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移動式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系統(tǒng),尤其是涉及一種移動式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屬于移動太陽能發(fā)電設備。
背景技術:
太陽能一般是指太陽光的輻射能量,在現(xiàn)代一般用作發(fā)電。自地球形成生物就主要以太陽提供的熱和光生存,而自古人類也懂得以陽光曬干物件,并作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鹽和曬咸魚等。但在化石燃料減少下,才有意把太陽能進一步發(fā)展。太陽能的利用有被動式利用(光熱轉換)和光電轉換兩種方式。太陽能發(fā)電ー種新興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太陽能的利用還不是很普及,利用太陽能發(fā)電還存在成本高、轉換效率低的問題,但是太陽能電池在為人造衛(wèi)星提供能源方面得到了應用。太陽能是太陽內部或者表面的黒子連續(xù)不斷的核聚變反應過程產生的能量。地球軌道上的平均太陽輻射強度為1369w/Hf。地球赤道的周長為40000km,從而可計算出,地球獲得的能量可達173000TW。在海平面上的標準峰值·強度為lkw/m2,地球表面某一點24h的年平均輻射強度為O. 20kw/ m2,相當于有102000TW的能量,人類依賴這些能量維持生存,其中包括所有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地熱能資源除外),雖然太陽能資源總量相當于現(xiàn)在人類所利用的能源的一萬多倍,盡管太陽輻射到地球大氣層的能量僅為其總輻射能量的22億分之一,但已高達173,000TW,也就是說太陽每秒鐘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當于500萬噸煤,每秒照射到地球的能量則為49940000000焦。地球上的風能、水能、海洋溫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質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來源于太陽;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等)從根本上說也是遠古以來貯存下來的太陽能,但太陽能的能量密度低,而且它因地而異,因時而變,這是開發(fā)利用太陽能面臨的主要問題。尤其是在傳統(tǒng)的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都是固定安裝,在野外情況下需要經受風吹雨打,容易受到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移動式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該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結構簡單,原理簡便,利用滾輪對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進行移動,在下雨天或者夜晚都能將該系統(tǒng)推進室內,避免了自然環(huán)境對系統(tǒng)的破壞加劇,延長了系統(tǒng)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維修成本。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一種移動式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包括太陽能安裝板,所述太陽能安裝板上設置有若干塊太陽能電池,太陽能安裝板下方設置有蓄電箱,太陽能電池均與蓄電箱連接,蓄電箱下方設置有托板,托板與蓄電箱的底端連接,托板遠離蓄電箱的一端設置有若干個滾輪,且滾輪均勻分布在托板上。進ー步地,所述太陽能安裝板與蓄電箱之間設置有內部中空的支柱,且支柱的兩端分別與蓄電箱和太陽能安裝板連接,太陽能安裝板與支柱的中心線之間呈30°至60°的夾角。[0006]進ー步地,所述太陽能安裝板與支柱的中心線之間呈45°的夾角。進ー步地,所述太陽能電池與蓄電箱之間通過電線連接,且電線穿過支柱內部。進ー步地,所述支柱與蓄電箱之間設置有安裝盤,安裝盤的兩端分別與支柱和蓄電箱接觸,且安裝盤的橫截面面積大于支柱的橫截面面積。進ー步地,所述安裝盤上設置有若干塊肋板,肋板以支柱的中心線為中心均勻分布,且肋板的側壁與支柱的外壁接觸。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結構簡單,原理簡便,利用滾輪對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進行移動,在下雨天或者夜晚都能將該系統(tǒng)推進室內,避免了自 然環(huán)境對系統(tǒng)的破壞加劇,延長了系統(tǒng)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維修成本。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標記及相應的零部件名稱1 一太陽能電池;2—太陽能安裝板;3—支柱;4一安裝盤;5—肋板;6—蓄電箱;7—托板;8—安裝套;9一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僅限于此。實施例如圖I所示,一種移動式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包括太陽能安裝板2,所述太陽能安裝板2上設置有若干塊太陽能電池1,太陽能安裝板2下方設置有蓄電箱6,太陽能電池I均與蓄電箱6連接,蓄電箱6下方設置有托板7,托板7與蓄電箱6的底端連接,托板7遠離蓄電箱6的一端設置有若干個滾輪9,且滾輪9均勻分布在托板7上。在需要移動時,通過推動滾輪9,使得發(fā)電系統(tǒng)能夠快速移動到需要的位置,在晚上或者下雨天,將發(fā)電系統(tǒng)移動到室內,避免了灰塵或者雨水對設備的損害,延長了使用壽命。所述太陽能安裝板2與蓄電箱6之間設置有內部中空的支柱3,且支柱3的兩端分別與蓄電箱6和太陽能安裝板2連接,太陽能安裝板2與支柱3的中心線之間呈30°至60°的夾角。所述太陽能安裝板2與支柱3的中心線之間呈45°的夾角。設置夾角,使得太陽能安裝板2與太陽光接觸的面積更大,對太陽能的利用率更高,發(fā)電的效率更好。所述太陽能電池I與蓄電箱6之間通過電線連接,且電線穿過支柱3內部。所述支柱3與蓄電箱6之間設置有安裝盤4,安裝盤4的兩端分別與支柱3和蓄電箱6接觸,且安裝盤4的橫截面面積大于支柱3的橫截面面積。安裝盤4的面積大,使得支柱3與蓄電箱6的接觸面積更大,安裝的穩(wěn)固性更高。所述安裝盤4上設置有若干塊肋板5,肋板5以支柱3的中心線為中心均勻分布,且肋板5的側壁與支柱3的外壁接觸。肋板5對支柱3起支撐作用,保證其在工作過程不會發(fā)生變形,使用安全。采取上述方式,就能較好地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
權利要求1.一種移動式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陽能安裝板(2),所述太陽能安裝板(2)上設置有若干塊太陽能電池(1),太陽能安裝板(2)下方設置有蓄電箱(6),太陽能電池(I)均與蓄電箱(6)連接,蓄電箱(6)下方設置有托板(7),托板(7)與蓄電箱(6)的底端連接,托板(7)遠離蓄電箱(6)的一端設置有若干個滾輪(9),且滾輪(9)均勻分布在托板(7)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移動式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安裝板(2)與蓄電箱(6)之間設置有內部中空的支柱(3),且支柱(3)的兩端分別與蓄電箱(6)和太陽能安裝板(2)連接,太陽能安裝板(2)與支柱(3)的中心線之間呈30°至60°的夾角。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ー種移動式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安裝板(2)與支柱(3)的中心線之間呈45°的夾角。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ー種移動式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電池(I)與蓄電箱(6)之間通過電線連接,且電線穿過支柱(3)內部。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ー種移動式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3)與蓄電箱(6)之間設置有安裝盤(4),安裝盤(4)的兩端分別與支柱(3)和蓄電箱(6)接觸,且安裝盤(4)的橫截面面積大于支柱(3)的橫截面面積。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ー種移動式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盤(4)上設置有若干塊肋板(5),肋板(5)以支柱(3)的中心線為中心均勻分布,且肋板(5)的側壁與支柱(3)的外壁接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移動式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包括太陽能安裝板,所述太陽能安裝板上設置有若干塊太陽能電池,太陽能安裝板下方設置有蓄電箱,太陽能電池均與蓄電箱連接,蓄電箱下方設置有托板,托板與蓄電箱的底端連接,托板遠離蓄電箱的一端設置有若干個滾輪,且滾輪均勻分布在托板上。該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結構簡單,原理簡便,利用滾輪對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進行移動,在下雨天或者夜晚都能將該系統(tǒng)推進室內,避免了自然環(huán)境對系統(tǒng)的破壞加劇,延長了系統(tǒng)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維修成本。
文檔編號H02N6/00GK202634324SQ201220339539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13日
發(fā)明者蔣書兵, 陸地強, 李柱才, 鄧東, 舒云龍, 劉波, 鄭懿, 胡海, 李柱泉 申請人:四川西德光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