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人機交互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方法、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及通信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各種具有觸摸顯示屏的移動終端(如,各種型號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性能不斷提高,可以支持功能更多更復雜的應用程序。上述移動終端通過觸摸顯示屏實現(xiàn)與用戶之間的人機交互,但由于觸摸顯示屏可識別的操作類型有限,主要包括點擊(短按和長按)、滑動等觸摸操作,基于現(xiàn)有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方法,用戶想要啟動一項具體功能,需要在應用程序頁面中按照預設操作步驟逐步多次執(zhí)行上述一項或幾項觸摸操作。
如圖1所示,以瀏覽器這一常用應用程序為例,若想在后臺打開瀏覽器當前窗口所展示的頁面中的超鏈接(即后臺建立新窗口并在該新窗口中加載該超鏈接對應的頁面),需要用戶首先長按該超鏈接(如頁面101所示),以調出包含多項具體功能的菜單列表,然后短按該菜單列表中的“后臺打開”選項(如頁面102所示),才可以觸發(fā)瀏覽器執(zhí)行以下動作:在后臺創(chuàng)建一個新窗口,并在該新窗口中加載該超鏈接對應的頁面,相應的,瀏覽器頁面右下角用于標識窗口總個數(shù)的“多窗口”控件中顯示的數(shù)字由頁面102所示的“1”變?yōu)轫撁?03所示的“2”,表明瀏覽器已在后臺打開該超鏈接。上述啟動后臺打開超鏈接功能的過程需要用戶執(zhí)行長按和點擊兩次觸摸操作,也即經(jīng)過兩次人機交互。如果需要查看該超鏈接對應的頁面,則點擊上述“多窗口”控件,將新窗口調換為前臺顯示即可(如頁面104所示)。
可見,上述現(xiàn)有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方法,需要用戶執(zhí)行多步驟操作(即多次人機交互)才能啟動相應的功能,效率較低,特別是對于一些應用次數(shù)較多的功能,上述方法會占用用戶大量操作時間,用戶體驗較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克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申請?zhí)峁┮环N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方法、裝置。
本申請第一方面,提供一種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方法,包括:
在檢測到用戶對瀏覽器當前窗口中的超鏈接執(zhí)行點擊操作后,獲取所述點擊操作對應的點擊壓力;
判斷所述點擊壓力是否大于預設壓力閾值;
如果所述點擊壓力大于預設壓力閾值,則后臺創(chuàng)建一個新窗口,并在所述新窗口中加載該超鏈接對應的頁面。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種可行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如果所述點擊壓力不大于預設壓力閾值,則判斷所述點擊操作是否為長按操作;
如果所述點擊操作為長按操作,則顯示所述超鏈接對應的菜單列表;其中,所述菜單列表至少包括后臺打開選項。
結合第一方面第一種可行的實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二種可行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如果所述點擊操作不是長按操作,則在所述當前窗口中加載該超鏈接對應的頁面。
本申請第二方面,提供一種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方法,包括:
在檢測到用戶對應用程序頁面中的輸入框執(zhí)行點擊操作后,獲取所述點擊操作對應的點擊壓力;
判斷所述點擊壓力是否大于預設壓力閾值;
如果所述點擊壓力大于預設壓力閾值,則獲取剪貼板中的剪貼內容,并將所述剪貼內容粘貼至所述輸入框。
結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一種可行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如果所述點擊壓力不大于預設壓力閾值,則將所述輸入框設置為待輸入狀態(tài)。
本申請第三方面,提供一種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裝置,包括:壓力獲取單元、指令識別單元和后臺加載單元;
其中,所述壓力獲取單元,用于在檢測到用戶對瀏覽器當前窗口中的超鏈接執(zhí)行點擊操作后,獲取所述點擊操作對應的點擊壓力;
所述指令識別單元,用于判斷所述點擊壓力是否大于預設壓力閾值;
所述后臺加載單元,用于在所述點擊壓力大于預設壓力閾值時,后臺創(chuàng)建一個新窗口,并在所述新窗口中加載該超鏈接對應的頁面。
結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第一種可行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二次識別單元,用于在所述點擊壓力不大于預設壓力閾值時,判斷所述點擊操作是否為長按操作;
菜單展示單元,用于在所述點擊操作為長按操作時,顯示所述超鏈接對應的菜單列 表;其中,所述菜單列表至少包括后臺打開選項。
結合第三方面第一種可行的實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第二種可行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前臺加載單元,用于在所述點擊操作不是長按操作時,在所述當前窗口中加載該超鏈接對應的頁面。
本申請第四方面,提供一種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裝置,包括:壓力獲取單元、指令識別單元和快速粘貼單元;
其中,所述壓力獲取單元,用于在檢測到用戶對應用程序頁面中的輸入框執(zhí)行點擊操作后,獲取所述點擊操作對應的點擊壓力;
所述指令識別單元,用于判斷所述點擊壓力是否大于預設壓力閾值;
所述快速粘貼單元,用于在所述點擊壓力大于預設壓力閾值時,獲取剪貼板中的剪貼內容,并將所述剪貼內容粘貼至所述輸入框。
結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第一種可行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輸入狀態(tài)切換單元,用于在所述點擊壓力不大于預設壓力閾值時,將所述輸入框設置為待輸入狀態(tài)。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申請實施例在檢測并確定用戶對瀏覽器當前窗口顯示的超鏈接執(zhí)行點擊操作,且點擊壓力大于預設壓力閾值時,直接執(zhí)行后臺新建窗口操作,并在新建的窗口中加載上述超鏈接對應的頁面,使得用戶可以通過執(zhí)行一次符合壓力要求的點擊操作,實現(xiàn)快速觸發(fā)瀏覽器在后臺打開超鏈接頁面;另外,在檢測并確定用戶對應用程序的輸入框執(zhí)行點擊操作,且點擊壓力大于預設壓力閾值時,將剪貼板中的剪貼內容快速粘貼至該輸入框中,使得用戶可以通過執(zhí)行一次點擊壓力大于預設壓力閾值的點擊操作實現(xiàn)快速粘貼操作。因此,本申請可以簡化用戶操作步驟,提升用戶對相關應用程序及移動終端的使用好感度。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jié)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請。
附圖說明
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
圖1是相關技術中后臺打開超鏈接的操作步驟示意圖。
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圖3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圖4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圖5是相關技術中在輸入框中粘貼剪切內容的操作步驟示意圖。
圖6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圖7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裝置的結構框圖。
圖8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裝置的結構框圖。
圖9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裝置的結構框圖。
圖10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裝置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這里將詳細地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說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圖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圖時,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圖中的相同數(shù)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并不代表與本發(fā)明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相反,它們僅是與如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詳述的、本發(fā)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裝置和方法的例子。
圖2示出的一種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方法的流程圖,該方法應用于具有觸摸顯示屏的移動終端,用于實現(xiàn)快速后臺打開超鏈接。如圖2所示,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21、在檢測到用戶對瀏覽器當前窗口中的超鏈接執(zhí)行點擊操作后,獲取所述點擊操作對應的點擊壓力。
S22、判斷所述點擊壓力是否大于預設壓力閾值。
S23、如果所述點擊壓力大于預設壓力閾值,則后臺創(chuàng)建一個新窗口,并在所述新窗口中加載該超鏈接對應的頁面。
上述步驟S21和S22相當于基于觸摸壓力的用戶指令識別過程。不同于現(xiàn)有技術根據(jù)觸摸軌跡和觸摸時間識別點擊、滑動等觸摸操作,本實施例對于根據(jù)觸摸軌跡識別為點擊操作的觸摸操作,進一步根據(jù)其點擊壓力分為至少兩種操作類型,并分別配置不同的用戶指令:對于點擊壓力小于預設壓力閾值的情況,將該觸摸操作對應的用戶指令配置為現(xiàn)有技術中點擊操作對應的用戶指令;對于點擊壓力大于預設壓力閾值的情況,將該觸摸操作對應的用戶指令配置為新增快捷指令。具體到操作對象為瀏覽器當前窗口中的超鏈接的情況,上述新增快捷指令即為后臺創(chuàng)建新窗口,并在該新窗口中加載該超鏈接對應的頁面;對于其他操作對象,還可以相應配置其他用戶指令,從而擴大用戶觸摸操作可以實現(xiàn)的人機交互功能。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申請實施例中在檢測并確定用戶對瀏覽器當前窗口顯示的超鏈接執(zhí)行點擊操作,且點擊壓力大于預設壓力閾值時,直接執(zhí)行后臺新建窗口操作,并在新建的窗口中加載上述超鏈接對應的頁面;即,只需要用戶對該超鏈接執(zhí)行一次符合壓力要求的點擊操作,就可以觸發(fā)瀏覽器在后臺打開超鏈接頁面。相對于現(xiàn)有對超鏈接執(zhí)行長按操作,在顯示菜單列表后再短按菜單列中的后臺打開選項,本申請通過基于壓力檢測的用戶指令識別實現(xiàn)后臺打開的快捷操作,從而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減少用戶與移動終端的交互次數(shù),簡化用戶操作步驟,提升用戶對應用程序及移動終端的使用好感度。
在本申請一個可行的實施例中,在步驟S21中,可以通過觸摸顯示屏中內置的壓力傳感器檢測上述點擊操作對應的點擊壓力。
在本申請的可行實施例中,上述預設壓力閾值可以由用戶根據(jù)自己的操作習慣自定義設置,也可以在移動終端的操作系統(tǒng)或各個應用程序中統(tǒng)一配置。
其中,統(tǒng)一配置的預設壓力閾值具體可以通過如下方法確定:統(tǒng)計不同用戶在不同應用程序頁面內、對不同對象執(zhí)行不同觸摸操作(包括短按、長按、滑動、拖動等)時的點擊壓力,計算統(tǒng)計得到的一定數(shù)量的點擊壓力的平均值,在該平均值的基礎上增加一定壓力值作為上述預設壓力閾值(即,保證預設壓力閾值大于用戶傳統(tǒng)操作習慣下的點擊壓力,以避免誤操作)。
參照圖3,上述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方法在步驟S22判定所述點擊壓力不大于預設壓力閾值時,還可以執(zhí)行以下步驟:
S24、如果所述點擊壓力不大于預設壓力閾值,則判斷所述點擊操作是否為長按操作。
上述判斷所述點擊操作是否為長按操作,具體可以為獲取所述點擊操作的點擊時長并判斷其是否大于預設時長,如果該點擊時長大于預設時長,則判定所述點擊操作為長按操作。
S25、如果所述點擊操作為長按操作,則顯示所述超鏈接對應的菜單列表,以便用戶通過點擊所述菜單列表中的后臺打開選項來觸發(fā)后臺打開超鏈接的操作。
其中,所述菜單列表至少包括后臺打開選項,從而在無法通過步驟S23實現(xiàn)后臺打開超鏈接時,用戶可以通過繼續(xù)短按所述后臺打開選項,觸發(fā)應用程序在后臺打開該超鏈接。
本實施例增加上述步驟S24和S25,可以在由于用戶點擊力度較小等因素導致點擊操作的點擊壓力達不到預設壓力閾值時,用戶仍然可以基于該超鏈接對應的菜單列表繼續(xù)執(zhí)行點擊操作,實現(xiàn)后臺打開超鏈接以及菜單列表中的其他任一功能(例如圖1頁面 102中所示的保存鏈接),即在快速觸發(fā)預設動作的同時,不影響其他超鏈接相關動作的執(zhí)行。
另外,仍參照圖3,上述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方法在步驟S24判定所述點擊操作不是長按操作時,還可以執(zhí)行以下步驟:
S26、如果所述點擊操作不是長按操作,則在所述當前窗口中加載該超鏈接對應的頁面。
可見,本實施例結合點擊壓力和點擊時長將點擊操作劃分為三種情況,分別對應不同的用戶指令,實現(xiàn)對超鏈接對應頁面的不同加載方式。
圖4為本申請實例提供的另一種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方法的流程圖,該方法應用于具有觸摸顯示屏的移動終端,用于實現(xiàn)快速粘貼操作。
首先參照圖5,依據(jù)相關技術,欲實現(xiàn)將剪貼板中的剪貼內容粘貼至應用程序頁面的輸入框中,至少需要用戶執(zhí)行三次點擊操作:第一次點擊輸入框,將輸入框切換至待輸入狀態(tài)并顯示虛擬鍵盤(由頁面501轉化為頁面502);第二次點擊輸入框,使粘貼標識5031顯示于頁面中(由頁面502轉化為頁面503);第三次點擊上述粘貼標識5031,使得應用程序讀取剪貼板中的剪貼內容,并將其粘貼至輸入框中。
參照圖4,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方法中,實現(xiàn)上述粘貼操作的具體步驟如下:
S31、在檢測到用戶對應用程序頁面中的輸入框執(zhí)行點擊操作后,獲取所述點擊操作對應的點擊壓力。
其中,上述輸入框具體可以為網(wǎng)址輸入框、搜索框等。
S32、判斷所述點擊壓力是否大于預設壓力閾值,如果是,則執(zhí)行步驟S23。
S33、如果所述點擊壓力大于預設壓力閾值,則獲取剪貼板中的剪貼內容,并將所述剪貼內容粘貼至所述輸入框。
由以上步驟可知,本實施例引入觸摸壓力對用戶的觸摸操作進行識別,使得用戶只需對應用程序頁面的輸入框執(zhí)行一次點擊壓力大于預設壓力閾值的點擊操作,即可將剪貼板中的剪貼內容快速粘貼至該輸入框中;相對于圖5所示的現(xiàn)有粘貼過程,本實施例可以減少用戶與移動終端之間的交互次數(shù),簡化用戶操作步驟。
參照圖6,上述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方法在步驟S32判定所述點擊壓力不大于預設壓力閾值時,還可以執(zhí)行以下步驟:
S34、如果所述點擊壓力不大于預設壓力閾值,則將所述輸入框設置為待輸入狀態(tài)。
本實施例增加步驟S34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方面考慮到點擊壓力不大于預設壓力閾值可能是由于用戶未控制好點擊力度,此時雖然無法通過步驟S33實現(xiàn)粘貼動作,但可以在輸入框為待輸入狀態(tài)的基礎上,繼續(xù)通過兩次點擊操作(即圖5所示的第二次和第三次點擊操作)完成粘貼動作;另一方面考慮到點擊壓力不大于預設壓力閾值可能是用戶暫時不需要出發(fā)粘貼動作,即可以在可以在輸入框為待輸入狀態(tài)的基礎上,通過虛擬鍵盤在輸入框中直接手動輸入文字。因此,本實施例在可以實現(xiàn)輸入框快速粘貼的同時,不影響其他輸入框相關動作的執(zhí)行。
另外,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存儲介質,例如可以是ROM、隨機存取存儲器(RAM)、CD-ROM、磁帶、軟盤和光數(shù)據(jù)存儲設備等;該計算機存儲介質中存儲有程序,當所述存儲介質中的程序由移動終端的處理器執(zhí)行時,使得移動終端能夠執(zhí)行上述方法實施例中記載的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驟。
圖7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裝置的結構框圖;該裝置應用于移動終端,用于實現(xiàn)快速后臺打開超鏈接。參照圖7,該裝置包括:壓力獲取單元701、指令識別單元702和后臺加載單元703。
其中,該壓力獲取單元701用于,在檢測到用戶對瀏覽器當前窗口中的超鏈接執(zhí)行點擊操作后,獲取所述點擊操作對應的點擊壓力。
該指令識別單元702用于,判斷所述點擊壓力是否大于預設壓力閾值。
該后臺加載單元703用于,在所述點擊壓力大于預設壓力閾值時,后臺創(chuàng)建一個新窗口,并在所述新窗口中加載該超鏈接對應的頁面。
由以上裝置結構可知,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裝置在通過壓力獲取單元和指令識別單元檢測并確定用戶對瀏覽器當前窗口顯示的超鏈接執(zhí)行的點擊操作的點擊壓力大于預設壓力閾值時,通過指令處理單元直接執(zhí)行該預設對象對應的預設動作,也即應用該裝置,用戶只需要對預設對象執(zhí)行一次符合壓力要求的點擊操作就可以觸發(fā)瀏覽器在后臺創(chuàng)建新窗口,并在該新窗口加載該超鏈接對應的頁面,從而實現(xiàn)在后臺打開應用程序頁面中的超鏈接,方便快捷。
進一步的,參照圖8,在本申請一個可行的實施例中,上述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裝置還可以包括:二次識別單元704和菜單展示單元705。
該二次識別單元704用于,在所述點擊壓力不大于預設壓力閾值時,判斷所述點擊 操作是否為長按操作。
該菜單展示單元705用于,在所述點擊操作為長按操作時,顯示所述超鏈接對應的菜單列表;其中,所述菜單列表至少包括后臺打開選項。
通過上述二次識別單元,可以在由于用戶點擊力度較小等因素導致點擊操作的點擊壓力達不到預設壓力閾值時,用戶仍然可以基于該超鏈接對應的菜單列表繼續(xù)執(zhí)行點擊操作,實現(xiàn)后臺打開超鏈接以及菜單列表中的其他任一功能,即在快速觸發(fā)預設動作的同時,不影響其他超鏈接相關動作的執(zhí)行。
仍參照圖8,上述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裝置還可以包括:前臺加載單元706,用于在所述點擊操作不是長按操作時,在所述當前窗口中加載該超鏈接對應的頁面。
圖9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裝置的結構框圖;該裝置應用于移動終端,用于實現(xiàn)快速粘貼操作。參照圖9,該裝置包括:壓力獲取單元901、指令識別單元902和快速粘貼單元903。
其中,該壓力獲取單元901用于,在檢測到用戶對應用程序頁面中的輸入框執(zhí)行點擊操作后,獲取所述點擊操作對應的點擊壓力。
該指令識別單元902用于,判斷所述點擊壓力是否大于預設壓力閾值。
該快速粘貼單元903用于,在所述點擊壓力大于預設壓力閾值時,獲取剪貼板中的剪貼內容,并將所述剪貼內容粘貼至所述輸入框。
可見,應用本實施例,用戶只需對應用程序頁面的輸入框執(zhí)行一次點擊壓力大于預設壓力閾值的點擊操作,即可將剪貼板中的剪貼內容快速粘貼至該輸入框中,從而減少用戶與移動終端之間的交互次數(shù),簡化用戶操作步驟。
進一步的,參照圖10,上述用戶指令識別及處理裝置還可以包括:輸入狀態(tài)切換單元904。
該輸入狀態(tài)切換單元904用于,在所述點擊壓力不大于預設壓力閾值時,將所述輸入框設置為待輸入狀態(tài)。
本實施例增加上述輸入狀態(tài)切換單元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方面考慮到點擊壓力不大于預設壓力閾值可能是由于用戶未控制好點擊力度,此時雖然無法通過指令處理單元實現(xiàn)粘貼動作,但可以在輸入框為待輸入狀態(tài)的基礎上,繼續(xù)通過兩次點擊操作(即圖5所示的第二次和第三次點擊操作)完成粘貼動作;另一方面考慮到點擊壓力不大于預設壓力閾值可能是用戶暫時不需要出發(fā)粘貼動作,即可以在可以在輸入框為待輸入狀態(tài)的基礎上,通過虛擬鍵盤在輸入框中直接手動輸入文字。
本領域技術人員在考慮說明書及實踐這里公開的發(fā)明后,將容易想到本發(fā)明的其它 實施方案。本申請旨在涵蓋本發(fā)明的任何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這些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遵循本發(fā)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請未公開的本技術領域中的公知常識或慣用技術手段。說明書和實施例僅被視為示例性的,本發(fā)明的真正范圍和精神由下面的權利要求指出。
應當理解的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經(jīng)描述并在附圖中示出的精確結構,并且可以在不脫離其范圍進行各種修改和改變。本發(fā)明的范圍僅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