正單元151b。
增益決定單元151a具有與增益控制單元150相同的作用,通過控制可變衰減器101使輸出的信號的電平可變,且控制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調整這些可變放大器121、131的增益,決定各可變放大器121、131各自的增益,以使檢測器122的檢測范圍(參考圖7的線形部分125a)的下限值和檢測器132的檢測范圍(參考圖7的線形部分136a)的上限值一致。
另外,增益補正單元151b使用溫度用增益補正表303,根據(jù)溫度傳感器301檢測出的周圍的溫度,來補正由增益決定單元151a決定的可變放大器121、131各自的增益。具體來說,增益補正單元151b在讀取溫度傳感器301中電路周圍的溫度信息的同時,從溫度用增益補正表303中讀取與被讀取的溫度信息對應的補正量。另外,增益補正單元150b根據(jù)讀取的補正量,對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進行增減補正量的補正。
接著,對具有以上結構的檢測電路300的動作進行說明。
增益控制單元150a與增益控制單元150相同,由增益決定單元151a決定各可變放大器121、131各自的增益,以使檢測器122的檢測范圍(參考圖7的線形部分125a)的下限值和檢測器132的檢測范圍(參考圖7的線形部分136a)的上限值一致。
然后,增益控制器150a通過增益補正單元151b通過溫度傳感器301得到電路周圍的溫度信息,從溫度用增益補正表中讀出該溫度的補正量,且控制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使這些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131的增益增減補正量。
然后,檢測器122、檢測器132檢測補正了溫度特性后的信號,增益控制單元150a監(jiān)視從A/D變換器123、A/D變換器133輸出的檢測值。
并且,讓溫度用增益補正表303記錄考慮了分配器110,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溫度特性的補正量,可以使本發(fā)明的檢測電路中的溫度變動變得更小。
另外,在溫度用增益補正表303中不僅記錄有與溫度對應的補償檢測器122及檢測器132的各自溫度特性的補償量,而且記錄有與這些補償量對應的可變衰減器101的補正量,增益控制單元150a可以將其讀取。根據(jù)這種結構,不對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進行修正,而是改變可變衰減器101的抑壓量,那么與周圍的溫度無關,就可以控制由檢測器122及檢測器132輸出的檢測值使它們成為相同的值,且可以保持檢測范圍的連續(xù)性。
這樣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由于設置了溫度傳感器301和溫度用增益補正表303,即使檢測器122及檢測器132的特性因溫度發(fā)生變動,通過調整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整個檢測電路的檢測特性就難以變化,而可以實現(xiàn)溫度引起的檢測特性劣化小的檢測電路。
(實施方式3)圖10是示意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3涉及的檢測電路的結構的方框圖。圖10所示的檢測電路400具有與圖4所示實施方式1對應的檢測電路100相同的基本結構,相同的結構部件賦予相同的符號,并省略其說明。
檢測電路400包括檢測電路100及突發(fā)用增益補正表401。
一般來說,對電平在時間上產生劇烈變化的信號(突發(fā)信號)進行檢測時,檢測器的電平檢測精度會劣化。也就是說,檢測器122及檢測器132在分別對來自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突發(fā)信號進行檢測時,各自的檢測值發(fā)生變化,被調整成一致的檢測器122的檢測曲線125的線形部分125a的下限值,與檢測器132的檢測曲線136的線形部分136a的上限值產生錯位,而檢測精度劣化,且動態(tài)范圍變小。
因此,突發(fā)用增益補正表401中記錄有根據(jù)被檢測信號突發(fā)頻度來增減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的量(補正量)。不過,增減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的量,也可以是與突發(fā)的大小對應的增減量。
另外,增益控制單元150b包括增益決定單元151a,增益補正單元151c。然而,由于增益決定單元151a的結構與實施方式1的增益決定單元151a的相同,所以省略其說明。
增益補正單元151c從圖中未表示的突發(fā)信號檢測器輸入的突發(fā)信號檢測信息,可以得知輸入可變放大器121、131的信號的突發(fā)狀態(tài),且使用突發(fā)用增益補正表401,分別對由增益決定單元151a決定的可變放大器121、131的增益進行補正。
并且,作為圖中未表示的突發(fā)信號檢測器,有處理從A/D變換器123、133輸出的信號的基帶信號處理單元。例如,在設置接收裝置的情況下,具有解調器等的基帶處理單元計算出解調器輸出的信號的功率,并根據(jù)該功率值的變化生成突發(fā)信號檢測信息,向增益補正單元151c輸出。
接著,對具有以上結構的檢測電路400的動作進行說明。增益控制單元150b首先通過增益決定單元151a決定各可變放大器121、131各自的增益。
然后,圖中未表示的突發(fā)信號檢測器若檢測出輸入檢測電路400的信號為突發(fā)信號,增益控制單元150b的增益補正單元151c就被輸入突發(fā)信號信息,增益控制單元150b的增益補正單元151c根據(jù)輸入的突發(fā)信號信息,具體是指突發(fā)狀態(tài)(此處是頻度)的信息,從突發(fā)用增益補正表401中讀取與突發(fā)頻度對應的補正量。增益控制單元150b根據(jù)此補正量,通過增益補正單元150c補正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使檢測器122的檢測范圍(參考圖7的線形部分125a)的下限值,與檢測器132的檢測范圍(參考圖7的線形部分136a)的上限值一致。
這樣,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與輸入信號的突發(fā)的頻度對應地發(fā)生變化,所以檢測的即使是突發(fā)信號,檢測器123及檢測器133也可以檢測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用補正了突發(fā)的增益來放大的信號,而且可以緩和被調整成一致的檢測器122的檢測曲線125的線形部分125a的下限值,與檢測器132的檢測曲線136的線形部分136a的上限值產生錯位而引起的檢測誤差。
因而可以實現(xiàn)動態(tài)范圍大且檢測誤差得到緩和的檢測電路400。
雖然在本實施方式中,是通過與輸入信號的突發(fā)頻度對應地使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產生變化,來減小由于檢測器122及檢測器132的檢測范圍的不連續(xù)而產生的信號電平檢測誤差的結構,不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不是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而是使可變衰減器101的抑壓量產生變化,那么就與輸入信號的突發(fā)狀態(tài)無關,而可以將檢測器122及檢測器132輸出的檢測值當作相同值,保持檢測范圍的連續(xù)性。
(實施方式4)圖11是示意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4涉及的檢測電路500的結構的方框圖。
圖11所示的檢測電路500具有與圖4所示實施方式1對應的檢測電路100相同的基本結構,相同的結構部件賦予相同的符號,并省略說明。
圖11所示的檢測電路500包括檢測電路100、溫度傳感器501、溫度用增益補正表503及突發(fā)用增益補正表505。
由于溫度傳感器501及溫度用增益補正表503與實施方式2對應的檢測電路300中的溫度傳感器301及溫度用增益補正表303的結構相同,而突發(fā)用增益補正表505則與實施方式3對應的檢測電路400中的突發(fā)用增益補正表401的結構相同,所以省略說明。
增益控制單元150c包括增益決定單元151a,增益補正單元151d。由于增益決定單元151a與實施方式1對應的增益控制單元150的結構相同,所以省略說明。
增益補正單元151d得到溫度傳感器501檢測出的周圍溫度后,從溫度用增益補正表503中讀出該溫度的補正量,并根據(jù)此補正量分別使由增益決定單元151a決定的可變放大器121、131的增益增減補正量。
另外,增益補正單元151d從圖中未表示的突發(fā)信號檢測器輸入的突發(fā)信號檢測信息,可得知輸入可變放大器121、131的信號的突發(fā)狀態(tài),并且從突發(fā)用增益補正表505中讀取與該突發(fā)頻度對應的補正量,根據(jù)此補正量來控制由增益決定單元151a決定的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
接著,對具有以上結構的檢測電路500的動作進行說明。增益控制單元150c,首先通過增益決定單元151a決定各可變放大器121、131各自的增益。
然后,增益控制單元150c通過增益補正單元151d與增益補正單元151b相同,根據(jù)周圍的溫度來補正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并且與增益補正單元151c相同,當輸入檢測電路500的信號為突發(fā)信號時,根據(jù)其狀態(tài)(此處為頻度)來補正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增益補正單元151d通過這些補正,使檢測器122的檢測范圍(參考圖7的線形部分125a)的下限值,與檢測器132的檢測范圍(參考圖7的線形部分136a)的上限值一致。
這樣,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由于檢測器122及檢測器132的特性因溫度而變化,即使檢測器122的檢測范圍(參考圖7的線形部分125a)的下限值,與檢測器132的檢測范圍(參考圖7的線形部分136a)的上限值發(fā)生錯位,也可以補正由增益決定單元151a決定的放大器121、131的增益。而且,根據(jù)輸入信號的突發(fā)頻度,改變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以使檢測器122及檢測器132中的檢測電平誤差減小,所以可以減小溫度引起的檢測特性的劣化,且可以緩和檢測突發(fā)信號時精度的低下。
(實施方式5)圖12是示意本發(fā)明實施方式5涉及的發(fā)送裝置600的結構的方框圖。
此發(fā)送裝置600包括調制器601,調制發(fā)送信號;第一可變放大器603,對調制器601的信號進行可變放大;第一頻帶限制濾波器605,對經過可變放大的信號的頻帶進行限制;混合器607,對經過第一頻帶限制濾波器605的頻帶限制的信號進行上變頻;放大器609,對經過上變頻的信號進行放大;第二頻帶限制濾波器611,對經過放大器609放大的信號進行頻帶限制;可變增益放大器614,用可以使經過放大器609放大的信號達到期望電平的增益進行可變放大;天線616;耦合器(coupler)618,對可變增益放大器614輸出信號的一部分進行分配;以及增益調整電路單元620,用耦合器618輸入的信號調整可變增益放大器614的增益。
增益調整電路單元620具有與圖4所示實施方式1對應的檢測電路100相同的結構,相同的結構部件賦予相同的符號,且省略說明。
增益調整電路單元620包括檢測電路100,增益控制單元622及檢測值表624。
增益控制單元150d與上述的增益控制單元150相同,監(jiān)視A/D變化器123及A/D變化器133,調整并決定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并且向檢測值表624輸出可變衰減器101的衰減量與A/D變化器123及A/D變化器133的輸出檢測值之間的對應關系。
增益控制單元622在讀取A/D變換器123及A/D變換器133輸出的信號(檢測值)的同時,讀取檢測值表624中記錄的信息,并使用這些檢測值及檢測值表的信息,來調整對發(fā)送信號進行可變放大的可變放大器614的增益。
檢測值表624能夠由增益控制單元150d及增益控制單元622讀取及寫入,記錄有可變衰減器101的衰減量與A/D變換器123及A/D變換器133的輸出檢測值的對應關系,和每個對應關系相關的實際輸入天線616的信號的信號電平。實際輸入天線616的信號的信號電平是使用天線616輸入端的圖中未表示的功率計正確地測量出的。所記錄的測量值就是使用這種功率計測量出來的。
接著,對具有以上結構的發(fā)送裝置600的動作進行說明。
首先,調整可變放大器603及可變放大器614,以本發(fā)明的發(fā)送裝置的最大發(fā)送電平輸出發(fā)送信號。并且在天線616的輸入端用功率計等正確地測量此時的發(fā)送電平。
然后,在增益調整電路單元620與檢測電路100相同的結構部分中,調整并決定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同時通過增益控制單元150d在檢測值表624中自動地記錄,在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中為決定增益而進行調整時可變衰減器101的衰減量與A/D變換器123及A/D變換器133的輸出檢測值的對應關系。
另外,檢測值表624中記錄用功率計測量的正確的信號電平。
然后,經過調整器602~天線616發(fā)送信號時,增益控制單元622讀取A/D變換器123及A/D變換器133的輸出檢測值,并將讀取的檢測值與檢測值表624讀取的信息對照,而得知發(fā)送裝置600發(fā)送的信號電平。
接著,比較由增益控制單元622實際發(fā)送的信號電平和期望的發(fā)送信號電平,根據(jù)此比較結果來增減可變放大器614的增益。
發(fā)送裝置600經過一系列這樣的操作,實現(xiàn)自動增益控制這樣,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由于將實施方式1的檢測電路100用于發(fā)送裝置600,且設置記錄發(fā)送信號和檢測值的檢測值表624,就不會產生因增益調整電路單元620的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中的特性偏差引起的檢測信號的測量誤差,而可以正確地檢測發(fā)送信號電平,且不用很麻煩就可以實現(xiàn)發(fā)送裝置600的自動增益控制功能。
(實施方式6)圖13是示意本發(fā)明實施方式6涉及的接收裝置的結構的方框圖。此接收裝置700包括增益控制電路單元620a,該增益控制電路單元620a的結構與在實施方式5中,對發(fā)送來的信號進行解調的裝置所使用的增益控制電路620相同。
圖13所示的實施方式6涉及的接收裝置700包括天線701;放大器703,對天線701接收的信號進行放大;第一頻帶限制濾波器705,抑壓放大器703的輸出信號中不要頻率的頻帶;混合器707,對經過第一頻帶限制濾波器705頻帶限制的信號進行下變頻;第二頻帶限制濾波器709,抑壓混合器707的輸出信號中不要頻率的頻帶;可變放大器711,對經過第二頻帶限制濾波器709限制頻帶的信號進行放大;耦合器713,對可變放大器711輸出信號的一部分進行分配;解調器715,對可變放大器711的輸出信號進行解調;以及,增益控制電路單元620a,檢測一部分由耦合器713分配的信號。
增益控制電路620a除了將增益被調整的可變放大器614換成可變放大器711以外,具有與圖12所示的實施方式5中的增益控制電路620相同的基本結構。因此,相同的結構部件賦予相同的符號且省略說明。
接著,對具有以上的結構的接收裝置700的動作進行說明。
首先,模擬地向天線701輸入信號電平已知的接收信號。模擬地輸入天線701的信號,經過放大器703,第一頻帶限制濾波器705,混合器707,第二頻帶限制濾波器709,可變放大器711及耦合器713后,被輸入增益控制電路單元620a。
一旦增益控制電路620a中輸入信號,增益控制電路620a就如同實施方式5中所說明的那樣,決定增益控制電路單元620a內的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參考圖12)的增益,且向檢測值表624(參照圖12)輸出接收信號電平與檢測值的對應關系,讓檢測值表624自動記錄這些對應的值。
此檢測值表624中存儲的接收信號電平與檢測值的對應關系值,與天線701實際接收的信號的電平對應。不過天線701實際接收的信號電平,由設置在天線701的輸出端而圖中未表示的功率計等來測量,并向檢測值表624輸出其測量值。
然后,用接收裝置700接收信號時,在增益調整電路620a中,比較實際接收的信號電平和期望的接收信號電平,且根據(jù)此比較結果來增減可變放大其711的增益。
接收裝置700通過一連串這樣的動作實現(xiàn)自動增益控制。
這樣,根據(jù)本實施方式6,由于使用具有檢測電路100的實施方式5的增益控制電路620a,所以不會產生因增益調整電路單元620a的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特性偏差引起的檢測信號的檢測誤差,在動態(tài)范圍被擴大的狀態(tài)下,可以正確地檢測接收信號電平,且不用很麻煩就可以實現(xiàn)接收裝置700的自動增益控制功能。所述增益調整電路具有記錄接收信號與檢測值的檢測值表。
而且,在上述各實施方式1~6的任意增益控制單元150、150a、150b、150c、150d中所實現(xiàn)的檢測電路內的可變放大器121及可變放大器131的增益調整功能,及除這些增益調整功能之外,作為由增益控制電路620實現(xiàn)功能的程序,也可以適用于上述結構以外的電路。
特別是,增益控制單元150所執(zhí)行的檢測中調整可變增益放大器增益的程序,使具有將輸入信號分配成多個的分配器,和對被分配的信號以各自不同的增益進行放大的多個可變增益放大器的計算機,實現(xiàn)將預定電平的信號輸入分配器的功能,及決定所述多個放大器各自的增益的功能,以使對由所述多個可變增益放大器輸出的輸出信號進行檢測,并根據(jù)檢測后的輸出信號使所述多個可變增益放大器的線形特性連續(xù),也就是使檢測高電平信號的一可變增益放大器的檢測范圍的下限值,與檢測低于一可變增益放大器的信號電平的信號的可變增益放大的檢測范圍的下限值一致。
根據(jù)此程序,可以使具有分配器及多個放大器的計算機,實現(xiàn)上述實施方式1的功能。
雖然,已說明的實施方式5、6所對應的發(fā)送裝置600、接收裝置700是具有實施方式1對應的檢測電路100的結構,也可以使用實施方式2~4對應的檢測電路300~500,或實施方式1的變形例對應的檢測電路200來替換檢測電路100。
如上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可以防止由放大器和檢測器等的設備的特性偏差引起的檢測精度劣化,且能夠簡單地擴大動態(tài)范圍。
本發(fā)明第一種形態(tài)的檢測電路包括輸出信號電平調整單元,能夠調整輸出信號的電平;第一可變放大單元,對所述輸出信號電平調整單元輸出的信號用第一增益進行放大;第一檢測單元,檢測所述第一可變放大單元的輸出信號;第二可變放大單元,對所述輸出信號電平調整單元輸出的信號用第二增益進行放大;第二檢測單元,檢測所述第二可變放大單元的輸出信號;增益決定單元,控制所述輸出信號電平調整單元使輸出信號的電平可變的同時,決定所述第一增益及所述第二增益,通過控制所述第一可變放大單元及所述第二可變放大單元來調整所述第一增益及第二增益,使所述第一檢測單元的檢測范圍的下限值與所述第二檢測單元的檢測范圍的上限制一致。
根據(jù)此結構,使信號輸出單元輸出的信號的信號電平可變的同時,調整第一可變放大單元的第一增益及第二可變放大單元的第二增益,且決定出的第一增益及第二增益使第一檢測單元的檢測范圍的上限值與第二檢測單元的檢測范圍的下限值一致,所以可以防止因可變放大單元或檢測單元等使用的設備的特性偏差引起的檢測精度的劣化,且可以通過互不重疊的第一檢測單元及第二檢測單元的檢測范圍來擴大檢測電路整體的動態(tài)范圍。也就是說,不同于現(xiàn)有技術的檢測電路,不需要在檢測單元的檢測范圍中因考慮到構成檢測單元的部件的性能偏差(特性偏差),而要設置較多的余量。因此,相應地減少余量部分,而可以擴大檢測范圍。
另外,也可以在發(fā)送裝置或接收裝置中使用這種擴大了動態(tài)范圍的檢測電路來實現(xiàn)AGC功能,不僅輸入信號的檢測范圍變大、檢測精度變高,而且可以擴大接收或發(fā)送信號的信號電平的范圍。
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形態(tài)的檢測電路根據(jù)上述結構,包括溫度檢測單元,檢測周圍的溫度;溫度用增益補正表,根據(jù)周圍溫度記錄所述增益決定單元決定的用于補正第一增益及第二增益的補正量;增益補正單元,使用所述溫度用增益補正表,根據(jù)所述溫度檢測單元檢測出的周圍的溫度,來補正所述增益決定單元決定的第一增益及第二增益。
根據(jù)此結構,從溫度用增益補正表中讀出溫度檢測單元檢測出的溫度該當?shù)难a正量,根據(jù)讀出的補正量對增益決定單元決定出的第一增益及第二增益的增益進行補正,所以即使第一及第二可變放大單元或第一及第二檢測單元的特性與溫度對應地發(fā)生變化,第一檢測單元的檢測范圍的上限值與第二檢測單元的檢測范圍的下限值一致的狀態(tài)發(fā)生錯位,動態(tài)范圍變小、檢測精度劣化,由于與溫度對應地補正第一增益及第二增益,確保檢測電路整體的大動態(tài)范圍,而可以實現(xiàn)溫度引起的檢測特性劣化較小的檢測電路。
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形態(tài)根據(jù)上述結構,包括突發(fā)用增益補正表,記錄根據(jù)輸入所述第一可變放大單元及所述第二可變放大單元的信號的突發(fā)狀態(tài),補正所述增益決定單元決定的第一增益及第二增益的補正量;增益補正單元,使用所述突發(fā)用增益補正表,根據(jù)輸入所述第一可變放大單元及所述第二放大單元的信號的突發(fā)狀態(tài),補正所述增益決定單元決定的第一增益及第二增益。
根據(jù)此結構,由于可以根據(jù)輸入信號的突發(fā)狀態(tài),對增益決定單元決定出的各預定的增益進行補正,所以即使輸入信號呈突發(fā)狀態(tài),第一及第二可變放大單元或第一及第二檢測單元的特性發(fā)生變化,第一檢測單元的檢測范圍的上限值與第二檢測單元的檢測范圍的下限值應一致的狀態(tài)發(fā)生錯位,檢測精度劣化,由于根據(jù)周圍溫度補正第一增益及第二增益,確保檢測電路整體的大動態(tài)范圍,而可以實現(xiàn)信號的突發(fā)引起的檢測特性劣化較小的檢測電路。
本發(fā)明第四種形態(tài)的發(fā)送裝置,包括增益放大單元,用預定的增益進行放大以使發(fā)送信號達到期望的信號電平;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電路,所述增益放大單元輸出的信號的一部分,被輸入到輸出信號電平調整單元;表格,記錄所述檢測電路的所述輸出信號電平調整單元輸出的信號電平與所述檢測電路的所述第一檢測單元及所述第二檢測單元的各檢測值之間的關系;增益控制單元,使用所述表格并根據(jù)所述第一檢測單元及所述第二檢測單元輸出的檢測值,來控制所述增益放大單元的增益。
根據(jù)此結構,由于使用表格,由增益放大單元用增益進行放大的信號的一部分被輸入檢測電路,且根據(jù)該檢測電路得出的檢測值來控制增益放大單元的增益,所以使用了動態(tài)范圍擴大了的檢測電路的AGC功能得以實現(xiàn)。
也就是說,增益控制單元,可以使用表格通過動態(tài)范圍較大的檢測電路的檢測值得知輸入到檢測電路中的信號的電平,即增益放大單元用增益進行放大并實際發(fā)送的發(fā)送信號的電平,且控制增益放大單元的增益以使此發(fā)送信號的電平達到期望的信號電平。
另外,根據(jù)此發(fā)送裝置的結構,由于在檢測電路內的第一可變放大單元及第二可變放大單元中,有用于記錄在決定消除了特性偏差的各增益時的輸入信號與檢測值的關系的表格,所以不同于現(xiàn)有技術的因特性偏差而檢測值不穩(wěn)定的發(fā)送裝置,無需記錄與每個發(fā)送裝置不同的特性偏差之間的關系。根據(jù)此結構,不用很麻煩就可以實現(xiàn)AGC功能。
本發(fā)明第五種形態(tài)的接收裝置,包括增益放大單元,用預定的增益進行放大以使接收信號到達期望的信號電平;權利要求1記載的檢測電路,一部分從所述增益放大單元輸出的信號被輸入到輸出信號電平調整單元;表格,記錄所述檢測電路的所述輸出信號電平調整單元輸出的信號電平與所述檢測電路的所述第一檢測單元及所述第二檢測單元的各檢測值之間的關系;增益控制單元,使用所述表格并根據(jù)所述第一檢測單元及所述第二檢測單元輸出的各檢測值,來控制所述增益放大單元的增益。
根據(jù)此結構,由于使用表格,增益放大單元用增益進行放大的信號的一部分被輸入檢測電路,且根據(jù)該檢測電路得出的檢測值來控制增益放大單元的增益,所以使用了動態(tài)范圍擴大了的檢測電路的AGC功能得以實現(xiàn)。也就是說,增益控制單元,可以使用表格通過動態(tài)范圍較大的檢測電路的檢測值得知輸入到檢測電路中的信號的電平,即增益放大單元用增益進行放大并實際發(fā)送的發(fā)送信號的電平,且控制增益放大單元的增益以使此發(fā)送信號的電平達到期望的信號電平。
另外,根據(jù)此接收裝置的結構,由于在檢測電路內的第一可變放大單元及第二可變放大單元中,有用于記錄在決定消除了特性偏差的各增益時的輸入信號與檢測值的關系的表格,所以不同于現(xiàn)有技術的因特性偏差而檢測值不穩(wěn)定的接收裝置,無需記錄與每個接收裝置不同的特性偏差之間的關系。根據(jù)此結構,不用很麻煩就可以實現(xiàn)AGC功能。
本發(fā)明第六種形態(tài)的檢測電路調整方法,用于調整具有對輸入的信號用第一增益進行放大并輸出的第一可變放大單元;對所述輸入的信號用第二增益進行放大的第二可變放大單元的檢測電路,其包括以下步驟將預定電平的信號輸入到所述第一可變放大單元及第二可變放大單元;分別檢測所述第一可變放大單元及第二放大單元輸出的輸出信號;決定所述第一增益及第二增益,以使從所述第一可變放大單元檢測出的檢測范圍的下限值,與從所述第二可變放大單元檢測出的檢測范圍的上限值一致。
根據(jù)此方法,由于通過將預定電平的信號輸入到檢測電路,且調整所述第一可變放大單元的第一增益及第二可變放大單元的第二增益,使從第一可變放大單元檢測出的檢測范圍的下限值與從第二可變放大單元檢測出的檢測范圍的上限值一致,所以不僅可以防止檢測第一可變放大單元及第二可變放大單元時使用的設備的特性偏差引起的檢測精度劣化,還能夠簡單地擴大檢測電路地動態(tài)范圍。
本說明書基于2003年5月23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zhí)枮?003-146222的申請。其全部內容都包含于此。
產業(yè)上的利用可能性本發(fā)明適用于安裝在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的移動站裝置或基站裝置等上的無線裝置。
權利要求
1.一種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輸出信號電平調整單元,調整輸出信號的電平;第一可變放大單元,對所述輸出信號電平調整單元輸出的信號用第一增益進行放大;第一檢測單元,檢測所述第一可變放大單元的輸出信號;第二可變放大單元,對所述輸出信號電平調整單元輸出的信號用第二增益進行放大;第二檢測單元,檢測所述第二可變放大單元的輸出信號;增益決定單元,控制所述輸出信號電平調整單元使輸出信號的電平可變的同時,決定所述第一增益及所述第二增益,通過控制所述第一可變放大單元及所述第二可變放大單元來調整所述第一增益及第二增益,使所述第一檢測單元的檢測范圍的下限值與所述第二檢測單元的檢測范圍的上限制一致。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溫度檢測單元,檢測周圍的溫度;溫度用增益補正表,根據(jù)周圍溫度記錄所述增益決定單元決定的用于補正第一增益及第二增益的補正量;增益補正單元,使用所述溫度用增益補正表,根據(jù)所述溫度檢測單元檢測出的周圍的溫度,來補正所述增益決定單元決定的第一增益及第二增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突發(fā)用增益補正表,記錄根據(jù)輸入所述第一可變放大單元及所述第二可變放大單元的信號的突發(fā)狀態(tài),補正所述增益決定單元決定的第一增益及第二增益的補正量;增益補正單元,使用所述突發(fā)用增益補正表,根據(jù)輸入所述第一可變放大單元及所述第二放大單元的信號的突發(fā)狀態(tài),補正所述增益決定單元決定的第一增益及第二增益。
4.一種發(fā)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增益放大單元,用預定的增益進行放大以使發(fā)送信號達到期望的信號電平;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電路,所述增益放大單元輸出的信號的一部分,被輸入到輸出信號電平調整單元;表格,記錄所述檢測電路的所述輸出信號電平調整單元輸出的信號電平與所述檢測電路的所述第一檢測單元及所述第二檢測單元的各檢測值之間的關系;增益控制單元,使用所述表格并根據(jù)所述第一檢測單元及所述第二檢測單元輸出的檢測值,來控制所述增益放大單元的增益。
5.一種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增益放大單元,用預定的增益進行放大以使接收信號到達期望的信號電平;權利要求1記載的檢測電路,一部分從所述增益放大單元輸出的信號被輸入到輸出信號電平調整單元;表格,記錄所述檢測電路的所述輸出信號電平調整單元輸出的信號電平與所述檢測電路的所述第一檢測單元及所述第二檢測單元的各檢測值之間的關系;增益控制單元,使用所述表格并根據(jù)所述第一檢測單元及所述第二檢測單元輸出的各檢測值,來控制所述增益放大單元的增益。
6.一種檢測電路調整方法,用于調整具有對輸入的信號用第一增益進行放大并輸出的第一可變放大單元;對所述輸入的信號用第二增益進行放大的第二可變放大單元的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將預定電平的信號輸入到所述第一可變放大單元及第二可變放大單元;分別檢測所述第一可變放大單元及第二放大單元輸出的輸出信號;決定所述第一增益及第二增益,以使從所述第一可變放大單元檢測出的檢測范圍的下限值,與從所述第二可變放大單元檢測出的檢測范圍的上限值一致。
全文摘要
增益控制單元(150)控制衰減器(101),使從衰減器(101)向可變放大器(121、131)輸出的信號的電平可以變化的同時,控制可變放大器(121、131)并調整可變放大器(121、131)的增益。增益控制單元(150)通過此調整分別決定增益,以使檢測器(122)的檢測范圍的下限值,與檢測器(132)的檢測范圍的上限值一致。具有這種結構的檢測電路(100),不僅可以防止放大器或檢測器等設備的特性偏差引起的檢測精度劣化,還可以簡單地擴大動態(tài)范圍,充分的實現(xiàn)AGC功能。
文檔編號H03G3/30GK1788414SQ20048001293
公開日2006年6月14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5月23日
發(fā)明者立野吉英, 小坂裕史, 佐佐木亮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