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通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移動終端日趨智能化,并得到廣泛普及,用戶對移動終端的性能要求也逐漸提高。大屏幕、輕薄化、高清晰度成為移動終端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隨著市面上移動終端屏幕的日益增大,增大其屏占比,令其邊框變窄甚至無框,已成為各大廠商共同的目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移動終端,所述移動終端能夠實現顯示屏左右無邊框的視覺效果。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實施方式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提供一種移動終端,包括:
中框,包括框體和自所述框體的第一端延伸出的凸緣,所述框體的內部形成收容空間,所述凸緣圍設出視窗口;和
顯示屏,包括顯示區(qū)和位于所述顯示區(qū)的左右兩側的第一非顯示區(qū),所述顯示屏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間且所述凸緣完全覆蓋所述第一非顯示區(qū),所述顯示區(qū)正對所述視窗口。
其中,所述移動終端還包括蓋板玻璃,所述蓋板玻璃位于所述視窗口,用于覆蓋所述顯示屏。
其中,所述顯示屏還包括位于所述顯示區(qū)的上下兩側的第二非顯示區(qū),所述蓋板玻璃包括可視區(qū)和非可視區(qū),所述可視區(qū)覆蓋所述顯示區(qū),所述非可視區(qū)覆蓋所述第二非顯示區(qū)。
其中,所述蓋板玻璃的遠離所述顯示屏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凸緣,并且所述上表面的邊緣位置往所述凸緣的方向平滑的彎折延續(xù)而形成一彎折面。
其中,所述移動終端還包括內殼,用于承載所述顯示屏,所述內殼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間。
其中,所述內殼通過點膠連接、焊接、卡扣連接或緊固件連接方式安裝至所述中框。
其中,所述框體的第二端圍設出安裝口,所述移動終端還包括底殼,所述底殼連接所述框體的第二端,用于覆蓋所述安裝口。
其中,所述底殼與所述內殼通過榫卯連接。
其中,所述移動終端還包括電池與電路板,所述電池與所述電路板均位于所述內殼與所述底殼之間。
其中,所述中框的遠離所述收容空間的外表面為弧面。。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所述顯示屏被收容于所述中框內,所述凸緣完全覆蓋所述第一非顯示區(qū),所述顯示區(qū)正對所述視窗口,因此所述顯示屏亮起時,所述第一非顯示區(qū)被所述凸緣完全遮擋住,用戶看不到所述第一非顯示區(qū),只看到所述顯示屏的顯示畫面和所述中框,從而使所述移動終端實現了顯示屏左右無邊框的視覺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如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的爆炸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A處結構的放大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的中框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的顯示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此外,以下各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附加的圖示,用以例示本發(fā)明可用以實施的特定實施例。本發(fā)明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內”、“外”、“側面”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為了更好、更清楚地說明及理解本發(fā)明,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設置在……上”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連接,或者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此外,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若本說明書中出現“工序”的用語,其不僅是指獨立的工序,在與其它工序無法明確區(qū)別時,只要能實現該工序所預期的作用則也包括在本用語中。另外,本說明書中用“~”表示的數值范圍是指將“~”前后記載的數值分別作為最小值及最大值包括在內的范圍。在附圖中,結構相似或相同的單元用相同的標號表示。
請一并參閱圖1至圖5,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移動終端100,包括中框1和顯示屏2。所述中框1包括框體11和自所述框體11的第一端延伸出的凸緣12。所述框體11的內部形成收容空間10,所述凸緣12圍設出視窗口13。所述顯示屏2包括顯示區(qū)21和位于所述顯示區(qū)21的左右兩側的第一非顯示區(qū)22,所述顯示屏2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間10且所述凸緣12完全覆蓋所述第一非顯示區(qū)22,所述顯示區(qū)21正對所述視窗口13。
在本實施例中,由于所述顯示屏2被收容于所述中框1內,所述凸緣12完全覆蓋所述第一非顯示區(qū)22,所述顯示區(qū)21正對所述視窗口13,因此所述顯示屏2亮起時,所述第一非顯示區(qū)22被所述凸緣12完全遮擋住,用戶看不到所述第一非顯示區(qū)22,只看到所述顯示屏2的顯示畫面和所述中框1,從而使所述移動終端100實現了顯示屏左右無邊框的視覺效果。
可以理解的,所述視窗口13的寬度(即所述視窗口13的左右兩側的垂直距離)小于等于所述顯示屏2的所述顯示區(qū)21的寬度(即所述顯示區(qū)21的左右兩側的垂直距離)。最佳的,所述視窗口13的寬度等于所述顯示區(qū)21的寬度,所述視窗口13的左右兩側與所述顯示區(qū)21的左右兩側一一對應地對齊。
進一步地,請一并參閱圖1至圖5,作為一種可選實施例,所述移動終端100還包括蓋板玻璃3。所述蓋板玻璃3位于所述視窗口13,用于覆蓋所述顯示屏2。所述蓋板玻璃3能夠對所述顯示屏2起到保護作用。
優(yōu)選的,所述顯示屏2還包括位于所述顯示區(qū)21的上下兩側的第二非顯示區(qū)23。所述蓋板玻璃3包括可視區(qū)31和非可視區(qū)32,所述可視區(qū)31覆蓋所述顯示區(qū)21,所述非可視區(qū)32覆蓋所述第二非顯示區(qū)23。此時,所述非可視區(qū)32位于所述可視區(qū)31的上下兩側,所述蓋板玻璃3的左右兩側是可視的(沒有絲印)。
可以理解的,所述蓋板玻璃3的左右兩側連接所述視窗口13的左右兩側。所述蓋板玻璃3的左右兩側與所述顯示區(qū)21的左右兩側一一對應地對齊。所述蓋板玻璃3的上下兩側連接所述視窗口13的上下兩側。
優(yōu)選的,所述非可視區(qū)32完全覆蓋所述第二非顯示區(qū)23,使得所述顯示屏2的所述第二非顯示區(qū)23被完全遮蓋,使得所述移動終端100具有更佳的顯示效果。
進一步地,請一并參閱圖1和圖5,作為一種可選實施例,所述蓋板玻璃3的遠離所述顯示屏2的上表面33高于所述凸緣12,并且所述上表面33的邊緣位置往所述凸緣12的方向平滑的彎折延續(xù)而形成一彎折面34。
在本實施例中,由于所述上表面33的邊緣位置形成一彎折面34,從所述顯示屏2的所述顯示區(qū)21射出的光線在所述彎折面34上發(fā)生折射,部分所述光線向所述顯示區(qū)21的兩側擴散,使得所述移動終端100的顯示屏左右無邊框的視覺效果更佳。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1至圖4,作為一種可選實施例,所述移動終端100還包括內殼4,用于承載所述顯示屏2,所述內殼4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間10。
優(yōu)選的,所述內殼4的中部具有收容槽41,用于收容所述顯示屏2。所述收容槽41的上下兩側具有支撐凸臺42,用于支撐所述蓋板玻璃3。可以理解的,所述蓋板玻璃3的所述非可視區(qū)32覆蓋所述支撐凸臺42,使得所述支撐凸臺42不可見。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1至圖5,作為一種可選實施例,所述框體11的第二端(與所述框體11的第一端相對設置)圍設出安裝口14,所述安裝口14連通所述收容空間10。所述移動終端100還包括底殼5、電池6以及電路板7。所述底殼5連接所述框體11的第二端,用于覆蓋所述安裝口14。所述電池6與所述電路板7均位于所述內殼4與所述底殼5之間。
組裝時,先依次將所述顯示屏2和所述蓋板玻璃3裝配到所述內殼4上,形成內殼組件。然后將所述內殼組件通過所述安裝口14置入所述中框1的所述收容空間10,令所述蓋板玻璃3位于所述視窗口13、所述凸緣12覆蓋所述第一非顯示區(qū)22。所述內殼4可通過點膠連接、焊接、卡扣連接或緊固件連接方式固定安裝至所述中框1。接著在所述內殼4的遠離所述顯示屏2的一側安裝所述電池6、所述電路板7以及其他移動終端100的常見部件。最后安裝所述底殼5至所述框體11的第二端,以覆蓋所述安裝口14,完成所述移動終端100的組裝。
優(yōu)選的,所述底殼5與所述內殼4可通過榫卯連接。如圖3所示,所述內殼4的朝向所述底殼5的一側開設榫槽51,所述底殼5的朝向所述內殼4的一側具有榫頭43,所述榫頭43配合所述榫槽51,以實現所述內殼4與所述底殼5的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底殼5同時連接所述中框1和所述內殼4,能夠更好地固定所述移動終端100的內部部件,使所述移動終端100的結構更為緊湊。
進一步地,請一并參閱圖1至圖5,作為一種可選實施例,所述中框1的遠離所述收容空間10的外表面15為弧面,使得產品的設計符合工業(yè)設計的美感,也使得用戶在觸摸或握持所述移動終端100的時候,具有圓潤或者潤滑的接觸體驗,沒有尖角刺碰的非良好體驗。
優(yōu)選的,所述底殼5的連接所述中框1的邊緣處也做圓弧過渡,以進一步提高用戶觸摸或握持所述移動終端100的體驗感。
以上對本發(fā)明實施例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fā)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發(fā)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