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單向閥的領域,特別是關于一種使用把手切換流通狀態(tài)的組合式球塞閥。
背景技術:
按,球塞閥通常是用于輸送流體或是呈較小顆粒狀的粉粒體的管路,利用其具有方便開啟或關閉的設計,以作為管路中的流體或粉粒體的流量控制手段。
請參閱第1、2圖,為現(xiàn)有球塞閥的立體分解圖及其組裝后的剖視圖。如圖中所示,目前市面上多數(shù)的球塞閥1是采取二片式的組裝方式,其主要包括一閥體11、一旋轉件12、一操作把手13及一蓋體14,其中該閥體11是以鑄造方式而制得,且對應該旋轉件12而成型有一容置空間111,該旋轉件12是活動設置于該容置空間111內,并藉由該蓋體14與該閥體11相互蓋合后而將該旋轉件12封閉于其內,該操作把手13是設置于該閥體11外部且與該旋轉件12相連接,該旋轉件12是為具有一通孔121的球體,該閥體11及該蓋體14分別對應該通孔121的軸心線而分別設有一第一連接部112及一第二連接部141,該第一連接部112及該第二連接部141均為法蘭結構;據(jù)而利用旋動該操作把手13而能帶動該旋轉件12作轉動,借以控制該旋轉件的該通孔121的方向,使該通孔121對應該第一連接部112及該第二連接部141而達到連通或者阻斷管路的目的。
然而,目前該閥體11是由金屬材質以鑄模方式而制成,因此,其表面大多會留下氣泡殘留的氣孔,以及為了兼顧強度而增加該閥體11的厚度,因此,相對其重量也會大幅提高。再者,當拆卸后進行維修或清洗時,由于其重量重而不易進行操作,因此,重量重而不易拆卸維修、更換、清洗,是為傳統(tǒng)球塞閥1最大的缺點。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人是將閥本體改變?yōu)榻M合式組裝設計,且每一構件均是各別加工而成,因而能夠兼顧其強度及減薄厚度,據(jù)而達到減輕重量的功效。由于改變?yōu)榻M合式組裝設計,因而必須有對應的組裝結構,以確保使用時的安全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組合式球塞閥,俾利用至少由一第一殼體、一第二殼體及一把手座所組成的一閥本體,由于采用各別加工制作,其厚度減薄且能兼顧強度,進而達到便于組拆卸更換、維修或清洗,以及輕量化等功效。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組合式球塞閥,其包括:一閥本體,包含:一第一殼體,其中心軸線對應設有一第一通孔,鄰接該第一通孔而形成有一第一錐面,且于該第一殻體的外部設有一第一安裝部,該第一錐面上是對應該第一通孔而設有一第一止漏環(huán);一第二殼體,是呈圓管形結構體,其一端是對應該第一安裝部而設有一第一組接部而套接于其上,相對該第一組接部而設有一第二安裝部,且該第二殼體頂部是設有一第二組 接部;及一把手座管,設于該第二組接部內,使該第一殼體、該第二殼體及該把手座管組裝后而形成相連通的一容置空間;一轉軸,活動穿設于該把手座管內,該轉軸的二端分別為一第一連接端及一第二連接端,且分別穿出該把手座管的二端部;一操作把手,其一端是固設于該第一連接端以帶動該轉軸轉動;一旋轉件,其對應該容置空間的尺寸而成型為一球狀結構體以供活動設置于該容置空間內,該旋轉件的中心軸是對應該第一通孔而設有一第二通孔,且于垂直該第二通孔中心軸的該旋轉件表面對應該第二連接端而設有一嵌合孔,使該旋轉件與該轉軸作連接;及一蓋體,其中心軸線對應設有一第三通孔,鄰接該第三通孔而形成有一第二錐面,且于該蓋體的外部設有一第三安裝部以供對合固設于該第二安裝部,該第二錐面上是對應該第三通孔而設有一第二止漏環(huán)。
于一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的該第二殼體是為薄殼化設計以減輕重量。再者,該第二安裝部及該第三安裝部是為相對合的螺孔設置,以供螺設復數(shù)根固定螺絲,以快速將二者組接成一體。
于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殼體相對該第一通孔的外部是呈光滑的凸出管狀結構,且該蓋體相對該第三通孔的外部是呈光滑的凸出管狀結構,可直接焊接于管路上作使用,或結合各所需尺寸的法蘭結構作使用;相較于傳統(tǒng)球塞閥是采鑄模制造而僅以法蘭組接于管路上,因而限制了其使用范圍;再者,由于傳統(tǒng)球塞閥的法蘭結構的尺寸并無法變更,當管路尺寸不同于該法蘭結構時,就必須使用不同尺寸的球塞閥,徒增開發(fā)及制造成本。
其中,該第一止漏環(huán)及該第二止漏環(huán)的尺寸是大于該第二通孔的尺寸,且使該旋轉件得以與該第一止漏環(huán)及該第二止漏環(huán)密接,以提升使用時的防漏滲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式組裝設計不僅便于拆卸更換、維修或清洗,且構件均是各別加工而制成,相較于傳統(tǒng)使用鑄模方式制造的一體式球塞閥,更加能夠減薄厚度及減輕重量。
附圖說明
圖1 是現(xiàn)有球塞閥的立體分解圖。
圖2 是現(xiàn)有球塞閥組裝后的剖視圖。
圖3 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4 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組裝后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3、4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組合式球塞閥2是包括一閥本體21、一轉軸22、一把手23、一旋轉件24及一蓋體25。
其中該閥本體21是包含:一第一殼體211,是呈圓錐管狀結構體,其中心軸線處是對應設有一第一通孔2111,且該第一殼體211內面鄰接該第一通孔而形成有一第一錐面2112,并于該第一殼體211的外部設有一第一安裝部2113,該第一錐面2112上是對應該第一通孔2111而設有一第一止漏環(huán)2114;一第二殻體212,是呈圓管形結構體且為薄殼化設計,其一端是對應該第一安裝部2113而設有一第一組接部2121而套接于其上,相對該第一組接部2121而設有一第二安裝部2122,且該第二殼體212頂部是設有一第二組接部2123,相較于現(xiàn)有的該球塞閥1的該閥本體11的厚度更?。患耙话咽肿?13,其一端是固設于該第二組接部2123內,使該第一殼體211、該第二殼體212及該把手座管213組裝后而形成相連通的一容置空間214。如圖中所示,該第二安裝部2122是為復數(shù)個螺孔的配置。
該轉軸22是活動穿設于該把手座管213內,該轉軸22的二端分別為一第一連接端221及一第二連接端222,且分別穿出該把手座管213的二端部,因此,該第一連接端221是位于該把手座管213外部,該第二連接端222位于該容置空間214內。
該操作把手23的一端是固設于該第一連接端221以帶動該轉軸22同步轉動。
該旋轉件24是對應該容置空間214的尺寸而成型為一球狀結構體,以供將該旋轉件24活動設置于該容置空間214內,該旋轉件24的中心軸是對應該第一通孔2111而設有一第二通孔241,且于垂直該第二通孔241中心軸的該旋轉件24表面對應該第二連接端222而設有一嵌合孔242,使該旋轉件24與該轉軸22作連接。
該蓋體25的中心軸線是對應該第二通孔241而設有一第三通孔251,且該蓋體25內面鄰接該第三通孔251而形成有一第二錐面252,于該蓋體25的外部設有一第三安裝部253以供對合固設于該第二安裝部2122,該第二錐面252上是對應該第三通孔251而設有一第二止漏環(huán)254。應注意的是,該第二止漏環(huán)254的尺寸是大于該第二通孔241的尺寸,以確保該第一止漏環(huán)2114及該第二止漏環(huán)254密接于該旋轉件24的外表面。再者,該第三安裝部253與該第二安裝部同樣為螺孔設置,二者經(jīng)過對合后而能螺設復數(shù)根固定螺絲255。
另外,如圖3、4所示,該第一殼體211相對該第一通孔2111的外部是呈光滑的凸出管狀結構,且該蓋體25相對該第三通孔251的外部亦同樣呈光滑的凸出管狀結構,據(jù)而能夠以焊接方式結合于一管路上,或與其他法蘭結構作結合,亦即可對應所需尺寸而自行焊接適當尺寸的法蘭結構,故能夠大幅提升其應用范圍,且可避免不必要的開發(fā)及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故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裝飾,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