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線纜連接器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有關一種線纜連接器組件,尤其涉及一種附加有便于線纜連接器組件與對接線纜連接器相分離的拉拔裝置的線纜連接器組件。
背景技術:
線纜連接器組件包括有線纜連接器及與線纜連接器電性相連的線纜。線纜連接器組件與對接連接器電性連接以將信號傳輸至對接連接器。通常,線纜連接器組件及對接連接器均配置有確保線纜連接器組件與對接連接器可靠對接的聯(lián)鎖裝置。申請人與本發(fā)明相同的美國專利第6,589,066號、6,641,425號及6,648,665號,均揭示了一種具有拉拔裝置的線纜連接器組件。其中拉桿包括暴露在線纜連接器組件外的操作部及一對分別收容在線纜連接器組件的由一對蓋體共同形成的相應收容槽內的連接臂。拉桿通過與扣鉤的配合而與對接連接器相扣持。在連接臂的內側組裝有一對彈片。當向后拉拉桿時,扣鉤產生彈性變形并自對接連接器上脫離。當釋放拉桿之后,彈片回復至其原位,同時將拉桿推至其原始位置。
通過上述設計可方便地將線纜連接器組件與對接連接器相扣合或分離。然而,通常線纜連接器組件及對接連接器安裝在同一個面板上,并且在該面板上還安裝有許多其它組件,因而剩余的可供使用者操作拉桿的空間十分有限,進而使得這種線纜連接器組件不適用于一些特殊應用。
因此,確有必要設計一種具有改良的拉拔裝置的線纜連接器組件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陷。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線纜連接器組件,其具有可方便地將線纜連接器組合與對接連接器分離的拉拔裝置。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線纜連接器組件,其包括基座、組裝至基座的蓋體、組裝在基座與蓋體之間的連接器部件、拉桿、一對扣鉤及可移動地組裝至拉桿的制動桿。在基座的前端設有一個對接框。連接器部件包括有收容在基座的對接框內的絕緣基座、收容在絕緣基座的若干導電端子及與導電端子電性連接的線纜。拉桿包括第一操作部及一對自第一操作部的相對兩端延伸形成的連接臂??坫^與拉桿共同作用以與對接連接器的相應鎖扣部相接合。當制動桿被推動與拉桿在其第一配合點配合時,扣鉤扣持在對接連接器上,當制動桿被拉拔而與相應移動后的拉桿在其第二配合點配合時,扣鉤自對接連接器上脫離。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組裝在拉桿上的制動桿可以擴展使用者的操作空間,方便地使線纜連接器組件自對接連接器上脫離。
圖1為本發(fā)明線纜連接器組件的立體分解圖。
圖2為圖1所示的線纜連接器組件的底視方向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圖2所示的線纜連接器組件的后視方向的立體分解圖。
圖4為圖1所示的線纜連接器組件的后視方向的立體分解圖。
圖5為圖1所示的線纜連接器組件的已經組裝有一對扣鉤及一對彈片的拉桿的立體圖。
圖6為圖1所示的線纜連接器組件組裝后的立體圖。
圖7為圖6所示的線纜連接器組件的底視方向的立體圖。
圖8為圖6所示的線纜連接器組件的后視方向的立體圖。
圖9為圖7所示的線纜連接器組件的后視方向的立體圖。
圖10為圖1所示的線纜連接器組件的制動桿處在釋放位置時的立體組合圖。
圖11為圖10所示的線纜連接器組件的底視方向的立體圖。
圖12為圖11所示的線纜連接器組件的后視方向的立體圖。
圖13為圖10所示的線纜連接器組件的后視方向的立體圖。
圖14為圖13所示的線纜連接器組件沿A-A線方向的剖視圖。
圖15為圖9所示的線纜連接器組件沿B-B線方向的剖視圖。
圖16為圖9所示的線纜連接器組件沿C-C線方向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及圖2,本發(fā)明線纜連接器組件100包括由相互配合的基座1及蓋體2組成的殼體、連接器部件3、拉桿4、一對扣鉤5、一對彈片6、制動桿7及一對用來將蓋體2固定在基座1上的螺釘8。
基座1及蓋體2是由金屬材料鑄造而成,如鋁合金材料?;?包括底板11及一對自底板11兩側向上延伸的側壁12。側壁12設有自后端14向前端15延伸并貫穿接合面16的縱長第一延展槽121。該第一延展槽121將側壁12分為外壁122與內壁123。每一內壁123形成有靠近前端15的肩部124及靠近后端14的切口127。每一肩部124的后端具有一個垂直的槽道125。每一外壁122具有靠近前端15的切口1211。底板11具有一位于相應內壁123的肩部124與切口1211之間的凹槽111?;?的前端15具有一個對接框13,該對接框13設有一個貫穿前端15的開口133。對接框13頂部兩側設有一對橫向延伸的接合部131。每一接合部131的末端具有向下延伸的凸塊134。對接框13的兩側形成有一對位于接合部131及底板11之間的接合空間132。基座1的后端14有一個半圓形缺口17。自缺口17兩側的接合面16向上延伸有一對柱體18。每一柱體18具有一螺孔181及位于外圍圓柱面的四條凸肋182。
請參閱圖2所示,蓋體2包括蓋板21及一對自蓋板21相對兩側向下延伸的側壁22。每一側壁22形成有第二延展槽221,該第二延展槽221對應于基座1的相應第一延展槽121。第二延展槽221將側壁22分為外壁222與內壁223。每一內壁223具有靠近蓋體2后端2 4的切口227,該切口227對應于基座1的相應切口127。外壁222的前端設有一對切口2221,該對切口2221對應于基座1的切口1211。蓋板21上設有一對凹槽212,該對凹槽212位于切口2221內側并對應于基座1的凹槽111。蓋板21前端的相對兩側向前延伸有一對突塊23。蓋板21的后端24具有一個半圓形缺口27,該缺口27對應于基座的缺口17。后端24的缺口27兩側具有一對通孔28。每一通孔28的直徑與柱體18的外徑大致相等。
參閱圖3所示,連接器部件3包括有端子模組30、與端子模組30相連接的線纜32及組裝在線纜32上的應力釋放件34。端子模組30包括絕緣基座301、自絕緣基座301向前延伸的舌板302、組裝在絕緣基座301后側的電路板303及若干導電端子304,這些導電端子304收容在舌板302內并貫穿絕緣基座301,以與電路板303電性連接。線纜32具有若干部分露出其前端的絕緣導線320。線纜32的前端表皮剝落而露出其內的金屬編織層324。每一絕緣導線320包括至少一根連接至電路板303的導電芯線322,從而與導電端子304電性連接。應力釋放件34是由高強度的導電金屬材料制成,其環(huán)繞組設在金屬編織層324外以消除線纜32的應力。
請?zhí)貏e參閱圖5,拉桿4包括第一操作部41、一對自第一操作部41兩端向前延伸的連接臂42及一對位于連接臂42前端的鎖扣釋放部43。每一鎖扣釋放部43具有頂端432、底端433及自外表面向外凸伸的凸塊431。每一連接臂42包括具有傾斜引導面4201的上臂部420,且在連接臂42內表面形成有擋塊44。每一擋塊44上設有一個“L”型的狹槽47,該狹槽47自擋塊44內表面442延伸至連接臂42。
扣鉤5由金屬板沖壓而成,其包括主體部51、位于主體部51后端的“U”形第一鉤部52及位于主體部51前端的“L”形第二鉤部53。在主體部51的縱長方向上開設有配合槽54。主體部51包括有尾部511、中間部512及自中間部512向內延伸的頭部513。中間部512包括有前傾斜部514、后傾斜部515及連接前、后傾斜部514、515的連接部516。
每一彈片6包括有固持部61及自固持部61延伸的“U”形彈性部62。該彈性部62具有自固持部61垂直延伸的第一部分621及自第一部分621朝向固持部61折彎的第二部分622。
拉桿4的凸塊431自扣鉤5內表面穿過配合槽54而使兩扣鉤5分別組裝在拉桿4上,鎖扣釋放部43抵接在扣鉤5的內表面。鎖扣釋放部43分別位于頭部513的內側。彈片6組裝至拉桿4,其固持部61收容在狹槽47內。
請一并參閱圖1至圖4,用來迫使拉桿4移動或鎖扣的制動桿7具有與拉桿4相似的結構,其包括第二操作部71、一對自第二操作部71相對兩端向前延伸的接合臂72及在兩接合臂72之間形成的連動部73。每一接合臂72包括與第二操作部71相連接的第一臂部724及與連動部73相連接的“L”形第二臂部722。在第一臂部724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一擋止部720。在第一擋止部720與第一臂部724之間則設有收容槽726。連動部73包括連接兩第二臂部722的橫梁730、一對自橫梁730頂面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二擋止部732及自橫梁730底面向后延伸的板體部734。該對第二擋止部732、橫梁730及板體部734共同形成一個收容空間733。
組裝時,請參閱圖6至圖9并結合圖14至圖16,當連接器部件3組裝在基座1上時,舌板302收容在開口133內。電路板303收容在基座1的兩側壁12之間。組設有應力釋放件34的線纜32收容在基座1的缺口17內。組設有扣鉤5及彈片6的拉桿4組裝在制動桿7上,其第一操作部41收容在收容槽726內且固定在制動桿7的第二臂部722與第一擋止部720之間。然后拉桿4、制動桿7、扣鉤5及彈片6一并組裝在基座1上。連接臂42位于第一延展槽121內,第一操作部41位于基座1的后端14的外側。擋塊44位于切口127內,彈片6的第二部分622抵接在基座1的后端14。第一鉤部52收容在槽道125內并與肩部124接合,從而將扣鉤5固持在基座1上。第二鉤部53延伸并進入接合空間132內。鎖扣釋放部43的底端433位在于凹槽111內,凸塊431延伸出切口1211。
將突塊23置于接合部131下方,繞兩接合部131向下旋轉蓋體2的后端24至蓋體2的底面抵接在基座1的接合面16,即可將蓋體2安裝至基座1之上。連接臂42的上部收容在第二延展槽221內,鎖扣釋放部43的頂端432收容在蓋體2的凹槽212內,擋塊44的上部位于切口227內。柱體18收容在通孔28內,四條凸肋182抵接在通孔28的內表面。兩半圓形缺口17、27共同形成一線纜收容口29。螺釘8旋入螺孔181以將蓋體2與基座1固持在一起。
請一并參閱圖6至圖16,有關線纜連接器組件1與對接連接器的操作過程將在下文中說明。
首先,請參閱圖6至圖9并結合圖15及圖16,在本發(fā)明線纜連接器組件100與對接連接器相配接前,操作者需要推動制動桿7,使其第二臂部722沿拉桿4的傾斜引導面4201滑移直到第一操作部41收容在收容槽726內,此時,制動桿7在其第一配合點與拉桿4配合。第二臂部722與板體部734可防止制動桿7沿垂直于線纜32的方向移動。操作者接下來可以推動制動桿7的第二操作部71使線纜連接器組件100移動而與對接連接器配接,第二鉤部53夾持在對接連接器的相應接合部。在推動過程中,第一擋止部720可阻止制動桿7相對于拉桿4轉動。
請參閱圖10至圖16,線纜連接器組件100通過以下操作可自對接連接器上脫離。操作者向后拉拔制動桿7的第二操作部71,制動桿7則相對于拉桿4向后移動直至拉桿4的第一操作部41收容在制動桿7的收容空間733內。此時,制動桿7在其第二配合點與拉桿4配合。操作者通過制動桿7拉拔拉桿4,使其頂端432及底端433滑入凹槽111、212內,凸塊431收容在配合槽54內。當鎖扣釋放部43抵接在前傾斜部514時,在前傾斜部514的內表面上產生一向外的作用力,迫使扣鉤5彈性變形并推動頭部513向外移動,從而使鉤部53自對接連接器的接合部脫離。當鎖扣釋放部43滑至連接部516時,連接部516對鎖扣釋放部43施加一個向內的作用力。同時,彈片6受力變形并傳遞拉力給線纜連接器組件100,進而使整個線纜連接器組件100自對接接連接器上脫離。
當作用在制動桿7上的拉力撤去后,彈片6回復到其原始位置,并將拉桿4推至原位。同時,鎖扣釋放部43重新抵接在連接部516,扣鉤5通過其自身彈力回復到原位。可將制動桿7推向拉桿4以減小線纜連接器組件100的整體長度。
權利要求
1.一種線纜連接器組件,可與對接連接器對接,其包括在前端設有對接框的基座、組裝至基座的蓋體、組裝在基座與蓋體之間的連接器部件、拉桿及一對扣鉤,連接器部件包括收容在基座的對接框內的絕緣基座、若干個收容在絕緣基座內的導電端子及與導電端子電性連接的線纜,拉桿包括第一操作部及一對可移動地組設在基座與蓋體之間的連接臂,扣鉤與拉桿共同作用以與對接連接器的相應鎖扣部相接合,其特征在于線纜連接器組件還包括一個可移動地組裝在拉桿上的制動桿,當制動桿被推動與拉桿在其第一配合點配合時,扣鉤扣持在對接連接器上,當制動桿被拉拔而與相應移動后的拉桿在其第二配合點配合時,扣鉤自對接連接器上脫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制動桿包括第二操作部、一對自第二操作部沿線纜延伸方向延伸的接合臂及在兩接合臂之間形成的連動部,其中拉桿的第一操作部在第一配合點與制動桿的接合臂相配合,在第二配合點與制動桿的連動部相配合。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制動桿的接合臂設有第一擋止部用來在第一配合點固定拉桿的第一操作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制動桿的接合臂包括與第二操作部相連接的第一臂部及與連動部相連接的“L”形第二臂部,在第一臂部設有第一擋止部。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制動桿的連動部包括與兩接合臂相連接的橫梁、自橫梁朝向第二操作部延伸形成的板體部及面向板體部設置的第二擋止部,板體部及第二擋止部共同作用將拉桿固定在第二配合點。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拉桿與制動桿在第一配合點配合時,拉桿的連接臂分別壓在制動桿相應接合臂的第二臂部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線纜連接器組件還包括一對組裝在拉桿的連接臂上的彈片,當拉桿與制動桿位于第二配合點時,彈片彈性變形,而當施在制動桿上的拉力撤去時,彈片回復到初始位置。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彈片均包括有組裝在連接臂上的固持部及自固持部向前延伸的彈性部。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拉桿的每一連接臂內側均設有一擋塊,擋塊上設有收容相應彈片的狹槽。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彈片的彈性部包括有自固持部垂直延伸的第一部分及自第一部分向固持部折彎的第二部分。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線纜連接器組件,其包括相互接合的基座與蓋體、連接器部件、組裝在基座與蓋體之間的拉桿、及可移動地組裝在拉桿上的制動桿?;岸嗽O有一個對接框。連接器部件包括有收容在對接框內的絕緣基座、若干個導電端子、及與導電端子電性連接的線纜。拉桿包括第一操作部及一對收容在基座與蓋體之間的連接臂。當制動桿被推動與拉桿在其第一配合點配合時,扣鉤扣持在對接連接器上,當制動桿被拉拔而與相應移動后的拉桿在其第二配合點配合時,扣鉤自對接連接器上脫離。通過組裝在拉桿上的制動桿可以擴展使用者的操作空間,方便地使線纜連接器組件自對接連接器上脫離。
文檔編號H01R13/633GK1638203SQ20041009759
公開日2005年7月13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2月24日
發(fā)明者杰利·吳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