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芯式電容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穿芯式電容器,包括陶瓷基片、穿芯引出電極和屏蔽外殼,陶瓷基片具有兩個安裝孔,且陶瓷基片的下表面和上表面共具有三個金屬層電極;穿芯引出電極有第一、二穿芯引出電極;兩個穿芯引出電極分別設(shè)置在陶瓷基片上表面的第一金屬層電極和第二金屬層電極上;陶瓷基片設(shè)置在金屬屏蔽外殼內(nèi),且所述金屬屏蔽外殼的內(nèi)壁面與陶瓷基片的外周面之間,以及與第一穿芯引出電極外周和第二穿芯引出電極外周之間均為絕緣填充體;第一安裝孔的上部周壁與第一穿芯引出電極的下表面之間設(shè)置有第一絕緣體,第二安裝孔的上部周壁與第二穿芯引出電極的下表面之間設(shè)置有第二絕緣體。本實用新型體積小,又能夠集成兩個電容器在一起、且電容量增大。
【專利說明】穿芯式電容器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容器,具體涉及一種穿芯式電容器。
【背景技術(shù)】
[0002]隨著信息處理設(shè)備或通訊設(shè)備的數(shù)字化,并且隨著信息處理能力的不斷提高,由這些設(shè)備處理的數(shù)字信號也逐漸朝著高頻化發(fā)展,而這些設(shè)備中產(chǎn)生的噪聲也有向高頻帶域傾向,因此,為了消除高頻噪聲,需要在這些設(shè)備中采用可防止電磁波干擾或抑制電壓噪聲的電子部件,其中穿芯式電容器就是作為抑制電磁干擾的主要器件。
[0003]現(xiàn)有的EMI抑制裝置只有一個F型插座,用穿芯式電容器的安裝孔與F型插座的凸臺以及同軸線導(dǎo)體相配裝,但是隨著電子應(yīng)用設(shè)備的小型化,對抑制電磁干擾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進一步提高抑制電磁干擾的作用,所述EMI抑制裝置會含有兩個F型插座。若是采用原有的穿芯式電容器相配裝,則用來與兩個F型插座相配裝的穿芯式電容器的安裝空間有限,無法安裝兩個電容器,當(dāng)然,也可以通過減小穿芯式電容器的尺寸,但是減小尺寸后的電容量也隨之變小,就會使得電容器消除高頻噪聲的效果差,因此,急需研發(fā)一種不僅體積小、電容量大,而且又能與兩個F插座相配裝的穿芯式電容器。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既體積小,節(jié)約材料和成本,又能夠集成兩個電容器在一起且比兩個分立電容器的電容量增大的穿芯式電容器,以克服已有技術(shù)的不足。
[0005]實現(xiàn)上述目的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穿芯式電容器,包括陶瓷基片、穿芯引出電極和屏蔽外殼,其創(chuàng)新點在于:
[0006]a、所述陶瓷基片具有分開布置的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且陶瓷基片的下表面具有同時包圍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的第三金屬層電極,上表面具有包圍第一安裝孔的第一金屬層電極和包圍第二安裝孔的第二金屬層電極;
[0007]b、所述穿芯引出電極有兩個,分別為第一穿芯引出電極和第二穿芯引出電極;
[0008]C、所述第一穿芯引出電極和第二穿芯引出電極分別設(shè)置在陶瓷基片上表面的第一金屬層電極和第二金屬層電極上,且分別位于第一安裝孔的孔口上方和第二安裝孔的孔口上方;
[0009]d、所述第一穿芯引出電極具有孔徑比第一安裝孔略小的第一引出電極孔,所述第二穿芯引出電極具有孔徑比第二安裝孔略小的第二引出電極孔;
[0010]e、所述陶瓷基片設(shè)置在金屬屏蔽外殼內(nèi),且所述金屬屏蔽外殼的內(nèi)壁面與陶瓷基片的外周面之間,以及與第一穿芯引出電極外周和第二穿芯引出電極外周之間均為絕緣填充體;
[0011]f、所述第一安裝孔的上部周壁與第一穿芯引出電極的位于第一引出電極孔孔口處的下表面之間設(shè)置有第一絕緣體,第二安裝孔的上部周壁與第二穿芯引出電極的位于第二引出電極孔孔口處的下表面之間設(shè)置有第二絕緣體。
[0012]在上述技術(shù)方案中,所述第一金屬層電極、第二金屬層電極和第三金屬層電極均為金屬鎳層電極、金屬銀層電極或金屬銅層電極。
[0013]在上述技術(shù)方案中,所述第一金屬層電極的厚度為500埃?18微米,第二金屬層電極的厚度為500埃?8微米,第三金屬層電極的厚度為500埃?18微米。
[0014]在上述技術(shù)方案中,所述第一絕緣體、第二絕緣體和絕緣填充體均為環(huán)氧樹脂膠、黑膠、工程塑料或陶瓷材料。
[0015]在上述技術(shù)方案中,所述第一絕緣體、第二絕緣體和絕緣填充體均為工程塑料中的PET塑料、PBT塑料、ABS塑料或OPP塑料。
[0016]在上述技術(shù)方案中,所述第一絕緣體和第二絕緣體均為環(huán)氧樹脂膠或黑膠,所述絕緣填充體是工程塑料。
[0017]在上述技術(shù)方案中,所述第一絕緣體的厚度為0.1 mm?3mm,第二絕緣體的厚度為
0.1 mm?3mm,所述絕緣填充體的厚度為I mm?3mm。
[0018]在上述技術(shù)方案中,所述陶瓷基片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外輪廓呈腰圓形,或者呈長方形,或者呈橢圓形。
[0019]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積極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結(jié)構(gòu)后,本實用新型將兩個單獨的穿芯電容器集成在一起,所述陶瓷基片下表面包圍兩個安裝孔的第三金屬層電極作為電容器的一個共用電極,而所述第一金屬層電極和第二金屬層電極分別作為電容器的第一穿芯引出電極和第二穿芯引出電極,這樣不僅體積小,節(jié)約材料和成本,由于所述第一金屬層電極和第二金屬層電極的面積比已有技術(shù)中單個分立的金屬層電極面積要大,因此,本實用新型是能夠集成兩個電容器在一起,所形成比兩個分立電容器的電容量增大的穿芯電容器。使用時,所述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分別與相應(yīng)的F型插座和同軸線導(dǎo)體相配裝并固定連接,因此,克服了帶有兩個F型插座的EMI抑制裝置與兩個分立穿芯式電容器無法配裝的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1]圖2是圖1的A-A剖視示意圖;
[0022]圖3是本實用新型陶瓷基片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3]圖4是圖3的后視圖;
[0024]圖5是圖3的B-B首I]視不意圖;
[0025]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tài)圖,其中,6-1是同軸線導(dǎo)體,6-2是電纜絕緣套,6-3是屏蔽腔電極、6-4是屏蔽腔絕緣墊、6-5是穿芯式電容器、6-6是屏蔽螺母、6-7是屏蔽腔電路、6-8是屏蔽腔、6-9是屏蔽外殼。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以下結(jié)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xì)的說明。
[0027]如圖1、2、3、4、5、6所示,一種穿芯式電容器,包括陶瓷基片1、穿芯引出電極和屏蔽外殼4,
[0028]a、所述陶瓷基片I具有分開布置的第一安裝孔1-1和第二安裝孔1_2,且陶瓷基片I的下表面具有同時包圍第一安裝孔1-1和第二安裝孔1-2的第三金屬層電極5-3,上表面具有包圍第一安裝孔1-1的第一金屬層電極5-1和包圍第二安裝孔1-2的第二金屬層電極5-2 ;
[0029]b、所述穿芯引出電極有兩個,分別為第一穿芯引出電極3-1和第二穿芯引出電極3-2 ;
[0030]C、所述第一穿芯引出電極3-1和第二穿芯引出電極3-2分別設(shè)置在陶瓷基片I上表面的第一金屬層電極5-1和第二金屬層電極5-2上,且分別位于第一安裝孔1-1的孔口上方和第二安裝孔1-2的孔口上方;
[0031]d、所述第一穿芯引出電極3-1具有孔徑比第一安裝孔1-1略小的第一引出電極孔3-1-1,所述第二穿芯引出電極3-2具有孔徑比第二安裝孔1-2略小的第二引出電極孔3_2_1 ;
[0032]e、所述陶瓷基片I設(shè)置在金屬屏蔽外殼4內(nèi),且所述金屬屏蔽外殼4的內(nèi)壁面與陶瓷基片I的外周面之間,以及與第一穿芯引出電極3-1外周和第二穿芯引出電極3-2外周之間均為絕緣填充體2-3 ;
[0033]f、所述第一安裝孔1-1的上部周壁與第一穿芯引出電極3-1的位于第一引出電極孔3-1-1孔口處的下表面之間設(shè)置有第一絕緣體2-1,第二安裝孔1-2的上部周壁與第二穿芯引出電極3-2的位于第二引出電極孔3-2-1孔口處的下表面之間設(shè)置有第二絕緣體2-2。
[0034]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金屬層電極5-1、第二金屬層電極5-2和第三金屬層電極5-3均為金屬鎳層電極、金屬銀層電極或金屬銅層電極。所述第一金屬層電極5-1、第二金屬層電極5-2和第三金屬層電極5-3是電鍍在陶瓷基片I上,或是絲網(wǎng)印刷在陶瓷基片I上,或是利用真空氣相沉積法沉積在陶瓷基片I上。
[0035]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金屬層電極5-1的厚度為500埃?18微米,第二金屬層電極
5-2的厚度為500埃?8微米,第三金屬層電極5-3的厚度為500埃?18微米。
[0036]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絕緣體2-1、第二絕緣體2-2和絕緣填充體2-3均為環(huán)氧樹脂膠、黑膠、工程塑料或陶瓷材料。
[0037]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絕緣體2-1、第二絕緣體2-2和絕緣填充體2-3均為工程塑料中的PET塑料、PBT塑料、ABS塑料或OPP塑料。
[0038]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絕緣體2-1和第二絕緣體2-2均為環(huán)氧樹脂膠或黑膠,所述絕緣填充體2-3是工程塑料。
[0039]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絕緣體2-1的厚度為0.1 mm?3mm,第二絕緣體2-2的厚度為0.1 mm?3mm,所述絕緣填充體2-3的厚度為I mm?3mm。
[0040]本實用新型所述陶瓷基片I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外輪廓呈腰圓形,或者呈長方形,或者呈橢圓形。
[0041]如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將兩個單獨的穿芯電容器集成在一起,所述陶瓷基片I下表面包圍兩個安裝孔的第三金屬層電極5-3作為電容器的一個共用電極,而所述第一金屬層電極5-1和第二金屬層電極5-2分別作為電容器的第一穿芯引出電極3-1和第二穿芯引出電極3-2,這樣不僅體積小,節(jié)約材料和成本。
[0042]由于本實用新型陶瓷基片I上可電鍍的金屬層電極的有效面積,比已有技術(shù)中單個分立電容器的陶瓷基片的金屬層的有效面積大,而金屬層電極的面積大,則電容器的容量也大,因此,本實用新型是能夠集成兩個電容器在一起,所形成比兩個分立電容器的電容量增大的穿芯電容器,且電容器的容量可增加一倍。
[0043] 如圖6所示,使用時,所述第一安裝孔1-1和第二安裝孔1-2分別與相應(yīng)的F型插座和同軸線導(dǎo)體相配裝并固定連接,既保證了電容器的體積小,又增大了電容器的容量,因此,不僅克服了帶有兩個F型插座的EMI抑制裝置與兩個分立穿芯式電容器無法配裝的問題,而且大大提高了消除高頻噪聲的效果。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穿芯式電容器,包括陶瓷基片(I)、穿芯引出電極和屏蔽外殼(4),其特征在于: a、所述陶瓷基片(I)具有分開布置的第一安裝孔(1-1)和第二安裝孔(1-2),且陶瓷基片(I)的下表面具有同時包圍第一安裝孔(1-1)和第二安裝孔(1-2)的第三金屬層電極(5-3),上表面具有包圍第一安裝孔(1-1)的第一金屬層電極(5-1)和包圍第二安裝孔(1-2)的第二金屬層電極(5-2); b、所述穿芯引出電極有兩個,分別為第一穿芯引出電極(3-1)和第二穿芯引出電極(3-2); C、所述第一穿芯引出電極(3-1)和第二穿芯引出電極(3-2)分別設(shè)置在陶瓷基片(I)上表面的第一金屬層電極(5-1)和第二金屬層電極(5-2)上,且分別位于第一安裝孔(1-1)的孔口上方和第二安裝孔(1-2)的孔口上方; d、所述第一穿芯引出電極(3-1)具有孔徑比第一安裝孔(1-1)略小的第一引出電極孔(3-1-1),所述第二穿芯引出電極(3-2)具有孔徑比第二安裝孔(1-2)略小的第二引出電極孔(3-2-1); e、所述陶瓷基片(I)設(shè)置在金屬屏蔽外殼(4)內(nèi),且所述金屬屏蔽外殼(4)的內(nèi)壁面與陶瓷基片(I)的外周面之間,以及與第一穿芯引出電極(3-1)外周和第二穿芯引出電極(3-2)外周之間均為絕緣填充體(2-3); f、所述第一安裝孔(1-1)的上部周壁與第一穿芯引出電極(3-1)的位于第一引出電極孔(3-1-1)孔口處的下表面之間設(shè)置有第一絕緣體(2-1 ),第二安裝孔(1-2)的上部周壁與第二穿芯引出電極(3-2)的位于第二引出電極孔(3-2-1)孔口處的下表面之間設(shè)置有第二絕緣體(2-2)。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穿芯式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屬層電極(5-1)、第二金屬層電極(5-2)和第三金屬層電極(5-3)均為金屬鎳層電極、金屬銀層電極或金屬銅層電極。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穿芯式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屬層電極(5-1)的厚度為500埃?18微米,第二金屬層電極(5-2)的厚度為500埃?8微米,第三金屬層電極(5-3)的厚度為500埃?18微米。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穿芯式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絕緣體(2-1)、第二絕緣體(2-2)和絕緣填充體(2-3)均為環(huán)氧樹脂膠、黑膠、工程塑料或陶瓷材料。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穿芯式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絕緣體(2-1)、第二絕緣體(2-2)和絕緣填充體(2-3)均為工程塑料中的PET塑料、PBT塑料、ABS塑料或OPP塑料。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穿芯式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絕緣體(2-1)和第二絕緣體(2-2)均為環(huán)氧樹脂膠或黑膠,所述絕緣填充體(2-3)是工程塑料。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4所述的穿芯式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絕緣體(2-1)的厚度為0.1 mm?3mm,第二絕緣體(2-2)的厚度為0.1 mm?3mm,所述絕緣填充體(2-3)的厚度為I mm?3mmη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穿芯式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基片(I)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外輪廓呈腰圓形,或者呈長方形,或者呈橢圓形。
【文檔編號】H01G4/28GK203839209SQ201420241614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5月13日
【發(fā)明者】蔣其國 申請人:常州智萊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