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2種方形充電電池的充電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一臺就可以給外形不同的2種方形充電電池(々電池)充 電的充電器。
背景技術(shù):
充電電池被設計成適于使用的最佳外形。為此,外形不同的不同種類的充電電池 必需使用專用的充電器進行充電。這種充電器由于設計成專用于充電電池,因此存在種類 多而生產(chǎn)量少和制造成本高的缺點。該缺點可以通過用一臺就可以給不同種類的充電電池 充電的結(jié)構(gòu)來解決。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公開了在一臺充電器中給不同種類的充電電池充電 的充電器(參見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11-41826號公報專利文獻1的充電器可以將不同種類的充電電池設置在同一容納部中進行充電。 這種充電器獨特地構(gòu)造了用于給厚度不同的不同種類的充電電池充電的容納部。該容納部 在一個側(cè)面上設有充電端子,與設有充電端子的側(cè)面相對的側(cè)面制成階梯狀,在第一容納 部的底部,設有寬度較窄的第二容納部。該充電器給設置在第一容納部中的厚充電電池充 電,給設置在第二容納部中的薄充電電池充電。雖然這種結(jié)構(gòu)的充電器可以給厚度不同的 不同種類的充電電池充電,但是存在不能給外形不同的不同種類的充電電池充電的缺點。 此外,由于一個充電端子與不同種類的充電電池的電極端子接觸,因此不同種類的充電電 池必需在特定位置配置電極端子。因此,存在不同種類的充電電池不能在自由位置上配置 電極端子的缺陷。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這些缺點。本發(fā)明的重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充電器,其 可以給外形不同的不同種類的充電電池充電,同時,還可以給在外周的端子面的自由位置 上設置電極端子的不同種類的充電電池進行充電。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fā)明的2種方形充電電池的充電器包括以下結(jié)構(gòu)。2種方形充電電池的充電器,在外殼中設有裝卸凹部2,其中裝卸凹部(2)可自由 拆卸地設有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和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0,而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和第二 方形充電電池40外形不同、且在外周的端子面31、41上設有電極端子32、42。裝卸凹部2 的開口部的內(nèi)部形狀為四邊形,并且在互相垂直地相鄰配設的第一周壁4A和第二周壁4B 上設有與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的電極端子32接觸的第一充電端子5A以及與第二方形充 電電池40的電極端子42接觸的第二充電端子5B。此外,裝卸凹部2的內(nèi)部形狀使得可以 使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與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0的端子面31、41呈旋轉(zhuǎn)90度的方式設置, 并且各個電極端子32、42可以與充電端子5接觸。充電器以電極端子32與第一充電端子 5A相接觸的方式將第1方形充電電池30設置于裝卸凹部2中并經(jīng)由第一充電端子5A給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進行充電,以電極端子42與第二充電端子5B相接觸的方式將第二方形 充電電池40設置于裝卸凹部2中并經(jīng)由第二充電端子5B給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0進行充 H1^ ο以上充電器的特征在于,可以給外形不同的不同種類的充電電池充電,同時可以 給在外周的端子面的自由位置上設置電極端子的不同種類的充電電池充電。這樣,以上充 電器通過使裝卸凹部的開口部為四邊形,在互相垂直設置的第一周壁和第二周壁上,設置 與第一方形充電電池的電極端子接觸的第一充電端子和與第二方形充電電池的電極端子 接觸的第二充電端子,并且,使裝卸凹部的形狀為第一方形充電電池與第二方形充電電池 的端子面呈旋轉(zhuǎn)90度的方式設置、并且各個電極端子可以與充電端子接觸的內(nèi)部形狀。這 種充電器,按照與第一充電端子接觸的方式將第一方形充電電池的電極端子設置在裝卸凹 部中,此外,按照與第二充電端子接觸的方式將第二方形充電電池的電極端子設置在裝卸 凹部中,并且可以給第一方形充電電池和第二方形充電電池兩者充電。本發(fā)明的2種方形充電電池的充電器使得裝卸凹部2上所設置的第一周壁4A和 第二周壁4B呈在開口邊緣設有向四邊形內(nèi)側(cè)突出的檐部14的下切形狀。以上充電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形充電電池和第二方形充電電池的電極端子與 充電端子接觸的狀態(tài)下,可以不會脫落地固定并設置在裝卸凹部中以進行充電。本發(fā)明的2種方形充電電池的充電器還可以包括設有裝卸凹部2的塑料制的外 裝殼體1 ;設置在該外裝殼體1的內(nèi)側(cè)固定位置上、構(gòu)成裝卸凹部2的周壁4,并且使充電端 子5從該周壁4突出的塑料制的接點支承臺3 ;以及連接由該接點支承臺3支承的充電端 子5、且固定在外裝殼體1的內(nèi)部的電路基板6。該充電器中,接點支承臺3的周壁4配置 在比裝卸凹部2的開口邊緣的四邊形更向外側(cè)的位置上,外裝殼體1的裝卸凹部2的開口 邊緣可以作為向四邊形內(nèi)側(cè)突出的檐部14。以上充電器,利用塑料制的外裝殼體和接點支承臺,可以使設置方形充電電池的 裝卸凹部的周壁構(gòu)成為帶有檐部的下切形狀。這種充電器,可以通過簡單結(jié)構(gòu)的模具成形 塑料制的外裝殼體,并且將周壁構(gòu)成為下切形狀。這樣,就不必用成形為下切形狀的模具來 成形外裝殼體的周壁。在接點支承臺和外裝殼體的相對位置,實現(xiàn)周壁的下切形狀的結(jié)構(gòu), 不必在外裝殼體上設置下切形狀的周壁,而可以用簡單模具成形外裝殼體。而且,以上充電 器,在作為四邊形的裝卸凹部的正交的兩邊周壁形成下切形狀的同時,可以用簡單模具來 成形外裝殼體和接點支承臺兩者。此外,由于采用外裝殼體和接點支承臺來實現(xiàn)周壁的下 切形狀,可以將接點支承臺同時用作使周壁形成下切形狀的部件,不用成形用于實現(xiàn)下切 形狀的專用的部件。此外,以上充電器,由于通過接點支承臺規(guī)定了充電端子的位置,因此不用改變外 裝殼體,只改變接點支承臺,就可以給電極端子的位置和節(jié)距不同的方形充電電池充電。由 此,實現(xiàn)了簡單且價格便宜、多量生產(chǎn)給各種方形充電電池充電的充電器的特點。本發(fā)明的2種方形充電電池的充電器,可以將彈性變形的金屬線作為充電端子5, 該金屬線的一端固定在電路基板6上,并從接點支承臺3的周壁4上所設置的引導槽23中 彈性地突出。以上充電器的特征在于充電端子可以簡單地配置在正確的位置上。本發(fā)明的2種方形充電電池的充電器,可以在與第一周壁4A相對的位置上的第三周壁4C以及在與第二周壁4B相對的位置上的第四周壁4D上,設置安裝在裝卸凹部2中的 方形充電電池的取出凹部13。以上充電器的特征在于可以簡單地裝卸設置在裝卸凹部中的各種方形充電電池。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2種方形充電電池的充電器的立體圖。圖2是圖1所示的充電器的背面立體圖。圖3是圖1所示的充電器的一部分剖面的俯視圖。圖4是圖1所示的充電器的分解立體圖。圖5是表示在圖1所示的充電器中安裝第一方形充電電池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6是圖5所示的充電器的一部分剖面俯視圖。圖7是圖5所示的充電器的垂直橫截面圖,相當于圖6的A-A線剖面的圖。圖8是表示在圖1所示的充電器中安裝第二方形充電電池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9是圖8所示的充電器的一部分剖面俯視圖。圖10是圖8所示的充電器的垂直縱向剖面圖,相當于圖9的B-B線剖面的圖。符號說明1外裝殼體;IA上殼;IB下殼;2裝卸凹部;2A底面;3接點支承臺;3A水平部;4周壁;4A第一周壁;4B第二周壁;4C第三周壁;4D第四周壁;5充電端子;5A第一充電端子;5B第二充電端子;5a接點部;5b彈性臂部;6電路基板;7接點凹部;7A第一接點凹部;7B第二接點凹部;9 插頭;11表面板;12底面板;13取出凹部;14 檐部;15 槽開口;21連接鉤;22連接孔;23引導槽;30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1端子面;32電極端子;40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1端子面;42電極端子。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介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且,以下所示的實施例只是用于使本發(fā)明 的技術(shù)思想具體化的2種方形充電電池的充電器的示例,本發(fā)明的充電器并不限于以下幾 種。此外,本說明書,為了容易理解權(quán)利要求的范圍,給“權(quán)利要求保護范圍”與“用于 解決問題的手段的欄目”中所示的部件標以與實施例中所示的部件對應的標號。此外,權(quán)利 要求保護范圍中所示的部件不特別限于實施例的部件。圖1到圖10中所示的充電器可以給各種方形充電電池充電。這些圖中所示的充 電器,如圖2所示,在外裝殼體1中設有裝卸凹部2,該裝卸凹部2可自由裝卸地設有第一方 形充電電池30和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0并對其進行充電,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和第二方形 充電電池40外形不同、且在外周的端子面31、41上設有電極端子32、42。裝卸凹部2其開口部的內(nèi)部形狀為四邊形,在互相垂直地相鄰配置的第一周壁4A 和第二周壁4B上設置與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的電極端子32接觸的第一充電端子5A、和 與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0的電極端子42接觸的第二充電端子5B。此外,如圖6和9所示, 裝卸凹部2的內(nèi)部形狀使得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與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0的端子面31、41 呈旋轉(zhuǎn)90度的方式設置,并且各個電極端子32、42可以與充電端子5接觸。如圖5到圖7 所示,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以使電極端子32與第一充電端子5A相接觸的方式設置于裝卸 凹部2中、并經(jīng)由第一充電端子5A被充電。如圖8到圖10所示,第一方形充電電池40以 使電極端子42與第二充電端子5B相接觸的方式設置于裝卸凹部2中、并經(jīng)由第二充電端 子5B被充電。如圖4的分解立體圖所示,以上充電器還包括設有裝卸凹部2的塑料制外裝殼體 1 ;設置在該外裝殼體1內(nèi)側(cè)、構(gòu)成裝卸凹部2的周壁4并且使充電端子5從該周壁4突出 的塑料制接點支承臺3 ;以及在固定該接點支承臺3的同時連接充電端子5、且固定在外裝 殼體1的內(nèi)部的電路基板6。外裝殼體1是塑料制的,上殼IA和下殼IB分別成形及連接。圖中的外裝殼體1 在平面形狀為四邊形的上殼IA和IB上一體地成形并設有外周壁,外周壁互相連接。下殼 IB在底面上可折疊地連接有電源插頭9,所述電源插頭9能夠可拆裝地插入到商用電源的 插口中。上殼IA按照在上面開口的方式設有裝卸凹部2。上殼IA在表面板11的一部分上 設有凹部,該凹部就是裝卸凹部2。裝卸凹部2呈四邊形開口,表面板11的一部分作為凹 部的底面板12是四邊形的。該裝卸凹部2形成為能夠?qū)⒌谝环叫纬潆婋姵?0和第二方形 充電電池40以其端子面31、41旋轉(zhuǎn)90度的方式設置的形狀。四邊形的裝卸凹部2相對于 裝卸凹部2的底面2A垂直地形成圖2右上部所示的第三周壁4C和左上部所示的第四周壁 4D。這種形狀能夠不會脫落地在裝卸凹部2中設置方形充電電池。此外,由于垂直面的第 三周壁4C和第四周壁4D與方形充電電池的間隙窄,所以難以從裝卸凹部2取出,因此圖中 的上殼IA在第三周壁4C和第四周壁4D上,設置安裝在裝卸凹部2中的方形充電電池的取 出凹部13。取出凹部13制成朝向裝卸凹部2的上緣,與方形充電電池之間的間隙變寬的形 狀。用戶的手指等可以從這里進入取出凹部13,簡單地取出方形充電電池。圖7和圖10的斷面圖是表示第一周壁4A和第二周壁4B的垂直斷面。如圖所示,第一周壁4A和第二周壁4B在開口邊緣上設有向四邊形的裝卸凹部2的內(nèi)側(cè)突出的檐部
14、構(gòu)成下切形狀。此外,下切形狀的裝卸凹部2可以防止此處所設置的方形充電電池的脫 落。此外,可以防止將充電端子5彈性地擠壓到方形充電電池上狀態(tài)下的方形充電電池的 脫落。為了實現(xiàn)該第一周壁4A和第二周壁4B的下切形狀,外裝殼體1用接點支承臺3 構(gòu)成四邊形的裝卸凹部2的兩個周壁4,即第一周壁4A和第二周壁4B。為了將接點支承臺 3配置在裝卸凹部2的固定位置上,外裝殼體1的上殼IA設有引導接點支承臺3的槽開口
15。槽開口15設置在裝卸凹部2的第一周壁4A和第二周壁4B的位置上。在槽開口 15中 插入接點支承臺3,在這種狀態(tài)下,下切形狀的檐部14由外裝殼體1的上殼IA構(gòu)成,周壁4 由接點支承臺3構(gòu)成。如圖7和圖10的斷面圖所示,槽開口 15從外裝殼體1的上殼IA的 底面板12的外周部、在底面板12和表面板11之間開口。去除底面板12的一部分而設置 的槽開口 15將其開口邊緣設置于如圖7和圖10的垂線η所示的位置,即比檐部14的前端 邊緣靠四邊形的內(nèi)側(cè)的位置上。這種形狀的上殼IA可以用簡單結(jié)構(gòu)的成型模具成形。這 樣,將可被上下分開的成形模具向上下分開、用塑料成形上殼1Α。特別是,其特征還有能夠 將裝卸凹部2的第一周壁4Α和第二周壁4Β形成為下切形狀的同時、用簡單的成形模具成 形上殼1Α。在槽開口 15中引導的接點支承臺3構(gòu)成裝卸凹部2的第一周壁4Α和第二周壁 4Β。接點支承臺3在比裝卸凹部2的開口邊緣更向外側(cè)的位置配置周壁4,由上殼IA構(gòu)成 的裝卸凹部2的開口邊緣作為向四邊形的內(nèi)側(cè)突出的檐部14。通過這種結(jié)構(gòu),裝卸凹部2 將相鄰的兩個周壁4即第一周壁4Α和第二周壁4Β形成為下切形狀。接點支承臺3用絕緣材料的塑料整體成形。該接點支承臺3固定于電路基板6上、 并將充電端子5配置于固定位置上。此外,該接點支承臺3被配置在外裝殼體1的固定位 置上,構(gòu)成了四邊形的裝卸凹部2的互相垂直且相鄰的第一周壁4Α和第二周壁4Β。第一周 壁4Α和第二周壁4Β設置在四邊形的相鄰兩邊上。因此,構(gòu)成第一周壁4Α和第二周壁4Β 的接點支承臺3成形為平面形狀的整體形狀為L字形。圖中的接點支承臺3除了裝卸凹部2的周壁4以外,還一體成形地設有構(gòu)成裝卸 凹部2的底面2Α的一部分的水平部3Α。水平部3Α以相對于周壁4正交的水平姿勢配置。 因此,設有水平部3Α和周壁4的接點支承臺3也成形為垂直斷面的形狀為L字形。水平部 3Α以閉塞除了槽開口 15的底面板12以外的部分的方式成形。此外,水平部3Α在將接點支 承臺3配置于槽開口 15的固定位置的狀態(tài)下、使其上表面與上殼IA的底面板12配置于同 一水平面上來成形。圖中的接點支承臺3通過電路基板6固定在外裝殼體1的固定位置上。這種結(jié)構(gòu) 將接點支承臺3和充電端子5兩者直接連接到電路基板6上,將接點支承臺3和充電端子5 與電路基板6作為組裝組件,由于可以在外裝殼體1上固定,因此具有可以有效、簡單地組 裝的特點。此外,為了與電路基板6的固定位置連接,圖4的接點支承臺3 —體成形地設有 多個連接鉤21。另一方面,在電路基板6上設有用于插入該連接鉤21并在固定位置上連 接接點支承臺3的連接孔22。這種結(jié)構(gòu)的接點支承臺3,連接鉤21與電路基板6的連接孔 22連通,因此可以簡單地連接到電路基板6的固定位置。此外,盡管圖中未示出,接點支承 臺可以不通過電路基板,而是直接固定在外裝殼體上,從而配置在固定位置上。這種結(jié)構(gòu),
7在接點支承臺和外裝殼體上設有用于將接點支承臺配置在固定位置上的嵌合結(jié)構(gòu),從而可 以在外裝殼體的固定位置上固定接點支承臺。接點支承臺3將充電端子5配置在固定位置上。因此,接點支承臺3在第一周壁 4A上配置與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的電極端子32接觸的第一充電端子5A,在第二周壁4B 上配置與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0的電極端子42接觸的第二充電端子5B。為了將充電端子5 配置在固定位置上,接點支承臺3設有可以出入地引導充電端子5的金屬線的引導槽23。 圖4的接點支承臺3在第一周壁4A和第二周壁4B上按照在圖中上下延伸的方式分別設有 3列引導槽23。目的是將3列充電端子5配置在固定位置上。第一周壁4A在與第一方形 充電電池30的電極端子32接觸的位置上配置第一充電端子5A,第二周壁4B在與第二方形 充電電池40的電極端子42接觸的位置上配置第二充電端子5B,這樣來設置引導槽23。引 導槽23使其寬度比充電端子5的金屬線的外徑寬、以便以金屬線的充電端子5可自由出入 的方式進行引導。圖6和圖9的裝卸凹部2構(gòu)成為第一充電端子5A不與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0接觸, 此外,第二充電端子5B不與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接觸。即,如果設置在裝卸凹部2中的第 一方形充電電池30與第二充電端子5B接觸,存在損傷第二充電端子5B的危害。此外,如 果設置在裝卸凹部2中的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與第二充電端子5B接觸,就存在第二充電 端子5B由于在引導槽23的橫向作用的力而發(fā)生變形等危害。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使得 電極端子32與第一充電端子5A接觸,即,在與端子面31垂直的方向移動的同時,設置在裝 卸凹部2中。與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的端子面31垂直的方向就是與第二充電端子5B彈 性突出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盡管第二充電端子5B可以在彈性突出方向上自由移動,但是, 當與該方向垂直的橫向的力起作用時,則不能沿著引導槽23移動,存在變形等危害。由于 第一充電端子5A和第二充電端子5B同樣作用,在安裝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0時,第二方形 充電電池40與第一充電端子5A接觸也同樣發(fā)生危害。為了防止以上危害,圖6和圖9的 充電器中,設置在裝卸凹部2中的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與第二充電端子5B為非接觸狀態(tài), 此外,設置在裝卸凹部2中的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0與第一充電端子5A為非接觸狀態(tài)。為 了實現(xiàn)這一點,接點支承臺3在周壁4上設置接點凹部7,在該接點凹部7上配置充電端子 5。設有第一充電端子5A的第一接點凹部7A插入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但不插入第二方形 充電電池40,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的電極端子32會與第一充電端子5A接觸。設有第二充 電端子5B的第二接點凹部7B插入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0、但不插入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 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0的電極端子42會與第二充電端子5B接觸。充電端子5是可以彈性變形的金屬線,利用焊接等方法一端固定在電路基板6上。 此外,充電端子5通過彎曲加工金屬線而設有與方形充電電池的電極端子32、42接觸的接 點部5a以及將該接點部5a彈性擠壓在方形充電電池的電極端子32、42上的彈性臂部5b。 該充電端子5通過在接點支承臺3的引導槽23中引導金屬線,使接點部5a彈性突出,彈性 地擠壓在方形充電電池的電極端子32、42上。雖然圖中的充電端子5使金屬線的一端固定 在電路基板6上,但也可以形成將一端固定在接點支承臺上,使接點部從引導槽彈性突出 的結(jié)構(gòu)。固定在接點支承臺3上的充電端子5通過導線(圖中未示出)與電路基板6連接, 或者與內(nèi)置于外裝殼體1中的充電電路(圖中未示出)連接,或者與從外部輸入的電源線 (圖中未示出)連接,可以給方形充電電池充電。
8
電路基板6裝有實現(xiàn)充電電路和控制電路等的電子部件,其中該充電電路將從電 源插頭9輸入的商用電力轉(zhuǎn)換成給方形充電電池充電的充電電流和充電電壓,該控制電路 在檢測出方形充電電池的滿充電時停止充電。該電路基板6在安裝的充電電路的輸出側(cè)連 接充電端子5的金屬線。為了給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和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0兩者充電, 充電器的第一充電端子5A和第二充電端子5B與充電電路連接。充電電路包括利用最佳充 電電流和充電電壓給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和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0充電的電路。因此,可 以用最佳的電流和電壓給充電容量不同、或者充電電壓不同的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和第 二方形充電電池40兩者充電。電路基板6通過嵌合結(jié)構(gòu)固定在外裝殼體1的下殼IB的固定位置上。電路基板6 通過在下殼IB上的螺釘固定或者卡住、或者下殼IB和上殼IA夾持的方式,固定在外裝殼 體1的固定位置上。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對于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和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0,即使 在尺寸多少發(fā)生變化的情況下,主要通過只改變接點支承臺3的尺寸,而其它部件通用即 可使用。
權(quán)利要求
一種2種方形充電電池的充電器,其是在外殼中設置有裝卸凹部(2)的不同種類方形充電電池的充電器,所述裝卸凹部(2)中自由裝卸地設置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和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0),所述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和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0)外形不同,且在外周的端子面(31、41)上設有電極端子(32、42),其中,所述裝卸凹部(2)的開口部的內(nèi)部形狀為四邊形,并在相互正交地相鄰配設的第一周壁(4A)和第二周壁(4B)上設有與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的電極端子(32)接觸的第一充電端子(5A)以及與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0)的電極端子(42)接觸的第二充電端子(5B),所述裝卸凹部(2)的內(nèi)部形狀形成為能夠使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和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0)的端子面(31、41)呈旋轉(zhuǎn)90度的方式設置,并且使各個電極端子(32、42)與充電端子(5)接觸,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以使電極端子(32)與第一充電端子(5A)接觸的方式被安裝在所述裝卸凹部(2)中、并經(jīng)由第一充電端子(5A)而被充電,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0)以使電極端子(42)與第二充電端子(5B)接觸的方式被安裝在所述裝卸凹部(2)中、并經(jīng)由第二充電端子(5B)而被充電。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2種方形充電電池的充電器,其中,設置于所述裝卸凹部(2)的第一周壁(4A)和第二周壁(4B)在開口邊緣上設置向四邊 形的內(nèi)側(cè)突出的檐部(14)而呈下切形狀。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2種方形充電電池的充電器,其中,還包括設有所述裝卸凹部(2)的塑料制的外裝殼體(1);配置在該外裝殼體(1)內(nèi)側(cè)的固定 位置上、構(gòu)成所述裝卸凹部(2)的周壁(4),并且使所述充電端子(5)從該周壁(4)突出的 塑料制的接點支承臺(3);以及連接由該接點支承臺(3)支承的充電端子(5)且固定在所 述外裝殼體(1)的內(nèi)部的電路基板(6),所述接點支承臺(3)的周壁(4)配置在比裝卸凹部(2)的開口邊緣的四邊形更靠外側(cè) 的位置上,使所述外裝殼體⑴的裝卸凹部⑵的開口邊緣作為向四邊形的內(nèi)側(cè)突出的檐 部(14)。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2種方形充電電池的充電器,其中,所述充電端子(5)是彈性變形的金屬線,該金屬線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電路基板(6)上, 且從設置在接點支承臺(3)的周壁(4)上的引導槽(23)彈性突出。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2種方形充電電池的充電器,其中,與所述第一周壁(4A)相對的位置上的第三周壁(4C)以及與第二周壁(4B)相對的位 置上的第四周壁(4D),設有在所述裝卸凹部(2)中設置的方形充電電池的取出凹部(13)。
全文摘要
一種2種方形充電電池的充電器,在殼體內(nèi)設有裝卸凹部(2),該裝卸凹部(2)自由裝卸地設有外形不同的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和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0)。裝卸凹部(2)的開口部的內(nèi)部形狀為四邊形,并在互相正交的第一周壁(4A)和第二周壁(4B)上設有與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的電極端子(32)接觸的第一充電端子(5A)和與第二方形充電電池(40)的電極端子(42)接觸的第二充電端子(5B)。充電器以使電極端子(32)與第一充電端子(5A)接觸的方式將第一方形充電電池(30)設置在裝卸凹部(2)中、并經(jīng)由第一充電端子(5A)充電,以使電極端子(42)與第二充電端子(5B)相接觸的方式將第二方形充電電池設置在裝卸凹中、并經(jīng)由第二充電端子充電。
文檔編號H01M10/44GK101901942SQ20091025846
公開日2010年12月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11月6日
發(fā)明者中生年紀, 井上浩一, 森田秀世 申請人:三洋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