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連接器。
背景技術:
以前,對于收納于連接器殼體的腔體內(nèi)的端子零件的防脫是通過形成在腔體內(nèi)的矛狀部以及組裝在連接器殼體上的止動體進行的。其中,止動體被組裝到止動體插通孔,止動體插通孔通過在連接器殼體的側面開口而形成。止動體插通孔設置在腔體的途中的位置,且從最上段的腔體直至最下段的腔體而形成。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75508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在上述以前的連接器殼體中,止動體插通孔的內(nèi)部沒有設置將腔體之間隔開的隔壁,全部的腔體處于直接連通的狀態(tài)。因此,具有電位差的端子零件在寬度方向相鄰的情況下,如果止動體插通孔內(nèi)有水分進入,則水分穿過止動體與連接器殼體之間的間隙,有可能導致在寬度方向相鄰的端子零件彼此發(fā)生短路。
本發(fā)明是基于上述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有效避免在帶有組裝到止動體插通孔內(nèi)的止動體的連接器中發(fā)生短路。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fā)明的連接器,包括:端子零件;連接器殼體,其形成為能夠與對方側連接器殼體嵌合,在連接器殼體的內(nèi)部形成有收納端子零件的多個腔體,多個腔體在與嵌合方向相交的排列方向排列,并且在連接器殼體的側面開口形成有與腔體連通的止動體插通孔;以及止動體,其組裝到止動體插通孔內(nèi),能夠卡止端子零件來防止其脫落,在止動體插通孔內(nèi)設置有短路防止壁,短路防止壁將在排列方向上相鄰的腔體之間隔開,并且各個短路防止壁形成為在嵌合方向上從構成各個腔體的側壁連續(xù),
在所述止動體上,沿各個腔體的排列方向設置有多個框狀部,且各個框狀部形成為能夠與對應的腔體連通,在排列方向上相鄰的框狀部之間沿止動體的組裝方向形成有退避槽,且各個退避槽在所述止動體的組裝方向上的前端部開口,從而能夠在避免止動體與所述短路防止壁之間發(fā)生干渉的同時,將止動體組裝到止動體插通孔。
發(fā)明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連接器,即使在止動體插通孔內(nèi),在排列方向上相鄰的腔體也被短路防止壁隔開。因此,即使發(fā)生了水進入到止動體插通孔內(nèi)的問題,也可以避免相鄰的端子零件之間發(fā)生短路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母連接器殼體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從下表面?zhèn)瓤吹哪高B接器殼體與止動體的立體圖。
圖3是表示母連接器殼體的仰視圖。
圖4是表示沿圖3的A-A線的剖視圖。
圖5是表示止動體的主視圖。
圖6是表示止動體的仰視圖。
圖7是表示止動體的臨時卡止狀態(tài)的主視剖視圖。
圖8是表示止動體的正式卡止狀態(tài)的主視剖視圖。
圖9是表示止動體的正式卡止狀態(tài)的俯視剖視圖。
圖10是表示止動體的正式卡止狀態(tài)的側視剖視圖。
圖11是表示止動體的正式卡止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12是表示在印制電路板上設置的公連接器殼體嵌合母連接器的狀態(tài)的主視圖。
圖13是表示沿圖12的B-B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1)本發(fā)明的連接器優(yōu)選構成為,所述止動體在組裝到所述止動體插通孔的組裝方向的后端部形成有將各個所述框狀部連接的按壓部,在所述按壓部的下表面,從構成所述框狀部的框片中的位于排列方向的兩個框片朝向前方或后方延伸設置有一對延長壁,且各個所述一對延長壁的延伸方向在所述排列方向上互不相同,并且各個所述一對延長壁的端部分別在從所述按壓部連續(xù)形成的多個延長按壓部的內(nèi)表面?zhèn)冗B續(xù),在所述止動體插通孔的開口面,與各個所述延長按壓部對應地在排列方向的前后相互不同的位置以使所述止動體插通孔擴張的方式形成有多個回避凹部,在所述止動體被組裝到所述止動體插通孔內(nèi)的狀態(tài)下,所述回避凹部能夠與所述止動體插通孔一起將所述按壓部和所述延長按壓部相配合嵌合,另外,在連接器殼體中設置有回避凹部的部位,沿所述止動體的組裝方向形成有插入槽,各個所述延長壁能夠插入到所述插入槽。
在考慮到收納于腔體內(nèi)的端子零件中與止動體插通孔相對的部位的情況,假設止動體中沒有設置延長壁的情況,相鄰的端子零件之間只能通過按壓部與短路防止壁之間的間隙而確保比較短的沿面距離。但是,如上所述,通過在止動體上在前方或后方設置延長壁,從而能夠使相鄰的端子零件之間的沿面距離朝前方或后方中的至少某一個方向增大,從而能夠更加有效地避免發(fā)生短路。
(2)優(yōu)選采用如下構成,所述止動體的組裝方向的前端部以及止動體插通孔的開口緣或者所述回避凹部的開口緣中的任意一方形成有引導部,在組裝所述止動體時,通過與引導部相互滑接而將所述退避槽的組裝方向前端側的開口寬度矯正為正規(guī)寬度。
根據(jù)這一構成,例如止動體在退避槽的頂端側向擴開方向發(fā)生變形的情況下,通過引導部的作用,將退避槽矯正為正規(guī)寬度,能夠順利地進行將短路防止壁插入的動作。
<實施例>
接著,參照附圖對將本發(fā)明的連接器具體化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端子零件6>
首先,對端子零件進行說明(參照圖9、圖10)。端子零件6被安裝在各個電線W的端部。端子零件6是通過對銅或銅合金制的板材進行彎折加工而形成,其采用公知的母型端子零件。也就是說,如圖10等所示,端子零件6在前端部形成有呈方筒狀的端子連接部6A,在后部側形成有絕緣筒部6B以及電線筒部6C,絕緣筒部6B被緊固連接在電線W的絕緣覆蓋部,電線筒部6C被緊固連接在芯線。
<母連接器殼體8>
接著,對收納有各個端子零件6的母連接器的連接器殼體8進行說明(參照圖1乃至圖4)。在以下的說明中,關于左右、上下方向的稱呼是以圖1的方向為基準,關于前后方向的稱呼對應母公連接器的嵌合方向。
母連接器殼體8是合成樹脂制,整體形成為箱體形狀。母連接器殼體8的上表面形成有能夠撓曲的鎖定臂9。在母連接器F相對于公連接器殼體10正規(guī)嵌合的情況下,鎖定臂9將母公連接器殼體8、10彼此鎖定為嵌合狀態(tài)。
母連接器殼體8的內(nèi)部形成有多個用于收納端子零件6的腔體11。如圖1等所示,腔體11配置為分別沿圖示的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排列方向)排列各4個。各個腔體11以沿前后方向(嵌合方向)貫通母連接器殼體8的方式形成,在正面(嵌合面)以端子插通孔12開口。如圖4所示,各個腔體11形成為具有大致長方形的截面。也就是說,各個腔體11除了組裝有后述的止動體13的區(qū)域,其四方由隔壁所包圍,相鄰的上下·左右的腔體11彼此被隔開。
如圖2等所示,在母連接器殼體8的下表面凹陷形成有止動體插通孔15,止動體插通孔15與全部腔體11連通。如圖10所示,各個腔體11通過止動體插通孔15分割為前后2個室11F、11R,前側的室11F收納有端子零件6的端子連接部6A。如圖10等所示,端子零件6在腔體11內(nèi)被插入到正規(guī)深度的狀態(tài)下,各端子連接部6A的后端位置在前后方向大致對齊,與止動體插通孔15隔開僅一點的距離相對。另外,所述前側的室11F的頂棚面形成有能夠撓曲的矛狀部33,矛狀部33卡止于端子連接部6A而防止端子零件6脫落。如圖10等所示,各個腔體11的后側的室11R中收納有端子零件6的絕緣筒體6B部分以及電線W,電線筒體6C部分基本位于止動體插通孔15部分。
如圖1、圖2等所示,在母連接器殼體8的左右方向的兩側面,在與組裝止動體13的區(qū)域對應的部分分別在上下方向隔開一定間隔貫穿設置有臨時卡止孔16以及正式卡止孔17。
如圖2等所示,在止動體插通孔15內(nèi),在左右方向上相鄰的各個腔體11被短路防止壁18隔開。短路防止壁18將腔體11的前室11F以及后室11R的左右兩側壁連結,且形成為與這些壁大致相同的壁厚。另外,如圖3所示,位于止動體插通孔15的左右兩端部的腔體11的端部側的側壁以及各個短路防止壁18的下端緣部在長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別形成有長方形形狀的缺口部19。另外,各個缺口部19用于在后述的止動體13被組裝到母連接器殼體8時,避免與在止動體13中沿上下方向形成列的各個框狀部20彼此的連結部位之間發(fā)生干涉。
此外,如圖1、圖2等所示,母連接器殼體8的下表面形成有止動體插通孔15的開口面。所述開口面對應于在左右方向相鄰的腔體11,以前端位置與后端位置交替地錯開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說、所述開口面是由從通過止動體13的各個框狀部20的中央?yún)^(qū)域朝前方或后方交替地改變擴張方向的區(qū)域(回避凹部21)構成。
在母連接器殼體8中的形成有回避凹部21的部位,對應的腔體11的底壁被切除,在圖3所示的仰視圖中,該腔體11的頂硼壁的一部分通過回避凹部21露出于外部。因此,在該腔體11內(nèi)收納有端子零件6的狀態(tài)下,端子連接部6A的后部或絕緣筒體6B部分與回避凹部21的內(nèi)側相對。但是,在形成有回避凹部21的部分,在左右方向相鄰的腔體11之間也通過構成腔體11的隔壁被隔開。
此外,如圖3、圖4所示,在母連接器殼體8中的形成有各個回避凹部21的部分,以沿著在上下方向排列的各個腔體11的左右的隔壁且貫穿在上下方向排列的各個腔體11的方式,沿縱向分別切削形成有一對插入槽22。成對的插入槽22設置為能夠使后述的形成于止動體13的各一對延長壁23插入到其中。
另外,在各個回避凹部21的開口緣形成有具有朝內(nèi)向下的梯度的錐狀的傾斜面,各個傾斜面分別構成對止動體13的組裝動作進行引導的引導部24。
<止動體13>
止動體13也是由合成樹脂材料一體構成。如圖2、圖5所示,止動體13具有多個框狀部20??驙畈?0形成為能夠與各個腔體11對齊并連通的長方形的框狀,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止動體13構成為,將各個框狀部20沿上下方向堆積3個,將所形成的堆積構成在左右方向排列4列。在構成各個框狀部20的一個框片20A設置有卡止突部25。但是,在位于止動體13的組裝方向的前端部的框片20A(圖5中位于最上方的框片)也形成有卡止突部25。如圖10所示,在止動體13位于后述的正式卡止位置時,各個卡止突部25能夠卡止在端子零件6的端子連接部6A的后端。
如圖2、圖5所示,排列在左右方向的各個框狀部20的組裝方向的下端部彼此被在左右方向較長的平板狀的按壓部26連接。如圖5所示,在上下方向被連接設置的框狀部20的各列之間設置有用于避免與短路防止壁18發(fā)生干渉的退避槽32。通過這種方式,構成止動體13的框狀部20的各列形成為以插入方向的前端部側為自由端的懸臂結構。
在止動體13的左右方向的兩側面突出形成有第1卡止突起27和第2卡止突起28,第1卡止突起27與第2卡止突起28沿上下方向隔開一定的間隔并列。通過位于止動體13的組裝方向的前側的第1卡止突起27卡止在母連接器殼體8的臨時卡止孔16,從而止動體13相對于母連接器殼體8被保持在臨時卡止位置(圖7狀態(tài))。當止動體13位于臨時卡止位置時,各個框狀部20與對應的腔體11以大致對齊的狀態(tài)連通,各個卡止突部25位于端子零件6的插入路徑的外側。這樣,端子零件6相對于腔體11能夠自由地被拔出插入。另一方面,在止動體13更加深入地被組裝到止動體插通孔15內(nèi)時,第1卡止突起27在臨時卡止孔16內(nèi)被原樣地位移,通過第2卡止突起28卡止到正式卡止孔17,從而止動體13相對于母連接器殼體8被保持在正式卡止位置(圖8狀態(tài))。當止動體13處于正式卡止位置時,各個卡止突部25突出位于端子零件6的插入路徑內(nèi),能夠與端子零件6的端子連接部6A相卡止。
另外,從按壓部26的前后緣部以與按壓部26大致齊平的狀態(tài)延伸設置有延長按壓部29,延長按壓部29對應于所述的回避凹部21而形成為呈大致長方形。也就是說,各個延長按壓部29以延伸方向交替為相反方向的方式從按壓部26相對于沿左右方向排列的腔體11朝前方或后方延伸。于是,當止動體13相對于母連接器殼體8以正式卡止狀態(tài)被安裝時,按壓部26以匹配狀態(tài)將止動體插通孔15封閉,各個延長按壓部29分別以匹配狀態(tài)將對應的回避凹部21封閉,此時,按壓部26以及各延長按壓部29成為與母連接器殼體8的下表面大致對齊。
在各個延長按壓部29的內(nèi)表面?zhèn)?,從位于沿上下方向構成列的全部框狀?0的左右方向的兩個框片20A連續(xù)地設置有一對延長壁23,一對延長壁23具有與延長按壓部29的突出寬度相同的延伸寬度。換句話說,兩個延長壁23以與對應的延長按壓部29相同的寬度形成于止動體13的全部高度范圍,使在上下方向構成列的各個框狀部20的左右的框片20A朝前方或者后方延伸而形成,將止動體13的組裝方向的前端側作為自由端。當止動體13被組裝到母連接器殼體8時,延長壁23被插入到插入槽22,各個延長壁23中朝前方延伸的延長壁23從左右方向夾住對應的端子零件6的端子連接部6A的后端部,另一方面,各個延長壁23中朝后方延伸出的延長壁23從左右方向夾住端子零件6中的大致絕緣筒體6B部分。
<公連接器M>
公連接器M設置在印制電路板4上。如圖12所示,公連接器M具有公連接器殼體10。公連接器殼體10形成為朝嵌合面?zhèn)乳_口的方筒狀,其內(nèi)部分別形成為能夠與母連接器殼體8相嵌合,并且雖然具體未在圖中示出,但在頂硼壁的靠近嵌合面的位置形成有鎖定接受部,能夠與母連接器F的鎖定臂9相卡止。在公連接器殼體10的內(nèi)部對應于母連接器F側的各端子零件6(端子連接部6A)的排列配置有多個公端子零件31。各個公端子零件31形成為銷狀,分別以壓入狀態(tài)貫穿公連接器殼體10的底壁而導出到外部,大致直角折彎后,各個端部被插入到對應地形成于印制電路板4的通孔。于是,在插入到通孔的插入部分進行焊接,從而與在印制電路板4上形成的導電電路電氣連接。
接著,對以上述方式構成的本實施例的作用效果進行說明。在組裝母連接器F的情況下,首先,將止動體13組裝到止動體插通孔15。在這種情況下,以如圖2所示的朝向,并對準各個延長按壓部29與回避凹部21之間的位置關系,使止動體13配合插入到止動體插通孔15。然后,對按壓部26以及延長按壓部29進行按壓操作,將止動體13壓入到止動體插通孔15內(nèi)。在此時,即使止動體13的各個退避槽32的頂端部的間隔擴開變形,止動體13的組裝方向的前端部與在止動體插通孔15的開口緣以及各個回避凹部21的開口緣形成的引導部24滑接,通過在引導部24形成的錐形部的功能,強制使各個退避槽32的頂端側關閉。由此,退避槽32以夾住對應的短路防止壁18的方式被組裝,各個延長壁23被插入到對應的插入槽22內(nèi)。于是,止動體13被保持在如圖7所示的臨時卡止位置。
在該狀態(tài)下,將各個端子零件6插通到對應的腔體11內(nèi)。如果各個端子零件6相對于腔體11被插通到正規(guī)深度為止的話,各個端子零件6的端子連接部6A被矛狀部33卡止從而防止脫落。
接著,進一步按壓止動體13,將其保持在圖8所示的正式卡止位置。在正式卡止位置,由于止動體13的各個卡止突部25卡止到端子零件6的端子連接部6A的后端,所以加上由矛狀部33進行的卡止,端子零件6被雙重地防止脫落。
如上所述,母連接器F被組裝的話,其將被嵌合到公連接器M的公連接器殼體10中。于是,公母連接器彼此被正規(guī)嵌合的話,鎖定臂9與鎖定接受部相互卡止,公母連接器以嵌合狀態(tài)被鎖定。
在從公母連接器M、F之間的間隙滲水的情況下,有可能從止動體13與止動體插通孔15(包含回避凹部21)之間的間隙向內(nèi)部滲水。在本實施例中,假設即使發(fā)生這樣的情況,也能有效地避免在左右方向相鄰的端子零件6之間發(fā)生短路。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在止動體插通孔15的內(nèi)部,左右方向相鄰的腔體11之間也被短路防止壁18隔開。因此,能夠有效地避免在左右方向相鄰的端子零件6之間發(fā)生短路。
此外,本實施例的止動體13構成為,從在上下方向形成列的各框狀部20交替地向前方或后方延伸出一對延長壁23。假設不具有延長壁23的止動體13被組裝到連接器殼體的情況,由于在左右方向相鄰的端子零件6的端子連接部6A彼此或者從電線筒體6C到絕緣筒體6B的部分彼此設置于通過短路防止壁18的缺口部19被隔開比較短的電氣距離的位置,盡管發(fā)生短路的可能性比較低,但也不能說在這些之間沒有短路的可能性。但是,本實施例的止動體13用一對延長壁23將在左右方向相鄰的端子連接部6A中一方的端子連接部6A的后端部,或者從電線筒體6C到絕緣筒體6B的部分包圍。因此,在左右方向相鄰的端子零件6之間的電氣距離通過設置延長壁23而增長,其結果,能夠更確實地避免發(fā)生短路。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在回避凹部21的開口緣形成引導部24,在組裝止動體時,使引導部24與止動體13的組裝方向的前端部滑接。因此,即使止動體13的各個退避槽32的前端側擴開變形,由于在組裝途中可以自動地朝變窄方向被矯正,所以能夠圓滑地進行止動體13的組裝動作。
<其他實施例>
本發(fā)明不限定于通過上述描述以及附圖說明的實施例,例如如下實施例也包含在本發(fā)明的技術范圍內(nèi)。
在上述實施例中構成為,在止動體13形成延長壁23以及延長按壓部29,朝前后突出的結構在左右方向交替反復,但是也可以是不具有朝前后突出的結構而是在左右方向形成平板狀的方式。與此相對應,母連接器殼體8的止動體插通孔15也可以形成為不具有回避凹部21,而具有均勻的槽寬度(前后方向的寬度)。
附圖標記說明
6…第2端子零件(端子零件)
8…母連接器殼體
11…腔體
13…止動體
15…止動體插通孔
18…短路防止壁
20…框狀部
21…回避凹部
22…插入槽
23…延長壁
24…引導部
29…延長按壓部
32…退避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