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驅動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用于永磁斷路器的驅動器。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永磁機構斷路器由于結構的原因,在沒有控制器的情況下只能分閘不能合閘。這就導致在實際應用中,如果控制器發(fā)生問題,在沒有另外與控制器同樣功能的備用設備的情況下,將無法通過手動等任何其他方式將斷路器合閘,在斷路器急需用電的情況下會造成非常大的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種用于永磁斷路器的驅動器,該驅動器具有安全可靠,便于攜帶,連接便利,操作簡便等優(yōu)點。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永磁斷路器的驅動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包括控制殼體和與所述控制殼體可拆卸連接的供電殼體;所述控制殼體側表面設有主控航插、分閘按鈕、合閘按鈕、電源開關和電源輸入航插,所述供電殼體側表面設有電池供電航插,所述電池供電航插用于與所述電源輸入航插電性連接,所述主控航插用于與斷路器電性連接;所述控制殼體內部設有PCB電路板,所述PCB電路板上設有24VDC轉220VDC電源電路,24VDC轉12VDC電源電路和驅動電路。
本發(fā)明的驅動器由兩部分組成,驅動部分以及電源部分。為用于應急使用,電源使用2節(jié)12V的鉛酸電池直接供電,驅動部分為集成式的純硬件設計,更加可靠。另具有輸出保護功能,在斷路器內部出現問題的情況下,不會損害到驅動器。接線時,只需一根轉接電纜線即可驅動永磁斷路器。該驅動器體積小便于攜帶,為檢修線路故障帶來方便。也可用來檢測故障點是在控制器上還是斷路器上。而且?guī)缀跄芗嫒菟袕S家控制器。
作為優(yōu)選,所述24VDC轉220VDC電源電路包括開關電源芯片一,場效應管一,光電耦合器一,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一,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二,雙運算放大器一,變壓器一,三極管一。
作為優(yōu)選,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1與第11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2分別與第11電阻的另一端以及第10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第11電阻兩端并聯有第6電容;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8與第7電容的一端串聯,所述第7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4和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5之間串聯有第8電容;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8和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4之間串聯有第20電阻;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4和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10電容;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8和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24電阻;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3與第9電容的一端串聯,所述第9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7與第4電容的一端串聯,所述第4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7與第1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1二極管的正極與電源連接;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6與第12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3與第14電阻的一端串聯;
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4與所述三極管一的端口1連接,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8與所述三極管一的端口3連接,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3與所述三極管一的端口2連接;
所述場效應管一的端口1與第12電阻的另一端串聯,所述場效應管一的端口3與第14電阻的另一端串聯;所述場效應管一的端口1與所述場效應管一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13電阻;所述場效應管一的端口3分別與第15電阻的一端以及第16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第15電阻的另一端以及第16電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10電阻的另一端與光電耦合器一的端口3串聯,所述光電耦合器一的端口3與第29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第29電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光電耦合器一的端口1與第23電阻串聯,所述第23電阻的另一端接電源;所述光電耦合器一的端口2與第6電解電容串聯,所述第6電解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光電耦合器一的端口1與所述光電耦合器一的端口2之間串聯有第25電阻;
所述光電耦合器一的端口2分別與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一的端口3以及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二的端口3連接;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一的端口2與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一的端口1之間串聯有第17電阻,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一的端口2接地;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一的端口3與第22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一的端口1與第11電容的一端串聯,所述第22電阻的另一端與第11電容的另一端連接;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一的端口1與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一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12電容;所述第11電容與所述第12電容之間與第18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18電阻的另一端與第19電阻的一端連接;
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二的端口3與第26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第26電阻的另一端與第14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第14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二的端口1連接;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二的端口2接地;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二的端口3分別與第27電阻的一端以及第28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第27電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28電阻的另一端與第30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30電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30電阻上并聯有滑動電阻一;
所述第19電阻的另一端分別與雙運算放大器一的端口6以及雙運算放大器一的端口7連接;所述雙運算放大器一的端口5以及所述雙運算放大器一的端口1與第5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第5電容的另一端與第6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6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雙運算放大器一的端口2連接;所述雙運算放大器一的端口1與所述雙運算放大器一的端口2之間串聯有第7電阻;所述雙運算放大器一的端口2與第3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雙運算放大器一的端口3與第4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3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第4電阻的另一端之間串聯有第2電阻;
所述變壓器一的端口1及所述變壓器一的端口2均與第1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變壓器一的端口3及所述變壓器一的端口4均與第3整流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1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第3整流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1電容上并聯有第1電阻;所述第3整流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場效應管一的端口2連接;所述第1電阻與所述第1電容之間分別與第1電解電容的一端以及第1鐵心線圈的一端串聯,所述第1鐵心線圈的另一端接電源,所述第1電解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變壓器一的端口12與第1整流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1整流二極管的負極與第2整流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2整流二極管的負極與第2電解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第2電解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變壓器一的端口10連接;所述變壓器一的端口7與第4整流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4整流二極管的負極與第5整流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5整流二極管的負極與第5電解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第5電解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變壓器一的端口9連接,所述變壓器一的端口9接地;所述第2整流二極管的負極與第2鐵心線圈的一端連接,所述第2鐵心線圈的一端與第3電解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第3電解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變壓器一的端口9連接;所述第3電解電容的一端與所述第2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2電阻的另一端與第4電解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第4電解電容的另一端與與第3電解電容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4電解電容兩端并聯有第2電容,所述第2電容一端接電源,所述第2電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4電解電容與電源之間依次串聯有第5電阻,第8電阻和第9電阻,所述第9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第28電阻與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二的端口1的連接端連接。
作為優(yōu)選,開關電源芯片一為UC3845B芯片,所述場效應管一為FQA70N15場效應管,所述光電耦合器一為PC817光電耦合器,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一及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二為TL431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
作為優(yōu)選,所述24VDC轉12VDC電源電路包括開關電源芯片二,場效應管二,光電耦合器二,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三,變壓器二。
作為優(yōu)選,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1與第71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2分別與第71電阻的另一端以及第70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第71電阻兩端并聯有第40電容;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8與第44電容的一端串聯,所述第44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4和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5之間串聯有第42電容;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8和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4之間串聯有第74電阻;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4和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43電容;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8和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76電阻;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3與第41電容的一端串聯,所述第41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7接電源;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6與第69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3與第73電阻的一端串聯;
所述場效應管二的端口1與第69電阻的另一端串聯,所述場效應管二的端口3與第73電阻的另一端串聯;所述場效應管二的端口1與所述場效應管二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72電阻;所述場效應管二的端口3與第75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第75電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70電阻的另一端與光電耦合器二的端口3串聯,所述光電耦合器二的端口3與第80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第80電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光電耦合器二的端口1與第77電阻串聯,所述第77電阻的另一端接電源;所述光電耦合器二的端口2與所述光電耦合器二的端口1之間串聯有第79電阻;
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三的端口3與所述光電耦合器二的端口2連接,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三的端口2接地,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三的端口1與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三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45電容;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三的端口1與第81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81電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三的端口1與第78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78電阻的另一端接電源;
所述變壓器二的端口1接地,所述變壓器二的端口2與第7二級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7二級管的負極與第9電解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第9電解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7二級管的負極與第39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第39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7二級管的負極與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7連接;所述變壓器二的端口3和所述變壓器二的端口4之間串聯有第37電容;所述變壓器二的端口4依次與第67電阻和第68電阻串聯,所述第68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第7二級管的負極連接;所述變壓器二的端口4與第7電解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第7電解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變壓器二的端口3與場效應管二的端口4連接;所述變壓器二的端口8與第6整流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6整流二極管的負極與所述變壓器二的端口5之間串聯有第8電解電容;所述第8電解電容兩端并聯有第38電容,所述第38電容一端接電源、另一端接地。
作為優(yōu)選,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為UC3843B芯片,所述場效應管二為IRF120NPBF場效應管,光電耦合器二為PC817光電耦合器,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三為TL431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
作為優(yōu)選,所述驅動電路包括驅動輔助電源產生電路,H橋驅動電路,分合閘判斷電路和短路保護電路。
作為優(yōu)選,所述H橋驅動電路包括第一H橋電路,第二H橋電路,第三H橋電路和第四H橋電路;
所述第一H橋電路包括場效應管三,第4三極管,第8三極管;所述場效應管三的端口1與所述場效應管三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24電容;所述場效應管三的端口2與所述場效應管三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39電阻;所述場效應管三的端口2與所述第8三極管的端口3連接,所述場效應管三的端口3與所述第8三極管的端口2連接,所述第8三極管的端口1與第42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4三極管的端口2與所述第8三極管的端口3連接,所述第4三極管的端口1與第34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4三極管的端口3與第32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34電阻的另一端以及第42電阻的另一端均與第38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38電阻的另一端與第8三極管的端口2連接,所述第32電阻的另一端與第4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4二極管的正極接電源;所述第4二極管的負極與所述第8三極管的端口2之間串聯有第22電容;所述場效應管三的端口1與第2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2二極管的正極接電源;
所述第二H橋電路包括場效應管四,第3三極管,第7三極管;所述場效應管四的端口1與所述場效應管四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25電容;所述場效應管四的端口2與所述場效應管四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40電阻;所述場效應管四的端口2與所述第7三極管的端口3連接,所述場效應管四的端口3與所述第7三極管的端口2連接,所述第7三極管的端口1與第43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3三極管的端口2與所述第7三極管的端口3連接,所述第3三極管的端口1與第35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3三極管的端口3與第33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35電阻的另一端以及第43電阻的另一端均與第41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41電阻的另一端與第7三極管的端口2連接,所述第33電阻的另一端與第5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5二極管的正極接電源;所述第5二極管的負極與所述第7三極管的端口2之間串聯有第23電容;所述場效應管四的端口1與第3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3二極管的正極接電源;
所述第三H橋電路包括場效應管五,第10三極管,第15三極管,第16三極管;所述場效應管五的端口1與所述場效應管五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28電容;所述場效應管五的端口2與所述場效應管五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51電阻;所述場效應管五的端口2與所述第16三極管的端口3連接,所述場效應管五的端口3與所述第16三極管的端口2連接,所述第16三極管的端口1與第53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10三極管的端口2與所述第16三極管的端口3連接,所述第10三極管的端口1與第47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10三極管的端口3與第45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47電阻的另一端以及第53電阻的另一端均與第49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49電阻的另一端以及第45電阻的另一端接共同電源;所述第15三極管的端口3與第49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15三極管的端口2接地;
所述第四H橋電路包括場效應管六,第9三極管,第13三極管,第14三極管;所述場效應管六的端口1與所述場效應管六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29電容;所述場效應管六的端口2與所述場效應管六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52電阻;所述場效應管六的端口2與所述第13三極管的端口3連接,所述場效應管六的端口3與所述第13三極管的端口2連接,所述第13三極管的端口1與第54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9三極管的端口2與所述第13三極管的端口3連接,所述第9三極管的端口1與第48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9三極管的端口3與第46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48電阻的另一端以及第54電阻的另一端均與第50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50電阻的另一端以及第46電阻的另一端接共同電源;所述第14三極管的端口3與第50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14三極管的端口2接地;
所述第一H橋電路與所述第二H橋電路之間串聯有第31電阻;所述第三H橋電路與所述第四H橋電路之間串聯有第44壓敏電阻;所述第一H橋電路與所述第三H橋電路之間連接有光電耦合器三;所述第二H橋電路與所述第四H橋電路之間連接有光電耦合器四;所述光電耦合器三的端口1與第36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光電耦合器四的端口1與第37電阻的一端連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分合閘判斷電路包括74HC238D邏輯芯片,所述74HC238D邏輯芯片的端口1與分閘按鈕連接,所述74HC238D邏輯芯片的端口2與合閘按鈕連接,所述74HC238D邏輯芯片的端口14與第36電阻的另一端連接,所述74HC238D邏輯芯片的端口13與第37電阻的另一端連接。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1、能夠通過驅動器在任意時刻對斷路器進行合閘或分閘,避免在控制器出現故障時斷路器不能合閘的情況出現,減少了損失;2、驅動器體積小,攜帶方便,連接簡便,操作簡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用于永磁斷路器的驅動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驅動器24VDC轉220VDC電源的部分電路圖;
圖3為圖1中驅動器24VDC轉220VDC電源的部分電路圖;
圖4為圖1中驅動器24VDC轉220VDC電源的部分電路圖;
圖5為圖1中驅動器24VDC轉220VDC電源的部分電路圖;
圖6為圖1中驅動器24VDC轉12VDC電源的部分電路圖;
圖7為圖1中驅動器24VDC轉12VDC電源的部分電路圖;
圖8為圖1中分合閘判斷電路的電路圖;
圖9為圖1中驅動輔助電源產生電路的電路圖;
圖10為圖1中短路保護電路的電路圖;
圖11為圖1中H橋驅動電路的部分電路圖;
圖12為圖1中H橋驅動電路的部分電路圖;
其中,1、控制殼體,11、主控航插,12、分閘按鈕,13、合閘按鈕,14、電源開關,15、電源輸入航插,2、供電殼體,21、電池供電航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
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永磁斷路器的驅動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包括控制殼體1和與所述控制殼體1可拆卸連接的供電殼體2;所述控制殼體1側表面設有主控航插11、分閘按鈕12、合閘按鈕13、電源開關14和電源輸入航插15,所述供電殼體2側表面設有電池供電航插21,所述電池供電航插21用于與所述電源輸入航插15電性連接,所述主控航插11用于與斷路器電性連接。該驅動器采用緊湊設計并具有高度集成的內部PCB板,體積小,便于攜帶。并且將電池部分設計為可拆卸,便于單獨充電和更換電池。斷路器與驅動器的連接線僅為兩條驅動線,因此能兼容所有對應斷路器。具體操作時,只需要將主控航插11與斷路器連接,并將電池供電航插21與電源輸入航插15連接,開啟電源開關14即可工作,按對應按下分閘按鈕12或合閘按鈕13進行分合操作。
所述控制殼體1內部設有PCB電路板,所述PCB電路板上設有24VDC轉220VDC電源電路,24VDC轉12VDC電源電路和驅動電路。驅動器采用全硬件驅動方式,在惡劣環(huán)境下保證功能正常。并帶有驅動短路保護,在斷路器驅動損壞或者線路短路的情況下保證驅動器不受損壞。
如圖2至圖5所示,所述24VDC轉220VDC電源電路包括開關電源芯片一,場效應管一,光電耦合器一,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一,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二,雙運算放大器一,變壓器一,三極管一。電源部分采用UC3845B芯片,保證輸出最大占空比在50%,防止輸出功率過大。MOS管采用FQA70N15,可承受電流在150A以上保證電源的可靠性。反饋級采用限壓限流模式,TL431加PC817電路使得電源輸入和輸出隔離。24VDC轉220VDC電源部分為驅動電路提供一個220V直流電源,該電源具有限流保護。
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1與第11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2分別與第11電阻的另一端以及第10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第11電阻兩端并聯有第6電容;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8與第7電容的一端串聯,所述第7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4和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5之間串聯有第8電容;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8和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4之間串聯有第20電阻;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4和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10電容;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8和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24電阻;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3與第9電容的一端串聯,所述第9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7與第4電容的一端串聯,所述第4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7與第1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1二極管的正極與電源連接;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6與第12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3與第14電阻的一端串聯;
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4與所述三極管一的端口1連接,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8與所述三極管一的端口3連接,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一的端口3與所述三極管一的端口2連接;
所述場效應管一的端口1與第12電阻的另一端串聯,所述場效應管一的端口3與第14電阻的另一端串聯;所述場效應管一的端口1與所述場效應管一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13電阻;所述場效應管一的端口3分別與第15電阻的一端以及第16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第15電阻的另一端以及第16電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10電阻的另一端與光電耦合器一的端口3串聯,所述光電耦合器一的端口3與第29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第29電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光電耦合器一的端口1與第23電阻串聯,所述第23電阻的另一端接電源;所述光電耦合器一的端口2與第6電解電容串聯,所述第6電解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光電耦合器一的端口1與所述光電耦合器一的端口2之間串聯有第25電阻;
所述光電耦合器一的端口2分別與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一的端口3以及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二的端口3連接;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一的端口2與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一的端口1之間串聯有第17電阻,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一的端口2接地;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一的端口3與第22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一的端口1與第11電容的一端串聯,所述第22電阻的另一端與第11電容的另一端連接;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一的端口1與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一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12電容;所述第11電容與所述第12電容之間與第18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18電阻的另一端與第19電阻的一端連接;
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二的端口3與第26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第26電阻的另一端與第14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第14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二的端口1連接;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二的端口2接地;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二的端口3分別與第27電阻的一端以及第28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第27電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28電阻的另一端與第30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30電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30電阻上并聯有滑動電阻一;
所述第19電阻的另一端分別與雙運算放大器一的端口6以及雙運算放大器一的端口7連接;所述雙運算放大器一的端口5以及所述雙運算放大器一的端口1與第5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第5電容的另一端與第6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6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雙運算放大器一的端口2連接;所述雙運算放大器一的端口1與所述雙運算放大器一的端口2之間串聯有第7電阻;所述雙運算放大器一的端口2與第3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雙運算放大器一的端口3與第4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3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第4電阻的另一端之間串聯有第2電阻;
所述變壓器一的端口1及所述變壓器一的端口2均與第1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變壓器一的端口3及所述變壓器一的端口4均與第3整流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1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第3整流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1電容上并聯有第1電阻;所述第3整流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場效應管一的端口2連接;所述第1電阻與所述第1電容之間分別與第1電解電容的一端以及第1鐵心線圈的一端串聯,所述第1鐵心線圈的另一端接電源,所述第1電解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變壓器一的端口12與第1整流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1整流二極管的負極與第2整流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2整流二極管的負極與第2電解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第2電解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變壓器一的端口10連接;所述變壓器一的端口7與第4整流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4整流二極管的負極與第5整流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5整流二極管的負極與第5電解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第5電解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變壓器一的端口9連接,所述變壓器一的端口9接地;所述第2整流二極管的負極與第2鐵心線圈的一端連接,所述第2鐵心線圈的一端與第3電解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第3電解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變壓器一的端口9連接;所述第3電解電容的一端與所述第2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2電阻的另一端與第4電解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第4電解電容的另一端與與第3電解電容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4電解電容兩端并聯有第2電容,所述第2電容一端接電源,所述第2電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4電解電容與電源之間依次串聯有第5電阻,第8電阻和第9電阻,所述第9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第28電阻與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二的端口1的連接端連接。
其中,開關電源芯片一為UC3845B芯片,所述場效應管一為FQA70N15場效應管,所述光電耦合器一為PC817光電耦合器,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一及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二為TL431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
如圖6至圖7所示,所述24VDC轉12VDC電源電路包括開關電源芯片二,場效應管二,光電耦合器二,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三,變壓器二。24VDC轉12VDC電源部分為其他電路提供一個12V輔助電源。輔助電源采用UC3843B加IRF120NPBF電路,反饋采用TL431加PC817電路。輸出12V直流電源,保證24VDC轉220VDC電源輸出以及反饋的穩(wěn)定。
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1與第71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2分別與第71電阻的另一端以及第70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第71電阻兩端并聯有第40電容;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8與第44電容的一端串聯,所述第44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4和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5之間串聯有第42電容;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8和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4之間串聯有第74電阻;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4和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43電容;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8和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76電阻;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3與第41電容的一端串聯,所述第41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7接電源;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6與第69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3與第73電阻的一端串聯;
所述場效應管二的端口1與第69電阻的另一端串聯,所述場效應管二的端口3與第73電阻的另一端串聯;所述場效應管二的端口1與所述場效應管二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72電阻;所述場效應管二的端口3與第75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第75電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70電阻的另一端與光電耦合器二的端口3串聯,所述光電耦合器二的端口3與第80電阻的一端串聯,所述第80電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光電耦合器二的端口1與第77電阻串聯,所述第77電阻的另一端接電源;所述光電耦合器二的端口2與所述光電耦合器二的端口1之間串聯有第79電阻;
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三的端口3與所述光電耦合器二的端口2連接,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三的端口2接地,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三的端口1與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三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45電容;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三的端口1與第81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81電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三的端口1與第78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78電阻的另一端接電源;
所述變壓器二的端口1接地,所述變壓器二的端口2與第7二級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7二級管的負極與第9電解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第9電解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7二級管的負極與第39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第39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7二級管的負極與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的端口7連接;所述變壓器二的端口3和所述變壓器二的端口4之間串聯有第37電容;所述變壓器二的端口4依次與第67電阻和第68電阻串聯,所述第68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第7二級管的負極連接;所述變壓器二的端口4與第7電解電容的一端連接,所述第7電解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變壓器二的端口3與場效應管二的端口4連接;所述變壓器二的端口8與第6整流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6整流二極管的負極與所述變壓器二的端口5之間串聯有第8電解電容;所述第8電解電容兩端并聯有第38電容,所述第38電容一端接電源、另一端接地。
其中,所述開關電源芯片二為UC3843B芯片,所述場效應管二為IRF120NPBF場效應管,光電耦合器二為PC817光電耦合器,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三為TL431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
如圖8至圖12所示,所述驅動電路包括驅動輔助電源產生電路,H橋驅動電路,分合閘判斷電路和短路保護電路。驅動輔助電源產生電路產生一個15V、5V驅動輔助電源。H橋驅動電路采用4只SGL160N60UFD IGBT管以及2只PCB17光耦,采用分立元件組成H橋驅動電路。分合閘判斷電路采用74HC238D邏輯芯片,用于判斷輸入為分閘或合閘,同時電路加裝短路保護模塊,當輸出短路或電流超出一定值如150A時,短路保護模塊輸出一個高電平到74HC238D邏輯芯片,使得芯片分合輸出截止,從而保護電路。
所述H橋驅動電路包括第一H橋電路,第二H橋電路,第三H橋電路和第四H橋電路;
所述第一H橋電路包括場效應管三,第4三極管,第8三極管;所述場效應管三的端口1與所述場效應管三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24電容;所述場效應管三的端口2與所述場效應管三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39電阻;所述場效應管三的端口2與所述第8三極管的端口3連接,所述場效應管三的端口3與所述第8三極管的端口2連接,所述第8三極管的端口1與第42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4三極管的端口2與所述第8三極管的端口3連接,所述第4三極管的端口1與第34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4三極管的端口3與第32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34電阻的另一端以及第42電阻的另一端均與第38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38電阻的另一端與第8三極管的端口2連接,所述第32電阻的另一端與第4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4二極管的正極接電源;所述第4二極管的負極與所述第8三極管的端口2之間串聯有第22電容;所述場效應管三的端口1與第2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2二極管的正極接電源;
所述第二H橋電路包括場效應管四,第3三極管,第7三極管;所述場效應管四的端口1與所述場效應管四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25電容;所述場效應管四的端口2與所述場效應管四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40電阻;所述場效應管四的端口2與所述第7三極管的端口3連接,所述場效應管四的端口3與所述第7三極管的端口2連接,所述第7三極管的端口1與第43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3三極管的端口2與所述第7三極管的端口3連接,所述第3三極管的端口1與第35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3三極管的端口3與第33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35電阻的另一端以及第43電阻的另一端均與第41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41電阻的另一端與第7三極管的端口2連接,所述第33電阻的另一端與第5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5二極管的正極接電源;所述第5二極管的負極與所述第7三極管的端口2之間串聯有第23電容;所述場效應管四的端口1與第3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3二極管的正極接電源;
所述第三H橋電路包括場效應管五,第10三極管,第15三極管,第16三極管;所述場效應管五的端口1與所述場效應管五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28電容;所述場效應管五的端口2與所述場效應管五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51電阻;所述場效應管五的端口2與所述第16三極管的端口3連接,所述場效應管五的端口3與所述第16三極管的端口2連接,所述第16三極管的端口1與第53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10三極管的端口2與所述第16三極管的端口3連接,所述第10三極管的端口1與第47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10三極管的端口3與第45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47電阻的另一端以及第53電阻的另一端均與第49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49電阻的另一端以及第45電阻的另一端接共同電源;所述第15三極管的端口3與第49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15三極管的端口2接地;
所述第四H橋電路包括場效應管六,第9三極管,第13三極管,第14三極管;所述場效應管六的端口1與所述場效應管六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29電容;所述場效應管六的端口2與所述場效應管六的端口3之間串聯有第52電阻;所述場效應管六的端口2與所述第13三極管的端口3連接,所述場效應管六的端口3與所述第13三極管的端口2連接,所述第13三極管的端口1與第54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9三極管的端口2與所述第13三極管的端口3連接,所述第9三極管的端口1與第48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9三極管的端口3與第46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48電阻的另一端以及第54電阻的另一端均與第50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50電阻的另一端以及第46電阻的另一端接共同電源;所述第14三極管的端口3與第50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14三極管的端口2接地;
所述第一H橋電路與所述第二H橋電路之間串聯有第31電阻;所述第三H橋電路與所述第四H橋電路之間串聯有第44壓敏電阻;所述第一H橋電路與所述第三H橋電路之間連接有光電耦合器三;所述第二H橋電路與所述第四H橋電路之間連接有光電耦合器四;所述光電耦合器三的端口1與第36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光電耦合器四的端口1與第37電阻的一端連接。
所述分合閘判斷電路包括74HC238D邏輯芯片,所述74HC238D邏輯芯片的端口1與分閘按鈕12連接,所述74HC238D邏輯芯片的端口2與合閘按鈕13連接,所述74HC238D邏輯芯片的端口14與第36電阻的另一端連接,所述74HC238D邏輯芯片的端口13與第37電阻的另一端連接。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是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fā)明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fā)明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人員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到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本發(fā)明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