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膜式燃氣表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回轉體積為0.8L的G2.5膜式燃氣表。
背景技術:
膜式燃氣表屬于一種容積式氣體體積計量儀表,由兩個容器組成的計量系統(tǒng),每個容器通過皮膜又分為兩個計量室,由于燃氣表進出口處的壓力差推動皮膜運動,在壓力差的作用下,皮膜不斷的做交替運動,推動兩個閥蓋把充滿計量室的燃氣不斷的排到燃氣表的出氣口處,再通過機械傳動機構與計數(shù)器連接,實現(xiàn)對通過膜式燃氣表的燃氣進行體積計量?,F(xiàn)在國內外常用的膜式燃氣表都是G2.5膜式燃氣表,G2.5膜式燃氣表是指能夠對流量在0.025~4㎡/h范圍內的燃氣進行計量;現(xiàn)有的G2.5膜式燃氣表回轉體積均為1.2L才能滿足膜式燃氣表標準規(guī)定的性能要求,這樣導致現(xiàn)有的燃氣表的體積大,結構老化及流道的匹配性差,現(xiàn)有的G2.5膜式燃氣表中的壓力損失為210-220Pa,因此,現(xiàn)有的G2.5膜式燃氣表的壓力損失值接近膜式燃氣表GB/T6968-2011中規(guī)定的壓力損失最大允許值200Pa,壓損不滿足膜式燃氣表標準規(guī)定的最大損失最大允許值導致膜式燃氣表的計量精度、計量穩(wěn)定性和計量重復性差,導致現(xiàn)有的膜式燃氣表的產品品質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G2.5膜式燃氣表,本發(fā)明解決了現(xiàn)在還無法使用回轉體積為0.8L的機芯生產制造G2.5膜式燃氣表的技術問題;還解決了現(xiàn)有的模式燃氣表體積大,結構老化、流道的匹配性差及壓損大等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G2.5膜式燃氣表,包括安裝殼體,安裝殼體上設置燃氣進口和燃氣出口,所述安裝殼體中安裝有機芯,機芯包括機芯體、第一計量殼及第二計量殼,所述機芯體上設置有第一皮膜盒和第二皮膜盒,第一皮膜盒與第一計量殼、第二皮膜盒和第二計量殼分別組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皮膜盒與第一計量殼、第二皮膜盒與第二計量殼之間均分別設有第一皮膜和第二皮膜,且第一皮膜將第一腔室分隔成相互獨立的A計量室和B計量室,第二皮膜將第二腔室分隔成相互獨立的C計量室和D計量室,第一計量殼和第二計量殼的頂部分別設置與A計量室連通的第一開口和與D計量室連通的第四開口;機芯體的頂部設置流道結構,機芯體上與皮膜垂直的側壁上設置有分別與第一皮膜盒和第二皮膜盒連通的立軸固定管,且立軸固定管位于流道結構的一端,流道結構的另一端設有出氣結構,在流道結構上方且靠近出氣口處設置有固定柱;所述流道結構包括配氣流道和出氣流道,所述配氣流道和出氣流道的橫截面均呈由長方形的任意一邊和等腰梯形較長的底邊重合組成的六邊形結構,所述出氣流道包括第一方形段和第一梯形段,所述第一梯形段的端頭與出氣結構連通,第一方形段端頭處的側壁固定在靠近立軸固定管處,所述第一方形段的兩條側壁與機芯體頂部與皮膜平行的側壁貼合;所述配氣流道包括第二方形段和第二梯形段,所述第二方形段端頭處的側壁與立軸固定管的外側壁連接,并且第二方形段嵌入在第一方形段端頭處的側壁中;第二梯形段端頭處的側壁上設有與第一梯形段端頭處的側壁連接的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頂面與第二梯形段和第一梯形段的頂面平齊,且支撐板的正下方為懸空結構;所述配氣流道中設置隔板,所述隔板將配氣流道分為與B計量室連通的第二開口和與C計量室連通的第三開口,且第二開口和第三開口關于隔板左右對稱;所述機芯體的頂部通過固定機構安裝有閥柵,所述閥柵上通過固定在閥柵兩端的導軌固定有兩個閥蓋;所述兩個立軸固定管中分別安裝有通過折板與第一皮膜和第二皮膜連接的立軸,立軸的另一端與傳動機構連接,傳動機構中還設有誤差傳動機構,且傳動機構與兩個閥蓋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梯形段較長的底邊的長度為21~24.5mm,第二梯形段較短的底邊長度為14.5~15.5mm,所述隔板的長度為32.5~34mm;所述第二方形段兩條側壁的長度為15.5~16.5mm;所述第二梯形段中較短的底邊與第二梯形段中斜邊的交點與位于同一側的第一梯形段中較長底邊與第一梯形段中斜邊的交點之間的距離為14~15mm。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開口和第四開口均為長方形結構,所述第一開口和第四開口的長度為35~36.5mm,寬度為7~8mm。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機構包括兩個定位塊和位于支撐板上的固定孔,所述兩個定位塊分別位于第二方形段的兩條側壁與第一方形段端頭處側壁的交匯處。
進一步地,所述出氣結構大致呈三通管結構,三通管結構包括一個進口端和兩個出口端,進口端與第一梯形段的端頭連通,兩個出口端中的任意一個作為出氣口,另一個出口端設置有密封蓋。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柱為2個,兩個固定柱分別位于靠近機芯體頂部的側壁處,兩個固定柱之間設有支撐塊,且支撐塊固定在出氣結構的外側壁上。
進一步地,所述閥柵包括閥柵本體和固定塊,所述閥柵本體大致呈長方體結構,所述閥柵本體上沿著長邊延伸的方向依次設置A通道、第一公共通道、B通道、分隔區(qū)、C通道、第二公共通道及D通道,且A通道、第一公共通道、B通道、C通道、第二公共通道及D通道連通閥柵本體的頂部和底部,所述A通道、B通道、C通道、D通道用于與第一開口、第二開口、第三開口及第四開口一一對應連通,所述第一公共通道和第二公共通道與出氣流道連通,所述固定塊通過與閥柵本體一體成型且位于閥柵本體的側壁上,固定塊的底部與閥柵本體的底部平齊;所述A通道和D通道的中下部分別連接有A通道加長段和D通道加長段,且A通道加長段和D通道加長段位于固定塊的一側,所述固定塊靠近底部的位置分別開有與第一公共通道的一端和第二公共通道的一端連通的第一加長段和第二加長段。
進一步地,所述A通道、B通道、C通道和D通道的頂部均呈相同的梯形開口,所述梯形開口的一條平行邊的長度為32.5mm~33mm,梯形開口的另一條平行邊的長度為33.8mm~34..2mm;所述梯形開口的兩條平行邊之間的寬度為6.2mm~6.4mm,所述第一公共通道和第二公共通道的頂部呈長方形開口,所述長方形開口的長度為33.8mm~34.2mm,所述長方形開口的寬度為12.5mm~12.7mm。
進一步地,所述閥蓋開口的長度為31.5mm~33.5mm,閥蓋開口的寬度為12.5mm~13.5mm。
本發(fā)明中機芯安裝在安裝可以中,機芯體上的出氣結構的出口端與燃氣出口對準,當燃氣進口通過燃氣時,閥柵和閥蓋相互配合對四個計量進行依次充氣和排氣,使得位于計量室之間的皮膜受到燃氣在機芯體內運動過程中產生的壓力差,推動皮膜作直線往復運動,皮膜運動帶動通過折板與皮膜連接的立軸運動,立軸與傳動機構連接,立軸就帶動傳動機構做旋轉運動,傳動機構再帶動傳動機構與閥蓋連接,傳動機構在帶動閥蓋在導軌上作往復運動對四個計量室持續(xù)進行充氣和排氣,使得對燃氣進行持續(xù)的計量。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①本發(fā)明中G2.5膜式燃氣表的回轉體積為0.8L,通過對流道結構和閥柵的設計和改進,使得回轉體積為0.8L膜式燃氣表實現(xiàn)了燃氣流量在0.025~4㎡/h范圍內的準確檢測功能,滿足膜式燃氣表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性能指標;對流道結構的改進,使得機芯體的結構更加合理,流道匹配性更好,本發(fā)明中的G2.5膜式燃氣表的體積為現(xiàn)有的G2.5膜式燃氣表體積的二分之一,不但降低了燃氣表包裝、運輸和倉儲的成本,還使得生產燃氣表的零件成本大幅度的降低,燃氣表裝配和檢測成本降低。
②本發(fā)明中的出氣結構設計為三通管結構,使得出氣結構具有兩個出口端,可以任意選一個各出口端作為出氣口,然后將另一個出氣端安裝密封蓋,這樣使得可以根據(jù)安裝殼體的出氣口的位置選擇不同的出氣端作為出氣口,使得本發(fā)明中的機芯體的適用性更好;且出氣結構設置在機芯體上,使得出氣結構的強度更好,避免出氣口處發(fā)生形變造成燃氣表內漏氣的情況,保證了G2.5膜式燃氣表的計量精度。
③本發(fā)明中通過定位塊對閥柵固定在機芯體上之前進行精準定位,避免閥柵上的開口與第一開口至第四開口之間對應不準確或者出現(xiàn)縫隙的情況,并且定位塊將閥柵進行初步固定,防止閥柵固定時發(fā)生偏移或者翹起,這樣保證閥柵能夠準確和緊密的固定在機芯體上,保證不燃氣表的計量的準確性。
④本發(fā)明中通過對閥柵結構進行改進,分別設置A通道加長段、D通道加長段、第一加長段和第二加長段,使得A通道、D通道、第一公共通道和第二公共通道的中下部的長度變長,使得燃氣從通道的頂部進入,從通道的底部流出,通道底部的長度加長,使得通道底部的橫截面積增大,這樣可以降低燃氣的壓力損失,使得本發(fā)明中的壓力損失值為160~170Pa,滿足膜式燃氣表GB/T6968-2011中規(guī)定的最大壓力損失許可值為200Pa的要求,保證了本發(fā)明的產品質量,以及本發(fā)明的燃氣計量的穩(wěn)定性和重復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機芯的主視圖。
圖3為圖2的俯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中機芯去掉傳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中機芯去掉傳動機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中閥柵的俯視圖。
圖7為本發(fā)明中閥柵的仰視圖。
圖8為本發(fā)明中閥柵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中的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參照附圖1、2、3、4、5,本發(fā)明包括安裝殼體1,安裝殼體1上設置燃氣進口2和燃氣出口3,安裝殼體1中安裝有機芯,機芯包括機芯體6、第一計量殼4及第二計量殼5,機芯體6上設置有第一皮膜盒7和第二皮膜盒8,第一皮膜盒7與第一計量殼4、第二皮膜盒8和第二計量殼5分別組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皮膜盒7與第一計量殼4、第二皮膜盒8與第二計量殼5之間均分別設有第一皮膜34和第二皮膜35,且第一皮膜34將第一腔室分隔成相互獨立的A計量室9和B計量室10,第二皮膜35將第二腔室分隔成相互獨立的C計量室11和D計量室12,第一計量殼4和第二計量殼5的頂部分別設置與A計量室9連通的第一開口13和與D計量室12連通的第四開口14;機芯體6的頂部設置流道結構17,機芯體6上與皮膜垂直的側壁上設置有分別與第一皮膜盒7和第二皮膜盒8連通的立軸固定管15,立軸固定管15用于安裝立軸16;且立軸固定管15位于流道結構17的一端,流道結構17的另一端設有出氣結構18,出氣結構18排出在機芯中完成計量的燃氣,在流道結構17上方且靠近出氣口處設置有固定柱19,固定柱19用于固定傳動機構;流道結構17包括配氣流道17a和出氣流道17b,配氣流道17a和出氣流道17b的橫截面均呈由長方形的任意一邊和等腰梯形較長的底邊重合組成的六邊形結構;出氣流道17b包括第一方形段和第一梯形段,第一梯形段的端頭與出氣結構18連通,第一方形段端頭處的側壁固定在靠近立軸固定管15處,第一方形段的兩條側壁與機芯體6頂部與皮膜平行的側壁貼合;配氣流道17a包括第二方形段和第二梯形段,第二方形段端頭處的側壁與立軸固定管15的外側壁連接,并且第二方形段嵌入在第一方形段端頭處的側壁中;這樣設置流道結構17使得當膜式燃氣表的回轉體積為0.8L時,就能夠滿足膜式燃氣表GB/T6968-2011中規(guī)定的性能要求,使得膜式燃氣表的回轉體積為0.8L仍然能夠實現(xiàn)流量在0.025~4㎡/h范圍內的燃氣計量功能;在滿足G2.5膜式燃氣表性能標準的情況下,使得G2.5膜式燃氣表體積最小,是現(xiàn)有的G2.5膜式燃氣表體積的二分之一左右,使得燃氣表的零件、包裝、運輸和倉儲成本都達到最低,流道結構17匹配性強,適用性更廣;第二梯形段端頭處的側壁上設有與第一梯形段端頭處的側壁連接的支撐板20,支撐板的頂面與第二梯形段端頭和第一梯形段端頭的頂部平齊,而支撐板20的下方為懸空結構,使得出氣流道滿足G2.5膜式燃氣表的標準;支撐板20用來固定閥柵21和傳動機構;配氣流道17a中設置隔板22,隔板22將配氣流道17a分為與B計量室10連通的第二開口23和與C計量室11連通的第三開口24,且第二開口23和第三開口24關于隔板22左右對稱;機芯體6的頂部通過固定機構安裝有閥柵21,固定好閥柵21之后,再通過膠水對閥柵21和第一開口13至第四開口14進行密封,避免出現(xiàn)漏氣的問題;閥柵21上通過固定在閥柵21兩端的導軌33固定有兩個閥蓋25,這樣保證兩個閥蓋25只作直線往復運動,導軌33可以保證閥蓋25在運動過程中位置不會發(fā)生偏移,使得給計量室配氣準確性好;兩個立軸固定管15中分別安裝有通過折板與第一皮膜34和第二皮膜35連接的立軸16,立軸16的另一端與傳動機構連接,傳動機構中還設有誤差調節(jié)機構;傳動機構與兩個閥蓋25連接;傳動機構包括與立軸16連接的搖臂26,搖臂26的另一端連接有連桿27;連桿27的另一端與誤差調節(jié)機構28連接,且誤差調節(jié)機構28安裝在支架29上,支架29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柱19上,支架29的另一端固定在閥蓋25上;這樣使得誤差調節(jié)機構28可以對閥蓋在閥柵上進行配氣的精度進行調節(jié);由于第一皮膜34和第二皮膜35受到燃氣產生的壓力差的作用,使得第一皮膜34和第二皮膜35作往復運動,第一皮膜34和第二皮膜35帶動立軸16運動,立軸16帶動誤差調節(jié)機構28和支架29轉動,同時單向計數(shù)器進行計數(shù),支架29帶動閥蓋25運動進行配氣,實現(xiàn)膜式燃氣表對燃氣流量進行準確體積計量。
參照附圖5,第二梯形段較長的底邊的長度為21~24.5mm,第二梯形段較短的底邊長度為14.5~15.5mm,隔板的長度為32.5~34mm;第二方形段兩條側壁的長度為15.5~16.5mm;第二梯形段中較短的底邊與第二梯形段中斜邊的交點與位于同一側的第一梯形段中較長底邊與第一梯形段中斜邊的交點之間的距離為14~15mm;第一開口13和第四開口14均為長方形結構,第一開口13和第四開口14的長度為35~36.5mm,寬度為7~8mm。這樣設置流道結構17,能夠滿足本發(fā)明中第一至第四開口14滿足進氣和排氣量的要求,使得能夠實現(xiàn)回轉體積為0.8L的膜式燃氣表實現(xiàn)流量在4㎡/h以上燃氣進行計量,使得本發(fā)明滿足性能標準的情況下,使得本發(fā)明中的流道結構17達到最優(yōu),并且是本發(fā)明的體積達到最小,使得產品的零件、包裝、運輸、倉儲、安裝及檢修等方便的成本都減少,并且出氣流道從第二方形段的側壁與第二梯形段斜邊連接處開始,出氣流道的寬度增加,使得也減小了燃氣計量過程中的壓力損失,保證本發(fā)明的產品質量及計量的穩(wěn)定性、準確性和重復性。
參照附圖4,固定機構包括兩個定位塊30和位于支撐板20上的固定孔31,固定孔31為盲孔,兩個定位塊30分別位于第二方形段的兩條側壁與第一方形段端頭處側壁的交匯處;本發(fā)明中通過定位塊30對閥柵21固定在機芯體6上之前進行定位,避免閥柵21上的開口與第一開口13至第四開口14之間對應不準確或者出現(xiàn)縫隙的情況,并且定位塊30將閥柵21進行初步固定,防止閥柵21固定時發(fā)生偏移或者翹起,這樣保證閥柵21能夠準確和緊密的固定在機芯體6上,保證燃氣表計量的準確性。
參照附圖4,出氣結構18大致呈三通管結構,三通管結構包括一個進口端和兩個出口端,進口端與第一梯形段的端頭連通,兩個出口端中的任意一個作為出氣口,另一個出口端設置有密封蓋36;使得出氣結構18具有兩個出口端,可以任意選一個各出口端作為出氣口,然后將另一個出氣端安裝密封蓋36,這樣使得可以根據(jù)安裝殼體1的出氣口的位置選擇不同的出氣端作為出氣口,使得本發(fā)明中的機芯體6的適用性更好;且出氣結構18設置在機芯體6上,使得出氣結構18的強度更好,避免出氣口處發(fā)生形變造成燃氣表內漏氣的情況,保證了G2.5膜式燃氣表的計量精度。
固定柱19為2個,兩個固定柱19分別位于靠近機芯體6頂部的側壁處,兩個固定柱19之間設有支撐塊32,且支撐塊32固定在出氣結構18的外側壁上;保證固定柱19的強度,防止固定柱19長時間使用受外力和溫度的影響發(fā)生形變,保證固定柱的穩(wěn)定性更好,避免整個傳動系統(tǒng)造成誤差影響閥柵21和閥蓋25進行配氣工作,保證本發(fā)明良好的計量精度。
參照附圖6、7、8,閥柵21包括閥柵本體211和固定塊212,閥柵本體211大致呈長方體結構,閥柵本體211上沿著長邊延伸的方向依次設置A通道37、第一公共通道38、B通道39、分隔區(qū)40、C通道41、第二公共通道42及D通道43,且A通道37、第一公共通道38、B通道39、C通道41、第二公共通道42及D通道43連通閥柵本體211的頂部和底部,A通道37、B通道39、C通道41、D通道43用于與第一開口13、第二開口23、第三開口24及第四開口14一一對應連通,第一公共通道38與第二公共通道40與出氣流道17b連通,閥柵本體211底面的結構和尺寸與流道結構17匹配;固定塊212通過與閥柵本體211一體成型且位于閥柵本體211的側壁上,固定塊212的底部與閥柵本體211的底部平齊,固定塊212的形狀與支撐板20的形狀匹配;A通道37和D通道43的中下部分別連接有A通道加長段44和D通道加長段45,且A通道加長段44和D通道加長段45位于固定塊212的一側,固定塊212靠近底部的位置分別開有與第一公共通道38的一端和第二公共通道40的一端連通的第一加長段46和第二加長段47。本發(fā)明中通過對閥柵結構進行改進,分別設置A通道加長段44、D通道加長段45、第一加長段46和第二加長段47,使得A通道37、D通道43、第一公共通道38和第二公共通道40的中下部的長度變長,使得燃氣從通道的頂部進入,從通道的底部流出,通道底部的長度加長,使得通道底部的橫截面積增大,這樣可以降低燃氣的壓力損失,使得本發(fā)明中的壓力損失值為160~170Pa,滿足膜式燃氣表GB/T6968-2011中規(guī)定的最大壓力損失許可值為200的要求,保證了本發(fā)明的產品質量,以及本發(fā)明的燃氣計量的穩(wěn)定性和重復性,通道底部的橫截面積增大,另一方面使得可以增加閥柵本體與流道結構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得將閥柵本體通過膠水粘接在流道結構上的穩(wěn)定性和密封性更好,防止燃氣表的內部出現(xiàn)漏氣,計量不準確的情況發(fā)生。
A通道37、B通道39、C通道41和D通道43的頂部均呈相同的梯形開口,梯形開口的一條平行邊的長度為32.5mm~33mm,梯形開口的另一條平行邊的長度為33.8mm~34..2mm;梯形開口的兩條平行邊之間的寬度為6.2mm~6.4mm,第一公共通道38和第二公共通道40的頂部呈長方形開口,長方形開口的長度為33.8mm~34.2mm,長方形開口的寬度為12.5mm~12.7mm,閥蓋開口的長度為31.5mm~33.5mm,閥蓋開口的寬度為12.5mm~13.5mm;增加了閥柵和閥蓋的長度,這樣設置保證進入到機芯體中的燃氣流量滿足本發(fā)明的進氣要求,使得本發(fā)明的燃氣計量精度更加準確,保證燃氣表良好的產品性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