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太陽能光伏組件支架,具體是一種傾仰角度可調的太陽能光伏組件支架。
背景技術:
光伏發(fā)電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而將光能直接轉變?yōu)殡娔艿囊环N技術。主要由太陽電池板(組件)、控制器和逆變器三大部分組成,主要部件由電子元器件構成。太陽能電池經過串聯(lián)后進行封裝保護可形成大面積的太陽電池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發(fā)電裝置。太陽電池板(組件)通過支架傾斜設置,便于接受陽光照射,但是陽光的照射角度是不斷改變的,而支架是固定的,太陽電池板(組件)的傾角不可調節(jié),導致太陽電池板(組件)的受光效率不高,影響發(fā)電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傾仰角度可調的太陽能光伏組件支架,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傾仰角度可調的太陽能光伏組件支架,包括立柱、支撐桿、底座、太陽能光伏組件、齒條、主動齒輪和電機,所述立柱和底座通過固定座豎直固定在地面上,立柱的頂部套設有與其滑動連接的支撐桿,支撐桿的頂端與太陽能光伏組件的一端鉸接,太陽能光伏組件的另一端設有滾輪,滾輪通過夾具固定在太陽能光伏組件上,滾輪置于底座的表面,底座在滾輪的兩側設置有平行的導軌,立柱的高度大于底座的高度;所述立柱的底部固設有與其平行的齒條,齒條與主動齒輪相互嚙合,主動齒輪設置在電機的輸出端,電機固設在立柱內部,電機為正反轉電機,電機電連接外部控制機構和電源。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兩側均設有傾斜上下的擋邊。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擋邊上設有行程開關,行程開關接入至電機的控制電路中。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立柱和支撐桿之間設有導向套。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電機順時針轉動時,主動齒輪帶動齒條向下運動,支撐桿同步向下運動,太陽能光伏組件與地面的夾角減小,在電機逆時針轉動時,主動齒輪帶動齒條向上運動,支撐桿同步向上運動,太陽能光伏組件與地面的夾角增大,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太陽能光伏組件的傾角,提升太陽能光伏組件的發(fā)電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傾仰角度可調的太陽能光伏組件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傾仰角度可調的太陽能光伏組件支架中立柱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立柱、2-支撐桿、3-底座、4-固定座、5-太陽能光伏組件、6-夾具、7-滾輪、8-齒條、9-主動齒輪、10-電機、11-導向套、12-導軌、13-擋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2,一種傾仰角度可調的太陽能光伏組件支架,包括立柱1、支撐桿2、底座3、太陽能光伏組件5、齒條8、主動齒輪9和電機10,所述立柱1和底座3通過固定座4豎直固定在地面上,立柱1的頂部套設有與其滑動連接的支撐桿2,支撐桿2的頂端與太陽能光伏組件5的一端鉸接,太陽能光伏組件5的另端設有滾輪7,滾輪7通過夾具固6固定在太陽能光伏組件5上,滾輪7置于底座3的表面,底座3在滾輪7的兩側設置有平行的導軌12,保證滾輪12可以沿直線運動,對其運動進行限位,立柱1的高度大于底座3的高度,使太陽能光伏組件5傾斜設置在立柱1和底座3之間,利于接收陽光照射;所述立柱1的底部固設有與其平行的齒條8,齒條8與主動齒輪9相互嚙合,主動齒輪9設置在電機10的輸出端,電機10固設在立柱1內部,電機10為正反轉電機,電機10電連接外部控制機構和電源,在電機10順時針轉動時,主動齒輪9帶動齒條8向下運動,支撐桿2同步向下運動,太陽能光伏組件5與地面的夾角減小,在電機10逆時針轉動時,主動齒輪9帶動齒條8向上運動,支撐桿2同步向上運動,太陽能光伏組件5與地面的夾角增大,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太陽能光伏組件5的傾角,提升太陽能光伏組件5的發(fā)電效率。
所述底座3的兩側均設有傾斜上下的擋邊14,防止?jié)L輪7滑出底座3外,造成機構損壞。
所述擋邊14上設有行程開關,在滾輪7運動至行程開關位置時,自動斷開電路。
所述立柱1和支撐桿2之間設有導向套11,對支撐桿2的上下運動起導向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電機10順時針轉動時,主動齒輪9帶動齒條8向下運動,支撐桿2同步向下運動,太陽能光伏組件5與地面的夾角減小,在電機10逆時針轉動時,主動齒輪9帶動齒條8向上運動,支撐桿2同步向上運動,太陽能光伏組件5與地面的夾角增大,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太陽能光伏組件5的傾角,提升太陽能光伏組件5的發(fā)電效率。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