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通信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是有關于一種通信裝置,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穿戴式通信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各個國際大廠已經(jīng)開始陸續(xù)進行穿戴式通信裝置(wearable communicat1n device)的開發(fā)。其中,穿戴式通信裝置是將無線/移動通信的功能整合在手表、眼鏡…等穿戴式裝置上,以便于使用者的攜帶與使用。此外,穿戴式通信裝置的整體環(huán)境(例如:外觀設計、天線空間、接地面尺寸以及天線周圍環(huán)境)與目前的手持式裝置相去甚遠,因此穿戴式通信裝置在天線元件的設計上也必須有不一樣的設計思維與應用技術。
[0003]舉例來說,由于穿戴式通信裝置在實際應用上會變成使用者身上的配件之一,因此除了考量穿戴式通信裝置的功能性以外,也必須兼顧其外觀結構。相對地,為了符合穿戴式通信裝置的外觀結構,穿戴式通信裝置的內部元件(例如:天線元件)也必須要有高度的設計彈性。換言之,如何根據(jù)穿戴式通信裝置的多變的外觀結構來設置天線元件,已是穿戴式通信裝置在設計上的一重要課題。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穿戴式通信裝置,利用同軸電纜來形成天線元件,進而致使天線元件可順應穿戴式通信裝置的外觀結構來進行設置。
[0005]本發(fā)明的穿戴式通信裝置,包括承載件、接地面與同軸電纜。承載件包括一絕緣部。接地面固設于承載件。同軸電纜固設于承載件,并用以產(chǎn)生一共振模態(tài)。此外,同軸電纜包括外導體與內導體。外導體電性連接至接地面。內導體包括一饋入點以及曝露在外導體之外的第一導電區(qū)段。其中,第一導電區(qū)段相對于絕緣部,且第一導電區(qū)段的長度相關于共振模態(tài)的中心頻率。
[0006]基于上述,本發(fā)明是利用同軸電纜來形成天線元件。藉此,由同軸電纜所構成的天線元件將可順應承載件的外型來進行彎折。如此一來,天線元件將可根據(jù)穿戴式通信裝置的外觀結構來進行設置,進而有助于提升穿戴式通信裝置的設計彈性。
[0007]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穿戴式通信裝置的示意圖;
[0009]圖2為圖1的穿戴式通信裝置的側視圖;
[0010]圖3為用以說明圖2實施例的天線元件的返回損失圖;
[0011]圖4為用以說明圖2實施例的天線元件的天線效率圖;
[0012]圖5為依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穿戴式通信裝置的示意圖;
[0013]圖6為依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穿戴式通信裝置的示意圖;
[0014]圖7為依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穿戴式通信裝置的示意圖;
[0015]圖8為依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穿戴式通信裝置的示意圖。
[0016]附圖標記說明:
[0017]100、500、600、700、800:穿戴式通信裝置;
[0018]110:鏡框;
[0019]121、122:鏡架;
[0020]130,830:接地面;
[0021]140、840:同軸電纜;
[0022]150、850:承載件;
[0023]210,870:外導體;
[0024]220、880:內導體;
[0025]221、222、621、721、881、882:導電區(qū)段;
[0026]230、860:絕緣部;
[0027]FP1、FP8:饋入點;
[0028]510:接頭;
[0029]GP6:接地點;
[0030]810:表體;
[0031]821、822:表帶。
【具體實施方式】
[0032]圖1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穿戴式通信裝置的示意圖。其中,圖1所列舉的穿戴式通信裝置100為一智能眼鏡。因此,穿戴式通信裝置100的外觀結構主要是由鏡框110、鏡架121與鏡架122所組成。除了外觀結構以外,穿戴式通信裝置100還包括接地面130與同軸電纜140。
[0033]對于穿戴式通信裝置100而言,鏡架121構成了一承載件150,并可用以容置其它的元件。例如,接地面130與同軸電纜140可固設于承載件150(也即,鏡架121)。換言之,承載件150(也即,鏡架121)可用以承載接地面130與同軸電纜140。相似地,穿戴式通信裝置100中的電路元件,例如:處理器、射頻模塊、傳感器、電池、鏡頭、按鍵、觸控板…等,也可以固設于承載件150(也即,鏡架121)。
[0034]穿戴式通信裝置100是利用同軸電纜140來形成一天線元件。因此,在操作上,穿戴式通信裝置100可通過同軸電纜140產(chǎn)生一共振模態(tài),并藉此收發(fā)一電磁波。值得注意的是,同軸電纜140具有可撓性。因此,由同軸電纜140所構成的天線元件將可順應承載件150的外型來進行彎折。換言之,由同軸電纜140所構成的天線元件將可根據(jù)穿戴式通信裝置100的外觀結構來進行設置,進而有助于提升穿戴式通信裝置100的設計彈性。此外,利用同軸電纜140來制作天線元件也可降低天線在制作上的復雜度,進而有助于降低穿戴式通信裝置100的制造成本與組裝成本。
[0035]為了致使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能更了解圖1中由同軸電纜140所構成的天線元件,以下將參照圖2做更進一步地說明。其中,圖2為圖1的穿戴式通信裝置的側視圖。如圖2所示,同軸電纜140包括外導體210與內導體220。其中,外導體210電性連接至接地面130。此外,內導體220包括導電區(qū)段221與導電區(qū)段222。
[0036]導電區(qū)段221曝露在外導體210之外,且導電區(qū)段222是由外導體210所包覆著。換言之,外導體210僅環(huán)繞著導電區(qū)段222,進而致使同軸電纜140曝露出導電區(qū)段221。再者,導電區(qū)段222的第一端具有一饋入點FPl,且導電區(qū)段222的第二端電性連接導電區(qū)段221。此外,承載件150(也即,鏡架121)包括一絕緣部230。也即,部分的承載件150是由一非導電性物質所形成。再者,導電區(qū)段221相對于絕緣部230,且導電區(qū)段221的長度相關于所述共振模態(tài)的中心頻率。另一方面,接地面130與同軸電纜140可例如是埋設在承載件150 (也即,鏡架121)內。
[0037]在操作上,穿戴式通信裝置100會傳送一饋入信號至饋入點FP1,并通過同軸電纜140發(fā)射出電磁波。相對地,穿戴式通信裝置100也可通過同軸電纜140感應空間中的電磁能量,進而達到接收電磁波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圖2實施例是利用同軸電纜140來形成具有單極天線結構(monopole antenna structure)的天線元件。例如,在圖2中,導電區(qū)段221的第一端鄰近外導體210,且導電區(qū)段221的第二端為一開路端。此外,導電區(qū)段221的長度為共振模態(tài)的中心頻率的0.25倍波長。藉此,導電區(qū)段221將可用以構成單極天線結構,進而致使穿戴式通信裝置100可通過同軸電纜140操作在一通信頻帶。
[0038]舉例來說,圖3為用以說明圖2實施例的天線元件的返回損失圖,圖4為用以說明圖2實施例的天線元件的天線效率圖。在圖3和圖4所示實施例中,鏡框110的體積約為130x35xlmm3,且兩側鏡架121與122的大小分別約為130x3mm2。此外,接地面130的面積約為80x7mm2,且同軸電纜140的長度約為60mm,導電區(qū)段221的長度約為32mm。藉此,如圖3所示,穿戴式通信裝置100可通過同軸電纜140應用在無線區(qū)域網(wǎng)路(WLAN) 2.4GHz。此外,若以1dB的返回損失來定義天線元件的操作頻寬,則天線元件的操作頻寬可達90MHz (也即2,395?2,485MHz)。此外,如圖4所示,天線元件在2,400?2,484MHz內的天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