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串行總線結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手持穩(wěn)定器連接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并且使用手持穩(wěn)定器,知道手持穩(wěn)定器能夠對相機攝影實現增穩(wěn),使相機在拍攝時不會出現手抖導致畫面晃動,影響拍攝效果。但是,當使用傳統(tǒng)的手持穩(wěn)定器時,在調節(jié)焦距的遠近時往往是采用手直接操控相機的按鍵,這會導致操作困難并出現相機鏡頭晃動導致影像的模糊;因此,手持穩(wěn)定器與相機進行通訊實現手持穩(wěn)定器調節(jié)拍攝參數逐步成為研發(fā)熱點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大部分手持穩(wěn)定器只能與pc機進行通訊,不能夠連接拍攝設備并通過與拍攝設備通信控制拍攝參數,部分可以控制拍攝參數的手持穩(wěn)定器采用藍牙、無限射頻的連接方式,增加了通訊控制模塊,產品成本較高;此外,還有部分現有手持穩(wěn)定器產品通過線纜直接連接,但在云臺工作時,隨著電機的轉動,通訊線纜會出現打結、卡死等問題。
如公開號為cn105759853a的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一種手持云臺及控制方法”,包括手持桿、固定相機、控制航向運動的航向電機、控制橫滾運動的橫滾電機、控制俯仰運動的俯仰電機,固定相機固定在相機固定夾上,相機固定夾的一端設有控制俯仰運動的俯仰電機,俯仰電機與控制橫滾運動的橫滾電機連接,橫滾電機的下部設置控制航向運動的航向電機,航向電機固定在手持桿上,手持桿上設有功能按鍵、搖桿、電量指示燈及與pc機通信的usb接口。
通過以上內容可以發(fā)現,現有技術中手持穩(wěn)定器僅支持與pc機通信,還無法實現通過手持穩(wěn)定器與相機通訊進而調節(jié)相機參數的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手持穩(wěn)定器連接控制裝置,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手持穩(wěn)定器與相機進行通訊,云臺工作時通訊線纜會出現打結、卡死等問題。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手持穩(wěn)定器連接控制裝置,包括:手持穩(wěn)定器,還包括:通信模塊,所述通信模塊設置于手持穩(wěn)定器上的第一電機或第二電機或第三電機或控制器中的任意一個結構內,所述第一電機的外殼或固定架中的任意一個結構上開設有輸出接口,所述第一電機的轉動部位與手持穩(wěn)定器上的固定架相連接;所述固定架用于固定拍攝設備,從而使拍攝設備與第一電機的轉動部位保持同步轉動;所述輸出接口用于和固定架上的拍攝設備連接,同時,可以使連接輸出接口與拍攝設備的通訊線纜能夠與拍攝設備、第一電機的轉動部位保持同步轉動,避免通訊線纜的卡死、打結現象。
作為優(yōu)選,所述通信模塊與輸出接口通過電線相連接;所述通信模塊還與第一電機的第一接線端子相連接,所述第一接線端子的導線通過第一電機中空軸、側臂與手持穩(wěn)定器上的第二電機相連接;通過這種連接方式,第一電機在轉動時,由于電機軸為中空軸,導線在第一電機內部不會出現打結、卡死現象。
作為優(yōu)選,所述輸出接口與第一電機的第一接線端子相連接,所述第一接線端子的導線通過第一電機中空軸、上側臂與第二電機中空軸第二電機上的第二接線端子相連接,所述第二接線端子與通信模塊相連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輸出接口與第一電機的第一接線端子相連接,所述第一接線端子的導線通過第一電機中空軸、上側臂與第二電機中空軸第二電機上的第二接線端子相連接,所述第二接線端子的導線通過下側臂與第三電機中空軸第三電機上的第三接線端子相連接,所述第三接線端子與通信模塊相連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輸出接口與第一電機的第一接線端子相連接,所述第一接線端子的導線通過第一電機中空軸、上側臂與第二電機中空軸第二電機上的第二接線端子相連接,所述第二接線端子的導線通過下側臂、滑環(huán)與第三電機中空軸第三電機上的第三接線端子相連接,所述第三接線端子與控制器相連接,所述控制器與通信模塊相連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手持穩(wěn)定器還設置有控制器,所述第三電機分別與第二電機和控制器通過導線相連接;通過這種連接方式,當外部通訊線纜接通時,控制器可以通過通信模塊實現與拍攝設備之間的通訊以及參數調節(jié)。
作為優(yōu)選,所述手持穩(wěn)定器內還設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過導線與第三電機相連接;通過這種連接方式,當外部通訊線纜接通時,控制器可以通過通信模塊實現與拍攝設備之間的通訊以及參數調節(jié)。
作為優(yōu)選,所述輸出接口為usb、type-c、hdmi或ctia中的一種;采用與拍攝設備相適配的輸出接口,增強適應性。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
1.手持穩(wěn)定器與相機可通過usb、type-c、hdmi或ctia接口進行串行通訊,適配性強。
2.第一電機的外殼或固定架中的任意一個結構上開設有輸出接口,輸出接口接入的連接線纜可以與相機同步轉動,避免了云臺工作時通訊線纜會出現打結、卡死等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的輸出接口位于第一電機外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所述的輸出接口位于固定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所述的通信模塊位于第一電機、輸出接口位于第一電機外殼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所述的通信模塊位于第一電機、輸出接口位于固定架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所述的第二電機、第三電機和控制器的接線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所述的通信模塊位于第二電機、輸出接口位于第一電機外殼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所述的通信模塊位于第二電機、輸出接口位于固定架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所述的通信模塊位于第三電機、輸出接口位于第一電機外殼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fā)明所述的通信模塊位于第三電機中的第二電機、第三電機和控制器的接線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fā)明所述的通信模塊位于第三電機、輸出接口位于固定架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fā)明所述的通信模塊位于控制器中的第二電機、第三電機和控制器的接線結構示意圖;
圖中,100為手持穩(wěn)定器,200為通信模塊,300為第一電機,301為輸出接口,302為固定架,303為第一接線端子,304為第一電機中空軸,305為上側臂,306為第一限位裝置,400為第二電機,401為第二接線端子,402為第二電機中空軸,403為下側臂,404為第二限位裝置,500為第三電機,501為第三電機中空軸,502為第三接線端子,503為滑環(huán),600為控制器,700為拍攝設備,701為通訊線纜。
具體實施方式1
如圖1、圖3所示,一種手持穩(wěn)定器連接控制裝置,包括:手持穩(wěn)定器100,還包括:通信模塊200,所述通信模塊200設置于手持穩(wěn)定器100上的第一電機300內,所述第一電機300的外殼上開設有輸出接口301,所述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與固定架302相連接;所述固定架302用于固定拍攝設備700,從而使拍攝設備700與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保持同步轉動;同時,可以使連接輸出接口301與拍攝設備700的通訊線纜701能夠與拍攝設備700、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保持同步轉動,避免通訊線纜701的卡死、打結現象。
所述通信模塊200與輸出接口301通過電線相連接;所述通信模塊200還與第一電機300的第一接線端子303相連接,所述第一接線端子302的導線通過第一電機中空軸304、側臂305與手持穩(wěn)定器100上的第二電機400相連接,所述第一電機300內部設有第一限位裝置306;第一電機300在轉動時,由于電機軸為中空軸,導線在第一電機300內部不會出現打結、卡死現象,所述第一限位裝置306用于限定第一電機300的轉動角度范圍,進一步防止內部導線打結的可能性。
如圖5所示,所述手持穩(wěn)定器100還設置有第三電機500和控制器600,所述第三電機500分別與第二電機400和控制器600通過導線相連接;通過這種連接方式,當外部通訊線纜701接通時,控制器600可以通過通信模塊200實現與拍攝設備700之間的通訊以及參數調節(jié)。
所述輸出接口301為usb、type-c、hdmi或ctia中的一種。
具體實施方式2
如圖2、圖4所示,一種手持穩(wěn)定器連接控制裝置,包括:手持穩(wěn)定器100,還包括:通信模塊200,所述通信模塊200設置于手持穩(wěn)定器100上的第一電機300內,所述固定架302上開設有輸出接口301,所述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與固定架302相連接;所述固定架302用于固定拍攝設備700,從而使拍攝設備700與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保持同步轉動;同時,可以使連接輸出接口301與拍攝設備700的通訊線纜701能夠與拍攝設備700、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保持同步轉動,避免通訊線纜701的卡死、打結現象。
如圖4所示,所述通信模塊200與輸出接口301通過電線相連接;所述通信模塊200還與第一電機300的第一接線端子303相連接,所述第一接線端子302的導線通過第一電機中空軸304、側臂305與手持穩(wěn)定器100上的第二電機400相連接,所述第一電機300內部設有第一限位裝置306;第一電機300在轉動時,由于電機軸為中空軸,導線在第一電機300內部不會出現打結、卡死現象,所述第一限位裝置306用于限定第一電機300的轉動角度范圍,進一步防止內部導線打結的可能性。
如圖5所示,所述手持穩(wěn)定器100還設置有第三電機500和控制器600,所述第三電機500分別與第二電機400和控制器600通過導線相連接;通過這種連接方式,當外部通訊線纜701接通時,控制器600可以通過通信模塊200實現與拍攝設備700之間的通訊以及參數調節(jié)。
所述輸出接口為usb、type-c、hdmi或ctia中的一種。
具體實施方式3
如圖1、圖6所示,一種手持穩(wěn)定器連接控制裝置,包括:手持穩(wěn)定器100,還包括:通信模塊200,所述通信模塊200設置于手持穩(wěn)定器100上的第二電機400內,所述第一電機300的外殼上開設有輸出接口301,所述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與固定架302相連接;所述固定架302用于固定拍攝設備700,從而使拍攝設備700與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保持同步轉動;同時,可以使連接輸出接口301與拍攝設備700的通訊線纜701能夠與拍攝設備700、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保持同步轉動,避免通訊線纜701的卡死、打結現象。
所述輸出接口301與第一電機300的第一接線端子303相連接,所述第一接線端子303的導線通過第一電機中空軸304、上側臂305與第二電機中空軸402第二電機400上的第二接線端子401相連接,所述第二接線端子401與通信模塊200相連接;由于第二接線端子401的導線通過第二電機中空軸402,導線在第二電機400內部不會出現打結、卡死現象,配合第二限位裝置403可以限制第二接線端子401的導線轉動角度范圍,進一步防止內部導線打結的可能性。
如圖5所示,所述手持穩(wěn)定器100還設置有第三電機500和控制器600,所述第三電機500分別與第二電機400和控制器600通過導線相連接;通過這種連接方式,當外部通訊線纜701接通時,控制器600可以通過通信模塊200實現與拍攝設備700之間的通訊以及參數調節(jié)。
所述輸出接口301為usb、type-c、hdmi或ctia中的一種。
具體實施方式4
如圖2、圖7所示,一種手持穩(wěn)定器連接控制裝置,包括:手持穩(wěn)定器100,還包括:通信模塊200,所述通信模塊200設置于手持穩(wěn)定器100上的第二電機400內,所述固定架302上開設有輸出接口301,所述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與固定架302相連接;所述固定架302用于固定拍攝設備700,從而使拍攝設備700與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保持同步轉動;同時,可以使連接輸出接口301與拍攝設備700的通訊線纜701能夠與拍攝設備700、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保持同步轉動,避免通訊線纜701的卡死、打結現象。
所述輸出接口301與第一電機300的第一接線端子303相連接,所述第一接線端子303的導線通過第一電機中空軸304、上側臂305與第二電機中空軸402第二電機400上的第二接線端子401相連接,所述第二接線端子401與通信模塊200相連接;由于第二接線端子401的導線通過第二電機中空軸402,導線在第二電機400內部不會出現打結、卡死現象,配合第二限位裝置403可以限制第二接線端子401的導線轉動角度范圍,進一步防止內部導線打結的可能性。
如圖5所示,所述手持穩(wěn)定器100還設置有第三電機500和控制器600,所述第三電機500分別與第二電機400和控制器600通過導線相連接;通過這種連接方式,當外部通訊線纜701接通時,控制器600可以通過通信模塊200實現與拍攝設備700之間的通訊以及參數調節(jié)。
所述輸出接口301為usb、type-c、hdmi或ctia中的一種。
具體實施方式5
如圖1、圖8所示,一種手持穩(wěn)定器連接控制裝置,包括:手持穩(wěn)定器100,還包括:通信模塊200,所述通信模塊200設置于手持穩(wěn)定器100上的第三電機500內,所述第一電機300的外殼上開設有輸出接口301,所述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與固定架302相連接;所述固定架302用于固定拍攝設備700,從而使拍攝設備700與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保持同步轉動;同時,可以使連接輸出接口301與拍攝設備700的通訊線纜701能夠與拍攝設備700、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保持同步轉動,避免通訊線纜701的卡死、打結現象。
所述輸出接口301與第一電機300的第一接線端子303相連接,所述第一接線端子303的導線通過第一電機中空軸304、上側臂305與第二電機中空軸402第二電機400上的第二接線端子401相連接;如圖9所示,所述第二接線端子401的導線通過下側臂403、滑環(huán)503與第三電機中空軸501第三電機500上的第三接線端子502相連接,所述第三接線端子502與通信模塊200相連接。
手持穩(wěn)定器100內還設置有控制器600,所述控制器600通過導線與第三電機500相連接。
所述輸出接口301為usb、type-c、hdmi或ctia中的一種。
具體實施方式6
如圖2、圖10所示,一種手持穩(wěn)定器連接控制裝置,包括:手持穩(wěn)定器100,還包括:通信模塊200,所述通信模塊200設置于手持穩(wěn)定器100上的第三電機500內,所述固定架302上開設有輸出接口301,所述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與固定架302相連接;所述固定架302用于固定拍攝設備700,從而使拍攝設備700與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保持同步轉動;同時,可以使連接輸出接口301與拍攝設備700的通訊線纜701能夠與拍攝設備700、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保持同步轉動,避免通訊線纜701的卡死、打結現象。
所述輸出接口301與第一電機300的第一接線端子303相連接,所述第一接線端子303的導線通過第一電機中空軸304、上側臂305與第二電機中空軸402第二電機400上的第二接線端子401相連接;如圖9所示,所述第二接線端子401的導線通過下側臂403與第三電機中空軸501第三電機500上的第三接線端子502相連接,所述第三接線端子502與通信模塊200相連接。
如圖5所示,手持穩(wěn)定器100內還設置有控制器600,所述控制器600通過導線與第三電機500相連接。
所述輸出接口301為usb、type-c、hdmi或ctia中的一種。
具體實施方式7
如圖1、圖8所示,一種手持穩(wěn)定器連接控制裝置,包括:手持穩(wěn)定器100,還包括:通信模塊200,所述通信模塊200設置于手持穩(wěn)定器100上的控制器600內,所述第一電機300的外殼上開設有輸出接口301,所述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與固定架302相連接;如圖8所示,所述固定架302用于固定拍攝設備700,從而使拍攝設備700與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保持同步轉動;同時,可以使連接輸出接口301與拍攝設備700的通訊線纜701能夠與拍攝設備700、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保持同步轉動,避免通訊線纜701的卡死、打結現象。
如圖11所示,所述輸出接口301與第一電機300的第一接線端子303相連接,所述第一接線端子303的導線通過第一電機中空軸304、上側臂305與第二電機中空軸402第二電機400上的第二接線端子401相連接,所述第二接線端子401的導線通過下側臂403、滑環(huán)503與第三電機中空軸501第三電機500上的第三接線端子502相連接,所述第三接線端子502與控制器600相連接,所述控制器600與通信模塊200相連接。
所述輸出接口301為usb、type-c、hdmi或ctia中的一種。
具體實施方式8
如圖2、圖10所示,一種手持穩(wěn)定器連接控制裝置,包括:手持穩(wěn)定器100,還包括:通信模塊200,所述通信模塊200設置于手持穩(wěn)定器100上的控制器600內,所述固定架302上開設有輸出接口301,所述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與固定架302相連接;所述固定架302用于固定拍攝設備700,從而使拍攝設備700與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保持同步轉動;同時,可以使連接輸出接口301與拍攝設備700的通訊線纜701能夠與拍攝設備700、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保持同步轉動,避免通訊線纜701的卡死、打結現象。
如圖11所示,所述輸出接口301與第一電機300的第一接線端子303相連接,所述第一接線端子303的導線通過第一電機中空軸304、上側臂305與第二電機中空軸402第二電機400上的第二接線端子401相連接,所述第二接線端子401的導線通過下側臂403、滑環(huán)503與第三電機中空軸501第三電機500上的第三接線端子502相連接,所述第三接線端子502與控制器600相連接,所述控制器600與通信模塊200相連接。
所述輸出接口301為usb、type-c、hdmi或ctia中的一種。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
所述第一電機300的外殼或固定架302中的任意一個結構上開設有輸出接口301,而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與手持穩(wěn)定器100上的固定架302相連接,因此,第一電機300的外殼或固定架302以及固定架上的拍攝設備700和通訊線纜701能與第一電機300的轉動部位保持同步轉動,避免了通訊線纜701的卡死、打結現象;通信模塊200設置于手持穩(wěn)定器100上的第一電機300或第二電機400或第三電機500或控制器600中的任意一個結構內,在第一電機300或第二電機400或第三電機500的轉動部位發(fā)生轉動時,第一接線端子303的導線通過第一電機中空軸304,配合第一限位裝置306限制第一接線端子303的導線轉動角度范圍,第二接線端子401的導線通過第二電機中空軸402,配合第二限位裝置403限制第二接線端子401的導線轉動角度范圍,第三接線端子502的導線通過第三電機中空軸501,配合滑環(huán)503使第三接線端子502的導線實現360度的轉動,因此,導線在第一電機300、第二電機400、第三電機500內部不會出現打結、卡死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