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單壁錐狀膠固的高壓電場隔離接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毛細管電泳電化學檢測中的高壓電場隔離接口毛細管電泳(CE)是一種新興的液相分離分析技術,毛細管電泳儀通常由高壓電源、進樣系統(tǒng)、分離毛細管、檢測器和數(shù)據記錄處理五部分組成。
檢測技術是毛細管電泳的核心技術之一,商品化的檢測器主要有紫外和熒光(或激光誘導熒光)兩種。紫外檢測器靈敏度低(十幾個ppm),激光誘導熒光檢測器靈敏度雖高(ppb),但價格昂貴,限制了其推廣與應用。電化學檢測器(如安培檢測器、電導檢測器)的響應不依賴光路長度,靈敏度高(ppm-ppb),制作簡單,造價低廉,易于普及。
電化學檢測可廣泛用于生化分析、醫(yī)學、環(huán)境、食品、天然物質等領域,是90年代以來分析化學學科中最活躍的課題之一。1995~1998年,就有多項毛細管電泳電化學安培檢測的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國外象Ewing、Lunte、Baldwin等研究小組都投入了較大的精力研究安培檢測器與檢測方法。目前,電化學檢測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其微小的檢測信號如電流(nA-pA)容易受到毛細管電泳分離高壓電場(500-1000V/cm)的嚴重影響,噪音較大,影響了檢測靈敏度。研究表明,用性能優(yōu)良的高壓電場的隔離接口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目前已有的多孔玻璃接口(Wallingford R A,Ewing A G,Analytical Chemistry,1987,59卷,1762-1766頁)是將毛細管折斷對接后用多孔玻璃管將其固定;多孔石墨管接口(Yik Y K,Lee H K.Li S F M,Khoo S B,J.Chromatography,1991,585卷,139-144頁)也是將毛細管折斷對接后,用石墨管固定,這兩種接口的制作雖然簡單,但接口的強度低,體積大,溶液易泄露,增加了附加體積;CO2激光鉆孔—燒結玻璃接口(Huang X,Zare R N,Analytical Chemistry,1990,62卷,443-448頁)雖然接口強度大,體積小,但是制作復雜,重復性差,成功率低;Nafion膜接口(Voegel P D,ZhouW,Baldwin,R P,Analytical Chemistry,1997,69卷,951-957頁)的毛細管折斷處是用Nafion膜封堵后,固定在一個載玻片上,其強度較低,接口的體積大,存在附加體積。綜上可見,目前的接口存在如下問題(a)盡管制作方法簡單,但接口的強度低,體積大,易漏液,附加體積大,影響檢測結果;(b)盡管可獲得強度較大,體積較小的接口,但是其制作方法復雜,重復性差,易漏液,附加體積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單壁錐狀膠固的高壓電場隔離接口,接口的制作方法簡單,體積小,強度高,不漏液,附加體積小,隔離高壓電場效果好。
本實用新型的單壁錐狀膠固的高壓電場隔離接口的技術實施方案以
圖1(剖面圖)加以說明,其中1—毛細管的通道,2—分離毛細管,3—錐狀小孔,4—環(huán)氧樹脂和聚氨酯混合物(簡稱膠,混合比=1∶1~20∶1),5—檢測毛細管,6—毛細管壁,7—毛細管。通常將帶有高壓電場隔離接口的毛細管7分為兩部分,其中從毛細管電泳高壓正極端到錐狀小孔3這一段用于毛細管電泳分離的毛細管叫分離毛細管2,從錐狀小孔3到毛細管的另一端這一段毛細管叫檢測毛細管5。
如圖1所示,在毛細管7的外壁6上開一錐狀小孔3,錐狀小孔3可以是圓柱狀的,也可以是錐狀,但錐狀最佳(因為錐狀比圓柱狀小孔引起的毛細管7的強度降低的程度小)。用膠4封填錐狀小孔3(既要嚴密封堵,又要保證不讀塞毛細管通道1),并環(huán)繞錐狀小孔3附近的毛細管外壁涂上膠4(以便進一步提高接口的強度),室溫固化1~2小時,制成高壓電場隔離接口,該接口距檢測毛細管5的末端大約2~4厘米,分離毛細管2的長度可以視需要而定。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改進之處在于采用膠4將錐狀小孔3封堵固化,制作方法簡單,體積小,強度高,不漏液,附加體積小,甚至無附加體積,隔離高壓電場效果好。
權利要求1.一種單壁錐狀膠固的高壓電場隔離接口,由孔和膠組成,其特征是孔的形狀為錐狀,膠為環(huán)氧樹脂和聚氨酯混合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壁錐狀膠固的高壓電場隔離接口,具特征是錐狀小孔3由膠4封填,并環(huán)繞錐狀小孔3附近的毛細管外壁涂上膠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單壁錐狀膠固的高壓電場隔離接口。它基本上解決了毛細管電泳分離高壓電場對電化學微小檢測信號的干涉問題。該接口的主要特征包括錐狀小孔和封堵錐狀小孔的膠。該接口的制作方法簡單,接口體積小,強度高,不漏液,附加體積小,隔離高壓電場效果好。
文檔編號G01N27/447GK2410640SQ99248968
公開日2000年12月13日 申請日期1999年10月8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10月8日
發(fā)明者張書勝, 袁倬斌 申請人:張書勝, 袁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