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同軸電纜的屏蔽接線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同軸電纜的屏蔽接線端。
背景技術:
諸如用于傳輸高頻信號的天線電纜的同軸電纜通常如此構成,芯線的外圓周經過絕緣體覆蓋有編織層,而且編織層的外圓周覆蓋有絕緣的外皮。然后,作為用于將這樣的同軸電纜連接于匹配裝置或同軸電纜的接頭,已知屏蔽接線端,其適合于通過將同軸電纜的編織層接地連接到匹配的接頭而將同軸電纜屏蔽于諸如電磁波和靜電的電噪音(例如,參考專利文件1)。
如在圖6中所示,在專利文件1中公開的同軸電纜屏蔽接線端100包括由導電板材形成的外部導線端子113和屏蔽體114,并且被固定于同軸電纜W的接線端端部,其中外皮Wd、編織層Wc和絕緣體Wb分別切割預定長度,從而芯線Wa、絕緣體Wb和編織層Wc依次暴露。
外部導線端子113具有屏蔽部分113a和套管113b,屏蔽部分113a形成圓柱形,套管113b設置為使得套管延伸于屏蔽部分113a的后面并且形成具有比屏蔽部分113a的直徑更小的直徑的圓柱形。屏蔽部分113a在它的內部接收在同軸電纜W的端部暴露的芯線Wa和安裝于芯線Wa上的內部導線端子111,以便電磁屏蔽。
當套管113b連接于同軸電纜W時,在同軸電纜W的端部暴露的絕緣體Wb配合地插入到套管113b的內部,由此套管113b插入到在同軸電纜W的端部暴露的編織層Wc和位于編織層Wc徑向向內的絕緣體Wb之間。
屏蔽體114以如下方式接合于外部導線端子113,以便封閉位于屏蔽部分113a的后端的開口113c,并且設置在屏蔽體114后端的外皮夾緊部分114b通過壓緊而將同軸電纜W的外皮Wd夾緊,由此屏蔽體114與外部導線端子113一起固定于同軸電纜W的端部。
編織層夾緊部分114a被壓緊在套管113b上面,從而覆蓋套管113b的編織層Wc由套管113b和編織層夾緊部分114a保持,由此外部導線端子113和屏蔽體114電連接于編織層Wc,其中編織層夾緊部分114a設置在當屏蔽體114接合于外部導線端子113時相應于套管113b的屏蔽體114上。然后,當外部導線端子113電連接于匹配接頭的接地端時同軸電纜W的編織層Wc接地連接于匹配接頭。專利文件1JP-A-2003-297493(第4至7頁,圖3)。
然而在現有技術的同軸電纜屏蔽接線端100中,套管113b形成具有等于或稍大于絕緣體Wb的外徑的內徑的圓柱形,從而同軸電纜W的絕緣體Wb能夠配合地插入到套管113b中,并且套管113b的結構使套管113b的彈性變形困難。
因此,當屏蔽體114的編織層夾緊部分114a被壓緊時,覆蓋套管113b的編織層Wc僅通過套管113b和編織層夾緊部分114a保持,并且配合地插入到套管113b內部中的絕緣體Wb決不固定。即,屏蔽接線端100僅僅通過屏蔽體114的外皮夾緊部分114b固定于同軸電纜,并且存在屏蔽接線端100的位置相對于同軸電纜W偏離的可能性。在出現屏蔽接線端的位置偏移的情況下,過度的力作用于由套管113b和編織層夾緊部分114a所保持的編織層Wc,導致由于上述作用力編織層Wc破壞的危險,由此不能在屏蔽接線端100和編織層Wc之間獲得良好的電連接。
而且,在由于編織層夾緊部分114a壓緊后回彈或者一段時間過去之后所產生的松動導致的編織層夾緊部分的夾緊變得不足的情況下,編織層Wc不能充分地保持在套管113b和編織層夾緊部分114a之間,導致不能在屏蔽接線端100和編織層Wc之間獲得良好的電連接的危險。
另外,在傳輸高頻信號的同軸電纜中,在同軸電纜的特性阻抗與屏蔽接線端的特性阻抗不匹配的情況下,產生反射信號。該反射導致噪音和能量損失。接著,組成信號回路的屏蔽接線端100通過將相互獨立的組件外部導線端子113和屏蔽體114接合在一起而構成,并且可能存在阻抗干擾發(fā)生在接合部分的情況,因此存在惡化同軸電纜W的高頻波特性的危險。
發(fā)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提出本發(fā)明,并且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同軸電纜的屏蔽接線端,其能夠相對于同軸電纜的編織層提供穩(wěn)定的電連接并且將同軸電纜的高頻波特性保持在良好狀態(tài)下。
為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fā)明的用于同軸電纜的屏蔽接線端的特征在于下列結構。
(1)一種用于同軸電纜的屏蔽接線端,其包括芯線、覆蓋芯線的絕緣體和覆蓋絕緣體的編織層,該屏蔽接線端包括適合于包圍芯線的屏蔽部分;適合于插入到絕緣體和編織層之間的中空圓柱套管;和適合于夾住編織層以便將編織層和套管保持在一起的編織層夾緊部分,其中屏蔽部分、套管和編織層夾緊部分相互整體形成。
(2)如(1)所述的屏蔽接線端,還包括適合于夾緊覆蓋編織層的同軸電纜的絕緣外皮的外皮夾緊部分。
(3)如(1)所述的屏蔽接線端,其中套管沿套管的軸向形成有切口。
(4)如(3)所述的屏蔽接線端,其中切口具有間隙從而沿套管的圓周方向將套管的圓周壁分隔開。
(5)如(3)所述的屏蔽接線端,其中切口沿軸向從套管的一端到套管的另一端形成。
根據本發(fā)明,通過在圓柱形套管中以沿圓周方向將套管的圓周壁分隔開的方式形成切口,套管能夠以彈性變形的方式構造從而增加或減小切口的寬度以便膨脹或收縮其中空間,其中在同軸電纜的絕緣體配合地插入到套管內部的時候套管插入到同軸電纜的絕緣體和編織層之間。
然后,切口彈性地變形以便與編織層夾緊部分的壓緊聯合來減小切口的寬度,并且然后收縮套管的內部空間從而夾住配合地插入到套管中的同軸電纜的絕緣體,由此屏蔽接線端能夠通過編織層夾緊部分和套管以及外皮夾緊部分牢固地固定于同軸電纜,所以能夠確保防止屏蔽接線端相對于同軸電纜的定位偏差。因此,不會發(fā)生過度的力作用在保持在套管和編織層夾緊部分之間的同軸電纜的編織層,由此可以在屏蔽接線端和同軸電纜的編織層之間提供穩(wěn)定的電連接。
而且,即使在由于壓緊后回彈或者一段時間過去之后產生的松動導致的編織層夾緊部分的夾緊變得不足的情況下,由于套管的記憶能夠以確保的方式保持同軸電纜的編織層在套管和編織層夾緊部分之間所保持的狀態(tài),由此可以在屏蔽接線端和同軸電纜的編織層之間提供穩(wěn)定的電連接。
另外,通過相互整體成形屏蔽接線端的屏蔽部分、套管和編織層夾緊部分,能夠從同軸電纜的屏蔽接線端的回路流的路徑中消除任何接合部分,由此屏蔽接線端的特性阻抗能夠被精確地控制,以便容易地使其與同軸電纜的特性阻抗匹配,由此可以將同軸電纜的高頻波特性保持在良好的狀態(tài)下。
根據本發(fā)明,能夠獲得相對于同軸電纜編織層的穩(wěn)定電連接,并且同軸電纜的波特性能夠保持在良好的狀態(tài)下。
圖1是示出用于同軸電纜的屏蔽接線端和同軸電纜的透視圖,其中屏蔽接線端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圖2是僅僅示出圖1中的屏蔽接線端的透視圖。
圖3是示出圖2中所示的屏蔽接線端的展開圖。
圖4是示出在圖1中所示屏蔽接線端固定于同軸電纜端部的狀態(tài)的平面圖。
圖5是沿圖4中線V-V并且沿箭頭表示的方向觀察的剖切端視圖。
圖6是示出用于同軸電纜的現有技術屏蔽接線頭和同軸電纜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將基于附圖詳細地描述根據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
圖1是示出用于同軸電纜的屏蔽接線端和同軸電纜的透視圖,其中屏蔽接線端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圖2是僅示出圖1中的屏蔽接線端的透視圖;圖3是示出圖2中所示的屏蔽接線端的展開圖;圖4是示出在圖1中所示屏蔽接線端固定于同軸電纜端部的狀態(tài)的平面圖;并且圖5是沿圖4中線V-V并且沿箭頭表示的方向觀察的剖切端視圖。
如圖1至3所示,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用于同軸電纜的屏蔽接線端10是通過壓制的導電板材整體形成的制品,并且電連接于具有單芯的同軸電纜W的編織層Wc。同軸電纜W包括芯線Wa;覆蓋芯線Wa外圓周的絕緣體Wb;覆蓋絕緣體Wb外圓周的編織層Wc;和覆蓋編織層Wc外圓周的絕緣外皮Wd。
在同軸電纜W的端部,外皮Wd、編織層Wc和絕緣體Wb在預定的長度內被剝離,從而芯線Wa、絕緣體Wb和編織層Wc依次從同軸電纜W的端部的伸出端中暴露出預定的長度。接著,用于配合連接的內端19被牢固地收縮或壓緊以連接于暴露的芯線Wa。
屏蔽接線端10具有容納內端19的基本圓柱形的屏蔽端11,當內端19布置在屏蔽端11和壓緊部分12的中心軸時,內端被牢固地壓緊在同軸電纜W的芯線Wa上,其中壓緊部分設置于屏蔽端11后面(也就是說,在同軸電纜的伸出端的相對端上,處于屏蔽接線端安裝在同軸電纜W或它的基本端上的狀態(tài))。
如在圖3中所示,屏蔽接線端11通過將相應于基本矩形的屏蔽部分的板材11′彎曲成基本圓柱形而形成。
壓緊部分12包括中空和基本圓柱形的套管13,當在同軸電纜W的端部暴露的絕緣體Wb配合地插入到套管13的內部中時,套管適合于插入到絕緣體Wb和編織層Wc之間;適合于通過壓緊將編織層Wc和套管13保持在一起的編織層夾緊端14;和適合于通過壓緊夾緊同軸電纜W的外皮Wd的外皮夾緊部分15。
如在圖3中所示,套管13通過將相應于基本矩形的套管的板材13′彎曲成基本圓柱形而形成,其相應于同軸電纜W的絕緣體Wb的外部形狀。注意,相應于套管的板材13′經過相應于連接部分的板材17′與相應于屏蔽部分的板材11′整體形成,并且形成為基本圓柱形的套管13以其中心軸與屏蔽部分11的中心軸一致的方式由連接部分17支撐,其中連接部分從屏蔽部分11的上后端邊緣延伸。
套管13的內徑制造為等于或略大于同軸電纜W的絕緣體Wb的外徑,并且沿套管的圓周方向將套管13的圓周壁分隔開的切口16通過在結合套管13的位置設置有間隙S(參考圖5)形成。
編織層夾緊部分14通過將相應于基本矩形的編織層夾緊部分的板材14′彎曲成類弧形而形成,從而相應于基本矩形的編織層夾緊部分的板材14′的中心部分沿著套管13的外圓周表面延伸,在它們之間具有保持有合適的間隙,并且它們的兩側端部(在下文中稱為編織層夾緊片)14a、14b處于直立狀態(tài)并由連接部分18支撐,該連接部分從屏蔽部分11的下后端邊緣延伸。
外皮夾緊部分15通過將相應于基本矩形的外皮夾緊部分的板材15′彎曲成類弧形而形成,從而相應于基本矩形的外皮夾緊部分的板材15′的中心部分沿著同軸電纜W的外皮Wd的外圓周表面延伸,并且兩側端部(在下文中稱為外皮夾緊片)15a、15b處于直立狀態(tài)并以連續(xù)于編織層部分14的方式布置在編織層部分14的后面。
注意,如圖3所示,相應于屏蔽部分的板材11′、相應于連接部分的板材18′、相應于編織層夾緊部分的板材14′和相應于外皮夾緊部分的板材15′整體形成。即,屏蔽接線端10以如下方式整體形成,即在諸如屏蔽部分11、套管13、編織層夾緊部分14和外皮夾緊部分15的各個組成部件之間根本不存在接合部分。
如在圖4和5中所示,同軸電纜W的端部從套管13的后端開口插入到屏蔽接線端10中,從而屏蔽接線端10固定于端部。這時,在同軸電纜W的端部暴露的芯線Wa和已被牢固地壓緊在芯線Wa上的內端19布置在屏蔽部分11的中心軸上,以便由屏蔽部分11包圍而隔絕于其外部從而由此進行電磁屏蔽。
另外,暴露的絕緣體Wb配合地插入到套管13的內部,從而套管13插入到絕緣體Wb和暴露的編織層Wc之間。而且,暴露的編織層Wc布置在套管13和編織層夾緊部分14之間的間隙中。
從這個狀態(tài),編織層夾緊部分14的一對編織層夾緊片14a、14b和外皮夾緊部分15的一對外皮夾緊片15a、15b被壓緊。當出現這種情況時,布置在套管13和編織層夾緊部分14之間的間隙中的編織層Wc被套管13和編織層夾緊部分14保持,并且套管13以減小切口16的寬度(即,間隙S)的方式彈性地變形和徑向地收縮,由此配合地插入到套管13內部的絕緣體Wb被套管13夾住。另外,同軸電纜W的外皮Wd被外皮夾緊部分15夾住。
通過采取上述的結構,屏蔽接線端10通過外皮夾緊部分15、套管13和編織層夾緊部分14固定于同軸電纜W的端部,并且在套管13和編織層夾緊部分14處電連接于同軸電纜W的編織層Wc。
另外,為了連接而牢固地壓緊在同軸電纜W上的屏蔽接線端10被容納于由絕緣樹脂制成的屏蔽接線端外殼(未示出)內,同軸電纜W已經穿過該外殼并且該外殼等待屏蔽接線端10從位于屏蔽接線端外殼的前端部的開口返回,并且當屏蔽接線端外殼與匹配的外殼配合接合時,屏蔽接線端10和內端19分別電連接于匹配的元件。
根據如前上所述構造的屏蔽接線端10,通過使當同軸電纜W的絕緣體Wb配合地插入到套管13的內部時插入到同軸電纜W的絕緣體Wb和編織層Wc之間的套管13形成有切口16,以便沿套管的圓周方向將套管13的圓周壁分隔開并且具有間隙,套管13以增加或減小切口16的寬度的方式彈性地變形,從而從而允許它徑向地膨脹或收縮。
然后,與編織層夾緊部分14的壓緊相關地,套管13徑向收縮以便夾住配合地插入到套管的內部中的同軸電纜W的絕緣體Wb,由此屏蔽接線端10能夠通過編織層夾緊部分14和套管13以及外皮夾緊部分15牢固地固定于同軸電纜W,并且能夠以確保的方式防止屏蔽接線端10相對于同軸電纜W的定位偏差。因此,不會發(fā)生過度的力作用在同軸電纜W的編織層Wc,其中電纜保持在套管13和編織層夾緊部分14之間,由此可以在屏蔽接線端10和同軸電纜W的編織層Wc之間提供穩(wěn)定的電連接。
而且,即使在由于壓緊后回彈或者一段時間過去之后產生的松動所導致的編織層夾緊部分14的夾緊變得不足的情況下,由于套管13的記憶能夠以確保的方式保持同軸電纜W的編織層Wc在套管13和編織層夾緊部分之間所保持的狀態(tài),由此可以在屏蔽接線端10和同軸電纜W的編織層Wc之間提供穩(wěn)定的電連接。
另外,同軸電纜屏蔽接線端10的屏蔽部分11、套管13、編織層夾緊部分14和外皮夾緊部分15整體形成,并且因此,能夠從屏蔽接線端10的回路流的路徑中消除任何接合部分,由此屏蔽接線端的特性阻抗能夠被精確地控制,以便容易地將其匹配于同軸電纜W的特性阻抗,由此可以將同軸電纜的高頻波特性保持在良好的狀態(tài)下。另外,因為屏蔽接線端10由單獨元件構成,能夠容易有效地將屏蔽接線端10固定于同軸電纜W的端部,由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注意本發(fā)明的屏蔽接線端不限于上述實施例,還可以作適當的修改和改進。另外各個組成元件的形狀、尺寸、數量、形式、數和布置位置不受實施例中所述的限制,也可以進行任意的修改,只要它們能夠工作以獲得本發(fā)明。
例如,雖然在前述的實施例中,套管的形狀形成為基本圓柱形,但是套管不限于圓柱形,也可以以任何形式形成,只要套管保持與同軸電纜的絕緣體的外部形狀一致就可以了。即,在同軸電纜的絕緣體形成為多邊形的情況下,套管也形成為多邊形。
另外,切口也可以以任何方式形成于套管,只要切口沿套管的圓周方向將套管的圓周壁分隔開。即,切口可以與套管的中心軸平行形成或者可以沿切口相交于中心軸的方向傾斜形成?;蛘?,切口可以以彎曲成曲柄形式形成。
另外,雖然本實施例已經描述屏蔽接線端被固定于具有單芯的同軸電纜的端部,但本發(fā)明能夠應用于具有兩個或三個芯的同軸電纜。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同軸電纜的屏蔽接線端,其包括芯線、覆蓋芯線的絕緣體和覆蓋絕緣體的編織層,該屏蔽接線端包括適合于包圍芯線的屏蔽部分;適合于插入到絕緣體和編織層之間的中空圓柱套管;和適合于夾住編織層以便將編織層和套管保持在一起的編織層夾緊部分,其中屏蔽部分、套管和編織層夾緊部分相互整體形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接線端,還包括適合于夾緊覆蓋編織層的同軸電纜的絕緣外皮的外皮夾緊部分。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接線端,其中套管沿套管的軸向形成有切口。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屏蔽接線端,其中切口具有間隙從而沿套管的圓周方向將套管的圓周壁分隔開。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屏蔽接線端,其中切口沿軸向從套管的一端到套管的另一端形成。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同軸電纜的屏蔽接線端,其適合于電連接于在同軸電纜的端部暴露的編織層,該接線端包括包圍在同軸電纜的端部暴露的芯線外面的屏蔽部分;形成為中空圓柱形的套管,其在絕緣體配合地插入到套管內部中時適合于被插入在同軸電纜的絕緣體和暴露的編織層之間;適合于通過壓緊將暴露的編織層和套管保持在一起的編織層夾緊部分;和適合于通過壓緊保持同軸電纜外皮的外皮夾緊部分;以及以如下方式形成在套管中的切口,該切口使得沿套管的圓周方向將套管的圓周壁分隔開。
文檔編號H01R43/16GK1710752SQ200510078180
公開日2005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6月18日
發(fā)明者森川大史 申請人:矢崎總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