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將電力從電力源供應給各種電子裝置的連接器。
背景技術:
在作為活動體的車輛中,設有用于將電力從電力源供應給各種電子裝置的連接器。常規(guī)的連接器包括電線、與電線相連的端子、以及具有將端子夾持在其間的一對夾持部分的殼體。端子包括與電線相接合的電線連接部分以及與電線部分整體接續(xù)為一體的電接觸部分(參見專利文獻1)。引用列表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公布申請No. 2009-211976。
發(fā)明內容
待解決的目的目前,依據電子裝置的更高性能,相對更大的電流(大電流)流過電線。由此,端子的與流過大電流的電線相接合的電線連接部分尤其通過電線及與該電線相接合的端子之間的接觸電阻而被加熱。在電線連接部分處產生的熱量被傳遞至殼體,使得殼體可能因該熱量而變形。通常的連接器的端子的與電線待接合的電線連接部分布置在殼體中,以被夾持在殼體的成對夾持部分之間。因此,電線連接部分由殼體包圍,使得熱量存儲在殼體中。由此, 殼體可能因該熱量而變形。為解決以上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熱輻射的連接器。如何實現本發(fā)明的目的為克服以上問題并且實現所述目的,在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連接器,包括端子,所述端子具有與電線待接合的電線連接部分;以及殼體,所述殼體具有接收所述端子的端子接收部段,并且所述端子接收部段在覆蓋所述電線連接部分的位置處設有熱輻射部分,并且在所述熱輻射部分處,從所述端子接收部段的表面伸出的多個突起部布置成彼此間隔有規(guī)律的空間距離。 在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本發(fā)明中,所述端子接收部段由一對夾持部分構成,所述端子被夾持在所述一對夾持部分之間,并且所述多個突起部的沿所述一對夾持部分彼此接近的方向的頂部布置在一個平面中。在權利要求3中所述的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權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本發(fā)明中, 多個端子布置成彼此間隔一定距離,并且多個端子接收部段沿著所述多個端子所布置的方向彼此相連,并且彼此相鄰的所述端子接收部段沿與所述電線的長度方向和所述多個端子所布置的方向均相交的方向分別布置在彼此不同的位置處。本發(fā)明的效果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本發(fā)明,所述連接器包括所述端子,所述端子具有與所述電線待接合的所述電線連接部分;以及所述殼體,所述殼體具有接收所述端子的至少一個端子接收部段,并且所述端子接收部段在覆蓋所述電線連接部分的位置處設有所述熱輻射部分,并且在所述熱輻射部分處,從所述端子接收部段的表面伸出的多個突起部布置成彼此間隔有規(guī)律的空間距離。由此,增大了所述端子接收部段的表面積,使得由所述電線及與所述電線相接合的所述端子之間的接觸電阻所產生的熱量能夠容易地擴散(輻射)。所述熱輻射部分布置在覆蓋所述電線連接部分的、由接觸電阻產生熱量的位置處,使得熱量能夠被有效地輻射。因此,能夠提供改進熱輻射的連接器。根據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本發(fā)明,所述端子接收部段由所述一對夾持部分構成, 所述端子夾持在所述一對夾持部分之間,并且所述多個突起部的沿著所述一對夾持部分彼此接近的方向的頂部布置在一個平面中。由此,通過推動所述一對夾持部分的沿著所述一對夾持部分彼此接近的方向布置在一個平面中的頂部的簡單動作的操作,能夠在所述端子接收部段中接收所述端子。根據權利要求3中所述的本發(fā)明,所述端子以相對于彼此的間距布置,并且所述多個端子接收部段沿所述多個端子所布置的方向彼此相連,并且彼此相鄰的所述端子接收部段沿與所述電線的長度方向和所述多個端子所布置的方向均相交的方向布置在彼此不同的相應位置處。由此,進一步增大所述端子接收部段的表面積,使得能夠提供進一步改進熱輻射的連接器。
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連接器的立體圖;圖2是沿圖1中所示的線I-I截取的連接器的剖視圖;圖3是構成圖1中所示的連接器的端子的立體圖;圖4是構成圖1中所示的連接器的底部殼體的立體圖;以及圖5是構成圖1中所示的連接器的頂部殼體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1-圖5描述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連接器。圖1和圖2中所示的連接器1包括未示出的屏蔽電線、分別與屏蔽電線的多根包覆電線(稍后描述)待相連的多個端子2、接收多個端子2的連接器殼體3、以及附接到連接器殼體3上的屏蔽外殼6。圖1中所示的箭頭Y的方向表示屏蔽電線(包覆電線)的長度方向。箭頭X的方向表示多個端子2所布置的方向。箭頭Z的方向是與箭頭Y和X的方向均相交的方向,并且表示連接器殼體3的成對夾持部分41、42和51、52 (稍后描述)彼此接近的方向。在圖2中,省略由夾持部分42、52夾持的端子2。屏蔽電線包括多根包覆電線(下文稱為電線),每根均具有導電芯線和覆蓋該芯線的包覆部;屏蔽織物,該屏蔽織物通過編織導電金屬材料形成,以將多根電線包覆為一根并且限制朝向外部泄漏電噪聲;以及覆蓋屏蔽織物的絕緣外包皮。多個端子2沿著箭頭X的方向布置為彼此間隔一定的空間。端子2中的每一個通過沖壓導電金屬板并使其彎曲而形成。如圖3中所示的端子2包括電線連接部分21及與電線連接部分21接續(xù)為一體的電接觸部分22。
電連接部分21包括矩形的底部板23、布置在底部板23的沿著長度方向(箭頭 Y的方向)的一個(頂)端部處的一對包覆部夾持件對、以及作為一體布置在底部板23的沿著長度方向(箭頭Y的方向)的另一端部處的一對芯線夾持件25。電線連接部分21 (即端子幻的長度方向(箭頭Y)和與電線連接部分21待連接的電線的長度方向(箭頭Y)布置為彼此平行。以上提及的包覆部夾持件M沿著底部板23的寬度方向(箭頭X的方向)從底部板23的兩個側邊緣垂直地延伸。該對包覆部夾持件M被彎曲,以使其在遠離底部板23的側部處的頂端部接近底部板23。該對包覆部夾持件M將電線的包覆部夾持在底部板23與其自身之間以緊夾包覆部,使得電線通過包覆部夾持件M機械地接合。以上提及的成對芯線夾持件25從底部板23的沿著寬度方向的兩個側邊緣豎直地延伸。該對芯線夾持件25的在底部板23的遠側處的端部被彎曲以接近底部板23。通過剝離電線的包覆部而暴露的芯線被夾持在該對芯線夾持件25與底部板23之間,并且通過夾持芯線而與芯線夾持件25電連接。電接觸部分22與電線連接部分21的底部板23連續(xù)。電接觸部分22形成為俯視圖中的圓形,而未示出的螺栓所插入穿過的孔2 設置在電接觸部分22的中心處。連接器殼體3由絕緣的合成樹脂制成。如圖1中所示的連接器殼體3包括具有多個下夾持部分41、42的底部殼體4 ;以及具有多個上夾持部分51、52的頂部殼體5,底部殼體4安裝在頂部殼體5上。連接器殼體3設有接收端子2的多個端子接收部段30。端子接收部段30中的每一個由底部殼體4的下夾持部分41、42和頂部殼體5的上夾持部分51、 52形成,并且上夾持部分51、52安裝到下夾持部分41、42上。下夾持部分41、42和上夾持部分51、52對應于權利要求書中描述的一對夾持部分。如圖4中所示的底部殼體4包括多個矩形的下夾持部分41、42 ;外殼安裝部分 43 ;突出部分44 ;多個熱輻射部分45 ;多個豎直延伸部分46A、46B、46C以及多個鎖定部分 47。下夾持部分41、42布置在底部殼體4的沿箭頭Y的方向的端部處。突出部分44布置在底部殼體4的在沿箭頭Y所示的方向遠離下夾持部分41、42的側部處的端部處。外殼安裝部分43布置在下夾持部分41、42與突出部分44之間。圖4是當從圖1中的箭頭Z的方向的下側觀察時圖1中所示的連接器殼體3的下殼體4的視圖。多個下夾持部分41、42沿著箭頭X的方向相連,并且彼此相鄰的下夾持部分41、42 沿箭頭Z的方向布置在彼此不同的位置處。換言之,彼此相鄰的下夾持部分41、42布置為沿箭頭Z的方向交錯,并且在圖4中這一側所示的下夾持部分42沿箭頭Z的方向布置為比圖4中那一側所示的下夾持部分41高。下夾持部分41、42中的每一個設有接收電線及與電線相接合的端子2的溝槽48。 溝槽48形成為分別從下夾持部分41、42的沿箭頭Z的方向的內表面凹入。外殼安裝部分43與頂部殼體5的外殼安裝部分53 (稍后描述)進行組裝。當頂部殼體5的外殼安裝部分53 (稍后描述)安裝在外殼安裝部分43處時,外殼安裝部分43、53 形成為圓筒形狀。外殼安裝部分43將與端子2相接合的電線設置在外殼安裝部分53 (稍后描述)與其自身之間。圍繞外殼安裝部分43、53的外表面安裝屏蔽外殼6。突出部分44形成為板狀。突出部分44形成為沿著箭頭Y的方向伸出,并且布置為沿著箭頭Z的方向與布置在頂部殼體5處的突出部分M(稍后描述)相對。與端子2相接合的電線設置在突出部分4454之間。多個熱輻射部分45分別布置在下夾持部分41、42中的每一個處。熱輻射部分45 布置在下夾持部分41、42中的每一個的在沿箭頭Y的方向遠離外殼安裝部分43的側部處的端部處。換言之,輻射部分45布置在下安裝部分41、42覆蓋電線連接部分21的位置處。 熱輻射部分45通過布置從底表面如突出的多個突起部49而形成,該底表面如從下夾持部分41、42的與內表面相對的外表面凹入。多個突起部49的在下夾持部分沿箭頭Z的方向的遠側處的頂部分49a形成在一個平面中。底表面如對應于權利要求書中描述的(端子接收部段30的)表面。多個豎直延伸部分46A、46B布置在下夾持部分41、42中的每一個處。豎直延伸部分46A沿著箭頭Z的方向從下夾持部分41的邊緣豎直地延伸,該邊緣位于下夾持部分42的沿箭頭X的方向的遠側處。豎直延伸部分46B沿著箭頭Z的方向從下夾持部分42的邊緣豎直地延伸,該邊緣位于下夾持部分41的沿箭頭X的方向的遠側處。豎直延伸部分46A分別布置在下夾持部分41、42的沿箭頭Y的方向遠離外殼安裝部分43的側部處。豎直延伸部分46B分別布置在下夾持部分41、42的沿箭頭Y的方向靠近外殼安裝部分43的側部處。 豎直延伸部分46A、46B布置成沿箭頭Y的方向彼此間隔一定的距離。豎直延伸部分46C布置在外殼安裝部分43處,并且沿著箭頭Z的方向從外殼安裝部分43的邊緣豎直地延伸,該邊緣位于沿箭頭X的方向遠離下夾持部分41的側部處。多個鎖定部分47分別布置在豎直延伸部分46A、46C中的每一個處。多個鎖定部分47分別布置在豎直延伸部分46A、46C中的沿箭頭Z的方向遠離下夾持部分41、42的每個端部處。多個鎖定部分47分別布置在下夾持部分42的豎直延伸部分46A、46C的沿箭頭X 的方向遠離下夾持部分41的表面處,并且分別布置在下夾持部分41的豎直延伸部分46A、 46C的沿箭頭X的方向遠離下夾持部分42的表面處。下夾持部分42設有豎直延伸部分46D及布置在豎直延伸部分46D處的鎖定部分 47。豎直延伸部分46D沿箭頭Z的方向從下夾持部分42的邊緣豎直地延伸,該邊緣沿箭頭 X的方向靠近下夾持部分41。豎直延伸部分46D的沿箭頭Z的方向的尺寸形成為比豎直延伸部分47A、46B和46C的尺寸長。鎖定部分47布置在豎直延伸部分46D的沿箭頭Z的方向遠離下夾持部分41的端部處,并且布置在下夾持部分42的豎直延伸部分46D的沿箭頭 X的方向遠離下夾持部分41的表面處。如圖5中所示的頂部殼體5包括多個矩形的上夾持部分51、52 ;外殼安裝部分 53 ;突出部分M ;多個熱輻射部分55 ;多個鎖定接收部分56。上夾持部分51、52布置在頂部殼體5的沿箭頭Y的方向的端部處。突出部分M布置在頂部殼體5的沿箭頭Y的方向遠離上夾持部分51、52的端部處。外殼安裝部分53布置在上夾持部分51、52與突出部分 M之間。圖5是當沿圖1中的箭頭Z的方向觀察時連接器殼體3的頂部殼體5的視圖。多個上夾持部分51、52沿著箭頭X的方向彼此相連。彼此相鄰的上夾持部分51、 52沿箭頭Z的方向布置在彼此不同的位置處。換言之,彼此相鄰的上夾持部分51、52布置為沿箭頭Z的方向交錯,并且在圖5中這一側所示的上夾持部分52沿箭頭Z的方向布置為比在圖5中那一側所示的上夾持部分51高。因此,由底部殼體4的下夾持部分41、42和頂部殼體5的上夾持部分51、52構成的多個端子接收部段30沿著箭頭X的方向相連,并且彼此相鄰的端子接收部段30沿箭頭Z的方向布置在彼此不同的位置處。
上夾持部分51、52中的每一個設有一對突起部57。該對突起部57布置成沿箭頭 X的方向間隔一定的距離并且端子的電線連接部分21置于該對突起部之間。突起部57形成為從上夾持部分51、52的內表面中的每一個伸出,該上夾持部分51、52的內表面被置于下夾持部分41、42的內表面上。突起部57沿著箭頭Y的方向延伸。突出部分討形成為板狀。突出部分討布置為朝向箭頭Y的方向突出。多個熱輻射部分55布置在上夾持部分51、52中的每一個處。每個熱輻射部分55 布置在與底部殼體4的熱輻射部分45相對的位置處。換言之,每個熱輻射部分55布置在上夾持部分51、52覆蓋電線連接部分21的位置處。每個熱輻射部分55通過將多個突起部 59布置成彼此間隔一定的距離而形成,所述多個突起部59從底表面fe伸出,該底表面fe 從頂部殼體5的與內表面相對的外表面凹入,該頂部殼體5的內表面被置于頂部殼體4的內表面上。多個突起部59的沿箭頭Z的方向遠離上夾持部分51、52的頂部59a形成到一個平面中。底表面fe對應于權利要求書中描述的(端子接收部段30的)表面。鎖定接收部分56形成為能夠與豎直延伸部分46A、46C的鎖定部分47鎖定。每個鎖定接收部分56形成為框架狀,鎖定部分47和設有鎖定部分47的豎直延伸部分46A、46C。鎖定部分58(圖2中示出)布置在外殼安裝部分M的在沿箭頭Y的方向遠離上夾持部分51、52的側部處的端部處,并且形成為沿箭頭Y的方向伸出。鎖定部分58形成為能夠與屏蔽外殼6的鎖定接收部分63 (稍后描述)鎖定。布置在豎直延伸部分46D處的鎖定部分47所鎖定的鎖定接收部分(未示出)設置在上夾持部分52處。如圖1、圖2中所示的屏蔽外殼6包括由屏蔽電線的屏蔽織物的端部覆蓋的外殼主體61、使屏蔽電線和由屏蔽織物的端部覆蓋的屏蔽外殼主體61彼此相連的屏蔽環(huán)(未示出)、以及接地構件62。外殼主體61由導電金屬制成。外殼主體61包括與接收器殼體3的鎖定部分58 鎖定的鎖定接收部分63。接地構件(圖2中未示出)由導電金屬制成。接地構件62布置在外殼主體61處。 接地構件62包括螺栓(未示出)所插入穿過的通孔62a。通過將螺栓插入穿過通孔62a, 接地構件62將屏蔽織物所連接的外殼主體61固定到構成車輛的車輛主面板(本體)上。以上提及的連接器1如下進行組裝。電線的每個端部設置在端子2的電線連接部分21的底部板23上。通過夾緊夾持件M、25以接近底部板23,每根電線連接至端子2。 電線和與該電線相連的電線連接部分21安裝在底部殼體4的下夾持部分41、42的溝槽48 中。此刻,端子2的電接觸部分22布置為沿箭頭Z的方向從底部殼體4伸出。頂部殼體5圍繞底部殼體4對準,以使夾持部分41和51中的每一個、夾持部分42 與52中的每一個、外殼安裝部分43和53中的每一個、以及突出部分44和M中的每一個沿著箭頭Z的方向彼此相對,使得底部殼體4的豎直延伸部分46D的鎖定部分47移動以接近頂部殼體5的鎖定接收部分。因此,底部殼體4和頂部殼體5設置成彼此相對。隨后,通過移動殼體4和5以彼此進一步接近,端子2被設置在頂部殼體5的成對突起部57之間, 并且豎直延伸部分46D的鎖定部分47鎖定在鎖定接收部分處,而豎直延伸部分46A、46C、 46D的鎖定部分47中的每一個與鎖定接收部分56中的每一個鎖定。當豎直延伸部分46A、 46C、46D的鎖定部分47中的每一個與鎖定接收部分56中的每一個鎖定時,夾持部分41和51中的每一個、以及夾持部分42和52中的每一個彼此接合,使得多個端子接收部段30得到組裝。彼此相鄰的端子接收部段分別沿圖1中所示的箭頭Z的方向設置在彼此不同的位置處。另外,外殼主體61由屏蔽織物的端部覆蓋,并且屏蔽織物和由屏蔽織物覆蓋的外殼主體通過屏蔽環(huán)彼此相連。隨后,由屏蔽織物覆蓋的外殼主體61移動以靠近外殼安裝部分43、53的外表面。由此,鎖定部分58與布置在屏蔽外殼6處的鎖定接收部分63接合,使得屏蔽外殼6安裝在連接器殼體3處。隨后,螺栓插入穿過接地構件62的通孔62a,并且外殼主體61安裝在構成車輛的車輛面板(本體)處。電噪聲通過屏蔽外殼6的外殼主體61 和接地構件62流動至作為地面的車輛面板(本體)。由此,連接器1得到組裝。根據以上實施例,連接器1包括端子2,該端子2具有與電線待連接的電線連接部分21 ;以及連接器殼體3,該連接器殼體3具有接收端子2的端子接收部段30。端子接收部段30包括布置在覆蓋電線連接部分21的位置處的熱輻射部分45、55。在熱輻射部分 45,55中的每一個處,通過使從端子接收部段30中的每一個的表面4a、fe伸出的多個突起部49、59布置成彼此間隔一定的距離,使得端子接收部段30中的每一個的表面積增大。由此,由電線及與電線相連的端子2之間的接觸電阻所產生的熱量能夠容易地擴散(輻射)。 熱輻射部分45、55布置在覆蓋電線連接部分21的位置(在這些位置由接觸電阻產生熱) 處,使得熱量能夠被有效地輻射。因此,能夠提供改進熱輻射效率的連接器1。端子接收部段30由成對的夾持部分41、51(夾持部分42、5幻形成,該對夾持部分 41、51(夾持部分42、5幻將端子2夾持在它們之間。多個突起部49、59的在彼此接近的方向(沿箭頭Z的方向)的面對側處的頂部分49a、59a形成到一個平面中,從而通過沿該方向(箭頭Z的方向)推動多個頂部分49a、59a以使成對夾持部分41和51 (夾持部分42和 52)彼此接近的簡單操作,能夠在端子接收部段30中接收端子2。端子2布置成彼此間隔一定的距離,并且多個端子接收部段30布置為沿多個端子 2所布置的方向(箭頭X的方向)彼此相連。彼此相鄰的端子接收部段30沿與電線的長度方向(箭頭Y的方向)和端子2所布置的方向(箭頭X的方向)均相交的相交方向布置在彼此不同的位置處,使得端子接收部段30的表面積能夠進一步增大。因此,能夠提供更加改進熱輻射效率的連接器1。根據以上實施例,多個端子接收部段30布置在連接器殼體3處。根據本發(fā)明,其不限于以上實施例,能夠設置至少一個端子接收部段30。根據以上實施例,端子接收部段30中的每一個在下夾持部分41、42和上夾持部分 51、52處均設有熱輻射部分45、55。根據本發(fā)明,其不限于以上實施例,熱輻射部分45、55 能夠布置在下夾持部分41、42和上夾持部分51、52中的至少一個處。基于如上述的實施例描述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以上實施例。能夠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形成多種變化或變形。
權利要求
1.一種連接器,包括端子,所述端子包括電線連接部分,電線與所述電線連接部分相接合;以及連接器殼體,所述連接器殼體包括接收所述端子的至少一個端子接收部段;其中,所述端子接收部段包括布置在所述電線連接部分被覆蓋的位置處的熱輻射部分,并且所述熱輻射部分包括形成為從所述端子接收部段的表面伸出的多個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布置成彼此間隔一定的距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端子接收部段由一對夾持部分構成,所述端子被夾持在所述一對夾持部分之間,并且所述多個突起部的沿著所述一對夾持部分彼此接近的方向的頂部布置在一個平面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多個端子布置成彼此間隔一定距離,并且多個端子接收部段設置為沿著所述多個端子所布置的方向相連,并且彼此相鄰的所述端子接收部段沿與所述電線的長度方向和所述多個端子所布置的方向均相交的方向分別布置在彼此不同的位置處。
全文摘要
為提供具有改進的熱輻射效率的連接器的目的,所述連接器包括端子(2),所述端子包括與電線相連的電線連接部分(21);以及連接器殼體(3),所述連接器殼體設有接收所述端子(2)的端子接收部段(30)。熱輻射部分(45、55)設置在所述端子接收部分(30)的覆蓋所述電線連接部分(21)的位置處。在所述熱輻射部分(45、55)中,形成為從所述端子接收部段(30)的表面(4a、5a)伸出的多個突起部(49、59)布置成彼此間隔一定的距離。
文檔編號H01R4/18GK102474043SQ201180002941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28日
發(fā)明者吉田春樹, 尾崎佳昭 申請人:矢崎總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