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拾取裝置及信息記錄再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光拾取裝置及信息記錄再生裝置,尤其涉及能夠對具有多 層信息記錄面的光盤進行信息記錄及/或再生的光拾取裝置及信息記錄再生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能夠利用波長4 0 0 nm左右的藍紫色半導體激光進行信息 記錄及/或再生(以下"記錄及/或再生"記為"記錄/再生")的高密度光盤系統(tǒng) 的研究和開發(fā)正在迅速進展。比如,對于用NAO. 8 5、光源波長4 0 5 nm的規(guī)格進行記錄/再生的光盤、即所謂B lu- ray Disc(以 下稱為B D )中大小與D V D ( NA 0. 6 、光源波長6 5 0 n m、記憶 容量4 、 7 G B )相同的直徑1 2 c m的光盤,每1層能夠記錄2 3-2 7 GB的信息,另外,對于用NA 0. 6 5、光源波長4 0 5 nm的規(guī)格 進行記錄/再生的光盤、即所謂HDDVD (以下稱為HD)中直徑l 2 cm的光盤,每l層能夠記錄l 5 ~ 2 0GB的信息。以下在本說明書中,
稱這種光盤為"高密度光盤"。
另外,如果考慮到現(xiàn)在有記錄著各種各樣信息的DVD、 CD (小型
盤)出售,則希望盡可能用一臺信息記錄再生裝置能夠對各種類型的光盤 恰當?shù)剡M行信息記錄/再生。并且,如果考慮到光拾取裝置被搭載于筆記本 型電腦等中,那么不僅僅需要具有對多種光盤的互換性,重要的是還必須 進一步推進小型化。
在此,作為既維持對高密度光盤、DVD、 CD之任何一種的互換性, 又能夠恰當?shù)赜涗?再生信息的方法,可以考慮根據(jù)信息記錄/再生光盤的記 錄密度、選擇性地轉換高密度光盤用光學系和DVD用光學系之方法,但 是,因為需要多個光學系統(tǒng),所以不利于小型化,另外成本上升。
為了簡化光拾取裝置的結構實現(xiàn)降低成本,在具有互換性的光拾取裝 置中優(yōu)選使高密度光盤用光學系和DVD / C D用光學系統(tǒng)通用化,盡量減少光拾取裝置的構成部件個數(shù)。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一種光拾取裝置, 其中能夠利用衍射構造實現(xiàn)對保護基板厚度不同的光盤的互換使用。
專利文獻1:特開2004-79146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發(fā)明欲解決的課題
但是,為了提高1張光盤中可記錄的信息量,光盤中出現(xiàn)了具有多層 信息記錄面的光盤。使用這種光盤時,可以通過使物鏡在光軸方向移動等 改變聚光位置對對象信息記錄面形成聚光斑點,由光檢出器讀取其反射光, 從而進行在任意信息記錄面的信息記錄及/或再生。
但是,如果以互換為目的在物鏡上形成衍射構造等光程差付與構造, 那么將從物鏡射出形成聚光斑點之光束以外的其他光束(例如耀斑光),這 些其他光束在記錄/再生對象信息記錄面以外的信息記錄面上聚光,它們的 反射光在光檢出器被檢出,對檢出性能帶來不良影響。此時,光檢出器的 信號中有本來想進行記錄/再生的信息以外的信息被讀取而出錯。上述問題
尤其在高密度光盤時有顯著化之傾向。
本發(fā)明鑒于上述以往技術問題點,以提供一種光拾取裝置及信息記錄 再生裝置為目的,其中,能夠對具有多層信息記錄面的光信息記錄介質恰 當?shù)剡M行信息記錄及/或再生。
用來解決課題的手段
技術方案1記載的光拾取裝置,備有波長人1 ( nm)的第1光源、含 有物鏡的聚光光學系統(tǒng)、光檢出器,構成所述聚光光學系統(tǒng)的光學元件的 至少 一個具有以光軸為中心的同心圓形的環(huán)帶形構造,所述物鏡使得從所 述第1光源射出的光束介過厚度tl的保護層聚光于第1光信息記錄介質 的被多層配置的信息記錄面的任意一面上,由此能夠進行信息記錄及/或再 生,光拾取裝置的特征在于,
使入射到所述物鏡上的光束的中心光線與所述物鏡的光軸為非平行狀 態(tài)。X U尤選在5 0 0 nm以下。
對本發(fā)明的原理作說明。圖1中,作為比較例,用虛線表 的物鏡O B J上作為環(huán)帶構造,設有互換用的光程差付與構造的衍射構造,如虛線 所示,使光信息記錄介質的多層信息記錄面LY 1、 LY2垂直于物鏡0物鏡OB J光軸入射。此時,從衍射構造發(fā)生的n級衍射光 在信息記錄面LY 1反射沿著物鏡OB J光軸返回,被光檢出器PDx檢 出。而穿過物鏡OB J衍射構造的m (#n )級衍射光有在信息記錄面L Y 2聚光的情況,其反射光沿著物鏡OB J光軸返回的話,有可能被光檢出 器PDx檢出。由此產(chǎn)生誤檢出的憂慮。
對此,作為本發(fā)明的一例,如實線所示,使光信息記錄介質的多層信 息記錄面LY 1 、 LY 2相對從光源射出的光束的中心光線L F的垂直方 向傾斜,使光束從光源沿著物鏡OB J光軸入射。此時,如實線所示,優(yōu) 選物鏡O B J被傾斜成物鏡的光軸與光信息記錄介質的信息記錄面垂直。 這種情況時,從光程差付與構造的衍射構造發(fā)生的n級衍射光在信息記錄 面L Y 1反射,其反射光R 1在相對物鏡O B J光軸傾斜的方向返回,被 光檢出器P D y檢出。而穿過物鏡O B J衍射構造的m (#n )級衍射光有 在信息記錄面L Y 2聚光的情況,其反射光R 2也在相對物鏡O B J光軸 傾斜的方向返回,但2個反射光R 1、 R 2正好偏移與信息記錄面L Y 1 , L Y 2之間的距離差相應的量A,平行行進。因此,只要在只能檢出反射光 R 1的位置上配置光檢出器P D y ,則誤檢出反射光R 2的憂慮減少,能 夠進行恰當?shù)男畔⒂涗浖?或再生。即使在偏移量小于PD y的大小時,也 能夠使反射光R 2的一部分不入射到P D y ,能夠減小反射光R 2的影響。 另外,反射光R2的斑點徑大于反射光R 1的情況時,雖然反射光R2的 一部分入射到光檢出器PD y,但因為每單位面積的光強度減小,所以入 射到PDy的光強度變小,能夠減小影響。因此能夠進行恰當?shù)男畔⒂涗?及/或再生。
環(huán)帶形構造只要是光程差付與構造即可。"入射到所述物鏡上的光束的 中心光線與所述物鏡的光軸為非平行狀態(tài)",是指中心光線與光軸的角度在 0. 2度以上的情況。優(yōu)選在O. 5度以上。
作為具有被多層配置的信息記錄面的第1光信息記錄介質,作為優(yōu)選 的例子可以舉出具有多層信息記錄面的BD、 HD等。優(yōu)選多個信息記錄 面的各個面間距離、例如光信息記錄介質為HD時,在4 0 (im以上6 0 p
m以下。
技術方案2記載的光拾取裝置,是技術方案1中記載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鏡持有像散。這樣,即使入射到物鏡上的光束的中心光線和 物鏡的光軸不平行,也能夠良好地維持在信息記錄面上的聚光狀態(tài)。
技術方案3記載的光拾取裝置,是技術方案2中記載的發(fā)明,其特征 在于,以從所述物鏡射出的光束的像散為A S時,滿足下式
0. 01人rms〈AS〈0. 05人rms (1).
技術方案4記載的光拾取裝置,是技術方案1至3的任何一項中記載 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以入射到所述物鏡上的光束的中心光線與所述物鏡 光軸所成的角度為a時,滿足下式
0.20<a<2.00 (2),
較優(yōu)選的是l . 0°<a< 2. 0。.
這里的a例如如圖9所示,是從光源LD射出的光束的中線光線CL 與物鏡OB J光軸OA所成的角度。
技術方案5記載的光拾取裝置,是技術方案1至3的任何一項中記載 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以入射到所述物鏡上的光束的中心光線與所述第1 光信息記錄介質的法線所成的角度為a時,滿足下式
0 . 2 0<a< 2 . 0o ( 2 )',
這里的a例如如圖9所示,是從光源LD射出的光束的中線光線C L 與第1光信息記錄介質D S C的法線OA所成的角度。
優(yōu)選入射到物鏡上的光束的中心光線與物鏡光軸所成的角度,等于入 射到物鏡上的光束的中心光線與第1光信息記錄介質的法線所成的角度。
并且優(yōu)選入射到物鏡上的光束的中心光線與物鏡光軸所成的角度a ( ° ) 或入射到物鏡上的光束的中心光線與第1光信息記錄介質的法線所成的角 度a (。)和多個信息記錄面的各個面間距離t b (pm)滿足以下條件式
3 0 ^a. t b ^ 2 0 0 ,
通過滿足上述條件式,能夠更顯著地防止不要光的反射光入射到光檢
出器上。
技術方案6記載的光拾取裝置,是技術方案4或5中記載的發(fā)明,其 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光學系統(tǒng)備有準直透鏡,以所述準直透鏡的焦點距離 為f ( mm )時,滿足下式
0.05mm<f-sinpi<0.5mm (3), s i n a中的a,可以是入射 物鏡上的光束的中心光線與物鏡光軸所成的角度,也可以是入射到物鏡上的光束的中心光線與第1光信息記錄介 質的法線所成的角度。
技術方案7記載的光拾取裝置,是技術方案1至6的任何一項中記載 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備有傳動裝置,其相對入射到所述物鏡上的光束的 中心光線傾斜所述物鏡。更優(yōu)選備有下述傳動裝置能夠相應光信息記錄 介質的傾斜度傾斜物鏡,保持物鏡OB J光軸與光信息記錄介質的信息記 錄面垂直。
技術方案8記載的光拾取裝置,是技術方案1至7的任何一項中記載 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及所述光檢出器被配置成被配置在所迷 物鏡的光軸外,所述光源和所述光檢出器在同一個垂直于所述物鏡光軸的 平面上,以所述光軸為中心點對稱。
根據(jù)本發(fā)明,因為光源以及光檢出器被配置在物鏡的光軸外,入射到 第1光信息記錄介質信息記錄面上的光束的主光線的入射方向,與從信息 記錄面反射的光束的主光線的反射方向不同,所以,能夠在垂直于光軸的 平面內(nèi)將光源和光^r出器配置在不同位置上,由此能夠省略偏振分光器等, 能夠提供小型的光拾取裝置。也可以使光源和光^r出器為1插件進行一體 化。"物鏡的光軸外"是指,例如由反光鏡等折彎物鏡光軸時,被折彎的光軸 不穿過的位置。
說明本發(fā)明原理。圖2是能夠對具有多個信息記錄面的光盤D S C (可 以是BD、 HD、 DVD、 CD的任何一種)恰當?shù)剡M行信息記錄/再生的 本實施方式光拾取裝置PU l的結構概略示意圖。這種光拾取裝置PU 1 能夠搭載于光信息記錄再生裝置。本實施方式中,被安裝在同一個垂直于 物鏡O B J光軸之平面上的半導體激光L D和光檢出器P D被配置在物鏡 OBJ光軸外,它們的中心位置離光軸等距離。半導體激光LD和光;f企出 器P D被配置成以物鏡O B J光軸為中心相互對稱。
從半導體激光光源(優(yōu)選能夠射出不同波長光束的2激光1插件等) L D射出的光束,在最初入射的光學元件之準直透鏡C L凈皮變成平行光束 后,穿過沒有圖示的光圈,通過物鏡OB J以相對物鏡光軸傾斜的所定入 射角入射到光盤D S C介過光盤的保護基板聚光于多層信息記錄面的任意 一面上,在其上形成聚光斑點。
在信息記錄面經(jīng)信息槽調制、以相對物鏡OB J光軸傾斜的所定出射角反射的光束再次透過物鏡OB J、沒有圖示的光圈、準直透鏡CL,從 半導體激光L D光束入射的準直透鏡的入射面射向光檢出器P D,入射到 光檢出器PD的受光面上,利用其輸出信號,能夠得到光盤DSC中被信 息記錄著的信息的讀取信號。物鏡OB J上設有衍射構造等光程差付與構 造時,聚光于對象信息記錄面之外的信息記錄面而被反射的光束如上所述, 不被光檢出器P D受光或能夠降低受光光量。
檢出光檢出器上斑點形狀變化、位置變化的光量變化,進行聚焦檢出 和跟蹤檢出。根據(jù)該檢出,沒有圖示的傳動裝置使物鏡OB J移動,以使 半導體激光LD射出的光束在光盤D S C的信息記錄面上成像。
根據(jù)上述方式,光拾取裝置PU 1中能夠省略以往技術中采用的偏振 分光器、X/4波片,所以能夠大幅度縮短半導體激光LD與光盤D S C之 間的距離,能夠提供小型且低成本的光拾取裝置。還可以省略準直透鏡, 使半導體激光LD射出的光束直接入射到物鏡OB J上,使從物鏡OB J 射出的來自于信息記錄面的反射光直接入射到光檢出器P D 。
技術方案9記載的光拾取裝置,是技術方案8中記載的發(fā)明,其特征 在于,在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的信息記錄面反射的光束,從所述光源射出 的光束最初入射的光學元件的入射面,射向所述光檢出器,所以沒有必要 設折彎光路的偏振分光器等,能夠提供小型的光拾取裝置。
另外,也可以把光源和光檢出器配置成使得從光源射出照射到光信 息記錄介質上的光束的中心光線,在含有光信息記錄介質半徑方向的直線 和光信息記錄介質法線的面內(nèi)。光拾取裝置中,與跟蹤位移相比盤傾斜對 讀取精度的影響大時,優(yōu)選用圖3中白色圓圈所示的位置關系配置光源L D和光沖全出器P D。
另外,也可以把光源和光檢出器配置成使得從光源射出照射到光信 息記錄介質上的光束的中心光線,在含有垂直于光信息記錄介質半徑方向 的直線和光信息記錄介質法線的面內(nèi)。光拾取裝置中,與盤傾斜相比跟蹤 位移對讀取精度的影響大時,優(yōu)選用圖3中黑色圓點所示的位置關系配置 光源LD和光4企出器P D。
技術方案IO記載的光拾取裝置,是技術方案1至7的任何一項中記載 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及所述光檢出器沒有被配置在同一個垂直 于所述物鏡光軸的平面上。優(yōu)選垂直于光源射出光束之主光線的平面和垂直于光檢出器受光光束之主光線的平面,是不同的平面。通過構成這種結 構,容易將本發(fā)明應用到一般的光拾取裝置中,所以優(yōu)選。
對本發(fā)明的一例作說明。圖6是能夠對具有多個信息記錄面的光盤D SC(可以是BD、 HD、 DVD、 CD的任何一種)恰當?shù)剡M行信息記 錄/再生的本實施方式光拾取裝置P U 2的結構概略示意圖。這種光拾取裝 置PU2能夠搭載于光信息記錄再生裝置。本實施方式中,半導體激光L D和光檢出器P D被裝配在不同的平面上。
從半導體激光光源(優(yōu)選能夠射出不同波長光束的2激光1插件等) LD射出的光束,在最初入射的光學元件之準直透鏡CL l被變成平行光 束后,穿過偏振分光器PBS、 X/ 4波片QWP及沒有圖示的光圈,通過 被配置成相對入射光束的中心光線傾斜的物鏡O B J入射到光盤D S C, 介過也被配置成相對入射光束的中心光線傾斜的光信息記錄介質的保護基 板,聚光于多層信息記錄面的任意一面上,在其上形成聚光斑點。
在信息記錄面經(jīng)信息槽調制、反射的光束再次穿過物鏡OB J、沒有 圖示的光圈、X/4波片QWP,在偏振分光器P B S浮皮反射,透過準直透 鏡CL2,入射到光檢出器PD的受光面上,利用其輸出信號,能夠得到 光盤D S C中被信息記錄著的信息的讀取信號。物鏡O B J上設有衍射構 造等光程差付與構造時,聚光于對象信息記錄面之外的信息記錄面而被反 射的光束如上所述,不被光^f企出器P D受光或能夠降低受光光量。
技術方案11記載的光拾取裝置,是技術方案1至10的任何一項中記載 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光拾取裝置除了備有所述第1光源之外,還備有射 出波長X 2 ( nm)(X 1 <X 2 )光束的第2光源,所述物鏡使得從所述第 2光源射出的光束介過厚度t 2 ( t 1 ^ t 2 )的保護層聚光于第2光信息 記錄介質的信息記錄面上,由此能夠進行信息記錄及/或再生。本發(fā)明不僅 是只適應于第1光信息記錄介質的光拾取裝置,而且也能夠應用于具有多 個光源能夠進行多種光信息記錄介質的記錄及/或再生的光拾取裝置。作為 一例,可以舉出例如備有第1光源和第2光源,第1光信息記錄介質為B D或HD,第2光信息記錄介質為D VD的光拾取裝置。也能夠應用于除 了備有第1光源、第2光源之外還備有射出波長長于第2光源光束的第3 光源,第1光信息記錄介質為BD或HD,第2光信息記錄介質為DVD, 第3光信息記錄介質為C D的、能夠進行3種光信息記錄介質的記錄及/或再生的光拾取裝置。本發(fā)明也能夠應用于備有第1光源、第2光源、第3
光源,對BD、 HD、 DVD、 CD之4種光信息記錄介質都能夠記錄及/ 或再生的光拾取裝置。有多個光源時,尤其優(yōu)選入射到物鏡的第1光源的 光束的中心光線與物鏡的光軸為非平行。
技術方案12記載的光拾取裝置,是技術方案1至11的任何一項中記載 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物4竟具有所述同心圓形的環(huán)帶形構造。
作為設有同心圓形環(huán)帶形構造之光程差付與構造的光學元件一例,可 以舉出物鏡。優(yōu)選例如在備有多個光源的光拾取裝置中,通過上述光程差 付與構造,利用多個光束的波長差,修正起因于不同光信息記錄介質透明 基板厚度差的球面像差,使不同光信息記錄介質的互換成為可能。此時, 本發(fā)明能夠防止由于物鏡的光程差付與構造,使穿過物鏡的光束形成實 際用于光信息記錄介質記錄/再生的必要光的聚光斑點(比如在物鏡發(fā)生的 m級衍射光)和不用于記錄/再生的不要光的聚光斑點(比如在物鏡發(fā)生的 n ( n^m)級衍射光),上述不要光的聚光斑點聚光于多個信息記錄面中 與所望的信息記錄面不同的信息記錄面上時,該不要光的反射光在光檢出 器上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尤其在物鏡對第1光束形成多個焦點時,本發(fā)明有 顯著效果。
技術方案13記載的光拾取裝置,是技術方案1至11的任何一項中記載 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光學系統(tǒng)備有耦合透鏡,所述耦合透鏡具 有所述同心圓形的環(huán)帶形構造。
作為設有同心圓形環(huán)帶形構造之光程差付與構造的光學元件另 一例, 可以舉出準直透鏡等耦合透鏡??梢酝ㄟ^上述光程差付與構造,利用多個 光束的波長差,使不同光信息記錄介質的互換成為可能,但優(yōu)選通過上迷 光程差付與構造修正波長變化時的球面像差和軸上色像差。尤其是只對B D或HD進行記錄及/或再生、只備有第1光源的光拾取裝置,作為優(yōu)選的 1例,可以舉出耦合透鏡具有用來修正波長變化時的球面像差和軸上色像差 之光程差付與構造的光拾取裝置。此時,本發(fā)明能夠防止由于耦合透鏡 的光程差付與構造,使穿過物鏡的光束形成實際用于光信息記錄介質記錄/ 再生的必要光的聚光斑點(比如在耦合透鏡發(fā)生的m級衍射光)和不用于 記錄/再生的不要光的聚光斑點(比如在耦合透#:發(fā)生的n ( n^m )級衍射 光),上述不要光的聚光斑點聚光于多個信息記錄面中與所望的信息記錄面不同的信息記錄面上時,該不要光的反射光在光檢出器上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 尤其在穿過耦合透鏡及物鏡的第1光源射出的第1光束形成多個焦點時, 本發(fā)明有顯著效果。
技術方案14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備有技術方案1
至13的任何一項中記載的光拾取裝置。
技術方案15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搭載了光拾取裝置,該光拾取 裝置備有射出波長人1 ( nm)光束的第1光源、含有物鏡的聚光光學系 統(tǒng)、光檢出器,構成所述聚光光學系統(tǒng)的光學元件的至少一個具有以光軸 為中心的同心圓形的環(huán)帶形構造,所述物鏡使得從所述第1光源射出的光 束介過厚度t l的保護層聚光于第1光信息記錄介質的被多層配置的信息 記錄面的任意一面上,由此能夠進行信息記錄及/或再生,信息記錄再生裝 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光拾取裝置能夠至少沿2根導向軸相對于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的 信息記錄面移動,
將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保持在相對由所述2根導向軸的軸線形成 的平面傾斜的狀態(tài)。X l優(yōu)選在5 0 0 nm以下。
根據(jù)本發(fā)明,因為將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保持在相對由所述2根導向 軸的軸線形成的平面傾斜的狀態(tài),所以,從對象信息記錄面以外的信息記 錄面反射的光束如上所述,不被光檢出器PD受光或能夠降低受光量,所 以能夠抑制誤檢出。"將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保持在相對由所述2根導向軸 的軸線形成的平面傾斜的狀態(tài),,是指保持傾斜0 . 2度以上的角度。
技術方案16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是技術方案15中記載的發(fā)明, 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鏡持有像散。
技術方案17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是技術方案16中記載的發(fā)明, 其特征在于,以從所述物鏡射出的光束的像散為A S時,滿足下式
0. 01Xrms<AS<0. 05Xrms (1).
技術方案18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是技術方案15至17的任何一 項中記載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以入射到所述物鏡上的光束的中心光線與 所述物鏡光軸所成的角度為a時,滿足下式
0 . 2 0<a< 2.0° ( 2 ).
技術方案19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是技術方案15至17的任何一項中記載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以入射到所述物鏡上的光束的中心光線與
所述第1光信息記錄介質的法線所成的角度為a時,滿足下式
0.20<a<2.00 (2)'.
技術方案20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是技術方案18或19中記載的 發(fā)明,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光學系統(tǒng)備有準直透鏡,以所述準直透鏡的 焦點距離為f (mm)時,滿足下式
0.05mm<f-sina<0.5mm (3).
技術方案21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是技術方案15至20的任何一 項中記載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備有傳動裝置,其相對所述光信息記錄介 質傾斜所述物鏡。
技術方案22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是技術方案15至21的任何一 項中記載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及所述光檢出器被配置成被配 置在所述物鏡的光軸外,所述光源和所述光檢出器在同一個垂直于所述物 鏡光軸的平面上,以所述光軸為中心點對稱。
技術方案23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是技術方案22中記載的發(fā)明,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的信息記錄面反射的光束,從所述光 源射出的光束最初入射的光學元件的入射面,射向所述光檢出器。
技術方案24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是技術方案15至22的任何一 項中記載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及所述光檢出器沒有被配置在同 一個垂直于所述物鏡光軸的平面上。
技術方案25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是技術方案15至24的任何一 項中記載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拾取裝置是除了備有所述第1光 源之外還備有射出波長X 2 ( nm)(X 1 <X 2 )光束的第2光源,所述物 鏡使得從所述第2光源射出的光束介過厚度t 2 ( t 1 ^ t 2 )的保護層 聚光于第2光信息記錄介質的信息記錄面上,由此能夠進行信息記錄及/或 再生的光拾取裝置。
技術方案26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是技術方案15至24的任何一 項中記載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鏡具有所述同心圓形的環(huán)帶形構造。
技術方案27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是技術方案15至24的任何一 項中記載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光學系統(tǒng)備有耦合透鏡,所述耦 合透鏡具有所述同心圓形的環(huán)帶形構造。發(fā)明的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提供一種光拾取裝置及信息記錄再生裝置,其中, 能夠對具有多層信息記錄面的光信息記錄介質恰當?shù)剡M行信息記錄及/或再生。
圖1:本發(fā)明原理說明圖。
圖2:能夠對光盤D S C (可以是B D、 HD、 DVD、 C D的任何一 種)恰當?shù)剡M行信息記錄/再生的本實施方式光拾取裝置P U 1的結構概略 示意圖。
圖3:激光光源LD和光檢出器PD對光盤的位置關系示意圖。
圖4:圖4 ( a )是信息記錄再生裝置的概略上面圖,其中含有能夠對
保護層厚度不同的光信息記錄介質(又稱為光盤)BD和DVD恰當?shù)剡M
行信息記錄/再生的本實施方式光拾取裝置;圖4 ( b )是沿IVB-IVB線剖
開圖4 ( a )的結構朝箭頭方向看到的圖。
圖5:驅動物鏡OB J的傳動裝置ACT 2立體圖。
圖6:能夠對具有多個信息記錄面的光盤D S C (可以是BD、 HD、
D V D 、 CD的任何一種)恰當?shù)剡M行信息記錄/再生的本實施方式光拾取
裝置P U 2的結構概略示意圖。
圖7:改變希望記錄/再生信息的信息記錄面與不希望的信息記錄面之
間距離(t 1 - t l')時、信息記錄介質上的A和B的中心光線間隔示意圖。
圖8:光檢出器上的A和B的中心光線間隔示意圖。
圖9:角度a的i兌明圖。
符號說明
1 底座
2 筐體
3 基板
4 金屬線
5 a 矩形開口 7 A 輒
167 D 輒
8 A 輒 8 B 輒 8 C 輒 8 D 輒
1 0 A 磁石 1 0 B 磁石 1 0 C 磁石 1 0 D 磁石 1 1 A 跟蹤線圈 A C T 1 傳動裝置 ACT 2 傳動裝置 ACT 4 傳動裝置 B B 繞線管 C B 滑動架底座 C L 準直透鏡 D A 1 驅動孔 D A 4 驅動孔 DP 二向色性棱鎮(zhèn): D R 1 驅動回路 DR2 驅動回路 D S 1 驅動軸 D S 4 驅動軸 DSC 光盤 EXP 擴展透鏡 Gl 第l線圏組 G2 第2線圈組 GA1 第l導向槽 G S 1第l導向軸G S 3第3導向軸
G S 4第4導向軸
L 1透鏡
L 2透鏡
L D激光光源
L D 1第1半導體激光
L D 2第2半導體激光
L HD鏡架
L Y 14言息-i己錄面
L Y 2信息記錄面
M 反光鏡0 B J物鏡
PBS偏振分光器
P D光檢出器
P D x光檢出器
P D y光檢出器
P U 1光拾取裝置
P Z 1壓電傳動裝置
P Z 4壓電傳動裝置
QWP入/ 4波片
S C副滑動架
SEN傳感透鏡
W 壁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作說明。圖4( a )是信息記錄再生 裝置概略上面圖,其中含有能夠對保護層厚度不同的光信息記錄介質(又 稱為光盤)B D和D VD恰當?shù)剡M行信息記錄/再生的本實施方式光拾取裝 置,圖4 ( b )是沿IVB-IVB線剖開圖4(a)的結構朝箭頭方向看到的圖。
圖4中,配置滑動架底座CB,使其能夠通過沒有圖示的傳動裝置沿 平行延伸的2根導向軸GS 3移動。滑動架底座CB上配置著半導體激光LD、偏振分光器PBS、傳感透鏡SEN、光檢出器PD、準直透鏡C L。本實施方式中,光盤B D及D VD相對2根導向軸G S 3傾斜配置。 光盤B D上形成了多層信息記錄面。
滑動架底座CB上配置著副滑動架SC,它由第1傳動裝置ACT1 驅動,能夠沿著與導向軸GS 3平行的導向軸GS l移動。
第1傳動裝置AC T 1中設有的壓電傳動裝置P Z 1 ,其前端(圖4 (a )中下端)上裝有為驅動部件的驅動軸D S 1。處于一端被撐持狀態(tài) 的驅動軸D S 1貫通滑動架底座C B的壁W,以適度的摩擦力系合在為可 動部件的副滑動架S C的驅動孔DA 1中。
副滑動架S C由系合在其導向槽GA 1內(nèi)的導向軸GS l導向,能夠 相對于滑動架底座CB移動。為了接收磁性(或光學性)檢出副滑動架S C移動量的沒有圖示的編碼器(位置信息取得手段,例如可以在導向軸G S l上配置磁信息,在副滑動架S C上設讀取頭等)的信號(位置信息), 來控制驅動第1傳動裝置ACT 1中設有的壓電傳動裝置PZ 1 ,配置了 通過沒有圖示的配線施加電壓的外部驅動回路DR 1。也可以構成不設編 碼器的結構。
副滑動架SC上配置著擴展透鏡EXP,其作為發(fā)散角變更光學系 統(tǒng)(由透鏡L1、透鏡L2組成);為反射手段的反光鏡M; X/ 4波片Q WP;物鏡OBJ;驅動物鏡0 B J在光軸方向及光軸垂直方向相對于副 滑動架S C移動的第2傳動裝置A C T 2 。第2傳動裝置A C T 2由驅動 回路DR2控制驅動。物鏡OB J上形成了環(huán)帶形構造的衍射構造,與光 盤保護基板的厚度相應,進行像差修正。
在副滑動架SC上,擴展透鏡EXP的透鏡L 1固定,透鏡L2被平 行于自身光軸方向延伸的導向軸G S 4支撐,通過第4傳動裝置A C T 4 的驅動能夠在光軸方向移動。
第4傳動裝置A C T 4中設有的壓電傳動裝置P Z 4 ,其前端(圖4 (a )中左端)上裝有為驅動部件的驅動軸D S 4。處于一端被撐持狀態(tài) 的驅動軸D S 4貫通副滑動架S C的壁W,以適度的摩擦力系合在為可動 部件的透鏡L 2鏡架LHD的驅動孔DA 4中。
圖5是驅動物鏡O B J的第2傳動裝置A C T 2立體圖。圖5所示的 傳動裝置A C T 2中,兼為軛的板狀底座1被固定在光拾取裝置P U 1的副滑動架SC (圖4)上。底座1上固定著筐體2??痼w2的圖中跟前一側 上裝有基板3。基板3上固定著一邊3根合計6根的金屬線4的一端,每一 邊的金屬線4上下方向等間隔地平行排列,并沿著底座1延伸。金屬線4 的另一端被焊接在繞線管B B側面上裝有的固定具14上。金屬線4具有下 述功能支撐繞線管B B使之能夠相對于底座1移動;從基板3對線圈供 電,其中基板3連接沒有圖示的配線。筐體2內(nèi)充填具有金屬線4阻尼效 果的凝膠體(沒有圖示)。
如圖5所示,能夠相對于底座1移動的樹脂繞線管B B是平衡性優(yōu)異 的略十字形,中央圓形開口 (沒有圖示)內(nèi)裝有物鏡光學元件OB J。在 光拾取裝置中,該物鏡光學元件OB J被用于聚光激光光束于光盤的信息 記錄面上。繞線管B B的兩側形成了 2個矩形開口 5 a (僅圖示跟前一側)。
跟前一側矩形開口 5 a內(nèi)從上方延伸著L字形板背對背的軛7 A、 8 A。矩形開口 5 a內(nèi)配置著繞在軛7 A、 8 A周圍的第1線圈組G 1 。隔 開矩形開口 5 a ,對第1線圈組G 1在跟前側配置》茲石1 0 A在里側配置 磁石1 0 B 。石茲石1 0 A被襯在輒7 B里面,/磁石1 0 B被襯在扼8 B里 面。軛7 B、 8 B是底座1的一部分,軛7 B的上端連結軛7 A的端部, 輒8 B的上端連結軛8 A的端部。第1線圈組G l和磁石1 0 A及l(fā) 0 B 之間配置著跟蹤線圈1 1 A、 1 1 B,它們的繞線與第1線圏組G l相垂 直。
與矩形開口 5 a相對,隔著物鏡光學元件OB J在里側的矩形開口內(nèi) 從上方延伸著L字形板背對背的軛7 C、 8C。矩形開口內(nèi)配置著繞在軛
7 C、 8 C周圍的第2線圏組G 2 。隔開矩形開口 ,對第2線圈組G 2在 跟前側配置磁石1 0 C里側配置磁石1 0 D。磁石1 0 C被襯在軛7 C里 面,磁石1 0D被村在軛8 D里面。軛7 D、 8 D是底座1的一部分,軛
7 D的上端連結軛7 C的端部,軛8 D的上端連結軛8 C的端部。第2線 圈組G 2和磁石1 0 C及l(fā) 0 D之間配置著跟蹤線圈(沒有圖示),它們的 繞線與第2線圈組G 2相垂直。
接下去,對本實施方式傳動裝置ACT 2的動作作說明。這里的第1 線圈組G l和第2線圈組G 2分別具有外側線圈和內(nèi)側線圈的2層。也可 以只有一層線圏。
通過金屬線4供電時,第1線圈組G 1的外側線圏和第2線圈組G 2的外側線圈中電流大小和方向(這里是順時針)相同,才艮據(jù)左手定則,2個
線圈中分別產(chǎn)生向圖中上方的磁力。因此,被固定著第1線圈組G 1和第2 線圈組G2的繞線管B B向圖中上方移動,由此使物鏡光學元件OB J在 光軸方向上移動,從而能夠實現(xiàn)聚焦動作。如果使電流反向,則繞線管B B向下方移動。
而第1線圈組G1的內(nèi)側線圈中有順時針方向的電流,第2線圈組G 2的內(nèi)側線圈中有逆時針方向的電流,這樣根據(jù)左手定則, 一個內(nèi)側線圈 中產(chǎn)生向圖中上方的磁力,另一個內(nèi)側線圈中產(chǎn)生向圖中下方的磁力。因 此,以光軸為中心產(chǎn)生傾斜繞線管BB的力矩作用。由此能夠實現(xiàn)傾斜物 鏡光學元件O B J的傾斜動作。優(yōu)選使物鏡光學元件O B J光軸垂直于光 盤地傾斜物鏡光學元件。如果使電流反向,則繞線管BB向反側傾斜。也 可以使用外側線圈進行傾斜調整動作使用內(nèi)側線圈進行聚焦動作。
并且通過對跟蹤線圈1 1 A ~ 1 1 D供電,能夠使繞線管B B與物鏡 光學元件OB J—起在垂直于光軸的方向上移動,由此能夠進行跟蹤動作。
接下去,對本實施方式信息記錄再生裝置的動作作說明。對第1光信 息記錄介質B D進行信息記錄^/或再生時,驅動第4傳動裝置A C T 4使 透鏡L 2如圖4所示向反光鏡M側移動。該狀態(tài)下,從光源波長X 1 = 4 0 5±2 0 nm的第1半導體激光LD 1 (光源)射出的光束穿過二向色性 棱鏡D P ,穿過偏振分光器P B S ,在準直透鏡C L被變換成平行光束后, 穿過擴展透鏡EXP,被變換成更擴徑的平行光束(發(fā)散角0度),入射到 反光鏡M。
圖4 ( b )中,入射到反光鏡M的一部分光束透過,然后入射到位于 反光鏡M背后的激光功率顯示器(沒有圖示),被用于激光功率的監(jiān)視。而 入射到反光鏡M的其他光束被反射,穿過人/ 4波片QWP后入射到物鏡0 B J,被聚光于B D多個信息記錄面(保護層厚度O. lmm)的任一面 上。B D上必須記錄/再生信息的信息記錄面的選擇,可以通過采用傳動裝 置ACT 2在光軸方向驅動物鏡0B J使聚光位置變化來進行,或也可以 通過移動準直透鏡C L、設沒有圖示的液晶元件等來進行。
在B D信息記錄面的任一面經(jīng)信息槽被調制了光強度的反射光束,再 次穿過物鏡O B J 、人/ 4波片QWP ,在反光鏡M被反射,然后穿過擴展 透鏡EXP、準直透鏡CL,進一步在偏振分光器P B S被反射,由傳感透鏡S EN聚光于光檢出器(受光元件,以下相同)PD的受光面。利用 光檢出器P D的輸出信號,能夠得到B D上被信息記錄著的信息的讀取信
檢出光檢出器PD上斑點形狀變化、位置變化的光量變化,進行聚焦 檢出和跟蹤檢出。根據(jù)該檢出,第2傳動裝置ACT 2使物鏡OB J相對 于副滑動架S C作為了聚焦或跟蹤的移動,以使半導體激光LD射出的光 束在BD的信息記錄面上恰當?shù)爻上?。BD使用時彗形像差等過大時,通 過第2傳動裝置ACT 2使物鏡傾斜,由此能夠修正彗形像差。因為光盤 B D及DVD相對2根導向軸G S 3傾斜,而且光源光束的中線光線也相 對物鏡光軸傾斜,所以,即使在物鏡光學元件的衍射構造發(fā)生的不要光在 B D上不希望的信息記錄面上形成斑點時,其反射光也不入射到光檢出器 P D或只有少量光入射。因此能夠防止不要光引起的檢出性能劣化。
而對第2光信息記錄介質D VD進行信息記錄及/或再生時,驅動第4 傳動裝置A C T 4使透鏡L 2向光源側移動。該狀態(tài)下,從光源波長人2 =6 5 5±2 0 nm的第2半導體激光LD2 (光源)射出的光束在二向色 性棱鏡D P被反射,穿過偏振分光器P B S ,在準直透鏡C L被變換成平 行光束后,穿過擴展透鏡EXP,被變換成更擴徑的發(fā)散光束(發(fā)散角〉 0度),入射到反光鏡M。
圖4 ( b )中,入射到反光鏡M的一部分光束透過,然后入射到位于 反光鏡M背后的激光功率顯示器(沒有圖示),被用于激光功率的監(jiān)視。而 入射到反光鏡M的其他光束被反射,穿過X/ 4波片QWP后入射到物鏡O B J,被聚光于D VD的信息記錄面(保護層厚度O. 6mm)上。
在D V D信息記錄面經(jīng)信息槽被調制了光強度的反射光束,再次穿過 物鏡OB J、 X/4波片QWP,在反光鏡M被反射,然后穿過擴展透鏡E XP、準直透鏡CL,進一步在偏振分光器P B S被反射,由傳感透鏡S EN聚光于光檢出器(受光元件,以下相同)PD的受光面。利用光檢出 器P D的輸出信號,能夠得到D V D上被信息記錄著的信息的讀取信號。
檢出光檢出器PD上斑點形狀變化、位置變化的光量變化,進行聚焦 檢出和跟蹤檢出。根據(jù)該檢出,第2傳動裝置A C T 2使物鏡0 B J相對 于副滑動架S C作為了聚焦或跟蹤的移動,以使半導體激光LD射出的光 束在D VD的信息記錄面上恰當?shù)爻上?。以上參照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解釋為局限于
上述實施方式,可以進行適宜變更和改良。例如,可以在圖4的信息記錄 再生裝置中組裝圖2的光拾取裝置。并且上述信息記錄再生裝置中使用了 能夠互換BD和DVD的光拾取裝置,但也可以應用能夠互換BD、 HD、 DVD、 CD的任意2種以上光盤的光拾取裝置。
參照圖7、圖8,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本實施例采用的光拾取裝置, 備有射出4 0 5 nm波長光束的第1光源、含有準直透鏡和物鏡的聚光光 學系統(tǒng)、含有準直透鏡和傳感透鏡的傳感光學系統(tǒng)、光檢出器,對有多個 信息記錄面的HD進行再生。物鏡有衍射構造。傳感光學系統(tǒng)的倍率(以 物鏡的焦點距離為f 1 、準直透鏡和傳感透鏡的合成焦點距離為f 2時, 可以用f 2 / f l表示)為1 5倍。
本實施例采用該光拾取裝置,在再生基板厚t 1的H D信息記錄面(希 望的信息記錄面)時,對在希望的信息記錄面反射的光束A和在基板厚t 1 '的其他信息記錄面(不希望的信息記錄面)反射的不要光束B ,探討信 息記錄介質上的A和B的中心光線間隔和光檢出器上的A和B的中心光線 間隔的翁 f直如何。
更具體如下,分別對以入射到物鏡上的光束的中心光線與物鏡光軸所 形成的角度分別為O. 2°、 1°、 2。的3個系統(tǒng),改變希望記錄/再生信息 的信息記錄面和不希望的信息記錄面之間的距離(t 1 - t l')時,信息 記錄介質上的A和B的中心光線間隔如圖7所示,光檢出器上的A和B的 中心光線間隔如圖8所示。由圖8可知,光源光束的中心光線與物鏡光軸 一致的以往光拾取裝置中,光檢出器上A、 B以相同位置為中心收斂,而 本發(fā)明中,使記錄介質的法線及物鏡光軸相對中心光線傾斜角度a,由此光 檢出器上的聚光位置偏移(中心光線偏離),不要光在光檢出器上被受光的 光量降低,噪聲成分降低。
權利要求
1.一種光拾取裝置,備有射出波長λ1(nm)光束的第1光源、含有物鏡的聚光光學系統(tǒng)、光檢出器,構成所述聚光光學系統(tǒng)的光學元件的至少一個具有以光軸為中心的同心圓形的環(huán)帶形構造,所述物鏡使得從所述第1光源射出的光束介過厚度t 1的保護層聚光于第1光信息記錄介質的被多層配置的信息記錄面的任意一面上,由此能夠進行信息記錄及/或再生,光拾取裝置的特征在于,使入射到所述物鏡上的光束的中心光線與所述物鏡的光軸為非平行狀態(tài)。
2. 如權利要求1中記載的光拾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鏡持有像散。
3. 如權利要求2中記載的光拾取裝置,其特征在于,以從所述物鏡射 出的光束的像散為A S時,滿足下式 0. 0Urms<AS<0. 05人rms (1).
4. 如權利要求1至3的任何一項中記載的光拾取裝置,其特征在于, 以入射到所述物鏡上的光束的中心光線與所述物鏡光軸所成的角度為a時, 滿足下式0. 2 0<a< 2.0。 ( 2 ).
5. 如權利要求1至3的任何一項中記載的光拾取裝置,其特征在于, 以入射到所述物鏡上的光束的中心光線與所述第1光信息記錄介質的法線 所成的角度為a時,滿足下式 0 . 2 0<a< 2.0。 ( 2 ) '
6. 如權利要求4或5中記載的光拾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光 學系統(tǒng)備有準直透鏡,以所述準直透鏡的焦點距離為f (mm)時,滿足 下式0.05mm<f-sina<0.5mm (3).
7. 如權利要求1至6的任何一項中記栽的光拾取裝置,其特征在于, 備有傳動裝置,其相對入射到所述物鏡上的光束的中心光線傾斜所述物鏡。
8. 如權利要求1至7的任何一項中記載的光拾取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及所述光檢出器被配置成被配置在所述物鏡的光軸外,所述光源和所述光檢出器在同一個垂直于所述物鏡光軸的平面上,以所述光軸為 中心點對稱。
9. 如權利要求8中記栽的光拾取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信息記 錄介質的信息記錄面反射的光束,從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最初入射的光學 元件的入射面,射向所述光檢出器。
10. 如權利要求1至7的任何一項中記載的光拾取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及所述光檢出器沒有被配置在同一個垂直于所述物鏡光軸的平面 上。
11. 如權利要求1至10的任何一項中記載的光拾取裝置,其特征在于, 光拾取裝置除了備有所述第1光源之外,還備有射出波長、2 ( nm) (X 1 <入2 )光束的第2光源,所述物鏡使得從所述第2光源射出的光束介過厚度t 2 ( t 1 ^ t 2 )的保護層聚光于第2光信息記錄介質的信息記錄 面上,由此能夠進行信息記錄及/或再生。
12. 如權利要求1至11的任何一項中記栽的光拾取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鏡具有所述同心圓形的環(huán)帶形構造。
13. 如權利要求1至11的任何一項中記載的光拾取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光光學系統(tǒng)備有耦合透鏡,所述耦合透鏡具有所述同心圓形的環(huán)帶 形構造。
14. 一種信息記錄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備有權利要求1至13的任 何一項中記載的光拾取裝置。
15. —種信息記錄再生裝置,搭載了光拾取裝置,該光拾取裝置備有 射出波長X 1 ( nm)光束的第1光源、含有物鏡的聚光光學系統(tǒng)、光檢 出器,構成所述聚光光學系統(tǒng)的光學元件的至少一個具有以光軸為中心的 同心圓形的環(huán)帶形構造,所述物鏡使得從所述第1光源射出的光束介過厚 度t 1的保護層聚光于第1光信息記錄介質的被多層配置的信息記錄面的 任意一面上,由此能夠進行信息記錄及/或再生,信息記錄再生裝置的特征 在于,所述光拾取裝置能夠至少沿2根導向軸相對于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的 信息i己錄面移動,將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保持在相對由所述2根導向軸的軸線形成的平 面傾斜的狀態(tài)。
16. 如權利要求15中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 鏡持有像散。
17. 如權利要求16中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以從所 述物鏡射出的光束的像散為A S時,滿足下式<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
18. 如權利要求15至17的任何一項中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其 特征在于,以入射到所述物鏡上的光束的中心光線與所述物鏡光軸所成的 角度為a時,滿足下式<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
19. 如權利要求15至17的任何一項中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其 特征在于,以入射到所述物鏡上的光束的中心光線與所述第1光信息記錄 介質的法線所成的角度為a時,滿足下式<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
20. 如權利要求18或19中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光光學系統(tǒng)備有準直透鏡,以所述準直透鏡的焦點距離為f (mm) 時,滿足下式<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
21. 如權利要求15至20的任何一項中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其 特征在于,備有傳動裝置,其相對入射到所述物鏡上的光束的中心光線傾斜所述物鏡。
22. 如權利要求15至21的任何一項中記栽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及所述光檢出器被配置成被配置在所述物鏡的光軸 外,所述光源和所述光檢出器在同一個垂直于所述物鏡光軸的平面上,以 所述光軸為中心點對稱。
23. 如權利要求22中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光信息記錄介質的信息記錄面反射的光束,從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最初入 射的光學元件的入射面,射向所述光檢出器。
24. 如權利要求15至22的任何一項中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及所述光檢出器沒有被配置在同一個垂直于所述物鏡 光軸的平面上。
25. 如權利要求15至24的任何一項中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轉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拾取裝置是除了備有所述第1光源之外還備有射出波 長X2(nm)(人l〈人2)光束的第2光源,所述物鏡使得從所述第2 光源射出的光束介過厚度t 2 ( t 1 ^ t 2 )的保護層聚光于第2光信息 記錄介質的信息記錄面上,由此能夠進行信息記錄及/或再生的光拾取裝置。
26. 如權利要求15至24的任何一項中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物鏡具有所述同心圓形的環(huán)帶形構造。
27. 如權利要求15至24的任何一項中記載的信息記錄再生裝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光學系統(tǒng)備有耦合透鏡,所述耦合透鏡具有所述同心 圓形的環(huán)帶形構造。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光拾取裝置及信息記錄再生裝置,其中,能夠對具有多層信息記錄面的光信息記錄介質恰當?shù)剡M行信息記錄及/或再生。如實線所示,相對設有互換用衍射構造的物鏡OBJ光軸垂直方向,傾斜光信息記錄介質的多層信息記錄面LY1、LY2,使光束從光源沿著物鏡OBJ光軸入射。從衍射構造發(fā)生的n級衍射光在信息記錄面LY1反射,在相對物鏡OBJ光軸傾斜的方向返回,被光檢出器PDy檢出。而m(≠n)級衍射光有在信息記錄面LY2聚光的情況,在相對物鏡OBJ光軸傾斜的方向返回,但2個反射光R1、R2偏移,平行。因此,只要在只能檢出反射光R1的位置上配置光檢出器PDy,則誤檢出反射光R2的憂慮減少,能夠進行恰當?shù)男畔⒂涗浖?或再生。
文檔編號G11B7/135GK101632122SQ20088000781
公開日2010年1月20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3月13日
發(fā)明者小野雄樹 申請人:柯尼卡美能達精密光學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