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其包括一絕緣殼體、一屏蔽外殼、至少一檢測端子及多個導電端子。該多個導電端子容納裝置于該絕緣殼體,該屏蔽外殼包覆于該絕緣殼體并形成一開口,該檢測端子容納于該絕緣殼體的側(cè)邊,其中該檢測端子設有一焊接部及一本部,該焊接部將該本部電連接至一電路板,當一對接插頭從開口向內(nèi)推進形成電連接時,該本部設有至少一檢測彈臂上的檢測點會接觸至該對接插頭達成接觸導通。
【專利說明】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具有檢測端子的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
【背景技術(shù)】
[0002]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以下簡稱USB)在日常生活使用中,可謂是最為廣泛應用的傳輸界面之一,由于USB界面的方便易用、尺寸小且成本合理,因此在各個不同工作場域都隨處可見USB的蹤跡。不論是家庭的核心娛樂裝置如電視、個人的筆記本電腦、智能型手機、平板裝置或是辦公室的工作用電腦、打印機,乃至于汽車的多媒體通訊娛樂系統(tǒng),時常都仰賴USB來進行數(shù)據(jù)傳輸?shù)娜蝿铡?br>
[0003]除了提供方便、快速而又可靠的數(shù)據(jù)傳輸外,USB還有一個非常方便的功能,那就是通過多媒體電子裝置接口的相互連接來進行電力傳輸,也就是所謂的充電。然而,目前的USB充電最高仍只能提供到7.5瓦的電力,這樣的供電規(guī)格進化雖然能符合手持式可攜裝置如手機或音樂媒體播放器(MP3)的充電需求,但通常需耗時較長,且要能滿足大尺寸并需消耗較大功率產(chǎn)品如屏幕顯示器或筆記本電腦的供電,則是稍嫌不足。
[0004]為了更加普及USB在不同裝置供電上的應用,并減少電源線的配置,全新的通用串行總線電力傳輸(USB Power Delivery, USB-PD)便應運而生。USB國際制定標準協(xié)會(USB-1F)于日前宣布了這項名為USB Power Delivery (簡稱H))的電力傳輸規(guī)范,旨在通過高達100瓦的電力傳輸量,讓各種裝置均能通過單獨一條USB線纜滿足供電需求,而縮短裝置充電時間的優(yōu)點,更能優(yōu)化行動應用的便利性。其基礎(chǔ)技術(shù)架構(gòu)就是在芯片組內(nèi)通過電力儲存的功能,讓電力得以暫存,并傳輸至需要電力的裝置上,同時,Power Delivery具備雙向性的特點,容許裝置期間在進行數(shù)據(jù)傳輸?shù)耐瑫r一邊進行充電,省時便利的作法更加提升其使用上的效率,且不再需要傳統(tǒng)的電源線,使電源使電源線材統(tǒng)一化。
[0005]為能有效分辨出一對接插頭為一般的USB或是USB-PD接口,USB國際制定標準協(xié)會(USB-1F)于制定USB-ro標準規(guī)范時,有通過至少一檢測端子作為檢測裝置,如圖6所示,中國臺灣第M450849號專利提供一種電連接器AlOO,該電連接器AlOO包括一絕緣本體Al、一遮蔽殼體A6、多個接觸端子A3及多個檢測端子A4 ;該絕緣本體Al設有一主基部All及自主基部Al I向前延伸的舌板A22,該接觸端子A3設于該絕緣本體Al上,該多個檢測端子A4包括設于該絕緣本體Al —側(cè)的第一檢測端子A41,該遮蔽殼體A6與該舌板A22共同定義有用于容納一對接插頭(圖標中未標示)的對接空間A101,該第一檢測端子A41設有一第一彈性臂A411及向內(nèi)側(cè)彎折延伸入對接空間AlOl內(nèi)的第一抵持部A44,該遮蔽殼體A6包覆于該絕緣本體Al ;其中,該第一檢測端子A41還設有自第一彈性臂A411水平向前延伸后再向上并向后延伸的連接段A43,該第一抵持部A44自該連接段A43后端向后并向內(nèi)側(cè)水平彎折延伸,由于該第一檢測端子A41設置有自該第一彈性臂A411前方水平向前延伸后再向上并向后延伸并連接于該第一彈性臂A411與該第一抵持部A44中間的連接段A43,在不改變該第一抵持部A44的位置的情況下,增加該第一檢測端子A41的彈性。[0006]然而,在上述電連接器結(jié)構(gòu)中,通常僅通過該連接部去平衡抵消相對外在彈力的反作用力,由于對接插頭插拔次數(shù)的累積增加,該第一檢測端子可能容易因彈性疲乏進而產(chǎn)生扭曲變形的現(xiàn)象,容易發(fā)生檢測、識別功能的失誤,因此造成生產(chǎn)上待解決的課題。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該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利用至少一檢測端子容納于一絕緣殼體,由于該檢測端子具有支撐的兩長臂,該支撐的兩長臂可增強該檢測端子的整體強度,避免該檢測端子扭曲變形,當一對接插頭裝置于該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時,令該檢測端子支撐的兩長臂中間所設的至少一檢測彈臂上的檢測點會接觸至該對接插頭,進而啟動該檢測端子電連接于一電路板的內(nèi)部線路信號,使該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能進行對接插頭的檢測及識別,此外,該檢測端子設計結(jié)構(gòu)簡單,于成品制程上有效提升量產(chǎn)良率。
[0008]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其包括一絕緣殼體、一屏蔽外殼、至少一檢測端子及多個導電端子。該多個導電端子容納裝置于該絕緣殼體,該屏蔽外殼包覆于該絕緣殼體并形成一開口,該檢測端子容納于該絕緣殼體的側(cè)邊,其中,該檢測端子設有一焊接部及一本部,該檢測端子的焊接部是將該本部電連接至一電路板,該本部向前延伸形成一片狀結(jié)構(gòu),該本部設有至少一檢測彈臂、至少一固定端及兩長臂,該本部固定端是位于該兩長臂之間,該檢測彈臂是延伸自該固定端,該檢測彈臂上設有一檢測點,當一對接插頭從開口向內(nèi)推進與該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形成電連接時,該檢測端子的檢測彈臂會通過與該兩長臂之間所形成的細長縫隙,使該檢測彈臂有一彈性彎曲的變形空間,令該檢測彈臂的檢測點會碰觸至該對接插頭達成接觸導通。
[0009]本實用新型中的該絕緣殼體設有一基部,該基部向前延伸形成一舌片,該基部與該舌片相互開通,該絕緣殼體另設有一分隔板,該多個導電端子容納于該分隔板。其中,該分隔板容納于該基部與該舌片之間,其中,該分隔板設有多個容納槽,該多個導電端子容納于該多個容納槽。該多個導電端子由第一導電端子及第二導電端子組成,該第一導電端子位于中間位置的端子寬度較大于其它第一導電端子的距離,且各該第一導電端子的一接觸部容納于該舌片前端相對應所設的多個凹槽。
[0010]本實用新型中的該固定端向前延伸形成一自由端,該自由端取一部分向開口內(nèi)側(cè)彎曲形成該檢測彈臂,該檢測端子朝開口內(nèi)側(cè)彎曲的檢測彈臂,最接近開口中央處設有該檢測點;另外,該絕緣殼體的側(cè)邊設有一插置槽,該檢測端子容納于該插置槽,且該檢測端子的本部容納于絕緣殼體的該插置槽。
[0011]其它關(guān)于本實用新型的應用可以通過本實用新型說明書的揭露而變得顯而易知,然而,本實用新型說明書的揭露是通過至少一檢測端子安裝于一絕緣殼體,當一對接插頭裝置于一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時,該檢測端子會彈性碰觸至該對接插頭,亦即只需要單一檢測元件便能有效達成為對接插頭進行檢測識別,減少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制程成本,另外,該檢測端子設計結(jié)構(gòu)簡單,組裝上亦相對方便簡易,可有效提升整體良率,習于此項技藝者若是利用其它相同原理的設計方式,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范圍。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第一視角的立體外觀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第二視角的立體外觀圖。
[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第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0015]圖4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第二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0016]圖5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第三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0017]圖6為現(xiàn)有的中國臺灣第M450849號專利所揭露的立體分解圖。
[0018]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19]Al絕緣本體
[0020]A3多個接觸端子
[0021]A4多個檢測端子
[0022]A6遮蔽殼體
[0023]All主基部
[0024]A22 舌板
[0025]A41第一檢測端子
[0026]A43連接段
[0027]A44第一抵持部
[0028]AlOO電連接器
[0029]AlOl對接空間
[0030]A411第一彈性臂
[0031]I絕緣殼體
[0032]2屏蔽外殼
[0033]3分隔板
[0034]4第一檢測端子
[0035]5第二檢測端子
[0036]6導電端子
[0037]7電路板
[0038]11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
[0039]12 側(cè)邊
[0040]13 基部
[0041]14 舌片
[0042]15 凹槽
[0043]16插置槽
[0044]21 開口
[0045]22 側(cè)壁
[0046]31容納槽
[0047]41 彈臂
[0048]42主體部
[0049]43第一彈臂
[0050]45第二彈臂[0051]46檢測點
[0052]47碰觸點
[0053]51 本部
[0054]52固定端
[0055]53自由端
[0056]54檢測彈臂
[0057]55 長臂
[0058]61第一導電端子
[0059]62第二導電端子
[0060]63連接部
[0061]64接觸部
[0062]65焊接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63]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11,其包括一絕緣殼體1、一屏蔽外殼2、一第一檢測端子4、一第二檢測端子5及多個導電端子6。該絕緣殼體I另設有一分隔板3,該多個導電端子6容納于該分隔板3,該屏蔽外殼2包覆于該絕緣殼體I并形成一開口 21,該第一檢測端子4及該第二檢測端子5分別容納于該絕緣殼體I的兩側(cè)邊12,其中,該第一檢測端子4具有雙向的彈臂41,當一對接插頭(圖標中未標示)從開口 21向內(nèi)推進與該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11形成電連接時,該第一檢測端子4的彈臂41會稍微向外彈性彎曲進而碰觸至該屏蔽外殼2達成接觸導通。
[0064]如圖2及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中,各導電端子6分別設有一連接部63,以連接部63為中心,向外延伸形成一接觸部64及一焊接部65,該接觸部64可分別與一對接插頭(圖標中未標示)接觸導通,該焊接部65可與一電路板7形成電性連接,各該導電端子6的焊接部65通常是被焊接于該電路板7上,使各該導電端子6的焊接部65與該電路板7的電性連接保持固定狀態(tài)。各該導電端子6的焊接部65與該電路板7的焊接方式可以包括表面黏著(SMT)形式或是穿孔(DIP)形式,本實施例圖示中的各該導電端子6的焊接部65僅以穿孔式焊接作為表征。
[0065]如圖1及圖5所示,在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中,該絕緣殼體I設有一基部13,該基部13于遠離該電路板7 —段距離處向前延伸形成一舌片14,該基部13與該舌片14相互開通,該分隔板3容納于該基部13與該舌片14之間,其中,該分隔板3設有多個容納槽31,該多個導電端子6容納于該多個容納槽31。該多個導電端子6由第一導電端子61及第二導電端子62組成,該第一導電端子61位于中間位置的端子寬度較大于其它第一導電端子61的距離,由于該中間位置的端子一般與電路板7的接地電路相連接,此方式可加強該導電端子6的接地效應,且各該第一導電端子61的該接觸部64容納于該舌片14前端相對應所設的多個凹槽15,藉以與一對接插頭(圖標中未標示)電連接。
[0066]如圖5所示,在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中,該第一檢測端子4設有一主體部42,由主體部42向外傾斜延伸后再水平延伸中間形成一第一彈臂43,兩邊水平延伸后同時向后彎折連結(jié)形成一片狀的第二彈臂45 ;其中,該第一彈臂43及該第二彈臂45呈現(xiàn)相反的兩方向彎曲延伸,由于該第一檢測端子4用于檢測是否有標準的USB插頭(圖標中未標示)插入,該第二檢測端子5用于檢測是否為傳輸大功率的USB-H)插頭(圖標中未標示)插入,當一對接插頭(圖標中未標示)裝置于該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11時,該第一檢測端子4會先進行檢測是否為標準的USB插頭(圖標中未標示)進入,如果是標準的USB插頭(圖標中未標示)插入,該插頭(圖標中未標示)會先抵觸至該第一檢測端子4的第一彈臂43后,通過彈力彎曲作用,該第二彈臂45會順勢碰觸至該屏蔽外殼2,達成檢測功能。
[0067]如圖2至圖5所示,在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中,該絕緣殼體I的兩側(cè)邊12分別設有一插置槽16,該第一檢測端子4及該第二檢測端子5分別容納于各插置槽16。其中,該第二檢測端子5設有一本部51及一焊接部65,該第一檢測端子4的主體部42及該第二檢測端子5的本部51分別容納于絕緣殼體I相對應的該插置槽16,而該第二檢測端子5的焊接部65是將該本部51電連接至一電路板7,其中該本部51向前延伸形成一片狀結(jié)構(gòu),該本部51設有至少一檢測彈臂54、至少一固定端52及兩長臂55,該本部51中間采用撕裂方式使該固定端52是位于該兩長臂55之間,該檢測彈臂54是延伸自該固定端52,也就是該固定端52向前延伸形成一自由端53,該自由端53取一部分向開口 21內(nèi)側(cè)彎曲延伸形成該檢測彈臂54。
[0068]如圖3及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中,該第一檢測端子4及該第二檢測端子5朝開口 21內(nèi)側(cè)彎曲的彈臂41及檢測彈臂54,最接近開口 21中央處分別設有一檢測點46 ;而該第一檢測端子4朝屏蔽外殼2所設的一側(cè)壁22彎曲的彈臂41,最接近屏蔽外殼2的側(cè)壁22處另外設有一碰觸點47。當一標準的USB插頭(圖標中未標示)裝置于該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11時,該USB插頭(圖標中未標示)會先抵觸于該第一檢測端子4的該檢測點46,接著該第一檢測端子4會向外擴張,促使該碰觸點47與該屏蔽外殼2接觸導通;再者,該USB插頭(圖標中未標示)同時也是該USB-PD的插頭(圖標中未標示)結(jié)構(gòu)時,則該對接插頭(圖標中未標示)會進而抵觸至該第二檢測端子5的檢測點46,該第二檢測端子5中間的檢測彈臂54會通過與該兩長臂55之間所形成的細長縫隙,使該檢測彈臂54有一彈性彎曲的變形空間,令該檢測彈臂54的檢測點46會碰觸至該對接插頭(圖標中未標示)達成接觸導通,進而完成檢測機制。
[0069]如圖2及圖5所示,在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中,該第一檢測端子4的主體部42及該第二檢測端子5的本部51皆向下延伸形成一焊接部65,該焊接部65在本實施例圖示是采用穿孔式焊接于該電路板7,用以與該電路板7保持電性連接;當一對接插頭(圖標中未標示)插入時,所對應的該第一檢測端子4或該第一檢測端子4與該第二檢測端子5兩者同時進行檢測,檢測結(jié)果通過該焊接部65發(fā)送電子信號于該電路板7。
[0070]雖然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內(nèi)容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任何所屬【技術(shù)領(lǐng)域】中具有通常知識的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當可作些許的更動及潤飾,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以申請專利范圍所界定者為準。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其包括一絕緣殼體、一屏蔽外殼、至少一檢測端子及多個導電端子;該多個導電端子容納裝置于該絕緣殼體,該屏蔽外殼包覆于該絕緣殼體并形成一開口,該檢測端子容納于該絕緣殼體的側(cè)邊,其特征在于:該檢測端子設有一焊接部及一本部,該檢測端子的焊接部是將該本部電連接至一電路板,該本部向前延伸形成一片狀結(jié)構(gòu),該本部設有至少一檢測彈臂、至少一固定端及兩長臂,該本部固定端是位于該兩長臂之間,該檢測彈臂是延伸自該固定端,該檢測彈臂上設有一檢測點,當一對接插頭從開口向內(nèi)推進與該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形成電連接時,該檢測點會碰觸至該對接插頭達成接觸導通。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端向前延伸形成一自由端,該自由端取一部分向開口內(nèi)側(cè)彎曲形成該檢測彈臂。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檢測彈臂最接近開口中央處設有該檢測點。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絕緣殼體另設有一分隔板,該多個導電端子容納于該分隔板。
5.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絕緣殼體的側(cè)邊設有一插置槽,該檢測端子容納于該插置槽。
【文檔編號】H01R13/24GK203415733SQ201320523207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8月26日
【發(fā)明者】江惠雪, 徐僉昱 申請人: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