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串聯式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串聯式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可以將功能相同的電子產品電路串聯在一起,以擴充或增加該電子產品本身功能的串聯式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目前已知的電連接器的種類繁多,有的用作電子產品彼此之間擴充或增加功能的連接,而有的用于電子產品彼此間的電信號與電源相互傳輸或轉接,以使電子產品本身在擴充、增加功能或運用更加簡單容易。
一般常見的電連接器具有一殼體,在殼體內配置有一輸入單元及一輸出單元,該輸出單元上具有一輸入接腳及輸出接腳,而輸入單元同樣也具有一輸入接腳及輸出接腳,輸入單元的輸出接腳利用多個導線與輸出單元的輸入接腳連接。當輸入單元的輸入接腳與電子產品連接時,該輸入單元的輸出接腳所輸出的電源及信號,即通過導線傳輸到輸出單元上,再由輸出單元將電源及信號輸出到另一電子產品,以實現兩個電子產品的電路連接。
雖然上述的電連接器可以連接兩個以上的電子產品電路,以擴充或增加電子產品的功能。但是這種電連接器在制作時,輸入單元的輸出接腳需利用多個導線逐一與輸出單元的輸入接腳連接,不但費時、費工序,一旦輸入單元與輸出單元的接腳數過多時,還會造成焊接困難,而且所焊接的導線與接腳間常會因焊接不良的原因,導致導線與接腳間形成斷路狀態(tài),造成電源或信號無法有效傳遞。
實用新型的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解決上述傳統缺失,避免缺失存在,本實用新型讓電連接器內部的輸入單元及輸出單元的接腳可直接組接,或利用連接單元(電路板)連接,使制作封裝上更加容易簡單,而且可以減少輸出單元與輸入單元間所發(fā)生的斷路或短路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串聯式電連接器包括有一輸出單元,一與上述輸出單元連接的連接單元,一與上述連接單元組接的輸入單元,一封裝上述輸出單元及輸入單元的封裝體,在前述的輸出單元的輸入端與輸入單元的輸出端間通過連接單元的輸出端及輸入端組接,以串聯連接方式封裝在封裝體內部,以形成可串聯功能相同的電子產品,以擴充或增加該電子產品的功能。
本實用新型的串聯式電連接器封裝更加容易簡單,而且可以減少輸出單元與輸入單元間所發(fā)生的斷路或短路問題。
附圖的簡要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二連接器分解示意圖;圖2是圖1的第一、二連接器組接狀態(tài)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二連接器與封裝體分解組裝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串聯式電連接器外觀立體示意圖;圖5是圖4的側剖視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串聯式電連接器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輸出單元 1 組裝體 11、21導電組12、22 輸出端 13、23、32輸入端14、24、31 輸入單元2定位部25 連接單元3封裝體4 容置件 41第一封閉件42 第二封閉件 43定位孔433 電連接器10、20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技術內容進行詳細說明,附圖僅供參考與說明用,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圖1、圖2和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二連接器的分解、組接狀態(tài)及第一、二連接器與封裝體分解組裝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串聯式電連接器包括一輸出單元1,一與前述輸出單元1組接的輸入單元2,一用以連接前述輸出單元1及輸入單元2的連接單元3,以及一封裝前述輸出、入單元1、2及連接單元3的封裝體4,用來串聯各種電子產品(圖中未示)的電路,或者用于裝潢時的各種燈飾的串聯。
上述輸出單元1上具有一組裝體11,該組裝體11內配置有一電源或電信號傳輸的導電組12。導電組12具有伸出組裝體11外的輸出端13及輸入端14,輸出端13及輸入端14由多個導電接腳構成,該多個導電接腳中有兩只導電接腳用來提供正、負電源傳輸,而其余導電接腳則用于其它電信號傳輸。
該輸入單元2上具有一組裝體21,該組裝體21內配置有一導電組22,此導電組22具有伸出組裝體21外部,并與上述輸出單元1的輸入端14組接的輸出端23。輸出端23由多個導電接腳構成。另外,組裝體21的一端凹入,并具有用于與另一組輸出單元1的輸出端(圖中未示)組接的輸入端24。輸入端24由多個導電接腳構成。輸出端23及輸入端24的多個導電接腳中有兩個導電接腳用來提供正、負電源傳輸,而其余導電接腳則用于其它電信號傳輸。另外,組裝體21的一面上具有一定位部25,定位部25用于使輸入單元2定位組接在封裝體4內部。
連接單元3由電路板所構成,電路板上制作有讓輸出單元1的輸入端14與輸入單元2的輸出端23進行電源及信號傳輸的線路。連接單元3一端上具有一與輸入單元2的輸出端23組接的輸入端31,另一端上具有一與輸出單元1的輸入端14組接的輸出端32。
上述輸出單元1及輸入單元2與連接單元3組接后,可直接封裝在封裝體4內部。封裝體4包括一容納前述輸出單元1、輸入單元2及連接單元3的容置件41。容置件41內部中空,兩端開放,在容置件41的兩開放端上分別配置有第一封閉件42、第二封閉件43。兩封閉件42、43上具有一與容置件41組接的接合部421、431。兩封閉件42、43上分別具有一供輸出單元1的輸出端13穿出及穿入的孔422、432。另外,前述封閉件43內具有一定位孔433,此定位孔433在與輸入單元2組接時,該輸入單元2的定位部25可定位在該定位孔433上,從而構成一串聯式電連接器。
圖4和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串聯式電連接器外觀立體圖及側面剖視示意圖。如圖4和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串聯式電連接器的輸出單元1的輸入端14與輸入單元2的輸出端23之間通過連接單元3的輸出端32及輸入端31組接后,以串聯連接方式封裝在封裝體4內部,使輸出單元1的輸入端14與輸入單元2的輸出端23彼此間不須逐一焊接導線,制作封裝更加容易簡單,而且可以減少輸出單元1與輸入單元2間所發(fā)生的斷路或短路問題。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串聯式電連接器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串聯式電連接器的輸出單元1的輸入端14與輸入單元2的輸出端23除了可以與連接單元3的輸出端32及輸入端31以組接的方式組合外,還可以利用焊接技術直接將輸出單元1的輸入端14與輸入單元2的輸出端23焊接在連接單元3的電路板導電接點上,不僅可節(jié)省電路板上制作輸入端及輸出端連接組件的工時及成本,使制作封裝更加容易簡單,而且還可以減少輸出單元1與輸入單元2之間所發(fā)生的斷路或短路問題。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串聯式電連接器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如圖所示,當使用者在使用電子產品時,若想擴充或增加電子產品的功能,使用者可以利用兩個以上的串聯式電連接器10、20,將兩個以上相同功能的電子產品的電路板串聯在一起,即可擴充或增加電子產品本身的功能,使使用者可自行依自己所需而逐漸擴充或增加電子產品本身的功能。
進一步,本實用新型的串聯式電連接器內的輸出單元1的輸入端14可與輸入單元2的輸出端23直接組接,制作更加容易簡單,而且輸出單元1與輸入單元2的電源及信號傳輸不會有任何短路或斷路的現象發(fā)生。
更進一步,本實用新型的串聯式電連接器除了可以擴充或增加電子產品本身功能外,還可以利用本實用新型的串聯式電連接連接多組燈飾,如嵌燈,日光燈等,以使彼此燈飾之間的配合更加容易簡單。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不是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凡利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都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串聯式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輸出單元;一與上述輸出單元組接的輸入單元;一封裝上述輸出單元及輸入單元的封裝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串聯式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出單元上具有一組裝體,所述組裝體內配置有一用于電源或電信號傳輸的導電組,所述導電組具有伸出所述組裝體外的輸出端及輸入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串聯式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入單元上具有一組裝體,所述組裝體內配置有一導電組,所述導電組具有伸出所述組裝體外部,并與所述輸出單元的輸入端組接的輸出端,所述組裝體的一端向內凹入,并帶有用于與另一組輸出單元的輸出端組接的輸入端,所述組裝體的一面上具有一定位部。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串聯式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出端及輸入端由多個導電接腳所構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串聯式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導電接腳中有兩個導電接腳用于正、負電源傳輸,其余導電接腳用于其它電信號傳輸。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串聯式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裝體提供一容置件,所述容置件內部中空,兩端開放,所述容置件的兩開放端分別配置有第一、二封閉件,所述兩封閉件上具有一與所述容置件組接的接合部,所述兩封閉件上各具有一用于所述輸出單元的輸出端穿出及穿入的孔;所述任一封閉件內具有一定位孔。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串聯式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連接單元,所述連接單元一端與所述輸出單元連接,另一端與所述輸入單元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串聯式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單元為一電路板。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串聯式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路板上具有與輸出、入單元組接的輸出端及輸入端。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串聯式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路板上具有與輸出、入單元焊接的導電接點。
專利摘要一種串聯式電連接器,包括有一輸出單元,一與上述輸出單元連接的連接單元,一與上述連接單元組接的輸入單元,一封裝上述輸出單元及輸入單元的封裝體,在前述的輸出單元的輸入端與輸入單元的輸出端間透過連接單元的輸出端及輸入端組接后,形成一串聯連接方式封裝于封裝體內部,以形成可串聯功能相同的電子產品,以擴充或增加該電子產品的功能。
文檔編號H01R31/06GK2720679SQ200420072720
公開日2005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6月29日
發(fā)明者林明慶 申請人:沛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