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力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纜智能運檢方法。
背景技術:
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社會對于電力需求量急速增加,然而隨著配電網電纜化進程的不斷發(fā)展,配電網線路結構越來越復雜,分支線路繁多,對于配電網供電性能的穩(wěn)定可靠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用戶對于用電質量和服務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目前,對于配電線路的檢修方式多采用人工排查的方式,需要配置大量的線路巡視和排查人員,并且目前電纜鋪設位置多樣,直接對其進行運檢難度大,因此在電纜運檢的過程中,不但運檢時間長,效率低,并且成本高,增加了供電公司的維護和運檢成本。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快速有效運檢,并且智能化程度高,實時測量檢修電纜線路質量的電纜智能運檢方法。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電纜智能運檢方法,利用電纜運檢裝置實現(xiàn),其中電纜運檢裝置包括桿體,桿套,電纜卡,處理控制裝置、第一輻射測量傳感器,第二輻射測量傳感器,第三輻射測量傳感器,第四輻射測量傳感器和輻射源,桿套的長度小于桿體且能以套入的形式固定于桿體的中部,處理控制裝置設置于桿套外部且分別與第一輻射測量傳感器,第二輻射測量傳感器,第三輻射測量傳感器、第四輻射測量傳感器和輻射源連接;
在桿體上分別距離桿體中心位置長度為a的位置處,對稱的分別設置第一輻射測量傳感器和第二輻射測量傳感器,在桿體上并且在遠離中心的方向上,分別距離第一輻射測量傳感器和第二輻射測量傳感器長度為b和c的位置處,設置第三輻射測量傳感器和第四輻射測量傳感器,并且在每一個輻射測量傳感器處設置有電纜卡,其中c>b>1.2a;輻射源設置于桿體中心位置,
依次包括如下步驟:
(1)將電纜卡對應卡入目標電纜,處理控制裝置控制干擾源發(fā)射固定干擾輻射信號;
(2)通過第一、二、三、四輻射測量傳感器測量對應的輻射值,并傳輸至處理控制裝置,其中第一、二輻射測量傳感器每隔15s測量一次,分別每測量4次將此4次的測量值求平均值后分別得到第一、二輻射感測值F1和F2;第三、四輻射測量傳感器每隔30s測量一次,分別每測量2次將此2次的測量值求平均值后分別得到第三、四輻射感測值F3和F4;
(3)通過處理控制裝置計算輻射感測值F1和F2的差值m1,如果差值m1大于預設閾值,則認為線路電纜存在故障,返回步驟(1),否則進入步驟(4);
(4)通過處理控制裝置計算比較輻射感測值F3和F4的差值m2,如果差值m2>(c-b)·λ,則認為線路電纜存在故障,返回步驟(1),否則進入步驟(5),其中λ為單位輻射增量;
(5)通過處理控制裝置計算輻射感測值F3和F1的差值m3,以及輻射感測值F4和F2的差值m4,如果滿足且時,則認為線路電纜存在故障,返回步驟(1),否則進入步驟(6);
(6)重復步驟(1)-(5),直到在預置的配電線路檢修周期內線路電纜都不存在故障,將步驟(2)-(5)中的輻射感測值F1、F2、F3、F4,以及差值m1,m2,m3,m4分別進行存儲,并分別傳輸至遠程監(jiān)控中心,遠程控制中心分別繪制輻射感測值F1、F2、F3、F4,以及差值m1,m2,m3,m4隨著時間變化的曲線圖并進行顯示。
優(yōu)選地,桿體可伸縮,縮短后能夠收納于桿套中。
優(yōu)選地,a=6cm,b=7.5cm,c=8cm。
優(yōu)選地,步驟(8)還包括評估步驟:通過曲線圖對線路電纜運檢質量進行評估。
優(yōu)選地,所述預置的線路電纜運檢周期為5分鐘。
本發(fā)明的電纜智能運檢方法,可以實現(xiàn):
1)提供了一種新的運檢質量判斷方式,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電壓差測量方式,使得判斷的準確率更高,使得線路電纜運檢更加可靠。
2)能夠實現(xiàn)配電線路快速檢修,實時測量檢修電纜線路質量;
3)電纜運檢裝置方便攜帶,移動性強,提高了運檢效率,節(jié)約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電纜運檢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電纜智能運檢方法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實施只是用于本發(fā)明的進一步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制,該領域技術熟練人員根據(jù)上述本發(fā)明內容對本發(fā)明做出的一些非本質的改進和調整,仍然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電纜智能運檢方法,利用電纜運檢裝置來實現(xiàn),如圖1所示,電纜運檢裝置包括桿體1,桿套2,電纜卡3,處理控制裝置4、第一輻射測量傳感器5,第二輻射測量傳感器6,第三輻射測量傳感器7,第四輻射測量傳感器8和輻射源,其中桿套2的長度小于桿體,能夠以套入的形式固定于桿體1的中部,并且桿體1可伸縮,并且縮短后可以收納于桿套中;處理控制裝置4設置于桿套2外部,分別與第一輻射測量傳感器5,第二輻射測量傳感器6,第三輻射測量傳感器7、第四輻射測量傳感器8和輻射源連接。
線路電纜如果性能正常的話,相近位置處收到的外部其他干擾輻射,以及通電前或通電后的導體線芯產生的輻射都應該相同,那么可以在桿體1上分別距離桿體1中心位置長度為a的位置處,對稱的分別設置第一輻射測量傳感器5和第二輻射測量傳感器6,在桿體1上并且在遠離中心的方向上,分別距離第一輻射測量傳感器5和第二輻射測量傳感器6長度為b和c的位置處,設置第三輻射測量傳感器7和第四輻射測量傳感器8,其中c>b>1.2a,在桿體1中心位置設置輻射源,并且在每一個輻射測量傳感器處設置有電纜卡3,當需要檢測的時候,只需要將電纜卡直接卡在運檢電纜上,就可以使得第一、二、三、四輻射測量傳感器在對應的位置固定實現(xiàn)測量,在一優(yōu)選的實例中,a為6cm,b=7.5cm,c=8cm。
如圖2所示,電纜運檢時,將電纜卡對應卡入目標電纜,處理控制裝置4控制干擾源發(fā)射固定干擾,如果線纜正常,那么中心點對應兩側的位置處的輻射應該是相同的,如果有問題,則因為電纜自身產生的輻射和干擾源產生的輻射疊加,使得中心點對應兩側的位置處的輻射不同,那么將第一輻射測量傳感器5和第二輻射測量傳感器6對稱的設置可以用來相互比較是否一致來確定電纜運檢可靠,另外假如僅僅是對稱的檢修,則可能由于干擾源產生輻射,對于對稱設置的第一輻射測量傳感器5和第二輻射測量傳感器6而言接收到的輻射是相同的,因此還需要非對稱的設置第三輻射測量傳感器7和第四輻射測量傳感器8分別結合第一輻射測量傳感器5和第二輻射測量傳感器6的值進行比較,來確認電纜是否正常,具體來說通過第一、二、三、四輻射測量傳感器測量對應的輻射值,并將其傳輸至處理控制裝置4,其中第一、二輻射測量傳感器每隔15s測量一次,分別每測量4次將此4次的測量值求平均值后分別得到第一、二輻射感測值F1和F2;第三、四輻射測量傳感器每隔30s測量一次,分別每測量2次將此2次的測量值求平均值后分別得到第三、四輻射感測值F3和F4。
通過下面幾種方式分別計算差值及誤差比來判斷配電線路中電纜是否存在故障:
a.通過處理控制裝置計算輻射感測值F1和F2的差值m1,如果差值m1大于預設閾值,則認為線路電纜存在故障;
b.通過處理控制裝置計算比較輻射感測值F3和F4的差值m2,如果差值m2>(c-b)·λ,則認為線路電纜存在故障,其中λ為單位輻射增量;
c.通過處理控制裝置計算輻射感測值F3和F1的差值m3,以及輻射感測值F4和F2的差值m4,如果滿足且時,則認為線路電纜存在故障;
當在預置的線路電纜運檢周期內配電線路都不存在故障時,通過處理控制裝置將輻射感測值F1、F2、F3、F4,以及差值m1,m2,m3,m4分別進行存儲,并分別傳輸至遠程監(jiān)控中心,遠程控制中心分別繪制輻射感測值F1、F2、F3、F4,以及差值m1,m2,m3,m4隨著時間變化的曲線圖并進行顯示,可以直觀的將此運檢周期內的情況展示,便于對于檢修的質量進行評價,并且可以為后續(xù)的研究提供數(shù)據(jù)。
盡管為了說明的目的,已描述了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理解,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中公開的發(fā)明的范圍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在形式和細節(jié)上進行各種修改、添加和替換等的改變,而所有這些改變都應屬于本發(fā)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并且本發(fā)明要求保護的產品各個部門和方法中的各個步驟,可以以任意組合的形式組合在一起。因此,對本發(fā)明中所公開的實施方式的描述并非為了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而是用于描述本發(fā)明。相應地,本發(fā)明的范圍不受以上實施方式的限制,而是由權利要求或其等同物進行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