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電機轉子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機轉子平面切削機。
背景技術:
電機轉子平面切削裝置用于將電機轉子的切削(去重)加工,現(xiàn)有技術中的電機轉子平面切削裝置,其一般采用手工上料的結構方式,生產效率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電機轉子平面切削機,其生產效率高。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電機轉子平面切削機,包括設備架和平面切削裝置,所述設備架下方設置有電源箱,所述平面切削裝置包括固定連接于所述設備架的定位模具和位于所述定位模具上方的切削工具,所述定位模具的一側設置有振動上料盤,所述振動上料盤通過滑槽本體連接于所述定位模具,所述滑槽本體設置有送料滑槽,所述送料滑槽的寬度與所述電機轉子的外徑相等,所述定位模具設置有用于容納電機轉子的容槽,所述送料滑槽的一端與所述容槽連通,所述送料滑槽的另一端與所述振動上料盤的出料口連通,所述容槽的側面設置有用于吸附電機轉子的電磁鐵。
具體地,所述容槽的底部設置有活動底板,所述活動底板連接有用于控制所述活動底板打開或關閉的驅動部件。
具體地,所述活動底板的下方設置有用于收集切削后的電機轉子的收集容器。
具體地,所述活動底板轉動連接于所述容槽的底部,所述驅動部件為旋轉氣缸或伺服電機。
具體地,所述設備架設置有立桿,所述立桿的上方設置有觸摸控制屏。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電機轉子平面切削機,其通過振動上料盤自動輸送電機轉子,平面切削裝置中容槽的側面設置有用于吸附電機轉子的電磁鐵,電磁鐵通電時可以將電機轉子自動、可靠地固定在容槽內,以便于平面切削裝置對電機轉子的側面進行平面切削,達到減重的目的,無需人工上料,利于提高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機轉子平面切削機的平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機轉子平面切削機,包括設備架1,所述設備架1下方設置有電源箱11,電源箱11內可設置有電路板等,所述設備架1上設置有平面切削裝置,所述平面切削裝置包括固定連接于所述設備架1的定位模具21和位于所述定位模具21上方的切削工具22,切削工具22可由絲桿驅動上下滑動,切削工具22可包括銑刀、電機等。所述定位模具21的一側設置有振動上料盤3,所述振動上料盤3通過滑槽本體4連接于所述定位模具21,振動上料盤3(振動上料機、振動給料機又稱振動喂料機)可以將電機轉子逐個、連續(xù)地送至滑槽本體4的入口,所述滑槽本體4設置有送料滑槽,電機轉子可以從送料滑槽進入定位模具21,所述定位模具21具有用于容納電機轉子的容槽210,所述送料滑槽的一端(出口端)與所述容槽210連通,所述送料滑槽的另一端(入口端)與所述振動上料盤3的出料口連通,滑槽本體4可呈傾斜狀設置,即滑槽本體4靠近振動上料盤3的一端相對較高,滑槽本體4靠近平面切削裝置一端相對較低,滑槽本體4內的電機轉子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滑動至定位模具21處。所述容槽210的側面設置有用于吸附電機轉子的電磁鐵211,電磁鐵211通電時可以將電機轉子的底部自動、可靠地固定在容槽210內,以便于切削工具22從上向下對電機轉子的側面進行平面切削,達到減重的目的,生產效率高。
具體地,所述容槽210的底部設置有活動底板212,所述活動底板212連接有用于控制所述活動底板212打開或關閉的驅動部件?;顒拥装?12打開且電磁鐵211不時通電時,加工好的電機轉子可以從容槽210底部落料,自動化程度高
具體地,所述活動底板212的下方設置有用于收集切削后的電機轉子的收集容器5,以便于收集加工后的電機轉子。
具體地,所述設備架1設置有立桿61,所述立桿61的上方設置有觸摸控制屏62,便于控制。立桿61可為升降式立桿。
具體地,所述活動底板212轉動連接于所述容槽210的底部,所述驅動部件為旋轉氣缸或伺服電機,結構可靠性佳?;顒拥装?12也可以滑動式連接于所述容槽210的底部。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電機轉子平面切削機,其平面切削裝置中容槽210的側面設置有用于吸附電機轉子的電磁鐵211,電磁鐵211通電時可以將電機轉子自動、可靠地固定在容槽210內,以便于平面切削裝置對電機轉子的側面進行平面切削,達到減重的目的,無需人工上下料,利于提高生產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