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解電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解電容器,特別涉及將陽極箔及陰極箔等卷繞而成的電解電容器。
背景技術:
作為電解電容器的形態(tài)之一,有在陽極箔和陰極箔之間夾有隔離紙后進行卷取而 形成的電解電容器。在這里,作為這樣的卷繞式的電解電容器,對兩端子(陽極1個端子+陰極1個端 子)結(jié)構的電解電容器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首先,如圖52所示,準備分別具有規(guī)定長度 的帶狀的陽極箔103、陰極箔104及兩張隔離紙105、106。作為陽極箔,例如使用形成了電 介質(zhì)氧化被膜的鋁箔,作為陰極箔,使用鋁箔。在陽極箔103的長度方向的規(guī)定位置連接有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0,在陰極箔104 的長度方向的規(guī)定位置連接有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3。如圖53及圖54所示,在陽(陰)極 引線凸出端子110、113上,設置有圓柱狀的凸臺部116a、與陽(陰)極箔103、104連接的板 狀連接部116b、和成為陽(陰)極端子的圓柱狀引線116c。如圖52所示,陽極箔103及陰極箔104等以在陽極箔103和陰極箔104之間夾入 一張隔離紙105且在一張隔離紙105和另一張隔離紙106之間夾入陽極箔103的形態(tài)進行配置。接著,如圖55所示,將配置的陽極箔103、陰極箔104以及隔離紙105、106的一端 側(cè)夾入到卷芯131a、131b中。接著,通過在此狀態(tài)下使卷芯131a、131b向右(順時針)轉(zhuǎn) 動,從一端側(cè)開始卷取陽極箔103及陰極箔104等,形成卷繞式的電解電容器。不過,電解電容器中有稱之為等效串聯(lián)電感(ESL Equivalent Series Inductance)的電感成分。該ESL隨著頻率的升高而增大,電解電容器無法發(fā)揮作為電容器 的功能。為此,要求在高頻區(qū)域使用的電解電容器具有更低的ESL。另外,電解電容器具有 稱之為等效串聯(lián)電阻(ESR 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的電阻成分,要求具有更低的 ESR。為了降低ESR和ESL,有作為引線凸出端子而具備多個引線凸出端子的多端子電 解電容器。接著,作為這樣的多端子電解電容器,對四端子(陽極兩個端子+陰極兩個端 子)結(jié)構的電解電容器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如圖56所示,在陽極箔103的長度方向的規(guī)定位置分別連接有第一陽極引線凸出 端子111和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2,在陰極箔104的長度方向的規(guī)定位置分別連接有第 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4和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5。陽極箔103及陰極箔104等配置 成與兩端子電解電容器的情況相同,其一端側(cè)被夾入卷芯131a、131b中(參照圖55)。通 過在該狀態(tài)下使卷芯131a、131b向右轉(zhuǎn)動,從一端側(cè)卷取陽極箔103及陰極箔104等,如圖 57所示形成了電容器元件102。接著,相對于電容器元件102,對陽極箔103及陰極箔104的截面等實施化成處理 等規(guī)定處理。接著,在電容器元件102上安裝密封用橡膠墊122(參照圖58)。在密封用橡膠墊122上形成有與引線凸出端子111、112、114、115的位置對應的四個開口部122a(參照 圖58)。密封用橡膠墊122以引線凸出端子111、112、114、115的引線116c插通開口部122a 的形態(tài)安裝在電容器元件102上。安裝有密封用橡膠墊122的電容器元件102,被收納于具有規(guī)定大小的有底鋁制 外殼120(參照圖58)中。接著,鋁制外殼120的開口端側(cè)被橫向縮頸和卷邊密封,被實施 規(guī)定的老化處理。接著,在鋁制外殼120的卷曲面上安裝塑料制的座板124。座板124上形 成有與引線凸出端子111、112、114、115的位置對應的四個開口部124a(參照圖58)。隨后,如圖58所示,將從座板124的開口部124a突出的各引線116c作為電極端 子,通過實施壓力加工和彎曲加工,由此完成四端子結(jié)構的電解電容器101。接著,作為多端子的電解電容器,對三端子(陽極兩個端子+陰極一個端子)結(jié)構 的電解電容器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如圖59所示,在陽極箔103的長度方向的規(guī)定位置分別連接有第一陽極引線凸出 端子111和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2,在陰極箔104的長度方向的規(guī)定位置連接有陰極引 線凸出端子113。陽極箔103及陰極箔104等配置成與兩端子電解電容器的情況相同,其 一端側(cè)被夾入卷芯131a、131b中(參照圖55)。通過在該狀態(tài)下使卷芯131a、131b向右轉(zhuǎn) 動,從一端側(cè)卷取陽極箔103及陰極箔104等,如圖60所示形成了電容器元件102。接著,相對于電容器元件102,對陽極箔103及陰極箔104的截面等實施化成處理 等規(guī)定處理。接著,在電容器元件102上安裝密封用橡膠墊122(參照圖61)。在密封用橡 膠墊122上形成有與引線凸出端子111、112、113的位置對應的三個開口部122a(參照圖 61)。密封用橡膠墊122以引線凸出端子111、112、113的引線116c插通開口部122a的形 態(tài)安裝在電容器元件102上。安裝有密封用橡膠墊122的電容器元件102,被收納于具有規(guī)定大小的有底鋁制 外殼120(參照圖61)中。接著,鋁制外殼120的開口端側(cè)被橫向縮頸和卷邊密封,被實施 規(guī)定的老化處理。接著,在鋁制外殼120的卷曲面上安裝塑料制的座板124。座板124上形 成有與引線凸出端子111、112、113的位置對應的三個開口部124a(參照圖61)。隨后,如圖61所示,將從座板124的開口部124a突出的各引線116c作為電極端 子,通過實施壓力加工和彎曲加工,由此完成三端子結(jié)構的電解電容器101。需要說明的是,作為公開了二 四端子等的多端子結(jié)構的電解電容器的文獻的一 例,有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4-179621號公報)。但是,在以往的多端子結(jié)構的電解電容器中,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存在如下所示的問題點。如上所述,特別是對于高頻區(qū)域使用的電解電容器而言,要求更低的ESL。該ESL 依賴于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引線的間距,所以要求在減小ESL的基礎上,使引線的各 間距為相同間距,以更好的平衡配置各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S卩,在四端子結(jié)構的電解電容器的情況下,要求從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側(cè)觀察 電解電容器101時,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1、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2、第一陰極引線 凸出端子114、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5配置在與正方形(或矩形)的頂點對應的位置。在這里,如圖62所示,假設在一張陽極箔103上將兩根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1、112 配置在卷取后與正方形的頂點對應的位置。如此,電解電容器的直徑越小,兩根陽極引線凸 出端子111、112間的距離PL越短。例如,在直徑6. 3mm的電解電容器中,需要將兩根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1、112間的距離PL設為數(shù)mm。然而,在直徑6. 3mm的電解電容器中,陽極箔103的長度L為60 70mm左右,難 以在這樣的長度L的陽極箔103上以數(shù)mm的間隔(距離PL)高精度連接兩根陽極引線凸 出端子111、112。另一方面,為了抑制到較低的ESR,優(yōu)選以如下方式使陽極引線凸出端子與陽極箔 連接,即,相對于與陽極箔連接的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向一側(cè)延伸的陽極箔的部分的電阻值 和向另一側(cè)延伸的陽極箔的部分的電阻值相同。即,兩根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優(yōu)選被配置成其間隔(距離PL)的一半距離、陽極箔的 一端和最近的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距離以及陽極箔的另一端和最近的陽極引線凸出端子 的距離大致相等。為此,如果使兩根陽極引線凸出端子接近而使其與一張陽極箔連接,則實 質(zhì)上與連接一根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情況相同,特別是在高頻區(qū)域,作為電解電容器的特 性受損。因此,發(fā)明人想要消除這樣的不良情形,為了確保兩根陽極引線凸出端子之間的 間隔而進行了如下所示的評價。首先,將以卷取陽極箔等的狀態(tài)配置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 子的圓周方向位置作為第一圓周方向位置,將配置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圓周方向位置 作為第二圓周方向位置。如圖63所示,作為陽極箔103,準備將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1和第二陽極引線 凸出端子112之間的間隔PL設定成與第一圓周方向位置對應的陽極箔103的部分和卷取 相對于第一圓周方向位置而與第二圓周方向位置相對應的最近的陽極箔103的部分進而 在卷取一圈陽極箔103后的與第二圓周方向位置相對應的陽極箔103的部分的間隔的陽極 箔 103。使用該陽極箔103等進行卷取評價,結(jié)果如圖64所示,可知出現(xiàn)所謂相對于第一 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1的徑向位置而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2的徑向位置錯開的新問 題。需要說明的是,將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1的徑向位置與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2 的徑向位置一致的情況以虛線示于圖64中,也就是說,將使四根引線116c的各間距相等且 可以更好的平衡配置各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情況用虛線示于圖64中。在如上所述的卷繞式的電解電容器中,關于陽極箔、陰極箔及兩張隔離紙,其一端 側(cè)被卷芯夾入,在該狀態(tài)下從一端側(cè)開始卷取。為此,在第二圈之后,在之前卷取的陽極箔 等的部分上進一步卷取陽極箔等。于是,即使圓周方向位置相同,但對于最開始卷取的部分和最后卷取的部分而言, 徑向位置不同,隨著以后的卷取,距離卷取始點(中心)的徑向距離變長。因此,如圖64 所示,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2盡管在圓周方向上相對于配置有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 111的第一圓周方向位置而配置在規(guī)定的第二圓周方向位置上,但在徑向上,與相對于第一 圓周方向位置而與第二圓周方向位置對應的最近的陽極箔103的部分連接時的徑向位置 相比配置在其外側(cè)。也就是說,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2與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1 的徑向位置相比被配置在外側(cè)。可以說對于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及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而言也是一樣的,在 卷取陽極箔等的電容器元件102中,兩根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1、112和兩根陰極引線凸出 端子114、115未配置在與正方形的頂點相對應的位置。
在兩根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1、112和兩根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4、115從與正方形 的頂點相對應的位置錯開時,各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112、114、115之間的間距改 變,ESL升高,作為電解電容器的特性降低。另外,在密封用橡膠墊122的開口部122a及座 板124的開口部124a中難以插通各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112、114、115,生產(chǎn)率受 到抑制??梢哉f對于三端子結(jié)構的電解電容器而言也是相同的,如圖65所示,在卷取陽極 箔等的電容器元件102中,兩根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1、112和一根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3 未配置在與正三角形的頂點相對應的位置。在兩根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1、112從與正三角形的頂點相對應的位置錯開時,各 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112、113之間的間距改變,ESL升高,作為電解電容器的特性 降低。另外,在密封用橡膠墊122的開口部122a及座板124的開口部124a中難以插通各 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112、113,生產(chǎn)率受到抑制。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正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完成的發(fā)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保持作為 電解電容器的特性的同時消除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錯位的電解電容器。本發(fā)明的第一電解電容器,是分別將帶狀的陽極箔和陰極箔卷繞得到的電解電容 器,具備陽極箔及陰極箔、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第一陰極引線 凸出端子、和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陽極箔及陰極箔從長度方向的一端側(cè)邊相互對置邊 向規(guī)定的方向卷取。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與從陽極箔的一端側(cè)起隔開第一距離的陽極 箔的部分連接,在被卷取的狀態(tài)下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一圓周方向位置。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 子,與從陽極箔的一端側(cè)起隔開距離比第一距離長的第二距離的陽極箔的部分連接,在被 卷取的狀態(tài)下相對于第一圓周方向位置而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二圓周方向位置。第一陰極引線 凸出端子,與從陰極箔的一端側(cè)起隔開第三距離的陰極箔的部分連接,在被卷取的狀態(tài)下 相對于第一圓周方向位置及第二圓周方向位置而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三圓周方向位置。第二陰 極引線凸出端子,與從陰極箔的一端側(cè)起隔開距離比第三距離長的第四距離的陰極箔的部 分連接,在被卷取的狀態(tài)下相對于第三圓周方向位置而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四圓周方向位置。 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和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分別具有以與陽極箔接觸的形態(tài)與之連 接的陽極連接部和與陽極連接部電連接并成為陽極端子的陽極引線。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 子和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分別具有以與陰極箔接觸的形態(tài)與之連接的陰極連接部和與 陰極連接部電連接并成為陰極端子的陰極引線。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與從對應于第一 圓周方向位置的陽極箔的部分起以規(guī)定的長度卷取陽極箔后的對應于第二圓周方向位置 的陽極箔的部分連接。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及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中的一方的陽極引 線凸出端子,采用在卷取陽極箔的狀態(tài)下形成為陽極引線的徑向位置與陽極連接部的徑向 位置不同的第一類型。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及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中的另一方的陽極 引線凸出端子,采用在卷取陽極箔的狀態(tài)下形成為陽極引線的徑向位置與陽極連接部的徑 向位置相同的第二類型。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與從對應于第三圓周方向位置的陰極箔 的部分起以規(guī)定的長度卷取陰極箔后的對應于第四圓周方向位置的陰極箔的部分連接。第 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及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中的一方的陰極引線凸出端子,采用在卷取
11陰極箔的狀態(tài)下形成為陰極引線的徑向位置與陰極連接部的徑向位置不同的第三類型。第 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及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中的另一方的陰極引線凸出端子,采用在卷 取陰極箔的狀態(tài)下形成為陰極引線的徑向位置與陰極連接部的徑向位置相同的第四類型。本發(fā)明的第二電解電容器,具有被分別卷繞的帶狀的陽極箔及陰極箔和四個引線 凸出端子。四個引線凸出端子分別具有以與陽極箔及陰極箔的任一接觸的形態(tài)與之連接 的連接部、和與連接部電連接并成為端子的引線。該四個引線凸出端子包括在卷繞陽極箔 及陰極箔的狀態(tài)下,引線配置在與連接部相同徑向位置的形態(tài)的引線凸出端子、和引線配 置在相對于連接部在徑向上發(fā)生了移位的位置的形態(tài)的引線凸出端子。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電解電容器,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及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 中的一方的陽極引線凸出端子,采用在卷取陽極箔的狀態(tài)下形成為陽極引線的徑向位置與 陽極連接部的徑向位置不同的第一類型;另一方的陽極引線凸出端子采用在卷取陽極箔的 狀態(tài)下形成為陽極引線的徑向位置與陽極連接部的徑向位置相同的第二類型。另外,第一 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及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中的一方的陰極引線凸出端子,采用在卷取陰 極箔的狀態(tài)下形成為陰極引線的徑向位置與陰極連接部的徑向位置不同的第三類型;另一 方的陰極引線凸出端子采用在卷取陰極箔的狀態(tài)下形成為陰極引線的徑向位置與陰極連 接部的徑向位置相同的第四類型。由此,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陽(陰)極引線 的圓周方向位置與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陽(陰)極引線的圓周方向位置一致。 其結(jié)果,可以將第一(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陽(陰)極引線配置在大致與正方 形的頂點對應的位置。另外,四根陽(陰)極引線的各間距大致恒定,所以ESL減小,可以 保持作為電解電容器的特性。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電解電容器,四個引線凸出端子包括在卷繞陽極箔及陰極箔 的狀態(tài)下,引線配置在與連接部相同徑向位置的形態(tài)的引線凸出端子、和引線配置在相對 于連接部在徑向上發(fā)生移位了的位置的形態(tài)的引線凸出端子。由此,可以使引線凸出端子 的引線的徑向位置一致。其結(jié)果,制造時的對位變得容易,另外,可以保持作為電解電容器 的特性。本發(fā)明的第三電解電容器,是分別將帶狀的陽極箔和陰極箔卷繞得到的電解電容 器,具備陽極箔及陰極箔、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第一陰極引線 凸出端子、和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陽極箔及陰極箔從長度方向的一端側(cè)邊相互對置邊 向規(guī)定的方向卷取。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與從陽極箔的一端側(cè)起隔開第一距離的陽極 箔的部分連接,在被卷取的狀態(tài)下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一圓周方向位置。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 子,與從陽極箔的一端側(cè)起隔開距離比第一距離長的第二距離的陽極箔的部分連接,在被 卷取的狀態(tài)下相對于第一圓周方向位置而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二圓周方向位置。第一陰極引 線凸出端子,與從陰極箔的一端側(cè)起隔開第三距離的陰極箔的部分連接,在被卷取的狀態(tài) 下相對于第一圓周方向位置及第二圓周方向位置而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三圓周方向位置。第 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與從陰極箔的一端側(cè)起隔開距離比第三距離長的第四距離的陰極箔 的部分連接,在被卷取的狀態(tài)下相對于第三圓周方向位置而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四圓周方向位 置。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和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分別具有以與陽極箔接觸的形態(tài)與 之連接的陽極連接部和與陽極連接部電連接并成為陽極端子的陽極引線。第一陰極引線凸 出端子和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分別具有以與陰極箔接觸的形態(tài)與之連接的陰極連接部和與陰極連接部電連接并成為陰極端子的陰極引線。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與從對應于 第一圓周方向位置的陽極箔的部分起以規(guī)定的長度卷取陽極箔后的對應于第二圓周方向 位置的陽極箔的部分連接。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及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在卷取陽極 箔的狀態(tài)下形成為陽極引線的徑向位置與陽極連接部的徑向位置不同。第二陰極引線凸出 端子,與從對應于第三圓周方向位置的陰極箔的部分起以規(guī)定的長度卷取陰極箔后的對應 于第四圓周方向位置的陰極箔的部分連接。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及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 子,在卷取陰極箔的狀態(tài)下形成為陰極引線的徑向位置與陰極連接部的徑向位置不同。本發(fā)明的第四電解電容器,具有被分別卷繞的帶狀的陽極箔及陰極箔和四個引線 凸出端子。四個引線凸出端子分別具有以與陽極箔及陰極箔的任一接觸的形態(tài)與之連接 的連接部、和與連接部電連接并成為端子的引線。該四個引線凸出端子包括在卷繞陽極箔 及陰極箔的狀態(tài)下,引線配置在相對于連接部使徑向位置向外側(cè)發(fā)生了移位的位置的形態(tài) 的引線凸出端子、和引線配置在相對于連接部使徑向位置向內(nèi)側(cè)發(fā)生了移位的位置的形態(tài) 的引線凸出端子。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電解電容器,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及第二陽(陰)極 引線凸出端子,在卷取陽(陰)極箔的狀態(tài)下形成為陽(陰)極引線的徑向位置與陽(陰) 極連接部的徑向位置不同。由此,可以使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陽(陰)極引線 的徑向位置向外周側(cè)移位,使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陽(陰)極引線的徑向位置 向內(nèi)周側(cè)移位。為此,即便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陽(陰)極連接部的徑向位置, 與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陽(陰)極連接部的徑向位置相比配置在內(nèi)周側(cè),也可 以使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陽(陰)極引線的徑向位置與第二陽(陰)極引線凸 出端子的引線的徑向位置彼此接近。因此,可以將第一(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 引線配置在大致與正方形的頂點對應的位置,所以可以消除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錯 位。另外,第一(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之間的四根陽(陰)極引線的各間距大致 恒定,因此ESL減小,可以保持作為電解電容器的特性。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電解電容器,四個引線凸出端子包括在卷繞陽極箔及陰極箔 的狀態(tài)下,引線配置在相對于連接部使徑向位置向外側(cè)發(fā)生了移位的位置的形態(tài)的引線凸 出端子、和引線配置在相對于連接部使徑向位置向內(nèi)側(cè)發(fā)生了移位的位置的形態(tài)的引線凸 出端子。由此,可以使引線凸出端子的引線的徑向位置一致。其結(jié)果,制造時的對位變得容 易,另外,可以保持作為電解電容器的特性。本發(fā)明的第五電解電容器,是分別將帶狀的陽極箔和陰極箔卷繞得到的電解電容 器,具備陽極箔及陰極箔、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和一根陰極引 線凸出端子。陽極箔及陰極箔從長度方向的一端側(cè)邊相互對置邊向規(guī)定的方向卷取。第一 陽極引線凸出端子,與從陽極箔的一端側(cè)起隔開第一距離的陽極箔的部分連接,在被卷取 的狀態(tài)下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一圓周方向位置。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與從陽極箔的一端側(cè) 起隔開距離比第一距離長的第二距離的陽極箔的部分連接,在被卷取的狀態(tài)下相對于第一 圓周方向位置而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二圓周方向位置。陰極引線凸出端子,與從陰極箔的一端 側(cè)起隔開第三距離的陰極箔的部分連接,在被卷取的狀態(tài)下相對于第一圓周方向位置及第 二圓周方向位置而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三圓周方向位置。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和第二陽極 引線凸出端子分別具有以與陽極箔接觸的形態(tài)與之連接的陽極連接部和與陽極連接部電
13連接并成為陽極端子的陽極引線。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具有以與陰極箔接觸的形態(tài)與之連 接的陰極連接部和與陰極連接部電連接并成為陰極端子的陰極引線。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 子,與從對應于第一圓周方向位置的陽極箔的部分起以規(guī)定的長度卷取陽極箔后的對應于 第二圓周方向位置的陽極箔的部分連接。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及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 中的至少一方的陽極引線凸出端子,采用在卷取陽極箔的狀態(tài)下形成為陽極引線的徑向位 置與陽極連接部的徑向位置不同的第一類型。本發(fā)明的第六電解電容器,具有被分別卷繞的帶狀的陽極箔及陰極箔和三個引線 凸出端子。三個引線凸出端子分別具有以與陽極箔及陰極箔的任一接觸的形態(tài)與之連接 的連接部、和與連接部電連接并成為端子的引線。該三個引線凸出端子包括在卷繞陽極箔 及陰極箔的狀態(tài)下,引線配置在與連接部相同徑向位置的形態(tài)的引線凸出端子、和引線配 置在相對于連接部在徑向上發(fā)生了移位的位置的形態(tài)的引線凸出端子。本發(fā)明的第七電解電容器,具有被分別卷繞的帶狀的陽極箔及陰極箔和三個引線 凸出端子。三個引線凸出端子分別具有以與陽極箔及陰極箔的任一接觸的形態(tài)與之連接 的連接部、和與連接部電連接并成為端子的引線。該三個引線凸出端子包括在卷繞陽極箔 及陰極箔的狀態(tài)下,引線配置在相對于連接部使徑向位置向外側(cè)發(fā)生了移位的位置的形態(tài) 的引線凸出端子、和引線配置在相對于連接部使徑向位置向內(nèi)側(cè)發(fā)生了移位的位置的形態(tài) 的引線凸出端子。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電解電容器,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及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 中的至少一方,在卷取陽極箔的狀態(tài)下形成為陽極引線的徑向位置與陽極連接部的徑向位 置不同。由此,使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陽極引線的徑向位置向外周側(cè)移位及使第二陽 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陽極引線的徑向位置向內(nèi)周側(cè)移位中的至少一方是可以實現(xiàn)的。為此, 即便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陽極連接部的徑向位置,與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陽極連 接部的徑向位置相比配置在內(nèi)周側(cè),也可以使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陽極引線的徑向位 置與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引線的徑向位置彼此接近。因此,可以將第一陽極引線凸出 端子的引線配置在大致與正三角形的頂點對應的位置,所以可以消除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 錯位。另外,第一及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以及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三根陽(陰)極引線 的各間距大致恒定,因此ESL減小,可以保持作為電解電容器的特性。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六電解電容器,三個引線凸出端子包括在卷繞陽極箔及陰極箔 的狀態(tài)下,引線配置在與連接部相同徑向位置的形態(tài)的引線凸出端子、和引線配置在相對 于連接部在徑向上發(fā)生移位了的位置的形態(tài)的引線凸出端子。由此,可以使引線凸出端子 的引線的徑向位置一致。其結(jié)果,制造時的對位變得容易,另外,可以保持作為電解電容器 的特性。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七電解電容器,三個引線凸出端子包括在卷繞陽極箔及陰極箔 的狀態(tài)下,引線配置在相對于連接部使徑向位置向外側(cè)發(fā)生了移位的位置的形態(tài)的引線凸 出端子、和引線配置在相對于連接部使徑向位置向內(nèi)側(cè)發(fā)生了移位的位置的形態(tài)的引線凸 出端子。由此,可以使引線凸出端子的引線的徑向位置一致。其結(jié)果,制造時的對位變得容 易,另外,可以保持作為電解電容器的特性。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涉及的電解電容器中使用的雙側(cè)壓接端子的 側(cè)視圖。圖2A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涉及的電解電容器中使用的單側(cè)壓接端子的 一例的側(cè)視圖。圖2B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涉及的電解電容器中使用的單側(cè)壓接端子的 另一例的側(cè)視圖。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與陽(陰)極箔的 連接形態(tài)和陽(陰)極箔與隔板的配置形態(tài)的立體圖。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電解電容器的制造方法的一個工序的部分 立體圖。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在圖4所示的工序之后進行的工序的立體圖。圖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在圖5所示的工序之后進行的工序的立體 圖。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在圖6所示的工序之后進行的工序的立體 圖。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在圖7所示的工序之后進行的工序的剖視 圖。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圖8所示的工序的俯視圖。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配置關系的平 面圖。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圖10所示的剖面線XI-C-XI中的剖視圖和 比較例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剖面線XI-C-XI對應的剖視圖。圖1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圖10所示的剖面線XII-C-XII中的剖視圖 和比較例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剖面線XII-C-XII對應的剖視圖。圖1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涉及的電解電容器中陽(陰)極引線凸出端 子與陽(陰)極箔的連接形態(tài)和陽(陰)極箔與隔板的配置形態(tài)的立體圖。圖1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中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配置關系的平 面圖。圖1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中圖14所示的剖面線XV-C-XV中的剖視圖和 比較例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剖面線xv-c-xv對應的剖視圖。圖1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中圖14所示的剖面線XVI-C-XVI中的剖視圖 和比較例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剖面線XVI-C-XVI對應的剖視圖。圖17是表示變形例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圖10所示的剖面線XI-C-XI對應的剖視圖 和比較例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剖面線XI-C-XI對應的剖視圖。圖18是表示變形例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圖10所示的剖面線XII-C-XII對應的剖視 圖和比較例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剖面線XII-C-XII對應的剖視圖。圖19是表示變形例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圖14所示的剖面線XV-C-XV對應的剖視圖 和比較例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剖面線xv-c-xv對應的剖視圖。
圖20是表示變形例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圖14所示的剖面線xvi-c-xvi對應的剖視 圖和比較例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剖面線xvi-c-xvi對應的剖視圖。圖2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涉及的電解電容器中陽(陰)極引線凸出端 子與陽(陰)極箔的連接形態(tài)和陽(陰)極箔與隔板的配置形態(tài)的立體圖。圖2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中電解電容器的制造方法的一個工序的部分 立體圖。圖2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中在圖22所示的工序之后進行的工序的立體 圖。圖2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中在圖23所示的工序之后進行的工序的立體 圖。圖2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中在圖24所示的工序之后進行的工序的立體 圖。圖2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中在圖25所示的工序之后進行的工序的剖視 圖。圖2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中圖26所示的工序的俯視圖。圖2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中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配置關系的平 面圖。圖2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中圖28所示的剖面線xxix_c_xxix中的剖視 圖和比較例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剖面線xxix-c-xxix對應的剖視3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中圖28所示的剖面線xxx-c-xxx中的剖視圖 和比較例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剖面線xxx-c-xxx對應的剖視圖。圖31是表示變形例的電解電容器中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配置關系的平面 圖。圖32是表示變形例的電解電容器的圖31所示的剖面線xxxii-c-xxxii的剖視圖 和比較例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剖面線xxxii-c-xxxii對應的剖視圖。圖33是表示變形例的電解電容器的圖31所示的剖面線xxxiii-c-xxxiii的剖視 圖和比較例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剖面線xxxiii-c-xxxiii對應的剖視圖。圖3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涉及的電解電容器中陽(陰)極引線凸出端 子與陽(陰)極箔的連接形態(tài)和陽(陰)極箔與隔板的配置形態(tài)的立體圖。圖3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中電解電容器的制造方法的一個工序的部分 立體圖。圖3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中在圖35所示的工序之后進行的工序的立體 圖。圖3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中在圖36所示的工序之后進行的工序的立體 圖。圖3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中在圖37所示的工序之后進行的工序的立體 圖。圖3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中在圖38所示的工序之后進行的工序的剖視 圖。
圖4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中圖39所示的工序的俯視圖。圖4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中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配置關系的平 面圖。圖4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中圖41所示的剖面線XLII-C-XLII中的剖視 圖和比較例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剖面線XLII-C-XLII對應的剖視4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涉及的電解電容器中陽(陰)極引線凸出端 子與陽(陰)極箔的連接形態(tài)和陽(陰)極箔與隔板的配置形態(tài)的立體圖。圖4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中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配置關系的平 面圖。圖4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中圖44所示的剖面線XLV-C-XLV中的剖視圖 和比較例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剖面線XLV-C-XLV對應的剖視圖。圖4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方式涉及的電解電容器中陽(陰)極引線凸出端 子與陽(陰)極箔的連接形態(tài)和陽(陰)極箔與隔板的配置形態(tài)的立體圖。圖4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方式中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配置關系的平 面圖。圖4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方式中圖47所示的剖面線XLVIII-C-XLVIII中的 剖視圖和比較例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剖面線XLVIII-C-XLVIII對應的剖視圖。圖49是表示變形例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圖41所示的剖面線XLII-C-XLII對應的剖 視圖和比較例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剖面線XLII-C-XLII對應的剖視圖。圖50是表示變形例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圖44所示的剖面線XLV-C-XLV對應的剖視 圖和比較例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剖面線XLV-C-XLV對應的剖視圖。圖51是表示變形例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圖47所示的剖面線XLVIII-C-XLVIII對應 的剖視圖和比較例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與剖面線XLVIII-C-XLVIII對應的剖視圖。圖52是表示第一現(xiàn)有技術涉及的電解電容器中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與陽 (陰)極箔的連接形態(tài)和陽(陰)極箔與隔板的配置形態(tài)的立體圖。圖53是表示雙側(cè)壓接端子的立體圖。圖54是表示雙側(cè)壓接端子的側(cè)視圖。圖55是表示第一現(xiàn)有技術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制造方法的一個工序的部分立體 圖。圖56是表示第二現(xiàn)有技術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制造方法的一個工序的立體圖。圖57是表示在圖56所示的工序之后進行的工序的剖視圖。圖58是表示在圖57所示的工序之后進行的工序的剖視圖。圖59是表示第二現(xiàn)有技術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制造方法的一個工序的立體圖。圖60是表示在圖59所示的工序之后進行的工序的立體圖。圖61是表示在圖60所示的工序之后進行的工序的剖視圖。圖62是表示陽極引線凸出端子與陽極箔的連接形態(tài)的第一例的側(cè)視圖。圖63是表示陽極引線凸出端子與陽極箔的連接形態(tài)的第二例的側(cè)視圖。圖64是表示用于說明以往的電解電容器的問題點的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配置關 系的平面圖。
圖65是表示用于說明以往的電解電容器的問題點的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配置關 系的平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第一實施方式在這里,對使用雙側(cè)壓接端子作為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使用單側(cè)壓接端 子作為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電解電容器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雙側(cè)壓接端子16通過兩個相同的模具成形為相對于引線16c大致左 右對稱的形狀,成形有圓柱狀的凸臺部16a、與陽(陰)極箔連接的板狀的連接部16b及成 為陽(陰)極端子的圓柱狀的引線16c。引線16c設置在凸臺部16a的一端側(cè),連接部16b 設置在凸臺部16a的另一端側(cè)。需要說明的是,在圖1中,板狀的連接部16b配置在與紙面 垂直的方向上。另一方面,如圖2A及2B所示,單側(cè)壓接端子18在兩個相同模具中主要通過一方 的模具成形為相對于引線16c不對稱的形狀,在圖2A中,示出引線18c相對于連接部18b 的移位量(距離S1)相對較小的單側(cè)壓接端子。在圖2B中,示出移位量(距離S2)相對較 大的單側(cè)壓接端子。任意單側(cè)壓接端子18都成形有圓柱狀的凸臺部18a、與陽(陰)極箔 連接的板狀的連接部18b及成為陽(陰)極端子的圓柱狀的引線18c。引線18c設置在凸 臺部18a的一端側(cè),連接部18b設置在凸臺部18a的另一端側(cè)。需要說明的是,在圖2A及圖2B中,板狀的連接部18b配置在與紙面垂直的方向 上。另外,在該單側(cè)壓接端子18中,作為與陽(陰)極箔的連接面,為了進行說明,將位于 引線18c相對于連接部18b發(fā)生移位的一側(cè)的相反側(cè)的連接部18b的連接面作為第一連接 面18d,將位于引線18c發(fā)生移位的一側(cè)的連接部18b的連接面作為第二連接面18e。如后 所述,在單側(cè)壓接端子18中,可以將引線18c及凸臺部18a配置在從與陽(陰)極箔連接 的連接部18b的位置徑向移位了的位置。接著,對電解電容器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首先,如圖3所示,在陽極箔3的長度 方向的規(guī)定位置連接雙側(cè)壓接端子16作為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連接單側(cè)壓接端子 18作為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2。另外,在陰極箔4的長度方向的規(guī)定位置連接雙側(cè)壓接 端子16作為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4,連接單側(cè)壓接端子18作為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 15。此時,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與從陽極箔3的一端側(cè)起隔開規(guī)定距離(第一距 離)以卷取的狀態(tài)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一圓周方向位置的陽極箔3的部分連接。另外,第二陽極 引線凸出端子12,與從陽極箔的一端側(cè)起隔開比規(guī)定距離長的距離(第二距離)以卷取的 狀態(tài)相對于第一圓周方向位置而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二圓周方向位置的陽極箔3的部分連接。該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和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2的間隔PL,被設定成陽 極箔3中與第一圓周方向位置對應的陽極箔3的部分、與相對于第一圓周方向位置卷取對 應于第二圓周方向位置的最近的陽極箔3的部分進而再將陽極箔3卷取一圈后的對應于第 二圓周方向位置的陽極箔3的部分之間的間隔。另外,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4,與從陰極箔4的一端側(cè)起隔開規(guī)定距離(第三距 離)以卷取的狀態(tài)相對于第一圓周方向位置及第二圓周方向位置而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三圓周方向位置的陰極箔4的部分連接。另外,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5,與從陰極箔的一端側(cè) 起隔開比規(guī)定距離長的距離(第四距離)以卷取的狀態(tài)相對于第三圓周方向位置而配置于 規(guī)定的第四圓周方向位置的陰極箔4的部分連接。該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4和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5的間隔NL,被設定成陰 極箔4中與第三圓周方向位置對應的陰極箔4的部分、與相對于第三圓周方向位置卷取對 應于第四圓周方向位置的最近的陰極箔4的部分進而再將陰極箔4卷取一圈后的對應于第 四圓周方向位置的陰極箔4的部分之間的間隔。在這里,圓周方向是指以成為卷繞起點的 陽極箔3及陰極箔4等的一端側(cè)為中心部的圓周方向,另外,徑向是指從其中心部起與圓周 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接著,如圖3所示,陽極箔3及陰極箔4配置成在陽極箔3和陰極箔4之間夾入一 張隔離紙5且在一張隔離紙5和另一張隔離紙6之間夾入陽極箔3的形態(tài)。接著,如圖4所示,如箭頭51所示,將配置的陽極箔3、陰極箔4以及隔離紙5、6的 一端側(cè)夾入卷芯31a和卷芯31b。接著,在該狀態(tài)下,如箭頭52所示,使卷芯31a、31b向右 (順時針)轉(zhuǎn)動,由此以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4及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 子12、15位于陽(陰)極箔3、4的內(nèi)周面的形態(tài),從一端側(cè)起卷取陽極箔3及陰極箔4等, 如圖5所示形成電容器元件2。接著,針對電容器元件2,對陽極箔等的截面等實施化成處理,進而,實施溫度 150°C 300°C左右的熱處理。接著,將電容器元件2浸漬于作為通過聚合成為導電性高分 子的單體的例如3,4_亞乙基二氧噻吩和作為氧化劑溶液的例如對甲苯磺酸鐵醇溶液的混 合溶液中。隨后,通過使其進行熱化學聚合,在電容器元件2的兩極之間形成導電性高分子 層(未圖示)。需要說明的是,作為電解質(zhì),除此之外例如可以使用聚吡咯、聚呋喃或聚苯胺 等導電性高分子材料、或TCNQ絡鹽(7,7,8,8_四氫醌二甲烷)。接著,如圖6所示,在電容器元件2上安裝密封用橡膠墊22。在密封用橡膠墊22 上,在分別與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4及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2、15 對應的規(guī)定位置形成有四個開口部22a。如圖7所示,密封用橡膠墊22通過使第一(二) 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2、14、15的引線16c、18c及凸臺部16a、18a插通對應的開口 部22a而安裝于電容器元件2上。接著,安裝有密封用橡膠墊22的電容器元件2,收納于具有規(guī)定大小的有底鋁制 外殼20(參照圖8)。接著,鋁制外殼20的開口端側(cè)被橫向縮頸和卷邊密封,被實施規(guī)定的 老化處理。接著,在鋁制外殼20的卷曲面上安裝塑料制的座板24。如圖9所示,在座板24上形成有與第一(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2、 14、15的位置對應的四個開口部24a。座板24通過使第一(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 11、12、14、15的引線16c、18c插通對應的開口部24a而安裝于電容器元件2上。隨后,如 圖8及圖9所示,將從座板24的開口部24a突出的各引線16c、18c作為電極端子,通過實 施壓力加工和彎曲加工,由此完成四端子結(jié)構的電解電容器1。在上述的電解電容器中,使用單側(cè)壓接端子18作為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 12,15,由此可以使其引線18c的徑向位置向內(nèi)側(cè)移位,以與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 11、14(雙側(cè)壓接端子16)的引線16c的徑向位置一致。對此進行說明。首先,作為比較例,在使用雙側(cè)壓接端子作為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使用雙側(cè)壓接端子作為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時,如圖10所示,第二陽 極引線凸出端子112(引線116c)盡管在圓周方向上相對于配置有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 111(引線116c)的第一圓周方向位置而配置在規(guī)定的第二圓周方向位置上,但在徑向上, 以陽(陰)極箔3、4卷取一圈的量,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2(引線116c)與第一陽極引 線凸出端子111 (引線116c)的徑向位置相比配置在外側(cè)。需要說明的是,在圖10等中,將 成為卷繞起點的陽極箔3及陰極箔4等的一端側(cè)用中心部C表示。同樣地,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5(引線116c)盡管在圓周方向上相對于配置 有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4(引線116c)的第一圓周方向位置而配置在規(guī)定的第二圓 周方向位置上,但在徑向上,以陽(陰)極箔3、4等卷取一圈的量,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 115(引線116c)與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4(引線116c)的徑向位置相比配置在外側(cè)。 需要說明的是,將該比較例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截面結(jié)構分別示于圖11及圖12的下段。與此相對,在上述的電解電容器中,分別如圖11及圖12的上段所示,使用單側(cè)壓 接端子18作為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2、15,而且,以其連接部18b的第一連接面 18d接觸陽(陰)極箔3、4的內(nèi)周面3a、4a的形態(tài),單側(cè)壓接端子18與陽(陰)極箔3、4 連接。因此,連接部18b的徑向位置盡管與使用雙側(cè)壓接端子116時的連接部116b的徑向 位置相同,但引線18c(凸臺部18a)的徑向位置與使用了分別如圖11及圖12的下段所示 的雙側(cè)壓接端子116時的引線116c(凸臺部116a)的徑向位置相比,向電容器元件2的中 心(陽極箔3等的卷繞起點)C側(cè)(內(nèi)側(cè))移位距離S。由此,如圖10所示,作為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2、15的單側(cè)壓接端子18 的引線18c(凸臺部18a)的徑向位置向內(nèi)側(cè)移位,以與作為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 11、14的雙側(cè)壓接端子16的引線16c(凸臺部16a)的徑向位置一致,可以使第一(二)陽 (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2、14、15的引線16c、18c配置在與正方形的頂點對應的位置。作 為該引線16c、18c的平面配置圖形,不限于正方形,但一個頂點所成的角度0優(yōu)選為70 110°,更優(yōu)選接近90°。需要說明的是,平面配置圖形是指俯視電解電容器中的第一(二) 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2、14、15突出的一側(cè)時的引線的配置圖形。其結(jié)果,各第一 (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2、14、15之間的間距大致恒 定,ESL變小,可以抑制作為電解電容器的特性降低。另外,在密封用橡膠墊22的開口部22a 或座板24的開口部24a,可以容易地插通各第一(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2、14、 15的引線或凸臺部,可以提高生產(chǎn)率。第二實施方式在這里,對使用單側(cè)壓接端子作為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且使用雙側(cè)壓接 端子作為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電解電容器進行說明。首先,如圖13所示,在陽極箔3的長度方向的規(guī)定位置連接單側(cè)壓接端子18作為 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連接雙側(cè)壓接端子16作為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2。另外,在 陰極箔4的長度方向的規(guī)定位置連接單側(cè)壓接端子18作為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4,連接 雙側(cè)壓接端子16作為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5。此時,與前述的電解電容器一樣,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與從陽極箔3的一端 側(cè)起隔開規(guī)定距離(第一距離)以卷取的狀態(tài)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一圓周方向位置的陽極箔3 的部分連接。另外,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2,與從陽極箔的一端側(cè)起隔開比規(guī)定距離長的
20距離(第二距離)以卷取的狀態(tài)相對于第一圓周方向位置而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二圓周方向位 置的陽極箔3的部分連接。該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和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2的間隔PL,被設定成與 第一圓周方向位置對應的陽極箔3的部分、和相對于第一圓周方向位置卷取對應于第二圓 周方向位置的最近的陽極箔3的部分進而再將陽極箔3卷取一圈后的對應于第二圓周方向 位置的陽極箔3的部分之間的間隔。另外,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4,與從陰極箔4的一端側(cè)起隔開規(guī)定距離(第三距 離)以卷取的狀態(tài)相對于第一圓周方向位置及第二圓周方向位置而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三圓 周方向位置的陰極箔4的部分連接。另外,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5,與從陰極箔的一端側(cè) 起隔開比規(guī)定距離長的距離(第四距離)以卷取的狀態(tài)相對于第三圓周方向位置而配置于 規(guī)定的第四圓周方向位置的陰極箔4的部分連接。該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4和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5的間隔NL,被設定成與 第一圓周方向位置對應的陰極箔4的部分、和相對于第一圓周方向位置卷取對應于第二圓 周方向位置的最近的陰極箔4的部分進而再將陰極箔4卷取一圈后的對應于第二圓周方向 位置的陰極箔4的部分之間的間隔。接著,如前述的圖4所示的方法一樣,將配置的陽極箔3、陰極箔4以及隔離紙5、6 的一端側(cè)夾入卷芯31a和卷芯31b。接著,在該狀態(tài)下,使卷芯31a、31b向右(順時針)轉(zhuǎn) 動,由此以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4及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2、15位 于陽(陰)極箔3、4的內(nèi)周面的形態(tài),從一端側(cè)起卷取陽極箔3及陰極箔4等,形成電容器 元件2。接著,對電容器元件實施化成處理等,然后,與圖6 圖9所示的工序一樣,經(jīng)過密 封用橡膠墊的安裝、向鋁制外殼的收容和加工、座板的安裝等,完成電解電容器。在上述的電解電容器中,使用單側(cè)壓接端子18作為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
11、14,由此可以使其引線18c的徑向位置向外側(cè)移位,以與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
12、15(雙側(cè)壓接端子16)的引線16c的徑向位置一致。對此進行說明。首先,作為比較例,在使用雙側(cè)壓接端子作為第一陽(陰)極引線 凸出端子,使用雙側(cè)壓接端子作為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時,如圖14所示,第二陽 極引線凸出端子112(引線116c)盡管在圓周方向上相對于配置有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 111(引線116c)的第一圓周方向位置而配置在規(guī)定的第二圓周方向位置上,但在徑向上, 以陽(陰)極箔3、4等卷取一圈的量,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112(引線116c)與第一陽極 引線凸出端子111 (引線116c)的徑向位置相比配置在外側(cè)。同樣地,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5(引線116c)盡管在圓周方向上相對于配置 有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4(引線116c)的第一圓周方向位置而配置在規(guī)定的第二圓 周方向位置上,但在徑向上,以陽(陰)極箔3、4等卷取一圈的量,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 115(引線116c)與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4(引線116c)的徑向位置相比配置在外側(cè)。 需要說明的是,將該比較例涉及的電解電容器的截面結(jié)構分別示于圖15及圖16的下段。與此相對,在上述的電解電容器中,分別如圖15及圖16的上段所示,使用單側(cè)壓 接端子18作為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4,而且,以其連接部18b的第二連接面 18e接觸陽(陰)極箔3的內(nèi)周面3a的形態(tài),單側(cè)壓接端子18與陽(陰)極箔3連接。因 此,連接部18b的徑向位置盡管與使用雙側(cè)壓接端子116時的連接部116b的徑向位置相同,但引線18c(凸臺部18a)的徑向位置與使用了分別如圖15及圖16的下段所示的雙側(cè) 壓接端子116時的引線116c (凸臺部116a)的徑向位置相比,向電容器元件2的中心C側(cè) 的相反側(cè)(外側(cè))移位距離S。由此,如圖14所示,作為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4的單側(cè)壓接端子18 的引線18c(凸臺部18a)的徑向位置向外側(cè)移位,以與作為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 12,15的雙側(cè)壓接端子16的引線16c(凸臺部16a)的徑向位置一致,可以使第一(二)陽 (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2、14、15的引線16c、18c配置在與正方形的頂點對應的位置。其結(jié)果,各第一 (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2、14、15之間的間距大致恒 定,ESL變小,可以抑制作為電解電容器的特性降低。另外,在密封用橡膠墊22的開口部22a 或座板24的開口部24a,可以容易地插通各第一(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2、14、 15的引線或凸臺部,可以提高生產(chǎn)率。變形例作為上述的各實施方式的電解電容器,舉例說明了以卷取了陽(陰)極箔的狀態(tài) 使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連接部位于陽(陰)極箔的內(nèi)周面的電解電容器。陽(陰) 極引線凸出端子和陽(陰)極箔的配置形態(tài)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以卷取了陽(陰)極箔的 狀態(tài)使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連接部位于陽(陰)極箔的外周面的電解電容器。首先,對使用雙側(cè)壓接端子作為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且使用單側(cè)壓接端 子作為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電解電容器進行說明。此時,分別如圖17及圖18 的上段所示,作為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2、15的單側(cè)壓接端子18的連接部18b,其 第二連接面18e與陽(陰)極箔3、4連接。因此,連接部18b的徑向位置盡管與使用了雙側(cè)壓接端子116時的連接部116b的 徑向位置相同,但引線18c(凸臺部18a)的徑向位置與使用了分別如圖17及圖18的下段 所示的雙側(cè)壓接端子116時的引線116c(凸臺部116a)的徑向位置相比,向內(nèi)側(cè)移位距離 So由此,作為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2、15的單側(cè)壓接端子18的引線18c (凸 臺部18a)的徑向位置向內(nèi)側(cè)移位,以與作為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4的雙側(cè)壓 接端子16的引線16c(凸臺部16a)的徑向位置一致,可以使第一(二)陽(陰)極引線凸 出端子11、12、14、15的引線16c、18c配置在與正方形的頂點對應的位置(參照圖10)。接著,對使用單側(cè)壓接端子作為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且使用雙側(cè)壓接端 子作為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電解電容器進行說明。此時,分別如圖19及圖20 的上段所示,作為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4的單側(cè)壓接端子18的連接部18b,其 第一連接面18d與陽(陰)極箔3、4連接。因此,連接部18b的徑向位置盡管與使用了雙側(cè)壓接端子116時的連接部116b的 徑向位置相同,但引線18c(凸臺部18a)的徑向位置與使用了分別如圖19及圖20的下段 所示的雙側(cè)壓接端子116時的引線116c(凸臺部116a)的徑向位置相比,向外側(cè)移位距離 So由此,作為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4的單側(cè)壓接端子18的引線18c (凸 臺部18a)的徑向位置向外側(cè)移位,以與作為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2、15的雙側(cè)壓 接端子16的引線16c(凸臺部16a)的徑向位置一致,可以使第一(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2、14、15的引線16c、18c配置在與正方形的頂點對應的位置(參照圖14)。其結(jié)果,即便在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連接部位于陽(陰)極箔的外周面的電 解電容器中,各第一(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2、14、15之間的間距也大致恒定, ESL變小,可以抑制作為電解電容器的特性降低。另外,在密封用橡膠墊22的開口部22a或 座板24的開口部24a,可以容易地插通各第一(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2、14、 15的引線或凸臺部,可以提高生產(chǎn)率。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的各實施方式中,以下述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即作為第 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4和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2、15與陽(陰)極 箔3、4的連接形態(tài),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4和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 12、15的間隔PL(NL),被設定成陽(陰)極箔3、4中與第一(三)圓周方向位置對應的陽 (陰)極箔3、4的部分、與相對于第一(三)圓周方向位置卷取對應于第二(四)圓周方向 位置的最近的陽(陰)極箔3、4的部分進而再將陽(陰)極箔3、4卷取一圈后的對應于第 二(四)圓周方向位置的陽(陰)極箔3、4的部分之間的間隔。作為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4和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2、15 與陽(陰)極箔3、4的連接形態(tài),不限于此,例如還可以在從連接有第一陽(陰)極引線凸 出端子11、14的陽(陰)極箔3、4的部分起卷取不到一圈的長度后的陽(陰)極箔3、4的 規(guī)定部分,連接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2、15。另外,還可以在從連接有第一陽(陰) 極引線凸出端子11、14的陽(陰)極箔3、4的部分起卷取超過一圈的長度后的陽(陰)極 箔3、4的規(guī)定部分,連接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2、15。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使用雙側(cè)壓接端子16作為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 11、14,使用單側(cè)壓接端子18作為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2、15,使相對于第一陽 (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4配置在徑向外側(cè)的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2、15,以其 引線18c向徑向內(nèi)側(cè)移位的形態(tài)與陽(陰)極箔3、4連接,由此可以使第二陽(陰)極引線 凸出端子12、15的引線18c的徑向位置與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4的引線16c 的徑向位置一致。其結(jié)果,制造時的對位變得更容易,還可以保持作為電解電容器的特性。另一方面,使用單側(cè)壓接端子18作為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4,使用 雙側(cè)壓接端子16作為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2、15,使相對于第二陽(陰)極引線 凸出端子12、15配置在徑向內(nèi)側(cè)的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1、14,以其引線18c向 徑向外側(cè)移位的形態(tài)與陽(陰)極箔3、4連接,由此可以使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 11、14的引線18c的徑向位置與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12、15的引線16c的徑向位 置一致。其結(jié)果,制造時的對位變得更容易,還可以保持作為電解電容器的特性。需要說明的是,在各實施方式中,舉例說明了具備四根引線凸出端子的電解電容 器,但本發(fā)明的電解電容器也可以具有五根以上的引線凸出端子?!矊嵤├?〕發(fā)明人制作了使用雙側(cè)壓接端子作為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且使用單側(cè)壓 接端子作為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電解電容器(第一實施方式)、和使用單側(cè)壓接 端子作為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且使用雙側(cè)壓接端子作為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 端子的電解電容器(第二實施方式)各500個,對完成后的四根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 (引線)的位置(配置形狀)進行了評價。
需要說明的是,電解電容器的具體制造方法如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及第二實施方式 中的說明所示,直徑為8. 0mm。另外,作為比較例1,制作了使用雙側(cè)壓接端子作為第一(二) 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電解電容器500個,對四根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引線) 的位置進行了評價。作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的判定基準,測定連接四根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引 線所在的點而形成的四角形的一個頂點所成的角度,將在90士20°的范圍內(nèi)的試料評價為 合格品,將在該范圍之外的試料評價為不合格品。將其結(jié)果示于表1。表權利要求
1.一種電解電容器,是分別將帶狀的陽極箔和陰極箔卷繞得到的電解電容器,其中,具備陽極箔及陰極箔,其從長度方向的一端側(cè)起相互對置的同時向規(guī)定的方向卷??; 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其與從所述陽極箔的所述一端側(cè)起隔開第一距離的所述陽極 箔的部分連接,在被卷取的狀態(tài)下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一圓周方向位置;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其與從所述陽極箔的所述一端側(cè)起隔開比所述第一距離的距 離長的第二距離的所述陽極箔的部分連接,在被卷取的狀態(tài)下相對于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位 置而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二圓周方向位置;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其與從所述陰極箔的所述一端側(cè)起隔開第三距離的所述陰極 箔的部分連接,在被卷取的狀態(tài)下相對于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位置及所述第二圓周方向位置 而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三圓周方向位置;和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其與從所述陰極箔的所述一端側(cè)起隔開比所述第三距離的距 離長的第四距離的所述陰極箔的部分連接,在被卷取的狀態(tài)下相對于所述第三圓周方向位 置而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四圓周方向位置,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和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分別具有 以與所述陽極箔接觸的方式與所述陽極箔連接的陽極連接部;和 與所述陽極連接部電連接并成為陽極端子的陽極引線, 所述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和所述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分別具有 以與所述陰極箔接觸的方式與所述陰極箔連接的陰極連接部;和 與所述陰極連接部電連接并成為陰極端子的陰極引線,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與從對應于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位置的所述陽極箔的部分 起以規(guī)定的長度卷取所述陽極箔后的對應于所述第二圓周方向位置的所述陽極箔的部分 連接,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及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中的一方的陽極引線凸出 端子,采用在卷取所述陽極箔的狀態(tài)下形成為所述陽極引線的徑向位置與所述陽極連接部 的徑向位置不同的第一類型,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及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中的另一方的陽極引線凸 出端子,采用在卷取所述陽極箔的狀態(tài)下形成為所述陽極引線的徑向位置與所述陽極連接 部的徑向位置相同的第二類型,所述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與從對應于所述第三圓周方向位置的所述陰極箔的部分 起以規(guī)定的長度卷取所述陰極箔后的對應于所述第四圓周方向位置的所述陰極箔的部分 連接,所述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及所述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中的一方的陰極引線凸出 端子,采用在卷取所述陰極箔的狀態(tài)下形成為所述陰極引線的徑向位置與所述陰極連接部 的徑向位置不同的第三類型,所述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及所述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中的另一方的陰極引線凸 出端子,采用在卷取所述陰極箔的狀態(tài)下形成為所述陰極引線的徑向位置與所述陰極連接 部的徑向位置相同的第四類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解電容器,其中,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采用所述第二類型; 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采用所述第一類型;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按照使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陽極引線的徑 向位置向內(nèi)側(cè)移位而與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陽極引線的徑向位置一致的方 式,與所述陽極箔連接;所述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采用所述第四類型; 所述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采用所述第三類型;所述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按照使所述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陰極引線的徑 向位置向內(nèi)側(cè)移位而與所述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陰極引線的徑向位置一致的方 式,與所述陰極箔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解電容器,其中, 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采用所述第一類型; 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采用所述第二類型;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按照使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陽極引線的徑 向位置向外側(cè)移位而與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陽極引線的徑向位置一致的方 式,與所述陽極箔連接;所述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采用所述第三類型; 所述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采用所述第四類型;所述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按照使所述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陰極引線的徑 向位置向外側(cè)移位而與所述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陰極引線的徑向位置一致的方 式,與所述陰極箔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解電容器,其中,在所述陽極箔及所述陰極箔被卷取的狀態(tài)下,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陽極 引線、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陽極引線、所述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陰 極引線及所述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陰極引線的平面配置圖形,成為配置在與四角 形的頂點對應的位置的圖形。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解電容器,其中,在所述平面配置圖形中,所述四角形的一個頂點所成的角度為70 110°。
6.一種電解電容器,其中,具有被分別卷繞的帶狀的陽極箔及陰極箔;和四個引線凸出端子,其分別具有以與所述陽極箔及所述陰極箔的任一接觸的方式與 之連接的連接部、和與所述連接部電連接并成為端子的引線,四個所述引線凸出端子包括在卷繞所述陽極箔及所述陰極箔的狀態(tài)下,所述引線配 置在與所述連接部相同徑向位置的形態(tài)的引線凸出端子、和所述引線配置在相對于所述連 接部在徑向上發(fā)生了移位的位置的形態(tài)的引線凸出端子。
7.一種電解電容器,是分別將帶狀的陽極箔和陰極箔卷繞得到的電解電容器,其中,具備陽極箔及陰極箔,其從長度方向的一端側(cè)起相互對置的同時向規(guī)定的方向卷??; 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其與從所述陽極箔的所述一端側(cè)起隔開第一距離的所述陽極
8.箔的部分連接,在被卷取的狀態(tài)下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一圓周方向位置;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其與從所述陽極箔的所述一端側(cè)起隔開比所述第一距離的距 離長的第二距離的所述陽極箔的部分連接,在被卷取的狀態(tài)下相對于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位 置而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二圓周方向位置;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其與從所述陰極箔的所述一端側(cè)起隔開第三距離的所述陰極 箔的部分連接,在被卷取的狀態(tài)下相對于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位置及所述第二圓周方向位置 而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三圓周方向位置;和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其與從所述陰極箔的所述一端側(cè)起隔開比所述第三距離的距 離長的第四距離的所述陰極箔的部分連接,在被卷取的狀態(tài)下相對于所述第三圓周方向位 置而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四圓周方向位置,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和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分別具有 以與所述陽極箔接觸的方式與所述陽極箔連接的陽極連接部;和 與所述陽極連接部電連接并成為陽極端子的陽極引線, 所述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和所述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分別具有 以與所述陰極箔接觸的方式與所述陰極箔連接的陰極連接部;和 與所述陰極連接部電連接并成為陰極端子的陰極引線,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與從對應于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位置的所述陽極箔的部分 起以規(guī)定的長度卷取所述陽極箔后的對應于所述第二圓周方向位置的所述陽極箔的部分 連接,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及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形成為在卷取所述陽極箔 的狀態(tài)下所述陽極引線的徑向位置與所述陽極連接部的徑向位置不同,所述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與從對應于所述第三圓周方向位置的所述陰極箔的部分 起以規(guī)定的長度卷取所述陰極箔后的對應于所述第四圓周方向位置的所述陰極箔的部分 連接,所述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及所述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形成為在卷取所述陰極箔 的狀態(tài)下所述陰極引線的徑向位置與所述陰極連接部的徑向位置不同。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解電容器,其中,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按照使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陽極引線的徑 向位置向外側(cè)移位而與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陽極引線的徑向位置一致的方 式,與所述陽極箔連接;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按照使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陽極引線的徑 向位置向內(nèi)側(cè)移位而與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陽極引線的徑向位置一致的方 式,與所述陽極箔連接;所述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按照使所述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陰極引線的徑 向位置向外側(cè)移位而與所述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陰極引線的徑向位置一致的方 式,與所述陰極箔連接;所述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按照使所述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陰極引線的徑 向位置向內(nèi)側(cè)移位而與所述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陰極引線的徑向位置一致的方 式,與所述陰極箔連接。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解電容器,其中,在所述陽極箔及所述陰極箔被卷取的狀態(tài)下,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陽極 引線、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陽極引線、所述第一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陰 極引線及所述第二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陰極引線的平面配置圖形,成為配置在四角形 的頂點的圖形。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解電容器,其中,在所述平面配置圖形中,所述四角形的一個頂點所成的角度為70 110°。
11. 一種電解電容器,其中,具有被分別卷繞的帶狀的陽極箔及陰極箔;和四個引線凸出端子,其分別具有以與所述陽極箔及所述陰極箔的任一接觸的方式與 之連接的連接部、和與所述連接部電連接并成為端子的引線,四個所述引線凸出端子包括在卷繞所述陽極箔及所述陰極箔的狀態(tài)下,所述引線配 置在相對于所述連接部使徑向位置向外側(cè)發(fā)生了移位的位置的形態(tài)的引線凸出端子、和所 述引線配置在相對于所述連接部使徑向位置向內(nèi)側(cè)發(fā)生了移位的位置的形態(tài)的引線凸出 端子。
12. 一種電解電容器,是分別將帶狀的陽極箔和陰極箔卷繞得到的電解電容器,其中, 具備陽極箔及陰極箔,其從長度方向的一端側(cè)起相互對置的同時向規(guī)定的方向卷??; 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其與從所述陽極箔的所述一端側(cè)起隔開第一距離的所述陽極 箔的部分連接,在被卷取的狀態(tài)下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一圓周方向位置;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其與從所述陽極箔的所述一端側(cè)起隔開比所述第一距離的距 離長的第二距離的所述陽極箔的部分連接,在被卷取的狀態(tài)下相對于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位 置而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二圓周方向位置;和一根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其與從所述陰極箔的所述一端側(cè)起隔開第三距離的所述陰極 箔的部分連接,在被卷取的狀態(tài)下相對于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位置及所述第二圓周方向位置 而配置于規(guī)定的第三圓周方向位置,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和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分別具有 以與所述陽極箔接觸的方式與所述陽極箔連接的陽極連接部;和 與所述陽極連接部電連接并成為陽極端子的陽極引線, 所述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具有以與所述陰極箔接觸的方式與所述陰極箔連接的陰極連接部;和 與所述陰極連接部電連接并成為陰極端子的陰極引線,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與從對應于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位置的所述陽極箔的部分 起以規(guī)定的長度卷取所述陽極箔后的對應于所述第二圓周方向位置的所述陽極箔的部分 連接,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及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中的至少一方陽極引線凸 出端子,采用在卷取所述陽極箔的狀態(tài)下形成為所述陽極引線的徑向位置與所述陽極連接 部的徑向位置不同的第一類型。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解電容器,其中,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陽極引線凸出端子,采用在卷取所述陽極箔的狀態(tài)下形 成為所述陽極引線的徑向位置與所述陽極連接部的徑向位置相同的第二類型;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采用所述第一類型;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按照使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陽極引線的徑 向位置向內(nèi)側(cè)移位而與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陽極引線的徑向位置一致的方 式,與所述陽極箔連接。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解電容器,其中,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采用所述第一類型;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陽極引線凸出端子,采用在卷取所述陽極箔的狀態(tài)下形 成為所述陽極引線的徑向位置與所述陽極連接部的徑向位置相同的第二類型;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按照使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陽極引線的徑 向位置向外側(cè)移位而與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陽極引線的徑向位置一致的方 式,與所述陽極箔連接。
15.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解電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采用所述第一類型;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按照使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陽極引線的徑 向位置向外側(cè)移位而與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陽極引線的徑向位置一致的方 式,與所述陽極箔連接;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按照使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陽極引線的徑 向位置向內(nèi)側(cè)移位而與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陽極引線的徑向位置一致的方 式,與所述陽極箔連接。
16.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解電容器,其中,在所述陽極箔及所述陰極箔被卷取的狀態(tài)下,所述第一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陽極 引線、所述第二陽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陽極引線及所述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所述陰極引 線的平面配置圖形,成為配置在三角形的頂點的圖形。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電解電容器,其中,在所述平面配置圖形中,所述三角形的一個頂點所成的角度為20 140°。
18.一種電解電容器,其中,具有被分別卷繞的帶狀的陽極箔及陰極箔;和三個引線凸出端子,其分別具有以與所述陽極箔及所述陰極箔的任一接觸的方式與 之連接的連接部、和與所述連接部電連接并成為端子的引線,三個所述引線凸出端子包括在卷繞所述陽極箔及所述陰極箔的狀態(tài)下,所述引線配 置在與所述連接部相同徑向位置的形態(tài)的引線凸出端子、和所述引線配置在相對于所述連 接部在徑向上發(fā)生了移位的位置的形態(tài)的引線凸出端子。
19.一種電解電容器,其中,具有被分別卷繞的帶狀的陽極箔及陰極箔;和三個引線凸出端子,其分別具有以與所述陽極箔及所述陰極箔的任一接觸的方式與 之連接的連接部、和與所述連接部電連接并成為端子的引線,三個所述引線凸出端子包括在卷繞所述陽極箔及所述陰極箔的狀態(tài)下,所述引線配置在相對于所述連接部使徑向位置向外側(cè)發(fā)生了移位的位置的形態(tài)的引線凸出端子、和所 述引線配置在相對于所述連接部使徑向位置向內(nèi)側(cè)發(fā)生了移位的位置的形態(tài)的引線凸出端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解電容器,作為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雙側(cè)壓接端子與陽(陰)極箔連接。作為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單側(cè)壓接端子的連接部的第一連接面與陽(陰)極箔的內(nèi)周面連接。第二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引線的徑向位置向內(nèi)側(cè)移動,與第一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引線的徑向位置一致。由此,得到在保持作為電解電容器的特性的同時消除陽(陰)極引線凸出端子的錯位的電解電容器。
文檔編號H01G9/00GK102005298SQ20101026884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藤本和雅 申請人:三洋電機株式會社, 佐賀三洋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