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器及其導電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有關一種電連接器,尤指涉及一種具有上下兩排導電端子的電連接器。背景技術:
線束(Wire harness)連接器因其良好的傳輸性能而廣泛應用于各種電子產品。 于2010年4月14日中國專利公告的第CN201438553U號揭露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收容于絕緣本體的若干導電端子、電性連接于導電端子尾部的線纜以及組裝于絕緣本體后部的隔板。導電端子為上下兩排排列,導電端子包括平底部、自平底部兩側豎直延伸的一對固持臂、自固持臂的前端向前延伸的接觸部以及形成于平底部尾部的扁平狀線纜連接部,導電端子的線纜連接部為扁平狀,固持臂與平底部結合呈U形,一對接觸部自一對固持臂向前彎折延伸而形成。導電端子與絕緣本體實現(xiàn)自動化組裝,與絕緣本體組裝一體的導電端子可采用熱壓焊機與線纜自動化焊接,整個過程全部實現(xiàn)自動化。但上下排導電端子的線纜連接部為上下兩排,在實施自動化不是非常的方便,且需要兩次焊接才能將線纜與導電端子連接起來。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電連接器來克服上述問題。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簡單、方便組裝的電連接器。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及包覆于所述絕緣本體的若干導電端子,所述導電端子包括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所述導電端子具有固持于所述絕緣本體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的對接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的焊接部,所述上排端子與所述下排端子結構相同,所述上排端子的對接部與所述下排端子的對接部上下對齊,所述上排端子的焊接部與所述下排端子的焊接部排列成一排。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連接器的導電端子,所述導電端子呈片狀,其包括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的對接部、自所述固持部末端彎折延伸的連接部及自所述連接部的末端向后彎折延伸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偏離所述導電端子的中心軸。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電連接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使兩排導電端子一次性與線纜連接,電連接器可自動化焊接及組裝,組裝快捷,提高了生產效率,并且降低了生產成本, 而且導電端子與絕緣本體配合穩(wěn)定。
圖1為本發(fā)明電連接器的立體組裝圖。圖2為本發(fā)明電連接器的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圖2所示的另一角度立體分解圖。圖4為本發(fā)明電連接器的一對導電端子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照圖1至圖3,本發(fā)明電連接器100包括若干導電端子1、包覆導電端子1 的絕緣本體2及安裝于絕緣本體1內的隔板3。導電端子1包括上排端子101及下排端子 102,上排端子101及下排端子102為結構完全相同。如圖4所示,導電端子1呈片狀結構,從側面看,為“Z”字型。導電端子1為一次性沖壓制成,其包括固持部12、自固持部12向前延伸的對接部11、自固持部12末端彎折延伸的連接部14及自連接部14的末端向后彎折延伸的焊接部13。固持部12與對接部11 位于同一平面,焊接部13與對接部11、固持部12相平行且位于不同平面。固持部12與對接部11為中心對稱結構,其中心假想為一中心軸。對接部11具有位于其中心的通槽112、位于通槽112兩側且相對稱的一對插接部 113及分別自插接部113內側的前端向中心凸出的一對凸臺114。插接部113的內側為沖壓的落料面,對接連接器(未圖示)的對接端子(未圖示)與插接部113的內側相接觸,凸臺114作用于使導電端子1與對接端子更加穩(wěn)固的連接。固持部12兩側邊設有自其向斜后方延伸的倒刺121,倒刺121的作用在于使導電端子1牢固的收容于絕緣本體1內,導電端子1在受到外力作用,不會向后退。連接部14與焊接部13的側邊與固持部12的側邊相平齊,焊接部13的寬度小于固持部12的二分之一寬度,連接部14、焊接部13偏離導電端子1的中心軸。連接部14與焊接部13的寬度相同,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連接部14與焊接部13的寬度可以不相同, 連接部14與焊接部13的的側邊可以超出或者低于固持部12的側邊,但相平齊為最佳實施方式。絕緣本體2為塑膠材質射出成型制成,其具有基部21及自基部21向前延伸的對插部22,對插部22內部設有若干收容孔221,收容孔221為上下兩排排列,上排收容孔221 與下排收容孔221上下分別對齊,對插部22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一用于導引該電連接器100 與對接連接器相連接的導引部222,基部21包括自其后表面向前凹陷形成的收容槽211及位于收容槽211側壁上的若干凸塊212,收容槽211與收容孔221相通。隔板3為塑膠材質射出成型制成。隔板3具有位于其后部表面且數(shù)量與導電端子 1相同的理線槽31及自其前部凸起的凸臺32。理線槽31貫穿凸臺32至隔板3的前表面。組裝時,將導電端子1自絕緣本體2的后端插入收容孔221內,上排端子101的對接部11與下排端子102的對接部11上下對齊,上排端子101的固持部12與下排端子102 的固持部12上下對齊,上排端子101的焊接部13與下排端子102的焊接部13排列成一排, 上排端子101的焊接部13與下排端子102的焊接部13相互交叉排列。隔板3的凸臺32收容于絕緣本體2的收容槽211內,凸臺32的側邊、隔板3的底面與收容槽211側壁上的若干凸塊212相抵持令隔板3與絕緣本體2牢固的連接,導電端子1的焊接部13收容于隔板3的理線槽31,導電端子1的焊接部13上表面暴露于隔板3 的表面。
權利要求
1.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及包覆于所述絕緣本體的若干導電端子,所述導電端子包括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所述導電端子具有固持于所述絕緣本體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的對接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與所述下排端子結構相同,所述上排端子的對接部與所述下排端子的對接部上下對齊, 所述上排端子的焊接部與所述下排端子的焊接部排列成一排。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的焊接部與所述下排端子的焊接部相互交叉排列。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的固持部與所述下排端子的固持部上下對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連接器還包括安裝于所述絕緣本體的隔板,所述隔板設有位于其前部的凸臺,所述絕緣本體后部設有收容槽,所述凸臺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內,所述焊接部暴露于所述隔板表面。
5.一種電連接器的導電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呈片狀,其包括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的對接部、自所述固持部末端彎折延伸的連接部及自所述連接部的末端向后彎折延伸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偏離所述導電端子的中心軸。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連接器的導電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的一側面與所述固持部一側面相平齊,所述焊接部的寬度小于所述固持部末端的二分之一寬度。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連接器的導電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兩側邊設有自其向斜后方延伸的倒刺。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連接器的導電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與所述對接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焊接部與所述對接部、所述固持部相平行且位于不同平面。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連接器的導電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接部具有位于其中心的通槽、位于通槽兩側且相對稱的一對插接部及分別自插接部內側的前端向中心凸出的一對凸臺。
10.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連接器的導電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為一次性沖壓制成,所述導電端子的落料面為與對接端子相接觸面。
全文摘要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及包覆于所述絕緣本體的若干導電端子,所述導電端子包括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所述導電端子具有固持于所述絕緣本體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的對接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的焊接部,所述上排端子與所述下排端子結構相同,所述上排端子的對接部與所述下排端子的對接部上下對齊,所述上排端子的焊接部與所述下排端子的焊接部排列成一排。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電連接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使兩排導電端子一次性與線纜連接,電連接器可自動化焊接及組裝,組裝快捷,提高了生產效率,并且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導電端子與絕緣本體配合穩(wěn)定。
文檔編號H01R13/40GK102456962SQ20101051658
公開日2012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0月23日
發(fā)明者孫運松, 黃建勳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