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超薄封裝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封裝工藝,尤其是一種超薄封裝工藝。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半導體芯片的封裝工藝,尤其是針對如圖IA所示的引線框架的封裝工藝, 具體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如圖IA所示,刻蝕;對引線框架進行頂部刻蝕,形成載片臺和若干引腳,并 且該引線框架的底部仍保有完整的銅基面;步驟2,如圖IB所示,貼片;將芯片貼附在載片臺上;步驟3,如圖IC所示,打線;用金屬線連接芯片和引腳;步驟4,如圖ID所示,塑封;將芯片、載片臺和引腳包封在塑封體內;步驟5,如圖IE所示,底部刻蝕;對引線框架進行底部刻蝕,使載片臺和引腳之間 完全分隔;步驟6,如圖IF所示,電鍍;在載片臺和引腳的底部鍍上金屬層;步驟7,如圖IG所示,切割;對已經(jīng)鍍好金屬層的半成品進行切割操作,形成若干 獨立的器件。其缺陷在于1,由于銅基面具有一定的厚度,導致整個封裝體的厚度也相對較大; 2,因封裝體較厚而導致浪費封裝材料;3,在底部刻蝕步驟中,由于無法準確的定位,易產(chǎn)生 刻蝕偏移,影響刻蝕效果。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超薄封裝工藝,采用研磨工藝來代替底部刻蝕工藝,能 有效的解決封裝厚度的問題,由于避免了底部刻蝕步驟,從而降低了成本,并且保證了操作 步驟的高精確度。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超薄封裝工藝,包括以下步 驟步驟1、刻蝕對引線框架進行頂部刻蝕,形成載片臺和若干引腳;該刻蝕步驟并 未將引線框架腐蝕穿,該引線框架的底部仍保有完整的金屬基面;步驟2、貼片將芯片貼附在載片臺上;步驟3、金屬連接用金屬導體連接芯片和引腳;步驟4、塑封將芯片、載片臺和引腳包封在塑封體內,而引線框架的金屬基面露 出于塑封體的底部;步驟5、研磨對引線框架的底部進行研磨,研磨至塑封體和金屬基面的交界處, 完全去除底部的金屬基面后,繼續(xù)研磨一定厚度(該厚度可根據(jù)實際尺寸,預先計算),確 保載片臺和引腳之間完全分隔;步驟6、電鍍在載片臺和引腳的底部鍍上金屬層;
3
步驟7、切割對已經(jīng)鍍好金屬層的半成品進行切割操作,形成若干獨立的器件。其中,在所述的步驟5和步驟6之間,還可包含釋放應力的步驟,即使用退火烘烤 或者表面微刻蝕的方法釋放研磨應力。進一步,在所述的步驟5中還包含對塑封體的頂部進行研磨的步驟,即將塑封體 的頂部研磨除掉一部分,研磨的厚度可根據(jù)實際尺寸預先計算,以不露出連接芯片和引腳 的金屬導體為適宜。所述的步驟6中的金屬層為錫層或金層。本發(fā)明由于用研磨步驟替代了現(xiàn)有技術的底部刻蝕操作,使超薄封裝成為可能; 由于在研磨步驟中設置了應力釋放操作,使研磨中和研磨前,封裝體內部各層間的應力得 以釋放,提高了產(chǎn)品的可靠性。封裝工藝具有高密度,高精度,低成本的優(yōu)點。
圖IA IG為現(xiàn)有封裝工藝的流程圖;圖2A 2G為本發(fā)明超薄封裝工藝的流程圖。圖3為本發(fā)明超薄封裝工藝的流程圖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3所示,本發(fā)明超薄封裝工藝的一種較佳實施例,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 刻蝕;如圖2A所示,對引線框架1進行頂部刻蝕,形成載片臺3和若干引腳4 ;該刻蝕步 驟并未將引線框架腐蝕穿,該引線框架1的底部仍保有完整的銅基面;步驟2:貼片;如圖2B所示,將芯片2貼附在載片臺3上;步驟3:金屬連接;用金屬導體5連接芯片2和引腳4;其中,可如圖2C-1所示通過金屬線來連接芯片2和引腳4 ;另外,也可如圖2C_2所 示通過金屬帶或金屬片等連接芯片2和引腳4 ;步驟4:塑封;如圖2D所示,將芯片2、載片臺3和引腳4包封在塑封體6內,而引線框架1的銅 基面露出于塑封體6的底部;步驟5 研磨;如圖2E所示,對引線框架1的底部進行研磨,研磨至塑封體6和銅基面的交界處, 完全去除底部的銅基面后,繼續(xù)研磨一定厚度,確保載片臺3和引腳4之間完全分隔;將塑封體的頂部研磨除掉一部分,研磨的厚度可根據(jù)實際尺寸預先計算,以不露 出連接芯片和引腳的金屬導體為適宜;使用溫度在160攝氏度至175攝氏度之間的退火烘烤或者表面微刻蝕的方法釋放 研磨應力;步驟6:電鍍;如圖2F所示,在載片臺3和引腳4的底部鍍上金屬層8 ;所述的步驟6中的金屬層8為錫層。步驟7:切割;如圖2G所示,對已經(jīng)鍍好金屬層的半成品進行切割操作,形成若干獨立的器件。在上述的步驟6中,金屬層8也可以為金層。本發(fā)明由于用研磨步驟替代了現(xiàn)有技術的底部刻蝕操作,使超薄封裝成為可能。 由于在研磨步驟中設置了應力釋放操作,使研磨中和研磨前,封裝體內部各層間的應力得 以釋放,提高了產(chǎn)品的可靠性。而且,在超薄封裝工藝中,使用研磨步驟也將成為一種趨勢。盡管本發(fā)明的內容已經(jīng)通過上述優(yōu)選實施例作了詳細介紹,但應當認識到上述的 描述不應被認為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在本領域技術人員閱讀了上述內容后,對于本發(fā)明的 多種修改和替代都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超薄封裝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 刻蝕;對引線框架⑴進行頂部刻蝕,形成載片臺⑶和若干引腳⑷;該刻蝕步驟并未將引 線框架腐蝕穿,該引線框架(1)的底部仍保有完整的金屬基面; 步驟2:貼片;將芯片⑵貼附在載片臺⑶上; 步驟3:金屬連接;用金屬導體(5)連接芯片(2)和引腳⑷; 步驟4:塑封;將芯片(2)、載片臺(3)和引腳(4)包封在塑封體(6)內,而引線框架(1)的金屬基面 露出于塑封體(6)的底部; 步驟5 研磨;對引線框架(1)的底部進行研磨,研磨至塑封體(6)和金屬基面的交界處,完全去除底 部的金屬基面后,繼續(xù)研磨一定厚度,確保載片臺(3)和引腳(4)之間完全分隔; 步驟6:電鍍;在載片臺⑶和引腳⑷的底部鍍上金屬層⑶; 步驟7:切割;對已經(jīng)鍍好金屬層的半成品進行切割操作,形成若干獨立的器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封裝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5和步驟6之間,還包 含步驟使用退火烘烤或者表面微刻蝕的方法釋放研磨應力。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封裝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5還包含對塑封體的 頂部進行研磨的步驟將塑封體的頂部研磨除掉一部分,研磨的厚度可根據(jù)實際尺寸預先計算,以不露出連 接芯片和引腳的金屬導體為適宜。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超薄封裝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3中的金屬導體(5)為金屬線,或金屬片,或金屬帶。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超薄封裝工藝,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驟6中的金屬層(8)為錫層。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超薄封裝工藝,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驟6中的金屬層(8)為金層。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超薄封裝工藝,包括步驟1刻蝕;對引線框架進行頂部刻蝕,形成載片臺和若干引腳;步驟2貼片;將芯片放置在載片臺上;步驟3金屬連接;用金屬導體連接芯片和引腳;步驟4塑封;將芯片,載片臺和引腳包封在塑封體內,基板的底部凸出于塑封體的底部;步驟5研磨;將基板的底部研磨除掉;步驟6電鍍;在載片臺和引腳底座的底部鍍上金屬層;步驟7切割;對已經(jīng)鍍好金屬層的半成品進行切割操作,將芯片一顆顆獨立開來。本發(fā)明由于用研磨步驟替代了現(xiàn)有技術的底部刻蝕操作,能有效的減小封裝的厚度,可實現(xiàn)超薄的半導體封裝,并且可降低成本,保證封裝工藝的高精確度。
文檔編號H01L21/50GK101996889SQ20091016731
公開日2011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8月13日
發(fā)明者汪利民, 石磊, 趙良 申請人:萬國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