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屬于軸承游隙測量【技術領域】。該裝置包括端頭、套筒、滑塊、連桿、百分表和施力單元,該施力單元能夠施加的力的大小可控。應用該裝置時,端頭卡在軸承外圈上,百分表的測量頭抵住輪轂孔外側,用力將套筒向右推動,通過力的傳遞,直至施力單元向右施加額定的推力,端頭帶動軸承外圈向右運動,讀取百分表指針的讀數(shù)即可得到軸承軸向游隙的測量值,由于施力單元施加的力的大小可控,對該力進行控制即可使對同一批次軸承外圈施加的力的大小一致,測量得到的軸承軸向游隙值更加準確。
【專利說明】一種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軸承游隙測量【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車輛輪軸是車輛走行部的關鍵部件,直接影響到車輛的運行安全,因此,在制造車輛輪軸過程中的各關鍵參數(shù)指標的控制尤為重要。車輛輪軸壓裝工藝中,在軸承壓裝完成后,為了避免軸承在壓裝過程對軸承內(nèi)部零件造成損壞且各部件運轉靈活無卡阻,需要在軸承壓裝后測量軸承的軸向游隙。測量軸承的軸向游隙的方法通常是在軸承外圈處施加額定的拉力或者推力,然后測量軸承外圈在軸向的相對位移。
[0003]現(xiàn)有技術中,測量軸承軸向游隙時,通常是用人手直接在軸承外圈處施加推力或者拉力,然后用百分表檢測外圈在軸向的相對位移;曾有一種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問世,它是將手動直接在軸承外圈處施加的推力或者拉力改進為通過一杠桿結構在軸承外圈處施加的推力或者拉力。上述兩種方法在操作過程中,在軸承外圈處施加的推力或者拉力都只能由人手感知,難以量化,也難以保證對同一批次的軸承外圈處施加的推力或者拉力的大小一致,容易使軸承軸向游隙測量的結果不準確,導致軸承在組裝后車輛運行的安全性無法得到保障。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在測量軸承軸向游隙時,對同一批次的軸承外圈處施加的推力或者拉力的大小一致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包括端頭、套筒、滑塊、連桿、百分表和施力單元,
[0006]所述套筒包括側壁和第一端蓋,所述有第一端蓋設置于所述側壁的一端,所述第一端蓋上設有第一通孔,
[0007]所述端頭固定連接于所述連桿的一端,所述端頭處于所述第一端蓋的外部,所述連桿穿過所述第一通孔并與所述第一端蓋之間構成第一滑動副,
[0008]所述滑塊固定連接于所述連桿,所述滑塊設置于所述套筒內(nèi)且與所述套筒的內(nèi)壁之間構成第二滑動副,所述滑塊將所述套筒的內(nèi)腔分隔為第一容置空間和第二容置空間,所述第一容置空間處于所述第一端蓋、側壁和滑塊之間,余部為所述第二容置空間,
[0009]所述連桿的自由端伸出所述第二容置空間,所述百分表通過其套筒固定連接于所述連桿的自由端,
[0010]所述施力單元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間內(nèi),所述施力單元能夠施加的力的大小可控。
[0011 ] 作為優(yōu)選,所述施力單元包括彈性部件,所述彈性部件套設于所述連桿上,所述彈性部件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一端蓋,所述彈性部件的另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滑塊,通常情況下,所述彈性部件處于自然狀態(tài)。
[0012]作為優(yōu)選,所述彈性部件為彈簧。
[0013]作為優(yōu)選,所述施力單元包括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所述第一磁體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一端蓋,所述第二磁體固定連接于所述滑塊,所述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的磁性相同,通常情況下,所述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之間無磁力。
[0014]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集液裝置,所述第一容置空間的側壁上開設有液孔,所述集液裝置通過所述液孔連通,所述集液裝置設置于所述套筒的頂部,通常情況下,所述第一容置空間內(nèi)充滿液體,所述液體構成施力單元。
[0015]作為優(yōu)選,所述集液裝置的容積小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間的容積。
[0016]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壓力傳感器,所述第一容置空間密閉,所述第一容置空間內(nèi)充滿氣體,所述壓力傳感器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容置空間內(nèi)的氣體壓強,所述氣體構成施力單元。
[0017]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固定連接于所述套筒的外壁上。
[0018]應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時,端頭卡在軸承外圈上,百分表的測量頭抵住輪轂孔外側,用力將套筒向右推動,通過力的傳遞,直至施力單元向右施加額定的推力,端頭帶動軸承外圈向右運動,讀取百分表指針的讀數(shù)即可得到軸承軸向游隙的測量值,由于施力單元施加的力的大小可控,對該力進行控制即可使對同一批次軸承外圈施加的力的大小一致,測量得到的軸承軸向游隙值更加準確。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的使用狀態(tài)俯視示意圖;
[0025]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在使用時的典型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為了深入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0027]實施例一
[0028]參見附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包括端頭1、套筒
2、滑塊3、連桿4、百分表5和施力單兀6。套筒2包括側壁和第一端蓋7,有第一端蓋7設置于側壁的一端,第一端蓋7上設有第一通孔8,端頭I固定連接于連桿4的一端a,端頭I處于第一端蓋7的外部,連桿4穿過第一通孔8并與第一端蓋7之間構成第一滑動副?;瑝K3固定連接于連桿4,滑塊3設置于套筒2內(nèi)且與套筒2的內(nèi)壁之間構成第二滑動副,滑塊3將套筒的內(nèi)腔分隔為第一容置空間9和第二容置空間10,第一容置空間9處于第一端蓋7、側壁和滑塊3之間,余部為第二容置空間10。連桿4的自由端b伸出第二容置空間10,百分表5通過其套筒11固定連接于連桿4的自由端b。施力單元6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間9內(nèi),施力單元6能夠施加的力的大小可控。
[0029]應用時,與附圖6?附圖7相似,端頭I卡在軸承24外圈上,百分表5的測量頭12抵住輪轂孔25外側,用力將套筒2向右推動,通過力的傳遞,直至施力單元6向右施加額定的推力,端頭I帶動軸承24外圈向右運動,讀取百分表5指針的讀數(shù)即可得到軸承24軸向游隙的測量值,由于施力單元6施加的力的大小可控,對該力進行控制即可使對同一批次軸承外圈施加的力的大小一致,測量得到的軸承軸向游隙值更加準確。
[0030]實施例二
[0031]參見附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的施力單元6包括彈性部件12,彈性部件12套設于連桿4上,彈性部件12的一端固定連接于第一端蓋7,彈性部件12的另一端固定連接于滑塊3,通常情況下,彈性部件12處于自然狀態(tài)。
[0032]本實施例中,彈性部件12是彈簧。在本實施例條件下,只需要每次施力時使彈簧被壓縮至極限位置,根據(jù)胡克定律,同一彈簧的壓縮量與其施加的力的大小成正比,即可使得對同一批次軸承外圈施加的力的大小一致。
[0033]此外,本實施例中,為了對彈簧的壓縮量進行量化,還可以包括一指示塊15,指示塊15固定連接于滑塊3,此時,可以在套筒上開設一滑槽16,記錄彈簧被壓縮前后,指示塊15相對于套筒2的位移,即可根據(jù)胡克定律計算出該額定的推力的大小,此時,即使該推力達到額定的推力時,彈簧沒有被壓縮至極限位置,也可以根據(jù)力的計算結果使對同一批次軸承外圈施加的力的大小一致,測量得到的軸承軸向游隙值更加準確。
[0034]為了更加便捷地通過胡克定律對彈簧施加的力的大小進行計算,還可以在滑槽16上設置刻度,利用施力前后指示塊15的刻度差和胡克定律即可計算得到所施加的力的大小。
[0035]其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還可以包括第一種力換算模塊,第一種力換算模塊應用胡克定律將滑塊3相對于套筒2的位移值換算成力值。此時,操作人員無需自己再換算得到力值,而是由第一種力換算模塊自動完成了力值的換算。
[0036]其中,套筒12外壁上還可以固定連接一手柄17,通過手柄17施力比利用工作人員的手與套筒12外壁之間的摩擦力施力更可靠。
[0037]參見附圖6?附圖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的使用方法與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的使用方法相同,端頭I卡在軸承24外圈上,百分表5的測量頭12抵住輪轂孔25外側,利用手柄17將套筒2向右推動,通過力的傳遞,直至彈簧向右施加額定的推力,端頭I帶動軸承24外圈向右運動,讀取百分表5指針的讀數(shù)即可得到軸承24軸向游隙的測量值,由于彈簧被壓縮的長度大小可控,對該力進行控制即可使對同一批次軸承外圈施加的力的大小一致,測量得到的軸承軸向游隙值更加準確。
[0038]實施例三
[0039]參見附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的區(qū)別在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的施力單元包括第一磁體19和第二磁體20,第一磁體19固定連接于第一端蓋7,第二磁體20固定連接于滑塊3,第一磁體19和第二磁體20的磁性相同,通常情況下,第一磁體19和第二磁體20之間無磁力。
[0040]應用時,與附圖6?附圖7相似,端頭I卡在軸承24外圈上,百分表5的測量頭12抵住輪轂孔25外側,對套筒2施加向右的額定的推力,通過力的傳遞,端頭I帶動軸承24外圈向右運動,第二磁體20逐漸靠近第一磁體19,直至第一磁體19和第二磁體20之間產(chǎn)生斥力而到達極限位置時,在該極限位置對應的力為額定的推力時,讀取百分表5指針的讀數(shù)即可得到軸承24軸向游隙的測量值,由于第一磁體19和第二磁體20到達極限位置的位置是固定不變的,因此,對軸承24外圈施加的外力是固定不變的,可以保證對同一批次軸承外圈施加的力的大小一致,測量得到的軸承軸向游隙值更加準確。
[0041]實施例四
[0042]參見附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的區(qū)別在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還包括集液裝置22,第一容置空間9的側壁上開設有液孔21,集液裝置22通過液孔21與第一容置空間9連通,集液裝置22設置于套筒2的頂部,通常情況下,第一容置空間9內(nèi)充滿液體,液體構成施力單元。
[0043]應用時,與附圖6?附圖7相似,由于該集液裝置22設置于套筒2的頂部,只有當?shù)谝蝗葜每臻g9內(nèi)受力后,第一容置空間9的容積變小,才可能導致集液裝置22內(nèi)多余的液體與第一容置空間9內(nèi)的液體產(chǎn)生交互,這時,如果集液裝置22上設有刻度,通過讀取集液裝置22的刻度差即可計算出產(chǎn)生交互的液體的體積值,測量時,每次都使交互的液體的體積值固定不變,在該交互的液體的體積值對應的力為額定的推力時,就可保證同一批次軸承外圈施加的力的大小一致,測量得到的軸承軸向游隙值更加準確。
[0044]此外,如果集液裝置22的容積小于第一容置空間9的容積,當集液裝置22與第一容置空間9內(nèi)的液體交互量達到集液裝置22的容積時,可以認為達到交互量的極限位置,測量時,如果每次都使液體交互量達到該極限位置,在該交互的液體的體積值對應的力為額定的推力時,即使集液裝置22上沒有刻度,也可以保證同一批次軸承外圈施加的力的大小一致,測量得到的軸承軸向游隙值更加準確。
[0045]實施例五
[0046]參見附圖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的區(qū)別在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還可以包括壓力傳感器23,此時,第一容置空間9密閉,第一容置空間9內(nèi)充滿氣體,壓力傳感器23用于指示第一容置空間9內(nèi)的氣體壓強,氣體構成施力單元。
[0047]應用時,通過讀取對軸承施加力前后的壓強差即可換算出對軸承外圈施加力的力值,每次都使施加力前后的壓強差固定不變,在該壓強差對應的力為額定的推力時,對同一批次軸承外圈施加的力的大小一致,測量得到的軸承軸向游隙值更加準確。
[0048]此時,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提供的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還可以包括第二種力換算模塊,第二種力換算模塊根據(jù)對軸承施加力前后的壓強差換算成力值。該第二種力換算模塊的引入免去了操作人員的換算過程。
[0049]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軸承軸向游隙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頭、套筒、滑塊、連桿、百分表和施力單元, 所述套筒包括側壁和第一端蓋,所述第一端蓋設置于所述側壁的一端,所述第一端蓋上設有第一通孔, 所述端頭固定連接于所述連桿的一端,所述端頭處于所述第一端蓋的外部,所述連桿穿過所述第一通孔并與所述第一端蓋之間構成第一滑動副, 所述滑塊固定連接于所述連桿,所述滑塊設置于所述套筒內(nèi)且與所述套筒的內(nèi)壁之間構成第二滑動副,所述滑塊將所述套筒的內(nèi)腔分隔為第一容置空間和第二容置空間,所述第一容置空間處于所述第一端蓋、側壁和滑塊之間,余部為所述第二容置空間, 所述連桿的自由端伸出所述第二容置空間,所述百分表通過其套筒固定連接于所述連桿的自由端, 所述施力單元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間內(nèi),所述施力單元能夠施加的力的大小可控。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單元包括彈性部件,所述彈性部件套設于所述連桿上,所述彈性部件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一端蓋,所述彈性部件的另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滑塊,通常情況下,所述彈性部件處于自然狀態(tài)。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件為彈簧。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單元包括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所述第一磁體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一端蓋,所述第二磁體固定連接于所述滑塊,所述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的磁性相同,通常情況下,所述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之間無磁力。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集液裝置,所述第一容置空間的側壁上開設有液孔,所述集液裝置通過所述液孔連通,所述集液裝置設置于所述套筒的頂部,通常情況下,所述第一容置空間內(nèi)充滿液體,所述液體構成施力單元。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裝置的容積小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間的容積。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壓力傳感器,所述第一容置空間密閉,所述第一容置空間內(nèi)充滿氣體,所述壓力傳感器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容置空間內(nèi)的氣體壓強,所述氣體構成施力單元。
8.根據(jù)權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固定連接于所述套筒的外壁上。
【文檔編號】G01B5/14GK203964838SQ201420316773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6月13日
【發(fā)明者】苗培實, 江銳鋒, 左云清, 武永亮, 胡宏偉, 秦榮斌, 吳建強, 李偉華, 付秀軍, 唐亮亮, 于城 申請人:南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