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的電纜導向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風電塔筒內部維修保養(yǎng)設備的電纜導向裝置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的電纜導向裝置。
背景技術:
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其蘊量巨大,全球的風能約為2.74X109MW,其中可利用的風能為2X107MW,比地球上可開發(fā)利用的水能總量還要大10倍,在20世紀初期,人們就開始利用風能進行發(fā)電,其原理為,把風的動能轉變成機械動能,再把機械能轉化為電力動能,這就是風力發(fā)電,風力發(fā)電的原理,是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旋轉,再透過增速機將旋轉的速度提升,來促使發(fā)電機發(fā)電,其具體是將風力發(fā)電設備設置于風電塔筒頂端,風電塔筒,是支承風輪、尾舵和發(fā)電機的構架,它一般修建得比較高,為的是獲得較大的和較均勻的風力,又要有足夠的強度,其高度視地面障礙物對風速影響的情況,以及風輪的直徑大小而定,一般在6-20米范圍,風力發(fā)電設備的維護與檢修是通過進入風電塔筒內部,并通過風電塔筒的筒身到達發(fā)電設備,對其進行檢修。市場現(xiàn)行的檢修設備為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維修人員進入風電塔筒內,通過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被運送到發(fā)電設備處,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的電氣系統(tǒng)所用電源來自于自備的發(fā)電機,電纜線路比較零亂,在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上升或者下降過程中,電纜線容易被設備卡住甚至切斷,對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的安全及運行正常,造成了麻煩。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的電纜導向裝置,針對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上電機的電纜線沒有被定位,導致電纜線被卡住或切斷的問題。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體如下:一種用于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的電纜導向裝置,包括固定板I 1、固定板II 2、導向管3、小導輪I 5、小導輪II 6、大導輪7、導向架8、定位架9,其特征在于,固定板
II 一側設置固定板II 2,大導輪7主軸一端與固定板I I 一側配合安裝,另一端與固定板
II2—側配合安裝,小導輪I 5、小導輪II 6設置于大導輪7上側,且其主軸一端與固定板
II 一側配合安裝,另一端與固定板II 2—側配合安裝,導向管3—側與固定板II 2—側固定安裝,導向架8—端分別與固定板I 1、固定板II 2—側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定位架9 一端鉸接。所述一種用于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的電纜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I 1,具體為橫截面為“L”形結構。所述一種用于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的電纜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架8兩端內側分別設置導向輪I 10、導向輪II 11。[0009]所述一種用于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的電纜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9,其內部設置定位彈簧12,末端內側設置定位導輪13。所述一種用于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的電纜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管3,具體為兩端開口的“梭”形結構,隔板4 一端分別設置于所述導向管3兩端開口處,且與兩端開口平齊,另一端設置于所述導向管3內部,隔板4下側設置三列導輪組。本實用新型根據(jù)導向滑輪的工作原理,通過在固定板I 1、固定板II 2之間設置小導輪I 5、小導輪II 6、大導輪7,將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上的電機的電纜線繞裝在小導輪I 5、小導輪II 6、大導輪7的卡槽內,利用設置于導向架8、定位架9內側的導向輪I 10、導向輪II 11、定位導輪13,將電纜線引出固定板I 1、固定板II 2之間,并通過定位架
9、定位導輪13將其定位,將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上的工作鋼絲繩、安全鋼絲安裝通過導向管3的一端開口端,引入導向管3內,利用設置于導向管3內的三列導輪組,將工作鋼絲繩、安全鋼絲定位。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實用可靠,操作簡單方便,固定板
I1、固定板II 2的設計,使安裝在本實用新型上的電纜線,不會滑出本裝置,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安全性,小導輪I 5、小導輪II 6、大導輪7的設計,使小導輪I 5、小導輪II 6將電纜線擠壓固定與大導輪7的卡槽內,避免了本裝置在運轉過程中因震動,使電纜線滑出大導輪7,導向架8、定位架9、導向輪I 10、導向輪II 11、定位導輪13的設計,使本實用新型能夠將電纜線定位,并將其引向預定位置,定位彈簧12的設計,減小了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在升降過程中,產(chǎn)生的震動對安裝在本裝置上的電纜線的影響,提高了本裝置的自適應性,導向管3的設計,能夠避免安裝在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上的工作鋼絲繩、安全鋼絲繩在升降過程中的震動,避免工作鋼絲繩、安全鋼絲繩傷害操作人員。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固定板1、小導輪1、小導輪I1、大導輪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的側視圖。其中,1.固定板1,2.固定板II,3.導向管,4.隔板,5.小導輪1,6.小導輪II,
7.大導輪,8.導向架,9.定位架,10.導向輪I,11.導向輪II,12.定位彈簧,13.定位導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用于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的電纜導向裝置,包括固定板I 1、固定板
II2、導向管3、隔板4、小導輪I 5、小導輪II 6、大導輪7、導向架8、定位架9、導向輪I 10、導向輪II 11、定位彈簧12、定位導輪13。如圖1所示,導向管3—側與固定板II 2—側固定安裝,導向架8 —端分別與固定板I 1、固定板II 2—側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定位架9 一端鉸接,所述導向管3,具體為兩端開口的“梭”形結構,隔板4 一端分別設置于所述導向管3兩端開口處,且與兩端開口平齊,另一端設置于所述導向管3內部,隔板4下側設置三列導輪組。如圖2所示,小導輪I 5、小導輪II 6設置于大導輪7上側。如圖3所不,固定板I I 一側設置固定板II 2,大導輪7主軸一端與固定板I I 一側配合安裝,另一端與固定板II 2—側配合安裝,小導輪I 5、小導輪II 6主軸一端與固定板I I 一側配合安裝,另一端與固定板II 2—側配合安裝,所述固定板I 1,具體為橫截面為“L”形結構,所述導向架8兩端內側分別設置導向輪I 10、導向輪II 11,所述定位架9,其內部設置定位彈簧12,末端內側設置定位導輪13。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通過所述的橫截面為“L”形結構的固定板I I的水平端與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的下方固定安裝,將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的電機的電纜線從小導輪I 5內側穿入固定板I 1、固定板II 2之間,將電纜線繞進大導輪7上的槽中,通過小導輪II 6的內側將電纜線引出固定板I 1、固定板II 2之間,再將電纜線穿進導向架8—端的導向輪I 10的內側,通過導向架8另一端的導向輪II 11的外側,將電纜線放進定位導輪13上的卡槽內,最后將電纜線與發(fā)電機連接,將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上的工作鋼絲繩、安全鋼絲繩,通過導向管3的一端開口,穿入導向管3內部,將工作鋼絲繩、安全鋼絲繩穿入設置于導向管3內的三列導輪組的兩個導輪組間隙中,從導向管3的另一端出口穿出,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在風電塔筒內升降時,與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上的電機相連接的電纜線,通過本實用新型被定位,且安全的隨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的升降,一起移動。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的電纜導向裝置,包括固定板I (I)、固定板II (2)、導向管(3)、小導輪I (5)、小導輪II (6)、大導輪(7)、導向架(8)、定位架(9),其特征在于,固定板I (I)一側設置固定板II (2),大導輪(7)主軸一端與固定板I (I)一側配合安裝,另一端與固定板II (2)—側配合安裝,小導輪I (5)、小導輪II (6)設置于大導輪(7)上側,且其主軸一端與固定板I(I) 一側配合安裝,另一端與固定板II (2) 一側配合安裝,導向管(3)—側與固定板II (2)—側固定安裝,導向架(8)—端分別與固定板I (I)、固定板II (2) 一側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定位架(9) 一端鉸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的電纜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1),具體為橫截面為“L”形結構。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的電纜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架(8)兩端內側分別設置導向輪I (10)、導向輪II (11)。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的電纜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9),其內部設置定位彈簧(12),末端內側設置定位導輪(13)。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的電纜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管(3),具體為兩端開口的“梭”形結構,隔板(4) 一端分別設置于所述導向管(3)兩端開口處,且與兩端開口平齊,另一端設置于所述導向管(3)內部,隔板(4)下側設置三列導輪組。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的電纜導向裝置,涉及風電塔筒內部維修保養(yǎng)設備的電纜導向裝置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多功能智能化檢修、檢測平臺的電纜導向裝置,包括固定板Ⅰ(1)、固定板Ⅱ(2)、導向管(3)、隔板(4)、小導輪Ⅰ(5)、小導輪Ⅱ(6)、大導輪(7)、導向架(8)、定位架(9)、導向輪Ⅰ(10)、導向輪Ⅱ(11)、定位彈簧(12)、定位導輪(13),其特征在于,固定板Ⅰ(1)一側設置固定板Ⅱ(2),大導輪(7)主軸一端與固定板Ⅰ(1)一側配合安裝,另一端與固定板Ⅱ(2)一側配合安裝,小導輪Ⅰ(5)、小導輪Ⅱ(6)設置于大導輪(7)上側,且其主軸一端與固定板Ⅰ(1)一側配合安裝。
文檔編號H02G11/00GK202978187SQ201220690610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14日
發(fā)明者牛向輝, 陳紹娟, 曹元 , 馬軍偉, 高建林, 李建斌, 王耀輝, 張曉春, 張青, 張新春, 蔣雙仙, 劉小榮 申請人:甘肅建投裝備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