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扭矩變換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一種車輛扭矩變換器,其具有扭轉減振器,能夠降低固有頻率,而且在反共振(Anti-resonance)中吸收振動能量,從而增大隔振(Vibration Isolation)功能。本發(fā)明的具有扭轉減振器的扭矩變換器中,該扭轉減振器包括:支撐板,與活塞結合;多個彈簧,配置在支撐板上,彈性力沿圓周方向作用;從動盤,對多個彈簧施加反作用力,并與向變速器傳遞驅動力的花鍵轂結合;慣性桿,配置于活塞與從動盤之間,并具有通過固定樞軸與活塞結合的固定樞軸結合部、通過活動樞軸與從動盤結合的活動樞軸結合部。
【專利說明】車輛扭矩變換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車輛扭矩變換器,其具有扭轉減振器,并且降低固有頻率,在反共振(Ant1-resonance)中吸收振動能量,從而能夠增大隔振(Vibrat1n Isolat1n)功能。
【背景技術】
[0002]通常,扭矩變換器設在車輛發(fā)動機與變速器之間,利用流體將發(fā)動機的驅動力傳遞給變速器。這種扭矩變換器包括:泵輪,接收來自發(fā)動機的驅動力而旋轉;渦輪,借由從所述泵輪流出的工作油而旋轉;以及導輪(又稱為定子),將返回至泵輪的工作油的流向轉換為泵輪的旋轉方向,從而增大扭矩變化率。
[0003]扭矩變換器具有用以直接連接發(fā)動機與變速器的鎖止離合器(Lock up clutch,或者又稱為“減振離合器”),因為當作用于發(fā)動機的載荷增加,動力傳遞效率可能會降低。鎖止離合器配置于與發(fā)動機直接連接的前蓋與渦輪之間,使來自發(fā)動機的旋轉動力能夠直接經由渦輪傳遞至變速器。
[0004]這種鎖止離合器包括活塞,該活塞在渦輪軸上可沿軸向移動。而且,活塞上結合有摩擦件,該摩擦件與前蓋摩擦接觸。活塞上還結合有扭轉減振器(Tors1nal damper),該扭轉減振器可吸收摩擦件與前蓋結合時沿軸的旋轉方向作用的沖擊及振動。
[0005]上述扭轉減振器沿旋轉方向設有多個彈簧,當鎖止離合器工作以使發(fā)動機的驅動力經由渦輪直接傳遞給變速器時,上述多個彈簧可吸收扭矩。
[0006]S卩,現有的扭轉減振器主要使用沿圓周方向配置的螺旋彈簧,因此存在隔振不充分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7]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扭轉減振器工作時,可以增大隔振功能和慣性力,同時可降低固有頻率的車輛扭矩變換器。
[0008]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車輛扭矩變換器,包括:前蓋;泵輪,與所述前蓋結合并一同旋轉;渦輪,配置在面向所述泵輪的位置上;導輪,設于所述泵輪與所述渦輪之間,用于改變來自所述渦輪的工作油的流向并送到所述泵輪側;具有活塞的鎖止離合器,直接連接上述前蓋和所述渦輪;以及扭轉減振器,與所述鎖止離合器結合并吸收沿旋轉方向作用的沖擊和振動,
[0009]其中,所述扭轉減振器包括:支撐板(retaining plate),與所述活塞結合;多個彈簧,配置在所述支撐板上,彈性力沿圓周方向作用;從動盤,對所述多個彈簧施加反作用力,并與向變速器傳遞驅動力的花鍵轂(spline hub)結合;以及慣性桿(inertiallever),配置于所述活塞與所述從動盤之間,具有通過固定樞軸與所述活塞結合的固定樞軸結合部、通過活動樞軸與所述從動盤結合的活動樞軸結合部。
[0010]優(yōu)選地,所述慣性桿的一端或兩端結合有配重塊。
[0011]優(yōu)選地,所述固定樞軸結合部配置于所述慣性桿的所述活動樞軸結合部與結合在所述慣性桿上的配重塊之間。
[0012]優(yōu)選地,所述活動樞軸結合部具有沿旋轉軸方向貫穿所述慣性桿并從上述旋轉軸朝徑向形成的長孔,所述活動樞軸結合部通過所述長孔利用軸部件與所述從動盤結合。
[0013]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具有配重塊的慣性桿通過固定樞軸與活塞結合,同時通過活動樞軸與從動盤結合,從而增加扭轉減震器工作時的質量以產生較大慣性力,同時可通過與從動盤的工作方向反向移動的配重塊產生反共振現象。
[0014]因此,本發(fā)明具有增大隔振功能和慣性力,同時可降低固有頻率的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示意圖,示出扭矩變換器的軸向半剖面。
[0016]圖2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示意圖,示出慣性桿結合于從動盤的狀態(tài)。
[0017]圖3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示意圖,例示出慣性桿結合于活塞與從動盤。
[0018]圖4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示意圖,示出扭轉減振器工作時慣性桿移動的狀態(tài)。
[0019]圖5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示意圖。
[0020]圖6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0021]圖7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0022]圖8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0023]圖9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以便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實施本發(fā)明。本發(fā)明能夠以多種不同方式實施,并不局限于在此說明的實施例。為了清楚說明本發(fā)明,在附圖中省略了與說明無關的部分,而且在通篇說明書中采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或類似的構成要素。
[0025]圖1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示出車輛扭矩變換器的軸向半剖面。
[0026]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扭矩變換器包括:前蓋4,連接于發(fā)動機的曲軸并旋轉;泵輪6,連接于上述前蓋4并一同旋轉;渦輪8,配置在面向所述泵輪6的位置上;以及導輪(又稱定子)10,設于泵輪6與渦輪8之間,用于改變來自所述渦輪8的工作油的流向并送到所述泵輪6側。向泵輪6側遞送工作油的導輪10具有與前蓋相同的旋轉中心,并且用于直接連接發(fā)動機與變速器的鎖止離合器14配置于前蓋4與渦輪8之間。
[0027]鎖止離合器14大致形成為圓盤形,并具有能夠沿軸向移動的活塞16。
[0028]而且,活塞16上結合有摩擦件18,該摩擦件18與前蓋4摩擦接觸。
[0029]而且,鎖止離合器14上結合有扭轉減振器20,扭轉減振器20用于吸收摩擦件18緊貼前蓋4時沿軸的旋轉方向作用的扭力并使振動衰減。
[0030]如圖1及圖2所示,扭轉減振器20具有多個彈簧31,用于吸收沿圓周方向作用的沖擊和振動。這些彈簧31沿圓周方向(旋轉方向)配置,優(yōu)選由螺旋壓縮彈簧構成。
[0031]這些彈簧31被結合在所述活塞16的支撐板33支撐。這些彈簧31被從動盤35彈性支撐。即,這些彈簧31被彈性支撐在支撐板33與從動盤35之間,可吸收旋轉方向(圓周方向)的振動及沖擊。
[0032]從動盤35可通過鉚釘結合在向變速器傳遞驅動力的花鍵轂37上。
[0033]慣性桿39配置于活塞16與從動盤35之間。慣性桿39具有中間部分通過固定樞軸與活塞16結合的固定樞軸結合部41,而且具有另一部分通過活動樞軸與從動盤35結合的活動樞軸結合部43 (參見圖2及圖3)。
[0034]固定樞軸結合部41在慣性桿39的中間部具有沿與軸對齊的方向貫穿的貫通孔,通過將軸部件41a插入該貫通孔而與活塞16連接。即,慣性桿39通過固定樞軸結合部41可在活塞上自由旋轉。
[0035]活動樞軸結合部43在慣性桿39的一側沿與軸對齊的方向具有長孔45,該長孔45中插入另一軸部件43a,軸部件43a沿長孔45移動,因而慣性桿39可移動。
[0036]而且,這種長孔45的兩端與軸部件43a接觸,借此限制慣性桿39的移動,并限制與慣性桿39結合的從動盤35的工作角度,從而起到防止彈簧31被完全壓緊而損壞的止動部作用。
[0037]此外,慣性桿39的一端或兩端可具有配重塊47。配重塊47的材質可與慣性桿39的材質相同,并且可與慣性桿39形成為一體,還可以通過結合裝置結合。
[0038]這種配重塊47增加包含活塞16或從動盤35的扭轉減振器20的質量,從而可以增加慣性力。
[0039]如上構成的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工作過程如下。
[0040]當鎖止離合器14工作時,活塞16朝前蓋4側移動,摩擦件18與前蓋4緊貼,從而傳遞到前蓋4的來自發(fā)動機的驅動力傳遞至活塞16。傳遞到活塞16的驅動力被傳遞至支撐板33,支撐板33對彈簧31施加壓力。
[0041]于是,彈簧31被壓縮的同時對從動盤35施加壓力。此時,彈簧31最初吸收旋轉方向的振動和沖擊。然后隨著活塞16和從動盤35旋轉,慣性桿39朝與從動盤35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圖4中的箭頭方向旋轉。慣性桿39和慣性桿39的配重塊47起到質量體作用,從而二次吸收振動及沖擊。
[0042]尤其,扭轉減振器20的質量因慣性桿39和配重塊47而增加,起到減振器作用,在反共振(Ant1-Resonance)中吸收振動能量,從而增大隔振功能。
[0043]此外,隨著從動盤35旋轉,慣性桿39上的長孔45的端部與軸部件43a緊貼。由此,慣性桿39的移動及從動盤35的旋轉受到限制,長孔45起到止動部的作用。
[0044]接著,傳遞到從動盤35的驅動力通過花鍵轂37傳遞至變速器。
[0045]圖5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構成圖,示出慣性桿39與活塞16和從動盤35的結合狀態(tài)。
[0046]對于本實施例,僅描述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其他內容與上述實施例相同。
[0047]圖5所示的實施例中,慣性桿39的外周側結合有配重塊47,慣性桿39的內周側配置有彈簧31。
[0048]圖6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構成圖,示出慣性桿39與活塞16和從動盤35的結合狀態(tài)。
[0049]對于本實施例,僅描述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其他內容與上述實施例相同。
[0050]圖6所示的實施例中,慣性桿39的外周側結合有配重塊47,慣性桿39的外周側配置有彈簧31。
[0051]圖7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構成圖,示出慣性桿39與活塞16和從動盤35的結合狀態(tài)。
[0052]對于本實施例,僅描述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其他內容與上述實施例相同。
[0053]圖7所示的實施例中,慣性桿39的內周及外周側同時具有配重塊47,慣性桿39的外周側配置有彈簧31。
[0054]圖8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構成圖,示出慣性桿39與活塞16和從動盤35的結合狀態(tài)。
[0055]對于本實施例,僅描述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其他內容與上述實施例相同。
[0056]圖8所示的實施例中,慣性桿39的內周及外周側結合有配重塊47,慣性桿39的內周側配置有彈簧31。
[0057]圖9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構成圖,示出慣性桿39與活塞16和從動盤35的結合狀態(tài)。
[0058]對于本實施例,僅描述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其他內容與上述實施例相同。
[0059]圖9所示的實施例中,活動樞軸結合部43配置于慣性桿39的配重塊47與固定樞軸結合部41之間。
[0060]以上參照圖5至圖9所描述的本發(fā)明實施例說明本發(fā)明能夠以多種形式實施。
[0061]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了說明,然而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在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及其附圖所公開的范圍內,能夠以多種方式實施,這些方式也屬于本發(fā)明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輛扭矩變換器,包括:
N /.、/.目U蓋; 泵輪,與所述前蓋結合并一同旋轉; 渦輪,配置在面向所述泵輪的位置上; 導輪,設于所述泵輪與所述渦輪之間,用于改變來自所述渦輪的工作油的流向并送到所述泵輪側; 具有活塞的鎖止離合器,直接連接所述前蓋和所述渦輪;以及 扭轉減振器,與所述鎖止離合器結合并吸收沿旋轉方向作用的沖擊和振動, 其中,所述扭轉減振器包括: 支撐板,與所述活塞結合; 多個彈簧,配置在所述支撐板上,彈性力沿圓周方向作用; 從動盤,對所述多個彈簧施加反作用力,并與向變速器傳遞驅動力的花鍵轂結合;以及慣性桿,配置于所述活塞與所述從動盤之間,具有通過固定樞軸與所述活塞結合的固定樞軸結合部、通過活動樞軸與所述從動盤結合的活動樞軸結合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扭矩變換器,其中, 所述慣性桿的一端或兩端結合有配重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扭矩變換器,其中, 所述固定樞軸結合部配置于所述慣性桿的所述活動樞軸結合部與結合在所述慣性桿上的配重塊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扭矩變換器,其中, 所述活動樞軸結合部配置于所述慣性桿的所述固定樞軸結合部與結合在所述慣性桿上的配重塊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扭矩變換器,其中, 所述活動樞軸結合部具有沿旋轉軸方向貫穿所述慣性桿并從所述旋轉軸朝徑向形成的長孔,所述活動樞軸結合部通過所述長孔利用軸部件與所述從動盤結合。
【文檔編號】F16H45/02GK104379969SQ201380033187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28日
【發(fā)明者】權起賢, 金璂雨, 弘淳石 申請人:韓國動力總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