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動機裝置,尤其涉及包括用于在使用電動機作為驅動源 的電動機驅動設備上固定電動機本體的安裝板的電動機裝置。
背景技術:
10 以往,已知有一種裝設在使用電動機作為驅動源的電動機驅動設備(例
如包括光學透鏡的光頭裝置等)上的電動機裝置。這種電動機裝置包括用 于將電動機本體固定在電動機驅動設備上的金屬制的安裝板(例如參照專 利文獻1)。如專利文獻1的圖2 (b)所示,這種電動機裝置一般通過使 安裝板的底板部與電動機驅動設備的框體等抵接進行固定。
15 專利文獻l:日本專利特開2000—139057號公報
然而,由于該安裝板通過金屬板的沖壓加工進行成形,因此會在剪切 面上產(chǎn)生毛刺或飛邊。因此,會因該毛刺或飛邊的存在而產(chǎn)生電動機裝置 傾斜地安裝在電動機驅動設備上、或與滑架(carriage)連結的驅動對象 物的驅動精度降低這樣的問題。
20
發(fā)明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抑制因安裝板上產(chǎn)生的 毛刺或飛邊而引起的電動機裝置的傾斜、提高驅動對象物的驅動精度的電 動機裝置。
25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電動機裝置包括具有定子部和從
該定子部突出的轉軸的電動機本體、以及用于在接受來自該電動機本體的 旋轉動力的電動機驅動設備上安裝該電動機本體的安裝板,其主旨在于,
上述安裝板通過對金屬板進行切斷加工而形成,包括具有與上述電動機
3驅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的平板狀的底板部、從該底板部豎立成形并固定在 上述定子部上的定子支撐部,對上述抵接部的緣部實施了切削或磨削加工。 采用本發(fā)明的電動機裝置,通過對安裝板的底板部包括的與電動機驅 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的緣部實施切削或磨削加工,將對安裝板進行切斷加 5工時產(chǎn)生的緣部的毛刺或飛邊去除。因此,不會因抵接部產(chǎn)生的毛刺或飛 邊而出現(xiàn)電動機裝置傾斜地安裝在電動機驅動設備上的情況,可高精度地 驅動驅動對象物。
這種情況下,上述安裝板可包括轉軸支撐部,該轉軸支撐部以與上述 定子支撐部相對的形態(tài)從上述底板部豎立成形,對上述轉軸的前端予以支 10撐。
這樣構成時,即使是設置有支撐轉軸前端用的轉軸支撐部且截面呈 形的安裝板,也可將電動機裝置在相對于電動機驅動設備不傾斜的 情況下固定在電動機驅動設備上。因此,可高精度地驅動驅動對象物。
這種情況下,最好上述底板部的一側面以及、上述定子支撐部或上述
15轉軸支撐部的一側面是與上述電動機驅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另外,最好 上述底板部的一側面、上述定子支撐部的一側面以及上述轉軸支撐部的一 側面均是與上述電動機驅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
若像這樣將構成安裝板的底板部以及定子支撐部或轉軸支撐部的一側 面作為與電動機驅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來安裝電動機裝置、也就是將電動
20機裝置躺著固定在電動機驅動設備上,則可縮小電動機裝置的高度方向的 安裝空間。此時,如上所述,若不僅是底板部的一側面,而且是在使定子 支撐部和轉軸支撐部的一側面中的任意一方或者雙方也與電動機驅動設備 抵接的狀態(tài)下安裝電動機裝置,則電動機裝置與電動機驅動設備的抵接面 成為"L"形或"- "形,從而可使電動機裝置的安裝狀態(tài)變得更穩(wěn)定。此
25外,由于對作為抵接部的底板部等的一側面實施了切削或磨削加工,因此 也不會因切斷加工產(chǎn)生的毛刺或飛邊而出現(xiàn)電動機裝置傾斜安裝的情況。
另外,這種情況下,最好在上述底板部的一側面上,在分開的位置上 成形多個沿平板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并至少對該突出部實施上述切削或磨削加工。
若像這樣存在沿底板部的平板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則無需對安裝板的 整個一側面都實施切削或磨削加工,只需對該突出部實施即可。由此,可 獲得電動機裝置能以不傾斜的狀態(tài)固定在電動機驅動設備上這樣的與上述 5情況相同的效果,且對安裝板實施的切削或磨削加工的范圍縮小,可降低 電動機裝置的制造成本。
另外,最好以在上述抵接部上保留平坦面的形態(tài)對上述各部位實施上 述切削或磨削加工。
這樣構成時,可使平坦面與電動機驅動設備抵接來固定電動機裝置(可 10使安裝板與電動機驅動設備彼此成面接觸),因此,可使電動機裝置的安 裝狀態(tài)變得更穩(wěn)定。
采用本發(fā)明的電動機裝置,通過對安裝板的與電動機驅動設備抵接的 抵接部的緣部實施切削或磨削加工,來去除對安裝板進行切斷加工時產(chǎn)生 的抵接部的毛刺或飛邊。因此,不會因安裝板的毛刺或飛邊而出現(xiàn)電動機 15裝置傾斜安裝的情況,可高精度地驅動驅動對象物。
圖1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電動機的結構的圖,圖1 (a)是沿電 動機裝置的長邊方向的俯視圖,圖1 (b)是沿電動機裝置的短邊方向的輸出側 20的側視圖,圖l (c)是沿電動機裝置的長邊方向的側視圖(局部剖視圖)。 圖2是圖1所示的電動機裝置所包括的電動機本體的放大圖。 圖3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圖,圖3 (a)是表示將圖1所示 的電動機裝置安裝在電動機驅動設備上后的狀態(tài)的外觀圖,圖3 (b)是沿圖3 (a)的A—A線剖切的剖視圖。 25 圖4 (a)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圖,圖4 (b)是用于說明
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圖。
圖5是用于說明圖3和圖4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 第三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圖。圖6是用于說明對底板部、轉軸支撐部和定子支撐部各自的一個側面的緣 部實施的倒角加工的形狀的放大剖視圖。
圖7是表示將底板部的平板面作為與電動機驅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時將 電動機裝置安裝在電動機驅動設備上后的狀態(tài)的外觀圖和剖視圖。 5 (符號說明)
1 (la lc)電動機裝置 10電動機本體 22轉軸 30定子部 10 50安裝板
52底板部
53 (底板部)的一側面 53a突出部 53b突出部 15 54轉軸支撐部
551 (轉軸支撐部)的一側面 56定子支撐部 57 (定子支撐部)的一側面 72平坦面
20 101 (電動機驅動設備的電動機裝置的)安裝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電動機裝置的實施方式。 圖1和圖2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電動機裝置1的結構的圖。 25此處,圖1 (a)沿電動機裝置1的長邊方向的俯視圖,圖1 (b)是沿電動 機裝置1的短邊方向的輸出側的側視圖,圖1 (c)是電動機裝置1的長邊 方向的側視圖(局部剖視圖)。另外,圖2是將圖1 (c)的電動機本體IO 放大表示的圖。本實施方式的電動機裝置1包括具有轉軸22和定子部30的電動機
本體10;以及安裝板50,該安裝板50具有將轉軸22輸出側的前端支撐的 轉軸支撐部54和與該轉軸支撐持部54相對設置并固定在定子部30上的定 子支撐部56。
5 電動機本體IO是所謂的步進電動機,包括轉軸22和定子部30。轉
軸22從定子部30突出設置,在其輸出側的相反側(反輸出側)使用粘結 劑等固定有沿周向交替磁化出N極和S極的永磁體24,由此構成轉子20。 另外,轉軸22在輸出側(從定子部30突出的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絲 杠22a (但輸出側軸端221除外)。該轉軸22的輸出側軸端221由支撐在 10安裝板50上的輸出側軸承28a進行支撐,反輸出側軸端222由固定在外定 子鐵心352上的反輸出側軸承28b進行支撐。
另外,電動機本體10具有的定子部30包括在與永磁體24的外周側相 對的位置上沿轉軸22的軸線方向重疊配置的第一定子組301和第二定子組 302。
15 如圖2所示,第一定子組301和第二定子組302分別包括巻繞有驅
動線圈361、 362的內定子鐵心341、 342;與內定子鐵心341、 342之間夾 有驅動線圈361、 362的外定子鐵心351、 352。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驅 動線圈361、 362是所謂的空心線圈,不使用繞線管。
內定子鐵心341、 342和外定子鐵心351、 352在各自的內周緣上形成
20有多個等間隔地沿軸線方向豎立成形的極齒31。在驅動線圈361、 362的內 周側,在內定子鐵心341和外定子鐵心351、內定子鐵心342和外定子鐵心 352上分別形成的多個極齒31以交替裝入的形態(tài)形成。因此,在本實施方 式中,圓環(huán)狀的驅動線圈361位于第一定子組301的內定子鐵心341和外 定子鐵心351的各極齒31的外周。此處,在本實施方式的驅動線圈361、
25 362的整個表面上覆蓋形成有簿絕緣膜(未圖示)。因此,即使是省略了繞 線管的構造,也不會發(fā)生短路。另外,驅動線圈361、 362配置在極齒31 的周圍,但為了防止極齒31的外周面與驅動線圈361、 362的內周面彼此 直接接觸而發(fā)生短路,理想的是使兩者分離,或者在兩者之間設置絕緣部件。
另外,外定子鐵心351、 352的外周緣被折彎,以覆蓋驅動線圈361、 362的外周的形態(tài)豎立成形,分別作為電動機殼體起作用。下面,將該外定 子鐵心351、 352的覆蓋驅動線圈361、 362外周的部分分別設為第一 電動 5 機殼體321、第二電動機殼體322。這些第一電動機殼體321和第二電動機 殼體322通過拉深加工而形成為圓筒形。
在第一電動機殼體321和第二電動機殼體322的兩側壁面上形成有被 切去規(guī)定大小的第一開口部331,本實施方式的電動機裝置1形成為所謂的 橢圓形(日文小判型)。由圖1 (a) 圖1 (c)和圖2可以明確,驅動 10 線圈361、 362從該第一開口部331露出。另外,在第一電動機殼體321和 第二電動機殼體322的與第一開口部331不同的位置(圖1 (a) 圖1 (c) 和圖2中下側的壁面)上形成有被切成規(guī)定大小的第二開口部332。端子臺 40以從該第二開口部332突出的狀態(tài)固定在內定子鐵心341、 342上。
端子臺40固定在內定子鐵心341、 342的外周緣上,設置有供電用的 15端子銷42a 42d。該端子臺40通過鑲嵌成形或壓入等而固定在內定子鐵心 341、 342的外周緣。另外,在端子銷42a 42d上纏繞有驅動線圈361、 362 的繞組末端。
另外,在外定子鐵心352上通過壓入等方法安裝有反輸出側軸承28b (徑向軸承),該反輸出側軸承28b對轉軸22的反輸出側軸端222予以支 20撐。在外定子鐵心352上通過激光焊接等固定有施力部件44。該施力部件 44具有施力部44a(板彈簧),利用該施力部44a將轉軸22朝輸出側施力。 另外,施力部件44還作為反輸出側軸承28b的脫落防止部件起作用。
安裝板50是金屬板的兩端被以大致直角的形態(tài)折彎而形成為"- "形 的部件,是通過沖壓加工(切斷加工)形成的部件。該安裝板50是用于將 25電動機裝置1安裝到電動機驅動設備上的部件,包括具有與電動機驅動 設備抵接的抵接部的平板狀的底板部52、從底板部52豎立形成的轉軸支撐 部54、以及定子支撐部56。
底板部52是構成安裝板50的基礎的部分,形成為平板狀,與轉軸22大致平行。其長邊方向的長度與轉軸22的絲杠22a的長度、即卡合部件60
的行程量大致相同。另外,在底板部52的側面(一側面53)上,在分開的 位置上形成有多個沿平板方向突出的突出部53a。即,突出部53a之間形成 有沿平板方向凹陷的凹部,在本方式中,在底板部52的側面的三個部位上 5 形成有突出部53a。
轉軸支撐部54是從底板部52的輸出側端緣鉛垂地豎立形成的部分。 在該轉軸支撐部54的大致中央形成有軸承安裝孔54a,在該軸承安裝孔54a 內固定有對轉軸22的輸出側軸端221予以支撐的輸出側軸承28a。具體而 言,輸出側軸承28a是樞軸軸承,包括本體部281和凸緣部282。在該本體 10 部281的中央形成有凹部,嵌入有鋼球281a,該鋼球281a對被施力部件 44朝輸出側施力的轉軸22的輸出側軸端221予以支撐。如圖1 (c)所示, 輸出側軸承28a以凸緣部282從轉軸支撐部54朝反輸出側突出的狀態(tài)固定,
以防止電動機裝置1的全長變長。
定子支撐部56是從底板部52的反輸出側端緣鉛垂豎立形成的部分,
15與轉軸支撐部54相對。在其大致中央成形有比轉軸22大一圈的貫穿孔56a。 通過使轉軸22插通貫穿孔56a,將定子支撐部56通過激光焊接等連接到第 一電動機殼體321 (外定子鐵心351)上,來安裝安裝板50。
這樣構成的安裝板50大致按如下順序利用順送沖壓裝置來形成。具體 而言,在第一工序中,在作為材料的薄金屬板上形成轉軸支撐部54的軸承
20 安裝孔54a和定子支撐部56的貫穿孔56a等。在第二工序中,將金屬板形 成為安裝板50的展開形狀。在第三工序中,在規(guī)定的部位實施后述的倒角 加工(切削或磨削加工)。在第四工序中,將轉軸支撐部54和定子支撐部 56折彎成"-"形。最后,將工件間的連接部分切斷,便可得到安裝板50。 在通過這種工序成形的安裝板50的多個部位實施了切削或磨削加工。
25 具體而言,如圖1 (c)所示,在底板部52的一側面53 (圖1 (a)中的下 側的側面)上形成的三個部位的突出部53a的底面?zhèn)染壊?一側面53的底 板部52的底面?zhèn)鹊慕遣?沿電動機裝置1的長邊方向實施了倒角加工Cl。 另外,在轉軸支撐部54的一側面551 (圖l (a)中下側的側面)的輸出側緣部(一側面551的輸出側的角部)沿電動機裝置1的高度方向實施了倒 角加工C2。通過該倒角加工,可將因上述第一工序中的沖裁加工而在底板
部52的一側面53和轉軸支撐部54的一側面55上形成的毛刺或飛邊去除。 后面說明對該安裝板50實施倒角加工而產(chǎn)生的作用。 5 另外,卡合部件60與轉軸22卡合??ê喜考?0是由樹脂形成的部件,
也稱作滑架。在卡合部件60的大致中央設置有卡合孔(未圖示),該卡合 孔成形為可與轉軸22的絲杠22a卡合,即該卡合孔成形有陰螺紋。
該卡合部件60通過轉軸22的絲杠22a與未圖示的卡合孔卡合而被轉 軸22支撐??ê喜考?0本身與驅動對象物連接,不會與轉軸22 —起旋轉。 10因此,卡合部件60通過轉軸22的旋轉而沿轉軸22的軸線方向進退移動, 與卡合部件60連接的驅動對象物也與轉軸22平行地沿規(guī)定路徑進退移動。 下面,對這樣構成的電動機裝置1具有的經(jīng)倒角加工后的安裝板50的作 用進行說明。
(第一實施方式)
15 圖3 (a)是表示將第一實施方式的電動機裝置la安裝在電動機驅動設備
上后的狀態(tài)的圖。圖3 (b)是沿圖3 U)的A—A線剖切的剖視圖。如圖3所 示,電動機裝置la在底板部52的一側面53與電動機驅動設備的電動機安裝 部100的安裝面101抵接的狀態(tài)下固定。即,底板部52的一側面53成為與電 動機驅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
20 此處,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底板部52的一側面53上,如上所述,對作為
與電動機驅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的三個部位的突出部53a實施了倒角加工Cl, 去除了因沖壓加工(切斷加工)而在突出部53a產(chǎn)生的毛刺或飛邊。因此,即 使像這樣將電動機裝置la躺著載放在電動機驅動設備的電動機安裝部100的 安裝面101上,g卩,即使將底板部52的一側面53作為抵接部,也不會因底板
25部52的一側面53上產(chǎn)生的毛刺或飛邊而出現(xiàn)電動機裝置la傾斜地安裝在電 動機驅動設備的電動機安裝部100的安裝面101上的情況。
另外,在電動機驅動設備的電動機安裝部IOO上形成有臺階部102,電動 機裝置la在轉軸支撐部54的一側面551與電動機安裝部100的安裝面101抵接、且轉軸支撐部54的輸出側端面552與臺階部102抵接的狀態(tài)下固定。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定子支撐部56并不是與電動機驅動設備的 電動機安裝部100的安裝面101抵接的抵接面,因此能以電動機本體10的定 子部30的一部分位于安裝面101下方的形態(tài)進行安裝。這樣,便可縮小圖3 5 (a)的高度方向的安裝空間。
像這樣不只是使底板部52的一側面53與電動機安裝部100抵接,而是在 使轉軸支撐部54的一側面551和輸出側端面552也抵接的狀態(tài)下進行固定, 是為了使電動機裝置la的安裝狀態(tài)變得穩(wěn)定。即,若只是使底板部52的一側 面53與安裝面101抵接,則電動機裝置la與電動機驅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只
10是底板部52的一側面53的厚度較薄的部分(細長的直線狀),因此,電動機 裝置la無法穩(wěn)定,會產(chǎn)生傾斜。相反,除了底板部52的一側面53之外,通 過將轉軸支撐部54的一側面551也作為與電動機驅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電 動機裝置la與電動機驅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成為"L"形,因此,可將電動機 裝置la以穩(wěn)定的狀態(tài)安裝在電動機驅動設備上,防止電動機裝置la相對于安
15裝面101傾斜。另外,若像本實施方式那樣使臺階部102與轉軸支撐部54的 輸出側端面552抵接,則可限制電動機裝置la在轉軸22的軸線方向上的移動,
使安裝狀態(tài)變得更穩(wěn)定。
此處,在本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對轉軸支撐部54的一側面551的輸 出側緣部實施了倒角加工C2,沖壓加工(切斷加工)產(chǎn)生的毛刺或飛邊被去除。 20 因此,即使是像這樣將轉軸支撐部54的一側面551和輸出側端面552作為與 電動機安裝部100抵接的抵接部,并在使它們抵接的狀態(tài)下載放電動機裝置 la,也不會因在轉軸支撐部54的一側面551上產(chǎn)生的毛刺或飛邊而出現(xiàn)電動 機裝置la傾斜地安裝在電動機驅動設備的電動機安裝部100的安裝面101上 的情況。
25 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對作為與電動機驅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的底
板部52的一側面53、轉軸支撐部54的一側面551的緣部實施了倒角加工,因 此可防止因沖壓加工產(chǎn)生的毛刺或飛邊而導致電動機裝置la傾斜。由此,可 大幅提高驅動對象物的移動精度。(第二實施方式)
在圖3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中,將底板部52的一側面53和轉軸支撐部 54的一側面551作為與電動機驅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但也可如圖4 (a)所 示地構成電動機裝置lb,除了底板部52的一側面53之外,將定子支撐部56 5的一側面57 (圖4 (a)中的下側的側面)也作為與電動機驅動設備抵接的抵 接部。這樣構成時,與第一實施方式一樣,電動機裝置lb的與電動機驅動設 備的電動機安裝部100的安裝面101抵接的抵接部呈"L"形,因此,可使電 動機裝置lb的安裝狀態(tài)變得穩(wěn)定。這種情況下,為了防止電動機裝置lb傾斜, 需要對定子支撐部56的一側面57的反輸出側緣部(一側面57的反輸出 10側的角部)進行倒角加工(C3),將毛刺或飛邊去除。 (第三實施方式)
在第一實施方式和第二實施方式中,將底板部52的一側面53和轉軸支撐 部54的一側面551、或者底板部52的一側面53和定子支撐部的一側面57作 為與電動機設備抵接的抵接部,抵接部呈"L"形,但也可如圖4 (b)所示地
15構成電動機裝置lc,將底板部52、轉軸支撐部54和定子支撐部56各自的一 側面53、 551、 57作為與電動機驅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采用這種結構,相對 于電動機驅動設備的電動機安裝部100的安裝面101,抵接部呈"3 "形,因 此,可使電動機裝置lc的安裝狀態(tài)變得更穩(wěn)定。另外,需要對底板部52、轉 軸支撐部54、和定子支撐部56各自的一側面53、 551、 57同樣地實施切削或
20磨削加工,將毛刺或飛邊去除。
(第一 第三實施方式的變形例) 在第一 第三實施方式中,在底板部52的一側面53上形成有作為與電動 機驅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的三個部位的突出部53a,任一突出部53a均形成為 與電動機驅動設備的電動機安裝部100的安裝面101抵接,但最好是進一步像
25上述的安裝板50的成形工序那樣,在工件的切開工序中,將三個部位的突出 部中的中間的突出部53a作為切斷部,將該部分形成為不從底板部52的平板 方向突出(參照圖5)。若像第一 第三實施方式那樣將突出部53a形成在三 個部位上并使其沿底板部52的平板方向突出,則任一突出部53a均成為與電
12動機驅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需要對所有的突出部53a均實施倒角加工。艮卩, 若將底板部52的一側面53上的位于中間部的突出部53a相對于其它突出部(圖 5中符號53b所示的部分)形成為沿平板方向凹陷,則只需對沿該平板方向突 出的突出部(圖5中符號53b所示的部分)實施倒角加工Cl即可,其它部分 5即使存在毛刺或飛邊也沒有關系。因此,若將作為最后切斷的切斷部的突出部 53a切斷成使其不會成為與電動機驅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則可縮小需要實施 倒角加工的范圍,并且只需使突出部53a兩側的兩處突出部53b平行即可,因 此,可實現(xiàn)更穩(wěn)定的設置并削減電動機裝置1的制造成本。
上述實施方式中對底板部52、轉軸支撐部54和定子支撐部56各自的一
10側面53、 551、 57的緣部實施的倒角加工都是在它們分別留有平坦面的狀態(tài)下 實施的。圖6是用于具體說明對各部位實施了切削或磨削加工后的緣部(抵接 部)的形狀的放大剖視圖。從圖6可知,在底板部52、轉軸支撐部54和定子 支撐部56 (圖6中將它們統(tǒng)一用符號70表示)各自的一側面53、 551、 57 (圖 6中將它們統(tǒng)一用符號71表示)上以保留平坦面72的狀態(tài)僅對產(chǎn)生毛刺或飛
15邊的部分實施了倒角加工C1 C3 (圖6中將它們統(tǒng)一用符號C表示)。這是因 為,若像這樣保留平坦面72,則即使進行了倒角加工,也能以穩(wěn)定的狀態(tài)將電 動機裝置1載放到安裝面101上。因此,為了確保安裝板50與安裝面101的 抵接部盡可能地大,最好將倒角加工限于可將毛刺或飛邊完全去除的最小限 度,保留盡可能大的平坦面72。
20 (實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這樣,采用第一 第三實施方式的電動機裝置l,通過對將電動機本體10 安裝在電動機驅動設備的電動機安裝部100上時作為與安裝面101抵接的抵接 部的安裝板50的一側面(底板部52的一側面53、轉軸支撐部54的一側面551 和定子支撐部56的一側面57)實施倒角加工(C1 C3),可將通過沖壓加工
25 (切斷加工)成形安裝板50時產(chǎn)生的毛刺或飛邊去除。因此,即使為縮小電 動機驅動設備上的電動機裝置1的安裝空間而將電動機裝置1躺著安裝在電動 機驅動設備的安裝面101上,也不會因毛刺或飛邊而出現(xiàn)電動機裝置1傾斜的 情況,可高精度地驅動驅動對象物。
13另外,若在安裝板50上設置有對轉軸22的輸出側軸端221予以支撐的轉 軸支撐部54,則例如在采用轉軸22的輸出側前端221由電動機驅動設備進行 支撐的結構時就不會出現(xiàn)因安裝板50的抵接部產(chǎn)生的毛刺或飛邊而使電動機 裝置1相對于電動機驅動設備傾斜、轉軸22的輸出側前端221在偏離規(guī)定位 5置的狀態(tài)下被勉強支撐、轉軸22撓曲之類的問題。此外,由于安裝板50的抵 接部的毛刺或飛邊被去除,因此即使是設有轉軸支撐部54且截面呈"- "形 的安裝板50,也不會出現(xiàn)電動機裝置1相對于電動機驅動設備傾斜的情況。
另外,不僅是底板部52的一側面53,而且是在使轉軸支撐部54的一側 面551和定子支撐部56的一側面57中的一方或雙方也與電動機驅動設備的安 10裝面101抵接的狀態(tài)下安裝電動機裝置1 (與電動機驅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成 為"L"形或者"- "形),因此,電動機裝置1的安裝狀態(tài)變得更穩(wěn)定。
另外,如圖5所示,當?shù)装宀?2上存在比中央凹陷的突出部53a更朝平 板方向突出的突出部53b時,僅對該突出部53b實施倒角加工(Cl)即可。由 此,對安裝板50實施的倒角加工的范圍縮小,可降低電動機裝置1的制造成 15 本。
另外,對上述各一側面實施的倒角加工C (C1 C3)都是在各一側面上保 留平坦面72的狀態(tài)下實施的。因此,可使平坦面72與電動機驅動設備抵接來 固定電動機裝置1,從而可使電動機裝置1的安裝狀態(tài)變得更穩(wěn)定。 (其它實施方式)
20 上面詳細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
可在不脫離本發(fā)明主旨的范圍內作各種改變。
例如,在上述第一 第三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是將底板部52的一側面53 以及轉軸支撐部54的一側面551或定子支撐部56的一側面57的至少任一方 作為與電動機驅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也就是將電動機裝置1躺著安裝在電動
25機驅動設備上的結構,但也可將本發(fā)明的技術思想應用于其它安裝方法。例如, 如圖7 (a)、圖(b)所示,在將安裝板50的底板部52的平板面53a作為與 電動機驅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時,也可應用本發(fā)明的技術思想。這種情況下, 從圖可知,只需對抵接部即底板部152的平板面53a的緣部進行倒角加工C4
1即可。另外,這種情況下,如圖7 (b)所示,對平板面53a的兩個緣部實施倒角加工C4。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電動機本體10是步進電動機的結構,但即使是在直流電動機(有刷、無刷均可)等時也可應用本發(fā)明的技術思想。5此外,還說明了安裝板50包括底板部52、從底板部52的兩端豎立形成的轉軸支撐部54和定子支撐部56的結構,但本發(fā)明的技術思想也可應用于沒設置轉軸支撐部54而截面呈"L"形的安裝板50。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是僅對底板部52的一側面53等安裝板50 —側的面實施了倒角加工的結構,但在兩個側面上形成倒角時也能獲得與上10述實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是通過倒角加工將與電動機起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的毛刺或飛邊去除的情況,但此外也可通過切削加工或者滾磨等磨削加工將毛刺或飛邊去除。
另外,上面說明的是電動機裝置l利用順送加工沖床進行成形的情況,但15上面說明的成形工序只是一例,可根據(jù)安裝板50的形狀等作適當變更。
1權利要求
1. 一種電動機裝置,包括具有定子部和從該定子部突出的轉軸的電動機本體、以及用于在接受來自所述電動機本體的旋轉動力的電動機驅動設備上安裝該電動機本體的安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通過對金屬板進行切斷加工而形成,包括具有與所述電動機驅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的平板狀底板部、以及從該底板部豎立成形并固接在所述定子部上的定子支撐部,對所述抵接部的緣部實施了切削或磨削加工。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動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包括轉 軸支撐部,該轉軸支撐部以與所述定子支撐部相對的形態(tài)從所述底板部豎 立成形,對所述轉軸的前端予以支撐。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動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部的一側面以及、所述定子支撐部或所述轉軸支撐部的一側面是與所述電動機驅動 設備抵接的抵接部。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動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部的一側 面、所述定子支撐部的一側面以及所述轉軸支撐部的一側面均是與所述電20動機驅動設備抵接的抵接部。
5. 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動機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 述底板部的一側面上,在分開的位置上成形有多個沿平板方向突出的突出 部,至少對該突出部實施了所述切削或磨削加工。
6.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動機裝置,其特征在于,以在所述抵接部上 25保留平坦面的形態(tài)對所述抵接部實施所述切削或磨削加工。
全文摘要
一種電動機裝置,可在維持較高的驅動對象物的控制精度的狀態(tài)下縮小電動機裝置的高度方向的安裝空間。電動機裝置(1)包括具有定子部(30)和從該定子部(30)突出的轉軸(22)的電動機本體(10)、以及用于在接受來自該電動機本體(10)的旋轉動力的電動機驅動設備上安裝該電動機本體(10)的安裝板(50),所述安裝板(50)通過對金屬板進行切斷加工進行成形,包括平板狀的底板部(52)、從該底板部(52)豎立成形并固接在所述定子部(30)上的定子支撐部(56)、以及與該定子支撐部(56)相對設置的轉軸支撐部(54),在底板部(52)、定子支撐部(56)、轉軸支撐部(54)的一側面上,對與所述電動機設備抵接的抵接部實施了倒角加工。
文檔編號H02K37/00GK101505087SQ20091000740
公開日2009年8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2月8日
發(fā)明者園原宏幸 申請人:日本電產(chǎn)三協(xié)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