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纜保護夾及具有其的絕緣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線纜安裝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線纜保護夾及具有其的絕緣子。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對1kV絕緣導線架設時,通常會應用到絕緣子(例如箝位絕緣子)?,F(xiàn)有的絕緣子包括絕緣子本體以及設置在絕緣子本體頂端的金屬接線部,該金屬接線部上具有凹槽。當對絕緣導線進行架設時,將絕緣導線橫向穿設在金屬接線部的凹槽內,并通過楔塊將絕緣導線壓緊固定在該凹槽內。為了使絕緣導線與金屬接線部的凹槽接觸的部分便于電傳導,需要將導線外層的絕緣層剝開,只留下線芯與凹槽和楔塊接觸。
[0003]在通過上述結構對絕緣導線和絕緣子進行安裝時,楔塊與絕緣導線的線芯的接觸面積小,并且絕緣導線的受力點只有與楔塊接觸的壓接處I個點,因此,在楔塊與線芯的接觸邊緣處容易存在應力集中的現(xiàn)象。
[0004]在天氣惡劣的環(huán)境下,經(jīng)過長時間的環(huán)境溫度變化、風吹、日曬、雨淋、積雪覆蓋等,絕緣導線極易發(fā)生疲勞破壞,出現(xiàn)線芯斷裂的情況,并且在低溫氣候下導線弧垂減小會導致拉力增加,最終也會發(fā)生線芯斷裂。此外,絕緣導線在正常工作時,受到通過大電流等因素影響,也會產(chǎn)生震動,而絕緣導線的線芯與楔塊壓接處易發(fā)生金屬疲勞,這也會導致導線斷線。一旦絕緣導線斷線就會發(fā)生事故,嚴重影響供電的可靠性,甚至產(chǎn)生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線纜保護夾及具有其的絕緣子,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導線線芯與絕緣子楔塊接觸面積小、易產(chǎn)生疲勞破壞、線芯斷裂的問題。
[0006]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線纜保護夾,包括:第一線纜夾持部;第二線纜夾持部;防松結構,設置在第一線纜夾持部和/或第二線纜夾持部上,防松結構與線纜相配合以固定線纜;連接部,設置在第一線纜夾持部和第二線纜夾持部之間并連接第一線纜夾持部和第二線纜夾持部。
[0007]進一步地,防松結構包括設置在第一線纜夾持部上的第一防松結構以及設置在第二線纜夾持部上的第二防松結構。
[0008]進一步地,第一線纜夾持部包括第一線纜夾持片以及與第一線纜夾持片可樞轉連接的第二線纜夾持片,第一線纜夾持片與第二線纜夾持片之間形成第一線纜夾持空間;第二線纜夾持部包括第三線纜夾持片以及與第三線纜夾持片可樞轉連接的第四線纜夾持片,第三線纜夾持片與第四線纜夾持片之間形成第二線纜夾持空間。
[0009]進一步地,第一防松結構設置在第一線纜夾持片朝向第二線纜夾持片的內表面上和/或第一防松結構設置在第二線纜夾持片朝向第一線纜夾持片的內表面上。
[0010]進一步地,第二防松結構設置在第三線纜夾持片朝向第四線纜夾持片的內表面上和/或第二防松結構設置在第四線纜夾持片朝向第三線纜夾持片的內表面上。[0011 ]進一步地,第一防松結構和第二防松結構均為凸點。
[0012]進一步地,第一線纜夾持片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側邊和第二側邊,第二線纜夾持片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三側邊和第四側邊,第一側邊與第三側邊可樞轉地連接,第二側邊與第四側邊可拆卸地連接。
[0013]進一步地,第三線纜夾持片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五側邊和第六側邊,第四線纜夾持片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七側邊和第八側邊,第五側邊與第七側邊可樞轉地連接,第六側邊與第八側邊可拆卸地連接。
[0014]進一步地,連接部為連接板,連接板的中部向背離第一線纜夾持部和第二線纜夾持部的方向彎折以形成避讓凹槽,避讓凹槽的底部槽壁上具有通孔,線纜保護夾還包括支撐件,支撐件可拆卸地連接在通孔內并且支撐件的部分位于避讓凹槽內。
[0015]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絕緣子,包括:絕緣子本體;金屬接線部,設置在絕緣子本體的頂端,金屬接線部具有用于夾持線纜的接線凹槽;壓緊件,設置在接線凹槽內并與線纜壓緊配合,絕緣子還包括線纜保護夾,線纜保護夾為上述的線纜保護夾,線纜保護夾的第一線纜夾持部和第二線纜夾持部分別位于金屬接線部的兩側且分別夾在位于金屬接線部兩側的線纜上,線纜保護夾還包括支撐件,支撐件與壓緊件抵頂配合。
[0016]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設置第一線纜夾持部和第二線纜夾持部,并在第一線纜夾持部和/或第二線纜夾持部上設置防松結構。在使用線纜保護夾時,線纜分別穿過第一線纜夾持部和第二線纜夾持部,且第一線纜夾持部和第二線纜夾持部均夾持在線纜具有絕緣層的外側部分、而線纜被剝開的線芯部分位于該線纜的中間部分,連接部用于承受和平衡第一線纜夾持部與第二線纜夾持部之間的作用力。上述結構改變了線纜被剝開的線芯的受力狀況,由現(xiàn)有的壓接點單獨受力變?yōu)閴航狱c與線纜保護夾共同受力,減少了線芯受到的剪切力,改變了線纜具有絕緣層的外側部分對線芯的牽拉力的分布,從而防止線纜的線芯斷裂,進而保證了線纜使用可靠性。同時,上述防松結構與線纜相配合,從而可以對線纜起到額外固定的作用,防止線纜發(fā)生松動,進一步保證了線纜的使用可靠性。
【附圖說明】
[0017]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8]圖1示出了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線纜保護夾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0020]10、第一線纜夾持部;11、第一線纜夾持片;12、第二線纜夾持片;20、第二線纜夾持部;21、第三線纜夾持片;22、第四線纜夾持片;31、第一防松結構;32、第二防松結構;40、連接部;41、避讓凹槽;42、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1]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22]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線纜保護夾用于固定與絕緣子本體的金屬接線部連接的線纜。上述線纜保護夾包括第一線纜夾持部10、第二線纜夾持部20、防松結構以及連接部40。其中,防松結構設置在第一線纜夾持部10和第二線纜夾持部20上。防松結構與線纜相配合以固定線纜。連接部40設置在第一線纜夾持部10和第二線纜夾持部20之間并連接第一線纜夾持部1和第二線纜夾持部20。
[0023]應用本實施例的線纜保護夾,設置第一線纜夾持部10和第二線纜夾持部20,并在第一線纜夾持部10和第二線纜夾持部20上設置防松結構。在使用線纜保護夾時,線纜分別穿過第一線纜夾持部10和第二線纜夾持部20,且第一線纜夾持部10和第二線纜夾持部20均夾持在線纜具有絕緣層的外側部分、而線纜被剝開的線芯部分位于該線纜的中間部分,連接部40用于承受和平衡第一線纜夾持部10與第二線纜夾持部20之間的作用力。上述結構改變了線纜被剝開的線芯的受力狀況,由現(xiàn)有的壓接點單獨受力變?yōu)閴航狱c與線纜保護夾共同受力,減少了線芯受到的剪切力,改變了線纜具有絕緣層的外側部分對線芯的牽拉力的分布,從而防止線纜的線芯斷裂,進而保證了線纜使用可靠性。同時,上述防松結構與線纜相配合,從而可以對線纜起到額外固定的作用,防止線纜發(fā)生松動,進一步保證了線纜的使用可靠性。
[0024]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防松結構包括設置在第一線纜夾持部10上的第一防松結構31以及設置在第二線纜夾持部20上的第二防松結構32。當然,防松結構的設置方式不限于此,在圖中未示出的其他實施方式中,防松結構可以只設置在第一線纜夾持部上或者只設置在第二線纜夾持部上。
[0025]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的線纜保護夾中,第一線纜夾持部10包括第一線纜夾持片11以及與第一線纜夾持片11可樞轉連接的第二線纜夾持片12。第一線纜夾持片11與連接部40固定連接。第一線纜夾持片11與第二線纜夾持片12之間形成第一線纜夾持空間。第一線纜夾持片11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側邊和第二側邊。第二線纜夾持片12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三側邊和第四側邊。第一側邊與第三側邊可樞轉地連接,第二側邊與第四側邊可拆卸地連接。
[0026]在本實施例中,由于第一線纜夾持片11與第二線纜夾持片12可樞轉地連接,因而第一線纜夾持部10具有第一打開位置和第一關閉位置。當?shù)谝痪€纜夾持部10位于第一打開位置時,線纜進入第一線纜夾持空間內,而后通過使第一線纜夾持部10處于第一關閉位置,使線纜固定在第一線纜夾持空間內。當?shù)谝痪€纜夾持部10位于第一關閉位置時,第一線纜夾持片11通過螺絲與第二線纜夾持片12固定,即使線纜保護夾處于惡劣的環(huán)境中,也不會發(fā)生松脫的現(xiàn)象,從而提高了線纜保護夾的使用可靠性。
[0027]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的線纜保護夾中,第一防松結構31設置在第一線纜夾持片11朝向第二線纜夾持片12的內表面上和第二線纜夾持片12朝向第一線纜夾持片11的內表面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防松結構31為形成在第一線纜夾持片11和第二線纜夾持片12相對的兩個內表面上的圓形凸點,在對線纜進行夾持時,該圓形凸點可以對線纜進行進一步固定,防止線纜在第一線纜夾持空間內松動。當然,第一防松結構31的形式及設置位置不限于此,在圖中未示出的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防松結構可以為其他結構的防松件,例如設置在第一線纜夾持片和第二線纜夾持片相對的內表面上的墊片,此外,第一防松結構也可以只設置在第一線纜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