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減振器工作缸徑向定位圈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減振器工作缸徑向定位圈,所述定位圈為圓形,外徑上設置若干個對稱的凸出部,且對稱的兩個凸出部的外邊沿間距比減振器的貯液筒內(nèi)孔尺寸略小。在工作缸外圓上壓裝本實用新型后,使得減振器在使用過程中工作缸始終與貯液筒保持同軸狀態(tài),有效地減少因工作缸歪斜而生的減振器運動不暢、零件磨損、減振器漏油等情況的發(fā)生。
【專利說明】—種減振器工作缸徑向定位圈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減振器工作缸徑向定位圈。
【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廣泛地應用于汽車懸架系統(tǒng)中的車用減振器按結構分,可分為單筒式和雙筒兩種。雙筒減振器在壓縮和伸張行程都能起到減震作用,因此又叫做雙向作用筒式減振器,應用較為廣泛。雙向作用筒式減振器根據(jù)使用位置的不同,又分為雙向作用筒式前減振器和雙向作用筒式后減振器。
[0003]在許多的減振器生產(chǎn)過程中,使用了專業(yè)的密封設備,工作缸分總成進行固定、密封后,由于工作缸在徑向方向上沒有定位,在減振器裝車使用中,隨著往復運動次數(shù)頻繁,減振器不斷地受到來自車身給貯液筒側向方向上的外力,導致工作缸下端面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徑向位移、竄動,工作缸在貯液筒內(nèi)不能保持原有的豎直狀態(tài),同軸度變差。工作缸徑位移、竄動,使得減振器內(nèi)部零件出現(xiàn)間隙,產(chǎn)生異響;工作缸不垂直導致減振器在上下運動過程中產(chǎn)生偏斜,內(nèi)部各零件發(fā)生偏磨,減振器發(fā)生漏油。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減振器工作缸徑向定位圈,所述定位圈為圓形,外徑上設置若干個對稱的凸出部,且對稱的兩個凸出部的外邊沿間距比減振器的貯液筒內(nèi)孔尺寸小。
[0005]進一步的,所述定位圈的內(nèi)孔直徑為38.5mm,外圓為40mm,凸出部為梯形凸臺,相對兩個梯形凸臺的外邊沿距離為44mm。
[0006]進一步的,所述定位圈的內(nèi)孔直徑為31mm.外圓為35mm,凸出部為三角形凸部,相對兩個三角形凸部的頂端距離為38.5mm。
[0007]進一步的,定位圈的內(nèi)孔直徑為27mm.外圓為33mm,凸出部為梯形凸臺,相對兩個梯形凸臺的外邊沿距離為38mm。
[0008]進一步的,所述凸出部個數(shù)為6個。
[0009]進一步的,所述定位圈的圈壁厚為0.6mm。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在工作缸外圓上壓裝本實用新型后,使得減振器在使用過程中工作缸始終與貯液筒保持同軸狀態(tài),有效地減少因工作缸歪斜而生的減振器運動不暢、零件磨損、減振器漏油等情況的發(fā)生;工作缸沒有徑向上的位移,減振器發(fā)生異響故障幾率大大降低。并且該裝置結構簡單,工裝、模具投入少,加工難度小,只需增加一個小小零件,就能較好地降低減振器使用后發(fā)生漏油、異響等故障,目前各減振器廠正推廣應用于減振器生產(chǎn)中。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具體實施方式】I的示意圖。[0012]圖2為【具體實施方式】2的示意圖。
[0013]圖3為【具體實施方式】3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本實用新型安裝在雙向作用筒式減振器工作缸外圓上,距離下端面約15?20mm處,壓裝一個小過贏配合尺寸薄壁沖壓件,作為工作缸在貯液筒內(nèi)孔的一個徑向定位裝置。使得工作缸一直都處于豎直狀態(tài),防止在徑向方向上發(fā)生竄動和位移。
[0015]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為:為圓形,內(nèi)孔直徑設計應保證與工作缸配合為過贏配合,外徑上均勻設置若干個對稱的凸出部,且對稱的兩個凸出部的外邊沿間距比貯液筒內(nèi)孔尺寸小,以達到間隙配合的目的。根據(jù)使用的減振器的不同,設計略有不同。
[0016]凸出部的個數(shù)為至少2個以上的偶數(shù),優(yōu)選的,凸出部的個數(shù)為6各,均勻分布。經(jīng)驗證,設置6個的定位效果最好,且加工難度小。下面以設置6個凸出部為例進行優(yōu)選【具體實施方式】的介紹。
[0017]【具體實施方式】1:
[0018]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用于雙向作用筒式前減振器(貯液筒內(nèi)徑Φ44_,工作缸外徑Φ38.5mm)上的設計:定位圈的內(nèi)孔直徑為38.5mm,外圓為40mm,外圓均勻設置6個梯形凸臺,相對兩個梯形凸臺的外邊沿距離為44_。定位圈的內(nèi)孔與工作缸配合為過贏配合,外徑上均勻分布六個寬度為的梯形凸臺,所述梯形凸臺朝外的邊長為6mm,外圓尺寸比貯液筒內(nèi)孔尺寸小,以達到間隙配合的目的,并且與定位圈的內(nèi)孔有同軸度要求。零件采用
0.6mm厚度的ST12材質(zhì)的鋼帶。
[0019]【具體實施方式】2:
[0020]如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用于雙向作用筒式后減振器(貯液筒內(nèi)徑Φ38.5πιπι,工作缸外徑Φ31ι?πι)上的設計:定位圈的內(nèi)孔直徑為31mm.外圓為35mm,外圓均勻設置6個三角形凸部,相對兩個三角形凸部的頂端距離為38.5mm。定位圈的內(nèi)孔與工作缸配合為過贏配合,外徑有同軸度要求,下平面有平行度要求,材料壁厚0.6mm ;
[0021]【具體實施方式】3:
[0022]如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用于雙向作用筒式后減振器的另一種設計:(貯液筒內(nèi)徑Φ38.5mm,工作缸外徑Φ27ι?πι)這是一種在后減類產(chǎn)品上使用最多的尺寸)。定位圈的內(nèi)孔直徑為27mm.外圓為33mm,外圓均勻設置6個梯形凸臺,相對兩個梯形凸臺的外邊沿距離為38_。內(nèi)孔與工作缸配合為過贏配合,外徑有同軸度要求,下平面有平行度要求,材料壁厚0.6mm。
[002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在工作缸外圓上壓裝本實用新型后,使得減振器在使用過程中工作缸始終與貯液筒保持同軸狀態(tài),有效地減少因工作缸歪斜而生的減振器運動不暢、零件磨損、減振器漏油等情況的發(fā)生;工作缸沒有徑向上的位移,減振器發(fā)生異響故障幾率大大降低。并且該裝置結構簡單,工裝、模具投入少,加工難度小,只需增加一個小小零件,就能較好地降低減振器使用后發(fā)生漏油、異響等故障,目前各減振器廠正推廣應用于減振器生產(chǎn)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減振器工作缸徑向定位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圈為圓形,外徑上設置若干個對稱的凸出部,且對稱的兩個凸出部的外邊沿間距比減振器的貯液筒內(nèi)孔尺寸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器工作缸徑向定位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圈的內(nèi)孔直徑為38.5mm,外圓為40mm,凸出部為梯形凸臺,相對兩個梯形凸臺的外邊沿距離為44mm。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器工作缸徑向定位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圈的內(nèi)孔直徑為31mm.外圓為35mm,凸出部為三角形凸部,相對兩個三角形凸部的頂端距離為38.5mmο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器工作缸徑向定位圈,其特征在于,定位圈的內(nèi)孔直徑為27mm.外圓為33mm,凸出部為梯形凸臺,相對兩個梯形凸臺的外邊沿距離為38mm。
5.如權利要求廣4中任一項所述的減振器工作缸徑向定位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個數(shù)為6個。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器工作缸徑向定位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圈的圈壁厚為 0.6mm。
【文檔編號】F16F9/32GK203685961SQ201320810440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11日
【發(fā)明者】趙紅 申請人: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責任公司