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光控制裝置、光信息記錄再生裝置、光信息記錄介質、光頭控制方法

文檔序號:6777025閱讀:18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光控制裝置、光信息記錄再生裝置、光信息記錄介質、光頭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向光盤或光卡等信息存儲介質記錄信息或再生信息的光信息記錄再生裝置中的光控制裝置、控制方法等。
背景技術
:現在,作為光盤有CD和DVD、以及使用藍色激光進一步實現了高密度記錄的BD和HD—DVD等,在DVD和BD中,具有兩層記錄面的光盤被實用化。并且,近年,為了進一步實現大容量化,提出了具有4層或8層等多層記錄面的可記錄和再生的光盤(例如專利文獻O。專利文獻1:(特開2004—213720號公報)但是,一般的記錄型光盤其透過率會因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即是否記錄有信息的不同而變化。例如,在相變膜的一次記錄型光盤的情況下,在信息記錄面被記錄的情況下和未被記錄的情況下,透過該信息面的光的透過率大約會變化3。%7%左右。圖12是具有多層化的信息記錄面的光盤的示意圖。圖中,光盤400具有4層信息記錄面L0L1。此時,在對光盤400的最里面的信息記錄面L0進行信息記錄或再生時,到達光盤400的信息記錄面LO的透過率因近前的信息記錄面L1L3中是否記錄有信息而會變化大約1020%左右。在記錄或再生各自的動作中,當激光的射出功率恒定時,若近前的三層的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變化,則到信息記錄面的LO面的光的到達量大約會降低至8090%。在如現有的DVD或BD(Blu—rayDisc)這樣的光盤中,信息記錄面的層數少為兩層,相對于光源位于里面的信息記錄面其激光的透過率不會因跟前側的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而產生變動、或產生可允許程度的變動,但在如圖12那樣被多層化的光盤中,位于成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信息記錄面的近前位置的其他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在對成為該對象的信息記錄面記錄信息或再生信息時不能忽略。即,在利用經因變?yōu)橛涗洜顟B(tài)而透過率降低了的信息記錄面后的激光的情況下,在記錄時會產生印記(mark)的品質劣化、或再生時S/N劣化,存在無法進行穩(wěn)定的記錄或再生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鑒于上述課題而實現,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對多層構造的光信息記錄介質進行記錄或再生時,不依賴于位于成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信息記錄面的近前的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能高可靠性地記錄或再生信息的光控制裝置、光頭的控制方法、及光信息記錄再生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第l發(fā)明提供一種光控制裝置,包括射出光的光源;物鏡,其將從所述光源射出的光匯聚到具有多個信息記錄面的光信息記錄介質的規(guī)定的信息記錄面上;光檢測部,其接受由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反射的所述光,輸出與其光量對應的信號;和控制部,其基于比作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所述信息記錄面更靠近所述物鏡的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控制針對作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所述信息記錄面的來自所述光源的射出光的光量。另外,第2發(fā)明根據第1發(fā)明的光控制裝置,在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中設置有管理信息區(qū)域,將所述多個信息記錄面的所述記錄狀態(tài)作為管理信息進行管理,所述控制部基于從所述光檢測部獲得的所述信號,取得所述管理信息,并利用該管理信息進行控制。另外,第3發(fā)明根據第2發(fā)明的光控制裝置,所述管理信息是所述多個信息記錄面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各自的信息的記錄的有無,所述控制部在比作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所述信息記錄面更靠近所述物鏡的信息記錄面中存在記錄有信息的信息記錄面時,按照根據該面的數量來使所述光量增強的方式進行控制。另外,第4發(fā)明根據第1發(fā)明的光控制裝置,所述光檢測部具有第一受光元件,其接受由作為所述記錄或再生對象的所述信息記錄面反射的所述光;和第二受光元件,其接受由不是所述對象的所述信息記錄面反射的所述光;所述控制部利用基于由所述第二受光元件接受的光的所述信號,進行所述控制。另外,第5發(fā)明根據第4發(fā)明的光控制裝置,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由h-l個單位受光元件構成,其中,h是所述多個信息記錄面的面數,各個所述單位受光元件配置在由來自不是所述對象的信息記錄面的反射光形成的多個受光區(qū)域的各個形成位置,即配置在不跨越各受光區(qū)域的邊界的位置,所述控制部利用基于由各個所述單位受光元件接受的光的所述信號,進行所述控制。另外,第6發(fā)明根據第5發(fā)明的光控制裝置,還包括柱面透鏡,其設置在所述光檢測部的光軸上,形成橢圓狀的第一光點和橢圓狀的第二光點,作為由來自不是所述對象的信息記錄面的反射光形成的多個光點,所述第一光點由來自比作為所述對象的信息記錄面更靠近所述物鏡的信息記錄面的反射光形成,所述第二光點由來自位于比作為所述對象的信息記錄面遠離所述物鏡的方向上的信息記錄面的反射光形成,并與所述第一光點交叉,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的各受光元件設置在由來自比作為所述對象的信息記錄面更靠近所述物鏡的信息記錄面的反射光形成的所述第一光點、與由來自位于比作為所述對象的信息記錄面遠離所述物鏡的方向上的信息記錄面的反射光形成的所述第二光點不重疊的部分,即配置在形成所述第一光點的部分。另外,第7發(fā)明根據第1發(fā)明的光控制裝置,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的所述信息記錄面為4面。另外,第8發(fā)明根據第1發(fā)明的光控制裝置,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是一次記錄型。另外,第9發(fā)明根據第1發(fā)明的光控制裝置,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是可改寫型。另外,第10發(fā)明根據第1發(fā)明的光控制裝置,還包括像差修正部,其設置在所述光源與所述物鏡之間的光路上,對因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的保護層的厚度而產生的像差進行修正。另外,第11發(fā)明提供一種光信息記錄再生裝置,具有光頭,其對光信息記錄介質照射光,并接受來自該光信息記錄介質的反射光;光頭控制部,其對所述光頭的動作進行控制;旋轉驅動部,其旋轉驅動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信息記錄/再生部,其與所述光頭進行對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記錄或再生的信息的收發(fā);所述光頭具有第1發(fā)明的光控制裝置的所述光源、所述物鏡及所述光檢測部,所述光頭控制部具有所述光控制裝置的所述控制部。另外,第12發(fā)明提供一種光信息記錄介質,其具有可由第ll發(fā)明的光信息記錄再生裝置進行信息的記錄或再生的多個信息記錄面,設置有將所述多個信息記錄面各自的所述記錄狀態(tài)作為所述管理信息來管理的管理信息區(qū)域。另外,第13發(fā)明根據第12發(fā)明的光信息記錄介質,該光信息記錄介質為一次記錄型。另外,第14發(fā)明根據第12發(fā)明的光信息記錄介質,該光信息記錄介質為可改寫型。另外,第15發(fā)明提供一種光頭的控制方法,所述光頭包括射出光的光源;物鏡,其將從所述光源射出的光匯聚到具有多個信息記錄面的光信息記錄介質的規(guī)定的信息記錄面上;和光檢測部,其接受由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反射的所述光,輸出與其光量對應的信號;該光頭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基于比作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所述信息記錄面更靠近所述物鏡的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控制針對作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所述信息記錄面的來自所述光源的射出光的光量。另外,第16發(fā)明提供一種程序,其使計算機發(fā)揮作為第1發(fā)明的光控制裝置的所述控制部的功能,該控制部基于比作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所述信息記錄面更靠近所述物鏡的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控制針對作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所述信息記錄面的來自所述光源的射出光的光量。另外,第17發(fā)明提供一種記錄介質,其記錄有第16發(fā)明的程序,可由計算機處理。(發(fā)明效果)根據本發(fā)明,在對多層構造的光信息記錄介質進行記錄或再生時,不依賴于位于成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信息記錄面的近前的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能高可靠性地記錄或再生信息。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光信息裝置的構成的圖;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光信息裝置中的光拾取器裝置的構成的概略圖3是表示構成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光信息裝置的、衍射光柵的構成的圖4是表示構成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光信息裝置的、光檢測器的構成的圖5(a)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光信息記錄介質的構成的圖,圖(b)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l的光信息記錄介質的構成的圖;圖6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光信息裝置的動作的圖;圖7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光信息裝置的動作的圖;圖8是表示構成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3的光信息裝置的、光檢測器的構成和動作的圖9是表示構成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3的光信息裝置的、光檢測器的構成和動作的圖10是表示構成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3的光信息裝置的、光檢測器的構成和動作的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光信息裝置的另一構成例的圖;圖12是用于說明現有技術的課題的圖。圖中l(wèi)一光源(激光器);32—光檢測器;33—激光器控制部;40一光信息記錄介質;52—射束分離器;53—準直透鏡;54—波長板;56—物鏡;57—柱面透鏡;59—聚光透鏡;60—衍射光柵;91一執(zhí)行元件;93—球面像差修正單元;201—光拾取裝置。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此外,在各附圖中,同一符號表示同一構成要素或發(fā)揮同樣作用、進行同樣動作的要素。(實施方式1)圖1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光信息裝置的構成。以下,對各部的構成和基本動作進行說明。在圖中的光信息裝置中,光拾取頭裝置201(還稱為光拾取器)向光信息記錄介質40照射波長405nm的激光,對光信息記錄介質40中記錄的信號進行信息的再生。另外,當光信息記錄介質是可記錄的盤時,對信息記錄面進行信息的記錄。為了在光信息記錄介質40的任意位置記錄或再生信息,移送控制器205使光拾取頭裝置201沿光信息記錄介質40的半徑方向移動。對光信息記錄介質40進行驅動的馬達206使光信息記錄介質40旋轉。控制器207對光拾取頭裝置201、移送控制器205和馬達206進行控制。放大器208對由光拾取頭裝置201讀取的信號進行放大。向控制器209輸入來自放大器208的信號??刂破?09基于該信號,生成在光拾取頭裝置201讀取光信息記錄介質40的信號時需要的FE(聚焦誤差)信號和TE(跟蹤誤差)信號等伺服信號,并將其向控制器207輸出。另外,輸入到控制器209的信號是模擬信號,但控制器209對該模擬信號進行數字化(二值化)。解調器210對從光信息記錄介質40讀取后被數字化了的信號進行分析,并重構原來的影像或音樂等數據,重構后的信號從輸入輸出接口部214輸出。另一方面,在對光信息記錄介質40進行信息的記錄時,從輸入輸出接口部214輸入預先調制后的信號,直接送到控制器209。控制器209將作為模擬信號的調制信號數字化,向光拾取頭裝置201輸入。此外,信息記錄中放大器208也進行動作,生成伺服信號后向控制器207輸出。檢測器211基于從控制器209輸出的信號對地址信號等進行檢測,并將其向系統(tǒng)控制器212輸出。系統(tǒng)控制器212基于從光信息記錄介質40讀取的物理格式信息和光信息記錄介質制造信息(光信息記錄介質管理信息),對光信息記錄介質40進行識別,解讀記錄/再生條件,對該光信息裝置整體進行控制。在對光信息記錄介質40記錄或再生信息時,根據來自系統(tǒng)控制器212的指示,控制器207對移動控制器205進行驅動控制。結果,在圖1中,移送控制器205使光拾取頭裝置201移動到后述的光信息記錄介質40上形成的信息記錄面的所希望的位置上,光拾取頭裝置201對光信息記錄介質40的信息記錄面記錄或再生信息。圖2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光拾取頭裝置201的構成的一例的圖。以下,對各部的構成和基本動作進行說明。光源1將波長X為405nm的直線偏振光的發(fā)散光束70射出。從光源1射出的發(fā)散光束70在通過焦點距離fl為18mm的準直透鏡53變換為平行光之后,透過偏振光束分離器52,透過1/4波長板54后進行圓偏振光變換。然后,通過焦點距離f2為2mm的物鏡56變換為收斂射束,透過光信息記錄介質40上形成的透明基板,聚光到信息記錄面40a上。物鏡56的開口受光圈(aperture)55限帝ij,設數值孔徑NA為0.85。光信息記錄介質40形成了四層信息記錄面40a、40b、40c、40d。從光信息記錄介質40的表面到信息記錄面40a的厚度dl為O.lmm、到信息記錄面40b的厚度d2為86/mi、到信息記錄面40c的厚度d3為68pm、到信息記錄面40d的厚度d4為58/wn、折射率n為1.57。另外,具備球面像差修正單元93,用于修正因信息記錄面40a40d的基材厚度dld4的厚度差而產生的球面像差。球面像差修正單元93采用了利用步進馬達等使準直透鏡53在光軸方向上可動的構成。作為一例,在將信息記錄面40a作為再生對象時,反射的光束70在透過物鏡56、1/4波長板54后被變換為與來路相差90度的直線偏振光,然后由偏振光束分離器52反射。由偏振光束分離器52反射后的光束70通過衍射光柵60被分割為0次衍射光的光束70和1次衍射光70a70d,經焦點距離f為30mm的聚光透鏡59和柱面透鏡57后入射到光檢測器32。入射到光檢測器32的光束70在透過柱面透鏡57時,被賦予像散。此外,激光器控制部133是基于來自控制器207的控制輸入來控制光源1的輸出的大小的單元,其詳細情況后述。接著,圖3示意性表示了衍射光柵60的構成,圖4示意性表示了光檢測器32、由光檢測器32接受的光束70、和通過衍射光柵60產生的1次衍射光70a70d的關系。以下,一并參照圖3、4,對各部的構成和基板動作進行說明。衍射光柵60其槽截面形狀具有單純的槽形狀,或者,具有階梯狀或錐狀的定向("7°W—XK)形狀。另外,衍射光柵60共具有四種區(qū)域60a60d,由于具有相互不同的槽截面形狀或定向形狀,因此,通過各區(qū)域的衍射光向不同的方向射出。另外,光檢測器32具有第一檢測部,其具有接受光束70的四分割的受光部32a32d;第二檢測部32e32h,其分別接受1次衍射光70a70d。在圖4和圖2中,表示了由區(qū)域60a衍射的1次衍射光70a、由區(qū)域60b衍射的1次衍射光70b、由區(qū)域60b衍射的1次衍射光70b、由區(qū)域60c衍射的1次衍射光70c、由區(qū)域60d衍射的1次衍射光70d。各區(qū)域被分割、構成為區(qū)域60a和60b含有很多跟蹤結構成分,其作為由信息記錄面40a的軌道衍射的1次衍射光,并且,區(qū)域60c和60d幾乎不含有該跟蹤結構成分。在衍射光柵60中,由偏振光束分離器52反射后入射到衍射光柵60的光束70的直徑通常被設計為24mm左右。利用從光檢測器32的第一檢測部的各受光部32a32d輸出的信號,并通過像散法、即通過按每個受光部的信號的運算(32a+32c)-G2b+32d)來獲得FE信號。另外,在設K為實數時,TE信號同樣可通過第二檢測部的(32e-32f)-k*(32h-32g)來獲得。這些FE信號和TE信號在放大到所希望的電平并進行了相位補償之后,被供給到用于使物鏡56運動的執(zhí)行元件91和92,進行聚焦和跟蹤控制。在以上的構成中,光源1相當于本發(fā)明的光源,物鏡56相當于本發(fā)明的物鏡。另外,光檢測器32相當于本發(fā)明的光檢測部,激光器控制部133、控制器207和系統(tǒng)控制器212相當于本發(fā)明的控制部。對具有以上構成的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l的光信息裝置進行說明,并且由此對本發(fā)明的光頭的控制方法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如利用現有技術說明的那樣,在一般的記錄型的信息記錄介質的情況下,按在信息記錄面中記錄有信息的狀態(tài)和未記錄信息的狀態(tài),透過率發(fā)生變化。例如,在以相變膜制成的一次記錄型的信息記錄機介質的情況下,按在信息記錄面中記錄有信息的狀態(tài)和未記錄信息的狀態(tài),透過率大約會變化3%7%左右。圖2所示的例子中,當以從光源1射出的激光的輸出為一定的狀態(tài)對信息記錄面40a進行記錄或再生時,相對于信息記錄面40a40d為未記錄的狀態(tài)而言,為記錄狀態(tài)時到達信息記錄面40a的光量大約降低至8090%。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對作為當前信息的記錄或再生對象的信息記錄面40a以外的信息記錄面40b40d的記錄狀態(tài)、即是否記錄有信息進行判斷,基于該判斷結果,切換來自光源l的激光功率,來防止到達正在進行記錄或再生的信息記錄面40a的光量的降低。以下,進行詳細說明。圖5是表示光信息記錄介質40的構造的示意圖。層疊四個信息記錄面40a40d而構成的光信息記錄介質40具有如下構成在最靠近物鏡56的信息記錄面40d的最內周側設置有盤管理區(qū)域440,其他區(qū)域被分配為記錄了記錄或再生的信息的實際信息存儲區(qū)域441。信息記錄面40b40d不具有未圖示的盤管理區(qū)域440,整個區(qū)域被用作實際信息存儲區(qū)域。盤管理區(qū)域440將信息記錄面40a40d中的數據作為文件進行管理,利用邏輯地址或標志等按每個文件或信息記錄面來管理允許/不允許進行改寫記錄。在光信息記錄介質40被放置到光信息裝置時,盤管理區(qū)域440內的信息首先被讀入到系統(tǒng)控制器212中,從而光信息裝置成為對光信息記錄介質40進行信息的記錄或再生的狀態(tài)。在本實施方式中,該盤管理區(qū)域440中記錄表示信息記錄面40a40d是否為記錄狀態(tài)的管理信息。管理信息按每個面用1位數據表示信息記錄面40a40d是否為記錄狀態(tài)。此外,圖5(a)、(b)所示的光信息記錄介質40相當于本發(fā)明的光信息記錄介質,盤管理區(qū)域440相當于本發(fā)明的管理信息區(qū)域。在圖6中表示管理信息的生成的一例。在按信息記錄面40a的最內周一最外周、信息記錄面40b的最外周一最內周、信息記錄面40c的最內周一最外周、信息記錄面40b的最外周一最內周的順序進行向光信息記錄介質40記錄信息時,在各信息記錄面,在從最內周到最外周完成了記錄的時刻,系統(tǒng)控制器212執(zhí)行將該信息記錄面的管理信息從(未記錄)改寫為"記錄"的控制。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按各面的記錄完成而變化,信息的記錄順序也是確定的,因此在以面為單位的信息的記錄完成后,管理信息被依次改寫。光信息記錄介質40中,向成為記錄對象的信息記錄面的激光的透過率,由于比該信息記錄面更靠近物鏡56的信息記錄面為記錄狀態(tài),因而降低。即,在向信息記錄面40c進行記錄時由于信息記錄面40d成為記錄狀態(tài)因而降低一層量的透過率,在向信息記錄面40b進行記錄時由于信息記錄面40d和40c成為記錄狀態(tài)因而降低兩層量的透過率,信息記錄面40a進行記錄時由于信息記錄面40d、40c和40b成為記錄狀態(tài)因而降低三層量的透過率。在這種構成中,系統(tǒng)控制器212每當光信息記錄介質40被放置到光信息裝置中時,都從盤管理區(qū)域440讀取管理信息,從而對控制器207和激光器控制部133進行控制來控制光源1的射出功率。具體而言,控制按如下方式進行。即,在系統(tǒng)控制器212中,將信息記錄面40a為記錄狀態(tài)(記錄完畢)時的光源1的射出功率設定為等級1,將信息記錄面40c和40d為記錄狀態(tài)時設定為等級2,將信息記錄面40b40d為記錄狀態(tài)時設定為等級3。此外,信息記錄面40a40d均不是記錄狀態(tài)即處于所謂的初始狀態(tài)的情況被作為基準等級預先保持。另外,等級13作為光源1的射出功率相對于基準等級的放大率,存在等級K等級2<等級3的關系。在根據等級3對信息記錄面40a進行記錄時,放大至對信息記錄面40d進行記錄時的射出功率的大約110125%左右。系統(tǒng)控制器212根據從盤管理區(qū)域440讀出的管理信息,判斷處于記錄狀態(tài)的信息記錄面是哪一個,并根據與該信息記錄面對應的等級,以等級1等級3的某一個對光源1的射出功率進行控制。由此,能對所有信息記錄面照射與基準時大致相同射出功率的激光,從而能高可靠性地記錄信息。另外,在從各信息記錄面進行信息的再生時,也進行同樣的控制,從而能高可靠性地再生信息。此外,等級的設定位置可以是在系統(tǒng)控制器212、控制器207、激光器控制部133的任一個。但是,在上述說明中,光信息記錄介質40中的信息的記錄/或再生的順序確定為以信息記錄面40d為起點并以信息記錄面40d為終點,但實際上向光信息記錄介質記錄或再生信息的順序并不唯一,而是根據光信息記錄介質的物理、邏輯格式(例如DVD中的UDF)等任意設定。因此,開始記錄信息的信息記錄面可以是信息記錄面40a40d的任一個,對于信息記錄面間的移動而言與該順序無關。例如,可以是從信息記錄面40b向信息記錄面40d移動,進而向信息記錄面40a移動的順序。進而,也可采用在記錄中不使用信息記錄面40a40d的任一個的方式。另外,各信息記錄面內的記錄方向也可將最內周、最外周的任一個確定為起點、終點。另外,盤管理區(qū)域440和實際信息存儲區(qū)域441的配置也并不限定于圖5所示的例子,可確定為光信息記錄介質40上的可進行信息記錄的任思僅置。在光信息記錄介質按這樣的任意格式構成的情況下,本實施方式也能對應。即,在系統(tǒng)控制器212中,將信息記錄面40a40d中的任一面為記錄狀態(tài)(記錄完畢)時設定為等級1,將任意兩面為記錄狀態(tài)時設定為等級2,將信息記錄面40b40d三面均為記錄狀態(tài)時設定為等級3。各等級的關系與上述例子相同。系統(tǒng)控制器212參照從光信息記錄介質40讀出的管理信息,判別位于比當前成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信息記錄面更靠近物鏡56的位置的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并根據與判別結果對應的等級進行光源l的控制。通過這樣進行設定,能在不依賴于光信息記錄介質的物理、邏輯格式的情況下僅判斷各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對所有信息記錄面照射與基準時大致相同射出功率的激光,能高可靠性地記錄信息。(實施方式2)在實施方式1中,光信息記錄介質的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作為各信息記錄面整體的記錄狀態(tài),但本實施方式的特征在于,通過利用光信息記錄介質的物理地址和邏輯地址,局部地判斷各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并基于此進行光源1的射出功率的控制。下面,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的光信息裝置具有與實施方式l相同的構成,因此在說明中利用圖1。實施方式1中,在光信息記錄介質40的盤管理區(qū)域440中,對各信息記錄面中記錄的信息以文件等規(guī)定的單位進行管理,但根據光信息記錄介質的文件格式等,信息的記錄或再生也按每個文件進行指定。此時,在光信息記錄介質40的同一信息記錄面中,有時會產生記錄狀態(tài)變化了的部分。如圖7所示,在信息記錄面40d中記錄有文件442,另外在信息記錄面40c中記錄有文件443,該部分與信息記錄面40d、40c的其他部分的記錄狀態(tài)不同,透過率不同。本實施方式由于對應這樣的光信息記錄介質,所以能夠以文件為單位來設定管理信息。具體而言,從光信息記錄介質40讀出構成記錄完畢的文件的邏輯地址的范圍所對應的物理地址的范圍,將分配了該物理地址的范圍作為對象,設置對是否處于記錄狀態(tài)進行管理的管理信息。若為該方法,針對光信息記錄介質40上生成的文件數所對應的區(qū)域,可獲得該區(qū)域的記錄狀態(tài)的記錄狀態(tài)的管理信息。接著,對圖7所示的狀態(tài)下的本實施方式的光信息裝置的動作進行說明。在以未處于記錄狀態(tài)的信息記錄面40a或40b為對象進行信息的記錄或再生時,由于位于比這些信息記錄面更靠近物鏡56的位置的信息記錄面40d、40c記錄了文件442和443,因此,均在局部上透過率可變。艮卩,與信息記錄面40a或40b相關的光信息記錄介質40的透過率如圖所示分布成分為如下三種具有100X的透過率的區(qū)域444a;降低了1個面的量的透過率的區(qū)域444b、444d和444e;以及因文件442和443的配置重疊而產生的降低了2個面的量的透過率的區(qū)域444c。當在這種狀態(tài)下將信息記錄面40a或40b的任一個作為記錄對象時,系統(tǒng)控制器212參照各管理信息的物理地址,來判斷上述區(qū)域444a444e成為記錄對象的信息記錄面的物理地址的哪一處重疊。以下,若以向信息記錄面40b的記錄為例,則信息記錄面40b上的物理地址addladd2在區(qū)域444e處重疊,物理地址add2add3在區(qū)域444d處重疊,物理地址add3add4在區(qū)域444c處重疊,物理地址add4add5在區(qū)域444b處重疊,物理地址add5add6在區(qū)域444e處重疊。進而,系統(tǒng)控制器212使如上述那樣獲得的物理地址與信息記錄用的邏輯地址對應起來,從而在信息記錄時確定改變光源1的射出功率的地點。通過按如上方式設定,在向信息記錄面40b進行信息記錄時,在同一面上改變光源1的射出功率。在從最內周向最外周進行記錄時,addladd3之間設定為等級l,add3add4之間設定為等級2,add4add5之間設定為等級1,add5add6之間設定為與基準時相同的各等級。通過這樣的調整,能對同一信息記錄面的所有記錄區(qū)域照射與基準時大致相同射出功率的激光,從而能高可靠性地記錄信息。此外,在向信息記錄面40b進行記錄時,根據記錄狀態(tài)的變化,信息記錄面40a的記錄除上述信息記錄面40c、40d的文件442、443之外,還受到信息記錄面40b的記錄狀態(tài)的整體或局部的變化的影響,但在該情況下,也與上述同樣,對與記錄區(qū)域重疊的物理地址進行檢測,基于與此對應的邏輯地址來控制射出功率即可。另外,在上述說明中,設為在各區(qū)域的邊界使等級階梯性地變化,但也可按照在邊界使輸出的變化連續(xù)產生的方式來具有界限(margin)。(實施方式3)實施方式1和2中,在光信息記錄介質40的光信息記錄介質上設置對各信息記錄面或信息記錄面上的各位置的記錄狀態(tài)的管理信息進行保存的管理信息區(qū)域,基于該管理信息對其他信息記錄面整體或一部分的狀態(tài)進行判斷,并基于該判斷結果來切換光源1的激光功率,但實施方式3的特征在于,不利用管理信息,而是對其他信息記錄面的受光信號進行檢測,并基于此對該其他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進行檢測。圖8圖10是用于說明本實施方式3的光檢測器32的構成及其動作的圖。本實施方式的光信息裝置具有與實施方式1大致相同的構成,但作為光檢測器32,還包括受光部3335,用于接受來自光信息記錄介質40的不是當前記錄或再生對象的信息記錄面的其他多個信息記錄面的光,系統(tǒng)控制器212基于由這些受光部3335接受的光,對這些其他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進行判斷。此外,受光部3335構成本發(fā)明的第二受光元件,分別與單位受光元件對應。以下,參照圖8圖IO進行說明。(1)首先,利用圖8,說明對信息記錄面40a進行信息的記錄或再生時的靠近物鏡56的信息記錄面40bd的記錄狀態(tài)的檢測方法。圖8表示對信息記錄面40a進行再生或記錄時,從信息記錄面40b反射的光束71、從信息記錄面40c反射來的光束72和從信息記錄面40d反射來的光束73入射到光檢測器32的狀態(tài)。如圖8所示,受光部3335相對于受光部32a32d,配置在信息記錄面40b40d的光束的橢圓的長徑方向,受光部33配置在光束71的內側,受光部34配置在光束71的外側且在光束72的內側,受光部35配置在光束72的外側且在光束73的內側。接著,對檢測各信息記錄面是否處于記錄狀態(tài)的方法的一例進行說明。例如,在信息記錄介質40具有信息記錄面40a40d等間隔地構成的結構時,若各信息記錄面的反射率相等,則光束71、72、73的光量密度比為36:9:4。此時,若各信息記錄面是光量根據記錄狀態(tài)而會變化20%的記錄膜,則光束71、72、73的光量密度的基于記錄狀態(tài)的變化,基于上述光量密度比,成為基于(36X0.2):(9X0.2):(4X0.2)=7.2:1.8:0.8的變化率。另一方面,受光部35接受來自信息記錄面40d的反射光,受光部34接受來自信息記錄面40d的反射光與來自信息記錄面40c的反射光二者相疊加的光,受光部33接受來自信息記錄面40b的反射光、來自信息記錄面40d的反射光和來自信息記錄面40c的反射光三者相疊加的光,因此,受光部33、34、35的受光光量密度比基于上述光量密度比成為(36+9+4):(9+4):(4)=49:13:4。由此,在光信息記錄介質40的信息記錄面40b40d中的任一個為記錄狀態(tài)的情況下,光量的變化根據與各信息記錄面所對應的受光部的關系如下所述。即,在接受光束71的受光部33中,(7.2/49)=約15%,在接受光束72的受光部34中,(1.8/13)=約14%,在接受光束73的受光部35中,(0.8/4)=20%。這里,為了檢測信息記錄面40d的記錄狀態(tài),檢測受光部35的光量。如圖8所示可知,受光部35只接受光束73、即來自信息記錄面40d的反射光,因此,若受光部35的受光光量的變化在20%以上,則可知信息記錄面40d為記錄狀態(tài)。接著,為了檢測信息記錄面40c的記錄狀態(tài),檢測受光部34的光量。受光部34接受來自信息記錄面40d的反射光(光束73)與來自信息記錄面40c的反射光(光束72)二者相疊加的光,但其中,根據上述計算可知,來自信息記錄面40c的反射光的貢獻約為14%的光量變化。另一方面,受光部34中的來自信息記錄面40d的反射光的貢獻約為14%X(4/9)=約6.2%,比來自信息記錄面40c的反射光的貢獻小。因此,若受光部34的受光光量的變化在14%以上,則可知至少信息記錄面40d為記錄狀態(tài)。接著,為了檢測信息記錄面40b的記錄狀態(tài),檢測受光部33的光量。受光部33接受來自信息記錄面40b的反射光(光束71)、來自信息記錄面40c的反射光(光束72)和來自信息記錄面40d的反射光(光束73)三者相疊加的光。但其中,根據上述計算可知,來自信息記錄面40b的反射光的貢獻約為15%的光量變化。另一方面,受光部33中的來自信息記錄面40d和40c的反射光的貢獻約為15%X(4+9/36)=約5.3%,比來自信息記錄面40b的反射光的貢獻小。因此,若受光部34的受光光量的變化在15%以上,則可知至少信息記錄面40d為記錄狀態(tài)。這樣,可根據受光部3335的各受光光量,獨立地判斷信息記錄面40b40d的記錄狀態(tài)。此外,通過僅檢測受光部33的受光光量的變化,也可獨立地判斷信息記錄面40b40d的記錄狀態(tài)。如已經說明的那樣,由于受光部33配置在作為各信息記錄面40b40d的反射光的光束71、光束72、光束73的各光點相重疊的位置,因此,根據信息記錄面40b40d的記錄狀態(tài)而檢測的光量變化相互不同。該光量變化率的不同和各信息記錄面40b40d的記錄狀態(tài)的組合的對應如(表1)所示。<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0</column></row><table>這樣,與各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的組合對應的光量變化率被唯一確定。因此,系統(tǒng)控制器212將(表1)作為表格進行保持,在受光部33具有能檢測表1所記載的光量變化的性能的情況下,僅基于受光部33的檢測結果,就能獨立地判斷多個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2)接著,利用圖9,說明在對信息記錄面40b進行再生時靠近物鏡56的信息記錄面40c、40d的記錄狀態(tài)的檢測方法。圖9表示了在對信息記錄面40b進行再生或記錄時,從信息記錄面40a反射的光束70、從信息記錄面40c反射來的光束72和從信息記錄面40d反射來的光束73入射到光檢測器32的狀態(tài)。本實施方式的光信息裝置包括柱面透鏡57,由此進行基于像散法的聚焦誤差信號檢測,因此,如圖9所示,來自信息記錄面40a的反射光構成的光束70和來自信息記錄面40c的反射光構成的光束72按照生成相互垂直的橢圓形狀的光點的方式入射到檢測器32。此時,通過將受光部33配置在光束70的外側且在光束72的內側,成為受光部33、34不會受到來自信息記錄面40a的光束70的影響的構成。即,各受光部配置在比成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信息記錄面更靠近物鏡的信息記錄面所成的光束的光點、與比成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信息記錄面遠離物鏡的一側的信息記錄面所成的光束的光點不重疊的位置。由此,防止這兩個光點重疊形成在受光部33、34的位置。這基于如下理由。如本實施方式這樣,相對于作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信息記錄面,在靠近物鏡56的一側和其相反側這兩側分別等距離地設置了信息記錄面的情況下,由來自這些信息記錄面的反射光形成的光點實際上具有相同的光量密度比,因此,在二者的光點重疊的位置檢測光量時,難以利用光量變化率來識別二者。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柱面透鏡57的作用,在來自位于比作為對象的信息記錄面更靠近物鏡的信息記錄面的反射光的光束的光點、與來自位于比作為對象的信息記錄面更遠離物鏡的方向上的信息記錄面的反射光的光束的光點不重疊的部分,S卩,在形成來自位于需要直接光量檢測的物鏡側的信息記錄面的光束的光點的部分,設置有光學元件。由此,可排除作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信息記錄面的、來自從物鏡觀察時在里側鄰接的信息記錄面的反射光(圖9中為光束70)的影響。圖9的光束72與光束73的光量密度比為4:1,因此,若各信息記錄面是光量根據記錄狀態(tài)而變化20%的記錄膜,則光束72、73的光量密度的變化量分別變化為(4X0.2):(1X0.2)=0.8:0.2。另外,受光部33、34中的受光光量密度比成為(4+1):1=5:1。這里,為了判定位于比信息記錄面40b靠近物鏡56兩個面的量的位置的信息記錄面40d的記錄狀態(tài),對受光部34的光量進行檢測。來自信息記錄面40d的反射光形成的光束73根據是否記錄有記錄而會變化20%的光量,另外,由于不接受來自其他信息記錄面的反射光,因此,若檢測到由受光部35接受的信號的20%,則可判定信息記錄面40d的記錄狀態(tài)。接著,為了判定信息記錄面40c的記錄狀態(tài),對受光部33的光量進行檢測。受光部34接受來自信息記錄面40c的反射光的光束73與來自信息記錄面40d的反射光的光束74相疊加的光,但當信息記錄面40c為記錄狀態(tài)時的光量的變化在受光部33中為(0.8/5)=約16%。相對于此,信息記錄面40d的貢獻小為16c/ox(1/5)=約3.2%。因此,若受光部33的變化在16%以上,則至少可知信息記錄面40c為記錄狀態(tài)。這樣,可根據受光部33、34的各受光光量,獨立地判斷信息記錄面40c、40d的記錄狀態(tài)。此外,僅通過檢測受光部33的受光光量的變化,也能獨立地判斷信息記錄面40b40d的記錄狀態(tài)。g卩,與將信息記錄面40a作為記錄/再生的對象的情況同樣,受光部33配置在作為各信息記錄面40c、40d的反射光的光束72、光束73的各光點重疊的位置,因此,根據信息記錄面40c、40d的記錄狀態(tài)檢測的光量變化相互不同。具體而言,若以信息記錄面40c、40d均未記錄信息的狀態(tài)下的受光部33的光量為基準,則信息記錄面40c、40d均記錄了信息的狀態(tài)時的光量變化率為20%,在信息記錄面40c中記錄有信息的狀態(tài)、且信息記錄面40d中未記錄信息的狀態(tài)時的光量變化率為16。%,信息記錄面40c未記錄、信息記錄面40d記錄時的光量變化率為4%。將該光量變化率的不同、和各信息記錄面40c、40d的記錄狀態(tài)的組合的對應作為與上述(表l)同樣作為表格進行保持,由此,在受光部33具有可檢測上述光量變化率的性能時,系統(tǒng)控制器212僅基于受光部33的檢測結果,就能獨立地判斷信息記錄面40c、40d的記錄狀態(tài)。(3)接著,利用圖10,說明對信息記錄面40c進行再生時的、靠近物鏡56的信息記錄面40d的記錄狀態(tài)的檢測的方法。圖10表示對信息記錄面40c進行記錄或再生時,從信息記錄面40a反射的光束70、從信息記錄面40b反射來的光束71和從信息記錄面40d反射來的光束73入射到光檢測器32的狀態(tài)。根據與上述(2)同樣的理由,通過柱面透鏡57的作用,來自比信息記錄面40c更遠離物鏡56的一側的信息記錄面40a的光束70及來自信息記錄面40b的光束71的光點、與來自信息記錄面40d的光束72的光點相互垂直。由此,由于受光部33配置在光束71的外側且在光束73的內側,因此,不會受到正在進行再生的信息記錄面40c的向里一層的信息記錄面40b的影響。另外,入射由信息記錄面40a反射的光束70,但此時的光束73與光束70的光量密度比為4:1,與上述(2)的情況同樣,若受光部33的變化在16%以上,則至少可判別信息記錄面40d為記錄狀態(tài)。(4)各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判斷后的光源1的射出功率的控制與實施方式1同樣地進行。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在光檢測器32中設置受光部3335,用于接受來自與記錄或再生對象的信息記錄面不同的信息記錄面的反射光的光束,通過檢測它們的光量變化,可判別位于比作為該對象的信息記錄面更靠近物鏡56的各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通過基于該判別結果來控制光源1的射出功率,從而能可靠性高地記錄或再生信息。此外,上述說明中,對光信息記錄介質40的各信息記錄面40a40d在介質的厚度方向上分別等間隔地配置的結構進行了說明,但信息記錄面的配置可以是任意間隔。尤其是,在使信息記錄面的配置為任意間隔的情況下,相對于成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信息記錄面,來自在靠近物鏡一側鄰接的信息記錄面的反射光、與來自從物鏡觀察在里側鄰接的信息記錄面的反射光的光量密度比增大,因此,這些反射光的識別變得容易,進而利用了光量密度比的各信息記錄面的識別更為容易。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對信息記錄面為4層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在具有多個信息記錄面的多層信息記錄介質中當然具有同樣的效果。該情況下,作為本發(fā)明的單位受光元件的受光部設置(h-l(h:所述多個信息記錄面的面數))個即可。另外,如在上述(1)、(2)等中說明的那樣,將光信息記錄介質40的各信息記錄面40a40d的記錄狀態(tài)的組合、和與該組合對應的光量變化率的對應關系作為表格保持在系統(tǒng)控制器212中,從而也可采用僅利用最靠近第一檢測部配置的受光部33的構成。另外,上述各實施方式中,在光信息記錄介質40的信息記錄面40a40c各面中,檢測比這些記錄面更加靠近物鏡56的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進行基于此的光源1的控制,對此進行了說明,但也可僅關注向從物鏡56觀察時位于最里部的信息記錄面40a進行記錄、再生時,對光源l進行控制。另外,上述各實施方式中,向光信息記錄介質40入射的光量的控制作為由激光器控制部133進行的對光源1的射出功率的大小進行的控制,但也可如圖11所示的構成例那樣,構成為包括在來自光源1的光束70上設置的液晶元件301、和基于來自激光器控制部133的控制信號而向液晶元件301施加規(guī)定的控制電壓的電壓生成部302。該情況下,對來自光源1的光束70而言,由于是在使光源1的射出功率固定的情況下調整向光信息記錄介質入射的光量,因此,具有能使可變后的激光的光量穩(wěn)定化的優(yōu)點,另外,在抑制向光信息記錄介質40入射的光量時,具有防止光源1的輸出成為量子噪聲比允許值大的低輸出的優(yōu)點。另外,作為光信息記錄介質40,可以是一次記錄型記錄介質,也可以是可改寫記錄介質。另外,上述構成中,說明了基于來自光信息記錄介質40的管理信息或反射光的受光量的各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的判斷,由光信息裝置的系統(tǒng)控制器212進行的結構,但也可由激光器控制部133直接控制。該情況下,本發(fā)明的光控制裝置可作為圖2所示的光頭來實現。此外,本發(fā)明的程序可以是用于使計算機執(zhí)行上述本發(fā)明的光控制裝置的全部或一部分單元的功能的程序,也可以是與計算機協作動作的程序。另外,本發(fā)明可以是擔載了用于使計算機執(zhí)行上述本發(fā)明的光控制裝置的全部或一部分單元的功能的程序的介質,也可以是能由計算機讀取、且所讀取的所述程序與所述計算機協作執(zhí)行所述功能的介質。此外,本發(fā)明的上述"一部分單元"是指這些多個單元中的幾個單元,或者,是指一個單元中的一部分功能。另外,記錄有本發(fā)明的程序的、可由計算機讀取的記錄介質也包含于本發(fā)明。另外,本發(fā)明的程序的一個利用形態(tài)可以是記錄于可由計算機讀取的記錄介質、并與計算機協作動作的形態(tài)。另外,本發(fā)明的程序的一個利用形態(tài)可以是在傳輸介質中傳輸、由計算機讀取并與計算機協作動作的形態(tài)。另外,作為記錄介質還包含ROM等。另外,上述的本發(fā)明的計算機并不限定于CPU等純硬件,還可以包括固件、OS以及外圍設備。此外,如以上說明的那樣,本發(fā)明的構成可以由軟件實現,也可由硬件實現。(工業(yè)上的可利用性)本發(fā)明的光控制裝置、光信息記錄再生裝置、光信息記錄介質、光頭的控制方法,在對多層構造的光信息記錄介質進行記錄或再生時,不依賴于位于成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信息記錄面的近前位置的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具有能高可靠性地記錄或再生信息的效果,適宜作為向光盤或光卡等信息存儲介質進行記錄或再生信息的光信息記錄再生裝置中的光控制裝置、控制方法等,例如作為影像或音樂的記錄/再生裝置等有用。另外,還可應用到計算機的數據或程序的保存、汽車導航的地圖數據的保存等用途中。權利要求1.一種光控制裝置,包括射出光的光源;物鏡,其將從所述光源射出的光匯聚到具有多個信息記錄面的光信息記錄介質的規(guī)定的信息記錄面上;光檢測部,其接受由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反射的所述光,輸出與其光量對應的信號;和控制部,其基于比作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所述信息記錄面更靠近所述物鏡的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控制針對作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所述信息記錄面的來自所述光源的射出光的光量。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中設置有管理信息區(qū)域,將所述多個信息記錄面的所述記錄狀態(tài)作為管理信息進行管理,所述控制部基于從所述光檢測部獲得的所述信號,取得所述管理信息,并利用該管理信息進行控制。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信息是所述多個信息記錄面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各自的信息的記錄的有無,所述控制部在比作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所述信息記錄面更靠近所述物鏡的信息記錄面中存在記錄有信息的信息記錄面時,按照根據該面的數量來使所述光量增強的方式進行控制。4、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光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檢測部具有第一受光元件,其接受由作為所述記錄或再生對象的所述信息記錄面反射的所述光;和第二受光元件,其接受由不是所述對象的所述信息記錄面反射的所述光;所述控制部利用基于由所述第二受光元件接受的光的所述信號,進行所述控制。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由h-l個的單位受光元件構成,其中,h是所述多個信息記錄面的面數,各個所述單位受光元件配置在由來自不是所述對象的信息記錄面的反射光形成的多個受光區(qū)域的各自的形成位置、并且不跨越各受光區(qū)域的邊界的位置,所述控制部利用基于由各個所述單位受光元件接受的光的所述信號,進行所述控制。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柱面透鏡,其設置在所述光檢測部的光軸上,形成橢圓狀的第一光點和橢圓狀的第二光點作為由來自不是所述對象的信息記錄面的反射光形成的多個光點,所述第一光點由來自比作為所述對象的信息記錄面更靠近所述物鏡的信息記錄面的反射光形成,所述第二光點由來自位于比作為所述對象的信息記錄面遠離所述物鏡的方向上的信息記錄面的反射光形成,并與所述第一光點交叉,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的各受光元件設置在由來自比作為所述對象的信息記錄面更靠近所述物鏡的信息記錄面的反射光形成的所述第一光點、與由來自位于比作為所述對象的信息記錄面更遠離所述物鏡的方向上的信息記錄面的反射光形成的所述第二光點不重疊的部分,并且配置在形成所述第一光點的部分。7、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光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的所述信息記錄面為4面。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是一次記錄型。9、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光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是可改寫型。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像差修正部,其設置在所述光源與所述物鏡之間的光路上,對因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的保護層的厚度而產生的像差進行修正。11、一種光信息記錄再生裝置,具有光頭,其對光信息記錄介質照射光,并接受來自該光信息記錄介質的反射光;光頭控制部,其對所述光頭的動作進行控制;旋轉驅動部,其旋轉驅動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信息記錄/再生部,其與所述光頭進行對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記錄或再生的信息的收發(fā);所述光頭具有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制裝置的所述光源、所述物鏡及所述光檢測部,所述光頭控制部具有所述光控制裝置的所述控制部。12、一種光信息記錄介質,其具有能由權利要求11所述的光信息記錄再生裝置進行信息的記錄或再生的多個信息記錄面,設置有將所述多個信息記錄面各自的所述記錄狀態(tài)作為所述管理信息來管理的管理信息區(qū)域。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光信息記錄介質,其為一次記錄型。1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光信息記錄介質,其為可改寫型。15、一種光頭的控制方法,所述光頭包括射出光的光源;物鏡,其將從所述光源射出的光匯聚到具有多個信息記錄面的光信息記錄介質的規(guī)定的信息記錄面上;和光檢測部,其接受由所述光信息記錄介質反射的所述光,輸出與其光量對應的信號;該光頭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基于比作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所述信息記錄面更靠近所述物鏡的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控制針對作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所述信息記錄面的來自所述光源的射出光的光量。16、一種程序,其使計算機發(fā)揮作為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制裝置的所述控制部的功能,該控制部基于比作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所述信息記錄面更靠近所述物鏡的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控制針對作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所述信息記錄面的來自所述光源的射出光的光量。17、一種記錄介質,其記錄有權利要求16所述的程序,能由計算機進行處理。全文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光信息記錄介質,能高可靠性地記錄或再生信息。該光信息記錄介質包括射出光的光源(1);物鏡(56),其將從光源(1)射出的光匯聚到具有多個信息記錄面的光信息記錄介質(40)的規(guī)定的信息記錄面上;光檢測部(32),其接受由光信息記錄介質(40)反射的光,輸出與其光量對應的信號;和激光器控制部(133),其基于比作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信息記錄面更靠近物鏡(56)的信息記錄面的記錄狀態(tài),控制針對作為記錄或再生對象的所述信息記錄面的來自所述光源的射出光的光量。文檔編號G11B7/125GK101288123SQ200680038358公開日2008年10月15日申請日期2006年10月19日優(yōu)先權日2005年10月20日發(fā)明者安西穰兒,森榮信,永田貴之,愛甲秀樹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yè)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