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基于觸摸終端的3D用戶界面交互方法及觸摸終端與流程

文檔序號:12595861閱讀:245來源:國知局
基于觸摸終端的3D用戶界面交互方法及觸摸終端與流程

本發(fā)明涉及3D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觸摸終端的3D用戶界面交互方法及觸摸終端。



背景技術:

手機、平板電腦等觸摸終端,由于采用觸摸操作大大便利了人們與終端設備的交互,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觸摸終端已經(jīng)成為人們?nèi)粘^k公、娛樂的常用設備。

但是,現(xiàn)有技術中,用戶界面上的圖標的普遍做法幾乎一成不變,除了滿足基本操作功能的交互外,圖標功能單一,圖標本身沒任何變化、各個圖標之間也缺乏一定的聯(lián)系,給用戶呆板的感覺,缺乏靈活和樂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基于觸摸終端的3D用戶界面交互方法及觸摸終端,通過使用模式切換為圖標編輯模式下圖標的交互,提升用戶操控體驗,增強用戶界面的易用性、靈活性和樂趣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觸摸終端的3D用戶界面交互方法,包括:

判斷是否接收到顯示模式切換信號;

獲取所述觸摸終端當前的顯示模式;

若所述觸摸終端當前的顯示模式為使用模式,且判斷接收到顯示模式切換信號,則將所述觸摸終端的顯示模式切換為圖標編輯模式;

其中,在所述圖標編輯模式下,所述3D用戶界面上顯示有背板和各個圖標,所述背板由多個多面體組成,所述多個多面體之間具有間隔特征,各個圖標位于所述觸摸終端屏幕與所述多個多面體之間。

可選地,所述判斷是否接收到顯示模式切換信號,具體包括:

判斷是否接收到操作體輸入的長按信號。

可選地,所述判斷是否接收到操作體輸入的長按信號,具體包括:

判斷所述操作體按壓所述觸摸終端屏幕的時間是否超過第一預設時間閾值。

可選地,在所述圖標編輯模式下,所述多個多面體之間的間隔特征通過分割標識符區(qū)隔。

可選地,還包括:

當所述觸摸終端為圖標編輯模式時,所述操作體的操作類型包括:圖標上浮操作、移動操作、切屏操作或快捷設置操作中的一種或多種。

可選地,若所述觸摸終端當前的顯示模式為圖標編輯模式且未接收到顯示模式切換信號時,所述方法還包括:

檢測所述操作體在所述屏幕上是否有移動信息;

若在第二預設時間閾值內(nèi)未檢測到所述操作體在所述屏幕上的移動信息,則判斷所述操作體所接觸部位是否有圖標;若有圖標,則執(zhí)行圖標上浮操作;

若在第二預設時間閾值內(nèi)檢測到所述操作體在所述屏幕上的移動信息時,分析所述操作體的移動軌跡;若所述操作體的移動軌跡為左右滑動軌跡,判斷所述操作體的操作類型為切屏操作,若所述操作體的移動軌跡判為上下滑動軌跡,則判斷操作類型為快捷設置操作;以及執(zhí)行所述切屏操作或快捷設置操作;

若在超出第二預設時間閾值時檢測到所述操作體的移動信息,則判斷所述操作體的操作類型為移動操作,以及執(zhí)行所述移動操作。

可選地,所述移動操作包括:圖標位置替換操作、圖標位置變化操 作、創(chuàng)建文件夾操作或刪除圖標操作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判斷所述操作體的操作類型為移動操作,具體包括:

當所述移動信息包含的移動軌跡為:從所述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的初始位置運動到被替換圖標位置上方停頓一預定時間后時,判斷所述操作體的操作類型為圖標位置替換操作;或,

當所述移動信息包含的移動軌跡為:從所述操作體當前吸附圖標的初始位置運動到一空白多面體上方并停頓一預定時間后時,判斷所述操作體的操作類型為圖標位置變化操作;或,

當所述移動信息包含的移動軌跡為:從所述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的初始位置運動到另一具有圖標的多面體上方且未在該多面體上的圖標上方時,則判斷所述操作體的操作類型為創(chuàng)建文件夾操作;或,

當所述移動信息包含的移動軌跡為:從所述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的初始位置運動到圖標刪除位置區(qū)域的邊緣時,則判斷所述操作體的操作類型為刪除圖標操作。

可選地,當判斷出所述移動操作體具體為圖標位置替換操作時,所述執(zhí)行所述移動操作具體包括:

使所述被替換圖標被擠出并運動到所述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的初始位置,使所述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下沉于所述被替換圖標的位置;或者,

控制所述被替換圖標逐漸隱退并沉入其對應的多面體且該被替換圖標在所述操作體當前所吸附的圖標的初始位置逐漸顯現(xiàn),使所述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下沉于所述被替換圖標的位置。

可選地,當判斷出所述移動操作體具體為圖標位置變化操作時,所述執(zhí)行所述移動操作具體包括:

使所述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下沉至該空白多面體。

可選地,當判斷出所述移動操作體具體為刪除圖標操作時,所述執(zhí)行所述移動操作具體包括:

所述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被所述圖標刪除位置區(qū)域吸入而消失。

可選地,當判斷出所述移動操作體具體為創(chuàng)建文件夾操作時,所述執(zhí)行所述移動操作具體包括:

所述多面體上的原圖標變小,所述操作體吸附的圖標下沉至該多面體上且變小,并同所述多面體上的原圖標一起位于新創(chuàng)建的文件夾中。

可選地,所述執(zhí)行所述切屏操作,具體包括:

感測所述操作體左右滑動的加速度,當加速度大于預設的加速度閾值時,則整屏切換,當加速度小于預設的加速度閾值時,則整屏轉動一定角度后又彈回來,切屏操作失敗;或者,

感測所述操作體左右滑動的速度,當速度大于預設的速度閾值時,則整屏切換;當速度小于預設的速度閾值時,整屏轉動一定角度后又彈回來,切屏操作失??;或者,

感測所述操作體左右滑動的幅度,當幅度大于預設的幅度閾值時,整屏切換;當幅度小于預設的幅度閾值時,整屏轉動一定角度后又彈回來,切屏操作失敗。

可選地,還包括:

在所述3D用戶界面上顯示所述圖標對應的投影。

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觸摸終端,所述觸摸終端包括:

判斷模塊,用于判斷是否接收到顯示模式切換信號;

獲取模塊,用于獲取所述觸摸終端當前的顯示模式;

切換模塊,用于在所述獲取模塊獲取到所述觸摸終端當前的顯示模式為使用模式,且所述判斷模塊判斷接收到顯示模式切換信號時,將所述觸摸終端的顯示模式切換為圖標編輯模式;

其中,在所述圖標編輯模式下,所述3D用戶界面上顯示有背板和各個圖標,所述背板由多個多面體組成,所述多個多面體之間具有間隔特征,各個圖標位于所述觸摸終端屏幕與所述多個多面體之間。

可選地,所述判斷模塊,具體用于判斷操作體按壓所述觸摸終端屏 幕的時間是否超過第一預設時間閾值;

所述切換模塊,具體用于在所述獲取模塊獲取到所述觸摸終端當前的顯示模式為使用模式,且所述判斷模塊判斷操作體按壓所述觸摸終端屏幕的時間超過第一預設時間閾值時,將所述觸摸終端的顯示模式切換為圖標編輯模式。

可選地,當所述觸摸終端的顯示模式為圖標編輯模式時,所述操作體的操作類型包括:圖標上浮操作、移動操作、切屏操作或快捷設置操作中的一種或多種。

可選地,還包括:

檢測模塊,用于在所述獲取模塊獲取到所述觸摸終端當前的顯示模式為圖標編輯模式且所述判斷模塊判斷未接收到顯示模式切換信號時,檢測所述操作體在所述屏幕上是否有移動信息;

第一處理模塊,用于當所述檢測模塊在第二預設時間閾值內(nèi)未檢測到所述操作體在所述屏幕上的移動信息時,判斷所述操作體所接觸部位是否有圖標;若有圖標,則執(zhí)行圖標上浮操作;

第二處理模塊,用于當所述檢測模塊在第二預設時間閾值內(nèi)檢測到所述操作體在所述屏幕上的移動信息,則分析操作體的移動軌跡;若所述操作體的移動軌跡為左右滑動軌跡,判斷所述操作體的操作類型為切屏操作,若所述操作體的移動軌跡判為上下滑動軌跡,則判斷操作類型為快捷設置操作;以及執(zhí)行所述切屏操作或快捷設置操作;

第三處理模塊,用于當所述檢測模塊在超出第二預設時間閾值時檢測到所述操作體的移動信息,則判斷所述操作體的操作類型為移動操作,以及執(zhí)行所述移動操作。

還提供一種觸摸終端,包括:屏幕及中央處理器,

所述屏幕,用于接收操作信號,

所述中央處理器,用于判斷所述屏幕接收的操作信號是否為顯示模式切換信號,獲取所述觸摸終端當前的顯示模式;以及在獲取的所述觸 摸終端當前的顯示模式為使用模式,且判斷接收到顯示模式切換信號時,則將所述觸摸終端的顯示模式切換為圖標編輯模式;

其中,在所述圖標編輯模式下,所述3D用戶界面上顯示有背板和各個圖標,所述背板由多個多面體組成,所述多個多面體之間具有間隔特征,各個圖標位于所述觸摸終端屏幕與所述多個多面體之間。

本發(fā)明實施例通過判斷是否接收到顯示模式切換信號,獲取觸摸終端當前的顯示模式;并在判斷接收到操作信號且獲取到觸摸終端當前顯示模式為使用模式時,將觸摸終端的顯示模式切換為圖標編輯模式。而且,在圖標編輯模式下,3D用戶界面上顯示有背板和各個圖標,背板由多個多面體組成,多個多面體之間具有間隔特征,各個圖標位于觸摸終端屏幕與多個多面體之間,實現(xiàn)了使用模式切換為圖標編輯模式下圖標的交互,提升了用戶操控體驗,極大增強用戶界面的易用性、靈活性和樂趣性。同時,通過檢測圖標編輯模式下操作體的移動信息,并分析操作體的移動軌跡,確定操作體的操作類型,豐富了用戶界面圖標的交互方式,提升了用戶操控體驗,極大增強用戶界面的易用性、靈活性和樂趣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使用模式下3D用戶界面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3D用戶界面中圖標懸浮于背板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3D用戶界面圖標交互方法流程示意圖;

圖4和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使用模式切換為圖標編輯模式下圖標在3D用戶界面的顯示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圖標編輯模式下,屏幕、圖標及多面體位置關系示意圖;

圖7和圖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操作圖標顯示效果示意圖;

圖9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圖標編輯模式下3D用戶界面圖標交互方法流 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整屏翻轉切屏的示意圖;

圖1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各多面體翻轉切屏的示意圖;

圖1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圖標飛入切屏的示意圖;

圖1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種3D用戶界面圖標交互裝置示意圖;

圖14是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一種3D用戶界面圖標交互裝置示意圖;

圖15是本發(fā)明又一實施例一種觸摸終端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不沖突,本發(fā)明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各個特征可以相互結合,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另外,雖然在裝置示意圖中進行了功能模塊劃分,在流程圖中示出了邏輯順序,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以不同于裝置中的模塊劃分,或流程圖中的順序執(zhí)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驟。

為了方便讀者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實施例,在開始描述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例之前,對本發(fā)明所有實施例中涉及到的一些術語進行解釋。具體的,觸摸終端的屏幕上顯示的是3D用戶界面,所謂3D用戶界面,指的是具有3D顯示效果的用戶界面。觸摸終端的顯示模式包括圖標編輯模式和使用模式。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將觸摸終端正常顯示用戶界面的方式稱為使用模式,在使用模式下,觸摸終端的用戶界面上顯示有背板以及懸浮于背板的圖標。將可以對圖形用戶界面上的圖標進行編輯的模式稱為圖標編輯模式,例如設置某一應用程序子級功能快捷啟動方式的模式為圖標編輯模式。其中,該背板由多個多面體組成,用戶界面上的每一圖標對應多個多面體中的一個。在使用模式下,該多個多面體無縫拼接,形成背板。在圖標編輯模式下,該背板被分裂成縱橫交錯的多個多面體。請結合圖1和圖2,當觸摸終端處于使用模式時,觸摸終端的用 戶界面上顯示有背板11以及懸浮于背板11的圖標12,其中,背板11是由多個多面體111無縫拼接形成的。

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可通過操作體實現(xiàn)與觸摸終端之間的交互操作。請繼續(xù)參考圖1及圖2,當觸摸終端處于使用模式并且操作體沒有接觸到觸摸終端的屏幕時,圖標12凸出于屏幕顯示,從而形成3D效果的用戶界面。進一步的,為了使3D效果更佳,3D用戶界面上還顯示有圖標12的投影,投影的大小或者形狀根據(jù)時間和/或日期,結合預設變化模型變化。其中,觸摸終端屏幕的用戶界面是由多個桌面組成,多個桌面之間可切換,以使觸摸終端能夠顯示不同的桌面,不同桌面具有不同圖標。

在本發(fā)明所有實施例中,觸摸終端包括諸如計算機、PDA、平板電腦、MP4、智能手機,電紙書、游戲機等采用用戶界面(UI)實現(xiàn)人機交互的設備。

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3D用戶界面圖標交互方法,包括使用模式下的交互方法,以及在圖標編輯模式下的交互方法,下面將通過具體的實施例進行描述。

請參閱圖3,本發(fā)明實施的基于觸摸終端的3D用戶界面交互方法,包括:

步驟S301,判斷是否接收到顯示模式切換信號;

由于觸摸終端包括使用模式和圖標編輯模式,因此,可通過顯示模式切換信號,實現(xiàn)使用模式和圖標編輯模式的切換。在具體執(zhí)行步驟S301時,可通過判斷是否接收到操作體輸入的長按信號,如判斷操作體按壓觸摸終端屏幕的時間是否超過第一預設時間閾值,或者說操作體接觸觸摸終端屏幕不動的時間是否超過第一預設時間閾值;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操作體可以為觸摸筆、觸摸手套、用戶的手等等觸摸載體。在操作體接觸屏幕之前,可以預先設置第一預設時間閾值,比如,3S,當操作體接觸屏幕時,檢測操作體按壓屏幕是否不動,如果 不動的時間超過了第一預設時間閾值,則執(zhí)行步驟303;如果沒有,則退出流程。

步驟303,獲取觸摸終端當前的顯示模式;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不同顯示模式下,用戶界面的呈現(xiàn)模式不同,在使用模式下,用戶界面顯示有背板和圖標,且背板由多個多面體無縫拼合組成。在圖標編輯模式下,背板被分裂成多個散列的多面體,該多面體例如可以是四面體或六面體,多個多面體之間具有間隔特征,用戶界面上的各個圖標可位于觸摸終端屏幕與多個多面體之間。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步驟301與步驟303之間的執(zhí)行順序可以互換,即,可以先執(zhí)行步驟301,然后執(zhí)行步驟303,也可以先執(zhí)行步驟303,然后執(zhí)行步驟301。

步驟305,若觸摸終端當前的顯示模式為使用模式,且判斷接收到顯示模式切換信號,則將觸摸終端的顯示模式切換為圖標編輯模式;

具體實現(xiàn)中,若觸摸終端當前的顯示模式為使用模式,且檢測到操作體按壓觸摸終端屏幕不動的時間超過第一預設時間閾值,則將觸摸終端當前顯示模式切換為圖標編輯模式。

例如,當觸控終端處于使用模式時,可以長按用戶界面上任一圖標或空白區(qū)域(即,屏幕任一區(qū)域)達到預設第一時間閾值則進入圖標編輯模式。當操作體長按某一個圖標或空白區(qū)域達到預設第一時間閾值之后,當前屏幕用戶界面上顯示的所有圖標都進入圖標編輯模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使用模式下,背板由多個多面體組合而成且多個多面體無縫拼接,各個圖標懸浮于對應多面體;在觸控終端由使用模式進入圖標編輯模式的過程中,背板被分裂為多個多面體,各個圖標分別收縮并下沉于屏幕與與該圖標對應的多面體之間。其中,背板以一定的尺寸分離,各個分裂后的多面體之間具有間隔特征,從而形成縱橫交錯的多面體區(qū)域,多面體可以為四面體或六面體。多面體之間的間隔特征可以是一定的間隔距離,也可以通過分割標識符區(qū)隔,分割標識符可以 為具有深度信息的分裂線。

可以理解的是,在將背板分裂為多個多面體和將多個多面體無縫拼接時,具體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背板由多個具有三維空間位置關系的多面體拼接而成,具體可以是以屏幕某一位置(例如左上角)為坐標系原點建立三維坐標,各個多面體都分別具有一在三維坐標中位置固定的固定點(例如中心點),當終端接收到觸發(fā)各個多面體收縮或放大的觸發(fā)信號的時候,各個多面體在預定時間內(nèi)圍繞其各自的固定點收縮至預設大小而使得各個多面體之間出現(xiàn)具有深度信息的裂縫,進而使得各個多面體之間具有間隔特征,或各個多面體在預定時間內(nèi)圍繞其各自的固定點放大至預定大小而使得各個多面體之間回復至初始的無縫拼接狀態(tài)。例如:分裂的時候,各多面體沿自身的某一位置(例如中心位置)向內(nèi)收縮,并在預定時間內(nèi)完成預定幅度的收縮,例如在0.2秒之內(nèi)完成收縮,收縮完成時收縮幅度達到原多面體大小的2%;收縮的同時,各多面體表面邊緣自動形成圓形的倒角,倒角半徑大小為此時刻收縮幅度的大小,從而使多面體之間產(chǎn)生裂縫。此外,收縮過程可以模擬一些物理效果,比如加減速效果、震動效果以及顏色、相對位置的變化等效果,從而達到增加樂趣與觀感的效果。以上收縮時間、收縮幅度、倒角半徑、收縮效果等可在觸摸終端中自定義設置。顯而易見,當多個多面體之間具有深度信息的裂縫的時候,還可以在這些裂縫中設置具有不同于多面體的其他間隔體,從而起到同樣的使用模式和圖標編輯模式切換的提示作用。

圖4及圖5為使用模式切換為圖標編輯模式下,圖標在3D用戶界面的顯示示意圖,如圖4及圖5所示,各多面體相互之間被具有深度信息的線條隔開,各個圖標下沉至觸摸終端屏幕與與該每一圖標對應的多面體之間。如圖6所示,為圖標編輯模式下,屏幕、圖標及多面體位置關系示意圖。由圖5中303可以看出,此時圖標可呈現(xiàn)在多面體上,圖標和圖標文字可放置在多面體的正中間且居中對齊,該多面體可以用來 承載該圖標,此時圖標的尺寸一般小于多面體的尺寸。如圖5中302所示,當當前多面體所在的區(qū)域沒有圖標的時候,該多面體就呈現(xiàn)裸露的多面體表面。

在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中,通過判斷操作體按壓觸摸終端屏幕不動的時間是否超過第一預設時間閾值;并在觸摸終端當前的顯示模式為使用模式且判斷操作體按壓觸摸終端屏幕不動的時間超過第一預設時間閾值時,則將觸摸終端當前的使用模式切換為圖標編輯模式。而且,在圖標編輯模式下,3D用戶界面上各個圖標所對應的各個多面體之間具有間隔特征,各個圖標位于觸摸終端屏幕和多面體之間的空間中,實現(xiàn)了顯示模式切換為圖標編輯模式下圖標的交互,提升了用戶操控體驗,極大增強用戶界面的易用性、靈活性和樂趣性。

圖9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圖標編輯模式下3D用戶界面圖標交互方法流程示意圖,如圖9所示,包括:

與步驟S301及步驟S303相同的步驟S901及步驟S902。

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是,若觸摸終端的顯示模式為圖標編輯模式,本實施例的交互方法還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903,檢測操作體在觸摸終端的屏幕上是否有移動信息;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當步驟902中獲取的當前顯示模式為圖標編輯模式,此時仍無法判斷操作體的操作類型。因此需設定一個時間節(jié)點,例如第二預設時間閾值,通過檢測在第二預設時間閾值內(nèi)或超過第二預設時間閾值時檢測該操作體在屏幕上是否有移動信息來判斷操作體的操作類型。其中,在圖標編輯模式下,操作體在觸摸終端屏幕上的操作類型包括:圖標上浮操作、移動操作、切屏操作或快捷設置操作中的一種或多種。如果在第二預設時間閾值內(nèi)未檢測到操作體在屏幕上的移動信息,則執(zhí)行步驟S904,如果在第二預設時間閾值內(nèi)檢測到操作體在屏幕上的移動信息,則執(zhí)行步驟S906。如果在超出第二預設時間閾值時,檢測到操作體在屏幕上的移動信息,則執(zhí)行步驟S908。若不滿足上述三 種判斷結果,則不予響應。

其中,第一預設時間閾值與第二預設時間閾值不同,他們是不同的時間段。設置第一預設時間閾值的目的是為了區(qū)分操作體是顯示模式切換操作還是其他操作。而設置第二預設時間閾值的目的是為了判斷在圖標編輯模式下操作體的不同操作類型。

步驟S904,判斷操作體接觸所接觸部位是否有圖標。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如果在第二預設時間內(nèi)未檢測到操作體在屏幕上的移動信息,則進一步判斷操作體所接觸部位是否有圖標,若有圖標,則執(zhí)行步驟S905,執(zhí)行圖標上浮操作,使得圖標上浮并接觸屏幕,從而產(chǎn)生操作體吸附所述圖標的視覺效果,提升了用戶的操作體驗,否則,結束操作,操作體離開屏幕。

步驟S905,執(zhí)行圖標上浮操作,使圖標上浮并接觸屏幕。

在執(zhí)行圖標上浮操作之后,若操作體離開屏幕,由于檢測不到操作體接觸屏幕的信息,原本貼附于屏幕的圖標下沉而與顯示屏間隔一定距離。圖7和圖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操作圖標顯示效果示意圖,如圖7及圖8所示,操作體所接觸部位有圖標,則所述圖標上浮并接觸屏幕,從而產(chǎn)生所述圖標吸附于操作體的視覺效果(如圖7所示),當操作體離開屏幕時,原本貼附于屏幕的圖標下沉而與顯示屏間隔一定距離(如圖8所示)。

步驟S906,分析操作體的移動軌跡,若操作體的移動軌跡為左右滑動軌跡,判斷操作體的操作類型為切屏操作,若操作體的移動軌跡判為上下滑動軌跡,則判斷操作類型為快捷設置操作。

步驟S907,執(zhí)行切屏操作或快捷設置操作。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當步驟S906中判斷出的操作類型為切屏操作時,則執(zhí)行切屏操作,具體包括:

感測操作體左右滑動的加速度,當加速度大于預設的加速度閾值時,則整屏切換,當加速度小于預設的加速度閾值時,則整屏轉動一定 角度后又彈回來,切屏操作失?。换蛘?,

感測操作體左右滑動的速度,當速度大于預設的速度閾值時,則整屏切換;當速度小于預設的速度閾值時,整屏轉動一定角度后又彈回來,切屏操作失敗;或者,

感測操作體左右滑動的幅度,當幅度大于預設的幅度閾值時,整屏切換;當幅度小于預設的幅度閾值時,整屏轉動一定角度后又彈回來,切屏操作失敗。

具體地,在圖標編輯模式下的切屏操作過程中,圖標的顯示包括以下四個方案:

方案1:由各個分裂的多面體組成的大多面體整體旋轉,根據(jù)滑動方向做相應方向的轉動,顯示效果如圖10所示。

方案2:切屏過程中,是各個多面體各自轉動,切屏成功時,各個多面體轉動至預設的表面即完成切屏操作,當切屏失敗時,各個圖標會反彈回初始表面。其中,各個多面體轉過一個面還是兩個面或三個面來表示切換到下一個屏幕,以及轉動的速度,可以通過系統(tǒng)設置來實現(xiàn)。進一步,各個多面體各自轉動的速度以及開始轉動的時間也可分段進行,顯示效果如圖11所示。

方案3:切屏操作成功時,圖標從側面旋轉著或不旋轉飛入,逐步將對應位置的先前圖標替換;切屏操作失敗時,飛入的圖標又會飛出,先前圖標又會回復到先前位置,顯示效果如圖12所示。

方案4:切屏成功時,先前圖標逐漸向后隱退消失,飛入的圖標對應進入相應的多面體上;切屏失敗時,飛入的圖標撤退,先前圖標又逐步顯現(xiàn)于對應多面體上。

步驟S908,判斷操作體的操作類型為移動操作;

步驟S909,執(zhí)行移動操作;

由于移動操作包括:圖標位置替換操作、圖標位置變化操作、創(chuàng)建文件夾操作或刪除圖標操作中的一種或多種。因此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 在判斷操作體的操作類型為移動操作并執(zhí)行所述移動操作時,即在執(zhí)行步驟S908和步驟S909時,具體包括:

當移動信息包含的移動軌跡為:從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的初始位置運動到另一被替換圖標位置上方,停頓一預定時間后,此時釋放操作體或者說操作體離開屏幕,則判斷操作體的操作類型為圖標位置替換操作。此時,在執(zhí)行圖標位置替換操作時,有兩種操作方式,一種是:被替換圖標被擠出并運動到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的初始位置,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下沉于所述被替換圖標的位置;另一種方式為:被替換圖標逐漸隱退并沉入其對應的多面體且該被替換圖標在操作體當前所吸附的圖標的初始位置逐漸顯現(xiàn),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下沉于所述被替換圖標的位置。

當移動信息包含的移動軌跡為:從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的初始位置運動到一空白多面體上方并停頓一預定時間后,此時釋放操作體或者說操作體離開屏幕,則判斷操作類型為圖標位置變化操作;此時,在執(zhí)行圖標位置變化操作時,具體包括: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下沉至該空白多面體。

當移動信息包含的移動軌跡為:從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的初始位置運動到具有圖標的另一多面體上方且未在該多面體上的圖標上方時,此時釋放操作體或者說操作體離開屏幕,則判斷操作類型為創(chuàng)建文件夾操作;此時,在執(zhí)行創(chuàng)建文件夾操作時,具體包括:多面體上的原圖標變小,操作體吸附的圖標下沉至該多面體上且變小,并同多面體上的原圖標一起位于新創(chuàng)建的文件夾中。

當移動信息包含的移動軌跡為:從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位置運動到圖標刪除位置區(qū)域的邊緣時,此時釋放操作體或者說操作體離開屏幕,則判斷操作類型為刪除圖標操作。此時,在執(zhí)行刪除圖標操作時體,具體包括: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被圖標刪除位置區(qū)域吸入而消失。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述方法還可以包括:

根據(jù)圖標與所在多面體表面的距離進行投影處理,所述圖標對應的多面體表面區(qū)域也存在相應的投影。進一步的,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根據(jù)圖標離多面體表面的距離進行投影,具體可以是距離近時投影面積大,隨著逐漸距離增大,投影面積逐漸減小,具體投影的變化規(guī)則也可以自行設定,例如,根據(jù)四季更迭,一天時間的變化等可以設定不同的投影規(guī)則。

在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中,通過檢測圖標編輯模式下操作體接觸屏幕的第二預設時間閾值內(nèi),是否有移動信息,并根據(jù)所述操作體的移動軌跡判斷操作體的操作類型,實現(xiàn)不同操作類型下,用戶界面圖標的不同交互,豐富了用戶界面圖標的交互方式,提升了用戶操控體驗,極大增強用戶界面的易用性、靈活性和樂趣性。

以上圖1-圖12對基于觸摸終端的3D用戶界面交互方法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以下將結合圖13-圖14的結構框圖,以及圖15所示的實體示意圖,對采用了上述3D用戶界面交互方法的觸摸終端的結構進行詳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下文中,在描述觸摸終端的結構組成及工作原理時,涉及到的與交互方法類似的操作方式將不再贅述。

圖1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觸摸終端的結構框圖,包括:

判斷模塊131,用于判斷是否接收到顯示模式切換信號;

獲取模塊132,用于獲取觸摸終端當前的顯示模式;

切換模塊133,用于在獲取模塊131獲取的觸摸終端當前的顯示模式為使用模式,且判斷模塊132判斷接收到顯示模式切換信號時,將所述觸摸終端的顯示模式切換為圖標編輯模式。

其中,在圖標編輯模式下,3D用戶界面上顯示有背板和各個圖標,背板由多個多面體組成,多個多面體之間具有間隔特征,各個圖標位于觸摸終端屏幕與多個多面體之間。

具體地,判斷模塊131,具體用于判斷操作體按壓所述觸摸終端屏幕的時間是否超過第一預設時間閾值;切換模塊133,具體用于在獲取 模塊132獲取到觸摸終端當前的顯示模式為使用模式,且判斷模塊131判斷操作體按壓所述觸摸終端屏幕的時間超過第一預設時間閾值時,將觸摸終端的顯示模式切換為圖標編輯模式。

如圖14所示為本發(fā)明另實施例一種觸摸終端的結構框圖,與圖13所示的實施例不同的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觸摸終端,還可以包括:檢測模塊134、第一處理模塊135、第二處理模塊136、第三處理模塊137。

檢測模塊134,用于在獲取模塊132獲取的觸摸終端當前的顯示模式為圖標編輯模式且判斷模塊131判斷未接收到顯示模式切換信號時,檢測操作體在屏幕上是否有移動信息;

第一處理模塊135,用于當檢測模塊134在第二預設時間閾值內(nèi)未檢測到操作體在屏幕上的移動信息時,判斷操作體所接觸部位是否有圖標;若有圖標,則執(zhí)行圖標上浮操作;

第二處理模塊136,用于當檢測模塊134在第二預設時間閾值內(nèi)檢測到操作體在屏幕上的移動信息,則分析操作體的移動軌跡;若操作體的移動軌跡為左右滑動軌跡,判斷操作體的操作類型為切屏操作,若操作體的移動軌跡判為上下滑動軌跡,則判斷操作類型為快捷設置操作;以及執(zhí)行切屏操作或快捷設置操作;

具體地,第二處理模塊136在執(zhí)行切屏操作時,具體執(zhí)行流程可以是:

感測操作體左右滑動的加速度,當加速度大于預設的加速度閾值時,則整屏切換,當加速度小于預設的加速度閾值時,則整屏轉動一定角度后又彈回來,切屏操作失?。换蛘?,

感測操作體左右滑動的速度,當速度大于預設的速度閾值時,則整屏切換;當速度小于預設的速度閾值時,整屏轉動一定角度后又彈回來,切屏操作失敗,或者,

感測操作體左右滑動的幅度,當幅度大于預設的幅度閾值時,則整屏切換;當幅度小于預設的幅度閾值時,整屏轉動一定角度后又彈回來, 切屏操作失敗。

第三處理模塊137,用于當檢測模塊134在超出第二預設時間閾值時檢測到操作體的移動信息,則判斷操作體的操作類型為移動操作,以及執(zhí)行移動操作。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當?shù)谌幚砟K137在判斷操作體的操作類型為移動操作,具體執(zhí)行方式可以是:

當移動信息包含的移動軌跡為:從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的初始位置運動到另一被替換圖標位置上方,停頓一預定時間后,此時釋放操作體或者說操作體離開屏幕,則判斷操作體的操作類型為圖標位置替換操作。此時,在執(zhí)行圖標位置替換操作時,有兩種操作方式,一種是:被替換圖標被擠出并運動到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的初始位置,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下沉于所述被替換圖標的位置;另一種方式為:被替換圖標逐漸隱退并沉入其對應的多面體且該被替換圖標在操作體當前所吸附的圖標的初始位置逐漸顯現(xiàn),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下沉于所述被替換圖標的位置。

當移動信息包含的移動軌跡為:從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的初始位置運動到一空白多面體上方并停頓一預定時間后,此時釋放操作體或者說操作體離開屏幕,則判斷操作類型為圖標位置變化操作;此時,在執(zhí)行圖標位置變化操作時,具體包括: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下沉至該空白多面體。

當移動信息包含的移動軌跡為:從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的初始位置運動到具有圖標的另一多面體上方且未在該多面體上的圖標上方時,此時釋放操作體或者說操作體離開屏幕,則判斷操作類型為創(chuàng)建文件夾操作;此時,在執(zhí)行創(chuàng)建文件夾操作時,具體包括:多面體上的原圖標變小,操作體吸附的圖標下沉至該多面體上且變小,并同多面體上的原圖標一起位于新創(chuàng)建的文件夾中。

當移動信息包含的移動軌跡為:從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位置運動 到圖標刪除位置區(qū)域的邊緣時,此時釋放操作體或者說操作體離開屏幕,則判斷操作類型為刪除圖標操作。此時,在執(zhí)行刪除圖標操作時體,具體包括:操作體當前吸附的圖標被圖標刪除位置區(qū)域吸入而消失。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觸摸終端結構框圖中的各個模塊、裝置之間的信息交互、執(zhí)行過程等內(nèi)容,由于與本發(fā)明方法實施例基于同一構思,方法實施例中的具體內(nèi)容同樣適用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各個模塊能作為單獨的硬件或軟件來實現(xiàn),并且可以根據(jù)需要使用單獨的硬件或軟件來實現(xiàn)各個單元的功能的組合。

本發(fā)明實施例通過檢測操作體接觸所述觸摸終端屏幕不動的時間是否超過第一預設時間閾值;并在檢測到的操作體接觸所述觸摸終端屏幕不動的時間超過第一預設時間閾值時,則將觸摸終端當前顯示模式切換為圖標編輯模式,而且,在圖標編輯模式下,3D用戶界面上各個圖標所對應的各個多面體之間具有間隔特征,各個圖標位于觸摸終端屏幕和多面體之間的空間中,實現(xiàn)了顯示模式切換為圖標編輯模式下圖標的交互;同時,通過檢測圖標編輯模式下操作體的移動信息,并分析操作體的移動軌跡,確定操作體的操作類型,豐富了用戶界面圖標的交互方式,提升了用戶操控體驗,極大增強用戶界面的易用性、靈活性和樂趣性。

圖1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種觸摸終端示意圖,包括:屏幕151、中央處理器152,其中:

屏幕151,用于接收操作信號,

中央處理器152,用于判斷屏幕151接收的操作信號是否為顯示模式切換信號,獲取觸摸終端當前的顯示模式;以及在獲取的觸摸終端當前的顯示模式為使用模式,且判斷接收到顯示模式切換信號時,則將觸摸終端的顯示模式切換為圖標編輯模式;

其中,在圖標編輯模式下,3D用戶界面上顯示有背板和各個圖標,背板由多個多面體組成,多個多面體之間具有間隔特征,各個圖標位于 所述觸摸終端屏幕與所述多個多面體之間。

本發(fā)明實施例中,處理器所執(zhí)行的上述操作可以以一段程序或代碼,當需要執(zhí)行上述操作時,將該段程序或代碼調(diào)入處理器執(zhí)行處理。

在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中,通過判斷是否接收到顯示模式切換信號,獲取觸摸終端當前的顯示模式;并在判斷接收到操作信號且獲取到觸摸終端當前顯示模式為使用模式時,將觸摸終端的顯示模式切換為圖標編輯模式。而且,在圖標編輯模式下,3D用戶界面上顯示有背板和各個圖標,背板由多個多面體組成,多個多面體之間具有間隔特征,各個圖標位于觸摸終端屏幕與多個多面體之間,實現(xiàn)了使用模式切換為圖標編輯模式下圖標的交互,提升了用戶操控體驗,極大增強用戶界面的易用性、靈活性和樂趣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