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及非開挖修復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及非開挖修復方法,其中,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包括第一密封膜和第二密封膜;所述第一密封膜和第二密封膜相互連接密封并形成密閉的環(huán)形筒狀結構,所述環(huán)形筒狀結構用于附著在待修復管道的內壁上,且第一密封膜和第二密封膜之間設置有空腔層;而且,所述空腔層為密閉空腔,所述第一密封膜為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內層密封膜,所述第二密封膜為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外層密封膜;所述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環(huán)面上設置有進氣口、進料口和出氣口,所述進氣口、進料口和出氣口分別連通空腔層。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不僅能夠帶水作業(yè),而且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可以在管道中不需翻轉、輸送簡單、結構強度大,有效擴大其適用范圍。
【專利說明】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及非開挖修復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管道鋪設【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及管道非開挖修復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城市管道是支撐社會發(fā)展及保證人民生活的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管道維護養(yǎng)護是保證其正常機理及功能的必要手段。通常情況下,管道的修復工作主要通過開挖修復和非開挖修復兩種修復方式進行管道修復。
[0003]開挖修復即直接將管道挖開,然后對待修復管道進行修復,管道的開挖修復存在的環(huán)境問題以及經濟影響比較大,且容易造成其余管道的破壞等可靠導致的安全事故。然而,非開挖修復對于基礎設施低影響、低維護的修復方式逐漸備受重視。
[0004]目前,現(xiàn)有管道的非開挖修復方法中主要采用翻轉內襯(CIPP,Cured in PlacePipe,也稱之為原位固化)的方法進行修復,翻轉內襯法主要是通過將具有防滲透耐腐蝕保護膜的復合纖維增強后的軟管作為載體,將載體浸潰環(huán)氧或不飽和樹脂后,用水或氣做動力,將軟管緊貼在舊管內,當軟管固化后在舊管內形成整體性的內壁層,從而達到對地下管道修復的目的。
[0005]但是,翻轉內襯法在管道修復過程中主要應用在管道的結構性修復(結構性修復即為新的內襯管具有不依賴原有管道結構而獨立承受外部凈水壓力、土壓力和動荷載作用的修復方法),且該翻轉內襯法在管道結構性修復中需要較厚的樹脂涂層增加修復強度;然而,當樹脂涂層較厚時,對于應用翻轉內襯法的修復結構存在翻轉、輸送困難,且在施工過程中該修復結構容易出現(xiàn)氣泡、軟弱以及隆起等問題,同時需要保證管道必須排干,無法實現(xiàn)帶水作業(yè),使得該翻轉內襯法的適用范圍較小。
【發(fā)明內容】
[0006]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及其修復方法,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翻轉內襯法在管道修復過程中,修復結構存在翻轉、輸送困難,以及無法帶水作業(yè),使其適用范圍較小的問題。
[0007]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實施例公開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8]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用于修復待修復管道(12),包括:第一密封膜(I)和第二密封膜(5);
[0009]所述第一密封膜(I)和所述第二密封膜(5)相互連接密封并形成密閉的環(huán)形筒狀結構,所述環(huán)形筒狀結構用于附著在所述待修復管道(12)的內壁上,且所述第一密封膜
(I)和所述第二密封膜(5)之間設置有空腔層(3);其中,
[0010]所述空腔層(3)為密閉空腔,所述第一密封膜(I)為所述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內層密封膜,所述第二密封膜(5)為所述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外層密封膜;
[0011]所述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環(huán)面上設置有進氣口(7)、進料口(8)和出氣口(9),所述進氣口(7)、所述進料口(8)和所述出氣口(9)分別連通所述空腔層(3)。
[0012]可選的,所述空腔層(3)為所述第二密封膜(5)的內壁、所述第一密封膜(I)的外壁以及所述環(huán)形筒狀結構兩端的環(huán)面組成的密閉空腔,其中,
[0013]所述第二密封膜(5)的外壁用于附著在所述待修復管道(12)的內壁上;
[0014]所述第一密封膜(I)的內壁圍繞的空腔為所述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內腔(6),且所述內腔(6)為中空結構;
[0015]所述環(huán)形筒狀結構兩端的環(huán)面為第三密封膜,且所述第三密封膜與所述第一密封膜(I)和所述第二密封膜(5)的材質相同。
[0016]可選的,所述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還包括纖維層,所述纖維層包括纖維材料;其中,
[0017]所述纖維層設置在所述空腔層(3)內,且所述纖維層用于連接所述第一密封膜
(I)或/和所述第二密封膜(5)。
[0018]可選的,所述纖維層包括兩層纖維層:第一纖維層(2)和第二纖維層(4);其中,
[0019]所述第一纖維層(2)包裹在所述第一密封膜(I)上,且所述第一纖維層(2)的內壁與所述第一密封膜(I)的外壁相接觸;
[0020]所述第二密封膜(5)包裹在所述第二纖維層⑷上,且所述第二密封膜(5)的內壁與所述第二纖維層(4)的外壁相接觸;
[0021]所述第一纖維層(2)與所述第二纖維層(4)之間設置有空腔層(3),且所述空腔層(3)為所述第一纖維層(2)的外壁、所述第二纖維層(4)的內壁以及所述環(huán)形筒狀結構兩端的環(huán)面組成的密閉空腔。
[0022]可選的,所述出氣口(9)連通有出氣管(10),且所述出氣管(10)上設置有恒壓閥
(II)。
[0023]可選的,所述進氣口(7)和所述出氣口(9)分別設置在所述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不同側的環(huán)面上,且所述進氣口(7)和所述進料口(8)設置在所述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同一側的環(huán)面上。
[0024]可選的,所述第一密封膜(I)和所述第二密封膜(5)均為具有彈性的柔性材質。
[0025]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管道非開挖修復方法,包括:
[0026]將所述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7中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輸送至待修復管道(12)的內部;
[0027]通過進氣口(7)往所述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空腔層(3)內充入氣體,并將所述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在所述待修復管道(12)的內部充分展開;
[0028]通過進料口(8)往所述空腔層(3)內注入填料,且所述空腔層(3)的氣體通過所述出氣口(9)排出,直至所述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空腔層(3)內充滿填料;
[0029]分別通過催化固化、自然固化、加熱修復以及紫外光固化使充滿填料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固化成型。
[0030]可選的,所述進氣口(7)連接用于充氣的空壓機,其中,
[0031]所述空壓機通過所述進氣口(7)往所述空腔層(3)內充入氣體,且所述空腔層(3)內的充氣氣壓為0.05Mpa與1.0Mpa之間。
[0032]可選的,所述填料為混凝土漿或樹脂。
[0033]由以上技術方案可見,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包括由第一密封膜和第二密封膜相互連接密封并形成密閉的環(huán)形筒狀結構,該環(huán)形筒狀結構用于附著在待修復管道的內壁上,且第一密封膜和第二密封膜之間設置有空腔層,其中,該空腔層為密封空腔,且該環(huán)形筒狀結構兩端的環(huán)面上設置有進氣口、進料口和出氣口,且該進氣口、進料口和出氣口分別連通該空腔層;通過該第一密封膜和第二密封膜以及空腔層,通過進氣口向空腔層內吹入氣體,使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能夠在待修復管道內展開,并通過注入填料,使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固化在待修復管道內形成待修復管道新的管道;通過第一密封膜和第二密封膜使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能夠在水下作業(yè),且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通過充入氣體以及注入填料固化后實現(xiàn)修復管道的目的,而且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結構簡單,便于輸送和施工。
[0034]進一步,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由于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結構簡單,且在未充入氣體以及注入填料時,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較輕,可適應不同類型如圓形、矩形的管道,且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能夠快速輸送至待修復管道內,并進行充氣、注入填料、固化、修復等操作,最終使該注入填料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能夠在管道內固化成型,達到修復管道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36]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7]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8]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9]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出氣口的結構示意圖;
[0040]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管道非開挖修復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0041]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42]【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43]1-第一密封膜,2-第一纖維層,3-空腔層,4-第二纖維層,5-第二密封膜,6_內腔,7-進氣口,8-進料口,9-出氣口,10-出氣管,11-恒壓閥,12-待修復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44]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45]參見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包括第一密封膜I和第二密封膜5,該第一密封膜I和第二密封膜5相互重疊設置,該第一密封膜I和第二密封膜5之間相互連接密封形成密閉的環(huán)形筒狀結構,且該第一密封膜I和第二密封膜5之間設置有空腔層3。
[0046]其中,在本實施例提供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中,該空腔層3為密閉空腔,從而使得在該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修復待修復管道12時,能夠對密閉空腔內補充填料,便于支撐待修復管道12和對待修復管道12的修復;該環(huán)形筒狀結構用于附著在待修復管道12的內壁上,該第一密封膜I為該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內層密封膜,第二密封膜5為該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外層密封膜;通過該外層密封膜和內容密封膜的兩層密封膜結構實現(xiàn)環(huán)形雙壁筒狀結構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
[0047]在本實施例提供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中,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上還設置有進氣口 7、進料口 8和出氣口 9,為了保證修復后的管道的流暢性和管道的強度,該進氣口 7、進料口 8和出氣口 9均設置在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環(huán)面上(即由第一密封膜I和第二密封膜5組成的密閉的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端面),而且,該進氣口 7、進料口 8和出氣口 9分別與密閉空間的空腔層3相互連通,從而便于分別通過該進氣口 7、進料口 8和出氣口 9向空腔層3內充入空氣、填料以及將空氣排出。
[0048]而且,在本實施例提供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中,如圖所示,該空腔層3為該第二密封膜5的內壁、第一密封膜I的外壁以及該環(huán)形筒狀結構兩端的環(huán)面組成的密閉空腔,其中,在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對待修復管道12進行修復時,該第二密封膜5的外壁用于附著在待修復管道12的內壁上,該第一密封膜I的內壁圍繞的空腔為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內腔6,該內腔6為中空結構,且在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修復待修復管道12時,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內腔6與待修復管道12的內腔相重疊。
[0049]另外,該實施例中的環(huán)形筒狀結構兩端的環(huán)面為第三密封膜,該第三密封膜與該第一密封膜I和第二密封膜5的材質相同,均為柔性材質。并且,在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結構中,該第三密封膜可以為另外設置的密封膜,從而分別與該第一密封膜I和第二密封膜5相連接密封并成為該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環(huán)面,或者該第三密封膜為該第一密封膜I或第二密封膜5的一部分(即該第三密封膜與第一密封膜I或第二密封膜2為一整體),從而使得該第一密封膜I和第二密封膜2之間密封形成密閉的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管道非開挖修復
>j-U ρ?α裝直。
[0050]采用本實施例提供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通過第一密封膜I和第二密封膜5之間相互密封組成密閉的環(huán)形筒狀結構,由于該第一密封膜I和第二密封膜5之間設置有密閉空腔的空腔層3,該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第二密封膜5為外層密封膜,用于在修復待修復管道12時與待修復管道12的內壁相接觸(即將該外層密封膜附著在待修復管道12的內壁上),該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第一密封膜I為內層密封膜,該內層密封膜圍繞該管道非開挖裝置的內腔6,且與待修復管道12的內腔相重疊;通過向該空腔層3內填充填料,在填料固化后完成對待修復管道的修復。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結構簡單,便于對待修復管道12快速修復;并且,由于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主要由密封膜構成,并通過注入填料進行管道修復,該修復結構不需要翻轉,且輸送簡單,施工便捷、結構強度大。
[0051]參見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包括第一密封膜I和第二密封膜5,該第一密封膜I和第二密封膜5相互重疊設置形成環(huán)形筒狀結構,該第一密封膜I和第二密封膜5分別為該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內層密封膜和外層密封膜,且該環(huán)形筒狀結構兩端的環(huán)面分別由第三密封膜密封。
[0052]在本實施例提供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中,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中還包括纖維層,該纖維層為纖維材料,當僅設置一層纖維層時,該纖維層用于連接該第一密封膜I或第二密封膜5中的其中一個密封膜(附圖未展示);當設置兩層纖維層時,該兩層纖維層分別與該第一密封膜I和第二密封膜5相連接,即該第一密封膜I和第二密封膜5均設置有纖維層。
[0053]在本實施例提供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中,該兩層纖維層分別為第一纖維層2和第二纖維層4,其中,該第一纖維層2與該第一密封膜I相連接,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纖維層2包裹在該第一密封膜I上,且該第一纖維層2的內壁與該第一密封膜I的外壁相接觸;該第二纖維層4與該第二密封膜5相連接,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密封膜5包裹在該第二纖維層4上,且該第二密封膜5的內壁與該第二纖維層4的外壁相接觸;而且,該第一纖維層2與第二纖維層4之間設置有空腔層3,該空腔層3為由第一纖維層2的外壁、第二纖維層4的內壁以及環(huán)形筒狀結構兩端的環(huán)面(或者為第三密封膜)組成的密閉空腔,該密閉空腔保證該第一密封膜I和第二密封膜5之間能夠通過填充填料增加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強度。
[0054]在本實施例提供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中,該環(huán)形筒狀結構兩端的環(huán)面即第三密封膜內也可以設置纖維層,實施過程中,該纖維層與該第三密封膜相接觸,且該纖維層設置在該空腔層3內;而且,該纖維層與該第一纖維層2和第二纖維層4的材料相同,均為常用的纖維材料,如碳纖維材料,該碳纖維材料通過與填充至該空腔層3內的填料相結合形成碳纖維復合材料,從而有效增加修復管道的強度;而且該第一密封膜1、第二密封膜5以及第三密封膜均為具有彈性的柔性材質,從而避免液體滲入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內腔層3。
[0055]采用本實施例提供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為一密閉的環(huán)形筒狀結構,且該環(huán)形筒狀結構由內外兩層的密封膜密封組成,且內層密封膜與外層密封膜之間均設置有空腔層3,該空腔層3內分別設置有與該內層密封膜和外層密封膜相接觸的纖維層。從而,在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修復待修復管道12時,注入需要固化的填料后,該纖維層的纖維材料與填料組合形成纖維復合材料,從而有效增強修復后的管道的強度,并且由密封膜構成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能夠有效在水下作業(yè),進一步增加了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使用范圍。
[0056]參見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具體為上述圖2所示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同時參考圖4,如圖4所示為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出氣口 9的結構示意圖(圖2中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從另一端環(huán)面看向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57]如圖所示,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出氣口 9還設置有出氣管10,該出氣管10與該出氣口 9連通,且該出氣管10上還設置有恒壓閥11,通過該恒壓閥11控制該空腔層3內的空氣從該出氣管10流出;且該進氣口 7與該出氣口 9分別設置在環(huán)形筒狀結構不同側的環(huán)面上,便于通過該進氣口 7內的空氣充滿整個空腔層3 ;該進氣口 7與進料口 8設置在該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同一側的環(huán)面上,使該進料口 8與該出氣口 9不處于同一側的環(huán)面上,便于通過該進料口 8進入填料時,避免填料直接堵死出氣口 9,從而影響待修復管道12的修復。本實施例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中,出氣管10上設置恒壓閥11,通過恒壓閥11有效保證該空腔層3內的空氣氣壓,從而便于填料能夠快速充滿該空腔層3,以及填充填料時空腔層3內的空氣通過恒壓閥11排出。
[0058]在上述實施例中,對于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結構描述均為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內充滿氣體后的結構,當未向該裝置內充入空氣時,由于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由柔性材質的第一密封膜和第二密封膜組成,則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可進行折疊等方式使其體積變小,從而便于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快速輸送。而且,上述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外和內(如外層、內層、外壁、內壁等),均以該環(huán)形筒狀結構為參考,以遠離該環(huán)形筒狀結構垂直于環(huán)面的旋轉軸向外的方向為外,距離該旋轉軸越近的方向為內。
[0059]與本發(fā)明提供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結構實施例相對應,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管道非開挖修復方法。
[0060]參見圖5所示,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管道非開挖修復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同時,參考圖6所示的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管道非開挖修復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0061]如圖所示,該管道非開挖修復方法包括:
[0062]步驟SlOO:將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輸送至待修復管道12的內部;
[0063]其中,在需要進行待修復管道12修復時,將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未充入氣體,便于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適應不同形狀的管道,如矩形、圓形等)通過輸送設備將該裝置輸送至待修復管道12的待修復位置,便于在待修復位置根據(jù)管道不同進行修復,并執(zhí)行步驟S200。
[0064]步驟S200:通過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進氣口 7對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空腔層3充氣,將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在待修復管道12的內部充分展開;
[0065]其中,當步驟SlOO將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輸送至管道的待修復位置后,即可通過進氣口 7向空腔層3充氣,在本實施例中,可通過空壓機等設備將空氣輸送至空腔層3內,進而使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膨脹,并將第二密封膜5與待修復管道12的內壁相接觸;由于該第一密封膜I和第二密封膜5具有一定彈性,因此,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內腔6的直徑略小于待修復管道12的內腔直徑(其中,待修復管道12的內腔直徑等于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直徑);從而使得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完全展開。
[0066]步驟S300:通過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進料口 8往空腔層3內注入填料,且該空腔層3的氣體通過出氣口 9排出,直至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空腔層3內充滿填料;
[0067]其中,當步驟S200中空腔層3充滿氣體,且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外層密封膜與待修復管道12的內壁相接觸時,可由進料機將混凝土漿或樹脂的填料通過該進料口 8進入空腔層3,并充滿該空腔層3 ;而且填充填料的過程中,該填料會擠壓空腔層3內的空氣使其通過出氣口 9排出,從而保證空腔層3內的氣壓處于安全氣壓,避免空腔層3的氣壓過高造成破裂,進而引起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損壞。
[0068]步驟S400:分別通過催化固化、自然固化、加熱修復以及紫外光固化使充滿填料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固化成型;
[0069]其中,空腔層3內充滿填料后,可分別通過催化劑使充滿填料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快速固化,進而使其自然固化,進一步對該自然固化后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進行加熱,通過對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內部進行修整使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內腔6平整、光滑,便于液體快速通過管道;最后通過紫外線光進行紫外光固化,使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固化成型。當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固化成型后,即可保證修復后管道的強度;從而實現(xiàn)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修復功能。
[0070]在本實施例提供的管道非開挖修復方法中,該進氣口 7用于連接空壓機,從而通過該空壓機向該空腔層3內充入空氣,并且在充入空氣過程中,必須保證該空腔層(3)內的充氣氣壓位于0.05Mpa與1.0Mpa之間;而且,該填料為混凝土漿或樹脂,或者該填料為混凝土漿和樹脂的混合體,從而使混凝土漿與纖維材料結合形成纖維復合材料,有效增強修復后的管道的強度,提高修復后管道的質量。
[0071]采用本實施例提供的管道非開挖修復方法,由于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結構簡單,便于快速輸送,從而能夠快速實現(xiàn)待修復管道的修復,并且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中通過纖維材料與混凝土漿或樹脂相互結合形成纖維復合材料,從而有效增強修復后管道的強度;而且,由于該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密封膜均為彈性的柔性材質,從而使其能夠適應不同類型的管道,并且能夠在水下作業(yè),有效提高本實施例提供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使用范圍。
[0072]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尤其,對于方法實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裝置實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及方法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可以根據(jù)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塊來實現(xiàn)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情況下,即可以理解并實施。
[0073]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qū)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74]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或實現(xiàn)本發(fā)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發(fā)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用于修復待修復管道(12),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密封膜⑴和第二密封膜(5); 所述第一密封膜(I)和所述第二密封膜(5)相互連接密封并形成密閉的環(huán)形筒狀結構,所述環(huán)形筒狀結構用于附著在所述待修復管道(12)的內壁上,且所述第一密封膜(I)和所述第二密封膜(5)之間設置有空腔層(3);其中, 所述空腔層(3)為密閉空腔,所述第一密封膜(I)為所述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內層密封膜,所述第二密封膜(5)為所述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外層密封膜; 所述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環(huán)面上設置有進氣口(7)、進料口(8)和出氣口(9),所述進氣口(7)、所述進料口(8)和所述出氣口(9)分別連通所述空腔層(3)。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層(3)為所述第二密封膜(5)的內壁、所述第一密封膜(I)的外壁以及所述環(huán)形筒狀結構兩端的環(huán)面組成的密閉空腔,其中, 所述第二密封膜(5)的外壁用于附著在所述待修復管道(12)的內壁上; 所述第一密封膜(I)的內壁圍繞的空腔為所述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內腔出),且所述內腔(6)為中空結構; 所述環(huán)形筒狀結構兩端的環(huán)面為第三密封膜,且所述第三密封膜與所述第一密封膜(I)和所述第二密封膜(5)的材質相同。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還包括纖維層,所述纖維層包括纖維材料;其中, 所述纖維層設置在所述空腔層(3)內,且所述纖維層用于連接所述第一密封膜(I)或/和所述第二密封膜(5)。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層包括兩層纖維層:第一纖維層(2)和第二纖維層(4);其中, 所述第一纖維層(2)包裹在所述第一密封膜(I)上,且所述第一纖維層(2)的內壁與所述第一密封膜(I)的外壁相接觸; 所述第二密封膜(5)包裹在所述第二纖維層(4)上,且所述第二密封膜(5)的內壁與所述第二纖維層(4)的外壁相接觸; 所述第一纖維層(2)與所述第二纖維層(4)之間設置有空腔層(3),且所述空腔層(3)為所述第一纖維層(2)的外壁、所述第二纖維層(4)的內壁以及所述環(huán)形筒狀結構兩端的環(huán)面組成的密閉空腔。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口(9)連通有出氣管(10),且所述出氣管(10)上設置有恒壓閥(11)。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口(7)和所述出氣口(9)分別設置在所述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不同側的環(huán)面上,且所述進氣口(7)和所述進料口(8)設置在所述環(huán)形筒狀結構的同一側的環(huán)面上。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膜(I)和所述第二密封膜(5)均為具有彈性的柔性材質。
8.一種管道非開挖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將所述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7中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輸送至待修復管道(12)的內部; 通過進氣口(7)往所述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空腔層(3)內充入氣體,并將所述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在所述待修復管道(12)的內部充分展開; 通過進料口(8)往所述空腔層(3)內注入填料,且所述空腔層(3)的氣體通過所述出氣口(9)排出,直至所述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的空腔層(3)內充滿填料; 分別通過催化固化、自然固化、加熱修復以及紫外光固化使充滿填料的管道非開挖修復裝置固化成型。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非開挖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口(7)連接用于充氣的空壓機,其中, 所述空壓機通過所述進氣口(7)往所述空腔層(3)內充入氣體,且所述空腔層(3)內的充氣氣壓為0.05Mpa與1.0Mpa之間。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非開挖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為混凝土漿或樹脂。
【文檔編號】F16L55/163GK104344152SQ201410591385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0月28日
【發(fā)明者】童設華, 孫賽武, 劉智峰, 王蕾, 肖新四, 孫海兵 申請人:湖南大麓管道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