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蓄電池的保護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蓄電池,更具體地,涉及一種蓄電池的保護套。
背景技術:
蓄電池的最適工作溫度是20°C 50°C。汽車的蓄電池通常設置為與汽車的發(fā)動機艙相鄰,而汽車發(fā)動機艙的溫度通常是100°c 180°C,若蓄電池長時間在50°C以上的工作環(huán)境中工作會使蓄電池的電解液干燥,從而降低蓄電池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壽命。在制造汽車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主要采用了兩種方法第一種是改變蓄電池的設置位置,使蓄電池遠離汽車發(fā)動機艙。另外一種是在蓄電池外設置隔熱件。使用第一種方法時,需要對汽車結(jié)構做出改動,成本較高。所以,現(xiàn)在通常采用第二種方法?,F(xiàn)有技術中的一種蓄電池的保護套為使用硬質(zhì)材料(如塑膠)制成,當外力沖擊所述蓄電池保護套時容易破損,并損壞該隔熱屏蔽中的蓄電池。而且,上述蓄電池的保護套組裝復雜?,F(xiàn)有技術中還有一種蓄電池的保護套為使用柔性材料制成的筒形,該筒形的蓄電池一般要略大于蓄電池,從而在使用時,將該筒形的蓄電池保護套套裝在蓄電池的外部。然而,在使用過程中,這種柔性材料制成的筒形的蓄電池保護套很容易從蓄電池的外部脫落, 從而不能起到保護蓄電池的作用,因此,如何是蓄電池的保護套固定在蓄電池的外表面上,不易脫落成為本領域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蓄電池的保護套,該蓄電池的保護套在保持良好的隔熱性能的同時能夠固定在蓄電池的外表面上,更好地保護蓄電池。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提供一種蓄電池的保護套,該保護套為由隔熱的柔性片材制成的筒形,其中,所述保護套的內(nèi)表面上形成有與所述蓄電池的外表結(jié)構相匹配的凹槽。優(yōu)選地,所述凹槽為十字交叉形。優(yōu)選地,所述凹槽至少形成在所述筒形的兩個相對的內(nèi)表面上。優(yōu)選地,所述片材包括外層,該外層構成所述保護套的外表面;內(nèi)層,該內(nèi)層構成所述保護套的內(nèi)表面;和基材,該基材填充在所述外層和所述內(nèi)層之間的至少部分區(qū)域,并且該基材由能夠隔熱且可壓縮的材料制成。優(yōu)選地,所述基材由玻璃棉制成或由聚氨酯發(fā)泡形成。優(yōu)選地,所述外層和/或所述內(nèi)層由阻燃無紡布制成。優(yōu)選地,所述筒形為具有四個側(cè)部的方筒形,所述基材至少填充在位于所述方筒形的一個側(cè)部的外層和所述內(nèi)層之間。優(yōu)選地,所述方筒形的四個側(cè)部中一個側(cè)部的基材的厚度大于其他側(cè)部的基材的厚度。優(yōu)選地,所述片材的邊緣為封閉的。優(yōu)選地,所述保護套的筒形的邊緣上形成有至少一個缺口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在蓄電池保護套的內(nèi)表面上設置與蓄電池形狀相適應的凹槽, 從而使蓄電池的保護套套裝在蓄電池的外表面上時,能夠使所述凹槽與蓄電池的外表面相適應,防止保護套從蓄電池的外表面上脫落。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
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蓄電池保護套的一種實施方式立體結(jié)構的示意圖;圖2是制成圖1中所示的蓄電池保護套的片材的示意圖;和圖3是圖2中的片材的一部分的厚度方向的斷面圖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保護套11片材[0030]IOa凹槽IOb缺口部[0031]Ila笛一總弟 漸libΛ-Λ- ~·上山弟一兄而[0032]Ilc外層Ild內(nèi)層[0033]lie基材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內(nèi)表面是指,當本實用新型中所提供的保護套套裝在蓄電池外部時,保護套與蓄電池相接觸的表面,所述的外表面是指保護套套裝在蓄電池外部時所述保護套不與蓄電池相接觸的表面。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蓄電池的保護套10,該保護套10為由隔熱的柔性片材11制成的筒形,其中,保護套10的內(nèi)表面上形成有與所述蓄電池的外表結(jié)構相匹配的凹槽10a。汽車中使用的蓄電池的外表面上通常設置有向外突出的結(jié)構(如突脊),因此,通過在保護套10的內(nèi)表面上設置與蓄電池的外表結(jié)構相匹配的凹槽10a,當保護套10套裝在蓄電池的外表面上時,可以使所述凹槽IOa與蓄電池的外表面相適應,防止保護套從蓄電池的外表面上脫落。圖2是是制成圖1中所示的蓄電池保護套的片材的示意圖,片材11為隔熱的柔性材料,因此,可以在保持由該片材11制成的蓄電池的保護套10具有隔熱性能的同時還能緩沖蓄電池外部的沖擊力,不易破裂,并延長蓄電池的保護套10的使用壽命,并對蓄電池起到保護作用。如圖2中所示,該片材11長度方向上的第一端Ila和第二端lib互相連接能夠形成筒形的保護套10。對片材11的第一端Ila與第二端lib的連接方式并沒有特殊的要求,只要本領域人員能夠?qū)崿F(xiàn)即可。例如,可以通鉚釘將片材11的第一端Ila和第二端lib互相連接,也可以通過粘結(jié)劑將片材11的第一端Ila和第二端lib互相連接,也可以通過熱壓的方法將片材11的第一端Ila和第二端lib壓接在一起。可以根據(jù)保護套10所要保護的蓄電池的具體形式來設置凹槽IOa的具體形狀。例如,現(xiàn)在,汽車中常用的一種蓄電池外表面上通常設置有十字交叉形的向外突出的突脊,因此所述凹槽IOa也可以為十字交叉形,如圖1中所示。為了確保保護套能夠定位在蓄電池的外表面上,凹槽IOa優(yōu)選地至少形成在保護套10的相對的內(nèi)表面上。通常,蓄電池的四個表面上均形成有向外突出的突脊,因此,進一步優(yōu)選地,凹槽IOa至少形成在所述筒形的兩個相對的內(nèi)表面上。片材11為柔性材料,因此,由片材11制成的保護套10可以變形,從而在制造保護套10時,可以將該保護套10的尺寸設置為基本等于或略大于對應的蓄電池的尺寸即可。通過保護套10的變形使該保護套10套裝在蓄電池的外部,蓄電池上的突脊可與保護套10的內(nèi)表面上設置凹槽IOa相貼合。可以通過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qū)崿F(xiàn)的手段來獲得蓄電池的保護套10的內(nèi)表面上的凹槽10a。如通過機械加工的方法在片材11的內(nèi)表面上形成凹槽10a,即,在獲得片材11后,通過切削的方式在片材11的內(nèi)表面上形成凹槽10a。也可以通過熱壓的方法獲得凹槽10a,即,制備獲得片材11后,將片材11放入熱壓模具,該熱壓模具中形成有與蓄電池的外表面相一致的突脊,在加熱、加壓的作用下,在片材11上形成凹槽10a。片材11可以是任意一種具有隔熱性能的材料,例如,片材11可以包括聚氨酯、玻璃纖維氈或石棉氈等隔熱性能較好的柔性材料。圖3是圖2中的片材的一部分的厚度方向的斷面圖示意圖,如圖中所示,為了防止隔熱材料被磨損,優(yōu)選地,片材11可以包括外層11c,該外層Ilc構成保護套10的外表面;內(nèi)層lld,該內(nèi)層Ild構成保護套10的內(nèi)表面;和基材lie,該基材lie填充在外層Ilc和內(nèi)層Ild之間的至少部分區(qū)域,并且該基材lie由能夠隔熱且可壓縮的材料制成。將隔熱、可壓縮的基材lie設置在外層Ilc和內(nèi)層Ild之間可以避免隔熱的基材 lie在使用的過程中被磨損,從而保障了保護套10的使用壽命?;膌ie可以由上述的聚氨酯、玻璃纖維氈或石棉氈等隔熱性能較好的柔性材料形成,優(yōu)選地,基材lie由玻璃棉制成或由聚氨酯發(fā)泡形成。玻璃棉為由大量玻璃纖維壓制而成的氈狀,因此,在玻璃纖維之間具有空隙,空氣填充在空隙中,從而進一步起到隔熱作用。當基材lie由聚氨酯發(fā)泡形成時,基材lie中同樣具有大量的空隙。聚氨酯本身就有良好的隔熱性能,同時加上空隙中的空氣,能進一步優(yōu)化基材lie的隔熱功能。并且,發(fā)泡的聚氨酯或玻璃棉比較蓬松,具有良好的可壓縮性,還能夠起到吸收沖擊的作用,從而保護位于保護套10內(nèi)部的蓄電池。[0055]外層Ilc和內(nèi)層Ild可以由各種耐磨的材料制成。例如,可以由漬過合成樹脂(酚醛、聚酯等)的牛皮紙制成,也可以由玻璃布等制成。優(yōu)選地,外層Ilc和/或內(nèi)層Ild由阻燃無紡布制成。阻燃無紡布不僅能夠起到保護基材lie不被磨損的作用,還能夠防止蓄電池以及蓄電池外溫度過高導致的保護套10的熔化、自燃等現(xiàn)象。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用于蓄電池的保護套10的形狀可以根據(jù)具體的蓄電池形狀來確定。若蓄電池為圓柱形,則保護套10可以加工成圓柱形的,若蓄電池為方形的,則保護套10為具有四個側(cè)部的方筒形。此時基材lie至少填充在位于方筒形的一個側(cè)部的外層 Ilc和內(nèi)層Ild之間。蓄電池周圍的溫度分布可能是不均勻的。例如,在汽車中,離發(fā)動機越近溫度越高。因此,優(yōu)選地,所述方筒形的四個側(cè)部中一個側(cè)部的基材的厚度可大于其他側(cè)部的基材的厚度。該厚度較大的部分設置在蓄電池上朝向發(fā)動機的一側(cè),從而起到更好的隔熱作用, 使蓄電池自身溫度均勻。如圖3所示,為了防止外層Ilc和內(nèi)層Ild之間的基材lie被損壞,優(yōu)選地,片材 11的邊緣為封閉的,以將基材lie限制在外層IlC和內(nèi)層Ild之間的封閉空間內(nèi)。通常,可以通過熱壓的方式將片材11的邊緣封閉。如圖1所示,為了將保護套10更加牢固地固定在蓄電池的外部,所述保護套的筒形的邊緣上形成有至少一個缺口部10b,從而當保護套10套裝在蓄電池外部后,使用例如繩索通過缺口部IOb纏繞在保護套10的外部,并將該保護套10進一步固定在蓄電池的外部。當保護套10為圖1中所示的方形筒時,優(yōu)選地,可以在該保護套10的相對的邊緣上分別加工缺口部10b。可以通過以下步驟制造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用于蓄電池的保護套10 (a)制備片材11 ;(b)將片材11放入熱壓成型模具中進行熱壓加工,以獲得凹槽IOa ;(c)將片材11的第一端Ila和第二端lib互相連接,以形成筒形。如果片材11的基材lie由聚氨酯發(fā)泡形成,則在步驟(a)之前還要對聚氨酯材料進行發(fā)泡,以形成片材11的基材lie ;如果片材lie的基材由玻璃棉制成,則步驟(a)中將具有預定厚度玻璃棉放入外層Uc和內(nèi)層Ild之間即可。通過步驟(b)不僅可以獲得形成在保護套的內(nèi)表面上的凹槽10a,還可以將片材 11的邊緣封閉。如上所述,如果第一端Ila和第二端lib通過鉚釘互相連接的話,步驟(c)還包括在第一端Ila和第二端lib上加工互相對應的通孔。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在蓄電池保護套的內(nèi)表面上設置與蓄電池形狀相適應的凹槽, 從而使蓄電池的保護套套裝在蓄電池的外表面上時,能夠使所述凹槽與蓄電池的外表面相適應,防止保護套從蓄電池的外表面上脫落。以上結(jié)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jié),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nèi),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實用新型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內(nèi)容。
權利要求1.一種蓄電池的保護套(10),該保護套(10)為由隔熱的柔性片材(11)制成的筒形, 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套(10)的內(nèi)表面上形成有與所述蓄電池的外表結(jié)構相匹配的凹槽 (IOa)。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電池的保護套(1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IOa)為十字交叉形。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電池的保護套(1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IOa)至少形成在所述筒形的兩個相對的內(nèi)表面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電池的保護套(10),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11)包括外層(11c),該外層(Ilc)構成所述保護套(10)的外表面;內(nèi)層(Ild),該內(nèi)層(Ild)構成所述保護套(10)的內(nèi)表面;和基材(He),該基材(lie)填充在所述外層(Ilc)和所述內(nèi)層(Ild)之間的至少部分區(qū)域,并且該基材(lie)由能夠隔熱且可壓縮的材料制成。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蓄電池的保護套(1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lie)由玻璃棉制成或由聚氨酯發(fā)泡形成。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蓄電池保護套(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層(Ilc)和/或所述內(nèi)層(Ild)由阻燃無紡布制成。
7.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保護套(10),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為具有四個側(cè)部的方筒形,所述基材(lie)至少填充在位于所述方筒形的一個側(cè)部的所述外層(Ilc)和所述內(nèi)層 (Ild)之間。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保護套(10),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筒形的四個側(cè)部中一個側(cè)部的基材(lie)的厚度大于其他側(cè)部的基材(lie)的厚度。
9.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蓄電池的保護套(10),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11)的邊緣為封閉的。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蓄電池的保護套(1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套的筒形的邊緣上形成有至少一個缺口部(10b)。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蓄電池的保護套(10),該保護套(10)為由隔熱的柔性片材(11)制成的筒形,其中,所述保護套(10)的內(nèi)表面上形成有與所述蓄電池的外表結(jié)構相匹配的凹槽(10a)。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在蓄電池保護套的內(nèi)表面上設置與蓄電池形狀相適應的凹槽,從而使蓄電池的保護套套裝在蓄電池的外表面上時,能夠使所述凹槽與蓄電池的外表面相適應,防止保護套從蓄電池的外表面上脫落。
文檔編號H01M2/02GK202145470SQ20112022368
公開日2012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6月28日
發(fā)明者洪廷昊 申請人:三河三友汽車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