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583056閱讀:27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該結(jié)構用在具有必需時常供給潤滑劑的滑動部分的機構、裝置等較寬領域里,能使滑動部分時常實質(zhì)地保持在潤滑狀態(tài)。
雖然軸(或者導軌)和軸承的組合等結(jié)構常被用于機械中的各種滑動的部分中,這些滑動包括有單向回轉(zhuǎn)或正反交替回轉(zhuǎn)、或者沿軸向的移動或行程比較短的往復軸向移動等,但是在上述這些相對滑動的部分之間中通常都必需供給油。尤其是在以高速進行上述滑動的場合下,能確實地給油、而且能時常保持給油狀態(tài),用以防止機械零件的磨耗或燒蝕乃至其他損傷等就顯得相當重要。
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一個給油結(jié)構最一般的例子是在軸上設置沿軸向的給油孔,在軸的與軸承相對應的位置上設置徑向的流出孔,并與給油孔連通,借助從給油孔側(cè)壓送潤滑劑而使?jié)櫥瑒牧鞒隹琢鞒龅捷S的外周面和軸承的內(nèi)周面的界面上。
另外、還有在軸承上設置流出孔的給油結(jié)構,在這種場合下,在支承軸承的安裝臺上設置徑向給油孔,在軸承部分上設置與給油孔連通的徑向流出孔。
另一方面,在軸和軸承之間進行軸向移動的場合下,常在軸或軸承的固定側(cè)上采用上述結(jié)構中的任意一種,或者用人工涂敷潤滑油等,這些都是一般的描施。
下面,以織機為例進行說明。
在織機上由適當傳動機構把凸輪機構或多臂機構等開口驅(qū)動裝置的驅(qū)動傳遞給綜框,使這綜框上下移動,由此使經(jīng)線進行開口動作,使其能進行與緯線的織制。其中作為開口驅(qū)動裝置的傳動機構大致可區(qū)分為消極式和積極式,前者是用彈簧實現(xiàn)綜框的上下移動中的一方,后者是驅(qū)動綜框的上下移動的雙方(參照特開平4-228654號公報)。
在消極式的傳動機構上一般把金屬線用作對綜框的驅(qū)動傳遞構件,用來支持這金屬線的張緊狀態(tài)的滑輪在規(guī)定角度范圍內(nèi)進行往復擺動。
另一方面,在積極式的傳動機構上一般把連桿機構用作對綜框的驅(qū)動傳遞構件,組裝到這連桿機構中的擺動桿在規(guī)定角度范圍內(nèi)進行往復擺動。
在上述這些滑輪或擺動構件上,相對于其中的一方,作為它們動作的支點而設置的軸構件都具有外嵌在其上的軸承構件。而且由于在這些軸構件的外周面和軸承構件的內(nèi)周面相互面對面配合相接的部分上,都是在高速而且高的表面壓力的狀態(tài)下、并反復地進行往復轉(zhuǎn)動或往復擺動的苛刻條件下進行的,因而必需將其保持在潤滑狀態(tài)下。
在這種場合下,一般采用的給油結(jié)構是在軸構件的軸心部設置軸向的油孔,并在相對軸構件設置軸承構件的位置上、設置與上述油孔相連通的徑向流出孔。由于在這種結(jié)構上,相對1根軸向油孔可設置多個流出孔,因而如上述織機等機械那樣,在有必要與設置的件數(shù)相對應地設置多個滑輪或擺動桿等的場合下,能使結(jié)構簡潔。
另外,對應滑輪或擺動桿,也有設置通向每個軸承構件的油孔的結(jié)構(參照上述公報)。
在如上所述的軸構件的外周面和軸承構件的內(nèi)周面以面配合方式相接觸部分那樣的、一對相互滑動面的以高速、高表面壓力進行滑動部分,尤其是該滑動在規(guī)定范圍內(nèi)往復移動(不具有旋轉(zhuǎn)那樣的連續(xù)性的反復動作)的部分上,由潤滑劑的粘性或單位時間的供給量使?jié)櫥瑒┑纳⒁菪曰蛳耘c浸透(流動)性的相互平衡等成為難關,實際上要時常保持潤滑狀態(tài)是非常困難的。
即,雖說處于供給側(cè)上時常處于供給潤滑劑狀態(tài)、然而未必就能在必要部位時常保持潤滑狀態(tài)(處于保濕狀態(tài)。因此時而會引起由于斷油而形成的燒蝕或早期磨耗。
在前面所說的現(xiàn)在的在軸構件上設置軸向油孔或徑向流出孔的給油結(jié)構上,要把這油孔的直徑做小,這在加工技術上是困難的。軸向長度或徑向長度越長,就越更加困難。
因此,只能把軸向油孔、徑向流出孔的直徑加大,但一旦做成這樣時,若沿整個軸長方向?qū)崿F(xiàn)高壓供油供給潤滑劑是困難的,并時常發(fā)生斷油,結(jié)果就會發(fā)生燒蝕。另外,以高壓供給油壓進行油的供給會使給油裝置大型化,因此難以采用這種機構。
另一方面,在設置連通到每個軸承構件的油孔的場合下,必需定期補充潤滑油,由于每次補給潤滑油時都必需停止機械,因而就降低了機械的操作效率,并且作業(yè)變得麻煩。
本發(fā)明是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它是能確實地時常保持潤滑狀態(tài),能防止燒蝕或早期磨耗等,而且能不伴有機械操作效率降低或作業(yè)麻煩等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本發(fā)明的滑動面潤滑結(jié)構是在面配合的能自由滑動地相接觸的一對滑動面中的至少一方上設置著潤滑劑的流出部,而且在該流出部周圍設置著保濕部,該保濕部使從上述流出部流出的潤滑劑滯留在與另一方的滑動面之間。
上述保濕部是做成與流出部的開口部相對應地凹下設置的潤滑劑滯留部,或做成多個細凹部集合的粗糙面,或者是由設置在與流出部相交叉方向上的細溝構成的。
若采用這種結(jié)構,借助流出部供到滑動面相互間的潤滑劑就能暫時滯留在保濕部里。這樣就能防止燒蝕或早期磨耗。
也可在沒設置流出部的滑動面這一方的滑動面上設置保濕部。
最好,在設有保濕面那一方的滑動面上、在滑動方向上、保濕部的形成區(qū)域的邊緣位置上設置刮板部,它能與相對側(cè)的滑動面水密封地相接觸。通過設置這刮板,保濕部的形成區(qū)域就有限制(譬如只是高表面壓力作用區(qū)域),能防止?jié)櫥瑒倪@區(qū)域漏到外邊。
上述本發(fā)明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說到底是能采用在把設有上述流出部的滑動面形成在軸式本體部中,另一方的滑動面形成在能軸狀外嵌的軸承式本體部中的場合下。
在這種場合下,上述流出部是借助沿軸式本體部的軸向形成的潤滑劑供給孔、沿軸向插入保持在這個潤滑劑供給孔里的第1導引件、從軸式本體部的滑動面起、橫斷連通上述潤滑劑供給孔地形成的狹縫狀切口、在這切口內(nèi)、與上述第1導引件相結(jié)合、同時成貫穿狀地保持在切口的橫斷方向兩側(cè)的第2導引件、與上述切口內(nèi)的第2導引件以外的不要部分相嵌合的填塊構件,從潤滑劑供給孔起在切口內(nèi)表面和第2導引件外表面之間形成的間隙而形成的。
流出部可以是與上述不同的結(jié)構,它可由沿軸向形成在軸式本體部的滑動面上的潤滑劑供給溝、將這潤滑劑供給溝的溝開口部閉塞而使溝底側(cè)形成流路的蓋構件、在這蓋構件中的軸向必要部位沿溝深方向貫通的連通孔從潤滑劑供給溝內(nèi)的流路起、借助連通孔而形成的。
通過采用這些結(jié)構能簡單地在軸式本體部的軸向多個部位,相互空開規(guī)定間隔地設置流出部,因此能與這多個流出部相對應地設置多個軸承式本體部。譬如能較好地用在織機所用的開口驅(qū)動裝置的各種傳動機構里。
在本發(fā)明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中,在設有滑動面的本體部上,在上述滑動面上形成能較容易加工的油溝,使這油溝與給油路連通、在油溝的端部形成相對滑動面的流體的流出口。并在這油溝中裝入在與油溝內(nèi)表面之間形成聯(lián)系上述給油路與流出口的間隙狀的支流路的導引構件,使流體能從油溝的端部流出。
用這種結(jié)構就能容易地形成油溝,而且能使這油溝與導引構件之間形成的支流路的開口面積微小化。這導引構件對潤滑劑流具有較強的誘導性,能提高供給壓力。
這種結(jié)構能在把滑動面形成在筒狀的本體部的內(nèi)周面上的場合下采用,也可在將滑動面作為本體部外部的平面而形成時被采用。
在將滑動面形成為筒狀本體部的內(nèi)周面的場合下,通過在本體部的周部上沿軸向地形成,即使軸承是沿軸向較長的場合下,也能用較低的成本將潤滑油供到較寬范圍。而且通過在滑動面的周向多個部位、在各個部位沿軸向空開規(guī)定間隔地設置多個油溝,再使這些油溝配置成這樣,即周向上鄰接的油溝彼此交錯地配置,則能盡可能地擴大潤滑面積,還能有效地提高潤滑效率。
最好將上述油溝形成并從滑動面?zhèn)认孪莸莫M縫狀,將上述給油路形成為沿著滑動面的方向的孔、而且與上述油溝相互連通地與該油溝局部地交叉;在這種場合下,上述導引構件包括有流體導引件和填塊構件,上述流體導引件是從上述油溝的與給油路連通部起、到達狹縫狀開口兩端部、沿油溝的內(nèi)部底面而裝入的,上述填塊構件把油溝中的流體導引體的裝入部位以外所產(chǎn)生的空間閉鎖。
在如上所述地將線材用作流體導引件的場合下,最好是在流體導引件的兩端部設有朝著將填塊構件抱入的方向彎曲的抱持部,以便防止填塊構件脫出,并能防止流體導引件發(fā)出晃動。
最好在滑動面上的油溝開口部的周部設置形成為粗糙面狀或凹部狀等的保濕部,由此能促進潤滑劑的滯留。
另外,本發(fā)明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如上所述地在軸狀的本體部上形成沿軸向比較容易加工的下孔,在這下孔里沿全長插入棒狀的流體導引件。而且由下孔的開口面積和流體導引件斷面積之差形成作為潤滑劑流路的間隙。
采用這種結(jié)構能容易地形成下孔,能確實地得到開口面積微小的在下孔和流體導引件之間形成的間隙。通過插入流體導引件,給流體帶來直進到末端的誘導性,能提高送給壓力。
在把這種下孔的內(nèi)周面和流體導引件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形成流路的結(jié)構用在將上述本體部形成為軸狀、形成沿其軸向的本流部的場合下是最有效的。
在這種場合下,雖然必需在這本流部上連通狀地設置朝本體部的徑向外方的支流部,但該支流部可采用下孔和流體導引件組合的結(jié)構。
即、在將本體部上所設置的軸向下孔作為第1下孔時,與這第1下孔相對地設置狹縫狀的切口,該切口從本體部的外表面起形成與軸向垂直、且有容易加工的寬度。在這切口內(nèi)形成連通到第1下孔的連通部分。
而且將板狀的填塊構件嵌入到這切口里,將不需要部分閉塞,由此在該切口內(nèi)形成第2下孔,該第2下孔橫跨第1下孔的連通部分并穿通到切口的兩側(cè)。還把第2流體導引件插通在這第2下孔里。
在采用這種結(jié)構時,可在上述第2流體導引件上設置能從第2下孔內(nèi)朝第1下孔內(nèi)突出的輪部。即,做成由子桿構件和主桿構件形成插入在第1下孔里的第1流體導引件;當用其中的子桿構件將突出到第1下孔內(nèi)的第2流體導引件的輪部做成穿釬子狀時,就能與第1流體導引件的緊定部件相配合地將第2流體導引件系緊。
本發(fā)明在本體或流體導引體的形狀、大小、材料等方面沒有限定,而且作為流體使用潤滑劑、把本發(fā)明的結(jié)構的使用對象作為織機或給油裝置等也沒任何限定。
譬如,把本體部做成由框架構件和排列板重合的結(jié)構,在其中的排列板的外周部形成多個切口狀的下孔,即使這樣,也能基本上得到同樣的作用效果。
這種場合下,可把插入到各個下孔里的流體導引件根據(jù)各個下孔的配置而相互連接起來,形成導引件連體。
當采用這種結(jié)構時,由于在下孔與流體導引體之間形成的間隙是沿排列板的表面方向設置多個,因而能使流體淋浴狀地擴散出,甚至擴散噴出,能將其用途擴展到多方面。


圖1是把中間省略后表示本發(fā)明的滑動面潤滑結(jié)構的第1實施例的正視圖。
圖2是沿圖1的A-A線方向的視圖。
圖3是第1實施例中所用的軸式本體部的頂視放大圖。
圖4是沿圖3的B-B線的放大斷面圖。
圖5是沿圖4的C-C線的放大斷面圖。
圖6是把第1實施例所用的軸式本體部的局部切斷并分解地表示的斜視圖。
圖7是把第1實施例中設置在軸式本體部的滑動面上的保濕部(作成細凹部組的)放大地表示的頂視圖。
圖8是把圖5的D部進一步放大地表示的示意圖。
圖9是表示第1實施例中所用的軸式本體部的一個端部的斜視圖。
圖10是便于把第1實施例使用與圖4所示的形狀不同的第2導引件的例子、與圖4作比較而描述的圖。
圖11是便于把用另一種形狀的第2導引件、而且使與其配合的設在軸式本體部上的切口也形狀不同的場合,與圖4相比較而進行描述的圖。
圖12是圖11所示的第2導引件的斜視圖。
圖13是表示對軸式本體部設置多個流出部時的實例的斷面圖。
圖14是把圖15中的主要部分放大地表示的正視斷面圖。
圖1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潤滑面的潤滑結(jié)構的第2實施例的正視圖。
圖16是沿圖15的A-A線所示方向的視圖。
圖17是沿圖15的B-B線所示方向的擴大部剖視圖。
圖18是把第2實施例的主要部分加以分解地表示的斜視圖。
圖19是把圖14中的主要部分進一步放大地表示的正視斷面圖。
圖20是圖19的C-C線放大的斷面圖。
圖21是表示第2實施例的一部分(軸的一個端部)的斜視圖。
圖22是表示第2實施例的一部分(安裝到滑輪外周部上的金屬線系緊器)的斜視圖。
圖23是把滑輪本體的輪轂中的另一實施例分解地表示的斜視圖。
圖2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潤滑面的潤滑結(jié)構的第3實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正視斷面圖。
圖2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潤滑面的潤滑結(jié)構的第4實施例的正視圖。
圖26是把圖25中的主要部分放大地表示的正視斷面圖。
圖27是把圖25中的一部分(側(cè)方突出的臂部分和連接桿的連接部)放大地表示的正視圖。
圖28是把圖25中的一部分(下方突出的臂部分和連接桿的連接部)放大地表示的正視圖。
圖2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潤滑面的潤滑結(jié)構的第5實施例的正視圖。
圖30是與圖29相對應的側(cè)視圖。
圖31a是表示在第5實施例中所用的排列板的正視圖;圖31b是它的側(cè)視圖。
圖32a是表示在第5實施例中所用的導引件連體的正視圖;圖32b是它的側(cè)視圖。
圖33是把本發(fā)明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用于軸承的第6實施例的斜視圖。
圖34是沿圖33的A-A線放大的斷面圖。
圖35是沿圖34的B-B線放大的斷面圖。
圖36是沿圖35的C-C線放大的斷面圖。
圖37是表示第6實施例的組裝狀況的分解斜視圖。
圖38是便于把本發(fā)明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的第7實施例與圖35相比較而描繪的斷面圖。
圖39是表示在下孔的開口周部設置保濕部的實例的示意圖。
圖40(a)是表示把本發(fā)明的滑動面潤滑結(jié)構用到有平的滑動面的機械零件的第8實施例的斜視圖,圖40(b)是沿圖40(a)的D-D線放大的斷面圖。
下面,參照看附圖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圖1至圖9表示本發(fā)明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的第1實施例。
該第1實施例適用于滑輪的軸承部分,該滑輪設置在織機所用的開口驅(qū)動裝置的消極式傳動機構(圖中沒表示)中,將滑輪作為軸承式本體部102,把插通在滑輪上的軸作為軸式本體部103。
由于在軸承式本體部102和軸式本體部103之間有一對相互面對面地相接觸、同時能相對自由滑動的滑動面102a、103a,因此要將潤滑劑(例如黃油等)供到這一對滑動面102a、103a相互之間。
即、在軸式本體部103上設有流出部104,借助其內(nèi)部(軸心部)將潤滑劑送到滑動面103a上;而且在上述流出部104周圍設置保濕部105,將流出的潤滑劑暫時滯留在軸承式本體部102的滑動面102a和軸式本體部103的滑動面103a之間。
如圖1所示,本第1實施例是用1根軸式本體部103上象穿釬子式地竄過多個軸承式本體部102,形成相互連接的結(jié)構。因此如圖3和圖6所示,在軸式本體部103上還設置著多個流出部104,它們是與各個軸承式本體部102分別1對1對應配置的。
在這第1實施例中,上述保濕部105有第1保濕部和第2保濕部等2種,在每1個流出部104上分別并設著上述第1保濕部和第2保濕部,先說明其中的第1保溫部105。
第1保濕部105如圖3和圖6所示,它是在軸式本體部103的軸向上形成夾住各個流出部104兩側(cè)的配置,而且在軸式本體部103的周向上遍及到規(guī)定范圍(與下述流出部104的開口形狀相吻合)。若對各配置部分進行更詳細地說明則如圖7和圖8所示,是使多個細凹部106集合,將軸式本體部103的滑動面103a的一部分區(qū)域形成粗糙表面狀的結(jié)構,這樣,就能用這些細凹部106滯留潤滑劑。
在軸式本體部103的軸向相互鄰接的流出部104之間設置有不設有保濕部105的區(qū)域107,這區(qū)域107(在與軸承式本體部102的相鄰接處)使?jié)櫥瑒┎粫l(fā)生漏出。
構成保濕部105的各個細凹部106是用放電加工或電場腐蝕加工或者用軋壓或加壓、噴丸等機加方法形成,用這些加工方法時凹凸(特別是凹側(cè))的大小、形狀及相互鄰接單元的彼此間隔等都能自由決定。因此、在圖中,各個單元都表示成各自獨立的半球狀結(jié)構,但實際并不局限于這種結(jié)構。
如圖7和圖8所示,最好把保濕部105的形成部位上的周面105a做成直徑比其他軸式本體部103的周面103a的直徑略小,使其與軸承式本體部102的滑動面102a之間產(chǎn)生極微小的間隙,在這種情況下,就能利用上述間隙確實地把從上述流出部104流出的潤滑劑過渡到各個細凹部106上,能提高保濕部105的機能。
下面說明第2保濕部105。
在軸式本體部103上如下所述地形成流出部104。即、如圖3至圖6所示,在軸式本體部103上,在與其軸心位置偏心的位置上、沿軸向設置著潤滑劑供給孔110。而且相對于軸外面?zhèn)壬系难b置多個軸承式本體部102的位置、形成與軸向垂直的狹縫狀切口111。
潤滑劑供給孔110是沿軸式本體部103的全長貫通的,在其兩端開口部中的至少一方上設有潤滑油嘴(圖中沒表示),在另一方、根據(jù)需要設有盲塞112(參見圖1)。與此相對、各個切口111是橫切潤滑劑供給孔110狀的,形成與潤滑劑供給孔111內(nèi)部連通的結(jié)構。
在潤滑劑供給孔110中還沿其軸向插入保持著呈棒狀的第1導引件115。在切口111上還設置著第2導引件116,該第2導引件116與第1導引件115相結(jié)合、同時朝切口111的橫斷方向兩側(cè)貫通;在切口111上還嵌裝著填塊構件117,它將切口111內(nèi)的第2導引件116以外的不需要部分塞住。
第1導引件115可用樹脂、橡膠或者用合適的金屬材料等形成,尤其是可用一些在一般情況下、被用作油密封材料的軟性材料形成。
上述第1導引件115的斷面形狀是長方形的一端側(cè)為半圓形,使半圓形斷面的端部側(cè)朝向潤滑劑供給孔110的徑向內(nèi)側(cè)地配置。由于上述第1導引件115比潤滑劑供給孔110的內(nèi)徑細,因而在潤滑劑供給孔110內(nèi)、在其內(nèi)周面和第1導引件115的外面之間形成間隙119,在這間隙119中傳送潤滑劑。
與此相對,第2導引件116是把切口111的溝幅作為直徑的斷面呈圓形的金屬材料新彎成規(guī)定形狀而形成的,它的折彎形狀由系緊部116a、主軸部116b和拆回部116c構成。上述系緊部116a是沿著第1導引件115上的半圓形斷面的端部而彎曲的;上述主軸部116b是從這系緊部116a朝相反的兩側(cè)進行彎曲而形成的,上述折回部116c是在上述兩個主軸部1 16b的兩端部朝軸式本體部103的外面?zhèn)葟澢摹?br> 其中的系緊部116a能從切口111內(nèi)插入到潤滑劑供給孔110內(nèi)的連通部分中,而且在潤滑劑供給孔110內(nèi)被插入第1導引件115,這時形成兩側(cè)的主軸部116b與切口111的溝底側(cè)相結(jié)合的狀態(tài)。兩個折回部116c能將填塊構件117抱入在其相互間而使其定位。
壓塊構件117由橡膠、塑料或適當?shù)慕饘俨牧系刃纬伞?蓪⑦@個壓塊構件117做成在嵌入到切口111內(nèi)的狀態(tài)下,其外面117a與軸式本體部103的滑動面103a(軸外表面)成同一面,但是如圖所示地做成低于滑動面103a,就能在該處形成凹部狀的潤滑劑滯留部120。
即、這個潤滑劑滯留部120構成上述第2保濕部105。
壓塊構件117相對軸式本體部103的固定方法較合適的是過盈嵌入或粘接等。在本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地將壓塊構件117嵌入到切口111中之后,用鉚接工藝將切口111的開口緣部倒角,形成朝壓塊構件117外表面117a上的突出部121,由此將壓塊構件117固定。
由此可見,使上述系緊部116a成為前端地將第2導引件116嵌入軸式本體部3的切口111,在這基礎上將第1導引件115從潤滑劑供給孔110的一端側(cè)插入,接著使其依次穿過各個第2導引件116的系緊部116a,然后以第2導引件116的兩個折回部116c作為導軌,將壓塊構件117嵌入各個切口111,用適當方法將其固定。
由此,使第2導引件116不會從切口11內(nèi)脫落,使第1導引件115不會從潤滑劑供給孔110拔出,將它們不會晃蕩地按規(guī)定定位。
結(jié)果,與切口111的四方形的溝底側(cè)相反,第2導引件116(主軸部116b)的斷面呈圓形,而且除了這第2導引件116以外的切口111內(nèi)部由填塊構件117閉塞,由此如圖5所示、在切口111的內(nèi)表面和第2導引件116的外表面之間(四角部)形成了間隙123,從潤滑劑供給孔110經(jīng)由這間隙123便形成了流出部104。
另外,這時沿著壓塊構件117的外表面117a形成的潤滑劑滯留部120,即第2保濕部105還有使流出部104在軸式本體部103的滑動面103a(外表面)上、沿其周向成為長的開口部的作用。
根據(jù)上述軸式本體部103的直徑,可將上述潤滑劑供給孔110的內(nèi)徑取成8mm等粗直徑,可將切口111的溝寬作成1.5mm(正公差)程度,可第2導引件116可用相同直徑(負公差)的材料,則都能容易地加工或組裝。
在具有這樣結(jié)構的本發(fā)明的潤滑結(jié)構中,當把潤滑劑從設置著潤滑油嘴(圖中省略)一側(cè)供給于潤滑劑供給孔110時,潤滑劑從第1導引件115沿著第2導引件116的外表面而從軸式本體部103的流出部104流出到該軸的外表面?zhèn)?、即流到滑動?03a。
而且在潤滑劑從流出部104流出時,將第2保濕部105(潤滑劑滯留部120)充滿而形成滯留狀態(tài),在這基礎上,在與軸承式本體部102的滑動面102a的滑配合中,浸透到流出部104周圍的作為細凹部106組的第1保濕部105,在此形成暫時滯留狀態(tài)。
此后,只要繼續(xù)向潤滑劑供給孔110供給潤滑劑,在軸承式本體部102的滑動面102a和軸式本體部103的油動面103a之間就能時常維持保濕狀態(tài)。由此在象織機的滑輪那樣、在一定角度范圍中,以高速、高表面壓力進行反復轉(zhuǎn)動的結(jié)構中能取得特別顯著的潤滑效果。
在該第1實施例中,裝在軸式本體部103上的多個軸承式本體部102,由于分別卷繞的的金屬絲125(參照圖2)的連接前端配置的不同,因而必需分別調(diào)節(jié)相對于軸式本體部103的安裝角度。
因此在軸承式本體部102上設有標記用的突起126,而且在軸式本體部103上、在其一端部設置工具127用的工具結(jié)合部128,能使上述調(diào)節(jié)作業(yè)容易進行。特別是上述的工具結(jié)合部128還能有助于軸式本體部103中對流出部104方向性的識別。
由于在軸承式本體部102上設置著安裝在金屬線125上的金屬線系緊用具129的結(jié)合部130,從而不產(chǎn)生由軸式本體部103上產(chǎn)生的瞬間沖擊的反轉(zhuǎn)動力所引起的軸承式本體部102和金屬線125間的打滑,能保護金屬線125。
軸式本體部103和軸承式本體部102相對轉(zhuǎn)動的動作范圍,經(jīng)過調(diào)節(jié)或根據(jù)開口驅(qū)動裝置(圖中省略)的機種不同,當然會有寬的范圍或狹的范圍。
在相對轉(zhuǎn)動的動作范圍較寬的場合下,如圖10所示,在軸式本體部103上所設置的流出部104中,使第2導引件116的主軸部116b筆直地形成(即不設置折回部116c),由此可使?jié)櫥瑒┕┙o方向沿著主軸部116b有意地指向相反方向。
另外,雖然圖中沒表示,但也可使圖10所示的兩側(cè)的主軸部116b向左方和右方的斜下方折彎,而且將設置在軸式本體部103上的切口111形成[^]字狀的山形傾斜面,使溝底與主軸部116b的折彎角度相吻合。
在與此相反的相對轉(zhuǎn)動的動作范圍較狹窄的場合下、在作用在滑動面間的表面壓力是較高的表面壓力場合下、或者以高速進行相對轉(zhuǎn)動的場合下,如圖11和圖12所示、可使設置在軸式本體部103上的流出部104中的第2導引件116的兩側(cè)主軸部1 16b、朝圖11中的左方和右方的斜上方傾斜。當然軸式本體部103上所設置的切口111形成為溝底與主軸部116b吻合的凹狀。
特別是在這種場合下,如圖所示、當?shù)?導引件116的主軸部116b和切口111溝底帶有彎曲時,從主軸部116b的前端朝軸式本體部103的中心作用在第2導引件116上的壓縮力(這個壓縮力是隨著軸式本體部103和軸承式本體部102相對轉(zhuǎn)動而產(chǎn)生)變成近似于從主軸部116b前端向著系緊部116a的方向。
因此與圖4或圖10所示的兩個主軸部116b成一個軸狀的場合相比較、能將產(chǎn)生在主軸部116b上的撓曲抑制成較小,其結(jié)果能提高第2導引件116的耐久性。
在圖11和圖12所示的第2導引件116上,在主軸部116b的前端部同樣不設置折回部116c,取而代之,用丁腈橡膠等軟的而且有彈性的材料制造第2導引件116,此外、在主軸部116b上設有能吸收壓縮力的緩沖部132,并從兩側(cè)的主軸部116b的頂端設置朝向軸式本體部103的軸向的呈棒狀地突出的刮桿133。
這個刮桿133稍許從軸式本體部103的滑動面103a突出地配置,與軸承式本體部102的滑動面102a水密封地相接觸。也可在軸式本體部103的滑動面103a上形成能防止刮桿133位置偏移的淺溝(圖中沒表示)。
在這種結(jié)構中,由于在軸式本體部103和軸承式本體部102相對轉(zhuǎn)動的動作方向(兩個滑動面間的滑動方向)上,有限地形成保濕部105(細凹部106組)區(qū)域,因而就能防止?jié)櫥瑒倪@區(qū)域向外漏泄。
由于在軸式本體部103和軸承式本體部102進行連續(xù)的相對回轉(zhuǎn)的場合下,就有高速而且高的表面壓力作用在軸式本體部103的整個圓周表面上,因此最好常時將這周面保持成潤滑狀態(tài),所以如圖13所示,可在軸式本體部103的同一斷面上設置多個(圖中表示4個部位)流出部104。當然,可與這些流出部104相對應地設置上述的各種保溫部105。
在這種場合下,雖然最好使軸式本體部103持有充分粗的直徑,以使沿其周向上相互鄰接的切口111呈相互間不干涉,但在不得不縮小直徑時,可將流出部104做在2個相互面對著的部位上、并且沿軸向錯開地配置。
在軸式本體103的同一斷面上設置1個流出部104的上述實施例所示場合下(即圖1所示),第1保濕部105(細凹部106)不僅可在與流出部104的開口相吻合的周向規(guī)定范圍內(nèi)形成,也可沿軸式本體部103的全周形成。在形成這樣結(jié)構時,當然是把軸式本體部103和軸承式本體部102之間進行連續(xù)相對回轉(zhuǎn)場合下的整個周面都保持潤滑狀態(tài),而在一定角度范圍內(nèi)進行反復轉(zhuǎn)動動作、而且高的表面壓力部位又是沿周向變化的場合下,最好將該部位保持成潤滑狀態(tài)。
圖14~圖22表示將本發(fā)明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用在滑輪202的軸承部分上的第2實施例,該滑輪是設置在織機所用的開口驅(qū)動裝置的消極式傳動機構中的。
即、第2實施例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是把能夠自由相對回轉(zhuǎn)地插通在滑輪202上的軸203作為結(jié)構中的核心的本體部的(下面將這本體部改稱為[軸203]而加以說明),沿著設置在這軸203內(nèi)部的軸向的本流部204提供潤滑劑(例如黃油),在滑輪202的安裝部分上,借助從本流部204分支的徑向支流部205而將潤滑劑供給這軸承部分。
如圖15和圖16所示,滑輪202是在軸203上連續(xù)地穿插多個,形成穿釬子狀。在各個滑輪202上卷掛著金屬線206,但因金屬線206卷掛的前端定位不同而使金屬線206相對于各個滑輪202的卷掛角度范圍或卷掛位置等有種種不同。
如圖15和17所示,各個滑輪202設有下列構件,即、由樹脂材料將輪轂208a和輪緣208b形成一體的滑輪本體208;裝配在滑輪本體208的輪轂中央部分上所形成的構件裝配凹部209里的固定軸襯210、可動軸襯211和解放操作部212等各種內(nèi)部構件;用鉚釘或螺栓等連接緊固件213安裝在滑輪本體208的輪轂兩側(cè)面上的、將上述各種內(nèi)部構件夾在其中的金屬制的輪轂蓋板214。
在固定軸襯210和可動軸襯211上、在與軸203的外周面相接觸的面上、與上述支流部215連通地形成油溝215、216。下面對滑輪202的其他細節(jié)部分的結(jié)構進行說明。
如圖18、圖19所示,在軸203上、在其斷面內(nèi)的偏心位置上、沿軸向設置著第1下孔218;在與第1下孔218相同的靠近偏心位置的外面部分上、與各個滑輪202相對應地設有沿軸向垂直于軸外表面并且與第1下孔218部分連通地形成狹縫狀的切口219。
第1下孔218是沿軸203的全長貫通的,在其兩端開口部分中至少一方上設置著潤滑油嘴(圖中沒表示),在另一側(cè)上根據(jù)需要設置盲塞221(參照圖16)。
這個第1下孔218的內(nèi)徑取成約8.2mm,可使其容易加工。
在切口219上除了橫跨與第1下孔218相連通的部分的較深區(qū)域外,其它不需要的部分都嵌入填塊構件222,將其堵塞。這樣,由這切口219和壓塊構件222形成了第2下孔223,它將軸203的靠近外周部分形成垂直于軸向并貫通的方孔狀。
填塊構件222由橡膠或塑料等形成,將其過盈地嵌入壓入到切口219里,也可用粘接固緊。此外,填塊構件222還可用與軸203相同性質(zhì)的金屬材料構成,在嵌入到切口219里后、用焊接加以固緊,這種情況下有這樣的優(yōu)點,即能防止因設置切口219而使軸203的強度降低。
形成這第2下孔223的切口219的狹縫寬度取為約1.5mm(正公差),使其能容易加工。
在上述第1下孔218中插入第1流體導引件227,該第1流體導引件227具有直徑比第1下孔218的內(nèi)徑小的棒狀主桿構件225和直徑比其更小的子桿構件226;在第2下孔223里插入地設有第2流體導引件228。
插入在第2下孔223里的第2流體導引件228是將外徑約為1.5mm(負公差)的斷面呈圓形的金屬絲折彎成規(guī)定形狀而構成。
這個第2流體導引件228的折彎形狀是分別設有下列幾部分,即在縱長方向的中央部分上設有借助連通部分從第2下孔223內(nèi)朝第1下孔218內(nèi)突出的輪部232a以及從這輪部232a向兩側(cè)延伸的主軸部232b;在該兩個主軸部232b的兩端部分上并在第2下孔223內(nèi)設有能將上述填塊構件222夾住地定位的朝向輪部232的相反側(cè)彎折的折曲部232c。
由此可見、如圖19所示地在第2下孔223內(nèi)、在它的四棱角部分的內(nèi)表面和第2流體導引件228中的主軸部232的外周面之間形成了間隙235。
因此就形成了將這4個間隙235的開口面積相加的那部分流路。該流路與上述支流路205相當。
在比第2流體導引件228的兩個折曲部232c更外側(cè)部分上,就切口219來說有沒被填塊222堵塞的區(qū)域,但由于流過上述間隙235內(nèi)的潤滑劑,其中的大部分一邊保持沿面接觸狀態(tài)、一邊從第2流體導引件228的主軸部232b導入兩個折曲部232c,因而即使把上述區(qū)域用作流路,其使用的頻率也是不怎么高的。
插入第1下孔218里的第1流體導引件227如上所述地設有主桿構件225和子桿構件226,其中的子桿構件226插入在朝第1下孔218內(nèi)突出的第2流體導引件228的輪部232a內(nèi)。而且主桿構件225插入在子桿構件226的插通部分以外的第1下孔218內(nèi)。
這些主桿構件225和子桿構件226最好由軟質(zhì)樹脂或橡膠等材料形成,最好是由用作油密封的一般材料形成。
由此可見、如圖18所示,在第1下孔218內(nèi)、主要在其內(nèi)周面和主桿構件225上的兩側(cè)外周面之間形成了間隙237。這樣,就形成了將這2個間隙237的開口面積相加的那部分流路。這個流路相當于上述的本流部204。
第1下孔218和第2下孔223的連通部分沿軸203的軸向、在一個軸上并排地形成,第2流體導引件228的輪部232a也按此關系配置在一個軸上,為此子桿構件226就由第2流體導引件228的輪部232a定位成一直線。又因為子桿構件226成一直線,主桿構件225也成一直線,結(jié)果上述間隙237形成一直線,所以有能夠減少潤滑劑管路阻力的優(yōu)點。
這些本流部204和支流部205的形成順序是先將第2流體導引件228按規(guī)定方向插入到軸203的全部切口219中。
接著將第1流體導引件227的子桿構件226從第1下孔218的一端側(cè)插入,依次地象穿釬子式地穿過各個第2流體導引件228的輪部232a。由此,第2流體導引件228就不會從切口219內(nèi)脫落,子桿構件226也不會從第1下孔218脫落,而且能借助子桿構件226的彈性將這兩者朝相互接近方向貼緊,按規(guī)定定位。
接著將第1流體導引件227的主桿構件225插入到第1下孔218內(nèi)的子桿構件226以外的部分上。由此,就由主桿構件225支撐著子桿構件226,在切口219內(nèi)的第2流體導引件228的晃蕩就完全被消除。
最后將填塊222嵌入到全部切口219里,用適當方法進行固定。這個填塊構件222由第2流體導引件228的折曲部232c定位,這點是如上所述的。
在具有這樣結(jié)構的本發(fā)明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中,當對于第1下孔218從設置著潤滑油嘴(圖中沒表示)側(cè)供給潤滑劑時,這潤滑劑沿第1流體導引件227(主桿構件225和子桿構件226)、沿軸向流過本流部204內(nèi)。
接著,當潤滑劑到達各個滑輪202的安裝部分時,一邊沿著向第1下孔218內(nèi)突出的第2流體導引件228的輪部232a、一邊借助第1下孔218和第2下孔223的連通部分而分流到支流部205內(nèi)。
接著,在這支流部205內(nèi)、將潤滑劑從第2流體導引件228的主軸部232b、沿著兩個折曲部232c導向軸203的外面?zhèn)?,供到設置在滑輪202上的固定軸襯210的油溝215和可動軸襯211的油溝216(參照圖1和圖4)。
上述油溝215、216,其兩端是堵塞著止流部215a、216a的,由油溝215、216和止流部215a、216a形成貯油部,由這貯油部的作用,潤滑劑就不會流到外部。特別是在象織機的滑輪那樣的進行一定角度擺動的結(jié)構中,最好形成這樣的貯油部,由此、即使用少量的潤滑油也能進行充分潤滑,而且能獲得一邊長時期地保持潤滑機能、一邊能長時期保持軸承體(固定軸襯、可動軸襯)的機能相疊加效果。
下面參照著圖14對設置在上述滑輪202的構件安裝部209上的內(nèi)部構件進行簡單的說明。
固定軸襯210由尼龍樹脂等形成,以連接緊固件213形成的固定位置為中心、形成二股分叉狀。
能由相對滑輪本體208從其外周部朝徑向埋設狀地設置的背撐螺桿240將背壓加到上述分成二股叉狀的各部分上。這樣,在需要調(diào)節(jié)由固定軸襯210形成的向軸203的接觸壓和磨損度等時,只要操作上述背撐螺桿240就實現(xiàn)上述的調(diào)節(jié)。
與上述固定軸襯相對應,可動軸襯211具有由尼龍樹脂等形成的彈簧盒242和軸襯本體243。彈簧盒242由多個定位突起244定位在構件安裝部209內(nèi),而軸襯本體243是做成連接緊固件213插通在靠一端設置的長孔245里的狀態(tài),容許其沿著接近或離開軸203的方向的移動。
而且軸襯本體243由保持在彈簧盒242里的3根彈簧246推向軸203側(cè)。
在軸襯本體243上的由多個彈簧246形成的相接觸位置間設置切口247,由此軸襯本體243就容易產(chǎn)生撓性或彈性。
設置這種可動軸襯2 11在軸襯本體243相對軸203的接觸程度方面能取得柔軟性和迫從性,由此能構成滑輪202的作為軸承部分的晃動吸收裝置。由于可動軸襯211的軸襯本體243本身也產(chǎn)生由切口247形成的撓性或彈性,因而使上述柔軟性和迫從性等增加,這就提高了作為晃動吸收裝置的作用效果。
解放操作部212如圖14和圖15所示,設有被夾持在輪轂蓋板214(參照圖15、圖17)相互間而且能自由轉(zhuǎn)動的擋塊部250、做成能從這擋塊部250露出在輪轂蓋板214外側(cè)的工具結(jié)合部251、自擋塊部250的徑向朝外突出的分離爪252。
這個解放操作部212設置在可動軸襯211上的軸襯本體243的長孔245相反側(cè)的端部附近,使其分離爪252插入到該軸襯本體243與固定軸襯210的相互接近部中,但分離爪252接觸上固定軸襯210側(cè)的狀態(tài)是由彈簧常時彈壓著的(圖中沒表示)。
上述工具結(jié)合部251上能嵌入六角板手等工具。由此可根據(jù)需要,將工具裝到工具結(jié)合部251上,通過操作工具來克服彈簧的作用,就可由分離爪252使可動軸襯211的軸襯本體243脫離軸203。
這種解放操作部212的操作在調(diào)節(jié)軸203和滑輪202的安裝角度時,特別是在調(diào)節(jié)固定軸襯210和可動軸襯211與軸203的油孔位置的對合時是必須的。
在這個第2實施例中、為了使軸203和滑輪202的安裝角度調(diào)節(jié)容易進行,如圖15所示地、在滑輪本體208上的,在金屬線206不卷繞部分設有作為標記的突起255,而且如圖21所示地、在軸203的一端部設置工具結(jié)合用切口256,附屬地設置能與這切口256相結(jié)合的板手狀工具。
而且在這第2實施例中,如圖15和圖22所示地在相對于滑輪202的金屬線206卷繞部分上設置著金屬線系緊件260,它能將這些滑輪202和金屬線206的相對位置保持不變。
這個金屬線系緊件260設有下列零件,即、做成支架式的金屬線貫通件261,擰緊在這金屬線貫穿件261上的螺栓262和金屬線按壓件263;其中的金屬線按壓件263是根據(jù)上述螺栓262的擰緊程度、能放寬或縮小地改變形成在金屬線貫穿件261內(nèi)的金屬線用通過間隙的。金屬線貫穿件261設有龍骨部265,該龍骨部265從做成能與滑輪本體208的輪緣208b相接觸的金屬線貫穿件261的底部中心處向輪緣底部突出的。
與此相對,在滑輪本體208上的輪緣208b處設置著能與金屬線貫穿件261的底部相結(jié)合的定位用切口267以及龍骨部265能插入的龍骨孔268。
由此可見。一旦調(diào)節(jié)好相對于金屬線系緊件260的金屬線206的定位之后,這個金屬線系緊件260和滑輪202的相對位置就能不變,由此也就能使滑輪202和金屬線206的相對位置不變。
必需設置金屬線系緊件260的理由是因為在這第2實施例中,安裝在滑輪202中的軸203上的軸承部分不是采用以前常識的軸承,而是采用固定軸襯210和可動軸襯211。
因為在使用軸承的場合下,有軸203與滑輪202的相對轉(zhuǎn)動阻力小的優(yōu)點,但是,軸承的鋼球或滾柱等總是容易產(chǎn)生磨損,甚至還時常發(fā)生偏向磨損,這些都是容易產(chǎn)生晃動的原因。
與此相對,在采用固定軸襯210和可動軸襯211的場合下,通過采用本發(fā)明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就能消除與磨損有關的缺點。相反,有滑輪202與軸203的相對轉(zhuǎn)動阻力使其不能如軸承那樣程度輕快的問題。
因此,如織機用開口驅(qū)動裝置的傳動機構那樣,有對軸203產(chǎn)生瞬間沖擊的相反轉(zhuǎn)動力的問題,與此相關地由于滑輪202對軸203的轉(zhuǎn)動阻力,有時會使與軸203的反轉(zhuǎn)成一體地引起滑輪202急劇的相反轉(zhuǎn)動,隨此有在滑輪202和金屬線208之間產(chǎn)生瞬間的但卻是過激的摩擦的問題。這就會使金屬線206的耐久性降低。
但,通過使用上述金屬線系緊件260,由于在滑輪202和金屬線206之間的摩擦不會再生,因而滑輪202和軸203之間能產(chǎn)生適當?shù)幕瑒印?br> 上述金屬線系緊件260與上述標記用的突起255將軸203夾在中間地配置在相互面對著的位置上,由此,借助上述突起255能更容易而且確實地進行滑輪202相對于金屬線206的定位(金屬線系緊件260相對于金屬線206的定位)。
如圖23所示,滑輪本體208的輪轂208a上設有直徑較大的圓形開口270,而且作為另一體而形成能安裝在圓形開口中的正八角形盤狀的芯子襯套271。而且與這芯子襯套271相對地設有構件安裝部209。
在這芯子襯套271的表里外周部上形成周緣倒角狀的臺階部272,安裝在滑輪本體208的輪轂兩側(cè)面上的輪轂蓋板214上形成正八角形的定位口273,它能嵌合芯子輪轂271的臺階部272。
這樣,就輪轂蓋板214和芯子襯套271的相對嵌裝角度而言,能從將1周正確地8等分中選擇。即、在優(yōu)先決定軸203和芯子襯套271的安裝角度中,能夠按照滑輪本體208相對于芯子襯套271的安裝角度那樣地選擇,因而即使在使金屬線206相對滑輪本體208的卷掛角度有較大的變更,仍能容易地對應。
圖24表示本發(fā)明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的第3實施例,與第2實施例不同之點在于在軸203的同一斷面上,在4個部位設有本流部204和支流部205的組合。
這樣,在這個實施例中,相對于軸203上的軸向同一位置、能同時在周向的4個位置加潤滑劑。在這種場合下的“同時“不是時間的問題,而是指一次能給油的部位數(shù)。
在這第3實施例中,由于軸203有充分的直徑,因而設置在軸203外周面上的切口219中的相互鄰接的切口不會相互干涉,但在軸203的直徑較小的場合下,將本流部204和支流部205的組合只設在2個相互對著的部位上,只要將它們沿軸向稍許錯開、交錯狀地交替配置,或者在同一斷面上減少成3個組合即可。相反、如果軸203的直徑能更大,則可能將本流部204和支流部205的組合設置5個部位以上。
圖25~圖28表示把本發(fā)明的滑動面潤滑結(jié)構用于擺動桿280的軸承部分里的第4實施例,其中的擺動桿用在織機中所用的開口驅(qū)動裝置的積極式傳動機構中。
在擺動桿280中,在向軸203的上方突出的臂部分281上,連接著開口驅(qū)動裝置的推拉連桿282,在向軸203下方突出的臂部分283上連接著與橫向并排狀地設置的擺動桿(圖中沒表示)相連接的連接桿284;在向軸203的側(cè)方突出的臂部分285上連接著與綜框(圖中沒表示)相連接的連接桿286。
該第4實施例與第1實施例相比,雖然包含了如上所述把滑輪202替換成擺動桿280和不用金屬線206這2點,其他地方多少有點不同,但由本流部204和支流部205構成本身的結(jié)構,幾乎是與第1實施例同樣的。
下面說明與第2實施例不同的結(jié)構。
如圖26所示,在這第4實施例中、與軸203的同一斷面相應的2個面對著的部位上設有本流部204和支流部205的組合,借助這2個組合,分別對固定軸襯210和可動軸襯211供給潤滑劑。
在桿本體287上安裝著塞住構件安裝部209的側(cè)部開口的側(cè)部閉鎖板289,在這側(cè)部閉鎖板289上連接著油回收管290、291。這些油回收管290、291借助從側(cè)部閉鎖板289到桿本體287而設置的回收油路292、293,與設置在固定軸襯210上的油溝215或設置在可動軸襯211上的油溝216相連通。
因此,能使借助本流部204和支流部205供給的潤滑劑不斷循環(huán)。當然,通過適當?shù)拈y門操作,能使?jié)櫥瑒┭h(huán)停止,而只在必要時才使其循環(huán)。
就上述油溝215、216而言,也可通過形成如第2實施例所示的流止部,而不需要油回收管290、291的構造,而且,當然可根據(jù)軸和軸承體(固定軸襯、可動軸襯)的潤滑性能,可選擇任何的構造。
可動軸襯211設有軸襯本體243和彈簧反射體296,而且這個彈簧反射體296由背壓施加機構297的作用而構成背撐。
背壓施加機構297設有調(diào)節(jié)螺栓298和凸輪片2101,前者是擰入貫通地設置在側(cè)部閉鎖板289上的;后者是能自由擺動地連接在這調(diào)節(jié)螺栓298的前端部上、在構件安裝部209內(nèi)、圍繞著樞支銷、能沿長孔2100作圓弧移動地設置的。
凸輪片2101具有這樣的凸輪形狀,即在把調(diào)節(jié)螺栓298朝拉出方向回轉(zhuǎn)操作時能推壓彈簧反射體296;通過相反操作調(diào)節(jié)螺栓298、能使推壓力減緩的。
因此,由這背壓施加機構297能容易而且迅速地進行可動軸襯211中的施向軸203的推壓力調(diào)節(jié)或推壓力解除等。
如圖27和圖28所示,在這第4實施例中,側(cè)方突出的臂部分285和連接桿286的連接部、或下方突出的臂部分283和連接桿284的連接部都采用由固定軸襯210和可動軸襯211形成的軸承結(jié)構。
雖然在圖27和圖28中都表示用螺栓2105直接地推壓任意一個可動軸襯211的軸襯本體243,但在這螺栓2105上設彈簧當然是可以的。
上述第2~第4實施例中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不僅可利用在軸和軸承體的潤滑,而且還能利用在潔凈室的凈氣器、各種洗凈裝置上。這時,在洗凈槽等組件內(nèi),把上述實施例所述的本流部205(間隙237)作為空氣或水的流路,沿上下方向或橫向配置,將作為噴出用的噴嘴的多個支流部204(間隙235)整列狀或交錯狀地配置在本流部205的縱長方向上,由此能對本流部205高密度地設置多個噴嘴;而且通過把軸203做成能繞軸心自由回轉(zhuǎn),由此能不影響槽內(nèi)容積、省空間地使洗凈流體等充分擴散,此外可減少洗凈流體等的用量,能有效地進行洗凈。
圖29至圖32是表示把本發(fā)明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用于流體擴散裝置的頭部的第5實施例。
在這第5實施例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中,構成結(jié)構的核心的本體部(下面用符號2110表示)設有框架構件2112和排列板2113。而且在這本體部2110上組裝著導引件連體2116,該引件連體2116由多個流體導引體2115連接成一體而構成,這些流體導引體2115結(jié)合在流體供給管2117的前端部上。
本體部2110的框架構件2112呈正方形框架式,其框內(nèi)的開口部2119也呈正方形狀。
與此相對,排列板2113(參照圖31)則是外側(cè)較大,里側(cè)較小的帶臺階的正方形盤體狀(下面、將外側(cè)部分稱為“大振擺盤部2113a”、將里側(cè)部分稱為“小振擺盤部2113b”)。小振擺盤部2113b的大小和厚度做成正好嵌入到框架構件2112的開口部2119里。
而且在這排列板2113上、從大振擺盤部2113a的外周部起、以稍許凹入在小振擺盤部2113b的外周部上的深度,形成下孔2123,它們是做成貫通上述排列板2113的板厚方向(里外兩面間)的切口狀的。
這樣,當把小振擺盤部2113b嵌入框架構件2112的開口部2119里地將排列板2113重合到框架構件2112上時,小振擺盤部2113b的外周面與框架構件2112的開口部2119的內(nèi)周緣部相接觸,各個下孔2123凹入到框架構件2112的開口部2119內(nèi)而成為圓孔狀,而且大振擺盤部2113a能閉塞這開口部2119。
另一方面,上述導引件連體2116設有下列部分,即、用粗細能插通在上述下孔2123里的金屬絲形成的網(wǎng)板狀部分2116a、從這網(wǎng)板狀部分2116a的外周部起、各個金屬絲材被折彎的直立部2116b、在各個直立部2116b的突端部向外方折彎的系緊部2116c。
網(wǎng)板狀部分2116a的面積大小基本與排列板2113的小振擺盤部2113b相同,各個網(wǎng)眼的一邊與排列板2113上的各個下孔2123相互間的間隔相等。而直立部2116b與小振擺盤部2113b的厚度相等。
由此可見,在使排列板2113和框架構件2112重合之前,將導引件連體2116夾入到上述兩構件之間時,將導引件連體2116的直立部2116b和系緊部2116c插通到各個下孔2123內(nèi),由此就形成流體導引件2115。
而且,由下孔2123的開口面積和流體導引件2115(直立部2116b)的截面積之差形成作為流路的間隙。
另外,在上述導引件連體2116中,可以不設從直立部2116b到系緊部2116c的彎曲部,即直立部2116b直線延伸到終端。
由于在第5實施例中沿這樣的排列板2113的外周部形成多條流路,所以流體的流出乃至噴出是以面方向擴展地被配置,因而能使流體擴散(包括從噴霧狀態(tài)到淋噴狀態(tài))。
如圖29和圖30所示,也可在上述網(wǎng)板狀部分2116a的背面張設四方錐狀的導引體2130,將其裝入在流體供給管2117內(nèi),這時流體從流體供給管2117沿導引體而導引到各條直立部2116b,能更進一步促進誘導。
雖然在本實施例中把本體部2110、導引件連體等都分別形成四方形狀,但各自也可形成圓形(圓盤狀),這時噴出流路可呈圓狀地配置。也可把導引體2130不形成四方錐狀,而形成圓錐狀,特別是在把噴出流路配置成圓形時,最好能做成圓錐狀。
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
例如,如第2實施例乃至第4實施例所示,把本發(fā)明用作向構件供給流體的場合下,流體并不局限于潤滑劑,也可是冷卻用或洗凈用的水或油、氣體等。
如果是使用第5實施例的方法,由于它能用于內(nèi)燃機上的燃料噴射、各種洗凈裝置或水或空氣的淋噴裝置等,因而作為對象的流體其適用于更廣范圍。
第5實施例不僅能用于流體的流出乃至噴出,也可用于吸引方向上。
圖33~圖37表示把本發(fā)明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301用于軸承的第6實施例。
由圖33可見,這個軸承301是滑動軸承(即、沒有滾珠或滾柱等轉(zhuǎn)動構件),因此它的本體部302是圓筒形,內(nèi)周面作成圓滑的滑動面303。
在這軸承301上,如圖34和圖35所示,在滑動面303周向的多個部位、而且在各個部位的多個軸向位置上,面向滑動面303地設置下孔(油溝)305。
這些下孔305有長度方向朝周向的狹縫狀開口,從橫向看深度方向的形狀(參見圖35的狀態(tài))呈月牙狀。這下孔305是從本體部302的筒孔內(nèi)部(即從滑動面303側(cè))、用銑刀加工或用放電加工等工藝往下挖而形成。
下孔305的開口部分的狹縫幅度取為約1.5mm(正公差),使其容易加工。
各個下孔305的配置成在軸向上相互并排且相互間隔一定,而且沿周向相互鄰接的下孔305被此在軸向上交替地錯開,結(jié)果全體成交錯狀配置。
各個下孔305沿軸向并排、相互形成一組301,各用1條給油路306將它們互相連通。這條給油路306是將滑動面303開始的深度保持一定、同時相對于本體部302的周部、沿軸向而形成,在本體部302的一端開放,另一端由塞子307塞住。
給油路306與各個下孔305的連通是通過將給油路306的位置定成下述方式而形成,即、給油路306的一部分內(nèi)周面在位置上與下孔305的最深部位(狹縫狀的縱長方向的中央位置)交叉(干涉)。
給油路306的內(nèi)徑取成約為8.2mm左右,使其加工容易。
在全部下孔305上、不完全閉塞這些下孔305內(nèi)部地嵌裝著導引構件309,它具有流體導引件310和填塊構件311。
即、流體導引件310是通過將圓形斷面的線材彎曲成規(guī)定形狀而形成。在與下孔305的狹縫幅度約為1.5mm的關系上,作為基材的線材,其線徑用約1.5mm(負公差)。
這個流體導引件310的彎曲形狀是把能從下孔305朝向給油路306可突出的U形圈狀輪部(突部)310a位于中央,在這輪部310a的兩側(cè)設有沿著下孔305的底部形狀(月牙曲線)的主軸部310。
填塊構件311是能充填下孔305內(nèi)的流體導引件310裝入部分以外所生成的空間,大致做成與下孔305的開口形狀(梭床圈形)相似的形狀。如圖36所示,在把這填塊構件311嵌入在下孔305里的狀態(tài)下,下孔305的開口內(nèi)產(chǎn)生相對于滑動面303的一些凹陷312,當這凹陷312形成較小時,凹陷312內(nèi)成了潤滑劑積存部,可用于潤滑劑的滯留。
可將橡膠或塑料、或者與本體部302相同性質(zhì)的金屬材料等用作構成上述填塊構件311的基材。可用過盤嵌裝、粘接或焊接等方法將填塊構件311固定到下孔305內(nèi)。
由此可見,在下孔305內(nèi),除了能被填塊構件311填充的部分、在四方形空間的內(nèi)表面(即四角部分)和流體導引件310的主軸部310b外表面之間形成了呈三角形間隙狀的支流路313,由這支流路313聯(lián)著給油路306側(cè)和滑動面302側(cè),在下孔的周向兩端部形成潤滑劑的流出口314。這樣,用這些支流路313開口面積的相加部分就能將潤滑劑供給滑動面303。
由此,1個下孔305上就形成了2個直徑小的流出孔314,與分別穿孔加工出2個流出孔314的相比,能使其容易形成。由于在下孔305的兩端部形成流出孔314,因而在周向上、增大了由1個下孔305所能潤滑的范圍。
若能確保本體部302的內(nèi)徑是100mm左右(最好是150mm以上),則完全可考慮采用上述潤滑結(jié)構。
在上述給油路306里插有直徑比給油路的內(nèi)徑還小的棒狀子桿構件315,這個子桿構件315以簽子穿釬子式地穿插在向給油路306內(nèi)突出的流路導引件310的輪部310a內(nèi)。
該子桿構件315最好用軟性樹脂或橡膠等材料形成,若能用一般用作油密封材料來構成子桿構件315則更好。當然也可用金屬或樹脂等硬質(zhì)材料形成。
由此可見,上述結(jié)構還能防止流體導引件310從下孔305脫落,能防止子桿構件315從給油路306脫出。在子桿構件315是由彈性材料制成時,還具有這樣特別的優(yōu)點,即能由其彈性使流體導引件310和子桿構件315朝相互接近方向靠近,并能防止晃動。
給油路306由于子桿構件315的存在而使通路面積變窄(即由給油路306的內(nèi)表面和子桿構件315的外表面之間所產(chǎn)生的間隙形成了通路),因而其有提高潤滑劑的供給壓力的優(yōu)點。而且還能將給油路306的內(nèi)徑適當增大某種程度地進行加工形成(即不拘泥于約8.2mm的尺寸、可適當放大地形成),從而有容易加工的優(yōu)點,由此就有可能形成軸向較長的給油路306。
子桿構件315還有如下優(yōu)點,即它把與給油路306連通的下孔305大致在其中央處分斷,起到將潤滑劑與支流路313相對地分成2分、同時加以誘導的作用,從左右流出口314將潤滑劑大致均等地排出。
給油路306和下孔305的連通部分沿本體部302的軸向并排地形成在同一軸上,按此關系流體導引件310的輪部310a也成為同一軸地配置,因此子桿構件315也定位成直線狀。這樣,潤滑劑的管路阻力就變小,而且有容易產(chǎn)生沿著多個流體導引件310的(朝支流路313方向)潤滑劑流動的優(yōu)點。
這個軸承301的組裝順序如圖37所示、把流體導引件310插入到沿沿本體部302軸向排列的下孔305里,使它的輪部310a向給油路306內(nèi)突出,接著從給油路306的一端插入子桿構件315,從人的跟前側(cè)依次地將子桿構件3 15如用穿釬子式地穿過各個流體導引件310的輪部310a。將填塊構件311嵌入全部下孔305里,用適當方法加以固定。
在給油路306內(nèi)的子桿構件315以外的部分上,插入棒狀構件(圖中沒表示)、用于在這子桿構件315和給油路306內(nèi)表面之間反彈地進行背撐,能使給油路306的通路面積更加縮小。這時,若用彈性材料制造這棒狀構件,能防止給油路306內(nèi)的子桿構件315的晃動不必說、就連下孔305內(nèi)的流體導引件310的晃動也能完全防止。
在具有上述滑動面潤滑結(jié)構的軸承中,當從給油路306的開放端供給潤滑劑(黃油或者其他油或液體等)時,這潤滑劑就沿著子桿構件315朝軸向流動在給油路306內(nèi),在流體導引件310的輪部310a被穿過的部分,沿著這流體導引件310的主軸部310b并經(jīng)過下孔305內(nèi)小直徑的支流路313而從流出口314導入到滑動面303上。
這樣,本發(fā)明的滑動面潤滑結(jié)構是能適用于軸承301上的,不管與軸之間的潤滑范圍多寬,(不能潤滑的區(qū)域可能極狹窄),都能盡可能地抑制潤滑劑的漏出。而且,即使在軸承的軸向長度長的場合下,也能容易地在軸向較寬范圍形成多個流出口314。
這樣,由于潤滑(和冷卻)具有萬全的性能,因而能盡可能地防止軸和軸承301的熱膨脹,由此就能把與軸的嵌裝公差朝極小方向控制,能形成晃動小的結(jié)構。能適用于超高速旋轉(zhuǎn)或超高速軸移動、并在壓延軋輥等高負荷荷重作用的場合下的軸承等,能適于更高精度移動。
下孔305的狹縫幅度可根據(jù)軸承301的內(nèi)徑或長度而作適當變更,關于周向配置和軸向配置(即、配置密度)也可根據(jù)潤滑的必要性作適當?shù)淖兏?。下?05的狹縫的長度方向也可沿軸向地配置。
軸承301的本體部302并不限于圓筒形,也可做成周向切去一部分的(C形等)筒形或方筒形等。
圖38是表示把本發(fā)明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用于軸承301的第7實施例,這第7實施例與上述第6實施例不同點在于流體導引件310的主軸部310b的兩端部設有抱持部310c,它沿著將壓塊構件311抱入方向折彎。
由于有這樣的結(jié)構,因而與第6實施例相比,能進一步防止壓塊構件311脫出,能防止流體導引件310的晃動,是較合適的。
其他結(jié)構和作用效果都與第6實施例大致相同。
如圖39所示,可在滑動面上設置保濕部320,用來使?jié)櫥瑒﹪驴?05的開口周部地滯留存積。
這種保濕部320是這樣形成的,即把對應區(qū)域形成粗糙面狀、密集地設置微小的凹部(以半球狀為首的凹部形狀沒有任何限定),或刻設網(wǎng)眼模樣,可用放電加工、電場腐蝕加工、滾軋壓力加工、噴丸加工、壓力加工等適當加工方法進行加工。
圖40是表示把本發(fā)明的滑動面潤滑結(jié)構用在機械零件上的第8實施例,其中的機械零件具有把平面作為滑動面303的本體部302的。
即使對具有這樣形體的本體部302,主要也還是在滑動面這面上設置下孔305,與這下孔305連通地設置給油路306、在下孔305里嵌入導引構件309等這幾方面都是與第6實施例所說的相同。
在這第8實施例中所示的機械零件雖然圖中省略了,但以加工作機械的基座或刀具臺等的移動面部分為首,可應用在各種機械中的附屬在位置調(diào)整機構等的平面配對的滑動零件部分上。
即、一般在工作機械的可動基座等構件上,在將機械制動狀態(tài)下或滑動過程中,由人工將潤滑劑滴下,但通過采用上述給油結(jié)構,給油作業(yè)就較省力,而且能提高滑動效率,能防止斷油。
即使在這第8實施例中,仍可根據(jù)用途等實際情況,適當變更本體部302的形狀、滑動面303的形狀(能形成導軌用凸條等的凹凸)、下孔的配置或數(shù)量等。
本發(fā)明除了上述各個實施例以外,還可能有各種變更。
譬如,流體導引件310并不局限于用線材形成,在把樹脂等用作基材時,可做成如圖36所示的將主軸部310b和填塊構件311合并在一起的斷面形狀,而形成為一體的。
在第6實施例(圖33~圖37)所示的結(jié)構,可把周向上以180度位置關系設置的下孔305(支流路313)和給油路306作為排出側(cè),把與這些構件錯開90度地設置的下孔305(支流路313)和給油路306作為吸引側(cè),使?jié)櫥瑒┰谒鼈冎g循環(huán)。由此,不僅能對軸和軸承、而且能對潤滑劑本身都能進行有效的冷卻,能提高潤滑效率。
由上述說明可見,由于本發(fā)明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在滑動面上形成油溝,在這油溝上設置了導引構件,由此使導引構件和油溝面之間形成了間隙狀的支流路,因而就能容易地形成作為下孔的油溝,能形成開口面積微小的支流路。又因為由導引構件使其具有對潤滑劑流的強的誘導性,能提高供給壓力,所以能確實而且常時地供給潤滑劑。當然不會伴有機械側(cè)的滑動效率的降低和作業(yè)的麻煩。
由上述說明可見,由于在本發(fā)明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中,在配對的面上能自由滑動地相接的一對滑動面中,至少在一方上設置潤滑劑的流出部,在這流出部周圍或相對側(cè)的滑動面上設置保濕部,用來使流出部流出的潤滑劑滯留,因而就能借助流出部暫時把供到滑動面相互間的潤滑劑滯留在保濕部里。
因此,能確實地常時保持潤滑狀態(tài),能防止滑動面相互間發(fā)生燒蝕或早期磨損等故障。
另外,由于不必為了供給潤滑劑而將機械側(cè)的滑動一一停止,因而不會造成滑動效率的降低、不會使作業(yè)變得更麻煩。
若在保濕部的形成區(qū)域設置刮板部,將保濕部有限地加以限制,則能阻止?jié)櫥瑒┞┏龅讲槐匾膮^(qū)域,具有能節(jié)省潤滑劑的優(yōu)點。
由上述說明可見,由于在本發(fā)明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上,在本體部上形成了能夠比較容易加工的下孔,通過將流體導引件插入這下孔,由下孔的開口面積與流體導引件的斷面積之差形成了構成流路的間隙。因而就能容易地形成下孔,而且能得到開口面積微小的流路用的間隙。
在把本體部形成軸狀、將上述流路用的間隙沿這軸向的場合下,在本體部上必需有把流體從流路用的間隙導引到本體部外部的徑向支流部。因此在這支流部上也可采用下孔與流體導引件組合的結(jié)構,由此能得到與上述同樣的優(yōu)點。
在把本體部做成框架構件與排列板重合的結(jié)構,在其中的排列板的外周部形成開有切口狀的多個下孔時,由于在每個下孔和插在其中的流體導引件的之間形成的間隙,形成具有面方向擴大的多個配置,因而就能成淋浴狀地擴散流出、甚至擴散噴出,能多方面擴大它的應用。
權利要求
1.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在面配合的能自由滑動地相接觸的一對滑動面(102a、103a)中的至少一方上設置著潤滑劑的流出部(104),在該流出部(104)周圍設置著能在其與另一方的滑動面之間滯留從上述流出部(104)流出的潤滑劑的保濕部(105)。
2.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在面配合的能自由滑動地相接觸的一對滑動面(102a、103a)中的至少一方上設置著潤滑劑的流出部(104),在另一方的滑動面上設置著能在其與流出部(104)側(cè)的滑動面間滯留從上述流出部(104)流出的潤滑劑的保濕部(105)。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濕部(105)是做成與流出部(104)的開口部相對應地凹下設置的潤滑劑滯留部(120)。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濕部(105)是做成多個細凹部(106)集合而成的粗糙面。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濕部(105)是由設置在與流出部(104)相交叉方向上的細溝形成的。
6.如權利要求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在設有保濕面(105)那一方的滑動面上、在滑動方向上保濕部(105)的形成區(qū)域的邊緣位置上設置著刮板部(133),它能與相對側(cè)的滑動面水密地相接觸。
7.如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它是用在把設有上述流出部(104)的滑動面(103)形成在軸式本體部(103)中,另一方的滑動面(102)形成在能軸狀外嵌的軸承式本體部(102)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流出部(104)是借助沿軸式本體部(103)的軸向形成的潤滑劑供給孔(110)、沿軸向插入保持在這個潤滑劑供給孔(110)里的第1導引件(115)、從軸式本體部(103)的滑動面(103a)起、以橫斷并連通上述潤滑劑供給孔(110)的形式形成的狹縫狀切口(111)、在這切口(111)內(nèi)、與上述第1導引件(115)相結(jié)合、同時成貫穿狀地保持在切口(111)的橫斷方向兩側(cè)的第2導引件(116)、嵌合在上述切口內(nèi)的第2導引件(116)以外的不要部分內(nèi)的填塊構件(117)從潤滑劑供給孔(110)起在切口(111)內(nèi)表面和第2導引件(116)外表面之間形成的間隙(123)而形成的。
8.如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它是用在設有上述流出部(104)的滑動面(103a)形成在軸式本體部(103)中,另一方面的滑動面(102a)形成在能軸狀外嵌成的軸承式本體部(102)中的,其特征在于上述流出部(104)是借助沿軸向形成在軸式本體部(103)的滑動面(103a)上的潤滑劑供給溝(137)、將這潤滑劑供給溝(137)的溝開口部閉塞而使溝底側(cè)形成流路(141)的蓋構件(138)、在這蓋構件(138)中的軸向必要部位沿溝深方向貫通的連通孔(143)從潤滑劑供給溝(137)內(nèi)的流路(141)起、通過連通孔(143)而形成的。
9.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軸式本體部(103)上、沿其軸向設置著多個流出部(104),與各個流出部(104)一一對應地設置多個軸承式本體部(102)。
10.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它是在軸式本體部(103)和外嵌在這軸式本體部(103)上的軸承式本體部(102)的滑動面(102a、103a)中,在軸式本體部(103)側(cè)的滑動面(103a)上形成潤滑劑的流出部(104),其特征在于上述流出部(104)是借助沿軸向形成在軸式本體部(103)上的滑動面(103a)上的潤滑劑供給溝(137)、將這潤滑劑供給溝(137)的溝開口部閉塞而使在溝底側(cè)形成流路(141)的蓋構件(138)、在這蓋構件(138)上的軸向必要部位上沿軸向貫通的連通孔(143),從潤滑劑供給溝(137)內(nèi)的流路(141)起、通過連通孔(143)而形成的。
11.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設有本體部(203)和流體導引件(227、228),在本體部(203)上形成尺寸大小容易加工的下孔(218)(223);流體導引件(227)(228)是插入在上述本體部(203)的下孔(218)、(223)內(nèi)的;由下孔(218)、(223)的開口面積和流體導引件(227、228)的斷面積之差,形成了構成流路的間隙(237)、(235)。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設有將上述本體部(203)形成軸狀,而且設有在這本體部(203)內(nèi)部軸向延伸的本流部(224)和從這本流部(204)起的、與本體部(203)的徑向外部連通的支流路(205);其中的本流部(204)由沿本體部(203)的軸向至少貫通一個端部的下孔(218)的內(nèi)周面、與沿著上述下孔(218)的全長而插入的直徑比下孔(218)小的棒材狀流體導引件(227)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所形成。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流部(205)設有狹縫狀的切口(219)、板狀填塊構件(222)和第2流體導引件(228);上述切口(219)是從本體部(203)的外表面起而形成的,它與沿本體部(203)的軸向設置的上述第1下孔(218)垂直相交、而且有容易加工的幅度;板狀壓塊構件(222)是橫跨切口(219)內(nèi)的與第1下孔(218)的連通部分、為形成穿通到切口兩側(cè)的第2下孔(223)而將上述切口(219)內(nèi)的不需要部分嵌合閉塞的;上述第2流體導引件(228)插入在由切口(219)和壓塊構件(222)形成的第2下孔(223)內(nèi)。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流體導引件(228)上設有能從第2下孔(223)向第1下孔(218)內(nèi)突出的輪部(232),這時,插入在第1下孔(218)里的第1流體導引件(227)設有穿釬子式狀地插入第2流體導引件(228)的輪部(232)的子桿構件(226)、和插入到這子桿構件(226)的插通部分以外的第1下孔(218)內(nèi)的主桿構件(225)。
15.如權利要求12-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本體部(203)上沿軸向空開規(guī)定間隔地設有多個支流部(205),在各個支流部(205)周圍借助適當?shù)妮S承構件設置著適當?shù)膭幼黧w。
16.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上述本體部(2110)設有框架構件(2112)和排列板(2113),該排列板的外周部與框架構件(2112)的開口部(2119)的內(nèi)周緣部相接觸、并能將開口部(2119)閉塞;在排列板(2113)上形成多個下孔(2123),它們是從其外周部凹入框架構件(2112)的開口部(2119)內(nèi)地形成朝板厚方向貫通的切口狀;把插入到這些下孔(2123)里的流體導引件(2115)、按照各個下孔(2123)的配置、借助相互連接而形成導引件連體(2116)。
17.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在設有滑動面(303)的本體部(302)上設有油溝(305)、給油路(306)和流出口(314),上述油溝(305)是形成在上述滑動面(303)一面上的;上述給油路(306)是與油溝(305)連通而導引流體地形成在本體部(302)上的;上述流出口(314)是能把流體排出到滑動面(303)上地形成在油溝(305)的端部上;在上述油溝(305)上、在與油溝(305)的內(nèi)面之間設置著形成間隙狀支流路(313)的導引構件(309),其將上述給油路(306)和流出口(314)聯(lián)系起來。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上述油溝(305)形成為從滑動面(303)側(cè)下陷的狹縫狀,上述給油路(306)形成為沿著滑動面(305)的方向的孔、而且與上述油溝(305)相互連通地在這油溝(305)的最深部位局部地交叉;上述導引構件(309)設有流體導引件(310)和填塊構件(311);上述流體導引件(310)是從上述油溝(305)的與給油路(306)連通部起、到達狹縫狀開口兩端部、沿油溝(305)的內(nèi)部底面而裝入的;上述填塊構件(311)是把油溝(305)中的流體導引件(310)的裝入部位以外所產(chǎn)生的空間閉鎖的。
19.如權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上述本體部(302)是形成筒狀、在其內(nèi)周上形成上述滑動面的;上述給油路(306)是在本體部(302)的周部上、沿軸心方向形成的。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在滑動面(303)的周向多個部位上、而且分別沿軸向、空開一定間隔地設置多個上述油溝(305),在周向上鄰接的油溝(305)交錯地配置著。
21.如權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上述本體部(302)的滑動面(303)形成為平面。
22.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流體導引件(310)的兩端設置著將填塊構件(311)向抱入方向彎曲的抱持部(310)。
23.如權利要求17-2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滑面(303)上設置著保濕部(320),使?jié)櫥瑒粼谟蜏?305)的開口部的周部上。
全文摘要
滑動面的潤滑構造,它可防止一對滑動面在面對面配合相接觸的狀態(tài)下,在高的表面壓力下進行高速滑動的部分發(fā)生燒蝕等故障,本發(fā)明提供的滑動面的潤滑結(jié)構是在軸103的外周面103a上設置供給潤滑劑的流出孔104,在這流出孔104的周圍、用放電加工等工藝措施、設置由細凹部集合而構成的粗糙表面狀的保濕部105。從流出孔104流出的潤滑劑滯留在這保濕部105上,能確實、常時地將軸承側(cè)構件102的內(nèi)周面102a與軸的外周面間保持成潤滑狀態(tài)。
文檔編號F16N1/00GK1266965SQ9910738
公開日2000年9月20日 申請日期1999年3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3月16日
發(fā)明者橫井淳一 申請人:橫井產(chǎn)業(yè)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