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觸板輸入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觸板輸入設備,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涉及下述的一種觸板輸入設備,該觸板輸入設備被設置在包括液晶器件(LCD)的顯示器部分中,并且,使用由手指(指尖)、筆等按壓所引起的位置變化或與在所述顯示器部分上顯示的內容相關的位置變化傳送坐標信號和被如此傳送的坐標信號被輸入給與所述觸板輸入裝置連接的一個設備。
現有技術的觸板輸入設備包括一個透明電阻型觸板。
圖1以剖面圖的形式示出了使用現有技術透明電阻薄膜500的觸板結構。
圖1所示的觸板500包括透明薄膜51、第一透明保護膜52、第二透明電阻膜53、玻璃襯底54和以固定間隔設置在第二透明電阻膜53上表面上的點狀隔離物55。
透明薄膜51包括構成觸板500一個表面部分的撓性透明薄膜構件。薄膜51包括例如諸如聚對苯二甲酸乙酯(PET)的透明塑料膜。薄膜51具有當受到手指或筆按壓時易于彎曲或易于改變其形狀的柔性。
第一透明電阻膜52包括例如由氧化錫銦(indium tin oxide)(ITO)或SnO2制造的透明導電膜。薄膜52被整個地安置在透明薄膜51的下表面上并近乎具有均勻的厚度。當薄膜51被手指推動時,薄膜52與薄膜51一起彎曲變形。
與第一透明電阻膜52相似,第二透明電阻膜53包括由與上述相同材料制造的透明導電膜。薄膜53被整個地安置在玻璃襯底54的上表面上并具有近乎均勻的厚度,這將在后面描述。
玻璃襯底54形成所述觸板的底部。具有均勻厚度的薄膜53被整個地設置在玻璃襯底54的上表面上。
點狀隔離物55避免透明薄膜51上的第一透明電阻膜52在面板500處于非輸入狀態(tài)下與安置在玻璃襯底54上的第二透明電阻膜53接觸。此外,點隔離物55的密度確定了使透明電阻膜52與透明電阻膜53接觸的壓力值。
圖2以剖面圖的形式示出了使用觸板筆或者使用者指尖按壓所述觸板的現有技術透明電阻膜的觸板500的狀態(tài)。
當使用者使用他或她的手指或筆按壓觸板500上表面上的透明薄膜51時,薄膜51和52呈現圖2所示的彎曲狀態(tài)。
通過所述筆或指尖的按壓使觸板500上表面上的薄膜51彎曲,第一透明電阻膜52與第二透明電阻膜53接觸。薄膜52與53被設置成電接通狀態(tài)。通過傳送這個接通狀態(tài),觸板500檢測在薄膜51上的按壓事件。
圖3示出了一個傳感器的結構,該傳感器用于讀出在使用現有技術透明電阻膜的觸板上的輸入坐標位置。所述位置傳感器讀出薄膜52和53之間觸點的一對坐標(輸入坐標)。
圖3所述輸入坐標傳感器包括第一透明電阻膜601、第二透明電阻膜602、在第一薄膜601上粗略示出的第一電阻器603、在第二薄膜602上粗略示出的第二電阻器604、模擬開關605到608和模擬/數字(A/D)轉換器609和610。
雖然電阻器603和604中的每一個都包括一個具有圖3所示普通外形的電阻器,但是,所述電阻器實際上具有一個平面形狀,即與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601類似的電阻膜。
第一電阻器603(第一透明電阻膜601)具有分別連接到模擬開關605和606的兩個電極。開關605和606被分別耦合到電源電壓V和地。
第二電阻器604(第二透明電阻膜602)包括分別鏈接到模擬開關607和608的兩個電極。連接到開關607和608的分別是電源電壓V和地。
在圖3中,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601和602被彼此固定或分層,以便使薄膜601的電極605和606垂直于薄膜602的電極607和608。所述第一和第二電極603和604被分別耦合到A/D轉換器609和610。
下面將參照圖3所示的輸入坐標讀出電路描述讀出觸點、即與所述觸板上的實際按壓相關的一對坐標的操作。假設例如如圖2所示,使用指尖或筆按壓觸板500透明薄膜51的某個位置處,則上面的薄膜52與下面的薄膜53在被按壓位置處彼此接觸。
圖4示出了輸入坐標傳感器的第一結構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所述觸板處于圖2所示狀態(tài)。當使用者按壓圖4所示狀態(tài)下觸板上的特定點時,所述傳感器傳導控制操作以驅動其開關進入后續(xù)狀態(tài)。
作為所述開關控制操作的結果,在圖4所示箭頭標記a指出的方向上形成從電壓V(伏)到0(伏)排列的線性電位分布。
在圖4中,箭頭標記b制定一個點(此后將稱之為“觸點”),在該點處,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601和602彼此進入接觸狀態(tài)。借助于讀出在該狀態(tài)下由A/D轉換器609指出的值,可以檢測在第二電阻器604上由箭頭標記b指出的所述觸點處的電位。由于在第二電阻器604上形成了從電壓V(伏)到0(伏)排列的線性電位分布,所以,所獲得的電位描述了在箭頭標記a方向上到電極c的距離。當所述方向與系統(tǒng)的一個軸對直時,所獲得的值表示一個X坐標值。
圖5示出了與圖2所示觸板狀態(tài)相關的輸入坐標傳感器的第二結構狀態(tài)。響應對處于圖4所狀態(tài)的所述觸板特定點的按壓,所述傳感器控制它的開關進入下一個狀態(tài)。
如圖5所示,所述開關的控制操作導致線性電位被安排成沿箭頭標記d所示方向從電壓V(伏)到0(伏)線性地分布在第一電阻器603上。
在圖5中,箭頭標記b指出在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601和602之間的一個點(觸點)。通過讀出在這種狀態(tài)下由A/D轉換器610生成的一個值,可以檢測第一電阻器603上由箭頭標記b指出的觸點處的電位。另外,在第一電阻器603上分布的是從電壓V(伏)到0(伏)安排的線性電位,所述電位表示在箭頭標記d方向上所述點到電極e的距離。通過將所述方向對準所述坐標系統(tǒng)的y軸,所獲得的值表示一個y坐標值。
在使用透明電阻膜的現有技術觸板中,可以通過圖4和5所示的操作讀出利用筆或指尖碰觸或按壓的點的x和y坐標。
圖6A和6B以剖面圖的形式示出了現有技術透明電阻膜型觸板。當點狀隔離物55如圖6A所示以較小的間距安排時,在被彎曲的薄膜51和52的支撐點(點狀隔離物)之間的距離(與所述觸板上的按壓相關的一個區(qū)域)被減小。即,需要較強的壓力以使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52和53彼此接觸。當如圖6B所示,點狀隔離物55被以較大的間距安排時,在被按壓薄膜51和52的多個支撐點(點狀隔離物)之間的距離(與在所述觸板上的按壓對應的一個區(qū)域)被放大。這指出對于薄膜52來講只需要相對較弱的壓力就可以與第二薄膜52彼此接觸。
如上所述,在使用現有技術透明電阻膜的觸板中,可以根據所述點狀隔離物的間隔調節(jié)為在上、下透明電阻膜之間建立接觸狀態(tài)所需要的加載。
例如,在專門使用筆的觸板中,點狀隔離物的間隔相對較小,從而需要較強的壓力以使上、下兩個薄膜彼此接觸。在操作中,除了筆以外,即使是例如諸如手掌的使用者的某一部分碰觸了所述觸板時,也不容易發(fā)生誤操作。即,手掌比所述筆要軟和因此經過較寬的區(qū)域與所述觸板(透明薄膜)接觸。它在所述觸板上施加的載荷不是在一個點上而是以分布方式分布在一個區(qū)域上。因此,所述載荷相對較弱和不容易使所述上透明電阻膜和下透明電阻膜進入接觸狀態(tài)。這樣,所述觸板可以繼續(xù)正常的操作而不會產生誤差。
在專用于手指的觸板中,所述點狀隔離物的間隔相對較寬。即,僅需要不太強的壓力就可以使上、下薄膜彼此接觸。如上所述,與利用筆輸入比較,手指輸入是軟的,它的加載是分布式的。因此,為了在手指的較弱壓力下讀出上、下透明電阻膜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所述點狀隔離物以相對較寬的間距設置。
但是,在使用現有技術例子中示出的透明電阻膜的觸板中,點狀隔離物以中等間距安置,從而使的所述觸板既可以使用筆又可以使用手指。因此,在筆輸入模式下,當手的一部分無意碰觸到所述觸板時,很容易發(fā)生誤操作。由于點狀隔離物的間距小于使用手指的觸板的所述間距,所以,為了識別輸入操作,需要較高的手指壓力。
因此,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讀出使用筆和手指輸入操作的觸板輸入設備。
根據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觸板輸入設備包括第一觸板和第二觸板、所述第一觸板被層疊到所述第二觸板上。
根據本發(fā)明,所述第一觸板包括第一透明薄膜、第二透明薄膜、安置在所述第一透明薄膜下表面上的第一透明電阻膜、安置在所述第二透明薄膜上表面上的第二透明電阻膜和安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之間的多個第一點狀隔離物,所述第一透明電阻膜與所述第二透明電阻膜相對。最好所述多個點狀隔離物以相等的間距設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之間。
根據本發(fā)明,所述第二觸板包括安置在所述第二透明薄膜下表面上的第三透明電阻膜、一個玻璃襯底、安置在所述玻璃襯底上表面上的第四透明電阻膜和以相等間距設置在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之間的多個第二點狀隔離物,所述第三透明電阻膜與所述第四透明電阻膜相對。
根據本發(fā)明,所述第二觸板包括第三透明薄膜、安置在所述第三透明薄膜下表面上第三透明電阻膜、一個玻璃襯底、安置在所述玻璃襯底上表面上的第四透明電阻膜和以相等間距設置在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之間的多個第二點狀隔離物,所述第三透明電阻膜與所述第四透明電阻膜相對。
根據本發(fā)明,所述第一點狀隔離物以比寬于所述第二點狀隔離物間距的間距被安置。
根據本發(fā)明,所述設備還包括一個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觸板的觸板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一個用于根據所述第一觸板的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和所述第二觸板的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確定已經由手指或筆執(zhí)行了一個輸入操作的確定裝置。
根據本發(fā)明,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非接觸狀態(tài)時,所述確定裝置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指尖執(zhí)行的。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時,所述確定裝置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筆執(zhí)行的。
根據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觸板輸入設備,其結構包括彼此相互附著的兩個觸板,借此以增強作為用于手指的觸板和用于筆的觸板的良好使用性。
通過下面結合附圖的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目的和特性將會變得更加明顯。其由圖1的剖視圖示出了現有技術透明電阻膜型的觸板結構;圖2的剖視圖示出了利用手指或筆按壓圖1所示觸板的一個狀態(tài);圖3示出了在現有技術透明電阻膜型的觸板中的輸入坐標位置傳感器的電路結構;圖4是第一結構圖,它示出了在圖2所示狀態(tài)下所述輸入坐標位置傳感器的一個狀態(tài);圖5是第二結構圖,它示出了在圖2所述狀態(tài)下所述輸入坐標位置傳感器的一個狀態(tài);圖6A和6B是兩個剖面圖,它們示出了現有技術的使用透明電阻膜的觸板的圖11是一個剖視圖,它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利用手指按壓所述觸板的一個狀態(tài);圖12是一個剖視圖,它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利用筆按壓所述觸板的一個狀態(tài);圖13是一個剖視圖,它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在筆輸入模式下利用手指觸摸所述觸板的一個狀態(tài);圖14的平面視圖示出了一個顯示的例子,其中,在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顯示部分上顯示一個虛擬鍵盤;圖15的平面視圖示出了一個顯示的例子,其中,圖14所示的虛擬鍵盤被細分為4個部分;圖16的平面視圖示出了圖15所示虛擬鍵盤4個部分中一個的放大視圖;圖17的平面視圖示出了一種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在根據本發(fā)明一個觸板的實施例中利用手繪制一個圖象的情況。
圖18的平面視圖示出了一種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擦除利用手輸入的所述圖象;圖19是一個剖視圖,它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觸板輸入設備的第三實施例的結構外形。
下面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觸板輸入設備的實施例。圖7到19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觸板輸入設備的多個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圖7的剖視圖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觸板輸入設備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外形。如圖7所示,觸板輸入設備100的第一實施例主要包括兩層,即第一觸板是層A,第二觸板是層B。
安置在圖7上側的層A沿下行方向包括第一透明薄膜11、第一透明電阻膜12、第二透明電阻膜13、第二透明薄膜14和第一點狀隔離物15。
安置在圖7下側的層B沿下行方向包括第三透明電阻膜16、第四透明電阻膜17、玻璃襯底18和第二點狀隔離物19。
最好如圖7所示,第一點狀隔離物15的密度要高于第二點狀隔離物19的密度兩倍或更多。但是,作為本發(fā)明所獲得的效果,本發(fā)明包含隔離物19的密度等于或小于隔離物15的密度的情況。
第一透明薄膜11形成觸板輸入設備100的一個表面并包括一個例如作為一個現有技術例子的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鹽(polyethlene terephthalate)(PET)的塑料樹脂膜。所述薄膜11是柔性的以便能夠很容易地響應使用者手指的壓力而彎曲。
第一透明電阻膜12是一個例如ITO或SnO2的透明導電膜。薄膜52被整個地安置在第一透明薄膜11的下表面上并具有幾乎均勻的厚度。當薄膜11被按壓時,薄膜12與薄膜11一起彎曲。
與薄膜12類似,第二透明電阻膜13包括相同材料的透明導電膜。薄膜12被整個地設置在第二透明薄膜14的上表面上。
第二透明薄膜54被作為層A的底部分整個設置在薄膜14上,第二透明電阻膜13以幾乎均勻的厚度形成。
第一點狀隔離物15以(幾乎)相等的間距設置在第二透明薄膜14上的第二透明電阻膜13上。隔離物15用于在非輸入狀態(tài)下避免透明電阻膜12和13之間的接觸。
與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12和13類似,第三透明電阻膜16也是利用相同材料制成的一個透明導電膜。薄膜16被整個地安置在第二透明薄膜14的下表面上并具有均勻的厚度。
與第一到第三透明電阻膜12、13和16類似,第四透明電阻膜17包括一個相同材料制成的透明導電膜。薄膜17被整個底設置在玻璃襯底18的上表面上,這將在下面描述。
玻璃襯底18是一個形成觸板100的底部分的玻璃襯底和/或例如硬塑料。在玻璃襯底上整個設置的是近似具有均勻厚度的第四透明電阻膜。
第二點狀隔離物19以相等的間距設置在玻璃襯底18上的第四透明電阻膜13上。隔離物19用于在非輸入狀態(tài)下避免透明電阻膜16和17之間的接觸。
根據點狀隔離物15和19的間隔,可以調節(jié)筆或手指(按壓)的壓力強度。
如圖7所示本發(fā)明的觸板包括兩層,即上述的層A和層B。層A被認為是用于手指輸入并包括作為它的底部的一個薄膜而不是玻璃襯底的第一觸板??梢哉J為層B是用于筆輸入并包括作為它的底部的一個玻璃襯底的第二觸板。
圖8以框圖的形式示出了構成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觸板輸入設備100的結構外形。圖8所示的設備100包括觸板21、觸板控制器22、控制器23和顯示器部分24。
觸板21是一個如圖7所示結構的透明觸板。如將在下面描述的,觸板21被放置到顯示器部分24上。結果是使用者可以經過觸板21可視地檢查在顯示器部分24上顯示的信息。
觸板控制器22管理其中層A和層B被獨立控制的兩層觸板21的層A和層B。例如,控制器22讀出由筆或手指(指尖)按壓的坐標位置。
控制器23管理觸板輸入設備的操作并包括一個中央除了單元(CPU)和一個存儲器(未示出)??刂破?3從所述存儲器中讀出一個控制程序以管理所述觸板輸入設備的整個操作并由CPU執(zhí)行所述程序以實現所述控制操作。即,控制器23被連接到顯示器部分24上以根據由觸板控制器22讀出的輸入坐標數據改變在顯示器部分24上顯示的內容。
顯示器部分24是一個顯示單元,用于響應來自控制器23的控制指示顯示各種數據項并包括例如一個液晶顯示器(LCD)。所述實施例中的顯示器部分24可以顯示由所述使用者選擇的一個選擇屏幕和/或包含與使用者相關的通知信息的屏幕。
圖9示出了作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觸板輸入設備中的觸板控制器的構成外形。圖9所示結構包括連接到包括與圖7所示層A對應的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的第一觸板21a上的觸板控制器22。觸板控制器22包括模擬開關31和32、A/D轉換器33和34以及模擬開關35和36。
包括與圖7中的層B相關聯(lián)的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的第二觸板21b還與觸板控制器22相連接??刂破?2還包括模擬開關41和42、A/D轉換器43和44以及模擬開關45和46。
在圖8所示控制器23的管理下,觸板控制器22可以與層A的第一觸板21a和層B的第二觸板21b無關地控制觸板100的外圍電路。
圖10示出了在作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并根據本發(fā)明構成的所述觸板輸入設備的顯示器部分上所顯示圖象的一個實施例。圖10所示的顯示圖象是一個與存在于包括LCD或類似裝置的顯示器部分上的“是”和“否”相關的選擇屏幕。通過經過所述觸板碰觸“是”或“否”中所希望的項,使用者可以輸入與所希望項相關的輸入數據。
圖11以剖視圖的形式示出了一種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利用手指從第一實施例的觸板輸入設備中輸入數據。如能夠從圖11所看到的,利用手指的按壓使層A的第一透明薄膜11被彎曲,結果是,第一透明電阻膜12與第二透明電阻膜彼此接觸。但是,第三透明電阻膜16被點狀隔離物19所支撐,因此通過手指的按壓不能使第三透明電阻膜16與層B中的第四透明電阻膜接觸。即,薄膜16和17彼此保持分離狀態(tài)。
當所述設備被專用于手指輸入時,圖8所示的控制器23從觸板控制器22接收指出在層A的薄膜12和13之間存在或不存在接觸的信息。當存在所述接觸時,控制器23另外接收所述觸點的坐標信息。根據所述坐標值,控制器23確定在顯示器部分24上存在的多個選項中例如圖10所示“是”或“否”中所選擇的一個。根據這個確定的結果,控制器23顯示一個屏幕圖象并執(zhí)行后處理。
如上所述,當設備100被專用于手指輸入時,設備100可以通過接收層A透明電阻膜12和13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以相同的方式用于手指輸入觸板。
圖12以剖視圖的方式示出了一種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如第一實施例所述,在所述觸板輸入設備中利用筆輸入數據。下面將參照圖12描述使用筆在觸板21上繪制一個圖象和與該圖象相關的坐標被輸入給觸板輸入設備的操作。
在圖12中,當筆按壓層A的第一透明薄膜11以輸入數據時,薄膜11被彎曲,并使第一透明電阻膜12與第二透明電阻膜13彼此接觸。此外,第三透明電阻膜16和第四透明電阻膜17彼此進入接觸。
當所述設備專用于筆輸入時,圖8所示控制器23從觸板控制器22接收指出層B的薄膜16和17之間存在/不存在接觸的信息。當存在接觸時,控制器23還接收所述觸點的坐標。在筆輸入模式下,即使當如圖13所示手的一部分碰觸了所述觸板表面時,控制器23也可以使用層B的輸入坐標而不是層A的輸入坐標適當地控制操作。因此,只有與筆輸入相關的坐標能夠被接收而不會出現誤差。
當所述設備專用于筆輸入時,即使是手指錯誤地碰觸了所述觸板,由于手指的碰觸僅僅引起層A的接觸,所以,不會發(fā)生任何輸入誤差。
下面將描述自動確定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結構中的觸板輸入設備中是利用手指(指尖)還是利用筆執(zhí)行在觸板21上輸入的操作。
圖14的平面視圖示出了在用于自動確定的輸入操作中在顯示器部分上存在的虛擬鍵盤的顯示的例子。在圖18中,當在虛擬鍵盤中顯示的一個特定字符上感受到手指時,層A的透明電阻層處于接觸狀態(tài)。當檢測到由筆引起的按壓時,層A的透明電阻層和層B的透明電阻層處于接觸狀態(tài)。
因此,在手指或筆輸入的自動確定中,當控制器23檢測到觸板21的層A中的接觸狀態(tài)而沒有檢測到層B中的接觸狀態(tài)時,控制器23可以確定數據是利用手指輸入的。當檢測到觸板21的層A中的接觸狀態(tài)和層B中的接觸狀態(tài)時,控制器23可以確定數據是利用筆輸入的。
下面將詳細描述通過在例如顯示器部分14上顯示圖14所示虛擬鍵盤所執(zhí)行的輸入操作。在圖14到16中,僅僅為了解釋本發(fā)明而使用了日本字符。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所述字符。所述顯示器部分上虛擬鍵盤的鍵尺寸例如大約是5毫米(mm)×5毫米(mm)。該尺寸對于手指輸入操作來講太小。即,利用手指不能正確按壓這些鍵中僅僅被選擇的鍵,因此,使用者必須使用筆。
當使用筆經過所述虛擬鍵盤輸入數據時,控制器23根據上述條件自動確定筆輸入操作,然后接收在觸板21中層B的透明電阻膜之間的觸點坐標。根據所述坐標,控制器23識別由所述筆按壓的鍵然后將適當的字符輸入給所述設備。
當使用手指碰觸所述虛擬鍵盤時,控制器23如上所述自動確定手指輸入模式,然后接收在觸板21中層A的透明電阻膜之間的觸點坐標??刂破?3將所述虛擬鍵盤的圖象分成圖15所示的4個部分或區(qū)域以識別在所述區(qū)域的哪一個區(qū)域中所述坐標屬于所述圖象。
在已經識別所述觸點的區(qū)域之后,控制器23控制顯示器部分24顯示適當區(qū)域的放大圖象,如圖16所示。當所述坐標屬于4個部分或區(qū)域中的多個時,控制器23控制顯示器部分24以下述順序放大(或縮小)顯示屬于所述部分或區(qū)域的一定數量的坐標。
在圖16所示的虛擬鍵盤中,每個鍵的尺寸大約是10mm×10mm。所述尺寸允許手指的適當操作。使用者使用放大的鍵盤圖象再次執(zhí)行所希望的操作??刂破?3獲得觸板21的層a的觸點坐標。
根據如此獲得的坐標,控制器23識別在圖16所示虛擬鍵盤中被按壓的鍵并將最終識別的一個字符輸入給所述設備。當所述字符被完全輸入時,顯示器部分24再次顯示圖14所示的圖象。處理進入到等待由指尖或筆進行下一次輸入操作的狀態(tài)。
第二實施例下面給出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假設第二實施例包括與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相似的結構。
所述第二實施例是一個使用觸板的手寫圖象輸入設備。如結合第一實施例所描述的,本發(fā)明的觸板輸入設備可以確定手指輸入操作和筆輸入操作。
當它確定所執(zhí)行的是筆輸入操作時,與第一實施例類似,第二實施例的觸板輸入設備接收圖7所示觸板層B的觸點坐標。在所述觸板輸入設備的第二實施例中,與從觸板21接收的坐標對應的點被畫在顯示器部分24上。因此,如圖17所示,通過用筆在觸板21上繪制一個圖形,所述手寫圖形的圖象可以被顯示在所述顯示器部分24上。
當第二實施例的觸板輸入設備確定數據是利用手指輸入時,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從圖7所示觸板的層A接收坐標。在運行中,第二實施例在顯示器部分24上以和所接收的坐標對應的點為圓心以大約5mm為半徑清除出一個圓。
結果是,通過在所述觸板上移動手指(指尖),如圖18所示可以在顯示器部分24上擦除所顯示的圖象。在圖18中以Q指出的虛線內的區(qū)域中,所顯示的圖象已經通過移動指尖被擦除。
即,可以利用筆在顯示器部分24上繪制所希望的圖形。當希望擦除部分圖形時,使用者只需在所述顯示器部分上沼希望被擦除的部分移動指尖。所述觸板輸入設備因此可以被用做能夠被作為黑板使用的圖象輸入設備。
第三實施例下面描述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圖19以剖視圖的形式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觸板輸入設備第三實施例的結構外形。
圖19的結構包括作為根據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觸板輸入設備200。與第一和第二實施例類似,第三實施例主要包括兩個層,即層A和層B。
第三實施例不同于第一和第二實施例之處在于圖7所示第二透明薄膜14是由兩個獨立的透明薄膜14a和14b構成的。
因此,層A和B是電和/或結構完全相互獨立的觸板。通過簡單地將兩個觸板彼此附著到一起,就可以構成與第一和第二實施例所述觸板類似的設備。
關于圖19所示層B的觸板,可以得到現有技術的一般觸板。在圖19所示層A的觸板中,僅僅是所述底部的材料從玻璃變成了薄膜。因此可以直接使用現有技術的觸板生產處理,并因此可以減小原始生產成本和增加產生率。
上述實施例是本發(fā)明的最佳實施例并可以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改變和修改。
如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理解的,在本發(fā)明包括兩個彼此附著的觸板的觸板輸入設備中,當利用手指(指尖)或筆輸入位置時,可以在任何一個時間周期內適當檢測由指尖或筆指出的所述位置的信息。
在本發(fā)明的觸板輸入設備中,當輸入一個位置時,可以根據所接收的壓力自動識別所述輸入操作是由手指執(zhí)行的還是由筆執(zhí)行的。因此,即使是例如在筆輸入模式下用手碰觸了所述觸板而引起錯誤的輸入,所述設備也能夠執(zhí)行控制操作以適當地拒絕所述錯誤的輸入。
關于本發(fā)明的觸板輸入設備,現有技術的觸板生產處理可以被用做生產處理。這降低了原始成本并改善了生產率。
盡管已經結合特定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示意性描述,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與這些實施例,本發(fā)明由相關權利要求加以限定。很明顯,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范圍和精神的前提下對所述實施例進行改變和修改。
權利要求
1.一種觸板輸入設備,包括第一觸板;和第二觸板,所述第一觸板被層疊在所述第二觸板上。
2.一種觸板輸入設備,包括第一觸板;和第二觸板,所述第一觸板包括第一透明薄膜;第二透明薄膜;安置在所述第一透明薄膜下表面上的第一透明電阻膜;安置在所述第二透明薄膜上表面上的第二透明電阻膜;和安置在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之間的第一點狀隔離物,所述第一透明電阻膜與所述第二透明電阻膜相對;和所述第一觸板被層疊到所述第二觸板上。
3.一種觸板輸入設備,包括第一觸板;和第二觸板,所述第一觸板包括第一透明薄膜;第二透明薄膜;安置在所述第一透明薄膜下表面上的第一透明電阻膜;安置在所述第二透明薄膜上表面上的第二透明電阻膜;和安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之間的第一點狀隔離物,所述第一透明電阻膜與所述第二透明電阻膜相對;所述第二觸板包括安置在所述第二透明薄膜的下表面上的第三透明電阻膜;玻璃和/或硬塑料襯底;安置在所述玻璃襯底上表面上的第四透明電阻膜;和以相等間距安置在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之間的第二點狀隔離物,所述第三透明電阻膜與所述第四透明電阻膜相對;和所述第一觸板被層疊到所述第二觸板上。
4.一種觸板輸入設備,包括第一觸板;和第二觸板,所述第一觸板包括第一透明薄膜;第二透明薄膜;安置在所述第一透明薄膜下表面上的第一透明電阻膜;安置在所述第二透明薄膜上表面上的第二透明電阻膜;和安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之間的第一點狀隔離物,所述第一透明電阻膜與所述第二透明電阻膜相對;所述第二觸板包括第三透明薄膜;安置在所述第三透明薄膜下表面上的第三透明電阻膜;一個玻璃和/或硬塑料襯底;安置在所述玻璃襯底上表面上的第四透明電阻膜;和安置在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之間的第二點狀隔離物;所述第三透明電阻膜和所述第四透明電阻膜相對;和所述第一觸板被層疊到所述第二觸板上。
5.一種觸板輸入設備,包括第一觸板;和第二觸板,所述第一觸板包括第一透明薄膜;第二透明薄膜;安置在所述第一透明薄膜下表面上的第一透明電阻膜;安置在所述第二透明薄膜上表面上的第二透明電阻膜;和安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之間的第一點狀隔離物,所述第一透明電阻膜與所述第二透明電阻膜相對;所述第二觸板包括安置在所述第二透明薄膜下表面上的第三透明電阻膜;一個玻璃和/或硬塑料襯底;安置在所述玻璃襯底上表面上的第四透明電阻膜;和安置在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之間的第二點狀隔離物,所述第三透明電阻膜和所述第四透明電阻膜相對;所述第一點狀隔離物以寬于所述第二點狀隔離物的間距安置;和所述第一觸板被層疊到所述第二觸板上。
6.一種觸板輸入設備,包括第一觸板;和第二觸板,所述第一觸板包括第一透明薄膜;第二透明薄膜;安置在所述第一透明薄膜下表面上的第一透明電阻膜;安置在所述第二透明薄膜上表面上的第二透明電阻膜;和安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之間的第一點狀隔離物,所述第一透明電阻膜與所述第二透明電阻膜相對;所述第二觸板包括第三透明薄膜;安置在所述第三透明薄膜下表面上的第三透明電阻膜;玻璃和/或硬塑料襯底;安置在所述玻璃襯底上表面上的第四透明電阻膜;和安置在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之間的第二點狀隔離物,所述第三透明電阻膜與所述第四透明電阻膜相對;所述第一點狀隔離物以寬于所述第二點狀隔離物的寬度安置;和所述第一觸板被層疊到所述第二觸板上。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觸板輸入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觸板的觸板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一個用于根據在所述第一觸板的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和在所述第二觸板的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確定一個輸入操作是由指尖還是由筆執(zhí)行的確定裝置。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觸板輸入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觸板的觸板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一個用于根據在所述第一觸板的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和所述第二觸板的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確定一個輸入操作是由指尖還是由筆執(zhí)行的確定裝置。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觸板的觸板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一個用于根據在所述第一觸板的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和在所述第二觸板的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確定輸入操作是由指尖還是由筆執(zhí)行的確定裝置。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觸板輸入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觸板的觸板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一個用于根據在所述第一觸板的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和在所述第二觸板的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確定一個輸入操作是由指尖還是由筆執(zhí)行的確定裝置。
11.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觸輸入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觸板的觸板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一個用于根據在所述第一觸板的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和在所述第二觸板的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確定一個輸入操作是由指尖還是由筆執(zhí)行的確定裝置;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非接觸狀態(tài)時,所述確定裝置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手指執(zhí)行的;和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時,所述確定裝置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筆執(zhí)行的。
12.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觸板輸入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觸板的觸板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一個用于根據在所述第一觸板的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和在所述第二觸板的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確定一個輸入操作是由指尖還是由筆執(zhí)行的確定裝置;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非接觸狀態(tài)時,所述確定裝置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手指執(zhí)行的;和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時,所述確定裝置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筆執(zhí)行的。
13.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觸板輸入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觸板的觸板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一個用于根據在所述第一觸板的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和在所述第二觸板的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確定一個輸入操作是由指尖還是由筆執(zhí)行的確定裝置;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非接觸狀態(tài)時,所述確定裝置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手指執(zhí)行的;和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時,所述確定裝置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筆執(zhí)行的。
14.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觸板輸入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觸板的觸板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一個用于根據在所述第一觸板的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和在所述第二觸板的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確定一個輸入操作是由指尖還是由筆執(zhí)行的確定裝置;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非接觸狀態(tài)時,所述確定裝置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手指執(zhí)行的;和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時,所述確定裝置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筆執(zhí)行的。
15.一種使用權利要求1所述觸板輸入設備的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確定步驟確定步驟,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非接觸狀態(tài)時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手指執(zhí)行的;和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時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筆執(zhí)行的。
16.一種使用權利要求2所述觸板輸入設備的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確定步驟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非接觸狀態(tài)時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手指執(zhí)行的;和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時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筆執(zhí)行的。
17.一種使用權利要求3所述觸板輸入設備的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確定步驟確定步驟,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非接觸狀態(tài)時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手指執(zhí)行的;和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時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筆執(zhí)行的。
18.一種使用權利要求4所述觸板輸入設備的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確定步驟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非接觸狀態(tài)時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手指執(zhí)行的;和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時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筆執(zhí)行的。
19.一種使用權利要求5所述觸板輸入設備的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確定步驟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非接觸狀態(tài)時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手指執(zhí)行的;和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時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筆執(zhí)行的。
20.一種使用權利要求6所述觸板輸入設備的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確定步驟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非接觸狀態(tài)時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手指執(zhí)行的;和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時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筆執(zhí)行的。
21.一種使用權利要求7所述觸板輸入設備的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確定步驟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非接觸狀態(tài)時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手指執(zhí)行的;和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時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筆執(zhí)行的。
22.一種使用權利要求8所述觸板輸入設備的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確定步驟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非接觸狀態(tài)時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手指執(zhí)行的;和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和第三和第四透明電阻膜處于接觸狀態(tài)時確定所述輸入操作是由筆執(zhí)行的。
全文摘要
觸板輸入設備包括層A和B。層A包括第一透明薄膜、第一透明電阻膜、第二透明薄膜、第二透明電阻膜和第一點狀隔離物。層B包括第二透明薄膜、第三透明電阻膜、第四透明電阻膜、一個玻璃襯底和第二點狀隔離物。當利用手指操作所述設備時,設備檢測層A中透明電阻膜的接觸狀態(tài)和層B中透明電阻膜的非接觸狀態(tài)。當利用筆操作所述設備時,設備檢測層A中的透明電阻膜的接觸狀態(tài)和層B中透明電阻膜的接觸狀態(tài)。
文檔編號G06F3/041GK1308352SQ01111959
公開日2001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1年2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2月10日
發(fā)明者清水俊之 申請人:日本電氣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