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紙幣熨平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將紙幣皺折熨平的紙幣熨平裝置,特別涉及一種下述的紙幣熨平裝置,該裝置的目的在于將無法在貨幣兌換機等中使用的較差質(zhì)量的紙幣皺折熨平、并使其能使用。
圖3表示現(xiàn)已使用的紙幣熨平裝置、由特開平3-220689號文獻公開在該圖中,通過使紙幣傳送輥101旋轉(zhuǎn),可將紙幣從箭頭A所示的紙幣入口方向送至箭頭B所示的紙幣出口方向。該通路為由虛線表示的紙幣傳送通路106,對于通過紙幣傳送輥101而傳送的紙幣,由設于紙幣傳送通路106中的角度傳感器102對皺折狀態(tài)進行檢測。
根據(jù)由角度傳感器102測出的狀態(tài),蒸氣產(chǎn)生部103對紙幣施與適量的水分,通過上限熨平輥104A、104B以上下方向?qū)垘偶訅海瑢櫿垤倨?。另外,為了提高熨平的效果,并且為了根?jù)皺折狀態(tài)增加壓力,可通過升降部105將下方的輥104b提升。
另一方面,作為紙幣熨平裝置的第二已有實例,圖4表示實開平4-130251號文獻公開的裝置。該裝置中,紙幣C從外殼202上形成的插入口203沿縱向插入后,通過驅(qū)動輥和夾送輥構成的接納輥對204送入加濕部205。
加濕部205由噴嘴206構成,該噴嘴206向整個紙幣C噴射水蒸汽。通過加濕部205的紙幣C的前端送入構成下游側(cè)傳送輥對207的驅(qū)動輥和夾送輥之間,在紙幣C由接納輥對204和傳送輥對207送向下游側(cè)的加壓部208的同時,通過加濕部205逐漸在紙幣的全寬、全長范圍內(nèi)對紙幣進行加濕處理。
加壓部208由加熱板210和壓力傳送輥211構成。加熱板210例如通過加熱線圈等加熱。壓力傳送輥211由耐熱橡膠制成,它可彈性地壓靠于加熱板210上。通過加熱板210和壓力傳送輥211可在依次對紙幣C進行熨平的同時,將其送向下游側(cè)排出輥對212。這樣,通過加壓部208的紙幣C便借助排出輥對212從排出口214排到裝置外部。
但是在上述已有的紙幣熨平裝置中,由于設置有加溫部,整個結構復雜并且體積較大。另外,由于采用多個輥等部件,這樣也使結構復雜,整個裝置體積較大。
因此,本發(fā)明就是針對上述已有裝置中所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紙幣熨平裝置,該裝置結構簡單,并可獲得充分干燥、完全熨平的紙幣。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一方案,紙幣熨平裝置的特征在于,它包括具有入口輥的供給部,該入口輥用來接納紙幣、并將其送至加熱部;具有加熱輥的加熱部,該加熱輥內(nèi)部具有熱源、并可在其表面對紙幣進行加熱;具有加壓輥的加壓部,該加壓輥用來對已加熱的紙幣施加壓力。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二方案,其特征在于,通過單一的環(huán)形傳送帶使上述入口輥、加熱輥、加壓輥旋轉(zhuǎn)。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三方案,其特征在于,在加熱部的輥和傳送帶表面上,紙幣所接收的熱量在1.0cal/cm2~5.0cal/cm2的范圍內(nèi),并且在上述加壓部中,上述紙幣所承受的線壓力在0.5kgf/cm~30kgf/cm的范圍內(nèi)。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四方案,其特征在于,通過上述環(huán)形傳送帶將上述入口輥壓靠于上述加熱輥上,再設置一個加壓部。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一方案,在對紙幣進行加熱的加熱輥表面對紙幣整個表面進行均勻加熱后,紙幣中所含有的水分蒸發(fā),從而可將柔軟的紙幣皺折熨平。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二方案,可通過單一的環(huán)形傳送帶將紙幣從供給部經(jīng)過加熱部送入加壓部出口處。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三方案,即使對于浸于水中、皺折的紙幣仍可使其處于可在貨幣兌換機中使用的狀態(tài)。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四方案,可形成結構簡單、并位于加熱部前面的另一加壓部,并可在對紙幣加壓之前預先將比較大的皺折熨平。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紙幣熨平裝置的實施例進行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的紙幣熨平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紙幣熨平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3為已有的紙幣熨平裝置的示意圖。
圖4為已有的紙幣熨平裝置的示意圖。
圖1為本發(fā)明的紙幣熨平裝置的實施例的示意圖。該紙幣熨平裝置20由具有入口輥3的供給部,具有用未加熱紙幣的加熱輥1的加熱部和具有用來對加熱的紙幣加壓的加壓輥2的加壓部構成,上述供給部接納紙幣、并將該紙幣送至加熱部。
供給部由金屬制的、或在金屬表面形成有硅橡膠層或氟樹脂層的入口輥3,及入口滾輪4等構成,入口滾輪4通過圖中未示出的彈壓裝置壓向入口輥3一側(cè)。入口輥3通過沿箭頭Y方向移動的傳送帶13而旋轉(zhuǎn),在入口輥3和入口滾輪4之間設置上述傳送帶13。另外設有入口導向板16,該導向板16從其間距稍大于紙幣寬度的紙幣入口處15沿水平方向延伸,由紙幣入口部15送入的紙幣通過傳送帶13送入入口輥3和入口滾輪4之間。另外,在紙幣入口部15上方設有光電傳感器等的入口傳感器6,當通過入口傳感器6檢測到紙幣插入時,經(jīng)一段時間之后馬達11便會驅(qū)動。
加熱部由加熱輥1和溫度傳感器10等構成,上述加熱輥1內(nèi)部設有加熱器9、其材料與入口輥3相同。上述溫度傳感器10用來對加熱輥1的表面溫度進行測定,它由熱敏電阻等形成。與入口輥3相同,在加熱輥1中也設有傳送帶13,夾持部17為加熱輥1的表面與傳送帶13相接觸的區(qū)域,在該夾持部17上紙幣受到加熱。
加壓部由加壓輥2等構成,該加壓輥2的材料與加熱輥1和入口輥3的相同,在加熱輥1和加壓輥2之間設有傳送帶13。加壓輥2通過加壓桿8壓于加熱輥1上,上述加壓桿8可通過加壓彈簧7向上方彈壓。通過夾持部17的紙幣在夾持部17的出口處通過傳送帶13加壓在加熱輥1和加壓輥2之間,并沿Z方向朝向紙幣出口部18移動。
為了防止紙幣卷繞于加壓輥1上而不脫開的情況,在紙幣出口部18上,在靠近加熱輥1附近處設有延伸的平板狀爪19。另外,由于加熱輥1為彈性輥,而加壓輥2的表面硬度大于加熱輥1的硬度,這樣可調(diào)節(jié)加熱輥1和加壓輥2的表面硬度,從而可使上述夾持部出口處的二個輥的接觸部的切線方向沿水平方向或朝向下方,此外由于傳送帶13由厚度為0.5mm~1.5mm的硅橡膠制成,這樣即使沒有上述平板狀爪19也可防止紙幣卷繞于加熱輥1上。
傳送帶13設于入口輥3、加熱輥1和加壓輥2上,并通過張緊輥5沿箭頭X方向壓緊。該傳送帶可采用耐熱橡膠傳送帶、聚酰亞胺或在聚酰亞胺的表面上形成硅橡膠層或氟樹脂層的傳送帶。通過馬達11并借助空轉(zhuǎn)齒輪12可使加熱輥1旋轉(zhuǎn),從而驅(qū)動傳送帶13。由于其上設有傳送帶13的每個輥為鼓形狀即軋輥正凸面形狀,這樣可防止傳送帶發(fā)生偏移。
上述供給部、加熱部、加壓部設于外殼14內(nèi),在實際使用時它們可固定于貨幣兌換機等一側(cè),或?qū)⑸鲜鰞?nèi)部結構直接組裝于貨幣兌換機等中。
下面對具有上述結構的紙幣熨平裝置20的使用方法進行說明,當熨平裝置20的主開關接通時,加熱輥1內(nèi)部的加熱器9進行加熱,當加熱輥1的表面溫度達到規(guī)定值時便形成可插入紙幣的待機狀態(tài)。
當操作者將因浸入水中而含有水分、或折皺的質(zhì)量較差的紙幣插入紙幣入口部15中時,通過入口傳感器6檢測到該紙幣的插入,這時馬達11開始運轉(zhuǎn),由于馬達11的旋轉(zhuǎn),加熱輥1通過空轉(zhuǎn)齒輪12旋轉(zhuǎn),傳送帶13沿箭頭Y方向移動。由于傳送帶13的運動,入口輥3和加壓輥2也產(chǎn)生旋轉(zhuǎn)。
插入紙幣入口部15中的紙幣在入口輥3和入口滾輪4之間的傳送帶下面夾持在入口滾輪4的表面上,入口輥3按順時針旋轉(zhuǎn),入口滾輪4向上方彈壓,這樣通過傳送帶13將紙幣壓于入口輥3上,其結果是紙幣朝向加熱輥1移動。
送給加熱輥1的紙幣送入夾持部17,該夾持部17由設于加熱輥1上的傳送帶中位于加熱輥1一側(cè)的表面與加熱輥1的表面形成,在該夾持部17處對紙幣進行加熱干燥。另外,對于含水量較少的紙幣可通過加熱軟化等方式來提高加壓部的熨平效果。另外,在加熱輥1的表面設有熱敏電阻器等的溫度傳感器10,這樣還可根據(jù)紙幣的含水量對加熱器9的加熱溫度進行調(diào)整。
經(jīng)過夾持部17的加熱處理后的紙幣接著在加壓部受壓,從而將其上的皺折熨平。即由于加壓輥2通過加壓桿8并借助加壓彈簧7向上彈壓,對于設于加熱輥1和加壓輥2之間的傳送帶13的上面和加熱輥1表面之間夾持的紙幣來說,在傳送帶13上面和加熱輥1之間對紙幣施加壓力,同時紙幣向出口部18移動,最終可得到熨平的紙幣。另外,在入口傳感器6對紙幣檢測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使馬達11停止運動。
下面對采用具有上述結構的紙幣熨平裝置20進行紙幣熨平試驗的結果進行說明。
首先,對試驗裝置的結構進行描述。在具有圖1所示結構的試驗裝置中,加熱輥1直徑為40mm,加壓輥2、入口輥3的直徑為20mm。另外,在加熱輥1表面設有厚度為1.0-1.5mm的硅橡膠,其為正軋輥凸面狀,加壓輥2由不銹鋼制成,在入口輥3上形成有厚度為2.5mm、正軋輥凸面狀的硅橡膠。此外,在張緊輥5上也設有厚度為2.5mm、正軋輥凸面狀的硅橡膠層。
使用上述裝置,改變加熱輥1的表面溫度、加壓輥的加壓力、傳送帶速度,對紙幣的熨平效果進行比較。另外,通過加濕器給紙幣增加水分直至從紙幣上滴落下水珠,并使用由手掌弄皺折的紙幣。
上述試驗結果由下表表示。在該表中,○表示在貨幣兌換機等中使用時完全無問題的場合,△表示貨幣兌換機等所接納的紙幣不十分干燥的場合,×表示貨幣兌換機等中不接收紙幣的場合。(表1)
另外,當加熱輥1的表面溫度過高時,會產(chǎn)生裝置壽命及安全性方面的問題,因此最好上述溫度在200℃以下。此外,由于當壓力輥的壓力過高時,會產(chǎn)生紙幣破損和橡膠傳送帶破裂斷開等問題,因此最好上述線壓力在30kgf/cm以下。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紙幣熨平裝置20的另一實施例進行描述。圖2為本發(fā)明的紙幣熨平裝置20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入口輥3通過傳送帶13與加熱輥1相接觸,通過圖中未示出的加壓裝置,入口輥3向下方、即加熱輥1側(cè)彈壓。因此,紙幣在送給由加壓輥2等構成的加壓部之前,在入口輥3和加熱輥1之間受壓。另外,由于上述結構,紙幣入口部15至入口輥3的距離大于第一實施例中的相應距離,這樣在本實施例中還可在上方設置入口導向板16,從而可確實地將紙幣送入入口輥3和加熱輥1之間。本實施例的其它結構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相同。
在具有上述結構的本實施例中,插入紙幣入口部15的紙幣經(jīng)上下入口導向板16導向,進而在入口輥3和加熱輥1之間的傳送帶下面夾于加熱輥的表面上,由于入口輥3按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并通過傳送帶13壓靠于加熱輥1上,紙幣向夾持部17移動,并通過圖中未示出的加壓裝置在入口輥3和加熱輥1之間受壓。因此,可在接受加熱部的加熱之前預先將紙幣進行較大程度的熨平。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一項方案,可提供這樣的紙幣熨平裝置,即該裝置結構簡單、可將紙幣完全干燥,并可獲得充分熨平的紙幣。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二項方案,可提供這樣的紙幣熨平裝置,即由于通過單一的環(huán)形傳送帶便可將紙幣從供給部經(jīng)加熱部送至加壓部出口處,從而該裝置的結構更為簡單。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三項方案,可提供這樣的紙幣熨平裝置,即該裝置可使紙幣處于下述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即使對于浸于水中、皺折的紙幣,其仍可在貨幣兌換機等中使用。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四項方案,可提供這樣的熨平裝置,即該裝置可通過簡單的結構將較大的皺折熨平。
權利要求
1.一種紙幣熨平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具有入口輥的供給部,該入口輥用來接納紙幣并將其送至加熱部;具有加熱輥的加熱部,該加熱輥內(nèi)部具有熱源并可在其表面將紙幣加熱;具有加壓輥的加壓部,該加壓輥用來對已加熱的紙幣施加壓力。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紙幣熨平裝置,其特征在于,通過單一的環(huán)形傳送帶使上述入口輥、加熱輥、加壓輥旋轉(zhuǎn)。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紙幣熨平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加熱部的輥和上述傳送帶表面上,紙幣所接收的熱量在1.0cal/cm2~5.0cal/cm2的范圍內(nèi);同時在上述加壓部中,紙幣所承受的線壓力在0.5khgf/cm~30kgf/cm的范圍內(nèi)。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紙幣熨平裝置,其特征在于,以將入口輥通過上述環(huán)形傳送帶壓靠于上述加熱輥上的方式再設置一個加壓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紙幣熨平裝置,該裝置結構簡單,并且可獲得充分干燥、完全熨平的紙幣。上述裝置包括:具有入口輥3的供給部,該入口輥用來接納紙幣并將其送至加熱部;具有加熱輥1的加熱部,該加熱輥內(nèi)部具有熱源并可在其表面將紙幣加熱;具有加壓輥2的加壓部,該加壓輥用來對已加熱的紙幣施加壓力。
文檔編號G07D13/00GK1182147SQ96123378
公開日1998年5月20日 申請日期1996年11月8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11月8日
發(fā)明者東裕一郎, 濱田泰英 申請人:日東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