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旋轉式插頭及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旋轉式插頭,特別是涉及一種不須供給電力時,方便收納的旋轉式插頭及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電源供應裝置的插頭,包括一插頭本體及兩片分別凸出插頭本體外的金屬導電端子。當不使用電源供應裝置時,凸出的兩片金屬導電端子,有安全上的疑慮、易受外力撞擊而彎折甚至斷裂,且收納不易。因此,目前已發(fā)展出具有可旋轉式插頭的裝置。參閱圖I、圖2與圖3,已知一種插頭可旋轉固設裝置,包含一外殼11、一導接件12及一固定件13。外殼11包括一殼體111、一形成于殼體111的端部的嵌座112,及一貫穿嵌座112的容置槽113。 導接件12包括一插設于容置槽113的旋轉支撐體121、二分別設置于旋轉支撐體121的導電端子122、二分別自導電端子122向旋轉支撐體121兩側凸出的金屬柱123、二鉚接于金屬柱123的導接片124,及三分別設置于旋轉支撐體121且位于導電端子122相對側的突塊125、突塊126。二導接片124分別供二導線(圖未示)穿設,再與電路板(圖未示)接觸導通。固定件13固定導接件12于外殼11的嵌座112內,并包括一固定件本體131、二分別設置在固定件本體131 —側且向殼體111延伸的擋柱132、一形成于固定件本體131中央的突壁133、一形成突壁133上的弧形突起部134,及二貫穿于固定件本體131且分別供二導接片124插設的插孔135。為方便說明導接件12的旋轉方式,圖2與圖3皆移除外殼11 (見圖I)。如圖2所示,導接件12的導電端子122處于工作狀態(tài),導接件12的突塊125因突壁133的突起部134擋止而定位。施加外力沿旋轉方向R1,旋轉導電端子122,突塊125沿突壁133滑動,借由突壁133內縮產生的彈性而滑過突起部134,使導電端子122帶動旋轉支撐體121在嵌座112 (見圖I)旋轉,如圖3所示,導接件12的突塊126因擋柱132擋止而定位,導接件12的導電端子122處于非工作狀態(tài)。施加外力沿旋轉方向R2,旋轉導電端子122,回到如圖2所示的工作狀態(tài)。然而,前述裝置針對不同尺寸的外殼11皆須重新開模,設置嵌座112、容置槽113,無法模塊化應用不同尺寸的外殼11。再者,導接件12與的旋轉定位方式,是借由三個突塊125、突塊126定位,具有定位功能的組件過多。最后,導電端子122僅借由導接片124插設于固定件13的插孔135中,倘若過于頻繁使用,有可能發(fā)生導接片124與固定件13脫離,導致電路接觸不良。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插頭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因此如何能創(chuàng)設一種新型結構的旋轉式插頭及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亦成為當前業(yè)界極需改進的目標。有鑒于上述現有的插頭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yè)知識,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chuàng)新,以期創(chuàng)設一種新型結構的旋轉式插頭及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能夠改進一般現有的插頭,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過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chuàng)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實用新型。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 于,克服現有的插頭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旋轉式插頭及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提供一種電連接方式更佳穩(wěn)定且可靠的旋轉式插頭,非常適于實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插頭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旋轉式插頭及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在于提供一種電連接方式更佳穩(wěn)定且可靠的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從而更加適于實用。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旋轉式插頭,其中該旋轉式插頭包含一殼件單元,包括一第一殼件,及一第二殼件,結合于該第一殼件并且形成有一對容置槽;一對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埋入射出結合于該第一殼件,每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外露的導接部;及一旋轉單元,包括一軸部、一對凸出該軸部的插接段與一對凸出該軸部的導接凸出段,該旋轉單元可旋轉的設置于該殼件單元,并能相對于該殼件單元旋轉于一收合位置與一轉出位置,在該收合位置時,所述插接段分別容納于所述容置槽內,在該轉出位置時,所述插接段伸出所述容置槽,且所述導接凸出段分別位于所述導接部并且分別與所述導接部至少二點接觸。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以采用以下的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前述的旋轉式插頭,其中所述的導接部呈一凹陷接觸面,所述導接凸出段分別與所述導接部的接觸面至少兩點接觸。前述的旋轉式插頭,其中所述的該第一殼件具有一對第一支撐壁,每一第一支撐壁具有一頂部與一周面,所述第一端子分別受所述第一支撐壁包覆且受所述第一支撐壁的周面圍繞,所述第一端子分別還具有一外露出所述第一支撐壁的頂部的導接端部,該旋轉單元還包括一對軸向凸出該軸部的導接軸段,在該收合位置與該轉出位置時,所述導接軸段與所述導接端部保持接觸。前述的旋轉式插頭,其中所述的該第一殼件具有一對第二支撐壁,所述第二支撐壁支撐該旋轉單元的軸部。前述的旋轉式插頭,其中所述的該第一殼件具有一定位部,該定位部形成有一定位凹槽,該旋轉單元還包括凸出于該軸部且介于所述插接段間并相互垂直的一第一凸塊及一第二凸塊;在該收合位置時,該第一凸塊定位于該定位凹槽,在該轉出位置時,該第二凸塊定位于該定位凹槽。前述的旋轉式插頭,其中所述的每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外露的導接延伸部。前述的旋轉式插頭,其中所述的導接延伸部長度不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其中該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包含一外殼單元,包括一第一外殼,具有二穿槽,及一第二外殼與該第一外殼結合,界定出一容置空間;一電路單元,設置于該容置空間;及一旋轉式插頭,設置于該容置空間,并包括一殼件單元,包括一第一殼件及一第二殼件,該第二殼件結合于該第一殼件并且形成有一對容置槽,一對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埋入射出結合于該第一殼件,每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外露的導接部,及一旋轉單元,包括一軸部、一對凸出該軸部的插接段與一對凸出該軸部的導接凸出段,該旋轉單元可旋轉的設置于該殼件單元,并能相對于該殼件單元旋轉于一收合位置與一轉出位置,在該收合位置時,所述插接段分別容納于所述容置槽與所述穿槽內,在該轉出位置時,所述插接段伸出所述容置槽與所述穿槽,且所述導接凸出段分別位于所述導接部并且分別與所述導接部至少二點接觸。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以采用以下的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前述的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其中所述的導接部呈一凹陷接觸面,所 述導接凸出段分別與所述導接部的接觸面至少兩點接觸。前述的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其中所述的該第一殼件具有一對第一支撐壁,每一第一支撐壁具有一頂部與一周面,所述第一端子分別受所述第一支撐壁包覆且受所述第一支撐壁的周面圍繞,所述第一端子分別還具有一外露出所述第一支撐壁的頂部的導接端部,該旋轉單元還包括一對軸向凸出該軸部的導接軸段,在該收合位置與該轉出位置時,所述導接軸段與所述導接端部保持接觸。前述的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其中所述的該第一殼件具有一對具第二支撐壁,所述第二支撐壁支撐該旋轉單元的軸部。前述的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其中所述的該第一殼件還具有一定位部,該定位部形成有一定位凹槽,該旋轉單元還包括凸出于該軸部且介于所述插接段間并相互垂直的一第一凸塊及一第二凸塊;在該收合位置時,該第一凸塊定位于該定位凹槽,在該轉出位置時,該第二凸塊定位于該定位凹槽。前述的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其中所述的每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外露的導接延伸部。前述的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其中所述的導接延伸部長度不同。前述的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其中所述的每一容置槽具有一開槽部,及一與開槽部相連通的溝槽部;每一穿槽的總長度為略大于或等于對應的容置槽的長度,及穿槽的寬度為略大于或等于對應的溝槽部的寬度。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術內容可知,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旋轉式插頭包含一殼件單元、一對第一端子及一旋轉單元。該殼件單元包括一第一殼件與一第二殼件。該第二殼件結合于該第一殼件并且形成有一對容置槽。所述第一端子埋入射出結合于該第一殼件,每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外露的導接部。該旋轉單元包括一軸部、一對凸出該軸部的插接段與一對凸出該軸部的導接凸出段,該旋轉單元可旋轉的設置于該殼件單元,并能相對于該殼件單元旋轉于一收合位置與一轉出位置,在該收合位置時,所述插接段分別容納于所述容置槽內,在該轉出位置時,所述插接段伸出所述容置槽,且所述導接凸出段分別位于所述導接部并且分別與所述導接部至少二點接觸。較佳地,所述導接部呈一凹陷接觸面,所述導接凸出段分別與所述導接部的接觸面至少兩點接觸。較佳地,該第一殼件具有一對第一支撐壁,每一第一支撐壁具有一頂部與一周面,所述第一端子分別受所述第一支撐壁包覆且受所述第一支撐壁的周面圍繞,所述第一端子分別還具有一外露出所述第一支撐壁的頂部的導接端部,該旋轉單元還包括一對軸向凸出該軸部的導接軸段,在該收合位置與該轉出位置時,所述導接軸段與所述導接端部保持接觸。較佳地,該第一殼件具有一對第二支撐壁,所述第二支撐壁支撐該旋轉單元的軸部。較佳地,該第一殼件具有一定位部,該定位部形成有一定位凹槽,該旋轉單元還包括凸出于該軸部且介于所述插接段間并相互垂直的一第一凸塊及一第二凸塊;在該收合位置時,該第一凸塊定位于該定位凹槽,在該轉出位置時,該第二凸塊定位于該定位凹槽。 較佳地,每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外露的導接延伸部。較佳地,所述導接延伸部長度不同。于是,本實用新型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包含一外殼單元、一旋轉式插頭,及一電路單兀。該外殼單兀包括一第一外殼及一第二外殼。該第一外殼具有二穿槽。該第二外殼與該第一外殼結合,界定出一容置空間。該電路單兀設置于該容置空間。該旋轉式插頭設置于該容置空間,并包括一殼件單元、一對第一端子,及一旋轉單元。該殼件單元包括一第一殼件及一第二殼件。該第二殼件結合于該第一殼件并且形成有一對容置槽。所述第一端子埋入射出結合于該第一殼件,每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外露的導接部。該旋轉單元包括一軸部、一對凸出該軸部的插接段與一對凸出該軸部的導接凸出段,該旋轉單元可旋轉的設置于該殼件單元,并能相對于該殼件單元旋轉于一收合位置與一轉出位置,在該收合位置時,所述插接段分別容納于所述容置槽與所述穿槽內,在該轉出位置時,所述插接段伸出所述容置槽與所述穿槽,且所述導接凸出段分別位于所述導接部并且分別與所述導接部至少二點接觸。較佳地,每一容置槽具有一開槽部,及一與開槽部相連通的溝槽部;每一穿槽的總長度大于或等于對應的容置槽的長度,及穿槽的寬度大于或等于對應的溝槽部的寬度。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旋轉式插頭及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至少具有下列優(yōu)點及有益效果借助導接部呈一凹陷接觸面,且導接凸出段也呈一弧形凸出,使所述導接凸出段分別與所述導接部至少二點接觸,進而使導通效果更佳;再者,所述第一端子埋入射出于第一殼件,僅導接部、導接端部外露于第一殼件的上表面,使得固定方式更為穩(wěn)定,電連接方式更加可靠;最后,僅使用第一凸塊與第二凸塊與定位凹槽相配合達到定位于轉出位置與收合位置的功能,且借由第一殼件與第二殼件的結合,而達成模塊化。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I是說明現有習知的插頭可旋轉固設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一剖視圖,說明一導電端子處于工作狀態(tài),圖中移除一外殼;[0041]圖3是一類似圖2的視圖,說明該導電端子處于非工作狀態(tài),圖中移除該外殼;圖4是一分解立體圖,說明本實用新型旋轉式插頭的較佳實施例,與一第一外殼及一第二外殼的組合;圖5是一立體圖,說明一第一殼件;圖6是一立體圖,說明一對第一端子;圖7是一立體圖,說明一第二殼件;圖8是一主視圖,說明一旋轉單元;圖9是一立體圖,說明一對第二端子;圖10是一立體圖,說明該旋轉式插頭于一收合位置;圖11是一立體圖,說明該旋轉式插頭于該收合位置,且移除該第二殼件;圖12是一立體圖,說明該旋轉式插頭于一轉出位置;圖13是一立體圖,說明該旋轉式插頭于該轉出位置,且移除該第二殼件;圖14是一俯視圖,說明該旋轉式插頭于該轉出位置,且移除該第二殼件;圖15是一沿A-A剖線的剖視圖,說明一導接凸出段與一呈凹陷接觸面的導接部至少二點接觸;圖16是一剖視示意圖,說明該導接凸出段與一呈V形的導接部二點接觸;圖17是一沿B-B剖線的剖面圖,說明一導接軸段與一導接端部相互接觸;圖18是一立體圖,說明該旋轉式插頭放置于一第一外殼,且該旋轉式插頭于該收合位置;圖19是一立體圖,說明該旋轉式插頭放置于該第一外殼,且該旋轉式插頭于該轉出位置 '及圖20是一立體圖,說明該旋轉式插頭放置于一外殼單元,且該旋轉式插頭于該轉出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發(fā)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旋轉式插頭及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其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參閱圖4,本實用新型旋轉式插頭的較佳實施例用于不須供給電力時,方便收納。旋轉式插頭包含一殼件單元2、一對第一端子3及一旋轉單元4。參閱圖4與圖5,殼件單元2包括一第一殼件21及一結合于第一殼件21的第二殼件22。第一殼件21具有一第一板體211、一對位于第一板體211的二相對側的第一支撐壁212、一對位于第一板體211且介于二第一支撐壁212間的第二支撐壁213,及一凸出于第一板體211且位在二第二支撐壁213間的定位部214。具體而言,每一第一支撐壁212由第一板體211的上表面凸出并且具有一周面215及一頂部216。定位部214中央凹陷形成有一定位凹槽217。二第一端子3埋入射出(Insert Molding)結合于第一殼件21,每一第一端子3具有一外露第一板體211上表面且介于第一支撐壁212與第二支撐壁213的導接部31、一外露第一支撐壁212的頂部216的導接端部32,及一外露第一板體211下表面且呈片狀的導接延伸部33。且每一導接部31呈一凹陷接觸面,每一導接端部32的頂面略呈一弧形凹陷。二第一端子3在尚未埋入射出結合于第一殼件21時,其形態(tài)如圖6所不。每一第一端子3還具有一第一導接片34、一第二導接片35及一第三導接片36。第一導接片34與第二導接片35分別至導接部31底部兩相反側水平延伸,第一導接片34向下連接導接延伸部33。第三導接片36自導接部31底部的另一側先向下再彎折反向延伸,第三導接片36的頂端部即為導接端部32。為使二第一端子3的正、負極,更加容易辨識,特將二導接延伸部33長度做成不同。每一第一端子3還具有一貫穿導接延伸部33的穿孔37,可將兩導線(圖未示)分別焊接于二穿孔37且與對應二導接延伸部33電連接。參閱圖4與圖7,第二殼件22具有一第二殼體221與一對設置在第二殼體221的容置槽222。每一容置槽222具有一開槽部223,及一與開槽部223相連通的溝槽部224。開槽部223與溝槽部224的作用,于下文中在進一步說明。參閱圖8與圖9,旋轉單元4包括一絕緣材質制成的軸部41、一對凸出軸部41的 插接段42、一對軸向凸出軸部41的導接軸段43、一對凸出軸部41的導接凸出段44,及凸出于軸部41且介于二插接段42間并相互垂直且為絕緣材質制成的一第一凸塊45及一第二凸塊46。具體來說,軸部41具有一連接段411與二凸伸于連接段411兩相反側的包覆段412。第一凸塊45及一第二凸塊46凸出于連接段411。在實際實施時,旋轉單元4為一對金屬材質制成的第二端子47埋入射出成型結合于軸部41,軸部41的二包覆段412分別包覆兩第二端子47的局部。二第二端子47在尚未埋入射出結合于軸部41時,形態(tài)如圖9所示。每一第二端子47包括一呈長條狀的插接段42、一自插接段42表面垂直延伸的導接軸段43,及一自插接段42反向延伸的導接凸出段44。參閱圖4、圖5與圖8,在裝配旋轉式插頭時,先將旋轉單元4的軸部41的二包覆段412對應插設于第二殼件22的二容置槽222的開槽部223,旋轉單元4的二插接段42對應位于二容置槽222的溝槽部224,且二導接軸段43露出第二殼件22 (見圖10)。再將第二殼件22及旋轉單元4與第一殼件21結合,使軸部41放置在二第二支撐壁213,二導接軸段43分別放置在二導接端部32,使二導接軸段43與二導接端部32電連接。最后,第一殼件21還具有多個位在第一板體211上表面周緣排列的熔接凸點218。利用超音波熔接法熔融熔接凸點218而結合第一殼件21與第二殼件22。參閱圖10、圖11、圖12與圖13,旋轉單元4可旋轉的設置于殼件單元2,并能相對于殼件單元2旋轉于一收合位置與一轉出位置。為方便說明收合位置與轉出位置的定位機制,圖11與圖13皆移除第二殼件22(見圖10)。參閱圖10、圖11,在收合位置時,二插接段42分別容納于二容置槽222的溝槽部224內,第一凸塊45定位于定位凹槽217 (見圖5)。將二插接段42往箭頭I方向旋轉,如圖12、圖13、圖14所示的轉出位置。二插接段42伸出二容置槽222的溝槽部224,第二凸塊46定位于定位凹槽217 (見圖5)。如圖15所不,每一導接凸出段44位于每一導接部31,因導接部31呈一凹陷接觸面,且導接凸出段44也呈一弧形凸出,因此二導接凸出段44分別與二導接部31至少二點接觸,有較大的接觸面積,進而使導接效果更佳。但導接部31不以凹陷接觸面為限,如圖16所示的導接部31也可為兩斜面相交截面呈V形,使二導接凸出段44分別與二導接部31為二點接觸。如圖12所示,將二插接段42往箭頭II方向旋轉,可回到如圖10、圖11所示的收合位置。不論在收合位置時或是在轉出位置時,如圖17所示,每一導接軸段43與每一導接端部32保持接觸。因此在如圖13所示的轉出位置時,第一端子3與旋轉單元4是利用前述兩種方式導接,從而提高電連接的信賴性。參閱圖4、圖8與圖10,更進一步,定義容置槽222的開槽部223的寬度Wl,溝槽部224的寬度W2 ;定義軸部41的包覆段412的厚度Tl,插接段42的厚度T2。在收合位置時,因溝槽部224的寬度W2小于開槽部223的寬度W1,且插接段42的厚度T2小于包覆段412的厚度Tl,使得插接段42插設于溝槽部224,能更加穩(wěn)固收納于第二殼件22。參閱圖11、圖12與圖13,更特別的是,二導接部31皆具有彈片功能,在分別與二導接凸出段44接合或分離時,可降低因反復旋轉收合位置與轉出位置接觸后造成的磨損。且利用超音波熔接法結合第一殼件21與第二殼件22,可防止頻繁旋轉收合位置與轉出位置間,造成第一殼件21與第二殼件22脫離。 參閱圖4、圖18與圖19,本實用新型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包括上述的旋轉式插頭、一外殼單兀5,及一電路單兀6。外殼單兀5包括一第一外殼51與一第二外殼52。第二外殼52與第一外殼51結合,界定出一容置空間53。第一外殼51具有一基壁511、一自基壁511周緣延伸的周壁512,及二間隔形成于周壁512的穿槽513。每一穿槽513的總長為略大于或等于對應的容置槽222的長度,及穿槽513的寬度為略大于或等于對應的溝槽部224的寬度。組裝旋轉式插頭于容置空間53內,第二殼件22的第二殼體221外表面分別抵靠在基壁511與周壁512的內表面且鄰近二穿槽513,使二容置槽222對應二穿槽513且相連通,分別供旋轉單元4的二插接段42穿設。電路單元6設置于容置空間53內,且二導接延伸部33的穿孔37可分別焊接兩導線(圖未示)與電路單元6電連接。參閱圖18、圖19與圖20,旋轉單元4能相對于殼件單元2旋轉于一收合位置與一轉出位置,與前述旋轉式插頭的動作方式大致相同,差異處為旋轉單元4的二插接段42可對應旋轉穿設于第一外殼51的二穿槽513。參閱圖18,在收合位置時,二插接段42分別容納于二穿槽513內,將二插接段42沿箭頭I方向旋轉,如圖19與圖20所示的轉出位置。二插接段42分別伸出于二穿槽513。將二插接段42沿箭頭II方向旋轉,回到如圖18所示的轉出位置。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旋轉式插頭,借助導接部31呈一凹陷接觸面,且導接凸出段44也呈一弧形凸出,使二導接凸出段44分別與二導接部31至少二點接觸,進而使導通效果更佳;再者,二第一端子3埋入射出于第一殼件21,僅導接部31、導接端部32外露于第一殼件21的上表面,使得固定方式更為穩(wěn)定,電連接方式更加可靠;最后,僅使用第一凸塊45與第二凸塊46與定位凹槽217相配合達到定位于轉出位置與收合位置的功能,且借由第一殼件21與第二殼件22的結合,而達成模塊化,故確實能達成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結構及技術內容作出些許的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 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旋轉式插頭,其特征在于該旋轉式插頭包含 一殼件單元,包括 一第一殼件,及 一第二殼件,結合于該第一殼件并且形成有一對容置槽; 一對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埋入射出結合于該第一殼件,每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外露的導接部 '及 一旋轉單元,包括一軸部、一對凸出該軸部的插接段與一對凸出該軸部的導接凸出段,該旋轉單元可旋轉的設置于該殼件單元,并能相對于該殼件單元旋轉于一收合位置與一轉出位置,在該收合位置時,所述插接段分別容納于所述容置槽內,在該轉出位置時,所述插接段伸出所述容置槽,且所述導接凸出段分別位于所述導接部并且分別與所述導接部至少 二點接觸。
2.如權利要求I所述旋轉式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接部呈一凹陷接觸面,所述導接凸出段分別與所述導接部的接觸面至少兩點接觸。
3.如權利要求I所述旋轉式插頭,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殼件具有一對第一支撐壁,每一第一支撐壁具有一頂部與一周面,所述第一端子分別受所述第一支撐壁包覆且受所述第一支撐壁的周面圍繞,所述第一端子分別還具有一外露出所述第一支撐壁的頂部的導接端部,該旋轉單元還包括一對軸向凸出該軸部的導接軸段,在該收合位置與該轉出位置時,所述導接軸段與所述導接端部保持接觸。
4.如權利要求I所述旋轉式插頭,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殼件具有一對第二支撐壁,所述第二支撐壁支撐該旋轉單元的軸部。
5.如權利要求I所述旋轉式插頭,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殼件具有一定位部,該定位部形成有一定位凹槽,該旋轉單元還包括凸出于該軸部且介于所述插接段間并相互垂直的一第一凸塊及一第二凸塊;在該收合位置時,該第一凸塊定位于該定位凹槽,在該轉出位置時,該第二凸塊定位于該定位凹槽。
6.如權利要求I所述旋轉式插頭,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外露的導接延伸部。
7.如權利要求6所述旋轉式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接延伸部長度不同。
8.一種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包含 一外殼單兀,包括 一第一外殼,具有二穿槽,及 一第二外殼與該第一外殼結合,界定出一容置空間; 一電路單元,設置于該容置空間 '及 一旋轉式插頭,設置于該容置空間,并包括 一殼件單元,包括一第一殼件及一第二殼件,該第二殼件結合于該第一殼件并且形成有一對容置槽, 一對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埋入射出結合于該第一殼件,每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外露的導接部,及 一旋轉單元,包括一軸部、一對凸出該軸部的插接段與一對凸出該軸部的導接凸出段,該旋轉單元可旋轉的設置于該殼件單元,并能相對于該殼件單元旋轉于一收合位置與一轉出位置,在該收合位置時,所述插接段分別容納于所述容置槽與所述穿槽內,在該轉出位置時,所述插接段伸出所述容置槽與所述穿槽,且所述導接凸出段分別位于所述導接部并且分別與所述導接部至少二點接觸。
9.如權利要求8所述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接部呈一凹陷接觸面,所述導接凸出段分別與所述導接部的接觸面至少兩點接觸。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殼件具有一對第一支撐壁,每一第一支撐壁具有一頂部與一周面,所述第一端子分別受所述第一支撐壁包覆且受所述第一支撐壁的周面圍繞,所述第一端子分別還具有一外露出所述第一支撐壁的頂部的導接端部,該旋轉單元還包括一對軸向凸出該軸部的導接軸段,在該收合位置與該轉出位置時,所述導接軸段與所述導接端部保持接觸。
11.如權利要求8所述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殼件具有一對具第二支撐壁,所述第二支撐壁支撐該旋轉單元的軸部。
12.如權利要求8所述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殼件還具有一定位部,該定位部形成有一定位凹槽,該旋轉單元還包括凸出于該軸部且介于所述插接段間并相互垂直的一第一凸塊及一第二凸塊;在該收合位置時,該第一凸塊定位于該定位凹槽,在該轉出位置時,該第二凸塊定位于該定位凹槽。
13.如權利要求8所述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外露的導接延伸部。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接延伸部長度不同。
15.如權利要求8所述具有旋轉式插頭的電源供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容置槽具有一開槽部,及一與開槽部相連通的溝槽部;每一穿槽的總長度大于或等于對應的容置槽的長度,及穿槽的寬度大于或等于對應的溝槽部的寬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旋轉式插頭,包含一殼件單元、一對第一端子及一旋轉單元。殼件單元包括一第一殼件、與一第二殼件。第二殼件結合于第一殼件并且形成有一對容置槽。第一端子埋入射出結合于第一殼件,每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外露的導接部。旋轉單元,包括一軸部、一對凸出軸部的插接段與一對凸出軸部的導接凸出段,旋轉單元可旋轉的設置于殼件單元,并能相對于殼件單元旋轉于一收合位置與一轉出位置,收合位置時,插接段分別容納于容置槽內,轉出位置時,插接段伸出容置槽,且導接凸出段分別位于導接部并且分別與導接部至少二點接觸,進而使導通效果更佳。
文檔編號H01R13/40GK202662950SQ20122008322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7日
發(fā)明者許家倉, 朱建華 申請人:旭麗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